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K1493206-6/2020-169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府办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下政阅〔2009〕4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09-02-18 发布日期 2009-02-18
附件
2009年下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09-02-18 17:08:19 点击率:

 杭州市下城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议通过

下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项永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不寻常、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工作部署,按照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务实为民、统筹协调的总体要求,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团结奋进、克难攻坚,推进了经济和社会全面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持经济继续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6.21亿元,同比增长14.62%;其中服务业增加值309.67亿元,同比增长15.2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64.29亿元。全年引进合同外资3.41亿美元,到位外资2.01亿美元,引进杭外资金81.69亿元;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22.06亿美元,同比增长54.81%。实现财政总收入96.48亿元,同比增长16.7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72亿元,同比增长15%。制定出台“1+X”经济扶持政策,成立了区、街两级企业服务中心,深入开展辖区企业服务月活动,5家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建立与浙江报业集团、浙江工业大学的战略合作,举办政银企合作洽谈会,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确立“两轮驱动”产业发展方针,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4.56%,同比上升了3.1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8.95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7.2%,同比增长10.21%。“四大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02亿元,同比增长16.7%,武林路时尚女装街被评为“中国特色商业街”、“中国时尚女装第一街”,丝绸城荣获“全国纺织品服装交易市场50强”称号,入选“我心目中的杭州品牌”30强,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区列入市级商业特色街;新引进上海银行、邮政银行等金融企业13家,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9.45亿元,同比增长23.01%,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7家企业列入上市后备资源库;“浙江传媒创意产业园”挂牌成立,金海岸集团总部入驻我区;全年举办会展活动99个,提供展览面积71.88万平方米,占全市的58.64%。制定实施《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企业31家,新创建省、市、区三级高新企业研发中心17家。

(三)区域统筹进程加快。“南精北快”战略扎实推进,南部与北部主要建设项目总投资分别达51亿元和80亿元,项目个数比为1:3。坚持区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实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包括10个市重点项目、11个市重点服务业项目在内的“十二大工程”总体进展顺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3.27%。实施楼宇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全区税收超1000万楼宇达到39幢,其中超亿元楼宇9幢;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被评为“2008中国最具投资价值CBD”,每平方公里财政总收入达到15.86亿元。城中村改造试点全面实施,新开工安置房39万平方米,漾河人家6.05万平方米安置房项目竣工,朝晖六区、八区安置房建设进展顺利;成立土地整合建设指挥部,重机厂等4块土地成功出让,搬迁工业企业23家,整合改造提升专业市场23家。加快北部路网建设,秋石、留石快速路和杭玻路全面建成通车。

(四)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生态区建设扎实推进,新创建3个市级生态街道和3个省级绿色学校,新增绿地9.7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17.27%。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83%。完成上塘河黄金旅游线提升改造任务和长浜河等6条河道整治工程,全区河道监管、巡查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污染源普查和“禁燃区”创建工作,完成截污纳管工程39个,全年新增截污量每天8382吨,截污率达92%。完成90个庭院476幢居民楼和14条背街小巷改善任务,提升改造公厕81座,实施5个撤村建居社区的环境整治。城市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数字城管”解决率达100%,辖区道路的“四无”覆盖率、主要道路机械化清扫率、16小时保洁覆盖率达80%以上,主干道24小时保洁覆盖率达60%以上。开展“交警进社区”,并作为为民服务的经验在全国推广,推行停车新政,新增停车泊位5697个。推进城市“亮化”工程,全区重点区域亮灯率达到100%。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拆除违法建筑491处共5.68万平方米。完成梅王阁、白衣寺保护性修缮任务。城市管理工作获得10个“全市第一”。

(五)民生保障得到加强。和谐街道(社区)建设不断深化,创建7个杭州市社区建设示范街道,8个社区被命名为全省首批和谐社区。推广66810为民服务工作法,完善居民自治组织体系,建立楼宇居民自治会694个,单元居民自治小组5531个。连续三年下发政府一号文件推进就业工作,在全市率先建立失业人员创业服务园和大学生创业基地,新命名3个充分就业街道,67个社区被评为杭州市充分就业社区,新增就业人数2595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2%,“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除。全区养老保险净增23573人,老年医保基本实现全覆盖。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为外来务工人员追薪336万元。完善春风常驻40条帮扶政策,落实各类帮扶资金5461万元。开展困难家庭“1+X”亮居工程,为323户困难家庭装修,为1389户困难家庭配置家电、家具。实施居家养老“五金”计划,养老机构新增床位144张,新增老年食堂8家。为62084名企业退休人员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实施残疾人“三百万”工程,在全省率先建成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深化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推出经济适用房3782套,完成危旧房改善5.14万平方米,开工建设5.4万平方米大学生人才公寓和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全力做好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和抗震救援工作,共向四川震区派出应急救援、救护人员37人,累计捐赠款物5894.6万元,接收治疗伤员30人。建立社区应急物资储备库,长庆街道新华坊社区被评为全国减灾防灾工作先进社区。扎实推进“平安下城”建设,刑事发案总量同比下降3.3%,破案总量同比提高8.1%,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5.62%。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包案、大稳控、大督查工作,共接待群众来访599批1181人次,接处来信来电10229件,实现了北京奥运期间“零进京、零滋事”和信访总量下降的目标。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和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继续加强。成立8个直属司法所,社区矫正和归正帮教安置工作进一步规范,警民联调机制全面推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消防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严格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奶粉”等公共安全事件得到稳妥处置,完成6家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获全市最佳农贸市场评比第一名。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评选表彰第二届“感动下城”十佳公德人物,创办“流动的雷锋纪念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首创科普庭院、科普老年食堂,区科创中心获“杭州市十佳科技企业孵化器”称号。与中央教科所合作,成立全国首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打造中国特色教育样本;名校(园)集团化办学力度不断加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基本实现全覆盖,等级幼儿园覆盖率达98%,杭州市学前教育强区评估名列第一;教师成长工程扎实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名列全市前茅,在省、市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中均获优秀。在全市率先启动“核需定支、全额管理,300种基本医疗用药个人零自负”改革试点,成立全市首个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新建、改建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发放“爱心医疗卡”13500张。手足口病等疾病防控和居民健康干预工作成效明显。深化“阳光计生”工程,计划生育率达99.1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3‰。区红十字会获全省先进集体称号。开展“文化超市1+8”服务活动,做精“社区文化月”、“民工艺术节”等群众文化品牌,建成区文体中心,全区人均体育占地面积达1.17平方米。加强老龄和离退休干部工作。认真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台湾事务等工作。积极开展拥军优属与共建活动,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

(七)政府自身建设继续加强。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启用议案提案网上办理系统,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共182件,办结率、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政府常务会议,推进政府工作民主化、法制化建设。继续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沟通联系,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3057件政府公文实现网上公开。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率先启动全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试点,完成全区行政执法主体、依据和职权的梳理工作,对2007年以前的政府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共受理审批和服务事项129120件,办结率达99.5%。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行政性成本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下降1.19个百分点。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政府投资项目及各类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核减建设投资2.01亿元,将庭院改善工程、百姓安居工程和就业帮扶工作列为年度行政效能重点监察项目,政府服务效能不断提高。规范政府采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出台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个意见、三个办法”,国有资产运营收益同比增长10%。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拼搏奋进,经济社会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平稳运行,各项工作协调推进,成绩喜人。2008年是我区重创新、促发展的一年。我们以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更加注重创新体系建设,成功创建浙江省首个中心城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举办了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理论研讨会暨首届城区论坛、全国首届教育生态理论研讨会、第六届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品质下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彰显。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不断创新,试点经验在全市推广并在“新医改方案”中充分体现,我区社区卫生工作被列为国家卫生部陈竺部长的基层联系点。2008年是我区重转型、促调整的一年。我们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突出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品牌建设,以楼宇经济为抓手,现代服务业能级进一步提升,承办首届杭州楼宇经济论坛,首创全国楼宇经济发展指数,“3671”下城楼宇经济发展模式在全市推广。制定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已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举办“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暨杭州高成长企业论坛”,设立3000万元创投引导基金,全市首个创业投资项目落户我区。2008年是我区重建设、促项目的一年。我们更加注重以拆迁推项目、以项目促发展,城中村改造、城北体育公园、创新创业新天地、地铁一号线、上塘河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的拆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累计拆迁居民住宅167户、农居369幢、企业41家,拆迁面积达46.17万平方米,成为了下城历史上又一个拆迁年,以大拆迁推动大建设,全年新开工项目36个,在建总面积达235万平方米。2008年是我区重民生、促提升的一年。我们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谐社会建设,完善“一控制、两提高、三倾斜”财政投入机制,公共产品支出比重达70.33%,较上年提高了2.31个百分点,社会事业、就业社保、环境改善支出分别比上年提高了20.2%、31.58%和25.05%。较好完成了区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就业再就业等十大惠民工程。

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在各领域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和外来建设者,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在下城创业的投资者和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下城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2009年工作总体要求


2009年将是新世纪以来我区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尽管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经济发展遇到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但下城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机遇仍然大于挑战。中央扩大内需的战略决策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省、市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果断举措,为我们应对危机、推动科学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近年来,我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企业服务,着力改善民生,产业、环境、人才和社会发展优势日益巩固,为我们克服当前困难、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不少矛盾和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减速的影响,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正在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区域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不稳定因素增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要素制约问题还比较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亟待增强,转变发展方式任务仍然繁重;高水平的城市化工作格局有待进一步完善,推进“南精北快”战略的任务仍然艰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食品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存在,和谐社会建设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政府职能转变步伐亟需加快,统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需要加强,服务意识、服务效率和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既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更要直面挑战、沉着应对,变危机为转机,以决战决胜的勇气,逆势而上、迎难而进,通过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矛盾,不断开创下城发展新局面。

2009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八届八次全会工作部署,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深入实施“南精北快”发展战略,保增长、促转型,保民生、促和谐,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保下城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综合分析当前的发展趋势,建议2009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全区截污率达94%以上;安全生产死亡人数“零增长”并力争有所下降。

在工作中要切实把握好“五个坚持”:一是坚持改革创新,克难攻坚。把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动力。大力弘扬下城精神,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以创新的举措迎接挑战,认真落实应对措施,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和旺盛活力。二是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既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当前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又着眼长远,充分利用宏观形势的倒逼机制,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增强科学发展后劲,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在共建中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充分发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中的基础性作用,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鼓励创新创业,切实为促进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强财政调节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四是坚持统筹发展,协调推进。把统筹兼顾作为基本方法。统筹考虑发展与稳定、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全局与重点、长远与当前发展的关系,按照“南有CBD、北有新天地”的总体布局,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增强发展的协调性。五是坚持求真务实,确保实效。把加强政府建设作为推进工作的保障。坚持政府工作项目化,一个一个项目抓落实,一件一件实事抓推进,不搞短期行为,不做表面文章。坚持勤政、廉政、优政,始终保持坚韧不拔、奋发有为、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敢于直面矛盾,勇于承担责任,善于破解难题,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工作效能。


三、2009年主要工作任务


按照今年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着重是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深化科学发展,力保经济平稳增长

抢抓机遇上项目。按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的原则,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深入推进“十二大工程”建设,做好星火广场等38个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新华广场等50个重点项目,加快三立时代广场等48个在建项目,促进投资有效增长。进一步深化区领导项目联系、投资项目代办和重点项目通报等制度,确保重点项目早投产、早见效。建立金融机构和投资项目对接平台,大力推进政银企合作,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重点工程建设。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引进高品质房地产项目,加快原东南面粉厂地块等商住项目开发建设。

提升品质促消费。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完善低收入家庭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巩固和提升商贸零售业、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层次,做强特色街经济品牌,抓好武林路时尚女装街区、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区提升改造和新中国丝绸城建设,加快培育庆春路金融特色街区、中山北路创意文化商业特色街区、百井坊巷商贸街区、香积寺路商业休闲街区和建国北路商贸商务景观带。办好“西博会”、“购物天堂博览周”等系列活动,完成18家专业市场整合改造提升任务,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营造良好的购物消费环境。

扩大开放强招商。在招大择优上下功夫,健全大项目招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驻沪办、驻港办等招商平台作用,加强对东南亚和长三角市场的项目推介;突出抓好楼宇招商、土地招商、驻点招商、以民引外和以外引外工作,积极引进跨国企业、央企、省市属企业总部和研发机构,开展新业态和服务外包招商。全年引进杭外资金64.8亿元,合同利用外资4.2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67亿美元。优化外经贸发展环境,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保持出口平稳增长。

强化服务抓安商。加大对企业的解困、扶持和服务力度,全面实施“1+X”经济扶持政策,落实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等各项减负政策。健全企业联系制度,开展“访百千企业,办百千实事”活动,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加快发展创投引导基金,继续做好企业上市辅导和保荐工作,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瓶颈制约。合理安排扶持资金,引导企业加大转型升级、创新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投入,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的跟踪服务,夯实存量,拓展增量,着力构建多元财源体系,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探索政府投入和社会化运作新模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深化转型升级,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着力打造全省现代服务业先导区。充分发挥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的集聚优势,结合地铁中心建设,积极培育现代商贸服务业,加快传统商贸企业提升改造步伐。加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接轨省、市区域金融中心“一区两带”建设规划,全面实施《金融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引进金融企业和证券、保险、典当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形成以庆春路、延安路为轴心的金融集聚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金海岸”为龙头,加快演艺娱乐业发展;以浙江传媒创意产业园为龙头,推进现代传媒业发展;依托浙工大等高校院所,促进设计服务业发展,形成沿体育场路、环城北路和运河的传媒创意集聚区。大力发展会展产业,完善产业配套,形成以西湖文化广场、和平会展中心为核心的会展集聚区。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依托高品质商务楼宇,形成以广利大厦等为先导的商务信息集聚区。

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认真实施《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设立产业专项资金,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两区多园”建设。提升“星火电子商务产业园”软硬件环境,培育发展经纬科技广场等一批新园区、新基地,重点扶持100家科技型企业,新培育20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形成“两强两精一高”五大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完成30家工业企业搬迁任务。

合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深化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争创省级知识产权创建区。加强与辖区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共建技术创新载体和企业研发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科研扶持力度。完善创业服务机制,探索“创业导师+专业孵化+创业投资”孵育模式,引进、培育孵化企业100家。做好人才培育工作,完善优秀人才激励机制,营造人才创业的良好环境。

(三)深化南精北快,提高城市化水平

积极打造楼宇经济示范区。把楼宇经济作为集聚发展的主平台、主业态,实施楼宇扩容和升级工程,促进楼宇经济系统化、规范化建设。注重楼宇联动招商,发挥雷格斯、戴德梁行等中介的平台作用,加大精品楼宇的招商力度,不断提高楼宇企业的注册率、入驻率和税收贡献率。强化楼宇经济信息动态管理,引进、培育知名物业管理公司,提升楼宇管理服务水平。加快高品质楼宇新建和改造步伐,完成机电大楼等楼宇的改造升级,努力提高甲级写字楼和“5A智能大厦”比重。

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灯塔、西文、三塘农居拆迁,确保灯塔二期和杨家拆迁安置房开工建设,加快西文拆迁安置房前期进度,力争所有城中村“一村一方案”改造安置房年内开工。以杭氧地块开发改造为契机,启动中舟、胜利等撤村建居社区的拆迁工作。做好朝晖六区、八区15万平方米安置房竣工验收及回迁工作。

着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实施北部路网加密工程,完成永安路、杨家路建设工程,开工建设重工路,启动东新东路建设项目,实施新西路、东晖路等撤村建居配套道路建设。配合做好全市“十纵十横”道路整治工程,完成道路修缮和支小路建设任务。实施河道泵站新建、改建工程,加大截污纳管、雨污分流改造、污水排放监管力度,进一步改善河道水质。继续加大拆违工作力度,严格控制新违建,有序拆除老违建。

(四)深化生态建设,提升环境品位

推进生态城区建设。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完成城北体育公园一期门球馆、游泳馆、人工湖和景观绿化工程。完成潮鸣生态街道创建工作,实现生态街道全覆盖。深入开展“绿色家庭”等多绿创建工作,实现绿色社区全覆盖。开展生物治理试点工程,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建立区级“飞行监测”机制,促进企业清洁生产和重点污染源减排。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继续实施庭院改善、公厕提升改造等环境整治项目,落实长效管理举措,切实巩固整治成果。提升“数字城管”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无缝衔接”。围绕打造杭州市“最清洁城区”目标,加大对道路、街巷分类分级管理投入,实现保洁工作“经费定额化、定额考核化、考核日常化”。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立统一的城市监管运行协调机制,深化属地包干管理,全面推行“巡步制、量化制、考核制”监管方式,提高动态管控覆盖面。建立夜间亮灯“一把闸刀”管理模式,继续推进停车新政,开展“五乱”专项整治,提升街面亮化、序化水平。

(五)深化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

完善就业服务机制。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实施“促进就业民生工程”和“五个一批创业工程”,就业率达96%以上。发挥创业服务园和大学生(留学生)创业园优势,以“手牵手”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创业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和孵化等一条龙服务。实施以大学生、撤村建居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要对象的“三个百万培训计划”,培训就业率达到65%以上。

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坚持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积极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深化66810为民服务工作法,充分发挥三级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努力实现公共服务与社会服务的有效对接。全面建立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大力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促进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形成“三位一体”、交叉任职、合署办公的社区管理新体制。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能力。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用足用好春风常驻40条帮扶政策,深入实施困难家庭“1+X”亮居工程,加大对临时困难群体的一次性救助力度。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健全分级管理、分层保障、分类供给的社会化养老模式。认真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扎实开展“扶残助残爱心城区”创建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两个《办法》,努力实现全民社保。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进楼宇、进社区工作,完善建筑行业外来务工人员工资保证金等制度。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实施“五个一”工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平安街道、平安社区、平安院校、平安单位创建达标率分别达100%、90%、95%和85%。推行“和事佬”人民调解机制,实施区长信访联络员制度,全力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做好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健全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深化公共服务,繁荣社会事业

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以教育生态理论为指导,深入开展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教育学术之区工作,迎接浙江省教育强区现代化水平评价验收。做优做强“教育集团”和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品牌,着力提升北部地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探索“轻负高质”新路径。抓好梯级名师队伍培育。承办好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协作会暨全国社区教育工作会议,深入实施青少年空间试点项目,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

推进卫生事业深入发展。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全面推行“核需定支、全额管理”改革工作,加快服务网点建设,探索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工作,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质量。落实民营医疗机构监管责任,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处置能力,扎实推进健康城区建设和爱国卫生工作。深化计生服务内涵,完善“计警合作、区域联动”机制,强化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拓展红十字会服务领域,提升救灾、救助和救护能力。

推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健全区、街、社区三级文化信息渠道,加强“文化超市”建设,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启用区文体中心,强化公共健身设施维护管理,加快“15分钟”文化圈、“10分钟”体育圈建设。继续办好“社区文化月”等大型文体活动。加大“六个纳入”监管力度,不断完善文化市场综合监管体系。

推进精神文明健康发展。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巩固和发展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做好省、市文明街道创建工作。开展“我为美化家园作贡献”等志愿服务。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组织“感动下城”十佳公德人物先进事迹宣讲活动。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抓好全民国防教育,认真开展民兵、预备役、征兵和双拥共建工作。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在全面推进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将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继续全力抓好十大惠民工程。

1、创业带动就业工程。新增就业21000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04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120人;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1000人,帮助3000名以上大学生就业;打造3个创业服务园;全区充分就业社区达100%,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2、劳动者权益维护工程。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0万人以上,基本实现全区社会保险全覆盖;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以上;完善区、街两级企业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不发生因欠薪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3、困难群体生活提升工程。实施困难家庭“1+X”亮居工程,完成150户困难家庭基础装修,为400户困难家庭配备基本家电、家具;实施居家养老“五金”计划,新建4家老年食堂,改扩建2家街道敬老院和3家社区星光之家老年活动室;实施残疾人第三个“三百万工程”,完成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改造和搬迁工作。

4、卫生服务直通工程。全面推行300种基本医疗用药个人“零自负”;迁建石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建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启动老年康复医院建设;创建居民健康生活馆;建设全市首个“健康主题公园”。

5、文教设施改造工程。新建青春中学前进校区、艮山中学综合楼,改建青春中学青春校区教学楼、东园小学树园校区综合楼;创建社区示范图书阅览室6个,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5个;新建、改建社区体育健身苑(点)20个;创建省市体育先进社区6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12个;新建和改善1个区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8个街道国民体质监测站。

6、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健全食品安全专业队伍,各社区选聘1名义务食品安全督导员;开设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大讲堂,做到食品安全科普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建立食品安全状况评价制度,发布食品安全状况白皮书。

7、治安防控保障工程。投入3000万元,实施以一道门(安装单元电控门)、一把锁(推广电动自行车防盗锁和地锁)、一件器(安装报警器)、一双眼(完善治安电子监控系统)、一张网(健全平安巡防队伍)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工程,进一步严密警防网、民防网、技防网“三网合一”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8、市民百姓安居工程。完成28万平方米杨家经济适用房一期、二期项目,建成8.8万平方米北景园三期经济适用房主体工程;拆迁安置房竣工15万平方米、开工18万平方米;大学生人才公寓和外来务工人员公寓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实施268幢庭院改善和1.5万平方米危旧房改善工程。

9、城市建设更新工程。完成10条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新建、改建公厕30座;启动环卫汽车场、二次垃圾中转站建设;实施1个撤村建居社区环境整治工程;完成中山北路、潮王路沿线道路综合整治;完成环城北路等6条道路修缮和永波路东段等8条支小路建设;完成6处低洼积水整治工程和东晖路等4条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新增停车泊位1500个。

10、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实施18个生活小区截污纳管和5条污水收集系统改造工程,全年新增截污量每天5000吨以上;新增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完成杨家桥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整治市级河道1条、区级河道4条。建立工业、医疗废物处置监管体系,提高废物安全处置和利用率。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把抓好政府自身建设作为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能力的重要保障,进一步深化政府服务管理,加快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依法规范行政行为

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定期报告重大工作,认真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切实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出台《政府重大事项行政决策规则》,探索开放式决策机制。深入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

(二)不断提高行政效能

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集中精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提高政府执行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做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各项工作。完善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加强效能监察,推进政府工作项目化、项目实施责任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和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切实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完善“一控制、两提高、三倾斜”的财政投入机制,确保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用于民生改善。

(三)加强政府廉政建设

进一步深化反腐倡廉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深入推进“数字监察”系统建设,严格执行政府性资金绩效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等制度,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行政支出,党政机关公用经费继续压缩5%,专项经费“零增长”,公务购车冻结一年,出国经费支出削减20%,压缩会议、接待等经费支出。

各位代表,今年是我区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克难攻坚,为“构筑新格局、实现新腾飞”、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和谐城区、争创“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附件一:

2008年我区荣获的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国家级: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

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全国首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省级:

浙江省首批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

浙江省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

浙江省区域推进“轻负担、高质量”联系区

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先进区

浙江省无偿献血先进区

浙江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

浙江省文明出行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浙江省对台工作先进集体

浙江省国防动员先进单位

市级:

杭州市现代服务业特殊贡献奖

杭州市“两口两线”及扩大范围建设整治工程沿线整治优秀城区

三条水上黄金旅游线建设突出贡献单位

杭州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杭州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整体推进先进区

杭州市公共卫生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优秀区

杭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优胜奖

杭州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示范单位

杭州市抗雪救灾工作先进集体

杭州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附件二:

名 词 解 释


1.“1+X”经济扶持政策(P2):“1”是指《下城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X”是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会展业、商贸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建筑业、社区服务业、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和促进企业上市等财政扶持政策。

2.两轮驱动(P2):指我区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推进金融经济、楼宇经济、文化创意经济、会展经济、特色街经济等,积极打造全省服务业引领区,另一方面抓住杭州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发展的机遇,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终通过两大产业的发展推动全区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3.四大中心(P2):指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会展中心、文化中心。

4.小额贷款公司(P2):指依法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是现有信贷制度的重要补充。2008年下半年在全市启动试点工作,杭州市各区(县、市)均可推荐申报设立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为小型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5.十二大工程(P3):指《品质下城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重点项目,即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品牌化建设工程、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建设工程、商业特色街提升培育工程、地铁站点拆迁工程、会展中心提升工程、“退二进三”结构调整和专业市场提升改造工程、城中村改造提升工程、品质家园新建工程、石桥商贸物流经济圈工程、民生改善工程、生态环境提升工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程。

6.楼宇经济“三年倍增”计划(P3):从2008年起到2010年,实现税收规模楼宇、楼宇投用面积“两个翻番”,即三年内培育12幢税收“亿元楼”和46幢税收千万元以上“主题楼”、“特色楼”;三年内新增楼宇投入使用面积300万平方米,新开工楼宇建设面积200万平方米。

7.生态街道(P3):指以绿色社区建设、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等为基础,以生态经济发展、生态人居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态文化培育为重点领域的街道,主要考核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等17项指标。

8.绿色学校(P3):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的学校。

9.“四无”覆盖率(P4):指“无垃圾、无积尘、无痰迹、无白色污染”市容管理标准的空间范围指标。

10.交警进社区(P4):指交警在社区设立管理服务站,主要开展法制宣传、车驾车管、秩序和停车等4个大类18项业务,包括:办理机动车辆、驾驶证的信息变更,办理补证,办理年审换证,办理非现场执法的处理和查询,记分和清分,办理记分12分的学习班报名,简易交通事故的处理等。我区的灯芯巷社区管理服务站是全市首创。

11.10个“全市第一”(P4):公厕提升改造总量全市第一,庭院改善总量、精品亮点和民情满意度全市第一,截污纳管率全市第一,城市“四化”长效管理考核全市第一,城管执法综合考核全市第一,数字化执法考核全市第一,停车新政考核全市第一,“摊点乱摆”等专项整治考核全市第一,“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工作全市第一,沿街店家违法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专项整治全市第一。

12.66810为民服务工作法(P4):即“六必到、六必访、八必报、十条线”为主要内容的为民服务工作法。具体内容:“六必到”是指楼道居民自治会会长、单元居民自治小组长,做到居民身患重大疾病必到、产生情绪波动必到、面临就业困难必到、突遇生活困难必到、发生相互纠纷必到、与群体利益冲突必到。“六必访”是指社区居委会对困难群众、独居(空巢)老人、残疾人员、失业人员、外来人员等六类重点帮扶对象进行经常性的上门走访和服务。“八必报”是指单元小组长及时报告公共设施损坏、公共场所不洁、公共卫生危险、公共安全隐患、公共秩序混乱、公共权益侵害、公共服务不周、公共道路不畅等八大类问题。“十条线”是指党员先锋服务线、公共危机服务线、平安秩序服务线、环境美化服务线、医疗计生服务线、文体教育服务线、帮扶救助服务线、就业指导服务线、居家养老服务线、助残扶残服务线等十条为民服务线。

13.“1+X”亮居工程(P5):指我区针对困难家庭实施的以“新家居、新生活”为主题的亮居工程,具体包括:免费提供家庭住宅整体标准化基础装修,每平方米最高不超过200元;免费提供床、柜、桌等基本家具;免费提供彩色电视机、电热水器、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等家电,所选家具和家电总件数不超过5件、总价不超过5000元。

14.居家养老“五金”计划(P5):指为老服务工作向全区困难、独居、孤寡、高龄等重点需帮扶的老年人延伸和倾斜,提供“金灵通、金筷子、金保健、金管家、金港湾”等五大免费服务项目,分别为:为每户老年家庭安装求救求助呼叫器;每个街道至少建立1家老年食堂;每位老人配有家庭责任医生;每5名老人配备1名助老员;每个街道至少建立1家托老所。

15.警民联调机制(P5):指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街道调委会与公安派出所(110)联动调解机制。由各司法所在同一辖区派出所设立“警民联调”工作室,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明确的联调范围和规范的运作方式开展工作,有效缓解派出所的纠纷调解压力,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从而降低调解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16.“核需定支、全额管理,300种基本医疗用药个人零自负”改革(P6):“核需定支、全额管理”指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支出根据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开展情况予以核定所需经费,由区财政局全额预算,区卫生局代表区政府进行全额管理,单位的所有收入上缴财政专户,实行财政专户管理。“300种基本医疗用药个人零自负”是指参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药参考目录》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以常见病、慢性病的临床常用药品为选择目标,确定300种临床疗效肯定、价格适宜、质量可靠、居民愿意使用的基本用药作为“个人零自负”药品。具有下城区户籍或常住的社区居民,门诊或住院进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起付标准后,使用“个人零自负”药品可享有减免政策,减免费用由政府承担。

17.爱心医疗卡(P6):指区民工医院借鉴“爱心卫生服务站”经验,向辖区范围内生活困难的外来民工发放的减免凭证。外来民工凭此卡到民工医院就诊可享受“十免”、“十减半”优惠政策。

18.“阳光计生”工程(P6):指以构建“政策法规公开、宣传教育广泛、温情服务到位、载体手段创新、整体形象打造”为主要内涵的优质计生服务工程,并以此为服务载体,实现全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19.“文化超市1+8”服务活动(P6):“文化超市”指将商业超市开架陈列货品、团购、配送的运行机制移植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通过政府主导、部门统筹、资源整合、社会参与,形成“五个一”,即:一份文化菜单、一个人才和节目库、一张文化服务导图、一个文化信息网络、一套电话服务系统的有效载体,实行菜单式管理、交互型运作、个性化配送、分店式运营等基本模式,力求使居民群众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其基本文化权益,达到公共文化服务效益的最大化。“1”是指一场全区性的综合性文艺表演,“8”是指8个街道各自举办的精品型的文艺演出。

20.一个意见、三个办法(P7):指区政府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而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资产管理的意见》、《下城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下城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下城区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公开招租试行办法》等文件。

21.“3671”下城楼宇经济发展模式(P8):指以“六推力、六标准、六要素、七任务、一指数”为主要内容的“多楼+高产”下城楼宇经济发展模式。其中,“六推力”指“政府主导、部门主管、街道主推、中介主操、业主主维、社会主协”等六个方面的推动力。“六标准”指“建设现代化、推介市场化、功能专业化、服务精细化、企业总部化、发展全面化”。“六要素”指完善组织体制、坚持规划先导、强化信息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创新考核机制、搭建招商平台。“七任务”指“以百人队伍,盯百幢楼宇,招百强企业,引百亿资金,带百亿投入,建百万平方米楼宇,创百亿税收”。“一指数”指“楼宇经济指数”,重点对楼宇经济入驻单位、发展规模、发展效益、创新情况和环境状况等5个领域20个指标进行评价。

22.“一控制、两提高、三倾斜”财政投入机制(P8):指控制行政性支出比重,提高公共产品支出和北部地区基础配套设施投入的比重,促进公共财政向社会事业倾斜、向就业和社会保障倾斜、向资源节约和生态建设倾斜的投入机制。

23.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P13):指浙江省人民政府2008年7月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其中包括“城镇低收入家庭增收工程”,主要是针对2007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倍的城镇家庭,通过开展就业创业扶持行动、社会保障扩面行动、社会慈善关爱行动等三大行动,力争到2012年使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就业、教育和医疗救助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

24.“一区两带”建设规划(P14):指《杭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中提出的打造长三角金融中心功能区布局目标,即建设以钱江新城CBD为主平台的金融核心区,以及以庆春路及周边商务区和延安路及周边商务区为辅平台的金融集聚带。

25.两区多园(P15):“两区”指北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功能区和南部服务型高新产业集聚区;“多园”指在拓展北部发展空间和整合提升南部服务型高新产业的基础上,打造多个特色高新产业园。

26.“两强两精一高”五大特色产业集群(P15):指做强做大电子商务、现代传媒业;做精做专设计服务业、科技中介服务业;做高做优先进装备制造业总部经济。

27.“创业导师+专业孵化+创业投资”孵育模式(P15):指一种“管理+技术+资本”有机结合的新型孵育模式。其内涵是从区域产业导向出发,积极创办电子信息等专业孵化器,聘请具有丰富创新理论知识、创办过成功企业的科技企业家担任孵化器的创业导师,对孵化企业进行点对点的创业辅导,引进风险投资资本对孵化项目进行创业投资,实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机融合,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服务能力,提高科技企业的创业成功率。

28.5A智能大厦(P15):指具备自动控制系统(BA)、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SA)、消防报警自动化系统(FA)、通讯自动化系统(CA)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智能化系统的楼宇。

29.城中村“一村一方案”改造(P16):指城中村改造的一种模式,是在执行和不违反现有各项撤村建居和城中村改造试点的政策原则前提下,由各区政府享受市政府在土地运作方面的部分权限,统筹运作城中村改造试点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并兼顾解决城中村试点各类问题的一种运作模式。

30.“十纵十横”道路整治工程(P16):2009年,杭州市将进行总长度为37.4公里的“十纵十横”道路综合整治,其中涉及到我区的有潮王路(下城段)和中山北路(环城北路至体育场路段)。

31.绿色家庭(P16):指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带头实施绿色生活方式的家庭,并能够影响和带动其他家庭选择绿色生活方式,使更多的家庭加入到绿色家庭的行列里。

32.绿色社区(P16):指具备一定符合环保要求的软硬件设施、建立起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硬件建设主要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等设施,是在传统社区的基础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主旨,从社区的开始设计到消费、管理始终贯彻绿色的理念,让社区达到既保护环境又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又与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统一。

33.生物治理试点工程(P16):指用微生物群体对既定环境污染体所进行的降解、转变和隔离,目的是改善水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水体的生态功能。我区将其用在河道水质改善上。

34.“飞行监测”(P16):指对排污企业实施现场随机快速的环保执法监督检查,并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理的行为。

35.“一把闸刀”管理模式(P17):指对公建、社会单位的亮灯,实施由市路灯所控制系统的技术服务和由市灯光照明监控中心对监控点进行运行情况监测的“亮化”统一管理模式。

36.“五乱”专项整治(P17):指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关于对“摊点乱摆”、“垃圾乱扔”、“车辆乱停”、“广告乱贴”、“工地乱象”开展的专项整治。

37.促进就业民生工程(P17):指通过经济拉动、政策促动、服务推动、创业带动的四轮联动办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多渠道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促进城乡统筹就业,最终实现我区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

38.五个一批创业工程(P17):指通过“建设一批创业基地、征集一批创业项目、推广一批创业成果、培养一批创业骨干、宣传一批创业典型”,开辟创业空间,拓展就业渠道。

39.“手牵手”活动(P17):指以“手牵手共同创业”为主题,向创业者推介创业项目,发布创业信息,并通过开展“一对一”的创业指导、专家咨询、创业俱乐部会员交流等活动,让创业者与管理咨询专家、优秀成功企业家牵手,助推其创业成功。

40.三个百万培训计划(P17):指投入三百万专项资金用于大中专学生的创业(技能)培训、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按需培训和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的技能提升培训,通过加强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培训上岗率考核制度,努力实现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

41.三位一体(P17):指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工作的新模式。

42.春风常驻40条帮扶政策(P17):指为深化“春风常驻”,不断提高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提升困难群体的社会生活品质,我区出台了四十条帮扶救助政策,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资金用于困难群众生活、就业、就学、就医等帮扶救助。

43.两个《办法》(P18):指《杭州市基本养老保障办法》、《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障办法》。

44.青少年空间试点项目(P18):指就近为社区内0~18岁的青少年和在校学生提供公益性服务,让青少年发挥无限创意并提供机会让青少年不断探索和锻炼的社区综合性青少年互动空间。由全国青少年宫协会根据香港青年协会的服务模式在全国进行青少年社区服务的试点项目。目前在我区长庆街道十五家园社区和文晖街道三里家园社区进行试点。

45.六个纳入(P19):指将文化市场执法监管工作统一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下城平安巡防组织网络,纳入全区社会治安集中整治行动,纳入年度综治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考核,纳入文化市场“二次创业”实践,纳入“法治下城”建设目标体系。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下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K1493206-6/2020-16901

文号

下政阅〔2009〕4号

公布日期

2009-02-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府办

 杭州市下城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议通过

下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项永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不寻常、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工作部署,按照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务实为民、统筹协调的总体要求,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团结奋进、克难攻坚,推进了经济和社会全面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持经济继续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6.21亿元,同比增长14.62%;其中服务业增加值309.67亿元,同比增长15.2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64.29亿元。全年引进合同外资3.41亿美元,到位外资2.01亿美元,引进杭外资金81.69亿元;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22.06亿美元,同比增长54.81%。实现财政总收入96.48亿元,同比增长16.7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72亿元,同比增长15%。制定出台“1+X”经济扶持政策,成立了区、街两级企业服务中心,深入开展辖区企业服务月活动,5家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建立与浙江报业集团、浙江工业大学的战略合作,举办政银企合作洽谈会,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确立“两轮驱动”产业发展方针,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4.56%,同比上升了3.1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8.95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7.2%,同比增长10.21%。“四大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02亿元,同比增长16.7%,武林路时尚女装街被评为“中国特色商业街”、“中国时尚女装第一街”,丝绸城荣获“全国纺织品服装交易市场50强”称号,入选“我心目中的杭州品牌”30强,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区列入市级商业特色街;新引进上海银行、邮政银行等金融企业13家,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9.45亿元,同比增长23.01%,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7家企业列入上市后备资源库;“浙江传媒创意产业园”挂牌成立,金海岸集团总部入驻我区;全年举办会展活动99个,提供展览面积71.88万平方米,占全市的58.64%。制定实施《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企业31家,新创建省、市、区三级高新企业研发中心17家。

(三)区域统筹进程加快。“南精北快”战略扎实推进,南部与北部主要建设项目总投资分别达51亿元和80亿元,项目个数比为1:3。坚持区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实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包括10个市重点项目、11个市重点服务业项目在内的“十二大工程”总体进展顺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3.27%。实施楼宇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全区税收超1000万楼宇达到39幢,其中超亿元楼宇9幢;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被评为“2008中国最具投资价值CBD”,每平方公里财政总收入达到15.86亿元。城中村改造试点全面实施,新开工安置房39万平方米,漾河人家6.05万平方米安置房项目竣工,朝晖六区、八区安置房建设进展顺利;成立土地整合建设指挥部,重机厂等4块土地成功出让,搬迁工业企业23家,整合改造提升专业市场23家。加快北部路网建设,秋石、留石快速路和杭玻路全面建成通车。

(四)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生态区建设扎实推进,新创建3个市级生态街道和3个省级绿色学校,新增绿地9.7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17.27%。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83%。完成上塘河黄金旅游线提升改造任务和长浜河等6条河道整治工程,全区河道监管、巡查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污染源普查和“禁燃区”创建工作,完成截污纳管工程39个,全年新增截污量每天8382吨,截污率达92%。完成90个庭院476幢居民楼和14条背街小巷改善任务,提升改造公厕81座,实施5个撤村建居社区的环境整治。城市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数字城管”解决率达100%,辖区道路的“四无”覆盖率、主要道路机械化清扫率、16小时保洁覆盖率达80%以上,主干道24小时保洁覆盖率达60%以上。开展“交警进社区”,并作为为民服务的经验在全国推广,推行停车新政,新增停车泊位5697个。推进城市“亮化”工程,全区重点区域亮灯率达到100%。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拆除违法建筑491处共5.68万平方米。完成梅王阁、白衣寺保护性修缮任务。城市管理工作获得10个“全市第一”。

(五)民生保障得到加强。和谐街道(社区)建设不断深化,创建7个杭州市社区建设示范街道,8个社区被命名为全省首批和谐社区。推广66810为民服务工作法,完善居民自治组织体系,建立楼宇居民自治会694个,单元居民自治小组5531个。连续三年下发政府一号文件推进就业工作,在全市率先建立失业人员创业服务园和大学生创业基地,新命名3个充分就业街道,67个社区被评为杭州市充分就业社区,新增就业人数2595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2%,“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除。全区养老保险净增23573人,老年医保基本实现全覆盖。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为外来务工人员追薪336万元。完善春风常驻40条帮扶政策,落实各类帮扶资金5461万元。开展困难家庭“1+X”亮居工程,为323户困难家庭装修,为1389户困难家庭配置家电、家具。实施居家养老“五金”计划,养老机构新增床位144张,新增老年食堂8家。为62084名企业退休人员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实施残疾人“三百万”工程,在全省率先建成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深化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推出经济适用房3782套,完成危旧房改善5.14万平方米,开工建设5.4万平方米大学生人才公寓和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全力做好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和抗震救援工作,共向四川震区派出应急救援、救护人员37人,累计捐赠款物5894.6万元,接收治疗伤员30人。建立社区应急物资储备库,长庆街道新华坊社区被评为全国减灾防灾工作先进社区。扎实推进“平安下城”建设,刑事发案总量同比下降3.3%,破案总量同比提高8.1%,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5.62%。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包案、大稳控、大督查工作,共接待群众来访599批1181人次,接处来信来电10229件,实现了北京奥运期间“零进京、零滋事”和信访总量下降的目标。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和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继续加强。成立8个直属司法所,社区矫正和归正帮教安置工作进一步规范,警民联调机制全面推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消防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严格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奶粉”等公共安全事件得到稳妥处置,完成6家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获全市最佳农贸市场评比第一名。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评选表彰第二届“感动下城”十佳公德人物,创办“流动的雷锋纪念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首创科普庭院、科普老年食堂,区科创中心获“杭州市十佳科技企业孵化器”称号。与中央教科所合作,成立全国首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打造中国特色教育样本;名校(园)集团化办学力度不断加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基本实现全覆盖,等级幼儿园覆盖率达98%,杭州市学前教育强区评估名列第一;教师成长工程扎实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名列全市前茅,在省、市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中均获优秀。在全市率先启动“核需定支、全额管理,300种基本医疗用药个人零自负”改革试点,成立全市首个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新建、改建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发放“爱心医疗卡”13500张。手足口病等疾病防控和居民健康干预工作成效明显。深化“阳光计生”工程,计划生育率达99.1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3‰。区红十字会获全省先进集体称号。开展“文化超市1+8”服务活动,做精“社区文化月”、“民工艺术节”等群众文化品牌,建成区文体中心,全区人均体育占地面积达1.17平方米。加强老龄和离退休干部工作。认真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台湾事务等工作。积极开展拥军优属与共建活动,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

(七)政府自身建设继续加强。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启用议案提案网上办理系统,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共182件,办结率、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政府常务会议,推进政府工作民主化、法制化建设。继续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沟通联系,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3057件政府公文实现网上公开。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率先启动全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试点,完成全区行政执法主体、依据和职权的梳理工作,对2007年以前的政府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共受理审批和服务事项129120件,办结率达99.5%。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行政性成本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下降1.19个百分点。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政府投资项目及各类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核减建设投资2.01亿元,将庭院改善工程、百姓安居工程和就业帮扶工作列为年度行政效能重点监察项目,政府服务效能不断提高。规范政府采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出台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个意见、三个办法”,国有资产运营收益同比增长10%。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拼搏奋进,经济社会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平稳运行,各项工作协调推进,成绩喜人。2008年是我区重创新、促发展的一年。我们以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更加注重创新体系建设,成功创建浙江省首个中心城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举办了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理论研讨会暨首届城区论坛、全国首届教育生态理论研讨会、第六届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品质下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彰显。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不断创新,试点经验在全市推广并在“新医改方案”中充分体现,我区社区卫生工作被列为国家卫生部陈竺部长的基层联系点。2008年是我区重转型、促调整的一年。我们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突出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品牌建设,以楼宇经济为抓手,现代服务业能级进一步提升,承办首届杭州楼宇经济论坛,首创全国楼宇经济发展指数,“3671”下城楼宇经济发展模式在全市推广。制定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已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举办“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暨杭州高成长企业论坛”,设立3000万元创投引导基金,全市首个创业投资项目落户我区。2008年是我区重建设、促项目的一年。我们更加注重以拆迁推项目、以项目促发展,城中村改造、城北体育公园、创新创业新天地、地铁一号线、上塘河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的拆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累计拆迁居民住宅167户、农居369幢、企业41家,拆迁面积达46.17万平方米,成为了下城历史上又一个拆迁年,以大拆迁推动大建设,全年新开工项目36个,在建总面积达235万平方米。2008年是我区重民生、促提升的一年。我们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谐社会建设,完善“一控制、两提高、三倾斜”财政投入机制,公共产品支出比重达70.33%,较上年提高了2.31个百分点,社会事业、就业社保、环境改善支出分别比上年提高了20.2%、31.58%和25.05%。较好完成了区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就业再就业等十大惠民工程。

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在各领域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和外来建设者,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在下城创业的投资者和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下城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2009年工作总体要求


2009年将是新世纪以来我区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尽管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经济发展遇到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但下城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机遇仍然大于挑战。中央扩大内需的战略决策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省、市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果断举措,为我们应对危机、推动科学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近年来,我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企业服务,着力改善民生,产业、环境、人才和社会发展优势日益巩固,为我们克服当前困难、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不少矛盾和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减速的影响,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正在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区域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不稳定因素增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要素制约问题还比较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亟待增强,转变发展方式任务仍然繁重;高水平的城市化工作格局有待进一步完善,推进“南精北快”战略的任务仍然艰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食品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存在,和谐社会建设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政府职能转变步伐亟需加快,统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需要加强,服务意识、服务效率和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既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更要直面挑战、沉着应对,变危机为转机,以决战决胜的勇气,逆势而上、迎难而进,通过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矛盾,不断开创下城发展新局面。

2009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八届八次全会工作部署,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深入实施“南精北快”发展战略,保增长、促转型,保民生、促和谐,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保下城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综合分析当前的发展趋势,建议2009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全区截污率达94%以上;安全生产死亡人数“零增长”并力争有所下降。

在工作中要切实把握好“五个坚持”:一是坚持改革创新,克难攻坚。把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动力。大力弘扬下城精神,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以创新的举措迎接挑战,认真落实应对措施,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和旺盛活力。二是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既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当前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又着眼长远,充分利用宏观形势的倒逼机制,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增强科学发展后劲,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在共建中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充分发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中的基础性作用,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鼓励创新创业,切实为促进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强财政调节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四是坚持统筹发展,协调推进。把统筹兼顾作为基本方法。统筹考虑发展与稳定、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全局与重点、长远与当前发展的关系,按照“南有CBD、北有新天地”的总体布局,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增强发展的协调性。五是坚持求真务实,确保实效。把加强政府建设作为推进工作的保障。坚持政府工作项目化,一个一个项目抓落实,一件一件实事抓推进,不搞短期行为,不做表面文章。坚持勤政、廉政、优政,始终保持坚韧不拔、奋发有为、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敢于直面矛盾,勇于承担责任,善于破解难题,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工作效能。


三、2009年主要工作任务


按照今年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着重是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深化科学发展,力保经济平稳增长

抢抓机遇上项目。按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的原则,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深入推进“十二大工程”建设,做好星火广场等38个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新华广场等50个重点项目,加快三立时代广场等48个在建项目,促进投资有效增长。进一步深化区领导项目联系、投资项目代办和重点项目通报等制度,确保重点项目早投产、早见效。建立金融机构和投资项目对接平台,大力推进政银企合作,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重点工程建设。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引进高品质房地产项目,加快原东南面粉厂地块等商住项目开发建设。

提升品质促消费。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完善低收入家庭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巩固和提升商贸零售业、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层次,做强特色街经济品牌,抓好武林路时尚女装街区、绍兴路汽车文化精品街区提升改造和新中国丝绸城建设,加快培育庆春路金融特色街区、中山北路创意文化商业特色街区、百井坊巷商贸街区、香积寺路商业休闲街区和建国北路商贸商务景观带。办好“西博会”、“购物天堂博览周”等系列活动,完成18家专业市场整合改造提升任务,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营造良好的购物消费环境。

扩大开放强招商。在招大择优上下功夫,健全大项目招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驻沪办、驻港办等招商平台作用,加强对东南亚和长三角市场的项目推介;突出抓好楼宇招商、土地招商、驻点招商、以民引外和以外引外工作,积极引进跨国企业、央企、省市属企业总部和研发机构,开展新业态和服务外包招商。全年引进杭外资金64.8亿元,合同利用外资4.2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67亿美元。优化外经贸发展环境,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保持出口平稳增长。

强化服务抓安商。加大对企业的解困、扶持和服务力度,全面实施“1+X”经济扶持政策,落实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等各项减负政策。健全企业联系制度,开展“访百千企业,办百千实事”活动,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加快发展创投引导基金,继续做好企业上市辅导和保荐工作,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瓶颈制约。合理安排扶持资金,引导企业加大转型升级、创新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投入,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的跟踪服务,夯实存量,拓展增量,着力构建多元财源体系,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探索政府投入和社会化运作新模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深化转型升级,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着力打造全省现代服务业先导区。充分发挥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的集聚优势,结合地铁中心建设,积极培育现代商贸服务业,加快传统商贸企业提升改造步伐。加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接轨省、市区域金融中心“一区两带”建设规划,全面实施《金融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引进金融企业和证券、保险、典当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形成以庆春路、延安路为轴心的金融集聚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金海岸”为龙头,加快演艺娱乐业发展;以浙江传媒创意产业园为龙头,推进现代传媒业发展;依托浙工大等高校院所,促进设计服务业发展,形成沿体育场路、环城北路和运河的传媒创意集聚区。大力发展会展产业,完善产业配套,形成以西湖文化广场、和平会展中心为核心的会展集聚区。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依托高品质商务楼宇,形成以广利大厦等为先导的商务信息集聚区。

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认真实施《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设立产业专项资金,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两区多园”建设。提升“星火电子商务产业园”软硬件环境,培育发展经纬科技广场等一批新园区、新基地,重点扶持100家科技型企业,新培育20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形成“两强两精一高”五大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完成30家工业企业搬迁任务。

合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深化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争创省级知识产权创建区。加强与辖区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共建技术创新载体和企业研发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科研扶持力度。完善创业服务机制,探索“创业导师+专业孵化+创业投资”孵育模式,引进、培育孵化企业100家。做好人才培育工作,完善优秀人才激励机制,营造人才创业的良好环境。

(三)深化南精北快,提高城市化水平

积极打造楼宇经济示范区。把楼宇经济作为集聚发展的主平台、主业态,实施楼宇扩容和升级工程,促进楼宇经济系统化、规范化建设。注重楼宇联动招商,发挥雷格斯、戴德梁行等中介的平台作用,加大精品楼宇的招商力度,不断提高楼宇企业的注册率、入驻率和税收贡献率。强化楼宇经济信息动态管理,引进、培育知名物业管理公司,提升楼宇管理服务水平。加快高品质楼宇新建和改造步伐,完成机电大楼等楼宇的改造升级,努力提高甲级写字楼和“5A智能大厦”比重。

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灯塔、西文、三塘农居拆迁,确保灯塔二期和杨家拆迁安置房开工建设,加快西文拆迁安置房前期进度,力争所有城中村“一村一方案”改造安置房年内开工。以杭氧地块开发改造为契机,启动中舟、胜利等撤村建居社区的拆迁工作。做好朝晖六区、八区15万平方米安置房竣工验收及回迁工作。

着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实施北部路网加密工程,完成永安路、杨家路建设工程,开工建设重工路,启动东新东路建设项目,实施新西路、东晖路等撤村建居配套道路建设。配合做好全市“十纵十横”道路整治工程,完成道路修缮和支小路建设任务。实施河道泵站新建、改建工程,加大截污纳管、雨污分流改造、污水排放监管力度,进一步改善河道水质。继续加大拆违工作力度,严格控制新违建,有序拆除老违建。

(四)深化生态建设,提升环境品位

推进生态城区建设。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完成城北体育公园一期门球馆、游泳馆、人工湖和景观绿化工程。完成潮鸣生态街道创建工作,实现生态街道全覆盖。深入开展“绿色家庭”等多绿创建工作,实现绿色社区全覆盖。开展生物治理试点工程,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建立区级“飞行监测”机制,促进企业清洁生产和重点污染源减排。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继续实施庭院改善、公厕提升改造等环境整治项目,落实长效管理举措,切实巩固整治成果。提升“数字城管”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无缝衔接”。围绕打造杭州市“最清洁城区”目标,加大对道路、街巷分类分级管理投入,实现保洁工作“经费定额化、定额考核化、考核日常化”。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立统一的城市监管运行协调机制,深化属地包干管理,全面推行“巡步制、量化制、考核制”监管方式,提高动态管控覆盖面。建立夜间亮灯“一把闸刀”管理模式,继续推进停车新政,开展“五乱”专项整治,提升街面亮化、序化水平。

(五)深化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

完善就业服务机制。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实施“促进就业民生工程”和“五个一批创业工程”,就业率达96%以上。发挥创业服务园和大学生(留学生)创业园优势,以“手牵手”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创业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和孵化等一条龙服务。实施以大学生、撤村建居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要对象的“三个百万培训计划”,培训就业率达到65%以上。

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坚持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积极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深化66810为民服务工作法,充分发挥三级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努力实现公共服务与社会服务的有效对接。全面建立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大力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促进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形成“三位一体”、交叉任职、合署办公的社区管理新体制。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能力。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用足用好春风常驻40条帮扶政策,深入实施困难家庭“1+X”亮居工程,加大对临时困难群体的一次性救助力度。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健全分级管理、分层保障、分类供给的社会化养老模式。认真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扎实开展“扶残助残爱心城区”创建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两个《办法》,努力实现全民社保。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进楼宇、进社区工作,完善建筑行业外来务工人员工资保证金等制度。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实施“五个一”工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平安街道、平安社区、平安院校、平安单位创建达标率分别达100%、90%、95%和85%。推行“和事佬”人民调解机制,实施区长信访联络员制度,全力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做好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健全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深化公共服务,繁荣社会事业

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以教育生态理论为指导,深入开展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教育学术之区工作,迎接浙江省教育强区现代化水平评价验收。做优做强“教育集团”和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品牌,着力提升北部地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探索“轻负高质”新路径。抓好梯级名师队伍培育。承办好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协作会暨全国社区教育工作会议,深入实施青少年空间试点项目,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

推进卫生事业深入发展。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全面推行“核需定支、全额管理”改革工作,加快服务网点建设,探索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工作,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质量。落实民营医疗机构监管责任,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处置能力,扎实推进健康城区建设和爱国卫生工作。深化计生服务内涵,完善“计警合作、区域联动”机制,强化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拓展红十字会服务领域,提升救灾、救助和救护能力。

推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健全区、街、社区三级文化信息渠道,加强“文化超市”建设,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启用区文体中心,强化公共健身设施维护管理,加快“15分钟”文化圈、“10分钟”体育圈建设。继续办好“社区文化月”等大型文体活动。加大“六个纳入”监管力度,不断完善文化市场综合监管体系。

推进精神文明健康发展。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巩固和发展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做好省、市文明街道创建工作。开展“我为美化家园作贡献”等志愿服务。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组织“感动下城”十佳公德人物先进事迹宣讲活动。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抓好全民国防教育,认真开展民兵、预备役、征兵和双拥共建工作。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在全面推进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将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继续全力抓好十大惠民工程。

1、创业带动就业工程。新增就业21000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04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120人;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1000人,帮助3000名以上大学生就业;打造3个创业服务园;全区充分就业社区达100%,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2、劳动者权益维护工程。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0万人以上,基本实现全区社会保险全覆盖;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以上;完善区、街两级企业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不发生因欠薪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3、困难群体生活提升工程。实施困难家庭“1+X”亮居工程,完成150户困难家庭基础装修,为400户困难家庭配备基本家电、家具;实施居家养老“五金”计划,新建4家老年食堂,改扩建2家街道敬老院和3家社区星光之家老年活动室;实施残疾人第三个“三百万工程”,完成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改造和搬迁工作。

4、卫生服务直通工程。全面推行300种基本医疗用药个人“零自负”;迁建石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建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启动老年康复医院建设;创建居民健康生活馆;建设全市首个“健康主题公园”。

5、文教设施改造工程。新建青春中学前进校区、艮山中学综合楼,改建青春中学青春校区教学楼、东园小学树园校区综合楼;创建社区示范图书阅览室6个,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5个;新建、改建社区体育健身苑(点)20个;创建省市体育先进社区6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12个;新建和改善1个区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8个街道国民体质监测站。

6、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健全食品安全专业队伍,各社区选聘1名义务食品安全督导员;开设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大讲堂,做到食品安全科普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建立食品安全状况评价制度,发布食品安全状况白皮书。

7、治安防控保障工程。投入3000万元,实施以一道门(安装单元电控门)、一把锁(推广电动自行车防盗锁和地锁)、一件器(安装报警器)、一双眼(完善治安电子监控系统)、一张网(健全平安巡防队伍)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工程,进一步严密警防网、民防网、技防网“三网合一”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8、市民百姓安居工程。完成28万平方米杨家经济适用房一期、二期项目,建成8.8万平方米北景园三期经济适用房主体工程;拆迁安置房竣工15万平方米、开工18万平方米;大学生人才公寓和外来务工人员公寓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实施268幢庭院改善和1.5万平方米危旧房改善工程。

9、城市建设更新工程。完成10条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新建、改建公厕30座;启动环卫汽车场、二次垃圾中转站建设;实施1个撤村建居社区环境整治工程;完成中山北路、潮王路沿线道路综合整治;完成环城北路等6条道路修缮和永波路东段等8条支小路建设;完成6处低洼积水整治工程和东晖路等4条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新增停车泊位1500个。

10、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实施18个生活小区截污纳管和5条污水收集系统改造工程,全年新增截污量每天5000吨以上;新增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完成杨家桥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整治市级河道1条、区级河道4条。建立工业、医疗废物处置监管体系,提高废物安全处置和利用率。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把抓好政府自身建设作为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能力的重要保障,进一步深化政府服务管理,加快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依法规范行政行为

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定期报告重大工作,认真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切实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出台《政府重大事项行政决策规则》,探索开放式决策机制。深入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

(二)不断提高行政效能

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集中精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提高政府执行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做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各项工作。完善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加强效能监察,推进政府工作项目化、项目实施责任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和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切实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完善“一控制、两提高、三倾斜”的财政投入机制,确保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用于民生改善。

(三)加强政府廉政建设

进一步深化反腐倡廉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深入推进“数字监察”系统建设,严格执行政府性资金绩效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等制度,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行政支出,党政机关公用经费继续压缩5%,专项经费“零增长”,公务购车冻结一年,出国经费支出削减20%,压缩会议、接待等经费支出。

各位代表,今年是我区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克难攻坚,为“构筑新格局、实现新腾飞”、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和谐城区、争创“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附件一:

2008年我区荣获的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国家级: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

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全国首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省级:

浙江省首批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

浙江省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

浙江省区域推进“轻负担、高质量”联系区

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先进区

浙江省无偿献血先进区

浙江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

浙江省文明出行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浙江省对台工作先进集体

浙江省国防动员先进单位

市级:

杭州市现代服务业特殊贡献奖

杭州市“两口两线”及扩大范围建设整治工程沿线整治优秀城区

三条水上黄金旅游线建设突出贡献单位

杭州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杭州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整体推进先进区

杭州市公共卫生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优秀区

杭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优胜奖

杭州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示范单位

杭州市抗雪救灾工作先进集体

杭州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附件二:

名 词 解 释


1.“1+X”经济扶持政策(P2):“1”是指《下城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X”是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会展业、商贸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建筑业、社区服务业、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和促进企业上市等财政扶持政策。

2.两轮驱动(P2):指我区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推进金融经济、楼宇经济、文化创意经济、会展经济、特色街经济等,积极打造全省服务业引领区,另一方面抓住杭州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发展的机遇,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终通过两大产业的发展推动全区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3.四大中心(P2):指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会展中心、文化中心。

4.小额贷款公司(P2):指依法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是现有信贷制度的重要补充。2008年下半年在全市启动试点工作,杭州市各区(县、市)均可推荐申报设立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为小型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5.十二大工程(P3):指《品质下城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重点项目,即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品牌化建设工程、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建设工程、商业特色街提升培育工程、地铁站点拆迁工程、会展中心提升工程、“退二进三”结构调整和专业市场提升改造工程、城中村改造提升工程、品质家园新建工程、石桥商贸物流经济圈工程、民生改善工程、生态环境提升工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程。

6.楼宇经济“三年倍增”计划(P3):从2008年起到2010年,实现税收规模楼宇、楼宇投用面积“两个翻番”,即三年内培育12幢税收“亿元楼”和46幢税收千万元以上“主题楼”、“特色楼”;三年内新增楼宇投入使用面积300万平方米,新开工楼宇建设面积200万平方米。

7.生态街道(P3):指以绿色社区建设、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等为基础,以生态经济发展、生态人居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态文化培育为重点领域的街道,主要考核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等17项指标。

8.绿色学校(P3):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的学校。

9.“四无”覆盖率(P4):指“无垃圾、无积尘、无痰迹、无白色污染”市容管理标准的空间范围指标。

10.交警进社区(P4):指交警在社区设立管理服务站,主要开展法制宣传、车驾车管、秩序和停车等4个大类18项业务,包括:办理机动车辆、驾驶证的信息变更,办理补证,办理年审换证,办理非现场执法的处理和查询,记分和清分,办理记分12分的学习班报名,简易交通事故的处理等。我区的灯芯巷社区管理服务站是全市首创。

11.10个“全市第一”(P4):公厕提升改造总量全市第一,庭院改善总量、精品亮点和民情满意度全市第一,截污纳管率全市第一,城市“四化”长效管理考核全市第一,城管执法综合考核全市第一,数字化执法考核全市第一,停车新政考核全市第一,“摊点乱摆”等专项整治考核全市第一,“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工作全市第一,沿街店家违法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专项整治全市第一。

12.66810为民服务工作法(P4):即“六必到、六必访、八必报、十条线”为主要内容的为民服务工作法。具体内容:“六必到”是指楼道居民自治会会长、单元居民自治小组长,做到居民身患重大疾病必到、产生情绪波动必到、面临就业困难必到、突遇生活困难必到、发生相互纠纷必到、与群体利益冲突必到。“六必访”是指社区居委会对困难群众、独居(空巢)老人、残疾人员、失业人员、外来人员等六类重点帮扶对象进行经常性的上门走访和服务。“八必报”是指单元小组长及时报告公共设施损坏、公共场所不洁、公共卫生危险、公共安全隐患、公共秩序混乱、公共权益侵害、公共服务不周、公共道路不畅等八大类问题。“十条线”是指党员先锋服务线、公共危机服务线、平安秩序服务线、环境美化服务线、医疗计生服务线、文体教育服务线、帮扶救助服务线、就业指导服务线、居家养老服务线、助残扶残服务线等十条为民服务线。

13.“1+X”亮居工程(P5):指我区针对困难家庭实施的以“新家居、新生活”为主题的亮居工程,具体包括:免费提供家庭住宅整体标准化基础装修,每平方米最高不超过200元;免费提供床、柜、桌等基本家具;免费提供彩色电视机、电热水器、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等家电,所选家具和家电总件数不超过5件、总价不超过5000元。

14.居家养老“五金”计划(P5):指为老服务工作向全区困难、独居、孤寡、高龄等重点需帮扶的老年人延伸和倾斜,提供“金灵通、金筷子、金保健、金管家、金港湾”等五大免费服务项目,分别为:为每户老年家庭安装求救求助呼叫器;每个街道至少建立1家老年食堂;每位老人配有家庭责任医生;每5名老人配备1名助老员;每个街道至少建立1家托老所。

15.警民联调机制(P5):指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街道调委会与公安派出所(110)联动调解机制。由各司法所在同一辖区派出所设立“警民联调”工作室,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明确的联调范围和规范的运作方式开展工作,有效缓解派出所的纠纷调解压力,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从而降低调解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16.“核需定支、全额管理,300种基本医疗用药个人零自负”改革(P6):“核需定支、全额管理”指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支出根据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开展情况予以核定所需经费,由区财政局全额预算,区卫生局代表区政府进行全额管理,单位的所有收入上缴财政专户,实行财政专户管理。“300种基本医疗用药个人零自负”是指参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药参考目录》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以常见病、慢性病的临床常用药品为选择目标,确定300种临床疗效肯定、价格适宜、质量可靠、居民愿意使用的基本用药作为“个人零自负”药品。具有下城区户籍或常住的社区居民,门诊或住院进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起付标准后,使用“个人零自负”药品可享有减免政策,减免费用由政府承担。

17.爱心医疗卡(P6):指区民工医院借鉴“爱心卫生服务站”经验,向辖区范围内生活困难的外来民工发放的减免凭证。外来民工凭此卡到民工医院就诊可享受“十免”、“十减半”优惠政策。

18.“阳光计生”工程(P6):指以构建“政策法规公开、宣传教育广泛、温情服务到位、载体手段创新、整体形象打造”为主要内涵的优质计生服务工程,并以此为服务载体,实现全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19.“文化超市1+8”服务活动(P6):“文化超市”指将商业超市开架陈列货品、团购、配送的运行机制移植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通过政府主导、部门统筹、资源整合、社会参与,形成“五个一”,即:一份文化菜单、一个人才和节目库、一张文化服务导图、一个文化信息网络、一套电话服务系统的有效载体,实行菜单式管理、交互型运作、个性化配送、分店式运营等基本模式,力求使居民群众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其基本文化权益,达到公共文化服务效益的最大化。“1”是指一场全区性的综合性文艺表演,“8”是指8个街道各自举办的精品型的文艺演出。

20.一个意见、三个办法(P7):指区政府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而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资产管理的意见》、《下城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下城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下城区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公开招租试行办法》等文件。

21.“3671”下城楼宇经济发展模式(P8):指以“六推力、六标准、六要素、七任务、一指数”为主要内容的“多楼+高产”下城楼宇经济发展模式。其中,“六推力”指“政府主导、部门主管、街道主推、中介主操、业主主维、社会主协”等六个方面的推动力。“六标准”指“建设现代化、推介市场化、功能专业化、服务精细化、企业总部化、发展全面化”。“六要素”指完善组织体制、坚持规划先导、强化信息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创新考核机制、搭建招商平台。“七任务”指“以百人队伍,盯百幢楼宇,招百强企业,引百亿资金,带百亿投入,建百万平方米楼宇,创百亿税收”。“一指数”指“楼宇经济指数”,重点对楼宇经济入驻单位、发展规模、发展效益、创新情况和环境状况等5个领域20个指标进行评价。

22.“一控制、两提高、三倾斜”财政投入机制(P8):指控制行政性支出比重,提高公共产品支出和北部地区基础配套设施投入的比重,促进公共财政向社会事业倾斜、向就业和社会保障倾斜、向资源节约和生态建设倾斜的投入机制。

23.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P13):指浙江省人民政府2008年7月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其中包括“城镇低收入家庭增收工程”,主要是针对2007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倍的城镇家庭,通过开展就业创业扶持行动、社会保障扩面行动、社会慈善关爱行动等三大行动,力争到2012年使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就业、教育和医疗救助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

24.“一区两带”建设规划(P14):指《杭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中提出的打造长三角金融中心功能区布局目标,即建设以钱江新城CBD为主平台的金融核心区,以及以庆春路及周边商务区和延安路及周边商务区为辅平台的金融集聚带。

25.两区多园(P15):“两区”指北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功能区和南部服务型高新产业集聚区;“多园”指在拓展北部发展空间和整合提升南部服务型高新产业的基础上,打造多个特色高新产业园。

26.“两强两精一高”五大特色产业集群(P15):指做强做大电子商务、现代传媒业;做精做专设计服务业、科技中介服务业;做高做优先进装备制造业总部经济。

27.“创业导师+专业孵化+创业投资”孵育模式(P15):指一种“管理+技术+资本”有机结合的新型孵育模式。其内涵是从区域产业导向出发,积极创办电子信息等专业孵化器,聘请具有丰富创新理论知识、创办过成功企业的科技企业家担任孵化器的创业导师,对孵化企业进行点对点的创业辅导,引进风险投资资本对孵化项目进行创业投资,实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机融合,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服务能力,提高科技企业的创业成功率。

28.5A智能大厦(P15):指具备自动控制系统(BA)、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SA)、消防报警自动化系统(FA)、通讯自动化系统(CA)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智能化系统的楼宇。

29.城中村“一村一方案”改造(P16):指城中村改造的一种模式,是在执行和不违反现有各项撤村建居和城中村改造试点的政策原则前提下,由各区政府享受市政府在土地运作方面的部分权限,统筹运作城中村改造试点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并兼顾解决城中村试点各类问题的一种运作模式。

30.“十纵十横”道路整治工程(P16):2009年,杭州市将进行总长度为37.4公里的“十纵十横”道路综合整治,其中涉及到我区的有潮王路(下城段)和中山北路(环城北路至体育场路段)。

31.绿色家庭(P16):指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带头实施绿色生活方式的家庭,并能够影响和带动其他家庭选择绿色生活方式,使更多的家庭加入到绿色家庭的行列里。

32.绿色社区(P16):指具备一定符合环保要求的软硬件设施、建立起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硬件建设主要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等设施,是在传统社区的基础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主旨,从社区的开始设计到消费、管理始终贯彻绿色的理念,让社区达到既保护环境又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又与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统一。

33.生物治理试点工程(P16):指用微生物群体对既定环境污染体所进行的降解、转变和隔离,目的是改善水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水体的生态功能。我区将其用在河道水质改善上。

34.“飞行监测”(P16):指对排污企业实施现场随机快速的环保执法监督检查,并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理的行为。

35.“一把闸刀”管理模式(P17):指对公建、社会单位的亮灯,实施由市路灯所控制系统的技术服务和由市灯光照明监控中心对监控点进行运行情况监测的“亮化”统一管理模式。

36.“五乱”专项整治(P17):指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关于对“摊点乱摆”、“垃圾乱扔”、“车辆乱停”、“广告乱贴”、“工地乱象”开展的专项整治。

37.促进就业民生工程(P17):指通过经济拉动、政策促动、服务推动、创业带动的四轮联动办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多渠道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促进城乡统筹就业,最终实现我区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

38.五个一批创业工程(P17):指通过“建设一批创业基地、征集一批创业项目、推广一批创业成果、培养一批创业骨干、宣传一批创业典型”,开辟创业空间,拓展就业渠道。

39.“手牵手”活动(P17):指以“手牵手共同创业”为主题,向创业者推介创业项目,发布创业信息,并通过开展“一对一”的创业指导、专家咨询、创业俱乐部会员交流等活动,让创业者与管理咨询专家、优秀成功企业家牵手,助推其创业成功。

40.三个百万培训计划(P17):指投入三百万专项资金用于大中专学生的创业(技能)培训、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按需培训和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的技能提升培训,通过加强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培训上岗率考核制度,努力实现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

41.三位一体(P17):指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工作的新模式。

42.春风常驻40条帮扶政策(P17):指为深化“春风常驻”,不断提高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提升困难群体的社会生活品质,我区出台了四十条帮扶救助政策,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资金用于困难群众生活、就业、就学、就医等帮扶救助。

43.两个《办法》(P18):指《杭州市基本养老保障办法》、《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障办法》。

44.青少年空间试点项目(P18):指就近为社区内0~18岁的青少年和在校学生提供公益性服务,让青少年发挥无限创意并提供机会让青少年不断探索和锻炼的社区综合性青少年互动空间。由全国青少年宫协会根据香港青年协会的服务模式在全国进行青少年社区服务的试点项目。目前在我区长庆街道十五家园社区和文晖街道三里家园社区进行试点。

45.六个纳入(P19):指将文化市场执法监管工作统一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下城平安巡防组织网络,纳入全区社会治安集中整治行动,纳入年度综治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考核,纳入文化市场“二次创业”实践,纳入“法治下城”建设目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