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K1493206-6/2020-1690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府办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下政阅〔2010〕1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10-03-09 发布日期 2010-03-09
附件
2010年下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0-03-09 17:12:42 点击率:

杭州市下城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决议通过

下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项永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面对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形势,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区委全会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克难攻坚,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保增长、促转型、保民生、促和谐,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任务。

(一)经济发展破难回升。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我们坚决贯彻执行省、市决策部署,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落实保增长、扩投资、促消费、稳出口各项举措,主要经济指标在年中实现了“转负为正”,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企稳回暖、趋势向好”态势。积极发挥“1+X”经济扶持政策的导向作用,开展“访百千企业、办百千实事”等活动,搭建政银企对接服务平台,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发行定向信贷基金,落实各类帮扶资金4.4亿元,各方联动化解风险,合力实现了“保十”目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5.5亿元,同比增长13.19%;其中服务业增加值354.81亿元,同比增长16.5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04.48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53亿元,从一月份的下降20.07%升至年末的增长9.13%。扎实推进“十二大工程”建设,全年在建项目达86个,其中新开工37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9.34亿元,同比增长14.81%。继续发挥驻沪办、驻港办等招商平台作用,新设立驻京商务联络处,全年引进合同外资4.26亿美元,到位外资2.0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02%和0.21%,引进杭外资金100.74亿元,同比增长23.32%。7家企业入选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全面完成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被评为国家级先进集体。

(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制定出台《大力实施“服务业导向”战略,加快建设“服务业强区”的若干意见》,着力发展商贸、金融、文化创意等8大门类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7.5%,比上年提高了2.94个百分点。全面启动楼宇管理提升工程,加快智能化楼宇建设,在全市首创“楼宇综合服务中心”,全区楼宇注册率提高28个百分点,入驻率达93%;全区目标楼宇共实现税收33.04亿元,同比增长12.79%;其中税收超千万楼宇44幢,超亿元楼宇10幢。组织企业开展“1+9”购物节等促销活动,实际使用消费券2.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97.73亿元,同比增长15.61%。我区被评为“中国商业名区”,武林路时尚女装街荣获全国商业街先进集体,杭州中国丝绸城入选全国公平交易十佳市场,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区税收首次突破亿元。金融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新引进温州银行等金融类企业14家,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02.01亿元,同比增长16.82%,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5.16%,占全市的22.97%。文化创意产业规模效应不断增强,实现增加值59.66亿元,同比增长17.1%。南宋御街·中北创意街区成功开街,完成业态调整106家,黄百鸣电影工作室等品牌企业入驻街区,浙江日报、杭州日报、杭州广电集团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21.67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9.37%。成立高新园区管委会,下城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十大特色高新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培育20家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8家省、市级研发中心,16个项目获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建立中山北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我区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区、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区,区科创中心被认定为省级电子信息专业孵化器。深入推进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及专业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完成36家工业企业搬迁和18家专业市场改造提升任务。完善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机制,新增屏风街和东新园2家市级样板农贸市场。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开展无证小餐饮、蔬菜直销店等专项整治活动,建成早餐广场和餐饮特色街9处,被评为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区、杭州市食品安全整治优秀单位。

(三)环境品位再上台阶。成功实现市级生态街道全覆盖,新创建省级以上“绿色社区”5个,完成扩绿10.48万平方米。积极配合沪杭、宁杭客运专线和东站枢纽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十纵十横”道路综合整治工程,永安路、杨家路建成通车,重工路全面开工建设,完成华西路等8条支小路改造。城中村改造实现新突破,共完成拆迁面积68万平方米,灯塔所有农居房全部拆除,开工建设拆迁安置房18.6万平方米,竣工20.23万平方米。完成庭院改善房屋288幢,改善危旧房3.29万平方米、背街小巷34条,提升改造垃圾中转站6座、公厕48座,实施19口古井保护工程。整治河道5条,年配水量1165万立方米,新增截污量每天7368吨。开展空气、水质飞行监测,圆满完成污染源普查工作。开展“百日治百难”活动,加大渣土偷倒、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力度,查处各类违反城市管理法规案件42393件,完成16项亮灯工程建设,新增停车泊位1530个。“数字城管”及时解决率和满意率均达100%。成功创建2个“国内最清洁城市”示范点,综合目标考核等城市管理工作获得15个全市第一。

(四)民生保障持续加强。深化社区居民自治,全面建立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发挥“三位一体”社区管理服务主体作用,开展“一门式、十条线、十个一”为民服务标志性建设,推行“66810”为民服务绩效追踪机制,我区被评为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加快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首次开展社区工作者统一招录工作。积极创建充分就业街道和充分就业社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全区新增就业人数32787人,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163个,大学生(留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就业服务工作站全面启用。全区职工养老保险参保净增14057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净增23301人。加大《劳动合同法》实施监察力度,建立了16个企业(楼宇)劳动保障工作服务站,为农民工追薪1375万元。积极开展第九次“春风行动”,共募集慈善资金604万元。扩面实施困难家庭亮居工程,共完成181户困难家庭的基础装修,为591户困难家庭提供家具、家电1534件。全面推进居家养老“五金”助老服务,新建老年食堂4家,改扩建老人公寓2家,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得到加强。探索实践流浪乞讨人员“六位一体”长效救助管理模式。建成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五)平安建设扎实推进。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平安创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连续五年获得浙江省平安区称号,连续两年获得浙江省创建法治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三网合一”治安防控格局,实施“数字巡访”,完成“五个一”工程建设,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5.72%。充分发挥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和社区警务室作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教育和维权工作深入开展。实施重大事项稳定工作风险评估和应急机制,深入开展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和反邪教工作。强化“警民联调”,社区“和事佬”经验在全省推广,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9.83%。扎实开展大接访活动,成立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和事中心,共接待群众来访624批1310人次,接处来信来电及网上信访11289件。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加强消防安全监管,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60周年、西博会等大型节庆活动的安保任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六)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扎实开展全民科学素质教育系列活动,市级科普街道实现全覆盖,97%的社区被命名为市级科普文明社区。积极推进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被评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和杭州市学前教育强区,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名列全市前茅。成功举办第七届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暨首届文晖论坛,设立国际教育创新“文晖奖”,成立中央教科所下城教育生态理论研究中心。创新优特集团化和“名园+街园”模式,集团化办学率达93.8%,等级幼儿园覆盖率达100%。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顺利开展,梯级名师培养工程获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全面推行300种基本医疗用药个人零自负政策,惠及群众19.5万人次,有序推进“数字卫生”试点工作,文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入选首届感动浙江卫生十大事例。实施中医“治未病”工程,有效落实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被评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国家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市级卫生强街道实现全覆盖。推行“计警合作、区域联动”,全面开展优生两免工作,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9‰,计划生育率为99.51%。健全红十字会网络体系,在全市首发60万元博爱健康券。区文体中心对外开放,新建、更新36个社区体育健身苑(点)和6个社区示范图书阅览室,全面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建设,率先实现体育先进街道全覆盖。实施文化市场“六个纳入”监管机制,普及“文化超市”运作模式,成功举办元宵灯会、七一红歌会等大型文体活动。深化文明单位等创建工作,组织开展百姓眼中的60年摄影展等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抓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城区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加强老龄和离退休干部工作。认真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台湾事务等工作,我区荣获全国侨联工作先进集体和全省对台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积极开展拥军优属与共建活动,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

(七)服务效能不断提高。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报告和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187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8.4%、基本满意率1.6%。继续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沟通联系,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开展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机制试点工作,初步建立网上行政大厅、网上行政服务中心和数字监察系统,完成25个行政执法主体“8+1”行政权力和行政流程的清理固化工作,共清理行政权力3160项,被评为全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进一步规范审批事项,共受理服务和审批事项125249件,办结率达99.9%。推行开放决策机制,邀请35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和信访联络员参加区政府会议,并探索网络直播。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主动发布政府信息413条。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化节约型政府建设,公用经费压缩5%,会议、接待等经费压缩10%,出国经费支出削减20%,专项经费零增长,公务用车零购置。继续加大投资项目审计力度,核减建设投资1.19亿元。规范资产经营运作机制,国有资产运营收益同比增长18.8%。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区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全区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通过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措施,较好地实现了转危为机。一是保增长,坚定有为。把调结构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确立了打造“服务业强区”目标,加快主导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现代化进程,服务业的“首位经济”地位更加突出,“2+1”、“三位一体”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初步建立;把上项目作为保增长的重要抓手,“十二大工程”重点项目相继建成、见效,城北体育公园一期建成开放,西湖文化广场落成,百井坊地区综合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把扩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全面落实促消费和企业帮扶的各项政策措施,政企齐心、共克时艰,有力地保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二是保民生,积极有成。坚持把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放在民生保障和改善上,公共产品支出比重达71.69%,较上年提高了1.36个百分点,较好完成了区人代会确定的十大惠民工程,群众对实事项目的满意度达99.18%。把促进经济增长与有效增加就业岗位结合起来,把扩大就业与支持自主创业结合起来,连续四年出台政府一号文件促就业。着力夯实民生改善的基层基础,南北区域统筹、和谐社区建设、社会帮扶救助、城区环境改善、社会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三是保稳定,保障有力。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深入分析不稳定因素的复杂性,增强责任意识、大局观念和驾驭能力;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保增长、保民生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倾听民声、化解民忧,积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维护稳定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各位代表,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去年我区荣获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等国家级荣誉14项,浙江省平安区等省、市级荣誉20项。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在各条战线上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在下城创业的投资者和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下城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不少矛盾和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贸出口总额下降26.1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没有完成人代会确定的20%增长目标;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和市场需求不足问题依然存在,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艰巨,现代服务业发展、传统服务业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的步伐都需要进一步加快;受拆迁难度加大等因素制约,区块开发、功能培育面临较大压力;改善民生任重道远,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亟待解决;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政府及各部门克难攻坚、狠抓落实的意识与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经济形势十分复杂的一年。虽然当前全面恢复增长还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经济发展还存在阶段波动可能,但中央和省、市的各项经济政策已经初见成效,经济发展企稳向好的态势逐渐巩固,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抓住经济复苏的有利时机,迎难而进、乘势而上,继续发挥率先、领跑、示范作用。

2010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八届十次全会工作部署,坚持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全面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深入实施“南精北快”战略,全面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城区发展现代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环境建设精品化,全力打造“繁华时尚之区”,确保“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合分析当前的发展趋势,建议2010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以内;安全生产死亡人数“零增长”并力争有所下降。

为完成以上目标,我们要深刻认识形势的复杂性和做好新一年工作的艰巨性,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保持必胜信心,以更加扎实有效的举措谋发展、抓落实,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一是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坚持“两轮驱动”产业发展方针,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型。进一步完善“2+1”现代产业体系,推进高质服务业、高新科技、高端创意产业集聚,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推进城区发展现代化。以“南精北快”战略为引领,坚持项目带动,突出抓好大项目、大招商、大产业,强化要素保障,完善基础配套,加强南北对接,加快更高层次上的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矛盾与难题,加快建立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把保障与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的头等大事,健全“一控制、两提高、三倾斜”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集中力量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区百姓,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四是推进环境建设精品化。坚持环境立区,大力开展低碳城区创建活动,积极实施环境建设“五个一批”工程,通过建设一批、改善一批、整治一批、调整一批、管理一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在营造一流的创业和人居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提升城区整体环境品位。


三、2010年主要工作任务


按照今年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着重是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深化服务业强区建设,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服务业高端集聚。大力实施“服务业导向”战略,制订八大门类服务业发展规划,建立协调推进例会制度,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层次和能级,实现服务业“三个90%”目标。围绕武林商圈和创新创业新天地两大核心,全力打造武林商业商务集聚区、庆春路延安路金融集聚区、创新创业新天地、文化创意集聚区、石桥都市配送物流园区。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重点抓好一批现代服务业产业项目,在推动商贸、金融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壮大其它五大产业门类,扶持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女装、丝绸、汽车和文创等特色街区的品牌建设,提升“商贸+商务”融合发展水平。

推进商贸业转型升级。抓住世博会、西博会等重大会展机遇,突出假日经济、购物天堂等营销亮点,组织好各类交易、展销活动,引导消费结构升级。着力培育汽车、商贸等消费热点,积极推进都市旅游、商务旅游和休闲购物旅游。实施武林商圈消费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完善共建共享服务平台,推进业态调整、功能提升和氛围营造。完善社区商业布局,健全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电子商务进企业”数据库,完成2000家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目标。

推进楼宇经济提升能级。围绕楼宇经济两个“三年倍增”目标,以打造楼宇经济品牌、巩固楼宇“三率”和深化楼宇服务机制为重点,加快楼宇扩容和品质升级,促进楼宇企业腾笼换鸟和做大做强,培育税收千万元楼宇46幢、亿元楼宇12幢和特色楼宇30幢。深化“楼宇社区”建设,完善楼宇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及楼宇促进联谊会功能,实现经济服务、民生保障、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和党群建设“五进楼宇”。进一步完善楼宇信息管理系统,推进楼宇信息共通、资源共享。

推进高新产业创新创优。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两区多园”建设,开辟园区综合服务厅,争创市级先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和软件产业,加快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培育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上市。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新产品开发扶持力度,推广应用节能和电子信息化技术,抓好科技促进示范项目。深化科技和人才合作,健全人才引进及培养机制。扎实推进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区建设,打造中山北路全市“正版正货”第一街,争创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城区和国家级电子信息专业孵化器。

(二)突出大项目带动作用,积极促进南北协调发展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深化项目联系、项目代办等工作制度,以省、市重点项目为龙头,加快十二大工程建设步伐,抓好百井坊地区综合改造、地铁上盖物业、武林广场地下商场、喜得宝地块开发等104个项目的推进工作。坚持“建管并举”的原则,高标准完成城北体育公园健身馆及室外体育设施的建设任务,确保5月1日基本建成并向市民开放。

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外经、外贸、外资、外包工作,促进外向型经济平稳发展。充分发挥商务联络处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央企、国企和世界500强的招商力度,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总部和潜力企业,做好中烟、机床厂等重点地块招商工作。全年引进杭外资金90亿元,合同利用外资4.25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82亿美元。把对外贸易和境外投资有机结合起来,力争在投资方式、项目规模和项目数量上有新突破。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工作。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评选表彰重点骨干企业,落实“1+X”经济扶持政策,设立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不断优化服务企业的政务环境。

大力强化要素保障。进一步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积极引进高品质产业和房地产项目,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有效增长。完成25家工业企业搬迁及5家专业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开展城中村改造“品质建设年”活动,做好朝晖六区、八区、九区和西文重机、灯塔一期等地块27.86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的回迁安置工作,探索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社区管理体制和模式。进一步调动经合社的积极性,推进西文和杨家拆迁安置房项目,做好灯塔相关地块出让工作,全年建设和管理城中村改造项目85万平方米,力争提前完成城中村改造五年任务。

(三)推进均等化公共服务,保持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高位均衡、轻负高质”为导向,推进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教育学术之区建设,迎接省级教育现代化强区评估检查,打造中国特色区域教育现代化范例。办好第八届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和第二届文晖论坛。深化再生性集团化办学内涵,稳妥推进国有民办学校体制调整,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行社区教育“学校联系人”制度,加强青少年空间建设。修编教育资源布局规划,继续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加强师德教育,抓好区第三批“梯级名师”评选和新一届特级教师推荐工作。

健全卫生服务体系。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医改方案,实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零差率销售。推进数字卫生综合应用示范区建设,实施石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善工程,启动老年康复医院建设。推进“重点慢性病预防控制”三年行动计划,做好中英社区健康干预项目,开展中医保健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建设全市首个“市民健康生活馆”,积极打造健康城区、创建省级卫生强区。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优化优生两免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开展文化社区创建活动,做大做强“文化超市”,加强星级文体团队建设,办好万场文化进社区等品牌活动,建立区文化遗产资源库。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探索区文体中心和城北体育公园运作管理新模式。健全文化市场“六个纳入”执法监管机制,规范文化市场经营。认真迎接省级体育强区复检,办好区第七届运动会和残疾人运动会,成立11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

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开展第三届“感动下城”十佳公德人物评选,全面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事项目。抓好“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做好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创建工作,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实事评选活动,深化志愿服务,迎接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复评。做好老龄和离退休干部工作。切实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台湾事务等工作。抓好全民国防教育,推进103人防工程建设,认真开展民兵、预备役、征兵和双拥共建工作,争创省级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四)加快生态区建设步伐,大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开展低碳城区建设。按照“六位一体”低碳城市建设要求,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抓好“创模”复检工作,加强绿化精细管理,推行“阳光屋顶”示范工程,争创省级生态区。实行节能减排责任追究制,加强联合执法,继续抓好河道排出口整治和监管工作,加大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和污染企业搬迁力度,确保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巩固“禁燃区”、“噪控区”创建成果,确保市级“飞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开展低碳生活科普演出进社区、“万盏节能灯进家庭”等系列活动。

抓好环境综合治理。坚持“四问四权”,继续实施庭院、危旧房、背街小巷改善及道路修缮、截污纳管、公厕提升改造、撤村建居社区环境整治等民心工程,加快北部地区市政和环卫公共设施建设。启动物业管理改善工程,提高老小区物业管理水平。推行垃圾直运和分类收集试点。有序实施钱家河等“3+2”河道整治工程,确保中河、东河综保工程10月1日前全面完成并向市民开放。继续推进以武林商圈为核心的夜间景观工程,完成8处建筑物亮灯改造任务。

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开展新一轮杭州市“国内最清洁城市”示范点创建活动,着力打造“最清洁、最有序”城区。完善“四化”长效管理,实行市、区配套考核,认真做好道路街巷分类分级保洁。突出街道在街面保序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完善城管执法与各职能部门的联勤整治机制,实现“主要道路严禁、次要道路严控、背街小巷有序”的管控目标。建立统一的城市环境监管运行协调机制,充分发挥“96310”和“数字城管”的作用,加大城市管理巡查力度,提高各种问题的处置率和解决率。以“双最”考核为抓手做好道路、河道绿化工作,推进“一把闸刀”的夜间亮灯管理模式。推行错时错位停车、利用闲置土地停车,探索小型立体停车库建设,努力缓解“停车难”。

(五)落实保民生各项举措,全力维护社会平安和谐

不断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全面推进社区社会工作,启动100个社会工作示范岗创建活动,健全管理、运作、评价机制,提高社会工作服务水平,建立符合我区实际的社区社会工作制度体系。全面深化“66810”为民服务绩效追踪机制,继续落实五项为民服务和“管线分片”服务居民制度。深入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完善社区工作者的准入、培训、管理、考评和退出机制。开展第四届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继续加大就业帮扶力度。以创建“充分就业城区”为目标,实施促进就业民生工程,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网络信息库,探索建立就业项目援助员制度,大力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继续实施“三个百万培训计划”,探索培训与上岗有效对接机制,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加大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区、街创业服务园的平台作用,打造网络式就业、创业模式。

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并落实40条帮扶政策,扩大困难群体受惠面。继续做好困难家庭亮居工程,深化“五金”助老服务项目,进一步加快老年福利机构等为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工作全民覆盖,提高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参保能力。深化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推进劳动保障服务进楼宇、进市场、进园区、进企业,健全企业欠薪预警机制和应急周转金制度,全区劳动合同签订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开展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努力创建浙江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区。

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以创建浙江省法治建设示范区为契机,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健全治安防控网络,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充分发挥区、街、社区三级矛盾纠纷调处机构作用,深入开展领导信访包案活动,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社区矫正、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量化安全生产考核,全力做好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和节庆期间的安保工作,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在全力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同时,我们将继续抓好就业再就业等为民办实事项目。

1、积极打造充分就业城区,100%创建充分就业街道,100%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0300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04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370人。

2、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区内食品生产企业100%取得生产许可证,加工食品安全性指标合格率大于95%,不发生重大食品加工质量安全事故。

3、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建、改扩建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

4、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新增截污量每天2000吨以上,新增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新建节能生态示范小区3个。

5、实施30条背街小巷改造,完成4条道路修缮和6条支小路建设,提升改造12座公厕。

6、实施121幢居民住宅的庭院改善工程,开展5475幢房屋安全检查,实施100万平方米的物业管理改善工程。

7、完成杨家二期和北景园三期经济适用房建设,拆迁安置房开工27万平方米、竣工20万平方米,完成4.17万平方米外来务工人员和大学生人才公寓建设。

8、建立区婚育一体化服务中心,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50%以上,孕前优生检测率达到60%以上。

9、新建16家社区老年食堂、2家老人公寓。

10、建设无障碍设施家庭30个,打造残疾人就业服务一条街,创建扶残助残爱心基地。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把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着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一)完善依法行政的管理体制。全面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主动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考评,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和过错追究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做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各项工作。

(二)树立开放开明的政府形象。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深化重大问题研究,认真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有关工作。进一步探索和实行开放决策机制,不断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等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积极推进网上政务大厅、网上行政服务中心和数字监察系统的运用,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努力实现行政权力规范、公开、透明、高效运行。

(三)坚持廉洁务实的从政要求。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抓好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突出重点领域、重点对象和关键环节,强化审计和行政监察等专门监督,完善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政府工程代建、重大项目绩效评价等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支出,机关公用经费预算压缩5%,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实行零增长。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集中精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深入推进政府工作项目化、项目实施责任化。

各位代表,今年是我区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克难攻坚,为加快建设“繁华时尚之区”而努力奋斗!


名  词  解  释

1.“1+X”经济扶持政策:“1”是指《下城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X”是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会展业、商贸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建筑业、社区服务业、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和促进企业上市等细化及配套的财政扶持政策。

2.定向信贷基金:是指区现代服务业(债券式)中小企业定向信贷基金,是区政府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与杭州银行共同推出的面向税收关系隶属下城的现代服务业和高新产业中的中小企业的兼具债权基金和金融贷款功能的新型融资产品。

3.“服务业导向”战略:坚持“两轮驱动”、“三位一体”,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推进“服务业大区”向“服务业强区”转变,建立既与世界接轨又有下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4.楼宇综合服务中心:是一个涵盖政策宣传、企业登记、民政事务、劳动保障等全方位为楼宇企业提供贴身服务的机构。以楼宇企业和楼宇员工为服务对象,由街道安排专人,各职能部门配合,把“企业找服务”变为“政府送服务”,真正做到政府服务企业“零距离”。

5.“1+9”购物节:2009年推出的促消费系列活动,“1”指综合性的第二届杭州休闲购物节,“9”则指借助传统节假日,主办九个特色明显的主题购物节。

6.十大特色高新园区:指的是《下城区高新产业发展规划》中的“十大园区”,具体为:浙江传媒创意园、电子商务产业园、经纬国际工业设计产业园、CBD科技服务基地、杭广电传媒园、杭报新闻出版传媒基地、中国联合工程设计产业园、潮王路设计产业基地、长城F317创意园、299创意园。

7.中山北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是由区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和浙江产权交易所、区科技创业中心共同组织搭建的,以“路路通知识产权交易网”为载体,整合了浙江产权交易所等5家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资源,为省内外企业提供专利、商标、版权的申请、评估、交易、法律援助等服务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

8.生态街道:指以绿色社区建设、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等为基础,以生态经济发展、生态人居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态文化培育为重点领域的街道,主要考核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等17项指标。

9.绿色社区:指具备一定符合环保要求的软硬件设施、建立起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硬件建设主要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等设施,是在传统社区的基础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主旨,始终贯彻绿色的理念,让社区达到既保护环境又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又与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统一。

10.“十纵十横”道路综合整治工程:是指全市实施的总长度为37.4公里的道路综合整治,其中涉及到我区的有潮王路和中山北路(环城北路至体育场路段)。

11.飞行监测:环保部门采用暗查方式,对特定企业实行突击性检查和监测,有效地核实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和排污情况,严肃处理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对不法排污企业起到威慑效果。

12.15个全市第一:在全市城市管理工作考核中,我区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了城市管理综合目标考核优胜单位、庭院改善工作优胜单位、市区道路修缮工程优胜单位、市区公共厕所提升改造工作优胜单位、数字城管工作优胜单位、环卫保洁工作优胜单位、景观亮灯工作优胜单位、城管执法工作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加上“四化”长效管理、公厕分类保洁、渣土管理、违法停车依法处理工作考核,以及“最佳、最差”道路绿地评比、截污纳管率、庭院改善工程人民满意度七个全市第一,共有15项工作在全市考核中名列第一。

13.“三位一体”社区管理服务主体:是在深化社区体制改革过程中,根据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的工作职责,进行资源功能和优势整合,形成各类组织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多元化管理服务复合组织。

14.一门式、十条线、十个一:“一门式”即“一门式”社区服务大厅:将各类服务项目整合进社区居民服务大厅,所有社区管理服务职能实行集中咨询、集中受理、集中服务、集中监督;“十条线”即“十条线”管理服务职责:党员教育、平安秩序、环境美化、就业指导、帮扶救助、居家养老、扶残助残、卫生计生、科教文体、社会组织等十大管理服务职能及相对应的十条为民服务线;“十个一”即“十个一”刚性标志:确立一个服务理念、形成一个服务标识、构建一张组织网络、明确一张责任图表、制订一块工作去向栏、开设一台电子触摸屏、运用一个追踪服务软件、规范一份工作档案、记好一本民情日记、开通一个QQ信箱等。

15.“66810”为民服务绩效追踪机制:指以“前台受理、后台追踪、全程服务、全员考评”为主要内容,通过落实日受理、周例会、月考评、线负责、片走访等五大为民服务制度,设立来访、电话、网络、交办、走访、报告等六大受理路径,建立健全专人、专项、专业的服务过程、服务绩效的追踪监督办法,从而形成一套相互关联、促动的社区公共服务绩效追踪机制,有效提升社区为民服务水平。

16.“六位一体”长效救助管理模式:是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中,探索形成的以民政、公安、行政执法、城管、街道社区、辖区单位(产权单位)等为主体的长效救助管理机制。

17.“三网合一”治安防控格局:即“警防网、民防网、技防网”三网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

18.数字巡访:以派出所为单位,将原来的值班室、监控室、信息室、巡访室“四室合一”整合成一个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综合指挥系统——指挥室。指挥室对各类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进行研判,从而确定每天巡访力量的安排、巡访的重点部位、巡访路线和巡访方式。

19.“五个一”工程:即一道门(安装单元电控门)、一把锁(推广电动自行车防盗锁和地锁)、一件器(安装报警器)、一双眼(完善治安电子监控系统)、一张网(健全平安巡防队伍)。

20.警民联调:指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街道调委会与公安派出所(110)联动调解机制。由各司法所在同一辖区派出所设立“警民联调”工作室,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明确的联调范围和规范的运作方式开展工作,有效缓解派出所的纠纷调解压力,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从而降低调解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21.“和事佬”经验:是指我区首创,建在社区内的人民调解民间自治组织,由本社区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纠纷调解能力和一定威望的居民担当协会会员,给予“和事佬”称号。“和事佬”们分工负责、分片包干、分头落实,将纠纷调解、普法宣传、居民联络工作铺展到社区每一幢居民楼、每一个楼道。

22.“名园+街园”模式:是指名园集团化办学中的一种模式,由省示范性幼儿园、杭州市甲级幼儿园对街道举办的相对薄弱的幼儿园进行全程、全面、全员指导,力求以最短的时间实现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的最大化,促进区域学前教育更加均衡发展。

23.中医“治未病”:“治未病”是中医的特色优势,也是中医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它倡导人们珍惜生命,注重养生,防患于未然。“治未病”最早始见于《黄帝内经》提出的“上工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三层内涵。

24.文化市场“六个纳入”监管机制:指将文化市场执法监管工作统一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下城平安巡防组织网络、全区社会治安集中整治行动、年度综治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考核、文化市场“二次创业”实践和“法治下城”建设目标体系。

25.“文化超市”运作模式:是指将商业超市开架陈列货品、团购、配送的运行机制移植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通过政府主导、部门统筹、资源整合、社会参与,形成“五个一”,即:一份文化菜单、一个人才和节目库、一张文化服务导图、一个文化信息网络、一套电话服务系统的有效载体,实行菜单式管理、交互型运作、个性化配送、分店式运营等基本模式,力求使居民群众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其基本文化权益,达到公共文化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26.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以依法清理和规范权力为基础,以政务公开为原则,以电子政务为载体,以网上政务大厅为平台,推动各项行政权力网上规范、公开、透明、高效运行。

27.网上行政大厅:是指将行政权力清单、流程等编入政府信息公开目录,通过政府网站予以公开,各部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实现外网申请、内网审批、外网反馈的网上审批系统。

28.网上行政服务中心:是指行政审批和服务“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网上监督”的服务平台,做到公众与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政务活动通过网络实现。

29.数字监察系统:是指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政府行政审批、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管理、政府采购以及行政绩效等方面开展数字化、自动化的定量分析,判断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是否依法、廉洁、高效,努力打造阳光政府,建立廉政监察、效能监察的长效机制。

30.行政执法主体“8+1”行政权力和行政流程的清理固化:“8”是指将行政权力分为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许可登记、行政监管、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裁决八项;“1”是指除上述八项之外的其它行政权。行政流程的清理固化就是对行政职权进行清理核定,编制职权目录、权力运行流程图和监督机制明示图,这是构建权力阳光运行电子政务系统的基础工作。

31.“2+1”、“三位一体”现代产业体系:“2+1”指高端的二次、三次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三位一体”指要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2.八大门类服务业:是指商贸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中介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信息与软件服务业、社区服务业。

33.创新创业新天地:是集新型都市工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商务、商业休闲于一体的杭州次级商务商业中心。东至宣杭铁路,南至沈家路,西至东新路、上塘河,北至宣杭铁路,规划用地56.7公顷,建筑面积达115.65万平方米。

34.楼宇经济两个“三年倍增”目标:从2008年起到2010年,实现税收规模楼宇、楼宇投用面积“两个翻番”,即三年内培育12幢税收“亿元楼”和46幢税收千万元以上“主题楼”、“特色楼”;三年内新增楼宇投入使用面积300万平方米。

35.楼宇“三率”:即楼宇入驻率、楼宇注册率、楼宇贡献率。

36.楼宇社区:将社区的管理服务模式引入楼宇,使企业不出楼宇就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一系列服务,促进楼宇全面发展。

37.两区多园:“两区”指北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功能区和南部服务型高新产业集聚区;“多园”指在拓展北部发展空间和整合提升南部服务型高新产业的基础上,打造多个特色高新产业园。

38.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又称传感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装置与互联网相结合所形成的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并与互联网结合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是互联网的延伸。

39.青少年空间:是由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与香港青年协会合作推出的服务于本地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全新项目,借鉴香港“青年空间”运营模式,以社区内3~25周岁的青少年和在校学生为服务对象,着力回应青少年需要,提供平台激发青少年大胆探索、敢于锻炼、参与实践,发挥青少年无限创意的社区综合性青少年互动空间。

40.“重点慢性病预防控制”三年行动计划:从2009-2011年,依托“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干预控制行动”项目,对社区35-54岁女性和35-59岁男性居民进行健康管理,目标人群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0%。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目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减少慢性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41.“六位一体”低碳城市:杭州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举措,是体现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共同推进的低碳城市。

42.“阳光屋顶”示范工程:是指充分利用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住宅建筑、公共设施等各类建筑和构筑物表面(含屋顶、幕墙等),加装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电能控制系统和并网系统,从而实现光伏发电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目前,我区武林街道环西社区、陶角里24幢原地翻建工程以及城北体育公园等,都已实施或将实施该项工程。

43.禁燃区:是指杭州市区划定的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

44.四问四权:“四问”即“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四权”即“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

45.“3+2”河道整治工程:即钱家河、石桥河一期、沈家河一期3条区级河道综合整治,以及中河、东河2条市级河道综合整治。

46.四化:即洁化、绿化、序化、亮化。

47. 96310:是指杭州市城管执法局投诉热线,主要处理各类涉及城市管理的群众投诉和问题。

48.“管线分片”服务居民制度:在社区工作中,由社区专职工作者既负责做好至少一条为民服务“专业线”的工作,又联系走访若干户“责任片”的居民,在完成为民服务专业线工作的同时,落实走访联系居民制度,以增强社区专职工作者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49.两个体系:是指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下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K1493206-6/2020-16902

文号

下政阅〔2010〕1号

公布日期

2010-03-0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府办

杭州市下城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决议通过

下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项永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面对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形势,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区委全会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克难攻坚,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保增长、促转型、保民生、促和谐,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任务。

(一)经济发展破难回升。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我们坚决贯彻执行省、市决策部署,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落实保增长、扩投资、促消费、稳出口各项举措,主要经济指标在年中实现了“转负为正”,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企稳回暖、趋势向好”态势。积极发挥“1+X”经济扶持政策的导向作用,开展“访百千企业、办百千实事”等活动,搭建政银企对接服务平台,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发行定向信贷基金,落实各类帮扶资金4.4亿元,各方联动化解风险,合力实现了“保十”目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5.5亿元,同比增长13.19%;其中服务业增加值354.81亿元,同比增长16.5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04.48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53亿元,从一月份的下降20.07%升至年末的增长9.13%。扎实推进“十二大工程”建设,全年在建项目达86个,其中新开工37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9.34亿元,同比增长14.81%。继续发挥驻沪办、驻港办等招商平台作用,新设立驻京商务联络处,全年引进合同外资4.26亿美元,到位外资2.0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02%和0.21%,引进杭外资金100.74亿元,同比增长23.32%。7家企业入选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全面完成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被评为国家级先进集体。

(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制定出台《大力实施“服务业导向”战略,加快建设“服务业强区”的若干意见》,着力发展商贸、金融、文化创意等8大门类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7.5%,比上年提高了2.94个百分点。全面启动楼宇管理提升工程,加快智能化楼宇建设,在全市首创“楼宇综合服务中心”,全区楼宇注册率提高28个百分点,入驻率达93%;全区目标楼宇共实现税收33.04亿元,同比增长12.79%;其中税收超千万楼宇44幢,超亿元楼宇10幢。组织企业开展“1+9”购物节等促销活动,实际使用消费券2.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97.73亿元,同比增长15.61%。我区被评为“中国商业名区”,武林路时尚女装街荣获全国商业街先进集体,杭州中国丝绸城入选全国公平交易十佳市场,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区税收首次突破亿元。金融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新引进温州银行等金融类企业14家,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02.01亿元,同比增长16.82%,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5.16%,占全市的22.97%。文化创意产业规模效应不断增强,实现增加值59.66亿元,同比增长17.1%。南宋御街·中北创意街区成功开街,完成业态调整106家,黄百鸣电影工作室等品牌企业入驻街区,浙江日报、杭州日报、杭州广电集团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21.67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9.37%。成立高新园区管委会,下城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十大特色高新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培育20家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8家省、市级研发中心,16个项目获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建立中山北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我区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区、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区,区科创中心被认定为省级电子信息专业孵化器。深入推进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及专业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完成36家工业企业搬迁和18家专业市场改造提升任务。完善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机制,新增屏风街和东新园2家市级样板农贸市场。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开展无证小餐饮、蔬菜直销店等专项整治活动,建成早餐广场和餐饮特色街9处,被评为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区、杭州市食品安全整治优秀单位。

(三)环境品位再上台阶。成功实现市级生态街道全覆盖,新创建省级以上“绿色社区”5个,完成扩绿10.48万平方米。积极配合沪杭、宁杭客运专线和东站枢纽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十纵十横”道路综合整治工程,永安路、杨家路建成通车,重工路全面开工建设,完成华西路等8条支小路改造。城中村改造实现新突破,共完成拆迁面积68万平方米,灯塔所有农居房全部拆除,开工建设拆迁安置房18.6万平方米,竣工20.23万平方米。完成庭院改善房屋288幢,改善危旧房3.29万平方米、背街小巷34条,提升改造垃圾中转站6座、公厕48座,实施19口古井保护工程。整治河道5条,年配水量1165万立方米,新增截污量每天7368吨。开展空气、水质飞行监测,圆满完成污染源普查工作。开展“百日治百难”活动,加大渣土偷倒、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力度,查处各类违反城市管理法规案件42393件,完成16项亮灯工程建设,新增停车泊位1530个。“数字城管”及时解决率和满意率均达100%。成功创建2个“国内最清洁城市”示范点,综合目标考核等城市管理工作获得15个全市第一。

(四)民生保障持续加强。深化社区居民自治,全面建立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发挥“三位一体”社区管理服务主体作用,开展“一门式、十条线、十个一”为民服务标志性建设,推行“66810”为民服务绩效追踪机制,我区被评为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加快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首次开展社区工作者统一招录工作。积极创建充分就业街道和充分就业社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全区新增就业人数32787人,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163个,大学生(留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就业服务工作站全面启用。全区职工养老保险参保净增14057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净增23301人。加大《劳动合同法》实施监察力度,建立了16个企业(楼宇)劳动保障工作服务站,为农民工追薪1375万元。积极开展第九次“春风行动”,共募集慈善资金604万元。扩面实施困难家庭亮居工程,共完成181户困难家庭的基础装修,为591户困难家庭提供家具、家电1534件。全面推进居家养老“五金”助老服务,新建老年食堂4家,改扩建老人公寓2家,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得到加强。探索实践流浪乞讨人员“六位一体”长效救助管理模式。建成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五)平安建设扎实推进。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平安创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连续五年获得浙江省平安区称号,连续两年获得浙江省创建法治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三网合一”治安防控格局,实施“数字巡访”,完成“五个一”工程建设,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5.72%。充分发挥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和社区警务室作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教育和维权工作深入开展。实施重大事项稳定工作风险评估和应急机制,深入开展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和反邪教工作。强化“警民联调”,社区“和事佬”经验在全省推广,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9.83%。扎实开展大接访活动,成立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和事中心,共接待群众来访624批1310人次,接处来信来电及网上信访11289件。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加强消防安全监管,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60周年、西博会等大型节庆活动的安保任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六)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扎实开展全民科学素质教育系列活动,市级科普街道实现全覆盖,97%的社区被命名为市级科普文明社区。积极推进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被评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和杭州市学前教育强区,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名列全市前茅。成功举办第七届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暨首届文晖论坛,设立国际教育创新“文晖奖”,成立中央教科所下城教育生态理论研究中心。创新优特集团化和“名园+街园”模式,集团化办学率达93.8%,等级幼儿园覆盖率达100%。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顺利开展,梯级名师培养工程获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全面推行300种基本医疗用药个人零自负政策,惠及群众19.5万人次,有序推进“数字卫生”试点工作,文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入选首届感动浙江卫生十大事例。实施中医“治未病”工程,有效落实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被评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国家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市级卫生强街道实现全覆盖。推行“计警合作、区域联动”,全面开展优生两免工作,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9‰,计划生育率为99.51%。健全红十字会网络体系,在全市首发60万元博爱健康券。区文体中心对外开放,新建、更新36个社区体育健身苑(点)和6个社区示范图书阅览室,全面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建设,率先实现体育先进街道全覆盖。实施文化市场“六个纳入”监管机制,普及“文化超市”运作模式,成功举办元宵灯会、七一红歌会等大型文体活动。深化文明单位等创建工作,组织开展百姓眼中的60年摄影展等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抓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城区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加强老龄和离退休干部工作。认真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台湾事务等工作,我区荣获全国侨联工作先进集体和全省对台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积极开展拥军优属与共建活动,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

(七)服务效能不断提高。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报告和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187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8.4%、基本满意率1.6%。继续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沟通联系,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开展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机制试点工作,初步建立网上行政大厅、网上行政服务中心和数字监察系统,完成25个行政执法主体“8+1”行政权力和行政流程的清理固化工作,共清理行政权力3160项,被评为全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进一步规范审批事项,共受理服务和审批事项125249件,办结率达99.9%。推行开放决策机制,邀请35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和信访联络员参加区政府会议,并探索网络直播。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主动发布政府信息413条。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化节约型政府建设,公用经费压缩5%,会议、接待等经费压缩10%,出国经费支出削减20%,专项经费零增长,公务用车零购置。继续加大投资项目审计力度,核减建设投资1.19亿元。规范资产经营运作机制,国有资产运营收益同比增长18.8%。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区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全区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通过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措施,较好地实现了转危为机。一是保增长,坚定有为。把调结构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确立了打造“服务业强区”目标,加快主导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现代化进程,服务业的“首位经济”地位更加突出,“2+1”、“三位一体”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初步建立;把上项目作为保增长的重要抓手,“十二大工程”重点项目相继建成、见效,城北体育公园一期建成开放,西湖文化广场落成,百井坊地区综合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把扩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全面落实促消费和企业帮扶的各项政策措施,政企齐心、共克时艰,有力地保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二是保民生,积极有成。坚持把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放在民生保障和改善上,公共产品支出比重达71.69%,较上年提高了1.36个百分点,较好完成了区人代会确定的十大惠民工程,群众对实事项目的满意度达99.18%。把促进经济增长与有效增加就业岗位结合起来,把扩大就业与支持自主创业结合起来,连续四年出台政府一号文件促就业。着力夯实民生改善的基层基础,南北区域统筹、和谐社区建设、社会帮扶救助、城区环境改善、社会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三是保稳定,保障有力。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深入分析不稳定因素的复杂性,增强责任意识、大局观念和驾驭能力;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保增长、保民生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倾听民声、化解民忧,积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维护稳定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各位代表,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去年我区荣获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等国家级荣誉14项,浙江省平安区等省、市级荣誉20项。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在各条战线上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在下城创业的投资者和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下城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不少矛盾和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贸出口总额下降26.1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没有完成人代会确定的20%增长目标;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和市场需求不足问题依然存在,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艰巨,现代服务业发展、传统服务业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的步伐都需要进一步加快;受拆迁难度加大等因素制约,区块开发、功能培育面临较大压力;改善民生任重道远,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亟待解决;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政府及各部门克难攻坚、狠抓落实的意识与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经济形势十分复杂的一年。虽然当前全面恢复增长还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经济发展还存在阶段波动可能,但中央和省、市的各项经济政策已经初见成效,经济发展企稳向好的态势逐渐巩固,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抓住经济复苏的有利时机,迎难而进、乘势而上,继续发挥率先、领跑、示范作用。

2010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八届十次全会工作部署,坚持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全面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深入实施“南精北快”战略,全面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城区发展现代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环境建设精品化,全力打造“繁华时尚之区”,确保“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合分析当前的发展趋势,建议2010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以内;安全生产死亡人数“零增长”并力争有所下降。

为完成以上目标,我们要深刻认识形势的复杂性和做好新一年工作的艰巨性,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保持必胜信心,以更加扎实有效的举措谋发展、抓落实,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一是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坚持“两轮驱动”产业发展方针,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型。进一步完善“2+1”现代产业体系,推进高质服务业、高新科技、高端创意产业集聚,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推进城区发展现代化。以“南精北快”战略为引领,坚持项目带动,突出抓好大项目、大招商、大产业,强化要素保障,完善基础配套,加强南北对接,加快更高层次上的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矛盾与难题,加快建立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把保障与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的头等大事,健全“一控制、两提高、三倾斜”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集中力量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区百姓,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四是推进环境建设精品化。坚持环境立区,大力开展低碳城区创建活动,积极实施环境建设“五个一批”工程,通过建设一批、改善一批、整治一批、调整一批、管理一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在营造一流的创业和人居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提升城区整体环境品位。


三、2010年主要工作任务


按照今年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着重是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深化服务业强区建设,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服务业高端集聚。大力实施“服务业导向”战略,制订八大门类服务业发展规划,建立协调推进例会制度,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层次和能级,实现服务业“三个90%”目标。围绕武林商圈和创新创业新天地两大核心,全力打造武林商业商务集聚区、庆春路延安路金融集聚区、创新创业新天地、文化创意集聚区、石桥都市配送物流园区。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重点抓好一批现代服务业产业项目,在推动商贸、金融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壮大其它五大产业门类,扶持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女装、丝绸、汽车和文创等特色街区的品牌建设,提升“商贸+商务”融合发展水平。

推进商贸业转型升级。抓住世博会、西博会等重大会展机遇,突出假日经济、购物天堂等营销亮点,组织好各类交易、展销活动,引导消费结构升级。着力培育汽车、商贸等消费热点,积极推进都市旅游、商务旅游和休闲购物旅游。实施武林商圈消费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完善共建共享服务平台,推进业态调整、功能提升和氛围营造。完善社区商业布局,健全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电子商务进企业”数据库,完成2000家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目标。

推进楼宇经济提升能级。围绕楼宇经济两个“三年倍增”目标,以打造楼宇经济品牌、巩固楼宇“三率”和深化楼宇服务机制为重点,加快楼宇扩容和品质升级,促进楼宇企业腾笼换鸟和做大做强,培育税收千万元楼宇46幢、亿元楼宇12幢和特色楼宇30幢。深化“楼宇社区”建设,完善楼宇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及楼宇促进联谊会功能,实现经济服务、民生保障、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和党群建设“五进楼宇”。进一步完善楼宇信息管理系统,推进楼宇信息共通、资源共享。

推进高新产业创新创优。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两区多园”建设,开辟园区综合服务厅,争创市级先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和软件产业,加快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培育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上市。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新产品开发扶持力度,推广应用节能和电子信息化技术,抓好科技促进示范项目。深化科技和人才合作,健全人才引进及培养机制。扎实推进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区建设,打造中山北路全市“正版正货”第一街,争创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城区和国家级电子信息专业孵化器。

(二)突出大项目带动作用,积极促进南北协调发展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深化项目联系、项目代办等工作制度,以省、市重点项目为龙头,加快十二大工程建设步伐,抓好百井坊地区综合改造、地铁上盖物业、武林广场地下商场、喜得宝地块开发等104个项目的推进工作。坚持“建管并举”的原则,高标准完成城北体育公园健身馆及室外体育设施的建设任务,确保5月1日基本建成并向市民开放。

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外经、外贸、外资、外包工作,促进外向型经济平稳发展。充分发挥商务联络处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央企、国企和世界500强的招商力度,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总部和潜力企业,做好中烟、机床厂等重点地块招商工作。全年引进杭外资金90亿元,合同利用外资4.25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82亿美元。把对外贸易和境外投资有机结合起来,力争在投资方式、项目规模和项目数量上有新突破。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工作。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评选表彰重点骨干企业,落实“1+X”经济扶持政策,设立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不断优化服务企业的政务环境。

大力强化要素保障。进一步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积极引进高品质产业和房地产项目,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有效增长。完成25家工业企业搬迁及5家专业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开展城中村改造“品质建设年”活动,做好朝晖六区、八区、九区和西文重机、灯塔一期等地块27.86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的回迁安置工作,探索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社区管理体制和模式。进一步调动经合社的积极性,推进西文和杨家拆迁安置房项目,做好灯塔相关地块出让工作,全年建设和管理城中村改造项目85万平方米,力争提前完成城中村改造五年任务。

(三)推进均等化公共服务,保持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高位均衡、轻负高质”为导向,推进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教育学术之区建设,迎接省级教育现代化强区评估检查,打造中国特色区域教育现代化范例。办好第八届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和第二届文晖论坛。深化再生性集团化办学内涵,稳妥推进国有民办学校体制调整,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行社区教育“学校联系人”制度,加强青少年空间建设。修编教育资源布局规划,继续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加强师德教育,抓好区第三批“梯级名师”评选和新一届特级教师推荐工作。

健全卫生服务体系。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医改方案,实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零差率销售。推进数字卫生综合应用示范区建设,实施石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善工程,启动老年康复医院建设。推进“重点慢性病预防控制”三年行动计划,做好中英社区健康干预项目,开展中医保健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建设全市首个“市民健康生活馆”,积极打造健康城区、创建省级卫生强区。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优化优生两免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开展文化社区创建活动,做大做强“文化超市”,加强星级文体团队建设,办好万场文化进社区等品牌活动,建立区文化遗产资源库。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探索区文体中心和城北体育公园运作管理新模式。健全文化市场“六个纳入”执法监管机制,规范文化市场经营。认真迎接省级体育强区复检,办好区第七届运动会和残疾人运动会,成立11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

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开展第三届“感动下城”十佳公德人物评选,全面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事项目。抓好“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做好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创建工作,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实事评选活动,深化志愿服务,迎接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复评。做好老龄和离退休干部工作。切实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台湾事务等工作。抓好全民国防教育,推进103人防工程建设,认真开展民兵、预备役、征兵和双拥共建工作,争创省级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四)加快生态区建设步伐,大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开展低碳城区建设。按照“六位一体”低碳城市建设要求,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抓好“创模”复检工作,加强绿化精细管理,推行“阳光屋顶”示范工程,争创省级生态区。实行节能减排责任追究制,加强联合执法,继续抓好河道排出口整治和监管工作,加大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和污染企业搬迁力度,确保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巩固“禁燃区”、“噪控区”创建成果,确保市级“飞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开展低碳生活科普演出进社区、“万盏节能灯进家庭”等系列活动。

抓好环境综合治理。坚持“四问四权”,继续实施庭院、危旧房、背街小巷改善及道路修缮、截污纳管、公厕提升改造、撤村建居社区环境整治等民心工程,加快北部地区市政和环卫公共设施建设。启动物业管理改善工程,提高老小区物业管理水平。推行垃圾直运和分类收集试点。有序实施钱家河等“3+2”河道整治工程,确保中河、东河综保工程10月1日前全面完成并向市民开放。继续推进以武林商圈为核心的夜间景观工程,完成8处建筑物亮灯改造任务。

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开展新一轮杭州市“国内最清洁城市”示范点创建活动,着力打造“最清洁、最有序”城区。完善“四化”长效管理,实行市、区配套考核,认真做好道路街巷分类分级保洁。突出街道在街面保序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完善城管执法与各职能部门的联勤整治机制,实现“主要道路严禁、次要道路严控、背街小巷有序”的管控目标。建立统一的城市环境监管运行协调机制,充分发挥“96310”和“数字城管”的作用,加大城市管理巡查力度,提高各种问题的处置率和解决率。以“双最”考核为抓手做好道路、河道绿化工作,推进“一把闸刀”的夜间亮灯管理模式。推行错时错位停车、利用闲置土地停车,探索小型立体停车库建设,努力缓解“停车难”。

(五)落实保民生各项举措,全力维护社会平安和谐

不断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全面推进社区社会工作,启动100个社会工作示范岗创建活动,健全管理、运作、评价机制,提高社会工作服务水平,建立符合我区实际的社区社会工作制度体系。全面深化“66810”为民服务绩效追踪机制,继续落实五项为民服务和“管线分片”服务居民制度。深入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完善社区工作者的准入、培训、管理、考评和退出机制。开展第四届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继续加大就业帮扶力度。以创建“充分就业城区”为目标,实施促进就业民生工程,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网络信息库,探索建立就业项目援助员制度,大力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继续实施“三个百万培训计划”,探索培训与上岗有效对接机制,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加大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区、街创业服务园的平台作用,打造网络式就业、创业模式。

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并落实40条帮扶政策,扩大困难群体受惠面。继续做好困难家庭亮居工程,深化“五金”助老服务项目,进一步加快老年福利机构等为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工作全民覆盖,提高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参保能力。深化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推进劳动保障服务进楼宇、进市场、进园区、进企业,健全企业欠薪预警机制和应急周转金制度,全区劳动合同签订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开展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努力创建浙江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区。

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以创建浙江省法治建设示范区为契机,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健全治安防控网络,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充分发挥区、街、社区三级矛盾纠纷调处机构作用,深入开展领导信访包案活动,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社区矫正、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量化安全生产考核,全力做好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和节庆期间的安保工作,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在全力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同时,我们将继续抓好就业再就业等为民办实事项目。

1、积极打造充分就业城区,100%创建充分就业街道,100%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0300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04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370人。

2、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区内食品生产企业100%取得生产许可证,加工食品安全性指标合格率大于95%,不发生重大食品加工质量安全事故。

3、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建、改扩建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

4、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新增截污量每天2000吨以上,新增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新建节能生态示范小区3个。

5、实施30条背街小巷改造,完成4条道路修缮和6条支小路建设,提升改造12座公厕。

6、实施121幢居民住宅的庭院改善工程,开展5475幢房屋安全检查,实施100万平方米的物业管理改善工程。

7、完成杨家二期和北景园三期经济适用房建设,拆迁安置房开工27万平方米、竣工20万平方米,完成4.17万平方米外来务工人员和大学生人才公寓建设。

8、建立区婚育一体化服务中心,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50%以上,孕前优生检测率达到60%以上。

9、新建16家社区老年食堂、2家老人公寓。

10、建设无障碍设施家庭30个,打造残疾人就业服务一条街,创建扶残助残爱心基地。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把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着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一)完善依法行政的管理体制。全面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主动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考评,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和过错追究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做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各项工作。

(二)树立开放开明的政府形象。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深化重大问题研究,认真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有关工作。进一步探索和实行开放决策机制,不断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等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积极推进网上政务大厅、网上行政服务中心和数字监察系统的运用,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努力实现行政权力规范、公开、透明、高效运行。

(三)坚持廉洁务实的从政要求。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抓好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突出重点领域、重点对象和关键环节,强化审计和行政监察等专门监督,完善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政府工程代建、重大项目绩效评价等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支出,机关公用经费预算压缩5%,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实行零增长。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集中精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深入推进政府工作项目化、项目实施责任化。

各位代表,今年是我区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克难攻坚,为加快建设“繁华时尚之区”而努力奋斗!


名  词  解  释

1.“1+X”经济扶持政策:“1”是指《下城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X”是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会展业、商贸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建筑业、社区服务业、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和促进企业上市等细化及配套的财政扶持政策。

2.定向信贷基金:是指区现代服务业(债券式)中小企业定向信贷基金,是区政府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与杭州银行共同推出的面向税收关系隶属下城的现代服务业和高新产业中的中小企业的兼具债权基金和金融贷款功能的新型融资产品。

3.“服务业导向”战略:坚持“两轮驱动”、“三位一体”,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推进“服务业大区”向“服务业强区”转变,建立既与世界接轨又有下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4.楼宇综合服务中心:是一个涵盖政策宣传、企业登记、民政事务、劳动保障等全方位为楼宇企业提供贴身服务的机构。以楼宇企业和楼宇员工为服务对象,由街道安排专人,各职能部门配合,把“企业找服务”变为“政府送服务”,真正做到政府服务企业“零距离”。

5.“1+9”购物节:2009年推出的促消费系列活动,“1”指综合性的第二届杭州休闲购物节,“9”则指借助传统节假日,主办九个特色明显的主题购物节。

6.十大特色高新园区:指的是《下城区高新产业发展规划》中的“十大园区”,具体为:浙江传媒创意园、电子商务产业园、经纬国际工业设计产业园、CBD科技服务基地、杭广电传媒园、杭报新闻出版传媒基地、中国联合工程设计产业园、潮王路设计产业基地、长城F317创意园、299创意园。

7.中山北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是由区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和浙江产权交易所、区科技创业中心共同组织搭建的,以“路路通知识产权交易网”为载体,整合了浙江产权交易所等5家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资源,为省内外企业提供专利、商标、版权的申请、评估、交易、法律援助等服务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

8.生态街道:指以绿色社区建设、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等为基础,以生态经济发展、生态人居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态文化培育为重点领域的街道,主要考核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等17项指标。

9.绿色社区:指具备一定符合环保要求的软硬件设施、建立起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硬件建设主要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等设施,是在传统社区的基础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主旨,始终贯彻绿色的理念,让社区达到既保护环境又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又与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统一。

10.“十纵十横”道路综合整治工程:是指全市实施的总长度为37.4公里的道路综合整治,其中涉及到我区的有潮王路和中山北路(环城北路至体育场路段)。

11.飞行监测:环保部门采用暗查方式,对特定企业实行突击性检查和监测,有效地核实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和排污情况,严肃处理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对不法排污企业起到威慑效果。

12.15个全市第一:在全市城市管理工作考核中,我区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了城市管理综合目标考核优胜单位、庭院改善工作优胜单位、市区道路修缮工程优胜单位、市区公共厕所提升改造工作优胜单位、数字城管工作优胜单位、环卫保洁工作优胜单位、景观亮灯工作优胜单位、城管执法工作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加上“四化”长效管理、公厕分类保洁、渣土管理、违法停车依法处理工作考核,以及“最佳、最差”道路绿地评比、截污纳管率、庭院改善工程人民满意度七个全市第一,共有15项工作在全市考核中名列第一。

13.“三位一体”社区管理服务主体:是在深化社区体制改革过程中,根据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的工作职责,进行资源功能和优势整合,形成各类组织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多元化管理服务复合组织。

14.一门式、十条线、十个一:“一门式”即“一门式”社区服务大厅:将各类服务项目整合进社区居民服务大厅,所有社区管理服务职能实行集中咨询、集中受理、集中服务、集中监督;“十条线”即“十条线”管理服务职责:党员教育、平安秩序、环境美化、就业指导、帮扶救助、居家养老、扶残助残、卫生计生、科教文体、社会组织等十大管理服务职能及相对应的十条为民服务线;“十个一”即“十个一”刚性标志:确立一个服务理念、形成一个服务标识、构建一张组织网络、明确一张责任图表、制订一块工作去向栏、开设一台电子触摸屏、运用一个追踪服务软件、规范一份工作档案、记好一本民情日记、开通一个QQ信箱等。

15.“66810”为民服务绩效追踪机制:指以“前台受理、后台追踪、全程服务、全员考评”为主要内容,通过落实日受理、周例会、月考评、线负责、片走访等五大为民服务制度,设立来访、电话、网络、交办、走访、报告等六大受理路径,建立健全专人、专项、专业的服务过程、服务绩效的追踪监督办法,从而形成一套相互关联、促动的社区公共服务绩效追踪机制,有效提升社区为民服务水平。

16.“六位一体”长效救助管理模式:是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中,探索形成的以民政、公安、行政执法、城管、街道社区、辖区单位(产权单位)等为主体的长效救助管理机制。

17.“三网合一”治安防控格局:即“警防网、民防网、技防网”三网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

18.数字巡访:以派出所为单位,将原来的值班室、监控室、信息室、巡访室“四室合一”整合成一个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综合指挥系统——指挥室。指挥室对各类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进行研判,从而确定每天巡访力量的安排、巡访的重点部位、巡访路线和巡访方式。

19.“五个一”工程:即一道门(安装单元电控门)、一把锁(推广电动自行车防盗锁和地锁)、一件器(安装报警器)、一双眼(完善治安电子监控系统)、一张网(健全平安巡防队伍)。

20.警民联调:指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街道调委会与公安派出所(110)联动调解机制。由各司法所在同一辖区派出所设立“警民联调”工作室,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明确的联调范围和规范的运作方式开展工作,有效缓解派出所的纠纷调解压力,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从而降低调解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21.“和事佬”经验:是指我区首创,建在社区内的人民调解民间自治组织,由本社区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纠纷调解能力和一定威望的居民担当协会会员,给予“和事佬”称号。“和事佬”们分工负责、分片包干、分头落实,将纠纷调解、普法宣传、居民联络工作铺展到社区每一幢居民楼、每一个楼道。

22.“名园+街园”模式:是指名园集团化办学中的一种模式,由省示范性幼儿园、杭州市甲级幼儿园对街道举办的相对薄弱的幼儿园进行全程、全面、全员指导,力求以最短的时间实现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的最大化,促进区域学前教育更加均衡发展。

23.中医“治未病”:“治未病”是中医的特色优势,也是中医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它倡导人们珍惜生命,注重养生,防患于未然。“治未病”最早始见于《黄帝内经》提出的“上工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三层内涵。

24.文化市场“六个纳入”监管机制:指将文化市场执法监管工作统一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下城平安巡防组织网络、全区社会治安集中整治行动、年度综治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考核、文化市场“二次创业”实践和“法治下城”建设目标体系。

25.“文化超市”运作模式:是指将商业超市开架陈列货品、团购、配送的运行机制移植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通过政府主导、部门统筹、资源整合、社会参与,形成“五个一”,即:一份文化菜单、一个人才和节目库、一张文化服务导图、一个文化信息网络、一套电话服务系统的有效载体,实行菜单式管理、交互型运作、个性化配送、分店式运营等基本模式,力求使居民群众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其基本文化权益,达到公共文化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26.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以依法清理和规范权力为基础,以政务公开为原则,以电子政务为载体,以网上政务大厅为平台,推动各项行政权力网上规范、公开、透明、高效运行。

27.网上行政大厅:是指将行政权力清单、流程等编入政府信息公开目录,通过政府网站予以公开,各部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实现外网申请、内网审批、外网反馈的网上审批系统。

28.网上行政服务中心:是指行政审批和服务“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网上监督”的服务平台,做到公众与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政务活动通过网络实现。

29.数字监察系统:是指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政府行政审批、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管理、政府采购以及行政绩效等方面开展数字化、自动化的定量分析,判断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是否依法、廉洁、高效,努力打造阳光政府,建立廉政监察、效能监察的长效机制。

30.行政执法主体“8+1”行政权力和行政流程的清理固化:“8”是指将行政权力分为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许可登记、行政监管、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裁决八项;“1”是指除上述八项之外的其它行政权。行政流程的清理固化就是对行政职权进行清理核定,编制职权目录、权力运行流程图和监督机制明示图,这是构建权力阳光运行电子政务系统的基础工作。

31.“2+1”、“三位一体”现代产业体系:“2+1”指高端的二次、三次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三位一体”指要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2.八大门类服务业:是指商贸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中介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信息与软件服务业、社区服务业。

33.创新创业新天地:是集新型都市工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商务、商业休闲于一体的杭州次级商务商业中心。东至宣杭铁路,南至沈家路,西至东新路、上塘河,北至宣杭铁路,规划用地56.7公顷,建筑面积达115.65万平方米。

34.楼宇经济两个“三年倍增”目标:从2008年起到2010年,实现税收规模楼宇、楼宇投用面积“两个翻番”,即三年内培育12幢税收“亿元楼”和46幢税收千万元以上“主题楼”、“特色楼”;三年内新增楼宇投入使用面积300万平方米。

35.楼宇“三率”:即楼宇入驻率、楼宇注册率、楼宇贡献率。

36.楼宇社区:将社区的管理服务模式引入楼宇,使企业不出楼宇就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一系列服务,促进楼宇全面发展。

37.两区多园:“两区”指北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功能区和南部服务型高新产业集聚区;“多园”指在拓展北部发展空间和整合提升南部服务型高新产业的基础上,打造多个特色高新产业园。

38.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又称传感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装置与互联网相结合所形成的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并与互联网结合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是互联网的延伸。

39.青少年空间:是由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与香港青年协会合作推出的服务于本地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全新项目,借鉴香港“青年空间”运营模式,以社区内3~25周岁的青少年和在校学生为服务对象,着力回应青少年需要,提供平台激发青少年大胆探索、敢于锻炼、参与实践,发挥青少年无限创意的社区综合性青少年互动空间。

40.“重点慢性病预防控制”三年行动计划:从2009-2011年,依托“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干预控制行动”项目,对社区35-54岁女性和35-59岁男性居民进行健康管理,目标人群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0%。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目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减少慢性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41.“六位一体”低碳城市:杭州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举措,是体现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共同推进的低碳城市。

42.“阳光屋顶”示范工程:是指充分利用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住宅建筑、公共设施等各类建筑和构筑物表面(含屋顶、幕墙等),加装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电能控制系统和并网系统,从而实现光伏发电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目前,我区武林街道环西社区、陶角里24幢原地翻建工程以及城北体育公园等,都已实施或将实施该项工程。

43.禁燃区:是指杭州市区划定的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

44.四问四权:“四问”即“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四权”即“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

45.“3+2”河道整治工程:即钱家河、石桥河一期、沈家河一期3条区级河道综合整治,以及中河、东河2条市级河道综合整治。

46.四化:即洁化、绿化、序化、亮化。

47. 96310:是指杭州市城管执法局投诉热线,主要处理各类涉及城市管理的群众投诉和问题。

48.“管线分片”服务居民制度:在社区工作中,由社区专职工作者既负责做好至少一条为民服务“专业线”的工作,又联系走访若干户“责任片”的居民,在完成为民服务专业线工作的同时,落实走访联系居民制度,以增强社区专职工作者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49.两个体系:是指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