信息索引号 K1493206-6/2019-1115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府办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19-01-18 发布日期 2019-01-18
附件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图解

发布日期: 2019-01-18 15:20:05 点击率:

区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文件(20

政府工作报告

2019116日在拱墅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拱墅区人民政府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全面启动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以重点区块开发、产业平台建设、美丽拱墅、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招商引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等“六大专项行动”为主抓手,推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平稳发展。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0亿元,增长5%;财政总收入157.1亿元,增长1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4亿元,增长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0亿元,增长19%;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9.5亿元,增长8.5%;全社会R&D经费支出5.6亿元,增长28.6%,居全市第一。招商引资和浙商创业创新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等指标均完成市下达任务,基本达成“十三五”规划中期目标。全区各项工作获省、市领导肯定批示55次、中央媒体正面报道56次。省委车俊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实践”专题宣介会上肯定了拱墅转型发展实践。

过去一年,我们围绕高质量发展,在转型升级中激发新动能。

产业生态日趋优化。培育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6+2产业体系,预计6+2产业增加值增长9%,占GDP的比重达45%。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推进“三大倍增计划”,新增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6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8家,居主城区第二。“万创空间”入选全国百强特色众创空间,获评省级优秀众创空间2家,新增市级众创空间5家,新增省(市)研发机构16家、孵化器2家。汇孚集团入选全国供应链优秀创新和应用试点,中美华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省专利金奖企业2家,获省、市政府质量奖2家,获全省标准创新优秀贡献奖1家,发布浙江制造标准3家、认证1家。新增汉嘉设计等挂牌上市企业2家,总数达47家。引进培育海外高层次人才50名、“国家友谊奖”1名、“万人”4名、市5215名,评审“运河英才”86人。完善产业培育体系,实体化运作企业服务办公室,评选“大树”“小巨人”企业117家、“旭日”企业35家,开展企业服务活动169场,落实扶持资金3.9亿元。

平台建设再上台阶。十大产业平台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0亿元、总税收35亿元,分别增长15%20%智慧网谷数字经济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引进联想、58同城等12个项目,顺丰创新中心一期主体结顶,新浪、3608个项目开工。北部软件园锁定数字经济产业链“腾笼换鸟”,整理发展空间近万平方米,引进猪八戒网络、申通万马等数字经济优质项目。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拱墅园区)开园,落地德中卫生组织、Modo可视化信息平台等10个项目,生物基新材料研究院项目被列入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的重要成果,揭牌成立南非院士(浙江)创新中心、Globe Hub杭州创新中心。运河财富小获市级小镇考核优秀。汽车互联网小镇通过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复审,开放万科汽车互联网产业园·创新体验中心。工业设计小镇落地泰普森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上塘电商小镇、申花产业集聚区、康桥健康产业园、康桥新能源产业园、北城·智汇园等平台建设有序推进。63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开工石塘经合社商业综合用房等20个项目、竣工汉港·凯旋广场等5个项目、投用复地·壹中心等3个项目,中粮大悦城商业综合体顺利开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引进楼宇企业962家,预计实现楼宇税收59亿元,增长18%“亿元楼”达到14幢。

开放经济量质并举。实现实际利用外资7.2亿美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126.4亿元。出让经营性土地6366.9亩,收储16802亩,出让创新型产业用地14370.5亩。编制全区产业地图,围绕重点产业链强化引擎性项目招引,引进总投资20亿元以上项目5个、个性化产业项目21个。预计完成服务贸易出口35亿元、外贸出口96亿元。深化对口帮扶互访会商机制,对口帮扶、山海协作、区县协作、联乡结村等工作均完成市下达目标。

过去一年,我们围绕全域城市化,在破立转换中拓展新天地。

城市开发勇拓新局。实施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征迁居民1106户、企业510家,基本实现全域征迁清零。完成分区规划项目实施手册编制,启动产业空间布局、大城北系列规划编制,分类分批次落实9个产业发展单元,增设智慧网谷规划联络站。开工安置房项目19218万平方米,竣工436万平方米,交付449万平方米,回迁安置居民1708户。开工配套项目60个。实施保留农居点整治,启动瓜山、拱宸、吴家墩项目。续建地铁二期5个站点,开工三期14个站点,完工永宁路等11条道路,提升丰潭路等7条道路,开工丽水路(石祥路金昌路)段等10条道路,续建香积寺路西延工程等5条道路。竣工公共停车泊位1318个,开工及续建3199个,新增地下空间78万平方米。

环境治理巩固提升。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启动半山电厂去工业化改造,消除区域视觉影响。全面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PM2.5浓度均值下降12.4%。巩固“五水共治”成果,完成2个街道及20个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创建“美丽河道”19条,建成沿河生态廊道1423公里,顺利通过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督查。深化垃圾分类“三化四分”,创新国有公司大件垃圾清运机制,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75个。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8个,日均生活垃圾较去年同期减量4.8%,居主城区前列。启动新一轮垂直绿化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绿地21.8万平方米,提升沿河绿地2.5万平方米,新建口袋公园3个,建成区5%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完成总规修编的界限调整,启动环半山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城市管理深耕细作。成立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出台城市治理、厕所革命等6个三年行动计划,参与编制城镇垃圾分类等2个省市级行业规范标准。拆除违法建筑150.5万平方米,顺利通过省“基本无违建区”创建验收。全市首创战区综合治理机制,集中解决占道经营、噪音扰民、油烟污染等城市顽疾,创新推出“城市眼·云共治”智能应用系统,创建“街容众包”示范街50条。大力实施“厕所革命”,提升改造公厕10座,霞湾、欧三公园等精品公厕获全国人大和中央媒体肯定。深化道路“最多挖一次”机制,320国道杭钢段实现亮灯,上塘路、康桥路获评杭州“最美紫薇大道”

过去一年,我们围绕群众获得感,在惠民利民中开创新局面。

文化建设续写新篇。全面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持续打造全域“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成立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区文联,出台全市首个区县文化发展规划。开工大运河亚运公园、运河湾及祥符桥文化街区、二十四节气公园、战国水晶杯公园等项目,推进大运河中央公园(大运河剧院)、大运河文化时尚发布中心建设,结顶大运河文化艺术中心,完成显宁寺藏经阁修缮。落地省网络作家协会大运河创作基地、郎朗艺术世界和钢琴音乐教室。提升改造丝联1665个文创园区、桥西直街等3个历史街区,新建、提升街道综合文化站6个、社区文化家园10个,新建、更新体育健身苑点15处。成功冠名地铁大运河站、拱宸桥东站和公交大运河东站。组织发起大运河沿岸区县合作论坛,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中国皮划艇巡回赛、大运河文化节、“留住乡愁记忆”老物件展、大运河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等活动,推出“拱墅新八景”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出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意见,启动北部教育提振新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推进22所学校建设,开工4所、投用6所,华师大附属杭州学校开始招生。深入推进“有温度的教育”,全面推进初中“晚十点、不作业”、小学延迟到校、学后托管和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整治,发布实施全省首个中小幼食堂片组管理市级标准。深入推进名校集团化品牌建设,成立首批十大基础教育集团、创建“新好学校发展群”10个、创办杭师大文晖实验学校,引进北京电影学院科技与艺术实验室,评选“运河名师、名校长”81人。成功举办中澳教育峰会、全省首届中小学STEM教育大会。启动医疗卫生服务提升五年行动计划,签约落地邵逸夫医院大运河分院、国家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成大运河青春健康教育省级示范基地,社区门诊量增长18%。圆满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区”复审、国家卫生城市复评,主城区唯一实现登革热疫点、疫情“双零”。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5.6岁。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稳步推进高质量就业,全市率先完成公益性岗位社会化开发,新增就业3.1万人,启动首届“拱墅工匠”评定工作,高级技工稳定在1万人以上,运河技工学校再次入选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国家集训基地。启动“阳光老人家”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成投用站点19个,新增养老机构5家、床位291张。竣工运河老年大学、市肢残人综合服务中心,华丰社区成功创建省无障碍社区,在市残疾人运动会上奖牌总数、团体总分均列主城区榜首。职工养老、生育、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净增1.3万、1.5万和2.1万人。发放各类救助金5600余万元,受益群众近6万人次。统筹抓好民生“关键小事”,完成7个老旧小区环境功能综合提升、5个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0台,开工全区首个人才专项租赁房,建成交付蓝领公寓1302套,开展安置房小区商业配套提升试点,完成8家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基层治理攻坚破题。夯实基层治理网格,完成5个街道“四个平台”综合信息指挥室提升改造,基本建成区综合信息指挥中心、人民来访(联合)接待中心项目。出台三方协同治理实施意见、物业指数评价方案等14项制度,实现三方协同街道特色阵地建设全覆盖,指导39个业委会完成组建和换届、34个小区完成经营性收入审计。构建老旧小区、撤村建居小区治理指标体系,完成14家经合社股社分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经验、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经验、1+X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模式在全省推广,形成诉调、警调、访调、律调多方联动的调解机制。推进行业平安创建标准化试点,发布全省首个电梯维保质量评价地方标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推广拱墅电梯养老综合保险经验。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实施消防设施改造和隐患整改,成立区网贷风险处置工作专班,圆满完成信访、安保、维稳、征兵、防汛防台、防灾减灾等各项任务,连续第十三年获“省平安区”称号。

过去一年,我们围绕改革再出发,在履职尽责中彰显新作为。

重大改革持续深化。投用区行政服务中心新址,区级441项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个人办事事项“就近办”比例达85%,专项评估实现率、满意率走在全市前列。深化模拟审批、承诺制和容缺受理,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100。推进创新型用地、工业用地出让“标准地”改革。“亩均论英雄”改革7大关键指标居全省前列。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完成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组建国企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完成机构改革方案编制,启动非参公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改革。

依法行政稳步推进。制定政府党组议事规则,健全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出台法治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全省首个行政执法监督四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两高一低”专项整治,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同比增长35%。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舆论和群众监督,办理人大建议129件、政协提案160件,面商率、满意率均为100%。全国基层政务公开试点工作通过省政府考核组验收。完成市对区“七五”普法中期验收。

作风建设不断加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意识形态学习,认真落实“一岗双责”,高质量完成省委巡视整改阶段性任务。深化作风效能建设,深入开展“百千万”蹲点调研、“互看互学”亮点项目大比武、“兴五风破三慢”“解放思想勇开拓、争先创优敢担当”大讨论等活动。坚持“项目化管理、清单式交办、节点式督查”“日通报、周汇总、月提醒、季点评”并举,体系化推进工作高效落实。着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422个项目纳入绩效目标管理,“三公”经费支出比预算节约32%。完成政府投资项目审计122个,核减工程造价2.3亿元。

一年来,有关方面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在各自领域作出了不懈努力。老龄、妇女儿童、红十字会、爱国卫生、科学普及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不断进步,统计、物价、档案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对台、双拥、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全区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拱墅建设和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群众团体以及辖区各企事业单位、驻军和武警部队,向所有关心和参与拱墅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房地产业占比依然偏高,大量企业搬迁后,以楼宇经济为主战场的现代服务业培育还需要时间,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随着城中村开发大规模推进、涉众金融风险逐步显现,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压力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待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基层治理体系不够健全;“放管服”改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还有提升空间。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9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中美贸易摩擦、新旧动能转换影响深远,中央作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从我区看,随着大规模城中村改造的基本结束,拱墅已经处在了全域开发建设的历史新方位。我们必须主动把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大城北开发、亚运会筹办等多重战略叠加交汇的历史机遇期,充分发挥文化、生态、资源方面的禀赋优势,时刻发扬“激情、用心、实干、担当”的拱墅铁军精神,坚定不移地推动“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切实扛起引领大城北崛起的责任担当。

根据区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2019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深化“八八战略”实践,高质量建设运河沿岸名区,围绕做好“立”的文章,深入实施“六大专项行动”,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和增动能、治环境、提品质、保平安等各项工作,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优异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在今年政府工作中,要注重把握好六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聚焦大城北崛起,提升运河名区影响力。坚持规划引领,主动融入大城北开发,积极争取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和主次干道的布局落地,提升重点区域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学校、安置房、三甲医院等优质公共配套项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破解电厂、油库、渣土码头等环境功能性制约,全力推进大城北核心区建设,提升运河沿岸名区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二是聚焦大项目支撑,提升产业生态竞争力。以十大产业平台为基础,以产业链培育为主抓手,完善产业引擎性项目招引、落地、建设、服务、管理机制,加快重点平台和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核心平台早出形象、早出效益。引导产业平台向产业社区转型,实现更高层次的“三生融合”。搭建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要素高效交互体系,培育高水平的产业生态和配套环境。

三是聚焦新动能培育,提升创新发展驱动力。以科技和人才政策为牵引,加快集聚和培养一批领军人才、专业人才,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提升转型发展,支持企业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大力发展科技金融,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强化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塑造科技和人才驱动的核心竞争能力。

四是聚焦大运河文化,提升自然人文新魅力。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精品文化地标项目,突显大运河文化品牌。依托运河水系和环半山景观带,塑造山水神韵与现代都市共融的区域特色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巩固治水、治气、治废成果,全域提升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及市容环境品质,提升“美丽拱墅”的气质和颜值。

五是聚焦为民办实事,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坚持活力和秩序的统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架构。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增强防范化解风险能力,提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水平。协调发展群众最关切的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等社会事业,不遗余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六是聚焦落地落实落细,提升政府高效执行力。以改革为动力,优化政府职能,完善运作机制,推进“产业平台建设”“公共项目建设”“美丽拱墅建设”“招商引智”“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基层治理”六大专项行动高效落地。对标建设运河沿岸名区,拉高工作标杆,提高工作标准,以更宽视野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全社会R&D经费支出增长15%,能源和环境指标、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等指标确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资源效率、环境效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稳步提高。

为确保完成上述指标,具体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最多跑一次”为牵引,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1、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启动新一轮产业平台三年行动计划,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联动推进“证照分离”,实现企业开办手续4个工作日内完成。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试点改革,建立“多测合一”、施工图联审、竣工“测验合一”机制,完善审批协调、管理、运行、监督体系,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提速增效。试行产业项目带方案评估,推广投资项目模拟审批、承诺制改革,规范中介服务管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强化区服务企业办公室实体化运作,完善“大树”“小巨人”企业“一企一规划”扶持体系,优化政府产业基金运作机制,建立投资机构和评审专家名录库,扩大区担保公司运营规模,提升融资担保服务水平。加强与国家、省、市行业协会交流,建立和引进重点产业行业协会、产业平台协会,加强第三方合作技术支持、产学研转化、人才引进、投融资路演等公共服务和配套,开展“九个一”企业服务专项活动200场,推进3000家企业“上云”。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强化成果研究应用。

2、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打造“主城区最好的办事大厅”,推进现场管理规范化“2.0”建设,进一步提升“最多跑一次”实现率、满意率。推进办件标准化,加快“一窗受理”平台全面对接应用,实现“无差别全科受理”全覆盖。推广应用“浙里办”及杭州办事服务APP24小时综合自助服务从街道向社区延伸。推进政务领域数据开发利用,嫁接杭州“城市大脑”平台,打破公共数据资源壁垒。

3、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科学有序推进“标准地”改革,完善创新型产业用地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推广“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实施加快村级留用地开发建设攻坚行动,探索留用地开发统筹管理。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完善国有房产全口径分类分级管理,稳健务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步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完成非参公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改革。推进机构改革,统筹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

4、实施招商体制改革。“大项目、大统筹、大招商”为引领,出台招商新政,建立健全资源统筹、项目评估、信息共享等机制,打造专业化招商团队,立足产业链招大引强,深入实施招商“5218”行动,完成8宗商业地块招商,落地省市县长和产业链引擎性项目5个、产业个性化项目21个以上,“大好高”“小而美”项目总数力争全市前列。引进“运河英才”30人以上,申报市级高层次人才30人以上,申报市“三名”工程项目2个。开工人才专项用房884套,探索国际人才社群建设。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拱墅园区)引进外籍非华裔人才项目10个以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做好对口帮扶、山海协作、区县协作、联乡结村等工作。

(二)以6+2”产业为先导,坚持创新驱动,努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1、打造数字经济高地。紧抓杭州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战略机遇,聚焦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核心产业布局,围绕发展数字内容、大数据、人工智能,出台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依托智慧网谷数字经济小镇、北部软件园,加快打造“千亿级”产业平台的体系建设,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常规税收1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新浪、360、华为云项目分别完成地下工程的40%70%40%,开工联想科技城、58同城华东区总部等项目,出让产业用地15宗,招引行业龙头企业2家、亿元以上产业投资项目4个。以全拓数据数字中国研究院、顺丰创新中心等项目为牵引,依托杭钢云计算数据中心、半山电厂数据中心,培育引进大数据开发应用龙头企业,形成主次结合的大数据产业基地。

2、提升平台楼宇能级。高质量推进产业平台项目、招商、培育和服务体系建设。运河财富小镇打造普惠金融服务示范地,明晰产业功能区块,开展定向招商,英蓝国际金融中心项目主体结顶。上塘电商小镇打造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竣工浙江工程师学院一期,引进电商企业100家以上。汽车互联网小镇争创市级以上特色小镇,万科汽车互联网产业园完成工程总量50%,支持滴滴后市场服务总部业务向全国拓展,为打造全省汽车互联网产业示范区奠定基础。工业设计小镇发挥泰普森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集聚作用,招引设计领域龙头企业20家以上。康桥健康产业园打造以三甲医院为依托的健康产业链。有序推进申花产业集聚区、康桥新能源产业园、北城·智汇园建设。完善楼宇信息共享机制和商务楼宇“楼长制”,实施分类管理,新增楼宇规上企业100家以上,开展商业综合体增效改革试点。

3、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企业群、产业群和品牌群,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旭日计划2.0”和“墅苗计划”,培育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0家,其中国家级36家,培育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旭日”企业35家。构建优质创新创业生态,推进众创空间“三化”建设,创建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和孵化器3家,推动省、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运河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突破1亿元。新增省、市研发机构9个,争创市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10家,实现知识产权贯标认证5家,评选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10个。深化与浙江工程师学院、浙大城市学院等高校产学研合作,打造市级以上院士工作站1家。

4、统筹稳增长防风险。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申报省、市重点项目38个,安排区重点项目75个,开工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等20个项目,竣工香积寺路跨运河隧道及地面道路工程等5个项目,投用汉港·凯旋广场等5个项目。实现交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生态环境与公共设施投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突出稳企业,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积极落实减负降本政策,努力破除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多措并举解决辖区企业发展亟需的用地用房难题。着力培育发展潜能,新增上市挂牌企业6家,扶持小微企业4000家、省“八大万亿产业”企业2000家。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开展类金融机构联合审查,完成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加强对民间融资行为的监管。积极实施化债计划,争取一般债券、土地储备及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额度,完善债券资金使用监管,确保政府中长期债务规模适度、可控。

(三)以大城北开发为抓手,完善功能布局,不断提高全域城市化水平

1、推动区块整体开发。深入实施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全面推动大城北建设规划落地,配合运河新城、杭钢新城控规调整,推进康桥地区、半山沿线城市设计。完成征迁结转项目清零扫尾,全力推进拆房工作,加强拆后土地管理。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出让经营性用地11487亩、收储14596亩。盘活存量土地,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400亩、开工供而未用土地2000亩、再开发低效用地1000亩。新开工安置房34万平方米,配套项目30个,回迁安置600户以上。全面完成瓜山、拱宸、吴家墩等3个保留农居点整治,打造全国新型城中村改造样板。

2、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实施道路建设提速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推进8550.8公里道路建设,开工18条、续建23条、完工9条,基本实现“石祥路以北形成路网框架、石祥路以南畅通交通循环”。规划全区产业空间布局,推进石祥路以北运河以东区域地铁线网加密。新增地下空间50万平方米,促进轨道交通与地下空间的联通布局。竣工公共停车泊位1000个,开工及续建3000。新建、提升改造公厕15座,探索新型管养模式。实施“平路工程”,加固道路5条。建成区8%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3、营造都市山水生态。深化“五废共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成分拣中心4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50个,年回收量达到 9万吨以上。推进“三化四分”,促进“两网融合”,严控生活垃圾增量,省级示范小区达到10个。深化“五水共治”,完成176个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推广市级“美丽河道”古新河治理模式,新增“美丽河道”20条,建成总长100公里沿河生态健康廊道。新增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打造垂直绿化精品工程,启动半山国家森林公园设施改造。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推进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PM2.5浓度均值下降5%,严格实施“绿色供地”管理,让“开窗见绿、推门亲水”成为拱墅成片的风景。

4、深化城市绣花治理。坚持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城市顽疾专项整治,全面提升区域环境面貌研究制定城市管理标准导则,推进属地综合监管,深化“街容众包”“最多挖一次”等精细化管理手段,打造“街容众包”示范街20条、店招个性化示范街区1个。推广“城市眼·云共治”智能应用系统,提升城市应急、街面序化的监测和管理能力。实施亮化提升工程,点亮盲区暗点10处。深化“三改一拆”,拆除违法建筑80万平方米以上。

(四)以大运河文化为引领,积淀人文底蕴,深入推动文化繁荣与兴盛

1、做优运河文旅产业。深入实施文化发展规划,聚焦打造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链,依托地标性文化项目、商业综合体、特色街区和文化遗址、文创产业园和楼宇、山水旅游资源,带动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餐饮住宿、特色会展、新零售等业态发展。启动新一轮文创园区培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升改造文创产业园5个。出台商业综合体效益提升扶持政策,制定会展业专项发展规划。扩大新零售业态范围,支持胜利河美食街等创建新零售示范街区。深入挖掘山水旅游资源,实现博物馆、寺庙、历史街区、公园串珠成链。

2、建设运河文化项目。以地标性文化项目塑造和引领运河文化,加快建设大运河亚运公园、大运河中央公园(大运河剧院),推进运河湾、祥符老街两大文化街区建设,启用文化规划展示馆、民俗生活博物馆、大运河文化艺术中心、大运河文化时尚发布中心等“两馆两中心”。续建战国水晶杯公园、二十四节气公园、水田畈遗址展陈等半山历史文化遗存项目。推进高氏相机博物馆、国际昆曲会客厅等微型博物馆建设。全域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第一批“街巷文化角”。加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新建社区文化家园24个、运河书房6家,新建、改造社区健身苑点23个。

3、做精运河文化品牌。开展以大运河申遗5周年为主题的文化系列品牌活动,举办首届大运河戏曲节、大运河文学高峰论坛,继续唱响运河文化“四季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利用,开展新一轮非遗项目挖掘和评审工作,组织“大匠至心”系列活动,承办第十一届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暨杭州传统工艺周。打造城市传统工艺工作站,推动传统工艺振兴。启动第三批历史文化遗存挖掘整理,开展运河沿岸活化工业遗存保护。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丰富“民星大舞台”演出内容,持续做好文化精品创作“四个一”和“五送五进”。

(五)以群众新期盼为目标,持续改善民生,积极回应美好生活的向往

1、做强教育卫生事业。深入实施名校引领和名校培育计划,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推进北部教育提振行动,开工学校10所、竣工10所。深化课程、教学评价一体化改革,实施“零起点教学”“拒绝小眼镜”行动。完善“新好学校”评价体系,创评一批优质学校。加强塔基教师培养,区级以上学科骨干占比提升至30%。打造“健康中国示范区”,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五年行动计划,完成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等4个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提升改造。深化“看中医到拱墅”品牌,实现社区中医诊疗全覆盖。推进“全国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开展传染病防控服务试点,布点AED急救设备10处。

2、完善民生保障体系。持续稳就业,实施“拱墅就业360”工程,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培育高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50家。构建“大救助”社会服务体系,出台困难家庭心理健康服务指导意见,加强专业社工心理辅导培训,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工作。推广米市巷、小河、和睦等街道试点经验,深化“阳光老人家”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增建社区“远程医疗”服务站点,60%的社区建成“阳光老人家”站点,社会化运营率达100%。着力满足特困残疾人托养需求,探索残疾人医疗救助应急联动机制。实施老旧小区环境功能综合提升项目4个,完成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改造8个以上,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0台。新增、优化5个安置房小区商业配套项目,引进品牌连锁商贸企业。筹建蓝领公寓1300,满足更多外来人员租住需求。完成8家农贸市场提升改造,让群众“菜篮子”拎得舒心。

3、推动基层治理创新。深化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推广西城纪网约房“旅馆式管理”,完善社会治理“六和塔”体系。深化三方协同机制,推广善贤人家“村改居”安置房小区治理、大塘新村“微更新”公益治理等模式,规范提升社区管理水平、业委会自治能力,推进物业管理全覆盖。实施“三型社区”星级管理,探索建立街道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实施“全能+专业”社工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完成经合社股社分离。深化公共法律体系和街道司法所建设,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推进“运河义警”“运河大妈”等群防群治品牌建设,加大“品牌调解工作室”“金牌调解员”培育力度,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合力化解。推广电梯养老综合保险模式,探索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长效管养机制。加强信访突出问题化解,争创“人民满意窗口”。

4、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实施“雪亮工程”新三年规划,有序推进住宅小区“智慧安防”建设。推进“扫黑除恶攻坚年”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浙江省“无欠薪”区创建工作,深入推进防欠薪六项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开展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强化公共安全、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推进小型消防站建设和社区微型消防站改造提升,开展重点区域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和设施改造,做好森林消防工作。开展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区。持续抓好普法、国防、城市应急、气象灾害预警等工作。

(六)以思想大解放为动力,强化自身建设,切实提升政府规范高效运行力

1、突出政治思想引领。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政府工作人员“四个意识”,切实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八八战略”再实践、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狠抓推进落实。

2、健全行政决策机制。严格施行政府工作规则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进一步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和行为。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清单制度,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民营企业家等社会代表参与公共决策。完善政府财政、土地、项目、规划等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多部门协调会商。完善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巩固全国基层政务公开“两化”试点成果,有序扩大政务公开领域范围,提高公众知晓率和参与度。

3、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认真落实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实施法治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培育“最佳实践”示范点6个。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70%以上,街道行政执法人员持证率不低于95%,推动行政机关积极参与公益诉讼。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监察、司法、审计、舆论和社会监督。

4、提升机关工作绩效。聚焦“两强三提高”,全方位提高政府服务管理的质量效率,大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入推行“321”工作机制,坚持“钱随事走”“实绩量化”,持续开展“清单式交办、项目化推进、节点式督查”,抓好“人、财、事”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干部作风建设”“基层组织固本强基”“新时代文明实践”四大专项行动,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导向,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大胆创新。

5、推进清廉政府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坚持腐败行为“零容忍”,严厉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特别是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加大自律、自查、自纠力度。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审计监督,增强预算执行刚性,建设阳光清廉的政府治理体系。

各位代表,回应民生关切,办好“十件实事”,是区政府长期以来坚持的一项重要制度。今年,我们将继续实行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前期区政府面向群众、“两代表一委员”和街道部门等层面,广泛征集今年民生实事项目的意见建议。经遴选比较,正式形成12件候选项目方案。会前,《关于2019年区政府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形成情况的报告》已通过书面材料的形式发给大家,根据大会安排将在第3次全体会议上进行票决。第一,回迁安置项目;第二,安置房小区生活服务配套项目第三,电梯“养老”综合保险项目;第四,“雪亮工程”项目;第五,学校、幼儿园建设项目;第六,“阳光老人家”老旧小区养老服务项目;第七,“厕所革命”项目;第八,停车场库建设项目第九,医疗资源提升项目;第十,运河文化阵地项目;第十一,“放心菜篮子”项目;第十二,道路增亮项目。对区人大代表票选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项目,区政府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同,认真分解落实、严格督查考评,并接受区人大代表监督检查,确保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其余2件项目也将纳入政府年度任务并抓好落实。

各位代表,城北崛起号角已然吹响,新征程在召唤我们,新任务在鞭策我们。让我们更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保持定力,砥砺前行,为大城北崛起和运河沿岸名区建设作出更大努力,以更好的发展实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本文有删减)


附件:2019年政府工作图解 .docx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图解

索引号

K1493206-6/2019-11153

文号

公布日期

2019-01-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府办

区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文件(20

政府工作报告

2019116日在拱墅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拱墅区人民政府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全面启动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以重点区块开发、产业平台建设、美丽拱墅、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招商引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等“六大专项行动”为主抓手,推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平稳发展。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0亿元,增长5%;财政总收入157.1亿元,增长1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4亿元,增长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0亿元,增长19%;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9.5亿元,增长8.5%;全社会R&D经费支出5.6亿元,增长28.6%,居全市第一。招商引资和浙商创业创新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等指标均完成市下达任务,基本达成“十三五”规划中期目标。全区各项工作获省、市领导肯定批示55次、中央媒体正面报道56次。省委车俊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实践”专题宣介会上肯定了拱墅转型发展实践。

过去一年,我们围绕高质量发展,在转型升级中激发新动能。

产业生态日趋优化。培育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6+2产业体系,预计6+2产业增加值增长9%,占GDP的比重达45%。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推进“三大倍增计划”,新增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6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8家,居主城区第二。“万创空间”入选全国百强特色众创空间,获评省级优秀众创空间2家,新增市级众创空间5家,新增省(市)研发机构16家、孵化器2家。汇孚集团入选全国供应链优秀创新和应用试点,中美华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省专利金奖企业2家,获省、市政府质量奖2家,获全省标准创新优秀贡献奖1家,发布浙江制造标准3家、认证1家。新增汉嘉设计等挂牌上市企业2家,总数达47家。引进培育海外高层次人才50名、“国家友谊奖”1名、“万人”4名、市5215名,评审“运河英才”86人。完善产业培育体系,实体化运作企业服务办公室,评选“大树”“小巨人”企业117家、“旭日”企业35家,开展企业服务活动169场,落实扶持资金3.9亿元。

平台建设再上台阶。十大产业平台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0亿元、总税收35亿元,分别增长15%20%智慧网谷数字经济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引进联想、58同城等12个项目,顺丰创新中心一期主体结顶,新浪、3608个项目开工。北部软件园锁定数字经济产业链“腾笼换鸟”,整理发展空间近万平方米,引进猪八戒网络、申通万马等数字经济优质项目。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拱墅园区)开园,落地德中卫生组织、Modo可视化信息平台等10个项目,生物基新材料研究院项目被列入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的重要成果,揭牌成立南非院士(浙江)创新中心、Globe Hub杭州创新中心。运河财富小获市级小镇考核优秀。汽车互联网小镇通过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复审,开放万科汽车互联网产业园·创新体验中心。工业设计小镇落地泰普森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上塘电商小镇、申花产业集聚区、康桥健康产业园、康桥新能源产业园、北城·智汇园等平台建设有序推进。63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开工石塘经合社商业综合用房等20个项目、竣工汉港·凯旋广场等5个项目、投用复地·壹中心等3个项目,中粮大悦城商业综合体顺利开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引进楼宇企业962家,预计实现楼宇税收59亿元,增长18%“亿元楼”达到14幢。

开放经济量质并举。实现实际利用外资7.2亿美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126.4亿元。出让经营性土地6366.9亩,收储16802亩,出让创新型产业用地14370.5亩。编制全区产业地图,围绕重点产业链强化引擎性项目招引,引进总投资20亿元以上项目5个、个性化产业项目21个。预计完成服务贸易出口35亿元、外贸出口96亿元。深化对口帮扶互访会商机制,对口帮扶、山海协作、区县协作、联乡结村等工作均完成市下达目标。

过去一年,我们围绕全域城市化,在破立转换中拓展新天地。

城市开发勇拓新局。实施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征迁居民1106户、企业510家,基本实现全域征迁清零。完成分区规划项目实施手册编制,启动产业空间布局、大城北系列规划编制,分类分批次落实9个产业发展单元,增设智慧网谷规划联络站。开工安置房项目19218万平方米,竣工436万平方米,交付449万平方米,回迁安置居民1708户。开工配套项目60个。实施保留农居点整治,启动瓜山、拱宸、吴家墩项目。续建地铁二期5个站点,开工三期14个站点,完工永宁路等11条道路,提升丰潭路等7条道路,开工丽水路(石祥路金昌路)段等10条道路,续建香积寺路西延工程等5条道路。竣工公共停车泊位1318个,开工及续建3199个,新增地下空间78万平方米。

环境治理巩固提升。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启动半山电厂去工业化改造,消除区域视觉影响。全面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PM2.5浓度均值下降12.4%。巩固“五水共治”成果,完成2个街道及20个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创建“美丽河道”19条,建成沿河生态廊道1423公里,顺利通过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督查。深化垃圾分类“三化四分”,创新国有公司大件垃圾清运机制,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75个。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8个,日均生活垃圾较去年同期减量4.8%,居主城区前列。启动新一轮垂直绿化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绿地21.8万平方米,提升沿河绿地2.5万平方米,新建口袋公园3个,建成区5%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完成总规修编的界限调整,启动环半山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城市管理深耕细作。成立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出台城市治理、厕所革命等6个三年行动计划,参与编制城镇垃圾分类等2个省市级行业规范标准。拆除违法建筑150.5万平方米,顺利通过省“基本无违建区”创建验收。全市首创战区综合治理机制,集中解决占道经营、噪音扰民、油烟污染等城市顽疾,创新推出“城市眼·云共治”智能应用系统,创建“街容众包”示范街50条。大力实施“厕所革命”,提升改造公厕10座,霞湾、欧三公园等精品公厕获全国人大和中央媒体肯定。深化道路“最多挖一次”机制,320国道杭钢段实现亮灯,上塘路、康桥路获评杭州“最美紫薇大道”

过去一年,我们围绕群众获得感,在惠民利民中开创新局面。

文化建设续写新篇。全面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持续打造全域“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成立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区文联,出台全市首个区县文化发展规划。开工大运河亚运公园、运河湾及祥符桥文化街区、二十四节气公园、战国水晶杯公园等项目,推进大运河中央公园(大运河剧院)、大运河文化时尚发布中心建设,结顶大运河文化艺术中心,完成显宁寺藏经阁修缮。落地省网络作家协会大运河创作基地、郎朗艺术世界和钢琴音乐教室。提升改造丝联1665个文创园区、桥西直街等3个历史街区,新建、提升街道综合文化站6个、社区文化家园10个,新建、更新体育健身苑点15处。成功冠名地铁大运河站、拱宸桥东站和公交大运河东站。组织发起大运河沿岸区县合作论坛,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中国皮划艇巡回赛、大运河文化节、“留住乡愁记忆”老物件展、大运河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等活动,推出“拱墅新八景”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出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意见,启动北部教育提振新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推进22所学校建设,开工4所、投用6所,华师大附属杭州学校开始招生。深入推进“有温度的教育”,全面推进初中“晚十点、不作业”、小学延迟到校、学后托管和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整治,发布实施全省首个中小幼食堂片组管理市级标准。深入推进名校集团化品牌建设,成立首批十大基础教育集团、创建“新好学校发展群”10个、创办杭师大文晖实验学校,引进北京电影学院科技与艺术实验室,评选“运河名师、名校长”81人。成功举办中澳教育峰会、全省首届中小学STEM教育大会。启动医疗卫生服务提升五年行动计划,签约落地邵逸夫医院大运河分院、国家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成大运河青春健康教育省级示范基地,社区门诊量增长18%。圆满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区”复审、国家卫生城市复评,主城区唯一实现登革热疫点、疫情“双零”。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5.6岁。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稳步推进高质量就业,全市率先完成公益性岗位社会化开发,新增就业3.1万人,启动首届“拱墅工匠”评定工作,高级技工稳定在1万人以上,运河技工学校再次入选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国家集训基地。启动“阳光老人家”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成投用站点19个,新增养老机构5家、床位291张。竣工运河老年大学、市肢残人综合服务中心,华丰社区成功创建省无障碍社区,在市残疾人运动会上奖牌总数、团体总分均列主城区榜首。职工养老、生育、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净增1.3万、1.5万和2.1万人。发放各类救助金5600余万元,受益群众近6万人次。统筹抓好民生“关键小事”,完成7个老旧小区环境功能综合提升、5个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0台,开工全区首个人才专项租赁房,建成交付蓝领公寓1302套,开展安置房小区商业配套提升试点,完成8家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基层治理攻坚破题。夯实基层治理网格,完成5个街道“四个平台”综合信息指挥室提升改造,基本建成区综合信息指挥中心、人民来访(联合)接待中心项目。出台三方协同治理实施意见、物业指数评价方案等14项制度,实现三方协同街道特色阵地建设全覆盖,指导39个业委会完成组建和换届、34个小区完成经营性收入审计。构建老旧小区、撤村建居小区治理指标体系,完成14家经合社股社分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经验、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经验、1+X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模式在全省推广,形成诉调、警调、访调、律调多方联动的调解机制。推进行业平安创建标准化试点,发布全省首个电梯维保质量评价地方标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推广拱墅电梯养老综合保险经验。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实施消防设施改造和隐患整改,成立区网贷风险处置工作专班,圆满完成信访、安保、维稳、征兵、防汛防台、防灾减灾等各项任务,连续第十三年获“省平安区”称号。

过去一年,我们围绕改革再出发,在履职尽责中彰显新作为。

重大改革持续深化。投用区行政服务中心新址,区级441项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个人办事事项“就近办”比例达85%,专项评估实现率、满意率走在全市前列。深化模拟审批、承诺制和容缺受理,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100。推进创新型用地、工业用地出让“标准地”改革。“亩均论英雄”改革7大关键指标居全省前列。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完成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组建国企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完成机构改革方案编制,启动非参公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改革。

依法行政稳步推进。制定政府党组议事规则,健全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出台法治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全省首个行政执法监督四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两高一低”专项整治,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同比增长35%。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舆论和群众监督,办理人大建议129件、政协提案160件,面商率、满意率均为100%。全国基层政务公开试点工作通过省政府考核组验收。完成市对区“七五”普法中期验收。

作风建设不断加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意识形态学习,认真落实“一岗双责”,高质量完成省委巡视整改阶段性任务。深化作风效能建设,深入开展“百千万”蹲点调研、“互看互学”亮点项目大比武、“兴五风破三慢”“解放思想勇开拓、争先创优敢担当”大讨论等活动。坚持“项目化管理、清单式交办、节点式督查”“日通报、周汇总、月提醒、季点评”并举,体系化推进工作高效落实。着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422个项目纳入绩效目标管理,“三公”经费支出比预算节约32%。完成政府投资项目审计122个,核减工程造价2.3亿元。

一年来,有关方面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在各自领域作出了不懈努力。老龄、妇女儿童、红十字会、爱国卫生、科学普及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不断进步,统计、物价、档案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对台、双拥、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全区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拱墅建设和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群众团体以及辖区各企事业单位、驻军和武警部队,向所有关心和参与拱墅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房地产业占比依然偏高,大量企业搬迁后,以楼宇经济为主战场的现代服务业培育还需要时间,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随着城中村开发大规模推进、涉众金融风险逐步显现,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压力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待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基层治理体系不够健全;“放管服”改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还有提升空间。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9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中美贸易摩擦、新旧动能转换影响深远,中央作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从我区看,随着大规模城中村改造的基本结束,拱墅已经处在了全域开发建设的历史新方位。我们必须主动把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大城北开发、亚运会筹办等多重战略叠加交汇的历史机遇期,充分发挥文化、生态、资源方面的禀赋优势,时刻发扬“激情、用心、实干、担当”的拱墅铁军精神,坚定不移地推动“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切实扛起引领大城北崛起的责任担当。

根据区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2019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深化“八八战略”实践,高质量建设运河沿岸名区,围绕做好“立”的文章,深入实施“六大专项行动”,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和增动能、治环境、提品质、保平安等各项工作,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优异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在今年政府工作中,要注重把握好六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聚焦大城北崛起,提升运河名区影响力。坚持规划引领,主动融入大城北开发,积极争取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和主次干道的布局落地,提升重点区域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学校、安置房、三甲医院等优质公共配套项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破解电厂、油库、渣土码头等环境功能性制约,全力推进大城北核心区建设,提升运河沿岸名区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二是聚焦大项目支撑,提升产业生态竞争力。以十大产业平台为基础,以产业链培育为主抓手,完善产业引擎性项目招引、落地、建设、服务、管理机制,加快重点平台和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核心平台早出形象、早出效益。引导产业平台向产业社区转型,实现更高层次的“三生融合”。搭建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要素高效交互体系,培育高水平的产业生态和配套环境。

三是聚焦新动能培育,提升创新发展驱动力。以科技和人才政策为牵引,加快集聚和培养一批领军人才、专业人才,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提升转型发展,支持企业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大力发展科技金融,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强化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塑造科技和人才驱动的核心竞争能力。

四是聚焦大运河文化,提升自然人文新魅力。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精品文化地标项目,突显大运河文化品牌。依托运河水系和环半山景观带,塑造山水神韵与现代都市共融的区域特色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巩固治水、治气、治废成果,全域提升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及市容环境品质,提升“美丽拱墅”的气质和颜值。

五是聚焦为民办实事,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坚持活力和秩序的统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架构。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增强防范化解风险能力,提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水平。协调发展群众最关切的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等社会事业,不遗余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六是聚焦落地落实落细,提升政府高效执行力。以改革为动力,优化政府职能,完善运作机制,推进“产业平台建设”“公共项目建设”“美丽拱墅建设”“招商引智”“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基层治理”六大专项行动高效落地。对标建设运河沿岸名区,拉高工作标杆,提高工作标准,以更宽视野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全社会R&D经费支出增长15%,能源和环境指标、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等指标确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资源效率、环境效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稳步提高。

为确保完成上述指标,具体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最多跑一次”为牵引,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1、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启动新一轮产业平台三年行动计划,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联动推进“证照分离”,实现企业开办手续4个工作日内完成。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试点改革,建立“多测合一”、施工图联审、竣工“测验合一”机制,完善审批协调、管理、运行、监督体系,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提速增效。试行产业项目带方案评估,推广投资项目模拟审批、承诺制改革,规范中介服务管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强化区服务企业办公室实体化运作,完善“大树”“小巨人”企业“一企一规划”扶持体系,优化政府产业基金运作机制,建立投资机构和评审专家名录库,扩大区担保公司运营规模,提升融资担保服务水平。加强与国家、省、市行业协会交流,建立和引进重点产业行业协会、产业平台协会,加强第三方合作技术支持、产学研转化、人才引进、投融资路演等公共服务和配套,开展“九个一”企业服务专项活动200场,推进3000家企业“上云”。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强化成果研究应用。

2、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打造“主城区最好的办事大厅”,推进现场管理规范化“2.0”建设,进一步提升“最多跑一次”实现率、满意率。推进办件标准化,加快“一窗受理”平台全面对接应用,实现“无差别全科受理”全覆盖。推广应用“浙里办”及杭州办事服务APP24小时综合自助服务从街道向社区延伸。推进政务领域数据开发利用,嫁接杭州“城市大脑”平台,打破公共数据资源壁垒。

3、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科学有序推进“标准地”改革,完善创新型产业用地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推广“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实施加快村级留用地开发建设攻坚行动,探索留用地开发统筹管理。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完善国有房产全口径分类分级管理,稳健务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步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完成非参公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改革。推进机构改革,统筹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

4、实施招商体制改革。“大项目、大统筹、大招商”为引领,出台招商新政,建立健全资源统筹、项目评估、信息共享等机制,打造专业化招商团队,立足产业链招大引强,深入实施招商“5218”行动,完成8宗商业地块招商,落地省市县长和产业链引擎性项目5个、产业个性化项目21个以上,“大好高”“小而美”项目总数力争全市前列。引进“运河英才”30人以上,申报市级高层次人才30人以上,申报市“三名”工程项目2个。开工人才专项用房884套,探索国际人才社群建设。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拱墅园区)引进外籍非华裔人才项目10个以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做好对口帮扶、山海协作、区县协作、联乡结村等工作。

(二)以6+2”产业为先导,坚持创新驱动,努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1、打造数字经济高地。紧抓杭州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战略机遇,聚焦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核心产业布局,围绕发展数字内容、大数据、人工智能,出台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依托智慧网谷数字经济小镇、北部软件园,加快打造“千亿级”产业平台的体系建设,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常规税收1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新浪、360、华为云项目分别完成地下工程的40%70%40%,开工联想科技城、58同城华东区总部等项目,出让产业用地15宗,招引行业龙头企业2家、亿元以上产业投资项目4个。以全拓数据数字中国研究院、顺丰创新中心等项目为牵引,依托杭钢云计算数据中心、半山电厂数据中心,培育引进大数据开发应用龙头企业,形成主次结合的大数据产业基地。

2、提升平台楼宇能级。高质量推进产业平台项目、招商、培育和服务体系建设。运河财富小镇打造普惠金融服务示范地,明晰产业功能区块,开展定向招商,英蓝国际金融中心项目主体结顶。上塘电商小镇打造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竣工浙江工程师学院一期,引进电商企业100家以上。汽车互联网小镇争创市级以上特色小镇,万科汽车互联网产业园完成工程总量50%,支持滴滴后市场服务总部业务向全国拓展,为打造全省汽车互联网产业示范区奠定基础。工业设计小镇发挥泰普森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集聚作用,招引设计领域龙头企业20家以上。康桥健康产业园打造以三甲医院为依托的健康产业链。有序推进申花产业集聚区、康桥新能源产业园、北城·智汇园建设。完善楼宇信息共享机制和商务楼宇“楼长制”,实施分类管理,新增楼宇规上企业100家以上,开展商业综合体增效改革试点。

3、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企业群、产业群和品牌群,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旭日计划2.0”和“墅苗计划”,培育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0家,其中国家级36家,培育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旭日”企业35家。构建优质创新创业生态,推进众创空间“三化”建设,创建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和孵化器3家,推动省、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运河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突破1亿元。新增省、市研发机构9个,争创市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10家,实现知识产权贯标认证5家,评选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10个。深化与浙江工程师学院、浙大城市学院等高校产学研合作,打造市级以上院士工作站1家。

4、统筹稳增长防风险。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申报省、市重点项目38个,安排区重点项目75个,开工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等20个项目,竣工香积寺路跨运河隧道及地面道路工程等5个项目,投用汉港·凯旋广场等5个项目。实现交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生态环境与公共设施投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突出稳企业,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积极落实减负降本政策,努力破除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多措并举解决辖区企业发展亟需的用地用房难题。着力培育发展潜能,新增上市挂牌企业6家,扶持小微企业4000家、省“八大万亿产业”企业2000家。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开展类金融机构联合审查,完成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加强对民间融资行为的监管。积极实施化债计划,争取一般债券、土地储备及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额度,完善债券资金使用监管,确保政府中长期债务规模适度、可控。

(三)以大城北开发为抓手,完善功能布局,不断提高全域城市化水平

1、推动区块整体开发。深入实施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全面推动大城北建设规划落地,配合运河新城、杭钢新城控规调整,推进康桥地区、半山沿线城市设计。完成征迁结转项目清零扫尾,全力推进拆房工作,加强拆后土地管理。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出让经营性用地11487亩、收储14596亩。盘活存量土地,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400亩、开工供而未用土地2000亩、再开发低效用地1000亩。新开工安置房34万平方米,配套项目30个,回迁安置600户以上。全面完成瓜山、拱宸、吴家墩等3个保留农居点整治,打造全国新型城中村改造样板。

2、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实施道路建设提速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推进8550.8公里道路建设,开工18条、续建23条、完工9条,基本实现“石祥路以北形成路网框架、石祥路以南畅通交通循环”。规划全区产业空间布局,推进石祥路以北运河以东区域地铁线网加密。新增地下空间50万平方米,促进轨道交通与地下空间的联通布局。竣工公共停车泊位1000个,开工及续建3000。新建、提升改造公厕15座,探索新型管养模式。实施“平路工程”,加固道路5条。建成区8%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3、营造都市山水生态。深化“五废共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成分拣中心4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50个,年回收量达到 9万吨以上。推进“三化四分”,促进“两网融合”,严控生活垃圾增量,省级示范小区达到10个。深化“五水共治”,完成176个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推广市级“美丽河道”古新河治理模式,新增“美丽河道”20条,建成总长100公里沿河生态健康廊道。新增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打造垂直绿化精品工程,启动半山国家森林公园设施改造。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推进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PM2.5浓度均值下降5%,严格实施“绿色供地”管理,让“开窗见绿、推门亲水”成为拱墅成片的风景。

4、深化城市绣花治理。坚持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城市顽疾专项整治,全面提升区域环境面貌研究制定城市管理标准导则,推进属地综合监管,深化“街容众包”“最多挖一次”等精细化管理手段,打造“街容众包”示范街20条、店招个性化示范街区1个。推广“城市眼·云共治”智能应用系统,提升城市应急、街面序化的监测和管理能力。实施亮化提升工程,点亮盲区暗点10处。深化“三改一拆”,拆除违法建筑80万平方米以上。

(四)以大运河文化为引领,积淀人文底蕴,深入推动文化繁荣与兴盛

1、做优运河文旅产业。深入实施文化发展规划,聚焦打造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链,依托地标性文化项目、商业综合体、特色街区和文化遗址、文创产业园和楼宇、山水旅游资源,带动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餐饮住宿、特色会展、新零售等业态发展。启动新一轮文创园区培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升改造文创产业园5个。出台商业综合体效益提升扶持政策,制定会展业专项发展规划。扩大新零售业态范围,支持胜利河美食街等创建新零售示范街区。深入挖掘山水旅游资源,实现博物馆、寺庙、历史街区、公园串珠成链。

2、建设运河文化项目。以地标性文化项目塑造和引领运河文化,加快建设大运河亚运公园、大运河中央公园(大运河剧院),推进运河湾、祥符老街两大文化街区建设,启用文化规划展示馆、民俗生活博物馆、大运河文化艺术中心、大运河文化时尚发布中心等“两馆两中心”。续建战国水晶杯公园、二十四节气公园、水田畈遗址展陈等半山历史文化遗存项目。推进高氏相机博物馆、国际昆曲会客厅等微型博物馆建设。全域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第一批“街巷文化角”。加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新建社区文化家园24个、运河书房6家,新建、改造社区健身苑点23个。

3、做精运河文化品牌。开展以大运河申遗5周年为主题的文化系列品牌活动,举办首届大运河戏曲节、大运河文学高峰论坛,继续唱响运河文化“四季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利用,开展新一轮非遗项目挖掘和评审工作,组织“大匠至心”系列活动,承办第十一届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暨杭州传统工艺周。打造城市传统工艺工作站,推动传统工艺振兴。启动第三批历史文化遗存挖掘整理,开展运河沿岸活化工业遗存保护。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丰富“民星大舞台”演出内容,持续做好文化精品创作“四个一”和“五送五进”。

(五)以群众新期盼为目标,持续改善民生,积极回应美好生活的向往

1、做强教育卫生事业。深入实施名校引领和名校培育计划,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推进北部教育提振行动,开工学校10所、竣工10所。深化课程、教学评价一体化改革,实施“零起点教学”“拒绝小眼镜”行动。完善“新好学校”评价体系,创评一批优质学校。加强塔基教师培养,区级以上学科骨干占比提升至30%。打造“健康中国示范区”,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五年行动计划,完成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等4个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提升改造。深化“看中医到拱墅”品牌,实现社区中医诊疗全覆盖。推进“全国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开展传染病防控服务试点,布点AED急救设备10处。

2、完善民生保障体系。持续稳就业,实施“拱墅就业360”工程,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培育高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50家。构建“大救助”社会服务体系,出台困难家庭心理健康服务指导意见,加强专业社工心理辅导培训,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工作。推广米市巷、小河、和睦等街道试点经验,深化“阳光老人家”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增建社区“远程医疗”服务站点,60%的社区建成“阳光老人家”站点,社会化运营率达100%。着力满足特困残疾人托养需求,探索残疾人医疗救助应急联动机制。实施老旧小区环境功能综合提升项目4个,完成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改造8个以上,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0台。新增、优化5个安置房小区商业配套项目,引进品牌连锁商贸企业。筹建蓝领公寓1300,满足更多外来人员租住需求。完成8家农贸市场提升改造,让群众“菜篮子”拎得舒心。

3、推动基层治理创新。深化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推广西城纪网约房“旅馆式管理”,完善社会治理“六和塔”体系。深化三方协同机制,推广善贤人家“村改居”安置房小区治理、大塘新村“微更新”公益治理等模式,规范提升社区管理水平、业委会自治能力,推进物业管理全覆盖。实施“三型社区”星级管理,探索建立街道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实施“全能+专业”社工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完成经合社股社分离。深化公共法律体系和街道司法所建设,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推进“运河义警”“运河大妈”等群防群治品牌建设,加大“品牌调解工作室”“金牌调解员”培育力度,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合力化解。推广电梯养老综合保险模式,探索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长效管养机制。加强信访突出问题化解,争创“人民满意窗口”。

4、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实施“雪亮工程”新三年规划,有序推进住宅小区“智慧安防”建设。推进“扫黑除恶攻坚年”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浙江省“无欠薪”区创建工作,深入推进防欠薪六项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开展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强化公共安全、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推进小型消防站建设和社区微型消防站改造提升,开展重点区域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和设施改造,做好森林消防工作。开展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区。持续抓好普法、国防、城市应急、气象灾害预警等工作。

(六)以思想大解放为动力,强化自身建设,切实提升政府规范高效运行力

1、突出政治思想引领。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政府工作人员“四个意识”,切实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八八战略”再实践、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狠抓推进落实。

2、健全行政决策机制。严格施行政府工作规则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进一步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和行为。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清单制度,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民营企业家等社会代表参与公共决策。完善政府财政、土地、项目、规划等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多部门协调会商。完善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巩固全国基层政务公开“两化”试点成果,有序扩大政务公开领域范围,提高公众知晓率和参与度。

3、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认真落实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实施法治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培育“最佳实践”示范点6个。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70%以上,街道行政执法人员持证率不低于95%,推动行政机关积极参与公益诉讼。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监察、司法、审计、舆论和社会监督。

4、提升机关工作绩效。聚焦“两强三提高”,全方位提高政府服务管理的质量效率,大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入推行“321”工作机制,坚持“钱随事走”“实绩量化”,持续开展“清单式交办、项目化推进、节点式督查”,抓好“人、财、事”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干部作风建设”“基层组织固本强基”“新时代文明实践”四大专项行动,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导向,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大胆创新。

5、推进清廉政府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坚持腐败行为“零容忍”,严厉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特别是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加大自律、自查、自纠力度。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审计监督,增强预算执行刚性,建设阳光清廉的政府治理体系。

各位代表,回应民生关切,办好“十件实事”,是区政府长期以来坚持的一项重要制度。今年,我们将继续实行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前期区政府面向群众、“两代表一委员”和街道部门等层面,广泛征集今年民生实事项目的意见建议。经遴选比较,正式形成12件候选项目方案。会前,《关于2019年区政府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形成情况的报告》已通过书面材料的形式发给大家,根据大会安排将在第3次全体会议上进行票决。第一,回迁安置项目;第二,安置房小区生活服务配套项目第三,电梯“养老”综合保险项目;第四,“雪亮工程”项目;第五,学校、幼儿园建设项目;第六,“阳光老人家”老旧小区养老服务项目;第七,“厕所革命”项目;第八,停车场库建设项目第九,医疗资源提升项目;第十,运河文化阵地项目;第十一,“放心菜篮子”项目;第十二,道路增亮项目。对区人大代表票选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项目,区政府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同,认真分解落实、严格督查考评,并接受区人大代表监督检查,确保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其余2件项目也将纳入政府年度任务并抓好落实。

各位代表,城北崛起号角已然吹响,新征程在召唤我们,新任务在鞭策我们。让我们更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保持定力,砥砺前行,为大城北崛起和运河沿岸名区建设作出更大努力,以更好的发展实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本文有删减)


附件:2019年政府工作图解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