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K1493206-6/2020-1690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府办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下政阅〔2013〕1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13-02-18 发布日期 2013-02-18
附件
2013年下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3-02-18 17:30:07 点击率:

——2013年2月2日在杭州市下城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下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吴才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内外发展环境最为复杂的一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全面健康发展。

(一)经济发展在攻坚克难中再上新台阶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区政府始终把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作为首要的工作任务,落实保增长、扩投资、促消费、保稳定各项举措。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8.80亿元,同比增长8.70%;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7.18亿元,同比增长8.56%。

服务业提质发展。坚定服务业强区发展目标,积极打造服务业“首善之区”。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43.15亿元,同比增长9.3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0.71%,现代服务业比重达到68.17%。荣获杭州市现代服务业综合优秀奖,武林商贸服务业集聚区被评为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加快构建“3+3”产业体系,全面落实“购物天堂、美食之都”建设,深入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举办“乐享地铁、欢购武林”等主题商贸、会展、节庆活动30余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18亿元,同比增长15.10%,总量占全市21.03%。十大产业实现增加值301.8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40%,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5.30个百分点。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81.75亿元,同比增长10%。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102.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7.12%,编制形成体育场路文化产业集聚带规划方案。电子商务产业园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优秀高新园区,物联网演示体验中心全面启用,和平钢铁电子商务交易服务项目列入国家级电子商务试点。积极筹划杭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创新中国产业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

有效投资快速增长。扎实推进“投资推进年”活动,落实重点项目领导联系、推进协调和进度督查制度,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21.72亿元,同比增长16.61%。通过举办投资项目商请银行贷款对接会、社会投资项目推进会,有效解决了一批重大投资项目推进中的难题。嘉里中心、创新创业新天地、中大·圣马广场、西联广场物美购物中心等37个重点项目开工,下城区看守所等65个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展顺利,金龙财富大厦等35个项目基本竣工。

楼宇经济优化提升。楼宇社区服务经济主平台作用凸显,114幢目标楼宇实现税收67亿元,同比增长15.52%,每平方米税收贡献达到3540元;实现税收超千万元楼宇67幢,超亿元楼宇17幢,其中超五亿元楼宇2幢。完成27个标准化楼宇社区建设,新建9个楼宇社区服务中心,“五进楼宇”服务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杭州市首届楼宇社区文化节。成为全市首个“中国总部经济发展实践研究基地”。

开放型经济加快转型。初步建立南北联动招商机制,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日本罗森浙江总部项目,浙报传媒、万向信托、杭州利坤投资等亿元以上大项目15个,引进大杭外资金140.96亿元。引进合同外资4.83亿美元,到位外资2.96亿美元。浙商创业创新工作成效显著,引进浙商到位资金51.32亿元,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119.07%。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9.03亿美元,外经项目中方投资额6894万美元。外包产业集群发展基本成型,服务外包入库企业达到108家,承接服务外包合同2.21亿美元。与临安、淳安的协作、帮扶取得实质性进展。

为企服务扎实有效。积极发挥“1+X”经济扶持政策的导向作用,深入开展“进楼入企、服务基层”大走访活动,联动各方共同应对困难形势,搭建政银企对接服务平台,累计帮助落实各类融资金额154.09亿元,为企业减轻、减免资金达到18.72亿元。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盛世武林”信贷基金和科技风险池基金作用,累计为1503家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6.42亿元。强化对企业的监测与服务,110家企业纳入重点服务业监测网络,首家自主培育企业在深交所挂牌上市,2家小额贷款公司被评为“省级优+”等次。

(二)环境品质在建设管理中得到新提升

坚持“环境立区”战略,注重有机更新、建管并举,不断提高城区承载能力。

回迁拆迁稳步实施。完成灯塔、西文、沈家、石桥等社区1918套回迁安置任务。扎实推进百井坊地区综合改造、杭氧杭锅国际旅游综合体等重点工程拆迁。完成杭氧地块规划道路拆迁,启动地铁2号线(下城段)房屋征收工作。开工建设华丰单元公共租赁房项目,竣工西文农居安置房和杨家拆复建项目29.04万平方米。沈家外来务工人员公寓、石桥重点工程拆复建等项目正式交付使用。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标准实施延安路(下城段)综合整治工程,协同做好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相关工作。推进重工路等市级主干道建设,完成华中支路等4条支小路建设,修缮绍兴路等道路17条,改善屏风街等背街小巷15处,改造朝晖九区等低洼积水点21处。完成石大线华中路停车场等7个公共停车场建设任务,全年新增停车泊位1524个。改善居民饮用水质,取消和封闭屋顶水箱319个。完成95幢房屋屋顶整治工程,提升改造居民信报箱60418只。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以生态区建设与“创模”迎复检为抓手,深入开展环境执法检查,重点开展“水、声、气”综合治理。全年新增绿地面积7.81万平方米,完成城东生态公园等6个市级生态文明细胞工程,生态文明考核位居全市优秀行列。开展低碳社区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完成低碳示范项目20个,单位生产总值电耗下降3.6%。完成沈家河、石桥河等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新增截污量每天3518吨,截污率达到94.50%。完善污染源“一源一档”系统,对东河等16条主要河道、26个断面实施常态化监测。

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围绕打造“杭州市最清洁最有序城区”目标,不断提高“洁化、序化、绿化、亮化”管理水平。城区综合清洁度达到98.47%,公厕清洁度达到99.33%。新增垃圾分类户数42652户,投放准确率达到76.80%,分类正确率达到73.60%。实施街面序化“四联一网一问责”机制,推广68910城管服务工作法,数字城管解决率达到100%。开展非法营运、非法上路车辆综合整治工作,查扣“两非”车辆598辆。加强土地管理,查处违法用地面积2091平方米,完成926亩批而未供土地消化清理工作。提前两年完成专业市场规范化管理目标。提升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圆满完成抗击台风“海葵”和防雪抗冻等工作。

(三)民生事业在统筹协调中取得新进展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重中之重,公共产品支出比重达到74.36%,同比增长1.15个百分点。较好地完成了区人代会确定的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劳动和社会保障巩固深化。推进充分就业城区和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继续出台促进就业的政府一号文件,安排专项资金3600万元,加大对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新杭州人就业创业的政策扶持,新增就业28988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7002人,新成立大学生创业企业58家。全年养老保险净增21372人,生育保险净增17344人,工伤保险净增20861人。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处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327件,为劳动者追讨薪酬1264万元。新建养老机构3家,新增养老机构床位数862张、社区老年食堂4家、社区日间照料综合服务中心2家,3700名老人享受政府资助型居家养老服务。修订完善四十条帮扶政策,落实春风常驻帮扶救助,为各类困难群体发放救助款物2189.54万元,为323户困难家庭提供基础装修及家电家具。推进阳光助残系列工程,为6894名持证残疾人提供意外伤害补助。成功承办杭州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现场会。

人才和科技工作成效明显。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总战略,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服务的实施办法》及“513”武林英才培养引进计划,扎实做好国家和省推荐工作,4人入选省。启动浙江省创新型试点城区创建工作,深化与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建立浙江工业大学博士后创新创业基地,新增科技孵化面积5000平方米。新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28家,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2.08%,被评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区。

优质均衡教育继续推进。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督导评估。贯彻落实学前教育“1+5”新政,新增省一级幼儿园2所、市甲级幼儿园5所,等级幼儿园覆盖率继续保持100%。推进标准化校园建设,风帆、长江实验品牌分别入驻石桥地区和朝晖地区。实施教师5年内360学时专业培训计划,评选第四届梯级名师1573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开展社区教育资源共享机构试点认证,设立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终身教育与学习研究中心”。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文晖论坛),评选第三届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奖”,与美国印第安纳州佩瑞学区建立国际教育合作关系。

公共文化服务全面提升。启动浙江省文化先进区创建工作,新建5个社区体育健身苑点、15个系列图书流通点,评选出10个文化社区、100支星级文化团队,培训文体骨干300余人。80%的社区开通“一证通”共享工程,5个社区被评为省级体育先进社区。组织举办元宵灯会、“社区悦读·图书漂流”、无极限世界行走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月、全民健身月等各类文体活动,累计参加人数达到50万人次。成功承办2012杭州Cosplay文化节和中国国际动漫节分会场活动。与央视联合举办“新纪录奖”设立仪式。

公共医疗服务得到加强。有序推进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好第二批区级非基本药物增补工作,“预约诊疗服务进社区”经验在全省推广。成立市一医院城北康复中心和全市首家造血干细胞采样爱心工作室,建成华中社区卫生服务站,市级卫生应急管理街道实现全覆盖,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潮鸣街道精神康复会所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国际认证的精神康复会所,省内最大的民办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落户我区。全面普及群众性现场救护培训,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参加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扎实推进“优生两免”、“三优促进”工作,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86.35%,孕前优生检测率达到99.95%。

社会综合管理创新发展。推广“掌上66810”信息系统,为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继续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评选出三星级以上社区65家,其中五星级社区22家。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在全省率先面向“985”、“211”工程高校招聘社区工作者11名,151人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以上资格。围绕省级“平安区”八连冠创建目标,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建立765个社区服务管理网格,成功化解456起突出治安问题,10处市、区、街道三级挂牌的治安整治重点区域面貌明显改观。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完善和规范“诉调衔接”、“检调衔接”、“警民联调”等调解机制,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875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9.59%。圆满完成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等重大活动的安保任务。公安分局获全市唯一的“省模范公安局”荣誉称号。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8219处,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零增长。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重点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市级药品安全示范街道实现全覆盖,被评为浙江省药品安全示范区。

与此同时,民族、宗教、侨务、妇女儿童、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人防、保密、统计工作取得新成效,双拥共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新发展。

(四)政府自身建设在职能转变中得到新加强

始终保持为民、务实、勤政、清廉的良好形象,不断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提升和改善政务环境,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法治建设不断强化。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完善出台《下城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参加区政府会议。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办理建议和提案167件,办结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100%。积极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行政审批、行政处罚实现100%网上公开运行。

行政效能不断提升。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区政府共设置工作部门20个,实际减少事业单位17家,政府组织结构得到优化。清理规范审批事项,全年共受理服务和审批事项15.73万件,办结率达到99.96%。有序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全面清理规范津补贴和奖金。扎实做好公务用车改革,上交公务用车162辆,行政运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管理制度不断规范。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行政成本支出同比下降1.05个百分点。提高政府资金使用绩效,制订出台了《下城区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实行统一管理。出台《政府融资操作规程》,有效监控债务风险。制订《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变更管理工作。

廉政建设不断深入。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完善廉情预警机制,切实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对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开展专项监察,聘任新一轮特邀监察员与政风行风监督员20名,实现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效能监察全覆盖。重点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公共产品采购、公共资产管理领域的监督和管理,继续加大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力度,累计审计金额达到6.63亿元。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满怀激情地干事创业,发扬“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干一件成一件”的下城精神,才能推动下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只有满怀信心地科学发展,在工作中做到“谋总体、明主体、抓载体”,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下城实际的发展路子;只有满怀热忱地造福于民,千方百计解民难、分民忧,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形成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

2012年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在各条战线上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在下城创业的投资者和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下城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民生改善持续刚性增长趋势确立,优质公共服务仍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城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刚性支撑尚待稳固;推进“南精北快”和“人才强区”总战略的任务仍然艰巨,城市功能整体融合水平有待提高;转型升级的任务日趋紧迫,新兴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重大项目推进难度加大,信访维稳任务依旧繁重;政府工作推进过程中,“推、拖、软”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同时,也应该看到,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三项指标未能达到年初预定目标,政府面对复杂形势的分析研判能力和灵活应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3年政府总体要求及主要工作任务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发展关键之年、转型突破之年、品质提升之年、改革深化之年。当前,国内外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还比较脆弱,我们必须冷静观察,沉着应对。但总的来看,新一轮的世界科技创新浪潮日益显现;党的十八大作出“两个翻一番”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部署,将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添加新的动力和活力;从省、市层面来看,省委提出的推进“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建设”和“四个翻一番”目标,以及市委提出的“三城三区建设”和“四个翻一番”、“四个高于”、“十个更好”奋斗目标,为我们树立了更高的目标追求。

今后一个时期,按照区委提出的“一个翻番,四个高于”目标,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加快科学发展的敏锐性、自觉性,善于抢抓机遇,勇于创新突破,敢于争先率先,进一步把握大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市委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南精北快”、“人才强区”总战略和“服务业导向、民主民生、文化引领、环境立区”四大分战略,以人才创新、产业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和基层民主创新为驱动,继续深化“投资推进年、消费促进年、环境改进年”活动,坚定目标、深化改革、克难攻坚,干字当头、强区富民,全面推进我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打造繁华时尚之区、建设幸福美丽下城。

基于全市目标和下城区实际,2013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单位生产总值电耗下降3.5%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到五个进一步:进一步围绕主题主线。继续按照全年工作主线,克服环境对地区发展的瓶颈制约,增强消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基础和关键作用。进一步注重创新创业。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推进人才、产业、机制和管理创新。加强政府引导,推动创新促转型、创业促发展,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探索适合中心城区发展的可持续之路。进一步推动提质提效。不断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并把讲质量、求效益这一基本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中去。进一步突出文化文明。以文化为纽带,以生态为依托,把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彰显城区文化、完善城区功能、提升城区品质,努力构建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进一步落实为民惠民。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协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工程,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按照上述目标和要求,政府将着重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提升发展质效

深入实施“南精北快”和“人才强区”两大总战略,坚定走服务业强区之路,按照“高端取向、集聚发展、融合互动”的要求,集聚发展要素,推动结构优化。

创新驱动增强动力。以创建浙江省创新型试点城区为抓手,以“三园”建设为载体,促进创新型经济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不断提升“3+3”产业体系的发展层次和发展质量。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大对国家、省人才和市“521”计划、“115”计划人才以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开展“513”武林英才项目评审活动和杰出人才评选活动,努力打造产业人才高地。完成杭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一期以及1.50万平方米仓储物流区建设。筹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论坛,为国家制定和完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管理规范、政策法规提供借鉴。推进创新中国产业园建设,联合创业邦举办“创新中国总决赛”,促进创新型产业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加大上市扶持力度,支持重点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大力推进专利、标准、品牌建设,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区。

消费拉动增强活力。紧抓地铁1号线运行、延安路(下城段)综合整治工程即将完成的有利时机,依托西博会、“欢购武林”促销、购物天堂博览周、“天堂丝绸、武林衣秀”等有效载体,切实提升武林中央商务区的核心竞争力。试点建设“智能武林”项目,促进线上线下消费的融合发展。加强武林中央商务区企业的合作互动,进一步吸引国际高端品牌入驻。完善街区配套,融入旅游、文化元素,积极培育消费增长点,通过空间环境提升,促进北部消费增长。进一步做强杭州中国丝绸城、武林路时尚女装街、南宋·御街中北创意街区、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区。

投资推动增强后劲。加大项目用地、方案审批、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力度,及时破解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难题,为加快项目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开工建设地铁武林广场站上盖物业、浙江久茂大厦等35个项目,扎实推进嘉里中心、创新创业新天地综合体、杭州国际大厦改造、中大·圣马广场等25个项目,竣工华丰商城、西联商贸大厦等35个项目。全面梳理土地资源,认真做好经营性用地出让、储备和做地各项工作。加强与清科集团、香港贸发局等知名中介机构的合作,重点推进浙商重大投资项目落户,打造浙商总部集聚区和浙江省发展总部经济示范区。

开放联动深化发展。完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平台共享、成果共享的南北联动招商机制,探索项目招商、专题招商和产业链招商新模式,计划引进杭外到位资金115亿元,合同外资4.80亿美元,到位外资2.45亿美元。抓好重点服务业企业监测与服务,积极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工作,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继续完善楼宇社区建设平台,鼓励发展楼宇内行业协会组织、商会组织、中介组织以及相关产业联盟,启动星级楼宇评比,新培育税收超亿元楼宇3幢。继续深化与临安市人才、资源协作,实现“联动共兴、合作共赢”。

规划带动集聚发展。进一步强化武林中央商务区建设,充分利用庆春路金融集聚带、体育场路文化产业集聚带等平台,不断壮大商贸、金融、文创产业,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以建立都市产业创新园区管委会为契机,积极对接杭州城北地区发展规划,完成《杭州市下城区南北接合部地区城市设计》,扎实推进文晖、三塘、东新、灯塔、石桥五个单元控规修编。发挥文晖、东新地区在推进南北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梯次承接和产业传导作用,积极谋划环和平商圈、环城北体育公园产业布局。深入贯彻国务院、省、市促进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发展各项政策举措,以生产性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努力打造创新型经济功能区。

(二)坚持以文化强区为目标,实现文化惠民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城区文化软实力,努力争创省级文化先进区。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发挥政府主导、公共财政支撑、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加强街道、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文化设施服务功能,引导专业力量、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打造下城区文化主题公园,完善文化志愿者队伍,继续培育10个文化社区,评选100支星级文化团队。“一证通”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形成完备的“15分钟文化圈”和“10分钟体育圈”,承办全国中心城区文化馆馆际交流会议。全面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社区文化月、元宵灯会等品牌活动。完善文化市场“六个纳入”监管机制,确保文化有序繁荣发展。

做大做强文创产业。推进文创园区、文创街区、文创楼宇建设,积极构建“楼、街、园”竞相发展,“点、线、面”相互贯通的文创产业新格局,促进文创产业集约化发展。落实文创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大对区级文创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重点引进和培育现代传媒业、设计服务业、艺术品业等主导行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促进文创与科技融合发展。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利用杭州市文博会、国际动漫节等平台,积极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创产业重点品牌,进一步推动优秀文化项目和文化名人落户。

(三)坚持以改善民生为主旨,推进社会建设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强化社会保障。出台实施新一轮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根据高校毕业生、新杭州人等重点人群的不同就业需求,通过创业实训和定向培训等方式,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大社保政策的宣传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落实四十条帮扶政策,继续为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免费提供基础装修及基本家电家具。积极探索社会救助体系社会化运作机制,引导社会慈善。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规范和充实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扩大政府资助型居家养老服务惠及面。继续推进阳光助残系列工程,开展扶残助残爱心街道创建,提高残疾人共享工程覆盖率和补助标准。

深化社区建设。结合民政部关于社区建设新的工作要求,完善和谐社区建设模式,深化社区考评体系。指导社区居委会完成换届,做好居务公开工作。推进为民服务绩效追踪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善“掌上66810”信息系统和第三方服务平台功能。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动态管理,深入实施统一准入、量化培训、动态管理、绩效考评、梯次退出五大机制。加强社区工作者培训,推进社会工作师资格教育,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政策扶持,创新培育发展机制,建立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围绕“平安下城”创建工作,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和“110”社会应急联动机制,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依托街道公共服务中心,整合监控、信息、窗口、人员配置。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活动,做好社区矫正、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深化“网组片”服务管理,扎实推进平安小区建设。加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基层基础建设力度,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深化基层监管队伍建设,建立食品药品安全行业自治会,强化经营者主体责任。

发展社会事业。以争创教育现代化城区为目标,继续完善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探索实施中小学“课业负担与教育质量监测情况”公告制。健全教师岗位设立、准入、评价、流动、退出等机制,完善梯级骨干教师培养,开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创”项目培训,实施“课程、学科、管理”国际教育合作项目。提升改造教师培训机构,完成省级教师培训机构资质申报工作。推进九龙仓幼儿园、兰苑地块幼儿园、长江实验小学新校区建设。推进“健康下城”建设,深化“预约诊疗服务进社区”工作,对预约转诊患者进行全程健康管理,探索开展社会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完善全科医生制度和社区健康管理制服务模式。实施东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优化人口计生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关心关怀失独家庭。

(四)坚持以生态文明为抓手,建设美丽下城

有序推进城市建设,优化城区环境,理顺城市管理机制,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推进生态综合整治。以杭州市创建首批国家级生态市为契机,大力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建设,努力使下城的天更蓝、水更清。深入开展“四边三化”行动,加强断头河打通、河道引配水、雨污分流、截污纳管、环保监察等工作力度,重点对城市道路、河道两边开展洁化、绿化、美化整治,实施河道生态化治理和清淤工程。继续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有效控制施工场地和道路扬尘污染,全年计划新增绿化4万平方米,新建低碳示范项目10个。

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农居回迁安置年度任务。实施地铁2号线房屋征收和补偿工作,加快重机宿舍、杭氧生活区、西文及三塘城中村改造。强化保障,推进百井坊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取得实质性突破。继续做好杭氧杭锅国际旅游综合体项目拆迁。完善北部地区交通设施建设,配合做好东新东路、新天地街等主要市政道路建设工作,建成和平停车楼项目。

推进城市长效管理。进一步巩固“杭州市最清洁最有序城区”创建成果,重点提升北部地区市容环境面貌。精心实施道路街巷分类分级管理,探索市政、环卫市场化运作机制。完善全区统一的数字城管指挥平台,提高问题处置效率,有效解决出店经营、无证摊贩等问题。深入推进“两非”综合整治工作,落实整治后的长效管理。继续实施屋顶整治、背街小巷改善、公厕提升改造等工程,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继续扩大垃圾分类小区覆盖面,不断提高分类正确率。完善巡查防控机制,确保新违建零增长。

(五)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办好实事项目

全力抓好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3600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26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700人;建设武林街道就业创业援助服务站。

2、新增养老机构床位800张;新建王马、华丰2家社区老年食堂;新建武林、文晖2家社区日间照料综合服务中心;新增享受政府资助型居家养老服务对象900人,总人数占全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5.1%;新装楼道转角爱心椅1100套。

3、新建天水、武林街道小康阳光庇护中心;改建朝晖街道小康阳光庇护中心。

4、推进社区健康管理制服务(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辖区居民签约率达到25%;在6幢楼宇开展“健康服务进楼宇”试点工作;完成复训、新训救护师资50名,培训心肺复苏术合格者1000名,普及培训16000名。

5、改扩建武林、长庆、潮鸣、文晖、东新5个综合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提升改造15个社区文化活动室;新建5个社区体育健身苑点;开展“文艺送基层”50场;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群众文化团队负责人200人次;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000场。

6、在辖区27家农贸市场中每天随机抽取3个开展蔬菜、副食品快速定性检测,每个市场检测7个批次以上;在18家超市中设立临近保质期食品专柜;在6家餐饮企业建设敞开式或透明式加工区域;开展青少年食品安全和消费维权教育15000人次;启用现代景苑农贸市场。

7、竣工杨家村(石桥单元E61-07地块)拆迁安置房项目7.08万平方米。

8、实施截污纳管工程,新增截污量每天2600吨;开展东河、南大河生态治理;实施北大河河道清淤项目,完成清淤1.3公里。

9、完成新西路一期、华东路2条支小路建设;新增1500个公共停车泊位;修缮和改造居民住宅信报箱8000个。

10、新建石桥河、沈家河、水车港游步道2300米,修复贯通东河、中河、北大河、贴沙河、南应家河沿河主、次游步道1600米。


三、进一步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按照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加强政府自身改革与建设、创新政府管理机制与方式。

(一)善于学习调研,做到勤政务实、执政为民。以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为出发点,以提升领导干部能力水平为重点,加强对关系下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调研,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提高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坚持知行合一,紧密联系群众,做到勤政务实,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做民所需,杜绝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下城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二)善于干事成事,做到依法行政、科学施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切实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联系,主动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审查清理政府规范性文件,加强政府自身管理和约束,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始终把加快下城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评估制度,积极推进协商民主,提高决策水平。

(三)善于问责问效,做到运转高效、执行有力。完善和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细化政府工作目标任务分解,按照画好工作路线图、排好推进时间表、明确主体责任人的方法,落实工作目标考核,全面推进政府工作提质增效。推进政务公开,不断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全面启用行政服务中心新大楼,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网上审批平台,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着力转变文风会风。

(四)善于克勤克俭,做到严格自律、清正廉洁。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坚决反对大手大脚和铺张浪费,严控行政支出,全面实施公务卡改革,加强“三公经费”监管,继续压缩会议、接待等专项经费开支。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作用,深化政府性资金绩效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等制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务实奋进,为打造繁华时尚之区、建设幸福美丽下城而努力奋斗!


附件:

名  词  解  释

1、“3+3”产业体系(P2):指巩固发展商贸、金融、文创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2、楼宇社区(P3):楼宇社区作为下城区在全国的首创,是政府服务模式创新和发展的战略选择。其主要含义是指以经济型楼宇为依托,聚集在一定区域楼宇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利益相关者共同组成的经济社会共同体。

3、五进楼宇(P3):指以楼宇社区为平台,在楼宇内开展经济服务、民生保障、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和党群建设五项综合服务工作。

4、“1+X”经济扶持政策(P3):“1”指《下城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X”是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会展业、商贸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建筑业、社区服务业、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和促进企业上市等经济扶持政策。

5、创模(P5):指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缩写。2001年6月16日,杭州市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每三年复检一次。

6、生态文明细胞工程(P5):指杭州市提出在12个重点领域、每个领域每年启动50个生态示范项目。主要包括河道整治及水生态系统恢复、清洁生产、新能源利用、生态街道、社区及安静小区创建等。

7、“四联一网一问责”机制(P5):指“执法联勤、部门联动、街队联疏、社区联查、网格包干、保序问责”的街面保序机制。

8、68910城管服务工作法(P5):指区城管局通过“6走进、8必做、9机制、1特色和0距离”机制为辖区群众提供城管执法服务。

9、阳光助残系列工程(P6):指以加强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的阳光助学工程、阳光就业工程、阳光康复工程、阳光亮居工程、阳光托(安)养工程、阳光帮扶工程的六大扶残助残工程。

10、“513”武林英才培养引进计划(P6):指用3年左右时间,以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等5大产业为重点,引进和培养带项目、带技术的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团队10个;力争引进和培养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30名。

11、(P6):指国家实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浙江省计划从2009年开始,围绕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省及地方分层次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力争通过5-10年时间,引进并重点支持10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业人才,争取其中300名左右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

12、学前教育“1+5”新政(P7):“1”是指《关于全面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公平优质发展的若干意见》,“5”是指《下城区学前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下城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2011年下城区学前教育工作要点》、《下城区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下城区幼儿园布局规划(2011-2020年)》等五个配套文件。

13、预约诊疗服务进社区(P7):指通过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省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同步挂号、检查、诊断、转诊等多项服务,并优先保证该项服务平台的专家门诊和急症病人的预约号源,为到社区首诊后需要转诊的病人提供便捷、有效的预约就诊服务。

14、优生两免、三优促进(P8):“两免”指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三优”指针对新婚夫妇、怀孕夫妇及0-3岁婴幼儿抚养人,包括婴幼儿的父母、(外)祖父母及其他看护人三类重点目标人群,宣传“优生优育优教”科普知识和技能。

15、掌上66810信息系统(P8):指在现有“66810”为民服务绩效追踪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而成的移动服务信息系统,通过掌上终端实现居民需求实时收集、社工任务即时通知、政策法规实时查询等多种功能。

16、一个翻番,四个高于(P12):指到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北部地区发展速度高于全区发展速度;人力资本增速高于人口增速;民生事业投入增速高于全区财政支出增速;以“3+3”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17、市“521”、“115”计划(P13):“521”指杭州市从2010年开始,计划用5年时间,面向全球引进20个以上海外优秀创业创新团队,100名以上带着重大项目、带领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计划。“115”指杭州市从2011年开始,用五年时间力争引进高端外国专家100名、实施引进国外智力项目1000个、聘请各类外国专家5万人次的计划。

18、智能武林(P14):指通过将先进的无线通讯、物联网技术,深化应用到武林中央商务区商业领域,构建大型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提升武林中央商务区品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打造成为集“欢乐购物的体验区”、“环境优越的商务区”、“方便舒适的休闲区”于一身的智能综合体。

19、文化市场“六个纳入”(P16):指将全区文化市场监管和“扫黄打非”工作统一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议事日程,纳入全区平安巡防组织网络体系,纳入全区社会治安集中整治行动,纳入年度综治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考核,纳入文化市场“二次创业”实践,纳入“法治下城”建设轨道。

20、“110”社会应急联动机制(P18):指以“110”社会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为枢纽,有效整合区职能部门现有信息平台资源,建设统一的“110”社会应急联动处置机制和联网平台,指挥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对应急类、救助类和社会服务类事件进行分级处置与管理。

21、“网组片”服务管理(P18):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主要是以楼道党支部、“新市民之家”党委、楼宇社区党委为基本单元划分网格,组建服务管理团队,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各方面资源,为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

2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创”项目(P18):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与惠普公司合作开展的“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项目。

23、“四边三化”行动(P19):2012年8月14日,省委、省政府印发《浙江省“四边三化”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市扎实开展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洁化、绿化、美化行动,简称“四边三化”行动。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下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K1493206-6/2020-16904

文号

下政阅〔2013〕1号

公布日期

2013-02-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府办

——2013年2月2日在杭州市下城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下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吴才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内外发展环境最为复杂的一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全面健康发展。

(一)经济发展在攻坚克难中再上新台阶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区政府始终把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作为首要的工作任务,落实保增长、扩投资、促消费、保稳定各项举措。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8.80亿元,同比增长8.70%;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7.18亿元,同比增长8.56%。

服务业提质发展。坚定服务业强区发展目标,积极打造服务业“首善之区”。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43.15亿元,同比增长9.3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0.71%,现代服务业比重达到68.17%。荣获杭州市现代服务业综合优秀奖,武林商贸服务业集聚区被评为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加快构建“3+3”产业体系,全面落实“购物天堂、美食之都”建设,深入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举办“乐享地铁、欢购武林”等主题商贸、会展、节庆活动30余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18亿元,同比增长15.10%,总量占全市21.03%。十大产业实现增加值301.8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40%,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5.30个百分点。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81.75亿元,同比增长10%。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102.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7.12%,编制形成体育场路文化产业集聚带规划方案。电子商务产业园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优秀高新园区,物联网演示体验中心全面启用,和平钢铁电子商务交易服务项目列入国家级电子商务试点。积极筹划杭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创新中国产业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

有效投资快速增长。扎实推进“投资推进年”活动,落实重点项目领导联系、推进协调和进度督查制度,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21.72亿元,同比增长16.61%。通过举办投资项目商请银行贷款对接会、社会投资项目推进会,有效解决了一批重大投资项目推进中的难题。嘉里中心、创新创业新天地、中大·圣马广场、西联广场物美购物中心等37个重点项目开工,下城区看守所等65个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展顺利,金龙财富大厦等35个项目基本竣工。

楼宇经济优化提升。楼宇社区服务经济主平台作用凸显,114幢目标楼宇实现税收67亿元,同比增长15.52%,每平方米税收贡献达到3540元;实现税收超千万元楼宇67幢,超亿元楼宇17幢,其中超五亿元楼宇2幢。完成27个标准化楼宇社区建设,新建9个楼宇社区服务中心,“五进楼宇”服务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杭州市首届楼宇社区文化节。成为全市首个“中国总部经济发展实践研究基地”。

开放型经济加快转型。初步建立南北联动招商机制,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日本罗森浙江总部项目,浙报传媒、万向信托、杭州利坤投资等亿元以上大项目15个,引进大杭外资金140.96亿元。引进合同外资4.83亿美元,到位外资2.96亿美元。浙商创业创新工作成效显著,引进浙商到位资金51.32亿元,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119.07%。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9.03亿美元,外经项目中方投资额6894万美元。外包产业集群发展基本成型,服务外包入库企业达到108家,承接服务外包合同2.21亿美元。与临安、淳安的协作、帮扶取得实质性进展。

为企服务扎实有效。积极发挥“1+X”经济扶持政策的导向作用,深入开展“进楼入企、服务基层”大走访活动,联动各方共同应对困难形势,搭建政银企对接服务平台,累计帮助落实各类融资金额154.09亿元,为企业减轻、减免资金达到18.72亿元。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盛世武林”信贷基金和科技风险池基金作用,累计为1503家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6.42亿元。强化对企业的监测与服务,110家企业纳入重点服务业监测网络,首家自主培育企业在深交所挂牌上市,2家小额贷款公司被评为“省级优+”等次。

(二)环境品质在建设管理中得到新提升

坚持“环境立区”战略,注重有机更新、建管并举,不断提高城区承载能力。

回迁拆迁稳步实施。完成灯塔、西文、沈家、石桥等社区1918套回迁安置任务。扎实推进百井坊地区综合改造、杭氧杭锅国际旅游综合体等重点工程拆迁。完成杭氧地块规划道路拆迁,启动地铁2号线(下城段)房屋征收工作。开工建设华丰单元公共租赁房项目,竣工西文农居安置房和杨家拆复建项目29.04万平方米。沈家外来务工人员公寓、石桥重点工程拆复建等项目正式交付使用。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标准实施延安路(下城段)综合整治工程,协同做好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相关工作。推进重工路等市级主干道建设,完成华中支路等4条支小路建设,修缮绍兴路等道路17条,改善屏风街等背街小巷15处,改造朝晖九区等低洼积水点21处。完成石大线华中路停车场等7个公共停车场建设任务,全年新增停车泊位1524个。改善居民饮用水质,取消和封闭屋顶水箱319个。完成95幢房屋屋顶整治工程,提升改造居民信报箱60418只。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以生态区建设与“创模”迎复检为抓手,深入开展环境执法检查,重点开展“水、声、气”综合治理。全年新增绿地面积7.81万平方米,完成城东生态公园等6个市级生态文明细胞工程,生态文明考核位居全市优秀行列。开展低碳社区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完成低碳示范项目20个,单位生产总值电耗下降3.6%。完成沈家河、石桥河等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新增截污量每天3518吨,截污率达到94.50%。完善污染源“一源一档”系统,对东河等16条主要河道、26个断面实施常态化监测。

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围绕打造“杭州市最清洁最有序城区”目标,不断提高“洁化、序化、绿化、亮化”管理水平。城区综合清洁度达到98.47%,公厕清洁度达到99.33%。新增垃圾分类户数42652户,投放准确率达到76.80%,分类正确率达到73.60%。实施街面序化“四联一网一问责”机制,推广68910城管服务工作法,数字城管解决率达到100%。开展非法营运、非法上路车辆综合整治工作,查扣“两非”车辆598辆。加强土地管理,查处违法用地面积2091平方米,完成926亩批而未供土地消化清理工作。提前两年完成专业市场规范化管理目标。提升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圆满完成抗击台风“海葵”和防雪抗冻等工作。

(三)民生事业在统筹协调中取得新进展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重中之重,公共产品支出比重达到74.36%,同比增长1.15个百分点。较好地完成了区人代会确定的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劳动和社会保障巩固深化。推进充分就业城区和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继续出台促进就业的政府一号文件,安排专项资金3600万元,加大对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新杭州人就业创业的政策扶持,新增就业28988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7002人,新成立大学生创业企业58家。全年养老保险净增21372人,生育保险净增17344人,工伤保险净增20861人。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处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327件,为劳动者追讨薪酬1264万元。新建养老机构3家,新增养老机构床位数862张、社区老年食堂4家、社区日间照料综合服务中心2家,3700名老人享受政府资助型居家养老服务。修订完善四十条帮扶政策,落实春风常驻帮扶救助,为各类困难群体发放救助款物2189.54万元,为323户困难家庭提供基础装修及家电家具。推进阳光助残系列工程,为6894名持证残疾人提供意外伤害补助。成功承办杭州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现场会。

人才和科技工作成效明显。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总战略,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服务的实施办法》及“513”武林英才培养引进计划,扎实做好国家和省推荐工作,4人入选省。启动浙江省创新型试点城区创建工作,深化与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建立浙江工业大学博士后创新创业基地,新增科技孵化面积5000平方米。新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28家,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2.08%,被评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区。

优质均衡教育继续推进。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督导评估。贯彻落实学前教育“1+5”新政,新增省一级幼儿园2所、市甲级幼儿园5所,等级幼儿园覆盖率继续保持100%。推进标准化校园建设,风帆、长江实验品牌分别入驻石桥地区和朝晖地区。实施教师5年内360学时专业培训计划,评选第四届梯级名师1573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开展社区教育资源共享机构试点认证,设立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终身教育与学习研究中心”。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文晖论坛),评选第三届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奖”,与美国印第安纳州佩瑞学区建立国际教育合作关系。

公共文化服务全面提升。启动浙江省文化先进区创建工作,新建5个社区体育健身苑点、15个系列图书流通点,评选出10个文化社区、100支星级文化团队,培训文体骨干300余人。80%的社区开通“一证通”共享工程,5个社区被评为省级体育先进社区。组织举办元宵灯会、“社区悦读·图书漂流”、无极限世界行走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月、全民健身月等各类文体活动,累计参加人数达到50万人次。成功承办2012杭州Cosplay文化节和中国国际动漫节分会场活动。与央视联合举办“新纪录奖”设立仪式。

公共医疗服务得到加强。有序推进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好第二批区级非基本药物增补工作,“预约诊疗服务进社区”经验在全省推广。成立市一医院城北康复中心和全市首家造血干细胞采样爱心工作室,建成华中社区卫生服务站,市级卫生应急管理街道实现全覆盖,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潮鸣街道精神康复会所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国际认证的精神康复会所,省内最大的民办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落户我区。全面普及群众性现场救护培训,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参加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扎实推进“优生两免”、“三优促进”工作,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86.35%,孕前优生检测率达到99.95%。

社会综合管理创新发展。推广“掌上66810”信息系统,为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继续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评选出三星级以上社区65家,其中五星级社区22家。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在全省率先面向“985”、“211”工程高校招聘社区工作者11名,151人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以上资格。围绕省级“平安区”八连冠创建目标,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建立765个社区服务管理网格,成功化解456起突出治安问题,10处市、区、街道三级挂牌的治安整治重点区域面貌明显改观。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完善和规范“诉调衔接”、“检调衔接”、“警民联调”等调解机制,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875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9.59%。圆满完成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等重大活动的安保任务。公安分局获全市唯一的“省模范公安局”荣誉称号。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8219处,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零增长。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重点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市级药品安全示范街道实现全覆盖,被评为浙江省药品安全示范区。

与此同时,民族、宗教、侨务、妇女儿童、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人防、保密、统计工作取得新成效,双拥共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新发展。

(四)政府自身建设在职能转变中得到新加强

始终保持为民、务实、勤政、清廉的良好形象,不断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提升和改善政务环境,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法治建设不断强化。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完善出台《下城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参加区政府会议。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办理建议和提案167件,办结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100%。积极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行政审批、行政处罚实现100%网上公开运行。

行政效能不断提升。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区政府共设置工作部门20个,实际减少事业单位17家,政府组织结构得到优化。清理规范审批事项,全年共受理服务和审批事项15.73万件,办结率达到99.96%。有序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全面清理规范津补贴和奖金。扎实做好公务用车改革,上交公务用车162辆,行政运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管理制度不断规范。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行政成本支出同比下降1.05个百分点。提高政府资金使用绩效,制订出台了《下城区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实行统一管理。出台《政府融资操作规程》,有效监控债务风险。制订《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变更管理工作。

廉政建设不断深入。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完善廉情预警机制,切实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对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开展专项监察,聘任新一轮特邀监察员与政风行风监督员20名,实现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效能监察全覆盖。重点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公共产品采购、公共资产管理领域的监督和管理,继续加大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力度,累计审计金额达到6.63亿元。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满怀激情地干事创业,发扬“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干一件成一件”的下城精神,才能推动下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只有满怀信心地科学发展,在工作中做到“谋总体、明主体、抓载体”,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下城实际的发展路子;只有满怀热忱地造福于民,千方百计解民难、分民忧,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形成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

2012年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在各条战线上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在下城创业的投资者和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下城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民生改善持续刚性增长趋势确立,优质公共服务仍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城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刚性支撑尚待稳固;推进“南精北快”和“人才强区”总战略的任务仍然艰巨,城市功能整体融合水平有待提高;转型升级的任务日趋紧迫,新兴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重大项目推进难度加大,信访维稳任务依旧繁重;政府工作推进过程中,“推、拖、软”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同时,也应该看到,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三项指标未能达到年初预定目标,政府面对复杂形势的分析研判能力和灵活应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3年政府总体要求及主要工作任务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发展关键之年、转型突破之年、品质提升之年、改革深化之年。当前,国内外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还比较脆弱,我们必须冷静观察,沉着应对。但总的来看,新一轮的世界科技创新浪潮日益显现;党的十八大作出“两个翻一番”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部署,将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添加新的动力和活力;从省、市层面来看,省委提出的推进“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建设”和“四个翻一番”目标,以及市委提出的“三城三区建设”和“四个翻一番”、“四个高于”、“十个更好”奋斗目标,为我们树立了更高的目标追求。

今后一个时期,按照区委提出的“一个翻番,四个高于”目标,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加快科学发展的敏锐性、自觉性,善于抢抓机遇,勇于创新突破,敢于争先率先,进一步把握大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市委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南精北快”、“人才强区”总战略和“服务业导向、民主民生、文化引领、环境立区”四大分战略,以人才创新、产业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和基层民主创新为驱动,继续深化“投资推进年、消费促进年、环境改进年”活动,坚定目标、深化改革、克难攻坚,干字当头、强区富民,全面推进我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打造繁华时尚之区、建设幸福美丽下城。

基于全市目标和下城区实际,2013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单位生产总值电耗下降3.5%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到五个进一步:进一步围绕主题主线。继续按照全年工作主线,克服环境对地区发展的瓶颈制约,增强消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基础和关键作用。进一步注重创新创业。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推进人才、产业、机制和管理创新。加强政府引导,推动创新促转型、创业促发展,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探索适合中心城区发展的可持续之路。进一步推动提质提效。不断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并把讲质量、求效益这一基本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中去。进一步突出文化文明。以文化为纽带,以生态为依托,把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彰显城区文化、完善城区功能、提升城区品质,努力构建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进一步落实为民惠民。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协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工程,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按照上述目标和要求,政府将着重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提升发展质效

深入实施“南精北快”和“人才强区”两大总战略,坚定走服务业强区之路,按照“高端取向、集聚发展、融合互动”的要求,集聚发展要素,推动结构优化。

创新驱动增强动力。以创建浙江省创新型试点城区为抓手,以“三园”建设为载体,促进创新型经济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不断提升“3+3”产业体系的发展层次和发展质量。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大对国家、省人才和市“521”计划、“115”计划人才以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开展“513”武林英才项目评审活动和杰出人才评选活动,努力打造产业人才高地。完成杭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一期以及1.50万平方米仓储物流区建设。筹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论坛,为国家制定和完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管理规范、政策法规提供借鉴。推进创新中国产业园建设,联合创业邦举办“创新中国总决赛”,促进创新型产业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加大上市扶持力度,支持重点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大力推进专利、标准、品牌建设,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区。

消费拉动增强活力。紧抓地铁1号线运行、延安路(下城段)综合整治工程即将完成的有利时机,依托西博会、“欢购武林”促销、购物天堂博览周、“天堂丝绸、武林衣秀”等有效载体,切实提升武林中央商务区的核心竞争力。试点建设“智能武林”项目,促进线上线下消费的融合发展。加强武林中央商务区企业的合作互动,进一步吸引国际高端品牌入驻。完善街区配套,融入旅游、文化元素,积极培育消费增长点,通过空间环境提升,促进北部消费增长。进一步做强杭州中国丝绸城、武林路时尚女装街、南宋·御街中北创意街区、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区。

投资推动增强后劲。加大项目用地、方案审批、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力度,及时破解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难题,为加快项目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开工建设地铁武林广场站上盖物业、浙江久茂大厦等35个项目,扎实推进嘉里中心、创新创业新天地综合体、杭州国际大厦改造、中大·圣马广场等25个项目,竣工华丰商城、西联商贸大厦等35个项目。全面梳理土地资源,认真做好经营性用地出让、储备和做地各项工作。加强与清科集团、香港贸发局等知名中介机构的合作,重点推进浙商重大投资项目落户,打造浙商总部集聚区和浙江省发展总部经济示范区。

开放联动深化发展。完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平台共享、成果共享的南北联动招商机制,探索项目招商、专题招商和产业链招商新模式,计划引进杭外到位资金115亿元,合同外资4.80亿美元,到位外资2.45亿美元。抓好重点服务业企业监测与服务,积极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工作,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继续完善楼宇社区建设平台,鼓励发展楼宇内行业协会组织、商会组织、中介组织以及相关产业联盟,启动星级楼宇评比,新培育税收超亿元楼宇3幢。继续深化与临安市人才、资源协作,实现“联动共兴、合作共赢”。

规划带动集聚发展。进一步强化武林中央商务区建设,充分利用庆春路金融集聚带、体育场路文化产业集聚带等平台,不断壮大商贸、金融、文创产业,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以建立都市产业创新园区管委会为契机,积极对接杭州城北地区发展规划,完成《杭州市下城区南北接合部地区城市设计》,扎实推进文晖、三塘、东新、灯塔、石桥五个单元控规修编。发挥文晖、东新地区在推进南北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梯次承接和产业传导作用,积极谋划环和平商圈、环城北体育公园产业布局。深入贯彻国务院、省、市促进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发展各项政策举措,以生产性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努力打造创新型经济功能区。

(二)坚持以文化强区为目标,实现文化惠民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城区文化软实力,努力争创省级文化先进区。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发挥政府主导、公共财政支撑、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加强街道、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文化设施服务功能,引导专业力量、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打造下城区文化主题公园,完善文化志愿者队伍,继续培育10个文化社区,评选100支星级文化团队。“一证通”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形成完备的“15分钟文化圈”和“10分钟体育圈”,承办全国中心城区文化馆馆际交流会议。全面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社区文化月、元宵灯会等品牌活动。完善文化市场“六个纳入”监管机制,确保文化有序繁荣发展。

做大做强文创产业。推进文创园区、文创街区、文创楼宇建设,积极构建“楼、街、园”竞相发展,“点、线、面”相互贯通的文创产业新格局,促进文创产业集约化发展。落实文创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大对区级文创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重点引进和培育现代传媒业、设计服务业、艺术品业等主导行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促进文创与科技融合发展。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利用杭州市文博会、国际动漫节等平台,积极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创产业重点品牌,进一步推动优秀文化项目和文化名人落户。

(三)坚持以改善民生为主旨,推进社会建设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强化社会保障。出台实施新一轮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根据高校毕业生、新杭州人等重点人群的不同就业需求,通过创业实训和定向培训等方式,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大社保政策的宣传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落实四十条帮扶政策,继续为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免费提供基础装修及基本家电家具。积极探索社会救助体系社会化运作机制,引导社会慈善。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规范和充实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扩大政府资助型居家养老服务惠及面。继续推进阳光助残系列工程,开展扶残助残爱心街道创建,提高残疾人共享工程覆盖率和补助标准。

深化社区建设。结合民政部关于社区建设新的工作要求,完善和谐社区建设模式,深化社区考评体系。指导社区居委会完成换届,做好居务公开工作。推进为民服务绩效追踪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善“掌上66810”信息系统和第三方服务平台功能。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动态管理,深入实施统一准入、量化培训、动态管理、绩效考评、梯次退出五大机制。加强社区工作者培训,推进社会工作师资格教育,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政策扶持,创新培育发展机制,建立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围绕“平安下城”创建工作,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和“110”社会应急联动机制,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依托街道公共服务中心,整合监控、信息、窗口、人员配置。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活动,做好社区矫正、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深化“网组片”服务管理,扎实推进平安小区建设。加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基层基础建设力度,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深化基层监管队伍建设,建立食品药品安全行业自治会,强化经营者主体责任。

发展社会事业。以争创教育现代化城区为目标,继续完善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探索实施中小学“课业负担与教育质量监测情况”公告制。健全教师岗位设立、准入、评价、流动、退出等机制,完善梯级骨干教师培养,开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创”项目培训,实施“课程、学科、管理”国际教育合作项目。提升改造教师培训机构,完成省级教师培训机构资质申报工作。推进九龙仓幼儿园、兰苑地块幼儿园、长江实验小学新校区建设。推进“健康下城”建设,深化“预约诊疗服务进社区”工作,对预约转诊患者进行全程健康管理,探索开展社会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完善全科医生制度和社区健康管理制服务模式。实施东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优化人口计生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关心关怀失独家庭。

(四)坚持以生态文明为抓手,建设美丽下城

有序推进城市建设,优化城区环境,理顺城市管理机制,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推进生态综合整治。以杭州市创建首批国家级生态市为契机,大力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建设,努力使下城的天更蓝、水更清。深入开展“四边三化”行动,加强断头河打通、河道引配水、雨污分流、截污纳管、环保监察等工作力度,重点对城市道路、河道两边开展洁化、绿化、美化整治,实施河道生态化治理和清淤工程。继续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有效控制施工场地和道路扬尘污染,全年计划新增绿化4万平方米,新建低碳示范项目10个。

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农居回迁安置年度任务。实施地铁2号线房屋征收和补偿工作,加快重机宿舍、杭氧生活区、西文及三塘城中村改造。强化保障,推进百井坊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取得实质性突破。继续做好杭氧杭锅国际旅游综合体项目拆迁。完善北部地区交通设施建设,配合做好东新东路、新天地街等主要市政道路建设工作,建成和平停车楼项目。

推进城市长效管理。进一步巩固“杭州市最清洁最有序城区”创建成果,重点提升北部地区市容环境面貌。精心实施道路街巷分类分级管理,探索市政、环卫市场化运作机制。完善全区统一的数字城管指挥平台,提高问题处置效率,有效解决出店经营、无证摊贩等问题。深入推进“两非”综合整治工作,落实整治后的长效管理。继续实施屋顶整治、背街小巷改善、公厕提升改造等工程,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继续扩大垃圾分类小区覆盖面,不断提高分类正确率。完善巡查防控机制,确保新违建零增长。

(五)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办好实事项目

全力抓好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3600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26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700人;建设武林街道就业创业援助服务站。

2、新增养老机构床位800张;新建王马、华丰2家社区老年食堂;新建武林、文晖2家社区日间照料综合服务中心;新增享受政府资助型居家养老服务对象900人,总人数占全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5.1%;新装楼道转角爱心椅1100套。

3、新建天水、武林街道小康阳光庇护中心;改建朝晖街道小康阳光庇护中心。

4、推进社区健康管理制服务(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辖区居民签约率达到25%;在6幢楼宇开展“健康服务进楼宇”试点工作;完成复训、新训救护师资50名,培训心肺复苏术合格者1000名,普及培训16000名。

5、改扩建武林、长庆、潮鸣、文晖、东新5个综合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提升改造15个社区文化活动室;新建5个社区体育健身苑点;开展“文艺送基层”50场;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群众文化团队负责人200人次;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000场。

6、在辖区27家农贸市场中每天随机抽取3个开展蔬菜、副食品快速定性检测,每个市场检测7个批次以上;在18家超市中设立临近保质期食品专柜;在6家餐饮企业建设敞开式或透明式加工区域;开展青少年食品安全和消费维权教育15000人次;启用现代景苑农贸市场。

7、竣工杨家村(石桥单元E61-07地块)拆迁安置房项目7.08万平方米。

8、实施截污纳管工程,新增截污量每天2600吨;开展东河、南大河生态治理;实施北大河河道清淤项目,完成清淤1.3公里。

9、完成新西路一期、华东路2条支小路建设;新增1500个公共停车泊位;修缮和改造居民住宅信报箱8000个。

10、新建石桥河、沈家河、水车港游步道2300米,修复贯通东河、中河、北大河、贴沙河、南应家河沿河主、次游步道1600米。


三、进一步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按照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加强政府自身改革与建设、创新政府管理机制与方式。

(一)善于学习调研,做到勤政务实、执政为民。以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为出发点,以提升领导干部能力水平为重点,加强对关系下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调研,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提高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坚持知行合一,紧密联系群众,做到勤政务实,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做民所需,杜绝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下城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二)善于干事成事,做到依法行政、科学施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切实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联系,主动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审查清理政府规范性文件,加强政府自身管理和约束,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始终把加快下城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评估制度,积极推进协商民主,提高决策水平。

(三)善于问责问效,做到运转高效、执行有力。完善和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细化政府工作目标任务分解,按照画好工作路线图、排好推进时间表、明确主体责任人的方法,落实工作目标考核,全面推进政府工作提质增效。推进政务公开,不断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全面启用行政服务中心新大楼,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网上审批平台,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着力转变文风会风。

(四)善于克勤克俭,做到严格自律、清正廉洁。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坚决反对大手大脚和铺张浪费,严控行政支出,全面实施公务卡改革,加强“三公经费”监管,继续压缩会议、接待等专项经费开支。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作用,深化政府性资金绩效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等制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务实奋进,为打造繁华时尚之区、建设幸福美丽下城而努力奋斗!


附件:

名  词  解  释

1、“3+3”产业体系(P2):指巩固发展商贸、金融、文创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2、楼宇社区(P3):楼宇社区作为下城区在全国的首创,是政府服务模式创新和发展的战略选择。其主要含义是指以经济型楼宇为依托,聚集在一定区域楼宇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利益相关者共同组成的经济社会共同体。

3、五进楼宇(P3):指以楼宇社区为平台,在楼宇内开展经济服务、民生保障、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和党群建设五项综合服务工作。

4、“1+X”经济扶持政策(P3):“1”指《下城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X”是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会展业、商贸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建筑业、社区服务业、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和促进企业上市等经济扶持政策。

5、创模(P5):指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缩写。2001年6月16日,杭州市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每三年复检一次。

6、生态文明细胞工程(P5):指杭州市提出在12个重点领域、每个领域每年启动50个生态示范项目。主要包括河道整治及水生态系统恢复、清洁生产、新能源利用、生态街道、社区及安静小区创建等。

7、“四联一网一问责”机制(P5):指“执法联勤、部门联动、街队联疏、社区联查、网格包干、保序问责”的街面保序机制。

8、68910城管服务工作法(P5):指区城管局通过“6走进、8必做、9机制、1特色和0距离”机制为辖区群众提供城管执法服务。

9、阳光助残系列工程(P6):指以加强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的阳光助学工程、阳光就业工程、阳光康复工程、阳光亮居工程、阳光托(安)养工程、阳光帮扶工程的六大扶残助残工程。

10、“513”武林英才培养引进计划(P6):指用3年左右时间,以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等5大产业为重点,引进和培养带项目、带技术的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团队10个;力争引进和培养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30名。

11、(P6):指国家实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浙江省计划从2009年开始,围绕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省及地方分层次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力争通过5-10年时间,引进并重点支持10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业人才,争取其中300名左右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

12、学前教育“1+5”新政(P7):“1”是指《关于全面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公平优质发展的若干意见》,“5”是指《下城区学前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下城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2011年下城区学前教育工作要点》、《下城区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下城区幼儿园布局规划(2011-2020年)》等五个配套文件。

13、预约诊疗服务进社区(P7):指通过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省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同步挂号、检查、诊断、转诊等多项服务,并优先保证该项服务平台的专家门诊和急症病人的预约号源,为到社区首诊后需要转诊的病人提供便捷、有效的预约就诊服务。

14、优生两免、三优促进(P8):“两免”指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三优”指针对新婚夫妇、怀孕夫妇及0-3岁婴幼儿抚养人,包括婴幼儿的父母、(外)祖父母及其他看护人三类重点目标人群,宣传“优生优育优教”科普知识和技能。

15、掌上66810信息系统(P8):指在现有“66810”为民服务绩效追踪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而成的移动服务信息系统,通过掌上终端实现居民需求实时收集、社工任务即时通知、政策法规实时查询等多种功能。

16、一个翻番,四个高于(P12):指到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北部地区发展速度高于全区发展速度;人力资本增速高于人口增速;民生事业投入增速高于全区财政支出增速;以“3+3”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17、市“521”、“115”计划(P13):“521”指杭州市从2010年开始,计划用5年时间,面向全球引进20个以上海外优秀创业创新团队,100名以上带着重大项目、带领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计划。“115”指杭州市从2011年开始,用五年时间力争引进高端外国专家100名、实施引进国外智力项目1000个、聘请各类外国专家5万人次的计划。

18、智能武林(P14):指通过将先进的无线通讯、物联网技术,深化应用到武林中央商务区商业领域,构建大型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提升武林中央商务区品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打造成为集“欢乐购物的体验区”、“环境优越的商务区”、“方便舒适的休闲区”于一身的智能综合体。

19、文化市场“六个纳入”(P16):指将全区文化市场监管和“扫黄打非”工作统一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议事日程,纳入全区平安巡防组织网络体系,纳入全区社会治安集中整治行动,纳入年度综治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考核,纳入文化市场“二次创业”实践,纳入“法治下城”建设轨道。

20、“110”社会应急联动机制(P18):指以“110”社会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为枢纽,有效整合区职能部门现有信息平台资源,建设统一的“110”社会应急联动处置机制和联网平台,指挥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对应急类、救助类和社会服务类事件进行分级处置与管理。

21、“网组片”服务管理(P18):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主要是以楼道党支部、“新市民之家”党委、楼宇社区党委为基本单元划分网格,组建服务管理团队,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各方面资源,为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

2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创”项目(P18):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与惠普公司合作开展的“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项目。

23、“四边三化”行动(P19):2012年8月14日,省委、省政府印发《浙江省“四边三化”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市扎实开展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洁化、绿化、美化行动,简称“四边三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