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K1493206-6/2011-0898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府办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11-03-10 发布日期 2011-03-10
附件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1-03-10 18:15:00 点击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并作《拱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请各位代表对报告和《纲要(草案)》进行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二○一○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拱墅发展历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全区各级各部门在中共拱墅区委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全力主攻“四大经济”,全面开展“大项目促进年”活动,唱响“双城记”、推进“双转变”,顽强拼搏、激情创业,胜利收官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2.15亿元,增长12.3%;服务业增加值166.99亿元,增长14.8%;地方财政收入35.2亿元,增长2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亿元,增长20.97%;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0.83亿元,增长30.9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十一五”规划画上圆满句号,为“十二五”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服务经济快速增长。坚持服务业优先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8.39%。深化重点项目推进机制,运河财富大厦、庆隆大厦等9个重点项目如期开竣工。特色街建设加快推进,湖墅路商业大街等一批商业特色街初具规模,胜利河美食街和大兜路、桥西历史街区全面开街,信义坊商街全新亮相。完成专业市场提升改造任务,开工钱江商城、灯具市场二期。实现市场销售额698亿元,增长9%。旅游会展亮点纷呈,成功举办运河美食节、运河烟花大会、西博会汽车展,接待国内外游客168万人次,增长45.5%。漕舫游运河、小河直街和桥西历史街区成为世博主题之旅体验点。建筑业发展势头强劲,实现建筑业产值160.82亿元,增长19.13%。
    高新经济量质齐升。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137.84亿元,增长20.7%;新产品产值62.8亿元,增长36.11%。完成北部软件园三年行动计划,园区新增软件企业用房20万平方米,引进网络动漫等高新企业200家,实现税收2.6亿元,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创新科技园区。石塘科技工业园正式开园。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专利授权数达1016件,增长98.44%,15个科技计划项目被国家创新基金立项,23家企业参与57项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制订。工业经济总量扩张,实现规上工业销售产值470.28亿元,增长11.66%,50家企业产值超亿元。实施58个重大技改项目,投入技改资金12.88亿元。
    总部(楼宇)经济做大做强。实现楼宇税收8.5亿元,增长16%,23幢楼宇税收超千万元,华浙广场和白马大厦成为亿元楼宇。完成发展楼宇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组建杭州运河中介服务业发展中心,新增总部(楼宇)企业1321家,开工西瑞置业商务楼等14个项目65万平方米,竣工凯锐大厦等7个项目56万平方米,万豪(万怡)酒店、运河商厦和月星家居广场投入运营。经济合作社物业经济稳步发展,实现经合社可分配收入7.33亿元,增长28%。
    文创经济持续攀升。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19亿元、税收1.58亿元,分别增长20.5%和22.68%。建成元谷创意园,启用乐富•智汇园二期,文创产业呈现“一园八区”新格局。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制订文创产业五年发展规划,成立文创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开办创意力量大讲堂,成功举办浙窑国际陶艺茶器邀请展。博艺网被评为省文化传播创新十佳网站。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66.8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7亿美元,分别增长10.45%和67.65%。引进项目489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9个,新增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个,纳税超千万元企业10家。外经外贸外包稳步发展,外贸出口6.43亿美元,增长23.65%,外经、外包超额完成市考核目标。
    (二)秀美拱墅展露新姿
    运河综保再结硕果。实施运河综保工程“一寺两街三址”6个重点景观项目,第五次成功推出新运河。建成开放新香积寺。桥西和小河直街原住民顺利回迁,还原老拱墅人“枕河而居”的生活。完成大河造船厂、红雷丝织厂、国家丝绸仓库三大工业遗址保护工程,历史建筑和城市文脉保护同步推进。高标准完成运河新城7.27平方公里概念性规划和控规调整,开工前洋路等5条主要道路,南北两大片区开发框架基本成形。
    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举全区之力推进城市大拆迁,拆(搬)迁住户3028户、单位170家,拆迁面积176万平方米,总面积再创新高。道路框架日趋完善,开工金昌路等13条城市主次干道、44条支小路,建成石塘路等城市主次干道3条、支小路9条。五大片区城中村改造纵深推进,基本完成祥符片、上塘片、软件园、桃源新区、康桥东区控规优化调整,城中村改造实现规划全覆盖,开工农转居公寓118.5万平方米,竣工5万平方米。全面推进运河商务区等综合体建设。全年出让经营性用地15宗926亩。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实施庭院改善、危旧房改善、物业改善、背街小巷改善“四改”联动,惠及群众3.15万户,老旧小区居民生活环境全面改善。完成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启动长乐区块综合改造。加快安置房建设进度,竣工安置房13.5万平方米,安置住户1250户,在建安置房达220万平方米。提高安置房建设品质,优化安置房规划设计,安置房整体环境和功能品位全面提升。
    城市管理高效精细。全力打造最清洁城区,清洁度和序化度分列全市第二和第三。管理服务不断创新,理顺河道管理体制,成立社区城管服务室,推行垃圾清洁直运,85个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新增公共自行车服务点24个,“免费单车”日均使用量达3.45万人次。市政环卫设施不断完善,新建、改建公厕9座,改造文晖路等43条道路无障碍设施。开展墙体洁化美化集中整治。治理户外广告、车载水果摊、渣土运输、“四小车”非法营运、违章停车、违规养犬等城市顽症,“五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农贸市场长效管理评比总分连续三年居主城区首位。“两违”防控扎实有力,拆除违法建筑993处41.6万平方米。交通管理更加有序,成功创建省平安畅通区。
    (三)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以半山和北大桥地区为重点,深入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控制,开展环保“绿箭”行动,查处违法排污企业29家。关停转迁市属企业12家、区属企业68家。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超额完成市考核目标。实施丰潭河等13公里河道综保工程,开展南洋河等49条河道大清理。完成21个截污纳管项目改造,新增日截污量5755吨,全区截污率达到93%,其中半山地区85%。完成湖墅路绿化改造提升,实施上塘路千棵银杏林建设,建成石塘、金松等城市生态公园,新增绿化55万平方米,全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4.56平方米。贯通半山、虎山、龙山三山公园20公里游步道,成功打造杭城第二个“十里琅珰”。半山公园被命名为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
    (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科技强区不断巩固。实施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64项,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6家、总数达101家,市级以上研发中心和专利示范(试点)企业达59家。乐富•智汇园成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举办科普宣传开放周,新建标准化科普长廊7条,成功创建省科协工作先进区。
    教育强区全面提升。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新建半山学前教育、莫干山路小学教育集团,全区教育集团总数达15个。重视发展学前教育,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80.3%。强化校园安全举措,校园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完成23个校舍加固项目,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中小学教育稳步发展,公办、民办教育质量齐头并进。完成大关小学等5所国有民办学校转制。大关、人民和拱宸桥小学成为百年学校。
    卫生强区成功创建。积极推进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省首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门诊均次费用下降12.03%,群众就医负担有所减轻,新医改政策成效初显。不断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建成区公共卫生中心,启用大运河国医馆,培育桥西中医养生保健特色街区,社区中医药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力建设健康城区,成立中华医学会社区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实施救护培训知识普及三年行动计划,建立21个救护培训基地。计生优质服务再上新台阶,计划生育率98.58%。
    文体强区深入推进。不断加强文体阵地建设,街道全部成为省体育先进街道,街道文体站全部达到省、市东海文化明珠标准,人均体育场地达1.5平方米,15分钟文体活动圈日趋完善。举办运河健走、元宵灯会、龙舟邀请赛和运河文化艺术节等群体活动。区图书馆成功创建国家一级馆。积极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4名民间艺人跻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行列。
    (五)民生保障更加完善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扎实创建充分就业城区,全面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失业预警干预服务网络,8个街道成为充分就业街道。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成立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和12个服务指导站,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175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追回欠薪517万元。
社会保障扎实有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超额完成市下达指标。完善社会救助机制,提高低保困难家庭保障水平,“一倾斜四延伸全覆盖救助”成为全省效能建设创新创优先进典型。开展“春风行动”和青海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救灾募捐,募集款物980.39万元,发放困难群体救助款5010万元,惠及群众14.51万人次。
    助老扶残扩面提质。深化助老助残服务,新建助老助残服务站10个,免费服务对象达到5000人,较上年服务人数翻一番,低偿服务惠及老年人、残疾人和困难群体近7万人。探索建立“一站两中心”养老服务体系,区老人公寓荣获全国养老服务放心机构十佳单位称号。加大残疾人生活保障,建成区残疾人托(安)养中心,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扩大优惠政策覆盖面,1.01万残疾人直接受益,196名重度残疾人享受集中托养、居家安养和日间照料服务。
    和谐社区全面构建。社区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创新实施社区换届选举观察员制度,完成第四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直选率达94%,成为全市直选工作先进城区。社区15分钟生活服务圈初具规模,全区便民服务网点达607个,社区工作服务用房达到每百户50平方米。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实行优秀社工岗位交流。成功创建10个省和谐示范社区。
    平安拱墅稳步推进。完善综合执法保障和数字巡访工作机制,强化信息深度应用,稳步提升主动警务能力,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积极预防化解群体性事件,圆满完成上海世博会等重要时段安保任务。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领导包案、领导接访活动,开展网上视频接访,受理信访电1.65万件人次,满意率98.6%。深化“法律六进”工作,开展医疗纠纷、轻微刑事案件委托人民调解工作试点,全面推行警民联调工作机制。加强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深入推进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安全生产工作连续8年居全市前列。半山林区继续保持森林火灾零纪录。成功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和全省首批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区。
    (六)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一是88个社区全部达到充分就业标准,新增城镇就业3.05万人,帮助1.58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完成就业培训4371人。二是开工拆迁安置房121.25万平方米。三是完成167万平方米老旧住宅物业改善工程。四是改善庭院37个、危旧房1万平方米、背街小巷13条。五是改造污水收集系统21条。六是新增小餐饮联营场所3276平方米。七是新建、改建12处基层文体健身场所。八是竣工祥符、半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建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九是建立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0个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十是建成康桥、半山、祥符、拱宸桥工疗站。
    (七)自身建设深入推进
    执政为民继续深化。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努力提高意见建议和提案办理质量。全年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11件,政协委员提案125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99.6%。不断完善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建成运行网上行政服务中心,清理规范267项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242项实现“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和“网上监督”。成功举办局长谈民生在线访谈活动,政府工作透明度不断增强。启动我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健全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长效机制,强化区行政服务中心力量,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日趋完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科级干部跨部门交流竞岗,组织百余名城建系统干部赴高校专题培训,公务员队伍活力不断增强。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更加注重国有建设单位资金安全和使用绩效。与桐庐开展区县协作,共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半山、康桥完成撤镇建街,拱墅城市化进程进入全新阶段。8个撤村建居经济合作社完成股份制改革,全省率先出台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流转实施办法。
    廉政建设成效明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强化政府投资项目效能监察,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查处违法违纪案件20件,挽回经济损失359万元。深入推进党政领导经济责任一体化审计,全面开展政府性资金(资产)绩效审计和重点工程跟踪审计,完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11个、政府投资项目审计41个。大力压缩行政开支,行政性经费实现零增长。
    此外,老龄、关心下一代、无偿献血、档案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双拥、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等工作取得新成效。一年来,我区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习型城区示范单位、全国法治区(县、市)创建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还有9个系统、单位获得了13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和奖项。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奋发有为、克难攻坚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对政府工作给予热情支持和帮助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地单位、驻区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拱墅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也还有许多不足需要改进,主要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改善与全面构建大都市中心城区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拆迁安置动态平衡仍未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调推进的力度有待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仍需增强;政府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需改进等等。我们一定保持清醒头脑,积极努力加以解决,绝不辜负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厚望!

二、二○一一年重点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是转型升级关键之年,是建设秀美拱墅新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各项工作,对于确保“十二五”和新三年行动计划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建议2011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4%;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招商引资保持全市城区领先;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开工安置房100万平方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中共拱墅区委领导,认真贯彻区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建设秀美拱墅新三年行动计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三个拱墅”为目标,拓展城市新空间,抢占发展制高点,全力推进“产业高端化、城市现代化、环境生态化、生活品质化和创新驱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导向,进一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坚持“四大经济”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实施新一轮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加快发展服务经济。围绕打造服务业强区目标,加快制定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培育发展高端服务业,创新提升传统服务业,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不断提高服务经济首位度。着力推进特色街集聚区建设,按照“提升老街区、培育新街区、创建名街区”要求,巩固提升石祥路汽车贸易街、信义坊商街、胜利河美食街和桥西、大兜路、小河直街三大历史街区等现有特色街,湖墅路商业大街元宵精彩亮相。积极培育高端业态,鼓励服务领域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中介服务、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教育培训、健康医疗等现代服务业。扎实推进专业市场商场化、楼宇化、信息化和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品牌专卖、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推动钢材市场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商旅互动,加快开发以运河为中心的世界级旅游产品,打响运河夜游、运河烟花大会、西博会汽车展等观光游、休闲游、会展游核心品牌,培育美食茶楼、娱乐休闲等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全面建设休闲美食城区。努力打造建筑业强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95亿元,增长21%。
    2、加快发展高新经济。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新一轮北部软件园三年行动计划,新开工产业用房30万平方米,实现5.5万平方米软件专项用房一期主体竣工。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物联网、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改造生物医药等四大高新技术优势行业,组织企业实施科技攻关,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00项,培育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6家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0家。增强先进制造业发展后劲,投入技改资金8亿元,实施市级工业技改重点项目4个、区级项目25个,完成22个,新增标准厂房12.67万平方米。注重大企业和上市企业培育,促进更多企业进入500强行列。
    3、加快发展总部(楼宇)经济。着力推进总部型集聚区建设,开工楼宇项目9个40万平方米,竣工5个13.6万平方米。加快优质业态集聚,大力引进国内外企业集团总部和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运中心、结算中心等职能型总部,推进10家工业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创造条件鼓励搬迁企业总部留在拱墅。建立入驻企业信息库,推进总部企业认定申报,加快形成税收上3000万元和亿元楼宇群体,实现楼宇税收9亿元。加快发展经济合作社物业经济,高水平规划建设10%留用地项目,开工物业项目40万平方米,竣工20万平方米,经合社可分配收入力争超过10亿元,实现五年翻两番的目标。
    4、加快发展文创经济。力争文创产业增加值和税收增长20%以上,实现动漫影视作品有新突破。加快壮大园区规模,新增文创产业基地3个、面积3万平方米、入园企业100家。加快集聚特色产业,成立运河天地文创产业联盟,开展优秀文创企业和创意人才评选,努力培育文创名人名企名品名牌。鼓励企业做优做强,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企业投融资引导,完善行业统计制度,提高产业贡献度。
    5、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继续坚持重点项目承包制、定期协调例会制和项目代办制,推行“三定一包”工作机制,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和督查考核。坚持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相结合,切实抓好项目供地、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等重点环节,有力促进项目建设提速。全年开工区重点项目30个、竣工20个,服务业项目投资增长20%。加快运河商务区等69个在建项目进度。提高项目前期办理效率,强化项目储备工作。
    6、加大开放合作力度。更加注重招大引优,主攻世界、国内、民企三个500强和省内100强,着力引进投资大、产能强、产品层次高的重特大项目,引进领军型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推动高端产业集聚发展。更加注重招商引税,新增当年纳税千万元企业11家以上。更加注重信息招商,继续加强与省属大集团大部门和中介所、地产行联系,精心组织拱墅投资沙龙等大型推介活动,努力实现信息领先带动招商领先。更加注重开放带动,加大外贸扶持力度,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切实做好“区县协作”、“山海协作”和“对口帮扶”工作。
    (二)坚持以新三年行动计划为龙头,进一步加快城市功能提升
    全力实施建设秀美拱墅新三年行动计划,深耕南部、开发北部,投入政府性建设资金125亿元,大力推进城市建设新十大工程,突破开发建设瓶颈,破解征地拆迁难题,提升现代化城市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城区面貌大变样、城市功能大提升。
    7、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继续落实举区大拆迁方针,严格执行征地拆迁政策,强化拆迁属地管理,依法规范拆迁行为,不断完善和谐拆迁模式。完成桃源新区农户拆迁扫尾,成片推进运河新城、长乐片区、祥符片区、上塘片区、康桥东区、北部软件园拆迁。全年拆迁住户2000户以上。大力实施做地、招商、出让一体化操作,加大经营性用地的做地、储备力度,用足用好“一调两宽两严”政策,提升土地市场竞争力。全年完成经营性用地储备300亩、供地300亩。加强城市主次干道建设,新建香积寺路等6条道路,续建金昌路等15条道路,建成拱康路延伸段等9条12公里道路,不断完善区域路网布局,实现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不断加密区域路网,实施40条支小路建设,建成20条支小路,着力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环。
    8、构筑城市开发新格局。坚持南北联动、成片推进运河新城建设,实施“二带三河三地五居十路”23个重点项目,迅速拉开新城建设大框架。加快实施桃源新区综合开发,大力推进企业搬迁。加快田园新区土地出让进度,促进田园新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长乐片区综合改造,完成长乐路以西区块土地整理,基本完成剪刀厂、塘河区块综合改造。深入实施祥符片区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庆隆、吉如、方家埭区块改造。纵深推进上塘片区城中村改造,完成善贤地块城中村改造,加快拱宸、蔡马、皋亭、七古登区块改造。全面实施康桥东区综合开发,加快土地报批工作,完成区域控规调整,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北部软件园东片和中片土地整理,加快实施区看守所迁建工程,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建成启用4000平方米北软公交中心站。加快全区安置房建设进度,开工运河新城等9个地块安置房,竣工方家埭等7个地块安置房。
    9、开创城市管理新局面。继续坚持保洁保序进前三目标,积极探索建立大统筹、大协调、大联合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城市运行效能和抗灾减灾能力。拓展城市化管理范围,提升保洁保序管理标准,努力实现以城带郊、城乡结合、统筹管理。完善城市管理数字化运行平台,强化城市管理和城管执法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城市管理常态化、精细化水平。完善停车管理等公共服务,及时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城市社会化管理格局。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深入实施“五乱”专项整治,切实抓好防违、控违、拆违工作。
    (三)坚持以提升生活品质为根本,进一步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加大民生保障改善力度,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加强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10、提升就业再就业水平。完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落实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扶持政策,重点引导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深入创建充分就业城区,着力建设创业型城区。深化失业预警干预机制,实施“34567”就业服务新模式,逐步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兜底安置,力争100%的街道、社区均达到充分就业街道、社区标准。深入实施大学生实训工程,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平台建设,优化大学生创业发展环境。全面落实外来务工人员生产生活“八个有”目标,推动公共服务向“新杭州人”延伸,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1、加强社会保障力度。提高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力争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分别增长10%和8%,逐步实现全民社保。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探索建立边缘困难群体应急救助制度,重点实施老幼和重病人群倾斜救助。开展“重阳助老”活动,全面惠及孤寡、独居、困难、残疾和高龄等五类老人。扩大“爱心助学”范围,受益学生面增加15%。深化“慈善助医”工程,让更多困难群体看得起病。
    12、完善养老扶残体系。制定保障性设施布点规划,建成区老人公寓小河院区,加快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向撤村建居社区延伸,按照每百户20平方米建筑面积标准,配套社区养老设施,提高居家养老覆盖率,无偿、低偿服务受益群体增加20%,老年人普遍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加强残疾人帮扶救助工作,启动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积极创建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提升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安)养服务水平。做好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服务保障工作。
    13、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加快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探索互联网时代居民自治新途径,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成立全区社区服务业发展中心,引进社区服务龙头企业,发展功能多元化的社区连锁服务。努力建设现代化新型社区,全面推行“零距离、全天候”工作法,实施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规范化建设评比和标准体系认证,强化社工队伍建设,建立社工实训基地,开展精品社区培育工程,创建10个市级精品社区、2个省级以上精品社区。完善撤村建居社区管理,加强撤村建居经合社资金、资产、资源制度监管,基本完成撤村建居经合社股份制改革。
    14、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构建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的现代化示范教育强区。落实学前教育新政,加大民办幼儿园扶持力度,彰显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以“推进高水平小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课题为引领,全力打造高水平小学教育品牌。做强做优文澜、育才等初中教育品牌,继续巩固初中教育优势。全面推广学习金制度,完善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着力建设学习型城区。大力引进和培育优秀教师,实施“运河名师”培育工程,不断完善“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名师”三级成长体系。加快推进学校体育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建省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区。
    15、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全面落实新医改举措,深化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更好实现医改惠民。加快卫生服务站点建设和功能提升,启用区公共卫生中心和祥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化健康城区建设,推广健康管理俱乐部,实施慢性病干预项目,争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示范区。以中医药养生、居家养老护理为切入点,加快发展健康产业。全面推进人口计生“健康母亲”惠民工程和“两免”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计划生育率控制在97%以上。
    16、积极发展文体事业。不断推进文体阵地建设,启用区体育大厦,开工建设区新图书馆,建成红建河体育健身带,筹建运河体育公园,加快电影院建设。深入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大力拓展“一证通”基层服务网点,扎实推进文化共享工程,积极整合社会文体资源,全面开放校园体育设施,不断完善错时开放和志愿管理措施,努力打造全民健身体系。注重培养文体骨干,打造精品文体团队,精心组织元宵灯会等群体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文体生活品质。
    17、推进平安拱墅创建。建立健全安保、维稳、反恐等长效机制,创新治安社会化管理工作模式,深化流动人口“1236”工程建设,完善警情常量指导主动警务机制,全面提升警务信息化水平,加强重点领域、重要场所专项治理和突出治安问题集中整治,确保建党90周年社会稳定。健全矛盾纠纷风险评估制度,组织开展区领导大接访活动,加强信访信息员等民间信访调处力量建设,不断探索和谐信访新模式。制定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加强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和火灾事故。完善基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四)坚持以环境立区战略为引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坚持生态优先、环境立区战略,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全面提升城市生态、低碳、环保、宜居水平,努力建设森林城区。
    18、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成半山和北大桥地区83家企业关停转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落实杭钢高炉鼓风除湿等6个节能项目,鼓励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有力推进产业结构和生产过程低碳化。加强企业噪声治理,建立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能耗监察,对高能耗企业实施停产限产。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完成市下达指标。
    19、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区河道功能,突出一河一景特色建设,实施十字港河等12公里河道整治,落实水质监控和河道长效管理。推进城区绿化建设,坚持量质并举、以质为主,实施绿化景观提升500天行动计划,全面开展运河沿线垂直绿化,新增绿地5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开工西塘河、桃源中央公园,建成紫荆、留石、谢村、上塘中心公园等4大公园,不断完善公园管理体制。
    (五)坚持以打造创新型城区为目标,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动力
    突出创新驱动,不断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深入落实人才强区战略,着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确保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区、省科技强区复核和市级党政领导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考核,努力打造创新型城区。
    20、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激励和资金运作机制,引进培育发展风险投资机构,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加快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推动高新技术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品牌和标准化战略,新增专利示范(试点)企业5家。注重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校共建研发平台,大力推进科技孵化器建设,充分发挥北部软件园国家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孵化基地功能,加快建立以区科技创业中心为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层次科技孵化体系。全区新增创新创业平台5万平方米,研发中心(技术中心)达到30家。
    21、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按照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标准,积极创建北部软件园省级基地,提升留学生创业园平台集聚功能,大力支持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积极招才引智,全面启动“5100”人才引进计划,完善人才激励扶持政策,营造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良好环境,招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资金、带专利来我区创业,加快集聚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引导人才流向以“四大经济”为主的产业领域,为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提供强大人才动力。
    (六)坚持以提高执政服务水平为核心,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继续把为民办实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大力加强廉政建设,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22、切实抓好实事工程。一是促进就业再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9400人,帮助9700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完成失业人员培训1700人。二是提高群众居住环境质量,改善庭院15个、房屋180幢,改善背街小巷16条。三是提升群众居住生活品质,完成37个小区90万平方米物业改善。四是改善水环境,完成截污纳管项目20个,新增日截污量4500吨。五是加强拆迁户安置工作,竣工安置房80万平方米,安置住户1000户以上。六是加大养老助残机构建设,新增床位100张。七是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开竣工19所学校(幼儿园),改造提升5所学校(幼儿园)。八是推进文体设施建设,新建、改建20处文体健身苑点。九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新建、改建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十是推进“两家两中心”建设,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事项的中心进驻率、审批授权率、网上办理率达到80%以上。
    23、不断深化服务职能。完善便民服务举措,增强基层服务功能,80%以上基层站所(服务窗口)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落实企业服务联系制度,深化“企业服务月”活动,完善企业扶持政策,提高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水平,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认真落实“五个零”效能机制,强化督查督办,进一步提高行政执行力。
    24、继续加强依法行政。坚持依法向人大报告工作,定期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工青妇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增强工作合力。深化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广网上阳光财务制度,加强行政权力运行全程监察。深入推进财政改革,探索建立国有建设单位财务委派和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管理机制。稳步实施机构改革,着力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继续加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跟进审计,健全职务犯罪源头预防体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加强政府学习,努力打造学习型机关。

    三、关于《拱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中共拱墅区委五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拱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全区“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根据区委《建议》精神,区政府编制了《拱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下面,我就《纲要(草案)》编制作简要说明。
    (一)《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和把握重点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早在2009年,就认真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前期研究,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议也分别听取和研究“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区委五届十次全会以后,区政府根据区委《建议》精神,深入研究和编制完善《纲要(草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
    《纲要(草案)》力求突出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唱响“双城记”和推进“双转变”的主线,坚持率先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特色发展。力求体现拱墅特色、阶段特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谋划长远与立足当前相结合,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努力提高科学性和操作性。
    (二)“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情况
    过去五年,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三个拱墅”建设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出色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这五年,是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2010年与2005年相比,全区生产总值增长81.72%,年均增长10.11%;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6.78%;三次产业结构由0.43︰62.57︰37调整为0.1︰41.51︰58.39,“三二一”产业格局更加优化。“十一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4.89亿元,为前五年总量的3.87倍;实际到位市外资金607.1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5.53亿美元,分别为前五年总量的3.37倍和6.47倍,招商引资四年位居全市前列;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进入全国民企500强和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企业达34家次,新增上市企业3家。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下降指标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这五年,是我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环境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我们坚持以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为主抓手,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深入实施深耕南部、开发北部战略,城市建设规模和推进速度空前,城市面貌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十一五”期间,拆(搬)迁住户13707户、单位963家,拆迁面积514万平方米;连续五年成功推出新运河;建成21条33.91公里城市主次干道,完成11条27.81公里道路综合整治,占全区主次干道总里程的71%;开工安置房314.55万平方米,安置住户7614户;出让经营性用地62宗3344亩;完成19.1万平方米危旧房改善任务,改善庭院117个,整治房屋680幢,实行39个小区、217万平方米物业改善,改善背街小巷241条、39.26公里,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这五年,是我区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城市生态全面提升的五年。我们坚持以半山和北大桥地区为环境综合整治主战场,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努力营造优良的现代化城市生态环境,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综合保护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十一五”期间,关停转迁省、市属企业19家和区属企业320家,减排化学需氧量2958吨、二氧化硫1.15万吨,较“十五”末分别减少71%和56%,城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8天,较“十五”末增加30天,大气质量有力改善。实施30条59公里河道整治,完成251条污水收集系统和179个公建单位截污纳管改造,新增日截污量5.65万吨,截污率达93%,较“十五”末提高30%。绿化建设有力推进,建成10个城市生态公园。新增绿化248.0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9.06%。
    这五年,是我区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我们坚持让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区人民,“十一五”期间,新增财力82.65%用于民生支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五强区”成功创建,社会事业全面繁荣;连续三年市级党政领导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考核优秀;小学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初中教育水平全市领先;实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破解看病难、看病贵;运河博物馆等四家国家级博物馆和运河文化广场成为展示区域形象的重要窗口,“山水健身”活动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有力载体,“运河文化”品牌成为打响拱墅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金名片。社会保障不断加强,民生工作不断创新;“十一五”期间,投入就业补贴3.87亿元,投入救助资金1.52亿元;社保扩面保持全市前列;居家养老“六大服务”网络日趋完善;全国首创和谐社区建设四大品牌;撤村建居和撤镇建街工作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工作全市领先。连续五年荣获省级平安区称号。
    这五年,是我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的五年。我们坚持加快建设服务政府,组建文创办、运河指挥部等事业机构,单设统计局,强化拆迁办、拆违办力量;完成48件实事工程;建立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度。加快建设法治政府,10次向人大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区情,配合人大政协视察评议38次,办理人大政协建议提案973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99.7%。加快建设阳光政府,权力阳光运行机制日趋完善;出台政府开放式决策程序规定,常务会议涉及民生议题实行视频直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列席政府办公会议;建成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加快建设勤廉政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成各类政府审计项目188个,内审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同时,我们清醒看到“十一五”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与问题,并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未来五年,我区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开创拱墅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省市委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实力、秀美、和谐拱墅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国内外先进城市中心城区为标杆,以唱响“双城记”、推进“双转变”为主线,启动建设秀美拱墅新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产业强区、环境立区、开放带动、城市现代化“四大战略”,全面建设产业高端化、城市现代化、环境生态化、生活品质化和创新驱动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不断开创拱墅科学发展的新境界,打造充满活力、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新拱墅。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科学发展水平走在前列,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城市面貌更加优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幸福、美好,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具体目标是:
    ——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旋律下,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
    ——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基本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0%左右。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规上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比重达到35%。
    ——南北统筹呈现新格局。南部老城区有机更新全面完成,北部区域框架基本成型,城市现代化跃上新水平。完成“十四纵十四横”28条主次干道建设。开工拆迁安置房350万平方米,竣工450万平方米。
    ——民生保障达到新水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力争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公共财政对社会大保障体系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教育、卫生、文体、科技、福利等社会事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向均衡化、优质化发展。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大气环境、水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一河穿城过,碧水青山满城绿”的秀美生态城区更加宜人。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到2015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1%。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下降,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
    ——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市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高,文化更加繁荣,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全面提高。公共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上述目标是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后提出的。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既体现了加快发展的必要性,考虑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实际可行性,也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预留空间。与“十一五”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增加了绿化覆盖率、综合截污率等生态环境指标,充分体现了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也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的要求。
    (四)“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是持续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产业高端化步伐,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0亿元,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加速推进城市现代化。坚持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认真落实建设秀美拱墅新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构建“一轴三核七区”多极化发展新格局,五年累计投入城市主次干道建设资金65亿元,整治河道42公里,努力建设环境舒适优美、交通方便快捷、设施齐备完善、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
    三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深入实施“环境立区”战略,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五年新建10个公园,新增绿地250万平方米,加快培育生态文化,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四是努力打造创新型城区。以创新型城区建设为统领,建立健全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深入推进科技强区、教育强区、人才强区建设,到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覆盖率达到100%,每万人专利授权量达到30件,使创新成为我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五是着力加强民生保障。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就业、就医、居住、出行等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区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区人民。
    六是全面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以和谐社区、人口管理、公共安全和民主法制建设为抓手,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不断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七是不断扩大改革开放。进一步理顺服务和管理体制,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令人振奋,任务光荣而又艰巨。新的一年,我们正站在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让我们在中共拱墅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为全面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新跨越,创造“三个拱墅”建设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K1493206-6/2011-08987

文号

公布日期

2011-03-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府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并作《拱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请各位代表对报告和《纲要(草案)》进行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二○一○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拱墅发展历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全区各级各部门在中共拱墅区委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全力主攻“四大经济”,全面开展“大项目促进年”活动,唱响“双城记”、推进“双转变”,顽强拼搏、激情创业,胜利收官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2.15亿元,增长12.3%;服务业增加值166.99亿元,增长14.8%;地方财政收入35.2亿元,增长2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亿元,增长20.97%;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0.83亿元,增长30.9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十一五”规划画上圆满句号,为“十二五”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服务经济快速增长。坚持服务业优先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8.39%。深化重点项目推进机制,运河财富大厦、庆隆大厦等9个重点项目如期开竣工。特色街建设加快推进,湖墅路商业大街等一批商业特色街初具规模,胜利河美食街和大兜路、桥西历史街区全面开街,信义坊商街全新亮相。完成专业市场提升改造任务,开工钱江商城、灯具市场二期。实现市场销售额698亿元,增长9%。旅游会展亮点纷呈,成功举办运河美食节、运河烟花大会、西博会汽车展,接待国内外游客168万人次,增长45.5%。漕舫游运河、小河直街和桥西历史街区成为世博主题之旅体验点。建筑业发展势头强劲,实现建筑业产值160.82亿元,增长19.13%。
    高新经济量质齐升。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137.84亿元,增长20.7%;新产品产值62.8亿元,增长36.11%。完成北部软件园三年行动计划,园区新增软件企业用房20万平方米,引进网络动漫等高新企业200家,实现税收2.6亿元,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创新科技园区。石塘科技工业园正式开园。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专利授权数达1016件,增长98.44%,15个科技计划项目被国家创新基金立项,23家企业参与57项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制订。工业经济总量扩张,实现规上工业销售产值470.28亿元,增长11.66%,50家企业产值超亿元。实施58个重大技改项目,投入技改资金12.88亿元。
    总部(楼宇)经济做大做强。实现楼宇税收8.5亿元,增长16%,23幢楼宇税收超千万元,华浙广场和白马大厦成为亿元楼宇。完成发展楼宇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组建杭州运河中介服务业发展中心,新增总部(楼宇)企业1321家,开工西瑞置业商务楼等14个项目65万平方米,竣工凯锐大厦等7个项目56万平方米,万豪(万怡)酒店、运河商厦和月星家居广场投入运营。经济合作社物业经济稳步发展,实现经合社可分配收入7.33亿元,增长28%。
    文创经济持续攀升。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19亿元、税收1.58亿元,分别增长20.5%和22.68%。建成元谷创意园,启用乐富•智汇园二期,文创产业呈现“一园八区”新格局。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制订文创产业五年发展规划,成立文创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开办创意力量大讲堂,成功举办浙窑国际陶艺茶器邀请展。博艺网被评为省文化传播创新十佳网站。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66.8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7亿美元,分别增长10.45%和67.65%。引进项目489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9个,新增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个,纳税超千万元企业10家。外经外贸外包稳步发展,外贸出口6.43亿美元,增长23.65%,外经、外包超额完成市考核目标。
    (二)秀美拱墅展露新姿
    运河综保再结硕果。实施运河综保工程“一寺两街三址”6个重点景观项目,第五次成功推出新运河。建成开放新香积寺。桥西和小河直街原住民顺利回迁,还原老拱墅人“枕河而居”的生活。完成大河造船厂、红雷丝织厂、国家丝绸仓库三大工业遗址保护工程,历史建筑和城市文脉保护同步推进。高标准完成运河新城7.27平方公里概念性规划和控规调整,开工前洋路等5条主要道路,南北两大片区开发框架基本成形。
    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举全区之力推进城市大拆迁,拆(搬)迁住户3028户、单位170家,拆迁面积176万平方米,总面积再创新高。道路框架日趋完善,开工金昌路等13条城市主次干道、44条支小路,建成石塘路等城市主次干道3条、支小路9条。五大片区城中村改造纵深推进,基本完成祥符片、上塘片、软件园、桃源新区、康桥东区控规优化调整,城中村改造实现规划全覆盖,开工农转居公寓118.5万平方米,竣工5万平方米。全面推进运河商务区等综合体建设。全年出让经营性用地15宗926亩。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实施庭院改善、危旧房改善、物业改善、背街小巷改善“四改”联动,惠及群众3.15万户,老旧小区居民生活环境全面改善。完成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启动长乐区块综合改造。加快安置房建设进度,竣工安置房13.5万平方米,安置住户1250户,在建安置房达220万平方米。提高安置房建设品质,优化安置房规划设计,安置房整体环境和功能品位全面提升。
    城市管理高效精细。全力打造最清洁城区,清洁度和序化度分列全市第二和第三。管理服务不断创新,理顺河道管理体制,成立社区城管服务室,推行垃圾清洁直运,85个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新增公共自行车服务点24个,“免费单车”日均使用量达3.45万人次。市政环卫设施不断完善,新建、改建公厕9座,改造文晖路等43条道路无障碍设施。开展墙体洁化美化集中整治。治理户外广告、车载水果摊、渣土运输、“四小车”非法营运、违章停车、违规养犬等城市顽症,“五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农贸市场长效管理评比总分连续三年居主城区首位。“两违”防控扎实有力,拆除违法建筑993处41.6万平方米。交通管理更加有序,成功创建省平安畅通区。
    (三)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以半山和北大桥地区为重点,深入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控制,开展环保“绿箭”行动,查处违法排污企业29家。关停转迁市属企业12家、区属企业68家。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超额完成市考核目标。实施丰潭河等13公里河道综保工程,开展南洋河等49条河道大清理。完成21个截污纳管项目改造,新增日截污量5755吨,全区截污率达到93%,其中半山地区85%。完成湖墅路绿化改造提升,实施上塘路千棵银杏林建设,建成石塘、金松等城市生态公园,新增绿化55万平方米,全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4.56平方米。贯通半山、虎山、龙山三山公园20公里游步道,成功打造杭城第二个“十里琅珰”。半山公园被命名为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
    (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科技强区不断巩固。实施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64项,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6家、总数达101家,市级以上研发中心和专利示范(试点)企业达59家。乐富•智汇园成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举办科普宣传开放周,新建标准化科普长廊7条,成功创建省科协工作先进区。
    教育强区全面提升。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新建半山学前教育、莫干山路小学教育集团,全区教育集团总数达15个。重视发展学前教育,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80.3%。强化校园安全举措,校园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完成23个校舍加固项目,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中小学教育稳步发展,公办、民办教育质量齐头并进。完成大关小学等5所国有民办学校转制。大关、人民和拱宸桥小学成为百年学校。
    卫生强区成功创建。积极推进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省首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门诊均次费用下降12.03%,群众就医负担有所减轻,新医改政策成效初显。不断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建成区公共卫生中心,启用大运河国医馆,培育桥西中医养生保健特色街区,社区中医药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力建设健康城区,成立中华医学会社区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实施救护培训知识普及三年行动计划,建立21个救护培训基地。计生优质服务再上新台阶,计划生育率98.58%。
    文体强区深入推进。不断加强文体阵地建设,街道全部成为省体育先进街道,街道文体站全部达到省、市东海文化明珠标准,人均体育场地达1.5平方米,15分钟文体活动圈日趋完善。举办运河健走、元宵灯会、龙舟邀请赛和运河文化艺术节等群体活动。区图书馆成功创建国家一级馆。积极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4名民间艺人跻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行列。
    (五)民生保障更加完善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扎实创建充分就业城区,全面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失业预警干预服务网络,8个街道成为充分就业街道。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成立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和12个服务指导站,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175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追回欠薪517万元。
社会保障扎实有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超额完成市下达指标。完善社会救助机制,提高低保困难家庭保障水平,“一倾斜四延伸全覆盖救助”成为全省效能建设创新创优先进典型。开展“春风行动”和青海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救灾募捐,募集款物980.39万元,发放困难群体救助款5010万元,惠及群众14.51万人次。
    助老扶残扩面提质。深化助老助残服务,新建助老助残服务站10个,免费服务对象达到5000人,较上年服务人数翻一番,低偿服务惠及老年人、残疾人和困难群体近7万人。探索建立“一站两中心”养老服务体系,区老人公寓荣获全国养老服务放心机构十佳单位称号。加大残疾人生活保障,建成区残疾人托(安)养中心,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扩大优惠政策覆盖面,1.01万残疾人直接受益,196名重度残疾人享受集中托养、居家安养和日间照料服务。
    和谐社区全面构建。社区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创新实施社区换届选举观察员制度,完成第四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直选率达94%,成为全市直选工作先进城区。社区15分钟生活服务圈初具规模,全区便民服务网点达607个,社区工作服务用房达到每百户50平方米。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实行优秀社工岗位交流。成功创建10个省和谐示范社区。
    平安拱墅稳步推进。完善综合执法保障和数字巡访工作机制,强化信息深度应用,稳步提升主动警务能力,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积极预防化解群体性事件,圆满完成上海世博会等重要时段安保任务。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领导包案、领导接访活动,开展网上视频接访,受理信访电1.65万件人次,满意率98.6%。深化“法律六进”工作,开展医疗纠纷、轻微刑事案件委托人民调解工作试点,全面推行警民联调工作机制。加强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深入推进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安全生产工作连续8年居全市前列。半山林区继续保持森林火灾零纪录。成功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和全省首批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区。
    (六)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一是88个社区全部达到充分就业标准,新增城镇就业3.05万人,帮助1.58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完成就业培训4371人。二是开工拆迁安置房121.25万平方米。三是完成167万平方米老旧住宅物业改善工程。四是改善庭院37个、危旧房1万平方米、背街小巷13条。五是改造污水收集系统21条。六是新增小餐饮联营场所3276平方米。七是新建、改建12处基层文体健身场所。八是竣工祥符、半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建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九是建立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0个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十是建成康桥、半山、祥符、拱宸桥工疗站。
    (七)自身建设深入推进
    执政为民继续深化。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努力提高意见建议和提案办理质量。全年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11件,政协委员提案125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99.6%。不断完善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建成运行网上行政服务中心,清理规范267项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242项实现“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和“网上监督”。成功举办局长谈民生在线访谈活动,政府工作透明度不断增强。启动我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健全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长效机制,强化区行政服务中心力量,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日趋完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科级干部跨部门交流竞岗,组织百余名城建系统干部赴高校专题培训,公务员队伍活力不断增强。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更加注重国有建设单位资金安全和使用绩效。与桐庐开展区县协作,共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半山、康桥完成撤镇建街,拱墅城市化进程进入全新阶段。8个撤村建居经济合作社完成股份制改革,全省率先出台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流转实施办法。
    廉政建设成效明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强化政府投资项目效能监察,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查处违法违纪案件20件,挽回经济损失359万元。深入推进党政领导经济责任一体化审计,全面开展政府性资金(资产)绩效审计和重点工程跟踪审计,完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11个、政府投资项目审计41个。大力压缩行政开支,行政性经费实现零增长。
    此外,老龄、关心下一代、无偿献血、档案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双拥、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等工作取得新成效。一年来,我区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习型城区示范单位、全国法治区(县、市)创建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还有9个系统、单位获得了13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和奖项。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奋发有为、克难攻坚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对政府工作给予热情支持和帮助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地单位、驻区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拱墅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也还有许多不足需要改进,主要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改善与全面构建大都市中心城区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拆迁安置动态平衡仍未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调推进的力度有待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仍需增强;政府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需改进等等。我们一定保持清醒头脑,积极努力加以解决,绝不辜负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厚望!

二、二○一一年重点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是转型升级关键之年,是建设秀美拱墅新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各项工作,对于确保“十二五”和新三年行动计划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建议2011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4%;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招商引资保持全市城区领先;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开工安置房100万平方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中共拱墅区委领导,认真贯彻区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建设秀美拱墅新三年行动计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三个拱墅”为目标,拓展城市新空间,抢占发展制高点,全力推进“产业高端化、城市现代化、环境生态化、生活品质化和创新驱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导向,进一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坚持“四大经济”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实施新一轮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加快发展服务经济。围绕打造服务业强区目标,加快制定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培育发展高端服务业,创新提升传统服务业,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不断提高服务经济首位度。着力推进特色街集聚区建设,按照“提升老街区、培育新街区、创建名街区”要求,巩固提升石祥路汽车贸易街、信义坊商街、胜利河美食街和桥西、大兜路、小河直街三大历史街区等现有特色街,湖墅路商业大街元宵精彩亮相。积极培育高端业态,鼓励服务领域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中介服务、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教育培训、健康医疗等现代服务业。扎实推进专业市场商场化、楼宇化、信息化和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品牌专卖、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推动钢材市场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商旅互动,加快开发以运河为中心的世界级旅游产品,打响运河夜游、运河烟花大会、西博会汽车展等观光游、休闲游、会展游核心品牌,培育美食茶楼、娱乐休闲等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全面建设休闲美食城区。努力打造建筑业强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95亿元,增长21%。
    2、加快发展高新经济。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新一轮北部软件园三年行动计划,新开工产业用房30万平方米,实现5.5万平方米软件专项用房一期主体竣工。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物联网、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改造生物医药等四大高新技术优势行业,组织企业实施科技攻关,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00项,培育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6家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0家。增强先进制造业发展后劲,投入技改资金8亿元,实施市级工业技改重点项目4个、区级项目25个,完成22个,新增标准厂房12.67万平方米。注重大企业和上市企业培育,促进更多企业进入500强行列。
    3、加快发展总部(楼宇)经济。着力推进总部型集聚区建设,开工楼宇项目9个40万平方米,竣工5个13.6万平方米。加快优质业态集聚,大力引进国内外企业集团总部和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运中心、结算中心等职能型总部,推进10家工业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创造条件鼓励搬迁企业总部留在拱墅。建立入驻企业信息库,推进总部企业认定申报,加快形成税收上3000万元和亿元楼宇群体,实现楼宇税收9亿元。加快发展经济合作社物业经济,高水平规划建设10%留用地项目,开工物业项目40万平方米,竣工20万平方米,经合社可分配收入力争超过10亿元,实现五年翻两番的目标。
    4、加快发展文创经济。力争文创产业增加值和税收增长20%以上,实现动漫影视作品有新突破。加快壮大园区规模,新增文创产业基地3个、面积3万平方米、入园企业100家。加快集聚特色产业,成立运河天地文创产业联盟,开展优秀文创企业和创意人才评选,努力培育文创名人名企名品名牌。鼓励企业做优做强,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企业投融资引导,完善行业统计制度,提高产业贡献度。
    5、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继续坚持重点项目承包制、定期协调例会制和项目代办制,推行“三定一包”工作机制,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和督查考核。坚持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相结合,切实抓好项目供地、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等重点环节,有力促进项目建设提速。全年开工区重点项目30个、竣工20个,服务业项目投资增长20%。加快运河商务区等69个在建项目进度。提高项目前期办理效率,强化项目储备工作。
    6、加大开放合作力度。更加注重招大引优,主攻世界、国内、民企三个500强和省内100强,着力引进投资大、产能强、产品层次高的重特大项目,引进领军型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推动高端产业集聚发展。更加注重招商引税,新增当年纳税千万元企业11家以上。更加注重信息招商,继续加强与省属大集团大部门和中介所、地产行联系,精心组织拱墅投资沙龙等大型推介活动,努力实现信息领先带动招商领先。更加注重开放带动,加大外贸扶持力度,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切实做好“区县协作”、“山海协作”和“对口帮扶”工作。
    (二)坚持以新三年行动计划为龙头,进一步加快城市功能提升
    全力实施建设秀美拱墅新三年行动计划,深耕南部、开发北部,投入政府性建设资金125亿元,大力推进城市建设新十大工程,突破开发建设瓶颈,破解征地拆迁难题,提升现代化城市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城区面貌大变样、城市功能大提升。
    7、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继续落实举区大拆迁方针,严格执行征地拆迁政策,强化拆迁属地管理,依法规范拆迁行为,不断完善和谐拆迁模式。完成桃源新区农户拆迁扫尾,成片推进运河新城、长乐片区、祥符片区、上塘片区、康桥东区、北部软件园拆迁。全年拆迁住户2000户以上。大力实施做地、招商、出让一体化操作,加大经营性用地的做地、储备力度,用足用好“一调两宽两严”政策,提升土地市场竞争力。全年完成经营性用地储备300亩、供地300亩。加强城市主次干道建设,新建香积寺路等6条道路,续建金昌路等15条道路,建成拱康路延伸段等9条12公里道路,不断完善区域路网布局,实现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不断加密区域路网,实施40条支小路建设,建成20条支小路,着力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环。
    8、构筑城市开发新格局。坚持南北联动、成片推进运河新城建设,实施“二带三河三地五居十路”23个重点项目,迅速拉开新城建设大框架。加快实施桃源新区综合开发,大力推进企业搬迁。加快田园新区土地出让进度,促进田园新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长乐片区综合改造,完成长乐路以西区块土地整理,基本完成剪刀厂、塘河区块综合改造。深入实施祥符片区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庆隆、吉如、方家埭区块改造。纵深推进上塘片区城中村改造,完成善贤地块城中村改造,加快拱宸、蔡马、皋亭、七古登区块改造。全面实施康桥东区综合开发,加快土地报批工作,完成区域控规调整,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北部软件园东片和中片土地整理,加快实施区看守所迁建工程,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建成启用4000平方米北软公交中心站。加快全区安置房建设进度,开工运河新城等9个地块安置房,竣工方家埭等7个地块安置房。
    9、开创城市管理新局面。继续坚持保洁保序进前三目标,积极探索建立大统筹、大协调、大联合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城市运行效能和抗灾减灾能力。拓展城市化管理范围,提升保洁保序管理标准,努力实现以城带郊、城乡结合、统筹管理。完善城市管理数字化运行平台,强化城市管理和城管执法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城市管理常态化、精细化水平。完善停车管理等公共服务,及时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城市社会化管理格局。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深入实施“五乱”专项整治,切实抓好防违、控违、拆违工作。
    (三)坚持以提升生活品质为根本,进一步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加大民生保障改善力度,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加强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10、提升就业再就业水平。完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落实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扶持政策,重点引导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深入创建充分就业城区,着力建设创业型城区。深化失业预警干预机制,实施“34567”就业服务新模式,逐步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兜底安置,力争100%的街道、社区均达到充分就业街道、社区标准。深入实施大学生实训工程,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平台建设,优化大学生创业发展环境。全面落实外来务工人员生产生活“八个有”目标,推动公共服务向“新杭州人”延伸,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1、加强社会保障力度。提高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力争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分别增长10%和8%,逐步实现全民社保。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探索建立边缘困难群体应急救助制度,重点实施老幼和重病人群倾斜救助。开展“重阳助老”活动,全面惠及孤寡、独居、困难、残疾和高龄等五类老人。扩大“爱心助学”范围,受益学生面增加15%。深化“慈善助医”工程,让更多困难群体看得起病。
    12、完善养老扶残体系。制定保障性设施布点规划,建成区老人公寓小河院区,加快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向撤村建居社区延伸,按照每百户20平方米建筑面积标准,配套社区养老设施,提高居家养老覆盖率,无偿、低偿服务受益群体增加20%,老年人普遍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加强残疾人帮扶救助工作,启动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积极创建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提升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安)养服务水平。做好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服务保障工作。
    13、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加快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探索互联网时代居民自治新途径,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成立全区社区服务业发展中心,引进社区服务龙头企业,发展功能多元化的社区连锁服务。努力建设现代化新型社区,全面推行“零距离、全天候”工作法,实施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规范化建设评比和标准体系认证,强化社工队伍建设,建立社工实训基地,开展精品社区培育工程,创建10个市级精品社区、2个省级以上精品社区。完善撤村建居社区管理,加强撤村建居经合社资金、资产、资源制度监管,基本完成撤村建居经合社股份制改革。
    14、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构建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的现代化示范教育强区。落实学前教育新政,加大民办幼儿园扶持力度,彰显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以“推进高水平小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课题为引领,全力打造高水平小学教育品牌。做强做优文澜、育才等初中教育品牌,继续巩固初中教育优势。全面推广学习金制度,完善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着力建设学习型城区。大力引进和培育优秀教师,实施“运河名师”培育工程,不断完善“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名师”三级成长体系。加快推进学校体育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建省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区。
    15、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全面落实新医改举措,深化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更好实现医改惠民。加快卫生服务站点建设和功能提升,启用区公共卫生中心和祥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化健康城区建设,推广健康管理俱乐部,实施慢性病干预项目,争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示范区。以中医药养生、居家养老护理为切入点,加快发展健康产业。全面推进人口计生“健康母亲”惠民工程和“两免”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计划生育率控制在97%以上。
    16、积极发展文体事业。不断推进文体阵地建设,启用区体育大厦,开工建设区新图书馆,建成红建河体育健身带,筹建运河体育公园,加快电影院建设。深入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大力拓展“一证通”基层服务网点,扎实推进文化共享工程,积极整合社会文体资源,全面开放校园体育设施,不断完善错时开放和志愿管理措施,努力打造全民健身体系。注重培养文体骨干,打造精品文体团队,精心组织元宵灯会等群体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文体生活品质。
    17、推进平安拱墅创建。建立健全安保、维稳、反恐等长效机制,创新治安社会化管理工作模式,深化流动人口“1236”工程建设,完善警情常量指导主动警务机制,全面提升警务信息化水平,加强重点领域、重要场所专项治理和突出治安问题集中整治,确保建党90周年社会稳定。健全矛盾纠纷风险评估制度,组织开展区领导大接访活动,加强信访信息员等民间信访调处力量建设,不断探索和谐信访新模式。制定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加强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和火灾事故。完善基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四)坚持以环境立区战略为引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坚持生态优先、环境立区战略,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全面提升城市生态、低碳、环保、宜居水平,努力建设森林城区。
    18、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成半山和北大桥地区83家企业关停转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落实杭钢高炉鼓风除湿等6个节能项目,鼓励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有力推进产业结构和生产过程低碳化。加强企业噪声治理,建立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能耗监察,对高能耗企业实施停产限产。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完成市下达指标。
    19、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区河道功能,突出一河一景特色建设,实施十字港河等12公里河道整治,落实水质监控和河道长效管理。推进城区绿化建设,坚持量质并举、以质为主,实施绿化景观提升500天行动计划,全面开展运河沿线垂直绿化,新增绿地5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开工西塘河、桃源中央公园,建成紫荆、留石、谢村、上塘中心公园等4大公园,不断完善公园管理体制。
    (五)坚持以打造创新型城区为目标,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动力
    突出创新驱动,不断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深入落实人才强区战略,着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确保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区、省科技强区复核和市级党政领导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考核,努力打造创新型城区。
    20、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激励和资金运作机制,引进培育发展风险投资机构,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加快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推动高新技术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品牌和标准化战略,新增专利示范(试点)企业5家。注重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校共建研发平台,大力推进科技孵化器建设,充分发挥北部软件园国家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孵化基地功能,加快建立以区科技创业中心为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层次科技孵化体系。全区新增创新创业平台5万平方米,研发中心(技术中心)达到30家。
    21、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按照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标准,积极创建北部软件园省级基地,提升留学生创业园平台集聚功能,大力支持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积极招才引智,全面启动“5100”人才引进计划,完善人才激励扶持政策,营造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良好环境,招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资金、带专利来我区创业,加快集聚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引导人才流向以“四大经济”为主的产业领域,为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提供强大人才动力。
    (六)坚持以提高执政服务水平为核心,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继续把为民办实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大力加强廉政建设,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22、切实抓好实事工程。一是促进就业再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9400人,帮助9700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完成失业人员培训1700人。二是提高群众居住环境质量,改善庭院15个、房屋180幢,改善背街小巷16条。三是提升群众居住生活品质,完成37个小区90万平方米物业改善。四是改善水环境,完成截污纳管项目20个,新增日截污量4500吨。五是加强拆迁户安置工作,竣工安置房80万平方米,安置住户1000户以上。六是加大养老助残机构建设,新增床位100张。七是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开竣工19所学校(幼儿园),改造提升5所学校(幼儿园)。八是推进文体设施建设,新建、改建20处文体健身苑点。九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新建、改建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十是推进“两家两中心”建设,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事项的中心进驻率、审批授权率、网上办理率达到80%以上。
    23、不断深化服务职能。完善便民服务举措,增强基层服务功能,80%以上基层站所(服务窗口)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落实企业服务联系制度,深化“企业服务月”活动,完善企业扶持政策,提高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水平,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认真落实“五个零”效能机制,强化督查督办,进一步提高行政执行力。
    24、继续加强依法行政。坚持依法向人大报告工作,定期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工青妇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增强工作合力。深化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广网上阳光财务制度,加强行政权力运行全程监察。深入推进财政改革,探索建立国有建设单位财务委派和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管理机制。稳步实施机构改革,着力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继续加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跟进审计,健全职务犯罪源头预防体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加强政府学习,努力打造学习型机关。

    三、关于《拱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中共拱墅区委五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拱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全区“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根据区委《建议》精神,区政府编制了《拱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下面,我就《纲要(草案)》编制作简要说明。
    (一)《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和把握重点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早在2009年,就认真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前期研究,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议也分别听取和研究“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区委五届十次全会以后,区政府根据区委《建议》精神,深入研究和编制完善《纲要(草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
    《纲要(草案)》力求突出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唱响“双城记”和推进“双转变”的主线,坚持率先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特色发展。力求体现拱墅特色、阶段特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谋划长远与立足当前相结合,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努力提高科学性和操作性。
    (二)“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情况
    过去五年,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三个拱墅”建设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出色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这五年,是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2010年与2005年相比,全区生产总值增长81.72%,年均增长10.11%;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6.78%;三次产业结构由0.43︰62.57︰37调整为0.1︰41.51︰58.39,“三二一”产业格局更加优化。“十一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4.89亿元,为前五年总量的3.87倍;实际到位市外资金607.1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5.53亿美元,分别为前五年总量的3.37倍和6.47倍,招商引资四年位居全市前列;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进入全国民企500强和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企业达34家次,新增上市企业3家。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下降指标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这五年,是我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环境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我们坚持以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为主抓手,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深入实施深耕南部、开发北部战略,城市建设规模和推进速度空前,城市面貌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十一五”期间,拆(搬)迁住户13707户、单位963家,拆迁面积514万平方米;连续五年成功推出新运河;建成21条33.91公里城市主次干道,完成11条27.81公里道路综合整治,占全区主次干道总里程的71%;开工安置房314.55万平方米,安置住户7614户;出让经营性用地62宗3344亩;完成19.1万平方米危旧房改善任务,改善庭院117个,整治房屋680幢,实行39个小区、217万平方米物业改善,改善背街小巷241条、39.26公里,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这五年,是我区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城市生态全面提升的五年。我们坚持以半山和北大桥地区为环境综合整治主战场,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努力营造优良的现代化城市生态环境,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综合保护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十一五”期间,关停转迁省、市属企业19家和区属企业320家,减排化学需氧量2958吨、二氧化硫1.15万吨,较“十五”末分别减少71%和56%,城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8天,较“十五”末增加30天,大气质量有力改善。实施30条59公里河道整治,完成251条污水收集系统和179个公建单位截污纳管改造,新增日截污量5.65万吨,截污率达93%,较“十五”末提高30%。绿化建设有力推进,建成10个城市生态公园。新增绿化248.0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9.06%。
    这五年,是我区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我们坚持让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区人民,“十一五”期间,新增财力82.65%用于民生支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五强区”成功创建,社会事业全面繁荣;连续三年市级党政领导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考核优秀;小学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初中教育水平全市领先;实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破解看病难、看病贵;运河博物馆等四家国家级博物馆和运河文化广场成为展示区域形象的重要窗口,“山水健身”活动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有力载体,“运河文化”品牌成为打响拱墅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金名片。社会保障不断加强,民生工作不断创新;“十一五”期间,投入就业补贴3.87亿元,投入救助资金1.52亿元;社保扩面保持全市前列;居家养老“六大服务”网络日趋完善;全国首创和谐社区建设四大品牌;撤村建居和撤镇建街工作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工作全市领先。连续五年荣获省级平安区称号。
    这五年,是我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的五年。我们坚持加快建设服务政府,组建文创办、运河指挥部等事业机构,单设统计局,强化拆迁办、拆违办力量;完成48件实事工程;建立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度。加快建设法治政府,10次向人大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区情,配合人大政协视察评议38次,办理人大政协建议提案973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99.7%。加快建设阳光政府,权力阳光运行机制日趋完善;出台政府开放式决策程序规定,常务会议涉及民生议题实行视频直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列席政府办公会议;建成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加快建设勤廉政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成各类政府审计项目188个,内审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同时,我们清醒看到“十一五”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与问题,并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未来五年,我区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开创拱墅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省市委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实力、秀美、和谐拱墅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国内外先进城市中心城区为标杆,以唱响“双城记”、推进“双转变”为主线,启动建设秀美拱墅新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产业强区、环境立区、开放带动、城市现代化“四大战略”,全面建设产业高端化、城市现代化、环境生态化、生活品质化和创新驱动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不断开创拱墅科学发展的新境界,打造充满活力、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新拱墅。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科学发展水平走在前列,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城市面貌更加优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幸福、美好,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具体目标是:
    ——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旋律下,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
    ——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基本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0%左右。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规上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比重达到35%。
    ——南北统筹呈现新格局。南部老城区有机更新全面完成,北部区域框架基本成型,城市现代化跃上新水平。完成“十四纵十四横”28条主次干道建设。开工拆迁安置房350万平方米,竣工450万平方米。
    ——民生保障达到新水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力争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公共财政对社会大保障体系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教育、卫生、文体、科技、福利等社会事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向均衡化、优质化发展。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大气环境、水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一河穿城过,碧水青山满城绿”的秀美生态城区更加宜人。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到2015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1%。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下降,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
    ——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市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高,文化更加繁荣,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全面提高。公共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上述目标是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后提出的。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既体现了加快发展的必要性,考虑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实际可行性,也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预留空间。与“十一五”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增加了绿化覆盖率、综合截污率等生态环境指标,充分体现了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也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的要求。
    (四)“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是持续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产业高端化步伐,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0亿元,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加速推进城市现代化。坚持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认真落实建设秀美拱墅新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构建“一轴三核七区”多极化发展新格局,五年累计投入城市主次干道建设资金65亿元,整治河道42公里,努力建设环境舒适优美、交通方便快捷、设施齐备完善、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
    三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深入实施“环境立区”战略,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五年新建10个公园,新增绿地250万平方米,加快培育生态文化,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四是努力打造创新型城区。以创新型城区建设为统领,建立健全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深入推进科技强区、教育强区、人才强区建设,到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覆盖率达到100%,每万人专利授权量达到30件,使创新成为我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五是着力加强民生保障。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就业、就医、居住、出行等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区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区人民。
    六是全面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以和谐社区、人口管理、公共安全和民主法制建设为抓手,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不断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七是不断扩大改革开放。进一步理顺服务和管理体制,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令人振奋,任务光荣而又艰巨。新的一年,我们正站在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让我们在中共拱墅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为全面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新跨越,创造“三个拱墅”建设新辉煌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