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K1493206-6/2020-1690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府办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下政阅〔2014〕1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14-02-19 发布日期 2014-02-19
附件
2014年下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4-02-19 18:00:27 点击率:


杭州市下城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议通过

下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吴才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紧紧围绕“投资推进、消费促进、环境改进”工作主线,稳增长、促转型、优环境、惠



民生、保和谐、抓落实,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3.57亿元,同比增长7.80%,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指标位居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份额稳居全市首位,大杭外、浙商回归等主要考核指标位居全市前列,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转中趋好的良好局面。

(一)坚定目标稳增长

有效投资增势良好。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84亿元,同比增长25.56%,总量与增幅均创历史新高。重点项目区领导联系、推进协调和进度督查制度取得明显成效,148个年度重点计划项目进展顺利。开工创新创业新天地东方茂、地铁文化广场站上盖物业等项目35个,实现新开工面积136.08万平方米;竣工灯塔商贸大楼、新华广场等项目34个,竣工面积138.18万平方米;实施政府投资项目36个,投资额3.53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66亿元。实现工业技改投资2.66亿元,同比增长103.30%,增幅位列主城区第一位。

社会消费稳步提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0亿元,同比增长13.10%。特色街区建设成效明显,武林夜市、孩儿巷婴童街相继开业,中国丝绸城、武林路时尚女装街、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区实现销售额169.40亿元。成功举办2013“浙江省金秋购物节”以及“天堂丝绸、武林衣秀”等促销活动。成立武林中央商务区企业联盟,引导企业跨界合作;推动企业创新营销模式,鼓励重点商贸企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知名品牌开设商品体验店和体验专柜;以武林微信服务上线为标志的“智能武林”项目正式启动。武林中央商务区荣获“2013中国最具竞争力中央商务区”称号。

扩大开放成效明显。共到位杭外资金146.45亿元,同比增长3.89%,到位浙商项目资金53.08亿元,同比增长3.44%。引进合同外资4.82亿美元,到位外资2.45亿美元。实现外贸出口18.39亿美元,同比增长12.08%;离岸外包合同执行金额2.69亿美元,同比增长134.74%。创新南北联动招商方式,强化招商引资实绩考核,初步形成产业、楼宇、科技多元招商格局。积极推进企业上市,一批科技型、新商业模式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一批优质企业列为重点培育上市对象。与临安的区市协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安排专项协作资金2300万元,落实重点协作项目10个;对口帮扶贵州黎平、四川炉霍等地,共落实帮扶资金615万元。

(二)创新引领促转型

不断强化服务业“首位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以创新驱动助推转型升级,成为浙江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区,成功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

发展平台不断壮大。园区建设创新步伐加快,三大创新园区相继开园并投入运行。创新中国产业园企业机构入驻率达到85%,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成功探索国际小包出口快速通关、结汇模式,并在全国首批五个试点城市中率先实现实单全流程运作。以上两家园区均被命名为市级信息服务业特色产业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为全市第一家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区,成功举办首届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博览会。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产业园完成整体提升改造,实现产值20.39亿元,同比增长21.37%。楼宇经济健康发展,119幢目标楼宇实现税收62.70亿元,每平方米税收贡献可比增长20.60%;实现税收超千万元楼宇73幢,超亿元楼宇20幢,其中超十亿元楼宇1幢;15幢楼宇入选全市50佳商务楼宇,数量和质量均名列全市首位。完善楼宇社区“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深化楼宇服务规范化建设,企业对楼宇社区建设综合满意率达到93.80%。

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完善新一轮“1+X”经济扶持政策,兑现政策扶持资金1.54亿元。引导“个转企”836家,实现三年任务一年完成。进一步激发金融资本活力,举办政银企融资对接会以及省、市中小企业服务专场活动,发起成立“杭州清科创智合伙企业基金”,综合应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信贷风险池基金以及联保通基金,合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累计为26家企业办理股权出质登记,融资8.55亿元。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引进国家1名、钱江特聘专家2名,选拔“258”人才工程培养人选65名,新增1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落实“521”人才、“513武林英才”等项目首批扶持资金170万元。区财政对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共计投入各类科技资金达到9312万元,同比增长4.45%,高于地方财政收入4.04个百分点。累计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59家,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15家。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试点区,连续五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称号。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91亿元,同比增长8.7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2%,位列全省90个区(县、市)第一位,其中现代服务业比重达到68.89%。“3+3”产业实现增加值433亿元,同比增长9.15%,特别是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等三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同比增长15.15%。都市工业适度发展,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68亿元,同比增长3.04%。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3.60%。

(三)坚持不懈优环境

以提升城市综合环境为重点,加快城市建设、注重长效管理,深入推进美丽下城建设。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启动地铁2号线(下城段)各站点房屋征收工作;顺利完成西文82户农居拆迁工作;成功实施杭氧地块2户居民的司法强制搬迁工作;百井坊综合改造工程司法强制执行各类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建成西文南苑、西文北苑安置房21.88万平方米,沈家外来务工人员公寓880套,杨家村农转非拆迁安置房项目主体竣工。完成延安路(下城段)道路综合整治工程,新建新天地街等3条城市主次干道、长城里东路延伸段等5条支小路。建成公共停车场(库)项目7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502个。全市首个大型停车楼项目主体竣工。

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全面实施“河长制”管理,加强河道综合整治和水质改善工作,贯通沈家河,实施南大河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庙桥港、长浜河等4条黑臭河道治理,新增日截污量2744吨。深入开展环境执法检查,巩固“无燃煤区”建设,有效实施22个在建工地的扬尘治理,综合防治大气复合污染。完成美化家园工程6个,改造居民信报箱13407个,新建和改建公厕8座、垃圾房39个。新建游步道2300米、修复贯通游步道2280米。新增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狠抓节能降耗,单位生产总值电耗下降3.60%。新增低碳社区9个,成为全市唯一的低碳试点城区。

城市管理有序推进。实施城市管理精细化作业,城区综合清洁度达到98.57%,序化度达到98.13%,数字城管问题解决率达到100%。垃圾分类推广覆盖225个小区,分类达标率达到75%。开展对辖区内老旧危房情况的调查,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危旧房检测。全面落实省、市关于“三改一拆”有关部署,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持续开展非法营运、非法上路车辆综合整治,查扣“两非”车辆2198辆,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56万余起。积极应对城市突发自然灾害,完成河道清淤1.10万立方米,改造低洼积水点11个,较好地完成了抗旱保绿、防汛抗台等应急任务。

(四)改善民生保和谐

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不断加大公共投入,民生事业投入高于财政支出增速0.34个百分点,较好完成了十件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就业创业稳步增长。深化创建充分就业城区和创业型城区,加大对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和“新杭州人”就业创业的政策扶持,安排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3800万元,发放失业人员创业小额担保贷款3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8754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650人。

社会保障得到加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58%,居主城区前列。办理工伤认定案件686件。处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352件,帮助追讨欠薪292万余元,既保证了企业的正当利益,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继续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修订完善四十条帮扶政策,累计发放各类困难救助资金2453万元。为老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享受政府资助型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占全区老年人口的5.10%,每百位老年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出台民办养老机构规范化管理办法。实施“小棉袄”惠老服务和“怡养工程”。强化企退人员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体检72153人。残疾人服务和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为805户重度残疾人家庭免费安装呼叫终端;实现省级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全覆盖。

文化事业有新发展。成功创建浙江省文化先进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绩效考核排名全省第八、主城区第一。改造提升5个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个社区文体活动室,区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十竹斋艺术馆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创建省级文化强镇(乡、街道)1个、市级示范街道综合文化站2个、市级以上文化示范社区10个,创建市级体育示范街道7个、星级社区62个。培训群众文体团队负责人和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余人次,开展各类文体活动1000余场。成功承办第30届全国部分城区文化馆馆际交流会。组队参加杭州市第十八届运动会并荣获团体总分第一。

教育事业巩固深化。开展轻负高质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建设,以全市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复评。新增东园婴幼园刀茅园区、新华实验幼托园新华园区。新增1所市特级幼儿园,全区等级幼儿园覆盖率继续保持100%。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通过浙江省教师培训机构资质备案评估。巩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五年建设成果,深化国际国内多边教育交流与合作。新增300万元专项经费,开展“红烛奖”评选、“名师智慧空间站”、“新锐”计划青年后备干部培养等工作,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

公共卫生水平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级示范创建数量位列全国第二、省级示范实现全覆盖。扩大“预约诊疗服务进社区”范围,累计预约专家门诊10080人次。继续推行困难群体基本药物“个人零自负”优惠政策。全市首创首席全科医生工作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智慧医疗诊间结算”。与市一医院建立社区慢病联合诊疗中心。群众性现场救护培训普及率达到10.50%。全面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计划生育率达到97.7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9‰。

社会管理扎实推进。第五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顺利完成。推进区“66810”为民服务信息中心建设和社区居务监督工作,建立社区和谐指数评估体系,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程度得到提升。出台推进社会组织发展“1+5”政策,设立12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鼓励和培育社会组织发展,新增登记注册和备案社会组织102家,累计达到1819家,被列为浙江省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建设创新示范观察点。围绕省级平安区九连冠创建目标,注重源头防范,加强基层基础,不断推进以“平安网格”、110应急联动指挥中心、街道和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为主要内容的“一网三中心”规范化建设。下城区看守所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和事佬”协会、交通调解委员会为品牌的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深化,成功调解矛盾纠纷4228起,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公共安全不断加强,开展“四防四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部署落实安全生产重点防控图;成功创建浙江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成功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同时,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社区矫正、反邪教、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工作不断深入,信访渠道和秩序得到进一步畅通和规范,信访总量同比减少6.39%。受理区长公开电话8120起,满意率达到99.79%。

(五)狠抓落实提效能

始终围绕为民、依法、高效、清廉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依法行政落实到位。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办理建议和提案254件,办结率达到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9.61%,解决率达到58.70%。

政务服务水平提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核定行政许可和非许可事项395项,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建设有序推进。新的行政服务中心于今年1月20日投入使用。完善服务举措,稳步推进“营改增”税制改革。开展“招百商、稳百企、牵百线”以及安商稳商主题月活动,全面走访重点企业、集团总部以及区内纳税区外经营的成长性企业,努力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

机制建设深化完善。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同时制定生态河道建设、监控系统建设等十个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保基本、重绩效、可持续”原则,制定“三进”工作、人才工作、招商引资和税收贡献、征地拆迁回迁等考核细则。综合考评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研究出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审批、建设、监管程序。出台编外用工管理实施办法,切实规范劳务派遣、公开招聘和服务外包管理,从严从紧控制编外用工数量和规模。制定《行政机关合同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行政机关合同管理。

廉政建设不断推进。进一步落实和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和权力阳光运行工作。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巡视督查和效能监督。深化纠风工作,加大明查暗访和责任追究力度。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六条禁令”,进一步规范外出学习考察、公务卡强制结算等具体制度,深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20.71%。

与此同时,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妇女儿童、共青团、老龄事业取得新进展,人防、征兵、保密、统计、物价工作取得新成效,双拥共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新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和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同舟共济、共同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谨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在下城创业的投资者和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下城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下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2013年,我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7.50亿元,同比增长0.41%,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还有地区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项指标未能达到年初预期目标。这一方面是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是受我区财政体制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影响的结果。深刻分析我区现阶段的矛盾和问题:

——最严峻的挑战在于城市多中心格局背景下如何巩固和增强核心竞争能力。钱江新城、黄龙商圈、运河商圈等对武林中央商务区的分化和挑战日益显化。资源要素相对匮乏,城区间竞争日益激烈,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最突出的矛盾在于土地征收工作难度增大背景下如何整合和拓展有效发展空间。百井坊综合改造工程进展缓慢;“城中村”改造资金平衡压力较大;传统专业市场搬迁、村级工业园区提升改造、老厂房整合利用推进困难。

——最紧迫的压力在于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工作思路指引,如何切实推进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工作。河道黑臭、“城中村”脏乱差等现象的存在,教育、卫生、养老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不平衡,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美丽下城”的感受度。

——最现实的考验在于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如何正视危机、树立信心、担当责任。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一些与实际不相符,甚至与效率公平相违背的机制惯性、工作路径依赖等问题仍然存在。个别部门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推诿扯皮的现象仍有发生。

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认真负责地对待,不回避、不推卸,尽最大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2014年政府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深入实施“南精北快”、“人才强区”总战略和“服务业导向、民主民生、文化引领、环境立区”四大分战略,深入开展“项目推进、消费促进、环境改进”活动,落实十大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力打造繁华时尚之区、建设幸福美丽下城,争创发展新优势。

基于全市目标和下城区实际,2014年全区经济和社会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安排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0%;单位生产总值电耗下降4%;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按照上述目标和要求,2014年的政府工作重点将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围绕贯彻精神、贯穿发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

找准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破除影响我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构建高效的运行机制。运用改革与创新思维,着眼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借鉴先进城区的成功经验,以“条保块抓”为重点,加强职能部门与属地街道之间的协同运作,理清各自在招商引资、安商稳商、土地征收、民生服务和综治维稳等重点工作上的“保障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利益分享、优势互补、要素共享、南北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形成。按照项目化运作的思路,建立资源配置和信息交流平台,制定相应的制度化协商处置程序、人财物等要素保障机制和工作督查机制,并通过综合考评体系的合理调整,增强政府工作整体合力和效率。加强对招商稳商联动机制的改革创新,综合运用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成果,完善区内南北产业转移承接、联动发展的财政利益共享机制,形成“以招商带稳商、抓稳商促招商”的良性互动局面。

激发主体的创新活力。正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认识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宽容改革失误,加强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武林中央商务区和都市产业创新园区的管理运行机制,突出统筹协调作用,强化专业管理职能,共同推进“南精北快”总战略的有效实施。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在人才引进、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人才服务、强化运作管理,重点推进国家和省、市“521”、“115”人才引进,大力实施区“513武林英才”计划,加快“人才强区”总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运行模式,建立集中公开招租平台,切实加大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鼓励各类企业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公平竞争、诚信经营,不断提升品牌品质、做强规模实力。适时试点开展经合社管理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调动经合社转型发展的积极性。

改进政府的治理方式。进一步厘清政府职能边界,正确履行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等职责。探索大部门制改革。完善和理顺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探索建立“一体化”市场监管体系;整合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机构和职责。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按照服务扁平化的要求,依托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打造15分钟行政服务便民圈。按照公平、透明、规范的要求,统一各街道在民生保障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政策,以及街道、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的功能和标准。进一步规范编外用工,提升机关、事业干部和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效能。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有条件的社会组织承接政府的事务性管理服务。

(二)围绕做强产业、做优结构,不断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

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增长,努力打造下城经济升级版。

抓平台促转型。着眼于产业功能区建设,探索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不断提升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能效,重点推进北部创新经济功能区建设。主动融入杭州市“网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积极参与杭州空港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园区建设申报工作,不断完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空间布局和功能配套,在做大做强进出口业务的基础上,加强与知名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的项目合作,努力打造全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示范区。启动创新中国产业园二期建设,积极谋划三期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建立完善人力资源产业园服务管理机制,形成产业链优化完善、上下游企业互动对接的良好局面。不断提升电子商务产业园的能级能效,稳步推进华丰园、新华园、天堂园等传统园区腾笼换鸟。巩固庆春路金融集聚带平台优势;在城北体育公园周边,探索打造集融资租赁、基金信托、创业投资等为主的新兴金融业集聚区。同时,不断推进楼宇经济深入发展,全面开展楼宇招商推介、物业提升专项行动,研究出台“名楼”及“5A楼宇社区”两个评定标准,争取推出“名楼”3幢、“5A楼宇社区”3个,培育全口径税收超亿元楼宇37幢。

抓项目强后劲。以“项目推进”活动为载体,通过抓储备、抓开工、抓竣工,全面做好项目规划和征收等工作。全力以赴推动城市之星综合体、地铁艮山门站上盖综合体、华丰新世纪国际广场等36个项目开工,加快推动嘉里中心、武林广场地下商城、国大城市广场等39个续建项目,确保野风现代商务大厦、创新创业新天地总部办公楼等36个项目顺利竣工,推动武林府商务楼、西联商贸大厦等8个楼宇项目投入使用,依法加快推进百井坊综合改造工程。扎实做好年度经营性用地储备和出让工作,积极推动农都、杭氧总部等地块的挂牌出让。

抓消费促提升。加快“电商换市”步伐,积极引导传统商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加强武林中央商务区建设,充分发挥武林中央商务区企业联盟作用,以4G网络覆盖为契机,加快推进“智能武林”项目建设。强化商业功能区建设,探索特色街区市场化运营模式,继续办好“天堂丝绸、武林衣秀”、“休闲购物节”等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启动“武林路电子商务体验街区”建设,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结合望湖宾馆改扩建、中大银泰城等重点商贸项目竣工开业,推动商业业态布局调整,培育消费新增点;结合信息消费、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引导消费新热点。

抓招商强实力。进一步深化完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平台共享、成果共享招商机制,计划引进杭外到位资金129亿元,浙商到位资金51亿元,到位外资2.85亿美元。继续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专题招商活动,重点抓好创新创业新天地等北部楼宇资源的招商推介,加快浙商总部及功能性机构集聚。主动承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溢效应”,加大对融资租赁、创业投资、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等新型金融服务业的招引力度。鼓励金融创新,紧抓IPO重启、“新三板”扩容等有利契机,引导辖区优质企业主动对接场外资本市场,扶持优质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引导出口企业完善研发设计、自主品牌、海外仓储物流等产业链,拓展境外投资、国际工程承包和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继续深化与临安的对接互动,对口帮扶贵州黎平、四川炉霍等地,努力实现“联动共兴、合作共赢”。

(三)围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持续打造区域环境新面貌

“空间不是距离,环境才是距离”。良好的区域环境是争创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所在,更是下城百姓的民心所向。在进一步推进生态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加快北部地区的环境建设步伐,提升区域环境的整体水平。

加大生态综合整治。以打造“美丽杭州”先行区、示范区为目标,以“治水”为龙头和突破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一三五”计划和“十大行动”,全面实现区域范围内的“四边三化”。继续推进和完善“河长制”管理机制,加大断流河整治力度,系统推进西湖漾、备塘河等整治项目,实施东新、文晖区域的河道集中成片清淤,继续加大河面保洁、调水配水和水质监测力度,着力整治全域范围内的黑臭河道。加大对现有污水管网的养护力度,埋设开通污水管网10.50公里。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整治,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的监管与治理,控制施工场地与道路扬尘,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深化多绿创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新增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大力推进“三改一拆”工作,助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大项目建设。围绕打通断头路和支小路建设,逐步完善北部地区“交通微循环系统”。配合做好胜景路等2条城市次干道建设。依法推进地铁2号线(下城段)房屋征收工作,确保地铁工程顺利推进。积极争取城北体育公园南部区块规划调整,推进三塘127户农居的拆迁工作。稳妥推进杭氧生活区、重机宿舍等改造项目。完成胜利、三塘、西文650户农居的回迁安置,谋划“城中村”改造方案。力争完成长城、万诚、京城三大机电市场搬迁。

加强城市长效管理。深化“68910”城管工作法,以“共建共管”和“新门前三包”为抓手,做好“六化”长效管理,进一步巩固“最清洁最有序城区”打造成果。整合城管执法现有资源,形成系统化、一体化的城市管理综合体系。进一步完善环卫、市政等基础设施,以打造环境精品示范街为重点,带动提升北部区域的整体环境面貌。按照“立足量、提高质”的思路,着力提高垃圾分类达标率。加大“治堵”工作力度,严肃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继续推进储备地块建设公共停车场(库),推进2个老旧小区停车管理改革试点。

(四)围绕提升服务、提高水平,努力增强文化事业新实力

巩固浙江省文化先进区创建成果,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工作,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深化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建设,完善社区文化动态评估机制。继续加大社区文化综合体建设力度,推进社区精神文化家园工程。实现文化馆、图书馆免费开放常态化,提高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利用率。完成8个科普画廊改造和10个科普教育基地提升工程。鼓励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深化“6+1”文化执法,探索建立企业动态行政监管档案,推进市场监管网格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办好区第八届运动会,深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

不断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与产业、科技的深度融合,提高文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9%。充分发挥西湖文化广场文创产业集聚优势、体育场路文化产业集聚带试点优势、中北创意街区先发优势,努力打造全省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充分挖掘工业遗存文化内涵,助推北部地区转型升级。加快经营性文化资产市场化运作,健全文创产业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文创产业政策扶持作用,借助杭州市文博会、国际动漫节等宣传平台,培育打造一批具有综合竞争力的文创龙头企业和知名文创品牌。

(五)围绕激励参与、激发活力,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

释放基层发展潜力、激活基层内在动力,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快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

深化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和谐指数评估体系,规范社区日常管理服务的检查与考核。建成“66810”为民服务信息中心,开通运行“66810”为民服务网站,完善第三方服务功能,提高为民服务实效。完善对社区工作者的动态管理和梯次退出机制,推进职业培训,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水平,探索建立专业社区工作者工作室。注重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健全自治组织建设,推动社区治理方式转变。深化居务监督工作,构建长效化的社区公众参与、科学监督和分类指导机制。

鼓励社会组织发展。全面推进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新建4个社会组织孵化园、2个社会组织实践街区、1个社会组织发展中心,通过公益创投、购买服务等多种途径,重点扶持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和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积极扶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民生服务。健全社会组织管理与服务体系,新建一批“三社联动”示范点,完善社会组织动态监管、人才培养和信息公开机制,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成长;实现政府购买服务清单与社会组织服务内容清单的有效对接,不断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活力。

巩固社会治理基础。深化平安下城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一网三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居民群众对平安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安全感满意率。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四防四化”治安防控体系。打造“枫桥经验”的城市版,重点抓好教育医疗、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物业纠纷等专业调解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改进和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深化“新市民之家”机制建设,推广沈家社区出租房外来流动人口智能门禁管理做法。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和网络信息安全监管。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深化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继续做好“六五”普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扶、反邪教、法律援助、人民来信来访等工作。

(六)围绕保住底线、保障到位,逐步形成公共服务新机制

坚持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事业,从底线思维的角度出发,建立和完善符合城区实际、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抓好社会保障。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力度,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继续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深入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归零。抓好社保扩面,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仲裁调解,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深入开展“春风行动”,扩大帮扶救助覆盖面,继续为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免费提供基础装修及基本家电家具。创新慈善资金募集机制,探索定向、非定向、项目推介等多元慈善资金募集方式。完善残疾人帮扶救助机制,实施康复服务进家庭,为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专业康复服务。

完善养老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按照政府主导、社会主体、覆盖全区、适度普惠的原则,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创新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文化养老、互助养老、智慧养老等服务模式,形成具有下城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评估细则,开展“老年宜居社区”等三项创建活动。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员队伍建设,加大社区老年食堂、日间照料中心管理力度,构建便捷、高效的为老服务网络。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教育,倡导孝亲敬老美德,营造良好的尊老爱老助老氛围。

发展教育事业。深化国家教育质量监测试点及区域教育发展指数研究,做好省教育体制改革小班化教学试点,开展小班化教育标准化评估。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深化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深入创建“名师智慧空间站”,持续推进优质师资区域交流。进一步优化校园布局规划,加快北部教育资源综合配套,启动杭氧杭锅地块幼儿园、求知小学扩建工程、三塘单元配套中学等项目,加快推进长寿桥小学凤起校区改造、艮山中学拆复建等项目。全面开展校园安全大排查,完善学校安全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推进公共教育服务项目和服务平台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普惠、便捷、优质的服务。

关注居民健康。深入推进健康下城建设,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评选机制,继续推行“预约诊疗进社区”、“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等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重点提高社区首诊率,提升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度。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辖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建成卫生应急指挥系统,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出台医疗机构布局规划,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推进社会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深入实施国免优生项目检查、“生育关怀”、“幸福家庭创建”等工作,加强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关爱扶助,落实“单独两孩”政策。实施新一轮救护培训计划,探索打造下城特色的红会救助品牌。

(七)围绕紧贴民生、紧跟民需,有效体现实事工程新水平

继续实施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集中力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1. 加快保障房建设。竣工华丰单元XC10-060-R21-05地块公共租赁房项目30568平方米。

2. 优化小区环境。实施16.69万平方米旧住宅区外立面改造和平改坡整修;修剪58个无物业管理社区的高危大树;实施上塘中河高架桥(下城段)、庙桥港、流水东苑、潮鸣苑西、石匠弄、华丰南苑6个美化家园工程;消除老旧小区的100个照明暗区。

3. 推进路网建设。完成秋水弄延伸段(上塘路—中山北园)、杭氧杭锅地块规划一号路(东新路—胜景路)、西文路规划支路(西文北路—东新河)3条支小路建设;整修杭玻路(同协路—永丰路)、华中路(石大路—华西支路)2条道路并完成交通移交;新增800个公共停车泊位。

4. 加强生态治水。整治沈家河、水车港2条河道;完成东新河、长浜河、庙桥港、陆家河、红西河、沿家河、横河港、西湖漾8条河道清淤;新增日截污量2600吨;治理23个低洼积水点。

5. 落实安全保障。建成使用区级视频监控整合共享平台;发动社会新建监控探头2240个,更新社区监控探头200个。

6. 促进就业服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3600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26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380人。

7. 深化养老服务。新增机构养老床位400张;新增享受政府资助型居家养老服务对象900人,达到5400人,占全区老年人总数的6%;新装楼道转角爱心椅1000套。

8. 增强教育供给。新增18个班级规模的长江实验小学武林府校区;学校主副食品实行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率达到90%以上;启动校园消防安全工程,完成全区所有校园管道煤气改造工程和风帆中学(华丰校区)校园消防安全设施综合提升工程。

9. 提升健康服务。抽取12000名40岁以上常住居民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健康干预;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普及3000人次,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200人次;在全区95%以上的药店设立“免费量血压”服务台;开展创伤自救、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培训技能合格者1000人,普及培训10000人。

10. 丰富群众文化。提升街道社区文化中心功能,培育发展街道社区文化综合体,新增坤和大厦、竹竿巷社区、浙大御跸社区、东园公园、朝晖三区公园、现代城社区、德胜东村社区、华中社区8处街道社区文化综合体功能模块;开展“文艺送基层”60场、讲座培训50场,送图书进基层20000册;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000场;培训基层文体工作者1000人次。中小学校室外体育场地免费向社会开放率达到90%以上。


   

三、在提高政府服务效能上争取更大作为


   

按照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坚持在法治环境下履行好政府职能。切实增强法治意识,用法治理念贯穿政府工作始终。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进一步完善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工作的制度,切实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重点提高解决率。完善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专家论证、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强化重要政策实施的跟踪评估,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提前谋划“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执法监督,做好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规范性文件审查、行政机关合同管理和行政复议、应诉等工作。重视行政监察和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确保政府权力在法律规范的范围内运行。同时,严格执行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努力降低政府负债成本和风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积极稳妥推进预算公开。

切实把改进作风摆到更加突出位置。以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建设。不折不扣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专项治理,规范管理财政专项资金,统一管理行政事业单位房产,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切实改进文风会风,重点加大部门业务性会议治理力度,做好文件、简报、庆典和评比表彰达标活动的清理。深化“公述民评”、“效能亮剑”等活动,注重结果运用,重视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形成监督和问责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同时,进一步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建设清廉政府。

着力打造高效务实的政府工作队伍。以传承和弘扬“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干一件成一件”的下城精神为核心,注重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提振干部精气神、增强工作执行力。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凝聚力量、形成合力,以“闯”的精神、“冲”的劲头,打造一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狮子型干部队伍,从改革上找出路,在创新上想办法,按照“四个敢于”的要求,真正做到敢于开拓,学赶标杆有行动;敢于负责,认真履职抓落实;敢于问责,责任追究更有力;敢于担当,问题面前不回避。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里,我区改革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务实奋进,为全力打造繁华时尚之区、建设幸福美丽下城,争创发展新优势而努力奋斗!


   

附件

名  词  解  释


   

1. 智能武林:指将先进的无线通讯、物联网技术深化应用到武林中央商务区商业领域,进一步提升武林中央商务区品质,打造集“欢乐购物的体验区”、“环境优越的商务区”、“方便舒适的休闲区”于一身的智能综合体。

2. 楼宇社区“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指通过建立楼宇社区综合党委、楼宇社区服务中心、楼宇社区促进会“三位一体”的运作机制,有效整合街道社区、职能部门、楼宇物业三方力量,实现党建、经济、服务“三位一体”良性循环。

3. “1+X”经济扶持政策:“1”指《下城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X”是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会展业、商贸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建筑业、社区服务业、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和促进企业上市等经济扶持政策。

4. 个转企:指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

5. 国家实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浙江省计划从2009年开始,围绕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省及地方分层次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力争通过5-10年时间,引进并重点支持10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业人才,争取其中300名左右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

6. “258”人才工程:指下城区力争在五年内培养出20名45岁左右的在国内或省内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第一层次),50名40岁左右的后备学术带头人(第二层次),80名35岁左右的优秀专业技术骨干(第三层次)。

7. “521”人才:指杭州市从2010年开始,计划用5年时间,面向全球引进20个以上海外优秀创业创新团队,100名以上带着重大项目、带领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8. 513武林英才:指用3年左右时间,以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等五大产业为重点,引进和培养带项目、带技术的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团队10个;力争引进和培养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30名。

9. “3+3”产业体系:指巩固发展商贸、金融、文创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10. “河长制”管理:指覆盖全区所有河道〔共31条(段)〕的“治水”机制和模式。具体由街道或社区的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担任二级“河长”,是“治水”工作的巡查员、信息员、协调员;区领导担任一级“河长”,联系河道清水治污工作,开展民情体验,帮助协调“治水”工作相关疑难问题。

11. 三改一拆:“三改”指改造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一拆”指拆除违法建筑。

12. “小棉袄”惠老服务:指由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与《浙江老年报》合作成立惠老服务社会组织,针对90%自主照料居家养老人群提供多种服务方式,全方位打造居家养老服务。

13. 怡养工程:指设立集中供养场所,用于接收全区“三无”老人和符合条件的失能老人,并每年相应给予一定补助,实现对困难家庭老年人的养老“托底”保障。

14. “红烛奖”评选:指面向三年以上任职年限的校园长的评选活动。

15. 名师智慧空间站:指集研、训、教三项功能于一体的项目研究共同体和名师成长共同体。

16. “新锐”计划:指着眼于未来5至10年校园干部队伍建设需要,面向青年后备干部推出的培养计划。

17. 预约诊疗服务进社区:指通过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省、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同步挂号、检查、诊断、转诊等多项服务,并优先保证该项服务平台的专家门诊和急症病人的预约号源,为到社区首诊后需要转诊的病人提供就诊预约。

18. 首席全科医生工作机制:为加强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而建立的一种激励机制。具体是每三年评选一批群众公认、医德与医术双馨的优秀全科人才,冠名为“首席全科医生”,予以一定的奖励津贴,并在学术活动、培训进修及职称晋升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19. 智慧医疗诊间结算:指病人持开通智慧医疗结算服务功能且账户余额充足的市民卡,可以在诊间对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医疗费用进行结算,免去反复排队付费的烦恼。

20. 社会组织“1+5”文件:“1”指《关于加快推进全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实施意见》,“5”指配套制定的关于孵化基地建设、政府购买服务、激励扶持办法、评先选优机制、公益创投项目管理等五个文件。

21. 四防四化:指人防网络化、物防智能化、技防信息化、心防大众化。

22. 市“115”人才:指杭州市从2011年开始,计划用5年时间,引进100名高端外国专家、1000个国外智力项目,聘请5万人次各类外国专家。

23. 名楼:指在配套设施、产业集聚、服务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综合优势,具有较好的美誉度、贡献度和较强的竞争力,且具备典型示范和标杆引领特质的商务楼宇。

24. 5A楼宇社区:指以“整合共享(Aggregate)、互动协同(Alternative)、精准服务(Accurate)、专业集约(Ad-hoc)、信息支撑(All-around)”为标准的楼宇社区。

25. 生态文明“一三五”计划和“十大行动”:“一三五”计划,即干好2013年工作、实施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谋划并实施好“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十大行动”,即贯通水系、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生态修复、景观提升、清洁空气、洁化序化、绿满下城、美化家园、生态宣教行动。

26. 四边三化:“四边”即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和山边;“三化”即洁化、美化和绿化。

27. 交通微循环系统:指城市交通主干道周围的支小路之间形成的交通循环系统。

28. 68910城管服务工作法:指区城管局通过“6走进、8必做、9机制、1特色和0距离”机制为辖区群众提供城管执法服务。

29. 共建共管: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管理共抓、环境共创、文化共育”为主要内容,积极引导辖区企业投身到城市管理中。

30. 新门前三包:指沿街单位和个人严格遵守《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对实行城市化管理区域内的沿街建(构)筑物外缘至人行道侧石的区域(含开放式场地),通过自我管理约束、强化义务履行、倡导互动参与,实现环境整洁、秩序良好、应急响应及时。

31. “六化”长效管理:指以“洁化、序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为要求的城市长效管理工作。

32. 社区文化综合体:指以社区为单元的基层文化活动的综合场所,其功能覆盖“历史•记忆”、“最美•道德”、“学习•阅读”、“群文•健身”、“艺术•交流”、“楼宇•社团”其中一个或多个模块,进一步满足居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33. “6+1”文化执法:指“六个纳入”文化市场综合监管体系(将文化市场监管和“扫黄打非”工作统一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平安巡防组织网络体系、社会治安集中整治行动、年度综治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考核、文化市场“二次创业”实践以及法治建设轨道)和建立一支以文化市场协管员为骨干的综合社会监管队伍。

34. “66810”为民服务信息中心:指依托区“66810”为民服务信息系统和第三方服务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整合社区层面的各项信息资源,形成功能齐全、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的社区服务和信息管理中心。

35. 三社联动:即建立“社区、专业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联动机制,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

36. 幸福家庭创建:指通过调动各方力量,以“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为重点,努力解决计划生育家庭在生产、生活、生育以及养老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下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K1493206-6/2020-16905

文号

下政阅〔2014〕1号

公布日期

2014-02-1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府办


杭州市下城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议通过

下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吴才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紧紧围绕“投资推进、消费促进、环境改进”工作主线,稳增长、促转型、优环境、惠



民生、保和谐、抓落实,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3.57亿元,同比增长7.80%,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指标位居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份额稳居全市首位,大杭外、浙商回归等主要考核指标位居全市前列,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转中趋好的良好局面。

(一)坚定目标稳增长

有效投资增势良好。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84亿元,同比增长25.56%,总量与增幅均创历史新高。重点项目区领导联系、推进协调和进度督查制度取得明显成效,148个年度重点计划项目进展顺利。开工创新创业新天地东方茂、地铁文化广场站上盖物业等项目35个,实现新开工面积136.08万平方米;竣工灯塔商贸大楼、新华广场等项目34个,竣工面积138.18万平方米;实施政府投资项目36个,投资额3.53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66亿元。实现工业技改投资2.66亿元,同比增长103.30%,增幅位列主城区第一位。

社会消费稳步提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0亿元,同比增长13.10%。特色街区建设成效明显,武林夜市、孩儿巷婴童街相继开业,中国丝绸城、武林路时尚女装街、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区实现销售额169.40亿元。成功举办2013“浙江省金秋购物节”以及“天堂丝绸、武林衣秀”等促销活动。成立武林中央商务区企业联盟,引导企业跨界合作;推动企业创新营销模式,鼓励重点商贸企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知名品牌开设商品体验店和体验专柜;以武林微信服务上线为标志的“智能武林”项目正式启动。武林中央商务区荣获“2013中国最具竞争力中央商务区”称号。

扩大开放成效明显。共到位杭外资金146.45亿元,同比增长3.89%,到位浙商项目资金53.08亿元,同比增长3.44%。引进合同外资4.82亿美元,到位外资2.45亿美元。实现外贸出口18.39亿美元,同比增长12.08%;离岸外包合同执行金额2.69亿美元,同比增长134.74%。创新南北联动招商方式,强化招商引资实绩考核,初步形成产业、楼宇、科技多元招商格局。积极推进企业上市,一批科技型、新商业模式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一批优质企业列为重点培育上市对象。与临安的区市协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安排专项协作资金2300万元,落实重点协作项目10个;对口帮扶贵州黎平、四川炉霍等地,共落实帮扶资金615万元。

(二)创新引领促转型

不断强化服务业“首位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以创新驱动助推转型升级,成为浙江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区,成功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

发展平台不断壮大。园区建设创新步伐加快,三大创新园区相继开园并投入运行。创新中国产业园企业机构入驻率达到85%,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成功探索国际小包出口快速通关、结汇模式,并在全国首批五个试点城市中率先实现实单全流程运作。以上两家园区均被命名为市级信息服务业特色产业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为全市第一家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区,成功举办首届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博览会。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产业园完成整体提升改造,实现产值20.39亿元,同比增长21.37%。楼宇经济健康发展,119幢目标楼宇实现税收62.70亿元,每平方米税收贡献可比增长20.60%;实现税收超千万元楼宇73幢,超亿元楼宇20幢,其中超十亿元楼宇1幢;15幢楼宇入选全市50佳商务楼宇,数量和质量均名列全市首位。完善楼宇社区“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深化楼宇服务规范化建设,企业对楼宇社区建设综合满意率达到93.80%。

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完善新一轮“1+X”经济扶持政策,兑现政策扶持资金1.54亿元。引导“个转企”836家,实现三年任务一年完成。进一步激发金融资本活力,举办政银企融资对接会以及省、市中小企业服务专场活动,发起成立“杭州清科创智合伙企业基金”,综合应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信贷风险池基金以及联保通基金,合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累计为26家企业办理股权出质登记,融资8.55亿元。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引进国家1名、钱江特聘专家2名,选拔“258”人才工程培养人选65名,新增1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落实“521”人才、“513武林英才”等项目首批扶持资金170万元。区财政对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共计投入各类科技资金达到9312万元,同比增长4.45%,高于地方财政收入4.04个百分点。累计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59家,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15家。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试点区,连续五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称号。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91亿元,同比增长8.7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2%,位列全省90个区(县、市)第一位,其中现代服务业比重达到68.89%。“3+3”产业实现增加值433亿元,同比增长9.15%,特别是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等三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同比增长15.15%。都市工业适度发展,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68亿元,同比增长3.04%。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3.60%。

(三)坚持不懈优环境

以提升城市综合环境为重点,加快城市建设、注重长效管理,深入推进美丽下城建设。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启动地铁2号线(下城段)各站点房屋征收工作;顺利完成西文82户农居拆迁工作;成功实施杭氧地块2户居民的司法强制搬迁工作;百井坊综合改造工程司法强制执行各类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建成西文南苑、西文北苑安置房21.88万平方米,沈家外来务工人员公寓880套,杨家村农转非拆迁安置房项目主体竣工。完成延安路(下城段)道路综合整治工程,新建新天地街等3条城市主次干道、长城里东路延伸段等5条支小路。建成公共停车场(库)项目7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502个。全市首个大型停车楼项目主体竣工。

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全面实施“河长制”管理,加强河道综合整治和水质改善工作,贯通沈家河,实施南大河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庙桥港、长浜河等4条黑臭河道治理,新增日截污量2744吨。深入开展环境执法检查,巩固“无燃煤区”建设,有效实施22个在建工地的扬尘治理,综合防治大气复合污染。完成美化家园工程6个,改造居民信报箱13407个,新建和改建公厕8座、垃圾房39个。新建游步道2300米、修复贯通游步道2280米。新增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狠抓节能降耗,单位生产总值电耗下降3.60%。新增低碳社区9个,成为全市唯一的低碳试点城区。

城市管理有序推进。实施城市管理精细化作业,城区综合清洁度达到98.57%,序化度达到98.13%,数字城管问题解决率达到100%。垃圾分类推广覆盖225个小区,分类达标率达到75%。开展对辖区内老旧危房情况的调查,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危旧房检测。全面落实省、市关于“三改一拆”有关部署,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持续开展非法营运、非法上路车辆综合整治,查扣“两非”车辆2198辆,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56万余起。积极应对城市突发自然灾害,完成河道清淤1.10万立方米,改造低洼积水点11个,较好地完成了抗旱保绿、防汛抗台等应急任务。

(四)改善民生保和谐

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不断加大公共投入,民生事业投入高于财政支出增速0.34个百分点,较好完成了十件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就业创业稳步增长。深化创建充分就业城区和创业型城区,加大对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和“新杭州人”就业创业的政策扶持,安排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3800万元,发放失业人员创业小额担保贷款3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8754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650人。

社会保障得到加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58%,居主城区前列。办理工伤认定案件686件。处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352件,帮助追讨欠薪292万余元,既保证了企业的正当利益,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继续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修订完善四十条帮扶政策,累计发放各类困难救助资金2453万元。为老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享受政府资助型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占全区老年人口的5.10%,每百位老年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出台民办养老机构规范化管理办法。实施“小棉袄”惠老服务和“怡养工程”。强化企退人员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体检72153人。残疾人服务和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为805户重度残疾人家庭免费安装呼叫终端;实现省级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全覆盖。

文化事业有新发展。成功创建浙江省文化先进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绩效考核排名全省第八、主城区第一。改造提升5个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个社区文体活动室,区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十竹斋艺术馆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创建省级文化强镇(乡、街道)1个、市级示范街道综合文化站2个、市级以上文化示范社区10个,创建市级体育示范街道7个、星级社区62个。培训群众文体团队负责人和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余人次,开展各类文体活动1000余场。成功承办第30届全国部分城区文化馆馆际交流会。组队参加杭州市第十八届运动会并荣获团体总分第一。

教育事业巩固深化。开展轻负高质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建设,以全市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复评。新增东园婴幼园刀茅园区、新华实验幼托园新华园区。新增1所市特级幼儿园,全区等级幼儿园覆盖率继续保持100%。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通过浙江省教师培训机构资质备案评估。巩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五年建设成果,深化国际国内多边教育交流与合作。新增300万元专项经费,开展“红烛奖”评选、“名师智慧空间站”、“新锐”计划青年后备干部培养等工作,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

公共卫生水平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级示范创建数量位列全国第二、省级示范实现全覆盖。扩大“预约诊疗服务进社区”范围,累计预约专家门诊10080人次。继续推行困难群体基本药物“个人零自负”优惠政策。全市首创首席全科医生工作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智慧医疗诊间结算”。与市一医院建立社区慢病联合诊疗中心。群众性现场救护培训普及率达到10.50%。全面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计划生育率达到97.7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9‰。

社会管理扎实推进。第五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顺利完成。推进区“66810”为民服务信息中心建设和社区居务监督工作,建立社区和谐指数评估体系,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程度得到提升。出台推进社会组织发展“1+5”政策,设立12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鼓励和培育社会组织发展,新增登记注册和备案社会组织102家,累计达到1819家,被列为浙江省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建设创新示范观察点。围绕省级平安区九连冠创建目标,注重源头防范,加强基层基础,不断推进以“平安网格”、110应急联动指挥中心、街道和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为主要内容的“一网三中心”规范化建设。下城区看守所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和事佬”协会、交通调解委员会为品牌的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深化,成功调解矛盾纠纷4228起,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公共安全不断加强,开展“四防四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部署落实安全生产重点防控图;成功创建浙江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成功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同时,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社区矫正、反邪教、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工作不断深入,信访渠道和秩序得到进一步畅通和规范,信访总量同比减少6.39%。受理区长公开电话8120起,满意率达到99.79%。

(五)狠抓落实提效能

始终围绕为民、依法、高效、清廉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依法行政落实到位。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办理建议和提案254件,办结率达到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9.61%,解决率达到58.70%。

政务服务水平提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核定行政许可和非许可事项395项,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建设有序推进。新的行政服务中心于今年1月20日投入使用。完善服务举措,稳步推进“营改增”税制改革。开展“招百商、稳百企、牵百线”以及安商稳商主题月活动,全面走访重点企业、集团总部以及区内纳税区外经营的成长性企业,努力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

机制建设深化完善。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同时制定生态河道建设、监控系统建设等十个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保基本、重绩效、可持续”原则,制定“三进”工作、人才工作、招商引资和税收贡献、征地拆迁回迁等考核细则。综合考评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研究出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审批、建设、监管程序。出台编外用工管理实施办法,切实规范劳务派遣、公开招聘和服务外包管理,从严从紧控制编外用工数量和规模。制定《行政机关合同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行政机关合同管理。

廉政建设不断推进。进一步落实和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和权力阳光运行工作。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巡视督查和效能监督。深化纠风工作,加大明查暗访和责任追究力度。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六条禁令”,进一步规范外出学习考察、公务卡强制结算等具体制度,深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20.71%。

与此同时,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妇女儿童、共青团、老龄事业取得新进展,人防、征兵、保密、统计、物价工作取得新成效,双拥共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新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和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同舟共济、共同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谨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在下城创业的投资者和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下城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下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2013年,我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7.50亿元,同比增长0.41%,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还有地区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项指标未能达到年初预期目标。这一方面是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是受我区财政体制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影响的结果。深刻分析我区现阶段的矛盾和问题:

——最严峻的挑战在于城市多中心格局背景下如何巩固和增强核心竞争能力。钱江新城、黄龙商圈、运河商圈等对武林中央商务区的分化和挑战日益显化。资源要素相对匮乏,城区间竞争日益激烈,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最突出的矛盾在于土地征收工作难度增大背景下如何整合和拓展有效发展空间。百井坊综合改造工程进展缓慢;“城中村”改造资金平衡压力较大;传统专业市场搬迁、村级工业园区提升改造、老厂房整合利用推进困难。

——最紧迫的压力在于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工作思路指引,如何切实推进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工作。河道黑臭、“城中村”脏乱差等现象的存在,教育、卫生、养老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不平衡,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美丽下城”的感受度。

——最现实的考验在于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如何正视危机、树立信心、担当责任。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一些与实际不相符,甚至与效率公平相违背的机制惯性、工作路径依赖等问题仍然存在。个别部门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推诿扯皮的现象仍有发生。

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认真负责地对待,不回避、不推卸,尽最大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2014年政府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深入实施“南精北快”、“人才强区”总战略和“服务业导向、民主民生、文化引领、环境立区”四大分战略,深入开展“项目推进、消费促进、环境改进”活动,落实十大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力打造繁华时尚之区、建设幸福美丽下城,争创发展新优势。

基于全市目标和下城区实际,2014年全区经济和社会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安排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0%;单位生产总值电耗下降4%;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按照上述目标和要求,2014年的政府工作重点将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围绕贯彻精神、贯穿发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

找准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破除影响我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构建高效的运行机制。运用改革与创新思维,着眼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借鉴先进城区的成功经验,以“条保块抓”为重点,加强职能部门与属地街道之间的协同运作,理清各自在招商引资、安商稳商、土地征收、民生服务和综治维稳等重点工作上的“保障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利益分享、优势互补、要素共享、南北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形成。按照项目化运作的思路,建立资源配置和信息交流平台,制定相应的制度化协商处置程序、人财物等要素保障机制和工作督查机制,并通过综合考评体系的合理调整,增强政府工作整体合力和效率。加强对招商稳商联动机制的改革创新,综合运用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成果,完善区内南北产业转移承接、联动发展的财政利益共享机制,形成“以招商带稳商、抓稳商促招商”的良性互动局面。

激发主体的创新活力。正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认识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宽容改革失误,加强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武林中央商务区和都市产业创新园区的管理运行机制,突出统筹协调作用,强化专业管理职能,共同推进“南精北快”总战略的有效实施。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在人才引进、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人才服务、强化运作管理,重点推进国家和省、市“521”、“115”人才引进,大力实施区“513武林英才”计划,加快“人才强区”总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运行模式,建立集中公开招租平台,切实加大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鼓励各类企业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公平竞争、诚信经营,不断提升品牌品质、做强规模实力。适时试点开展经合社管理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调动经合社转型发展的积极性。

改进政府的治理方式。进一步厘清政府职能边界,正确履行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等职责。探索大部门制改革。完善和理顺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探索建立“一体化”市场监管体系;整合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机构和职责。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按照服务扁平化的要求,依托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打造15分钟行政服务便民圈。按照公平、透明、规范的要求,统一各街道在民生保障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政策,以及街道、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的功能和标准。进一步规范编外用工,提升机关、事业干部和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效能。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有条件的社会组织承接政府的事务性管理服务。

(二)围绕做强产业、做优结构,不断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

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增长,努力打造下城经济升级版。

抓平台促转型。着眼于产业功能区建设,探索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不断提升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能效,重点推进北部创新经济功能区建设。主动融入杭州市“网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积极参与杭州空港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园区建设申报工作,不断完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空间布局和功能配套,在做大做强进出口业务的基础上,加强与知名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的项目合作,努力打造全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示范区。启动创新中国产业园二期建设,积极谋划三期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建立完善人力资源产业园服务管理机制,形成产业链优化完善、上下游企业互动对接的良好局面。不断提升电子商务产业园的能级能效,稳步推进华丰园、新华园、天堂园等传统园区腾笼换鸟。巩固庆春路金融集聚带平台优势;在城北体育公园周边,探索打造集融资租赁、基金信托、创业投资等为主的新兴金融业集聚区。同时,不断推进楼宇经济深入发展,全面开展楼宇招商推介、物业提升专项行动,研究出台“名楼”及“5A楼宇社区”两个评定标准,争取推出“名楼”3幢、“5A楼宇社区”3个,培育全口径税收超亿元楼宇37幢。

抓项目强后劲。以“项目推进”活动为载体,通过抓储备、抓开工、抓竣工,全面做好项目规划和征收等工作。全力以赴推动城市之星综合体、地铁艮山门站上盖综合体、华丰新世纪国际广场等36个项目开工,加快推动嘉里中心、武林广场地下商城、国大城市广场等39个续建项目,确保野风现代商务大厦、创新创业新天地总部办公楼等36个项目顺利竣工,推动武林府商务楼、西联商贸大厦等8个楼宇项目投入使用,依法加快推进百井坊综合改造工程。扎实做好年度经营性用地储备和出让工作,积极推动农都、杭氧总部等地块的挂牌出让。

抓消费促提升。加快“电商换市”步伐,积极引导传统商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加强武林中央商务区建设,充分发挥武林中央商务区企业联盟作用,以4G网络覆盖为契机,加快推进“智能武林”项目建设。强化商业功能区建设,探索特色街区市场化运营模式,继续办好“天堂丝绸、武林衣秀”、“休闲购物节”等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启动“武林路电子商务体验街区”建设,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结合望湖宾馆改扩建、中大银泰城等重点商贸项目竣工开业,推动商业业态布局调整,培育消费新增点;结合信息消费、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引导消费新热点。

抓招商强实力。进一步深化完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平台共享、成果共享招商机制,计划引进杭外到位资金129亿元,浙商到位资金51亿元,到位外资2.85亿美元。继续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专题招商活动,重点抓好创新创业新天地等北部楼宇资源的招商推介,加快浙商总部及功能性机构集聚。主动承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溢效应”,加大对融资租赁、创业投资、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等新型金融服务业的招引力度。鼓励金融创新,紧抓IPO重启、“新三板”扩容等有利契机,引导辖区优质企业主动对接场外资本市场,扶持优质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引导出口企业完善研发设计、自主品牌、海外仓储物流等产业链,拓展境外投资、国际工程承包和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继续深化与临安的对接互动,对口帮扶贵州黎平、四川炉霍等地,努力实现“联动共兴、合作共赢”。

(三)围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持续打造区域环境新面貌

“空间不是距离,环境才是距离”。良好的区域环境是争创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所在,更是下城百姓的民心所向。在进一步推进生态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加快北部地区的环境建设步伐,提升区域环境的整体水平。

加大生态综合整治。以打造“美丽杭州”先行区、示范区为目标,以“治水”为龙头和突破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一三五”计划和“十大行动”,全面实现区域范围内的“四边三化”。继续推进和完善“河长制”管理机制,加大断流河整治力度,系统推进西湖漾、备塘河等整治项目,实施东新、文晖区域的河道集中成片清淤,继续加大河面保洁、调水配水和水质监测力度,着力整治全域范围内的黑臭河道。加大对现有污水管网的养护力度,埋设开通污水管网10.50公里。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整治,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的监管与治理,控制施工场地与道路扬尘,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深化多绿创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新增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大力推进“三改一拆”工作,助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大项目建设。围绕打通断头路和支小路建设,逐步完善北部地区“交通微循环系统”。配合做好胜景路等2条城市次干道建设。依法推进地铁2号线(下城段)房屋征收工作,确保地铁工程顺利推进。积极争取城北体育公园南部区块规划调整,推进三塘127户农居的拆迁工作。稳妥推进杭氧生活区、重机宿舍等改造项目。完成胜利、三塘、西文650户农居的回迁安置,谋划“城中村”改造方案。力争完成长城、万诚、京城三大机电市场搬迁。

加强城市长效管理。深化“68910”城管工作法,以“共建共管”和“新门前三包”为抓手,做好“六化”长效管理,进一步巩固“最清洁最有序城区”打造成果。整合城管执法现有资源,形成系统化、一体化的城市管理综合体系。进一步完善环卫、市政等基础设施,以打造环境精品示范街为重点,带动提升北部区域的整体环境面貌。按照“立足量、提高质”的思路,着力提高垃圾分类达标率。加大“治堵”工作力度,严肃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继续推进储备地块建设公共停车场(库),推进2个老旧小区停车管理改革试点。

(四)围绕提升服务、提高水平,努力增强文化事业新实力

巩固浙江省文化先进区创建成果,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工作,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深化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建设,完善社区文化动态评估机制。继续加大社区文化综合体建设力度,推进社区精神文化家园工程。实现文化馆、图书馆免费开放常态化,提高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利用率。完成8个科普画廊改造和10个科普教育基地提升工程。鼓励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深化“6+1”文化执法,探索建立企业动态行政监管档案,推进市场监管网格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办好区第八届运动会,深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

不断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与产业、科技的深度融合,提高文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9%。充分发挥西湖文化广场文创产业集聚优势、体育场路文化产业集聚带试点优势、中北创意街区先发优势,努力打造全省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充分挖掘工业遗存文化内涵,助推北部地区转型升级。加快经营性文化资产市场化运作,健全文创产业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文创产业政策扶持作用,借助杭州市文博会、国际动漫节等宣传平台,培育打造一批具有综合竞争力的文创龙头企业和知名文创品牌。

(五)围绕激励参与、激发活力,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

释放基层发展潜力、激活基层内在动力,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快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

深化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和谐指数评估体系,规范社区日常管理服务的检查与考核。建成“66810”为民服务信息中心,开通运行“66810”为民服务网站,完善第三方服务功能,提高为民服务实效。完善对社区工作者的动态管理和梯次退出机制,推进职业培训,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水平,探索建立专业社区工作者工作室。注重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健全自治组织建设,推动社区治理方式转变。深化居务监督工作,构建长效化的社区公众参与、科学监督和分类指导机制。

鼓励社会组织发展。全面推进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新建4个社会组织孵化园、2个社会组织实践街区、1个社会组织发展中心,通过公益创投、购买服务等多种途径,重点扶持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和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积极扶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民生服务。健全社会组织管理与服务体系,新建一批“三社联动”示范点,完善社会组织动态监管、人才培养和信息公开机制,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成长;实现政府购买服务清单与社会组织服务内容清单的有效对接,不断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活力。

巩固社会治理基础。深化平安下城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一网三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居民群众对平安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安全感满意率。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四防四化”治安防控体系。打造“枫桥经验”的城市版,重点抓好教育医疗、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物业纠纷等专业调解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改进和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深化“新市民之家”机制建设,推广沈家社区出租房外来流动人口智能门禁管理做法。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和网络信息安全监管。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深化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继续做好“六五”普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扶、反邪教、法律援助、人民来信来访等工作。

(六)围绕保住底线、保障到位,逐步形成公共服务新机制

坚持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事业,从底线思维的角度出发,建立和完善符合城区实际、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抓好社会保障。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力度,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继续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深入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归零。抓好社保扩面,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仲裁调解,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深入开展“春风行动”,扩大帮扶救助覆盖面,继续为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免费提供基础装修及基本家电家具。创新慈善资金募集机制,探索定向、非定向、项目推介等多元慈善资金募集方式。完善残疾人帮扶救助机制,实施康复服务进家庭,为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专业康复服务。

完善养老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按照政府主导、社会主体、覆盖全区、适度普惠的原则,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创新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文化养老、互助养老、智慧养老等服务模式,形成具有下城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评估细则,开展“老年宜居社区”等三项创建活动。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员队伍建设,加大社区老年食堂、日间照料中心管理力度,构建便捷、高效的为老服务网络。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教育,倡导孝亲敬老美德,营造良好的尊老爱老助老氛围。

发展教育事业。深化国家教育质量监测试点及区域教育发展指数研究,做好省教育体制改革小班化教学试点,开展小班化教育标准化评估。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深化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深入创建“名师智慧空间站”,持续推进优质师资区域交流。进一步优化校园布局规划,加快北部教育资源综合配套,启动杭氧杭锅地块幼儿园、求知小学扩建工程、三塘单元配套中学等项目,加快推进长寿桥小学凤起校区改造、艮山中学拆复建等项目。全面开展校园安全大排查,完善学校安全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推进公共教育服务项目和服务平台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普惠、便捷、优质的服务。

关注居民健康。深入推进健康下城建设,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评选机制,继续推行“预约诊疗进社区”、“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等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重点提高社区首诊率,提升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度。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辖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建成卫生应急指挥系统,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出台医疗机构布局规划,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推进社会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深入实施国免优生项目检查、“生育关怀”、“幸福家庭创建”等工作,加强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关爱扶助,落实“单独两孩”政策。实施新一轮救护培训计划,探索打造下城特色的红会救助品牌。

(七)围绕紧贴民生、紧跟民需,有效体现实事工程新水平

继续实施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集中力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1. 加快保障房建设。竣工华丰单元XC10-060-R21-05地块公共租赁房项目30568平方米。

2. 优化小区环境。实施16.69万平方米旧住宅区外立面改造和平改坡整修;修剪58个无物业管理社区的高危大树;实施上塘中河高架桥(下城段)、庙桥港、流水东苑、潮鸣苑西、石匠弄、华丰南苑6个美化家园工程;消除老旧小区的100个照明暗区。

3. 推进路网建设。完成秋水弄延伸段(上塘路—中山北园)、杭氧杭锅地块规划一号路(东新路—胜景路)、西文路规划支路(西文北路—东新河)3条支小路建设;整修杭玻路(同协路—永丰路)、华中路(石大路—华西支路)2条道路并完成交通移交;新增800个公共停车泊位。

4. 加强生态治水。整治沈家河、水车港2条河道;完成东新河、长浜河、庙桥港、陆家河、红西河、沿家河、横河港、西湖漾8条河道清淤;新增日截污量2600吨;治理23个低洼积水点。

5. 落实安全保障。建成使用区级视频监控整合共享平台;发动社会新建监控探头2240个,更新社区监控探头200个。

6. 促进就业服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3600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26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380人。

7. 深化养老服务。新增机构养老床位400张;新增享受政府资助型居家养老服务对象900人,达到5400人,占全区老年人总数的6%;新装楼道转角爱心椅1000套。

8. 增强教育供给。新增18个班级规模的长江实验小学武林府校区;学校主副食品实行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率达到90%以上;启动校园消防安全工程,完成全区所有校园管道煤气改造工程和风帆中学(华丰校区)校园消防安全设施综合提升工程。

9. 提升健康服务。抽取12000名40岁以上常住居民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健康干预;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普及3000人次,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200人次;在全区95%以上的药店设立“免费量血压”服务台;开展创伤自救、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培训技能合格者1000人,普及培训10000人。

10. 丰富群众文化。提升街道社区文化中心功能,培育发展街道社区文化综合体,新增坤和大厦、竹竿巷社区、浙大御跸社区、东园公园、朝晖三区公园、现代城社区、德胜东村社区、华中社区8处街道社区文化综合体功能模块;开展“文艺送基层”60场、讲座培训50场,送图书进基层20000册;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000场;培训基层文体工作者1000人次。中小学校室外体育场地免费向社会开放率达到90%以上。


   

三、在提高政府服务效能上争取更大作为


   

按照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坚持在法治环境下履行好政府职能。切实增强法治意识,用法治理念贯穿政府工作始终。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进一步完善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工作的制度,切实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重点提高解决率。完善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专家论证、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强化重要政策实施的跟踪评估,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提前谋划“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执法监督,做好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规范性文件审查、行政机关合同管理和行政复议、应诉等工作。重视行政监察和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确保政府权力在法律规范的范围内运行。同时,严格执行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努力降低政府负债成本和风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积极稳妥推进预算公开。

切实把改进作风摆到更加突出位置。以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建设。不折不扣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专项治理,规范管理财政专项资金,统一管理行政事业单位房产,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切实改进文风会风,重点加大部门业务性会议治理力度,做好文件、简报、庆典和评比表彰达标活动的清理。深化“公述民评”、“效能亮剑”等活动,注重结果运用,重视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形成监督和问责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同时,进一步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建设清廉政府。

着力打造高效务实的政府工作队伍。以传承和弘扬“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干一件成一件”的下城精神为核心,注重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提振干部精气神、增强工作执行力。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凝聚力量、形成合力,以“闯”的精神、“冲”的劲头,打造一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狮子型干部队伍,从改革上找出路,在创新上想办法,按照“四个敢于”的要求,真正做到敢于开拓,学赶标杆有行动;敢于负责,认真履职抓落实;敢于问责,责任追究更有力;敢于担当,问题面前不回避。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里,我区改革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务实奋进,为全力打造繁华时尚之区、建设幸福美丽下城,争创发展新优势而努力奋斗!


   

附件

名  词  解  释


   

1. 智能武林:指将先进的无线通讯、物联网技术深化应用到武林中央商务区商业领域,进一步提升武林中央商务区品质,打造集“欢乐购物的体验区”、“环境优越的商务区”、“方便舒适的休闲区”于一身的智能综合体。

2. 楼宇社区“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指通过建立楼宇社区综合党委、楼宇社区服务中心、楼宇社区促进会“三位一体”的运作机制,有效整合街道社区、职能部门、楼宇物业三方力量,实现党建、经济、服务“三位一体”良性循环。

3. “1+X”经济扶持政策:“1”指《下城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X”是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会展业、商贸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建筑业、社区服务业、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和促进企业上市等经济扶持政策。

4. 个转企:指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

5. 国家实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浙江省计划从2009年开始,围绕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省及地方分层次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力争通过5-10年时间,引进并重点支持10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业人才,争取其中300名左右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

6. “258”人才工程:指下城区力争在五年内培养出20名45岁左右的在国内或省内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第一层次),50名40岁左右的后备学术带头人(第二层次),80名35岁左右的优秀专业技术骨干(第三层次)。

7. “521”人才:指杭州市从2010年开始,计划用5年时间,面向全球引进20个以上海外优秀创业创新团队,100名以上带着重大项目、带领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8. 513武林英才:指用3年左右时间,以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等五大产业为重点,引进和培养带项目、带技术的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团队10个;力争引进和培养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30名。

9. “3+3”产业体系:指巩固发展商贸、金融、文创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10. “河长制”管理:指覆盖全区所有河道〔共31条(段)〕的“治水”机制和模式。具体由街道或社区的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担任二级“河长”,是“治水”工作的巡查员、信息员、协调员;区领导担任一级“河长”,联系河道清水治污工作,开展民情体验,帮助协调“治水”工作相关疑难问题。

11. 三改一拆:“三改”指改造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一拆”指拆除违法建筑。

12. “小棉袄”惠老服务:指由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与《浙江老年报》合作成立惠老服务社会组织,针对90%自主照料居家养老人群提供多种服务方式,全方位打造居家养老服务。

13. 怡养工程:指设立集中供养场所,用于接收全区“三无”老人和符合条件的失能老人,并每年相应给予一定补助,实现对困难家庭老年人的养老“托底”保障。

14. “红烛奖”评选:指面向三年以上任职年限的校园长的评选活动。

15. 名师智慧空间站:指集研、训、教三项功能于一体的项目研究共同体和名师成长共同体。

16. “新锐”计划:指着眼于未来5至10年校园干部队伍建设需要,面向青年后备干部推出的培养计划。

17. 预约诊疗服务进社区:指通过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省、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同步挂号、检查、诊断、转诊等多项服务,并优先保证该项服务平台的专家门诊和急症病人的预约号源,为到社区首诊后需要转诊的病人提供就诊预约。

18. 首席全科医生工作机制:为加强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而建立的一种激励机制。具体是每三年评选一批群众公认、医德与医术双馨的优秀全科人才,冠名为“首席全科医生”,予以一定的奖励津贴,并在学术活动、培训进修及职称晋升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19. 智慧医疗诊间结算:指病人持开通智慧医疗结算服务功能且账户余额充足的市民卡,可以在诊间对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医疗费用进行结算,免去反复排队付费的烦恼。

20. 社会组织“1+5”文件:“1”指《关于加快推进全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实施意见》,“5”指配套制定的关于孵化基地建设、政府购买服务、激励扶持办法、评先选优机制、公益创投项目管理等五个文件。

21. 四防四化:指人防网络化、物防智能化、技防信息化、心防大众化。

22. 市“115”人才:指杭州市从2011年开始,计划用5年时间,引进100名高端外国专家、1000个国外智力项目,聘请5万人次各类外国专家。

23. 名楼:指在配套设施、产业集聚、服务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综合优势,具有较好的美誉度、贡献度和较强的竞争力,且具备典型示范和标杆引领特质的商务楼宇。

24. 5A楼宇社区:指以“整合共享(Aggregate)、互动协同(Alternative)、精准服务(Accurate)、专业集约(Ad-hoc)、信息支撑(All-around)”为标准的楼宇社区。

25. 生态文明“一三五”计划和“十大行动”:“一三五”计划,即干好2013年工作、实施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谋划并实施好“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十大行动”,即贯通水系、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生态修复、景观提升、清洁空气、洁化序化、绿满下城、美化家园、生态宣教行动。

26. 四边三化:“四边”即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和山边;“三化”即洁化、美化和绿化。

27. 交通微循环系统:指城市交通主干道周围的支小路之间形成的交通循环系统。

28. 68910城管服务工作法:指区城管局通过“6走进、8必做、9机制、1特色和0距离”机制为辖区群众提供城管执法服务。

29. 共建共管: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管理共抓、环境共创、文化共育”为主要内容,积极引导辖区企业投身到城市管理中。

30. 新门前三包:指沿街单位和个人严格遵守《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对实行城市化管理区域内的沿街建(构)筑物外缘至人行道侧石的区域(含开放式场地),通过自我管理约束、强化义务履行、倡导互动参与,实现环境整洁、秩序良好、应急响应及时。

31. “六化”长效管理:指以“洁化、序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为要求的城市长效管理工作。

32. 社区文化综合体:指以社区为单元的基层文化活动的综合场所,其功能覆盖“历史•记忆”、“最美•道德”、“学习•阅读”、“群文•健身”、“艺术•交流”、“楼宇•社团”其中一个或多个模块,进一步满足居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33. “6+1”文化执法:指“六个纳入”文化市场综合监管体系(将文化市场监管和“扫黄打非”工作统一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平安巡防组织网络体系、社会治安集中整治行动、年度综治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考核、文化市场“二次创业”实践以及法治建设轨道)和建立一支以文化市场协管员为骨干的综合社会监管队伍。

34. “66810”为民服务信息中心:指依托区“66810”为民服务信息系统和第三方服务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整合社区层面的各项信息资源,形成功能齐全、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的社区服务和信息管理中心。

35. 三社联动:即建立“社区、专业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联动机制,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

36. 幸福家庭创建:指通过调动各方力量,以“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为重点,努力解决计划生育家庭在生产、生活、生育以及养老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