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K1493206-6/2008-1324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府办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下政阅〔2008〕1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08-02-18 发布日期 2008-02-18
附件
2008年下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08-02-18 17:01:55 点击率:



——2008年1月29日在杭州市下城区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下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项永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下城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部署,按照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团结奋进,锐意进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全面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区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以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建设为龙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继续提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1.67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财政总收入47.63亿元,同比增长18.7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43亿元,同比增长17.56%。

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全区累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0.32亿元,同比增长20%,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了77%。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快速发展,入驻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到11家,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总部企业达到9家,税收超5000万元的楼宇达到13幢,其中超亿元楼宇6幢,新增中介服务企业438家。商贸中心优势不断巩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79亿元,同比增长17.42%。武林路时尚女装街区整体改造三期工程顺利实施,中国丝绸城被评为“全国公众信赖百佳著名市场”,保时捷售后服务中心在绍兴路汽车精品街区正式开业。金融机构进一步集聚,新引进中外金融企业4家。会展业品牌化程度不断提高,共举办中国休闲产业博览会等展览46个,全年提供展览面积51.7万平方米,占全市的53%。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浙江新远文化产业集团总部成功落户。

都市工业稳步增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86.46亿元,同比增长15.65%。启动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新培育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和专利示范企业,引进了畅翔科技集团等一批优质企业。加快石桥科研区块建设,怡和大厦等项目进展顺利。加大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工作力度,制订了2007-2011年100家工业企业搬迁年度指导计划,已搬迁企业17家,整理土地资源141亩。建立节能降耗考评体系和动态监测指标,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7.75%。

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完善经济发展政策,制订出台《下城区促进经济发展的财政扶持意见》和实施细则。积极开展百日招商活动,建立香港招商联络处,全年到位外资2.16亿美元,同比增长122.67%,引进杭外资金80.82亿元,同比增长18.08%。深化安商稳商工作,认真开展企业“双服务月”活动,与浙江物产集团、浙江报业集团等建立了战略合作机制。大力培育企业品牌,银泰百货等5家企业进入全国民企500强,和平钢铁网络公司等7家企业进入上市前期准备阶段。成功举办“天堂丝绸·武林衣秀”、首届“金融论坛”等西博会活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制订了专业市场整合改造提升五年规划,新完成17家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全区19家农贸市场达到二星级以上标准,刀茅巷、万寿亭农贸市场被确定为杭州样板农贸市场。

(二)着力促进南北协调互动,区域统筹发展进入新阶段

以城市化推进为契机,加强精品南部建设,加快北部地区发展,“南精北快”战略深入人心,开创了南北和谐共进的新局面。

强化功能规划引导。根据杭州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发展实际,完善南北部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制订《精品南部发展规划纲要》、《北部地区发展规划纲要》、《北部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四大中心”建设五年规划》,明确了区域功能布局和产业定位。提出了《品质下城三年行动计划》。

加快重点项目推进。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确定了45个区级重点项目,7个市重点项目年度任务提前完成,10个市服务业重大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实施“城中村”改造方案,朝晖六区、八区、灯塔一期共16万平方米农转居安置用房和15万平方米杨家经济适用房项目全面开工。制订征地拆迁工作考核办法,全面启动大规模农居拆迁工作并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共拆迁居民300余户,拆迁面积10.8万平方米。沃尔玛购物中心如期开张,三立时代广场等项目开工建设。建立土地出让工作协调机制,百井坊等6个地块成功出让。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9.12亿元,同比增长15.45%。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强化南北交通基础设施对接,高标准实施“两口两线”等道路综合整治工程,“五纵六路”获全市综合环境优胜奖,杭玻路、康宁路等道路建设工程稳步推进,配合完成德胜快速路建设工程,有力支持了留石、秋石快速路建设。实施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五会港等7条河道整治任务。

(三)着力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环境品位实现新提升

坚持环境立区和城市有机更新理念,城市管理工作实现多个“全市第一”,“精品下城”建设不断推进。

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明显。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绿色社区、4个省级绿色社区、4个市级生态街道和3家市级绿色学校,全年新增绿地1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16.96%。加快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城北体育公园绿化景观和人工湖等项目按期开工。开展全区污染源清查工作,企业清洁生产成效明显。实现噪声控制区全覆盖,创建市级安静社区6个。

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圆满完成203条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改善总量、进度和质量均列全市首位。率先完成庭院改善和撤村建居社区环境整治试点工程。全年新增截污量每天10900吨,截污纳管率列全市第一。积极开展小区综合整治,建成2个精品小区,拆除、改造危旧房3.36万平方米。完成11处低洼积水地段、3处交通改善项目、17座无障碍公厕和4条无障碍道路改造。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2座、公厕22座。全年拆违6.8万平方米。对马寅初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点)进行了修缮,建成庆春门古城墙陈列馆。

城市管理机制日趋完善。率先提出打造“杭州市最清洁城区”目标,新增3000万元年度城管专项资金,组建了区城管监管中心和河道监管中心,招收了110名城管执法协管员。实行道路分类保洁,推行“六个三”城管高效执法机制,“数字城管”及时解决率达99.8%。开展“洁点、洁线、洁面”行动,实施“广告乱贴”等13项整治工作,在全市环卫行业标准化管理、城市管理综合考核、清洁度考核、城市“四化”长效管理考核和街面管控秩序考核中实现五个全市第一。成功创建杭州市首个全国平安畅通区。有效抵御“罗莎”台风,区内基本无成灾区域。

(四)着力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人民生活品质有了新改善

认真抓好“民生、民主、民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区人代会确定的就业和再就业、社区卫生服务、缓解居民“住房难”、助残和为老服务、生态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社区公共设施投入、文体教育设施建设、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平安下城”建设等10件实事36个项目。

和谐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开展以“南北互动、携手发展”为主题的社区结对共建活动,制订了《北部地区社区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建成石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7个街道被评为杭州市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灯芯巷社区被评为省十佳和谐社区。大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第三届社区换届直选率达86.8%。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完成社区工作者培训、疗休养、体检和学历教育补助工作。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开展“十百千万”再就业工程,创建充分就业社区42个,新增就业岗位22969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8352人,登记失业率降低到3.26%,全区基本消除现有“零就业家庭”。募集慈善资金1040万元,制订出台40条帮扶新政策,投入2636万元资金,帮扶困难群体72268人次。实施居家养老“365金晖行动”,新建、改建养老服务机构3家。落实残疾人“三百万”工程,实施免费为66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装修住房等项目。实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社会保障实现城乡统筹和征地农转非人员全覆盖,医疗、养老参保率均达到90%以上。

社会安全稳定得到维护。扎实推进“平安下城”建设,打防控一体化和“三网合一”的社会治安防控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区各类刑事发案总量进一步下降,辖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达96.94%。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率先在全市成立区反邪教协会。弱势群体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和归正人员的帮扶安置得到加强。优化信访工作机制,共接待群众来访371批926人次,接处来信来电10584件,办结率达95%以上。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完善出租私房宾馆式管理模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消防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文明和谐程度不断提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办好“市民大课堂”,开展“携手1+6”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继续深化。积极开展“社区志愿为民服务行动日”、“文明出行”等公德实践活动,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

(五)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社会各项事业迈出新步伐

以科技、教育、卫生、文体强区的建设成果为新起点,社会各项事业实现高平台发展。

科技强区建设取得新突破。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考评,以及国家、省、市科技进步考核和省科技强区复核,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加强与浙江大学等名校合作,成立了技术转移中心等4个技术创新载体。建成全国首家科普农贸市场和城区首个科普公园,新创建省、市级科普示范社区8个,12个科普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

教育强区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化名校(园)集团化战略,开展教育特色品牌建设,创建“名特优组织”,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90%以上。辖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00%招收入学。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免收杂费政策,被评为“浙江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创建了全国首家区级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区设立了亚太地区社区教育资源中心,教育创新大会成为其常设会议。新建、改建校园3.2万平方米。

卫生强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开展健康城区建设试点,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部分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为主要内容,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被推选为全国典型并作经验交流。开工建设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建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监测与干预国家级试点,开展外来人口妇幼保健、全科医生服务的国际合作。率先在全国推行了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及信息公示制度。改革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医疗援助、无偿献血等工作全市领先。开展“阳光计生”服务,建立街道流动人口计生专管员队伍,全区计划生育率达99.13%。

文体强区建设取得新成果。完成区文体中心主体建设。积极构建“15分钟文化圈”和“10分钟体育健身圈”,214个体育健身场所向社会开放。圆满完成2007女足世界杯及特奥会服务接待工作,成功承办“全国第九届老将田径运动会”等重大体育赛事。实行了网吧监管志愿者制度等文化市场监管新举措。公布了首批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张同泰中药文化、杭州评话等分别被录入省、市保护名录。

与此同时,拥军优属、兵役、民族宗教、侨务、台湾事务、工会、工商联、青年、妇女、老龄、关心下一代、档案、对口帮扶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六)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和管理水平,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

坚持执政为民,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根本,以“作风建设年”、“树新形象、创新业绩”和争创“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主题教育等“三项活动”为抓手,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扎实推进。

依法行政继续深化。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完善定期工作联系、通报制度。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共218件,办结率、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深入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共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44件、行政许可事项76项。建立化解行政争议机制,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案件同比下降了57%和12%。推进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改组成立区统计局。

民主行政得到加强。完善政府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在涉及民生的重大工程中落实“三问四权”,建立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拆迁听证制度。自觉做好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完善了电子政务平台的服务功能。健全绩效评价机制,深入开展满意单位评选和行风评议活动,部门政绩考核指标进一步科学规范。加强廉政建设,违纪违规案件得到坚决查处。

科学行政扎实推进。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一控制、两提高、三倾斜”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逐步形成,行政性支出比重同比下降了1.39个百分点,公共产品支出比重同比提高了2.62个百分点。健全国资监管体系,全面完成222家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资产收益同比增长10%。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制订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核减建设投资1亿元。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为下城建设与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工青妇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在下城创业的投资者和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下城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从国际国内形势看,平稳较快发展仍是世界经济的基本趋势,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将进一步走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性轨道,省委“双创”总战略和杭州建设“生活品质之城”奋斗目标稳步实施,尤其是随着我区“南精北快”战略的深入推进、《品质下城三年行动计划》的正式启动,以及市、区财政体制调整的全面实施,我区的区位、产业、环境、人才和社会发展优势将日益明显。我们面临着总体有利的发展环境,仍然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但也必须看到,经过多年经济社会的高位快速发展,我区又具有了发展平台期和转型调整期的阶段性特征。面对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税收政策调整、市属企业下划等新情况,区域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不确定性增加;体现城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与“退二进三”战略伴随的工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民生改善、社会公平等方面与群众的期望仍有差距,社会稳定压力依然存在;政府职能转变有待进一步加快;此外,地铁全面开工建设带来的商贸环境、城市管理和交通疏导等压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对此,我们要准确把握发展形势,既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也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直面挑战,认真贯彻区委“规划落实年”、“项目攻坚年”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抓住机遇期,度过平台期,适应调整期,奋发有为,再创佳绩,开创下城发展新局面。

根据区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的总体工作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重视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好字优先、稳中求进,推进创业创新,争创品质示范,深化南精北快,全面构筑中心城区发展新格局,推动下城经济社会发展新腾飞。

综合分析当前的发展趋势,建议2008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97‰以内;全区截污率92%以上;安全生产死亡人数“零增长”并力争有所下降。

为确保今年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要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坚持解放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制订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思路和举措,着力消除急功近利多、着眼长远少,部门意识多、全局观念少以及小富即安、自我满足等观念,以思想的再解放赢得发展的主动。二是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完善科学发展政策,落实科学发展举措,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必须善于总结自身经验,善于挖掘自身优势,善于学习他人的先进做法,以改革开放30周年为新起点,牢固确立“敢想新招、敢担责任、敢冒风险”的发展意识,支持创业,鼓励创新,不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与环境优势。四是坚持务实为民。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充分听取民意,努力满足民需,认真为民办事,进一步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区人民。五是坚持统筹协调。加强环境建设,加快城市化推进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形成南北良性互动、区域统筹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生动局面。六是坚持依法行政。贯彻法治方针,不断完善政府工作流程和政府工作规则等制度,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工作效能。

三、2008年政府的重点工作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今年重点是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功能区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南精北快战略实施

全面实施《品质下城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构筑“两核三圈两带”区块功能布局的总体要求,切实做好“南有CBD、北有新天地”文章,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重点推进“十二大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在完善各产业功能区布局和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力求在功能开发、产业集聚、环境提升等方面取得新的阶段性成果。

积极推动南部中央商务区产业集聚。围绕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建设,重点发展楼宇经济,抓住西湖文化广场落成、地铁一期建设等省、市重点工程建设机遇,加快地铁控制中心、银泰二期、嘉里中心、坤和旅游客运中心、武林路历史街区保护等项目建设,推进汽轮动力集团、喜得宝集团、东南面粉厂等地块开发,实施环北市场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商贸商务、特色娱乐和文化休闲功能,打造最具财富效应的城市核心区。

加快构筑北部新天地产业集群。着力构建体现未来发展动力的杭州市商业商务次中心和都市工业示范区。围绕“扩容提质”要求,推进原省旅展中心、杭氧地块、野风财富大厦等项目,发展会展配套产业,加快建设和平会展商圈。充分发挥城北体育公园大项目带动作用,抓好农居拆迁,推动场馆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形成城北体育公园生态休闲圈。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新天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石桥科研区块,以及杭州机床厂石祥路地块、三立时代广场、新华广场、永佳大厦、星火广场、天驰德胜大楼等项目建设,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经合社集体经济,着力打造北部高新产业群,加快形成石桥商贸物流经济圈。

(二)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扎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巩固优势特色品牌。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金融、会展、中介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行业集聚发展。提升发展消费性服务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武林商圈,培育引进高端商业企业,提升商贸零售业水平。制订特色街发展规划,筹办第一届特色街经济论坛。抓好武林路时尚女装街区创意发布基地和设计师创意基地建设,争创国家4A级景区。提升中国丝绸城品牌和档次,争创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并通过国际通用的“绿色环球21”体系认证。着力构建绍兴路一纵三横汽车精品街区,积极打造百井坊巷商贸特色街和中山北路历史文化商业街等特色街区。认真抓好20家专业市场的整合改造提升工作。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以产品研发、规划设计、广告创意、咨询策划等为重点,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鼓励女装、美食、演艺、运动休闲、化妆、婴童用品等特色潜力行业发展。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和专业机构。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拓展社区服务业功能。大力开发购物、休闲、会展等都市旅游产品。

提升楼宇经济发展能级。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先易后难、分步推进的原则,引导建设高档楼宇,鼓励对现有楼宇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发挥财税、工商、街道、物业等单位的作用,健全楼宇经济数据库,加大“腾笼换鸟”力度,提高楼宇经济税收贡献率,新培育一批“亿元楼”、“主题楼”、“特色楼”。完善楼宇配套服务功能,加快培育楼宇餐饮服务企业,积极吸引各类总部型企业入驻发展。

(三)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重点,扎实推进创业创新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启动高新技术产业“一园百点”工程,发展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技术与医药、新材料及能源等产业,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加快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与应用,促进传统产业高新化。积极推进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实施20家工业企业的搬迁工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推广节能技术,改造节能装备,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引导科技资源向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产品集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为支撑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研发、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科技创新优势,尽快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造就一批知名品牌。引导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紧密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贡献率。

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健全创业体制,构建发展有序、运作规范、机会均等、服务配套、设施过硬的商业商务环境,推进个人、企业和其它各类组织的创业,实现好、维护好全体创业者的根本利益。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坚持引进与培训相结合,建立区域优秀人才信息库,加强人才服务与保障,激发创业者的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活力,逐步形成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有效机制。

(四)以完善财政体制为重点,扎实推进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深化财政改革。针对市属企业下划的新情况,建立企业全属地管理模式,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的跟踪服务。坚持做大做强街道经济,进一步理顺区、街财政分配关系。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原则,建立健全“区街配套、权责共担”的公共服务多元投入机制。继续深化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严格财政预算执行,简化资金拨付程序,规范政府采购,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新国有资产管理经营理念,探索“项目推动、资本运作”的投资新模式。

强化选商引资。坚持招大引强选优,大力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抓住省属、市属企业重组的契机,吸引更多的衍生企业落户下城。落实内外资“三年行动计划”,全年引进杭外资金54.9亿元,合同利用外资3.3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4亿美元。迎接奥运会,接轨世博会,进一步办好“中国投资创业论坛”、“第四届购物天堂博览周”和“第二届金融论坛”等西博会项目。

抓好安商稳商。充分发挥街道主力军作用,全面开展区域资源调查,建立企业信息库,准确掌握企业动态信息。完善安商稳商责任制,强化队伍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对重点项目实施专人全程跟踪服务,形成安商稳商工作合力。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引导企业积极争取上市,营造亲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五)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继续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坚持“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和谐社区指标体系,切实加强对无“星级”社区和北部社区的指导服务工作,积极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加快推进社区一门式服务和“15分钟生活服务圈”建设,完善社区居委会、楼群居民自治会和单元居民自治小组三级居民自治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中介组织,全面落实“66810”为民服务工作法。加强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岗位培训与技能考核挂钩、职称等级与工资收入挂钩、服务能力与群众满意度挂钩的社工管理机制,不断提升社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全省示范、全国一流”的要求,举办好我区第三届全国社区建设论坛。

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措施。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坚持创业带动就业方针,实施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三年规划,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200个,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实现边缘困难群体托底安置。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全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以上。以老年居民、少年儿童、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为重点对象,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大力发展慈善事业,认真落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民生政策。继续加强老龄工作,深化“365金晖行动”,建立完善“金晖送到家、养老不离家”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全面推进残疾人工作,做好优抚安置工作。

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商场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加大对邪教组织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与惩治力度。做好信访和公开电话工作,推进信访工作信息化建设。深化人民调解“四有五无”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认真做好社区矫正和归正人员帮扶教育工作。强化对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薄弱环节、重点部位的检查整改力度,全面完成“三合一”场所整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六)以城市有机更新为重点,扎实推进环境建设管理

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工程。开展潮鸣、文晖、东新、石桥生态街道创建工作,大力实施绿色社区全覆盖工程。加强环保执法检查和监管,进一步强化水、声、气综合治理,全面实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搬迁华翔链条厂等重点污染企业,巩固噪声控制区和安静小区创建成果,完成“禁燃区”创建工作。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更新路网、河网,深化无障碍设施建设,做好背街小巷改善扫尾工作。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城中村改造。完善拆迁考核机制,全力推进省、市重大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实施庭院改善工程,继续抓好危旧房改造工作,完成7处低洼积水地段改造项目。完成青云街中河高架沿线建筑立面整治工程。加大历史存量违建的拆除力度,严格控制新违建。

加强城市长效管理。完善“最清洁城区”标准体系,“四无”覆盖面达80%以上,主要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80%以上,16小时保洁覆盖率达80%,主干道24小时保洁覆盖率达60%,确保全区清洁度综合指标全市领先。强化城管综合保障,充实整合管理、执法、作业力量,区街两级年度城管预算同比增幅不低于10%。启动“问责制”,完善城管考核体系,推行民意收集、群众参与等机制,提高群众的认同度、联动度和满意度。加强条块互动,“数字城管”实现“三个第一”,及时解决率不低于99.5%。推行“属地包干”,加强街面“序化、亮化”管理。推广交警进社区工作,努力缓解行路难、停车难。

(七)以提升生活品质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和教育品牌建设,进一步优化再生性教育生态发展模式和多样化办学,完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北部地区倾斜,保障特困家庭、特殊儿童、外来务工子女享有同等教育权,破解新一轮“上好学难”问题。全力推进“托幼一体化”工程,争创学前教育强区,加快学习型城区建设,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开展第二批梯级名师评选工作,稳妥推进评聘分离改革。打造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品牌。

积极创建健康城区。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建立健康城区长效机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第一个五年规划。加大社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区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75%站点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推进“中医中药进社区、责任医生进家庭”工作。加快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完善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开展社区居民健康干预工作,争创省疾病预防控制进社区实验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红十字事业。以“阳光计生”为抓手,丰富计生服务内涵。

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完善区文体中心服务功能,积极推行“文体超市”等群众性文化载体建设,创新广场文化活动,推进文化社区建设,培育精品型文体团队。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工作。深化部门监督管理联动机制,建立文化场所从业人员变动登记备案制度。探索体育健身苑(点)建设新模式,加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力争实现省级体育先进街道全覆盖。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讲文明、创品质、展风采”系列活动,继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区广大居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强化公民“四德”教育,努力创建浙江省文明街道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加强未成年人工作督查,启动青少年空间项目。

(八)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重点,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政府法制监督,深入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台湾事务等工作。组织实施“五五”普法规划,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的公务员队伍。全面落实廉洁自律各项制度和规定,加强廉政宣传教育,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创新运行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平台的信息共享和公共服务功能,提高行政资源的联动水平。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力戒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加强责任分解和督促检查,切实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强化节俭意识,建设节约型政府。牢固树立勤俭办事业的理念,着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有效落实“一控制、两提高、三倾斜”的财政投入机制,力争公共产品和服务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70%。加强对政府性资金的审计监督,完善内审工作机制,推行政府公共资产绩效审计。强化政府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的表率作用,从小事做起,通过强化管理、技术进步和宣传教育等措施,降低行政开支,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引导健康文明节约的消费模式。

四、全力抓好十大惠民工程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我区实际,今年区政府将着重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惠民工程。

1、就业再就业扩容工程。新增就业19000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23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600人;开展失业人员、征地农转非人员、外来劳动力培训8000人;建立2000平方米的下城区失业人员创业服务园;全区充分就业社区达80%以上。

2、居家养老金晖工程。为1000名重点需帮扶的老年人提供金灵通、金保健、金筷子、金管家、金港湾五大免费服务项目。

3、扶残助残阳光工程。落实30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开展百万康复设施进家庭、百万资金促亮居、百万资金助就业行动;扩建改建下城区残疾人之家。

4、教育科普提升工程。抓好亚太社区教育资源中心和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试运行;扩大北部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按照省标准化学校要求开工建设24班小学、中学各1所;创建下城区网上科普馆,新建5个科普庭院和3个企业科普画廊。

5、卫生服务直通工程。推进石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新建、改扩建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推行“核需定支、全额管理、部分基本药品个人零自负”试点;建立婚姻登记、保健、体检一站式服务中心。

6、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力争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领域食品、餐饮消费、药品、猪肉、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产品等质量安全整治目标。

7、和谐文化共享工程。创建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5个、示范图书阅览室6个;开展100场演出进社区活动,打造200支星级文体团队;新建园林式健身苑1个,更新社区体育健身点20个;创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11个,建成10块多功能体育健身场地;对已开放学校体育场所和体育健身苑(点)进行安全投保。

8、市民百姓安居工程。开工建设农转居安置用房15万平方米,拆迁安置用房2万平方米;基本建成杨家、北景园三期3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提供经济适用房2000套;开工建设外来人口公寓和大学生人才公寓共4万平方米;实施3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工程。

9、生态环境改善工程。完成备塘河等11条河道整治;实施沈家北园等截污纳管工程,全年新增截污量每天8000吨以上;新增绿地面积8万平方米,完成4个无物业管理小区的绿化改造;提升改造40座公厕,改建垃圾中转站2座;完成67个庭院改善工程;实施5个撤村建居社区环境整治工程。

10、城市交通畅通工程。积极完善北部地区路网,抓好康宁路二期等园区配套道路拓建工程;全面推进石祥路、石桥路、文晖路、中山北路环境综合整治;完成石横路等11条支小路建设;新增停车泊位1200个,通过错时停车新利用停车泊位700个。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令人鼓舞,新的任务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构筑中心城区发展新格局,实现下城经济社会发展新腾飞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下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K1493206-6/2008-13244

文号

下政阅〔2008〕1号

公布日期

2008-02-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府办



——2008年1月29日在杭州市下城区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下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项永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下城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部署,按照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团结奋进,锐意进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全面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区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以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建设为龙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继续提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1.67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财政总收入47.63亿元,同比增长18.7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43亿元,同比增长17.56%。

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全区累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0.32亿元,同比增长20%,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了77%。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快速发展,入驻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到11家,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总部企业达到9家,税收超5000万元的楼宇达到13幢,其中超亿元楼宇6幢,新增中介服务企业438家。商贸中心优势不断巩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79亿元,同比增长17.42%。武林路时尚女装街区整体改造三期工程顺利实施,中国丝绸城被评为“全国公众信赖百佳著名市场”,保时捷售后服务中心在绍兴路汽车精品街区正式开业。金融机构进一步集聚,新引进中外金融企业4家。会展业品牌化程度不断提高,共举办中国休闲产业博览会等展览46个,全年提供展览面积51.7万平方米,占全市的53%。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浙江新远文化产业集团总部成功落户。

都市工业稳步增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86.46亿元,同比增长15.65%。启动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新培育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和专利示范企业,引进了畅翔科技集团等一批优质企业。加快石桥科研区块建设,怡和大厦等项目进展顺利。加大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工作力度,制订了2007-2011年100家工业企业搬迁年度指导计划,已搬迁企业17家,整理土地资源141亩。建立节能降耗考评体系和动态监测指标,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7.75%。

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完善经济发展政策,制订出台《下城区促进经济发展的财政扶持意见》和实施细则。积极开展百日招商活动,建立香港招商联络处,全年到位外资2.16亿美元,同比增长122.67%,引进杭外资金80.82亿元,同比增长18.08%。深化安商稳商工作,认真开展企业“双服务月”活动,与浙江物产集团、浙江报业集团等建立了战略合作机制。大力培育企业品牌,银泰百货等5家企业进入全国民企500强,和平钢铁网络公司等7家企业进入上市前期准备阶段。成功举办“天堂丝绸·武林衣秀”、首届“金融论坛”等西博会活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制订了专业市场整合改造提升五年规划,新完成17家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全区19家农贸市场达到二星级以上标准,刀茅巷、万寿亭农贸市场被确定为杭州样板农贸市场。

(二)着力促进南北协调互动,区域统筹发展进入新阶段

以城市化推进为契机,加强精品南部建设,加快北部地区发展,“南精北快”战略深入人心,开创了南北和谐共进的新局面。

强化功能规划引导。根据杭州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发展实际,完善南北部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制订《精品南部发展规划纲要》、《北部地区发展规划纲要》、《北部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四大中心”建设五年规划》,明确了区域功能布局和产业定位。提出了《品质下城三年行动计划》。

加快重点项目推进。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确定了45个区级重点项目,7个市重点项目年度任务提前完成,10个市服务业重大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实施“城中村”改造方案,朝晖六区、八区、灯塔一期共16万平方米农转居安置用房和15万平方米杨家经济适用房项目全面开工。制订征地拆迁工作考核办法,全面启动大规模农居拆迁工作并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共拆迁居民300余户,拆迁面积10.8万平方米。沃尔玛购物中心如期开张,三立时代广场等项目开工建设。建立土地出让工作协调机制,百井坊等6个地块成功出让。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9.12亿元,同比增长15.45%。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强化南北交通基础设施对接,高标准实施“两口两线”等道路综合整治工程,“五纵六路”获全市综合环境优胜奖,杭玻路、康宁路等道路建设工程稳步推进,配合完成德胜快速路建设工程,有力支持了留石、秋石快速路建设。实施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五会港等7条河道整治任务。

(三)着力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环境品位实现新提升

坚持环境立区和城市有机更新理念,城市管理工作实现多个“全市第一”,“精品下城”建设不断推进。

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明显。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绿色社区、4个省级绿色社区、4个市级生态街道和3家市级绿色学校,全年新增绿地1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16.96%。加快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城北体育公园绿化景观和人工湖等项目按期开工。开展全区污染源清查工作,企业清洁生产成效明显。实现噪声控制区全覆盖,创建市级安静社区6个。

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圆满完成203条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改善总量、进度和质量均列全市首位。率先完成庭院改善和撤村建居社区环境整治试点工程。全年新增截污量每天10900吨,截污纳管率列全市第一。积极开展小区综合整治,建成2个精品小区,拆除、改造危旧房3.36万平方米。完成11处低洼积水地段、3处交通改善项目、17座无障碍公厕和4条无障碍道路改造。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2座、公厕22座。全年拆违6.8万平方米。对马寅初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点)进行了修缮,建成庆春门古城墙陈列馆。

城市管理机制日趋完善。率先提出打造“杭州市最清洁城区”目标,新增3000万元年度城管专项资金,组建了区城管监管中心和河道监管中心,招收了110名城管执法协管员。实行道路分类保洁,推行“六个三”城管高效执法机制,“数字城管”及时解决率达99.8%。开展“洁点、洁线、洁面”行动,实施“广告乱贴”等13项整治工作,在全市环卫行业标准化管理、城市管理综合考核、清洁度考核、城市“四化”长效管理考核和街面管控秩序考核中实现五个全市第一。成功创建杭州市首个全国平安畅通区。有效抵御“罗莎”台风,区内基本无成灾区域。

(四)着力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人民生活品质有了新改善

认真抓好“民生、民主、民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区人代会确定的就业和再就业、社区卫生服务、缓解居民“住房难”、助残和为老服务、生态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社区公共设施投入、文体教育设施建设、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平安下城”建设等10件实事36个项目。

和谐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开展以“南北互动、携手发展”为主题的社区结对共建活动,制订了《北部地区社区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建成石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7个街道被评为杭州市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灯芯巷社区被评为省十佳和谐社区。大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第三届社区换届直选率达86.8%。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完成社区工作者培训、疗休养、体检和学历教育补助工作。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开展“十百千万”再就业工程,创建充分就业社区42个,新增就业岗位22969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8352人,登记失业率降低到3.26%,全区基本消除现有“零就业家庭”。募集慈善资金1040万元,制订出台40条帮扶新政策,投入2636万元资金,帮扶困难群体72268人次。实施居家养老“365金晖行动”,新建、改建养老服务机构3家。落实残疾人“三百万”工程,实施免费为66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装修住房等项目。实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社会保障实现城乡统筹和征地农转非人员全覆盖,医疗、养老参保率均达到90%以上。

社会安全稳定得到维护。扎实推进“平安下城”建设,打防控一体化和“三网合一”的社会治安防控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区各类刑事发案总量进一步下降,辖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达96.94%。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率先在全市成立区反邪教协会。弱势群体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和归正人员的帮扶安置得到加强。优化信访工作机制,共接待群众来访371批926人次,接处来信来电10584件,办结率达95%以上。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完善出租私房宾馆式管理模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消防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文明和谐程度不断提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办好“市民大课堂”,开展“携手1+6”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继续深化。积极开展“社区志愿为民服务行动日”、“文明出行”等公德实践活动,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

(五)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社会各项事业迈出新步伐

以科技、教育、卫生、文体强区的建设成果为新起点,社会各项事业实现高平台发展。

科技强区建设取得新突破。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考评,以及国家、省、市科技进步考核和省科技强区复核,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加强与浙江大学等名校合作,成立了技术转移中心等4个技术创新载体。建成全国首家科普农贸市场和城区首个科普公园,新创建省、市级科普示范社区8个,12个科普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

教育强区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化名校(园)集团化战略,开展教育特色品牌建设,创建“名特优组织”,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90%以上。辖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00%招收入学。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免收杂费政策,被评为“浙江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创建了全国首家区级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区设立了亚太地区社区教育资源中心,教育创新大会成为其常设会议。新建、改建校园3.2万平方米。

卫生强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开展健康城区建设试点,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部分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为主要内容,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被推选为全国典型并作经验交流。开工建设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建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监测与干预国家级试点,开展外来人口妇幼保健、全科医生服务的国际合作。率先在全国推行了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及信息公示制度。改革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医疗援助、无偿献血等工作全市领先。开展“阳光计生”服务,建立街道流动人口计生专管员队伍,全区计划生育率达99.13%。

文体强区建设取得新成果。完成区文体中心主体建设。积极构建“15分钟文化圈”和“10分钟体育健身圈”,214个体育健身场所向社会开放。圆满完成2007女足世界杯及特奥会服务接待工作,成功承办“全国第九届老将田径运动会”等重大体育赛事。实行了网吧监管志愿者制度等文化市场监管新举措。公布了首批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张同泰中药文化、杭州评话等分别被录入省、市保护名录。

与此同时,拥军优属、兵役、民族宗教、侨务、台湾事务、工会、工商联、青年、妇女、老龄、关心下一代、档案、对口帮扶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六)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和管理水平,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

坚持执政为民,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根本,以“作风建设年”、“树新形象、创新业绩”和争创“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主题教育等“三项活动”为抓手,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扎实推进。

依法行政继续深化。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完善定期工作联系、通报制度。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共218件,办结率、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深入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共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44件、行政许可事项76项。建立化解行政争议机制,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案件同比下降了57%和12%。推进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改组成立区统计局。

民主行政得到加强。完善政府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在涉及民生的重大工程中落实“三问四权”,建立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拆迁听证制度。自觉做好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完善了电子政务平台的服务功能。健全绩效评价机制,深入开展满意单位评选和行风评议活动,部门政绩考核指标进一步科学规范。加强廉政建设,违纪违规案件得到坚决查处。

科学行政扎实推进。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一控制、两提高、三倾斜”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逐步形成,行政性支出比重同比下降了1.39个百分点,公共产品支出比重同比提高了2.62个百分点。健全国资监管体系,全面完成222家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资产收益同比增长10%。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制订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核减建设投资1亿元。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为下城建设与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工青妇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在下城创业的投资者和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下城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从国际国内形势看,平稳较快发展仍是世界经济的基本趋势,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将进一步走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性轨道,省委“双创”总战略和杭州建设“生活品质之城”奋斗目标稳步实施,尤其是随着我区“南精北快”战略的深入推进、《品质下城三年行动计划》的正式启动,以及市、区财政体制调整的全面实施,我区的区位、产业、环境、人才和社会发展优势将日益明显。我们面临着总体有利的发展环境,仍然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但也必须看到,经过多年经济社会的高位快速发展,我区又具有了发展平台期和转型调整期的阶段性特征。面对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税收政策调整、市属企业下划等新情况,区域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不确定性增加;体现城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与“退二进三”战略伴随的工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民生改善、社会公平等方面与群众的期望仍有差距,社会稳定压力依然存在;政府职能转变有待进一步加快;此外,地铁全面开工建设带来的商贸环境、城市管理和交通疏导等压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对此,我们要准确把握发展形势,既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也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直面挑战,认真贯彻区委“规划落实年”、“项目攻坚年”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抓住机遇期,度过平台期,适应调整期,奋发有为,再创佳绩,开创下城发展新局面。

根据区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的总体工作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重视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好字优先、稳中求进,推进创业创新,争创品质示范,深化南精北快,全面构筑中心城区发展新格局,推动下城经济社会发展新腾飞。

综合分析当前的发展趋势,建议2008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97‰以内;全区截污率92%以上;安全生产死亡人数“零增长”并力争有所下降。

为确保今年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要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坚持解放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制订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思路和举措,着力消除急功近利多、着眼长远少,部门意识多、全局观念少以及小富即安、自我满足等观念,以思想的再解放赢得发展的主动。二是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完善科学发展政策,落实科学发展举措,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必须善于总结自身经验,善于挖掘自身优势,善于学习他人的先进做法,以改革开放30周年为新起点,牢固确立“敢想新招、敢担责任、敢冒风险”的发展意识,支持创业,鼓励创新,不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与环境优势。四是坚持务实为民。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充分听取民意,努力满足民需,认真为民办事,进一步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区人民。五是坚持统筹协调。加强环境建设,加快城市化推进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形成南北良性互动、区域统筹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生动局面。六是坚持依法行政。贯彻法治方针,不断完善政府工作流程和政府工作规则等制度,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工作效能。

三、2008年政府的重点工作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今年重点是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功能区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南精北快战略实施

全面实施《品质下城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构筑“两核三圈两带”区块功能布局的总体要求,切实做好“南有CBD、北有新天地”文章,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重点推进“十二大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在完善各产业功能区布局和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力求在功能开发、产业集聚、环境提升等方面取得新的阶段性成果。

积极推动南部中央商务区产业集聚。围绕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建设,重点发展楼宇经济,抓住西湖文化广场落成、地铁一期建设等省、市重点工程建设机遇,加快地铁控制中心、银泰二期、嘉里中心、坤和旅游客运中心、武林路历史街区保护等项目建设,推进汽轮动力集团、喜得宝集团、东南面粉厂等地块开发,实施环北市场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商贸商务、特色娱乐和文化休闲功能,打造最具财富效应的城市核心区。

加快构筑北部新天地产业集群。着力构建体现未来发展动力的杭州市商业商务次中心和都市工业示范区。围绕“扩容提质”要求,推进原省旅展中心、杭氧地块、野风财富大厦等项目,发展会展配套产业,加快建设和平会展商圈。充分发挥城北体育公园大项目带动作用,抓好农居拆迁,推动场馆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形成城北体育公园生态休闲圈。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新天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石桥科研区块,以及杭州机床厂石祥路地块、三立时代广场、新华广场、永佳大厦、星火广场、天驰德胜大楼等项目建设,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经合社集体经济,着力打造北部高新产业群,加快形成石桥商贸物流经济圈。

(二)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扎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巩固优势特色品牌。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金融、会展、中介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行业集聚发展。提升发展消费性服务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武林商圈,培育引进高端商业企业,提升商贸零售业水平。制订特色街发展规划,筹办第一届特色街经济论坛。抓好武林路时尚女装街区创意发布基地和设计师创意基地建设,争创国家4A级景区。提升中国丝绸城品牌和档次,争创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并通过国际通用的“绿色环球21”体系认证。着力构建绍兴路一纵三横汽车精品街区,积极打造百井坊巷商贸特色街和中山北路历史文化商业街等特色街区。认真抓好20家专业市场的整合改造提升工作。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以产品研发、规划设计、广告创意、咨询策划等为重点,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鼓励女装、美食、演艺、运动休闲、化妆、婴童用品等特色潜力行业发展。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和专业机构。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拓展社区服务业功能。大力开发购物、休闲、会展等都市旅游产品。

提升楼宇经济发展能级。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先易后难、分步推进的原则,引导建设高档楼宇,鼓励对现有楼宇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发挥财税、工商、街道、物业等单位的作用,健全楼宇经济数据库,加大“腾笼换鸟”力度,提高楼宇经济税收贡献率,新培育一批“亿元楼”、“主题楼”、“特色楼”。完善楼宇配套服务功能,加快培育楼宇餐饮服务企业,积极吸引各类总部型企业入驻发展。

(三)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重点,扎实推进创业创新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启动高新技术产业“一园百点”工程,发展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技术与医药、新材料及能源等产业,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加快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与应用,促进传统产业高新化。积极推进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实施20家工业企业的搬迁工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推广节能技术,改造节能装备,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引导科技资源向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产品集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为支撑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研发、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科技创新优势,尽快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造就一批知名品牌。引导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紧密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贡献率。

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健全创业体制,构建发展有序、运作规范、机会均等、服务配套、设施过硬的商业商务环境,推进个人、企业和其它各类组织的创业,实现好、维护好全体创业者的根本利益。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坚持引进与培训相结合,建立区域优秀人才信息库,加强人才服务与保障,激发创业者的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活力,逐步形成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有效机制。

(四)以完善财政体制为重点,扎实推进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深化财政改革。针对市属企业下划的新情况,建立企业全属地管理模式,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的跟踪服务。坚持做大做强街道经济,进一步理顺区、街财政分配关系。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原则,建立健全“区街配套、权责共担”的公共服务多元投入机制。继续深化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严格财政预算执行,简化资金拨付程序,规范政府采购,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新国有资产管理经营理念,探索“项目推动、资本运作”的投资新模式。

强化选商引资。坚持招大引强选优,大力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抓住省属、市属企业重组的契机,吸引更多的衍生企业落户下城。落实内外资“三年行动计划”,全年引进杭外资金54.9亿元,合同利用外资3.3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4亿美元。迎接奥运会,接轨世博会,进一步办好“中国投资创业论坛”、“第四届购物天堂博览周”和“第二届金融论坛”等西博会项目。

抓好安商稳商。充分发挥街道主力军作用,全面开展区域资源调查,建立企业信息库,准确掌握企业动态信息。完善安商稳商责任制,强化队伍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对重点项目实施专人全程跟踪服务,形成安商稳商工作合力。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引导企业积极争取上市,营造亲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五)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继续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坚持“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和谐社区指标体系,切实加强对无“星级”社区和北部社区的指导服务工作,积极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加快推进社区一门式服务和“15分钟生活服务圈”建设,完善社区居委会、楼群居民自治会和单元居民自治小组三级居民自治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中介组织,全面落实“66810”为民服务工作法。加强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岗位培训与技能考核挂钩、职称等级与工资收入挂钩、服务能力与群众满意度挂钩的社工管理机制,不断提升社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全省示范、全国一流”的要求,举办好我区第三届全国社区建设论坛。

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措施。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坚持创业带动就业方针,实施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三年规划,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200个,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实现边缘困难群体托底安置。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全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以上。以老年居民、少年儿童、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为重点对象,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大力发展慈善事业,认真落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民生政策。继续加强老龄工作,深化“365金晖行动”,建立完善“金晖送到家、养老不离家”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全面推进残疾人工作,做好优抚安置工作。

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商场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加大对邪教组织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与惩治力度。做好信访和公开电话工作,推进信访工作信息化建设。深化人民调解“四有五无”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认真做好社区矫正和归正人员帮扶教育工作。强化对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薄弱环节、重点部位的检查整改力度,全面完成“三合一”场所整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六)以城市有机更新为重点,扎实推进环境建设管理

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工程。开展潮鸣、文晖、东新、石桥生态街道创建工作,大力实施绿色社区全覆盖工程。加强环保执法检查和监管,进一步强化水、声、气综合治理,全面实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搬迁华翔链条厂等重点污染企业,巩固噪声控制区和安静小区创建成果,完成“禁燃区”创建工作。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更新路网、河网,深化无障碍设施建设,做好背街小巷改善扫尾工作。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城中村改造。完善拆迁考核机制,全力推进省、市重大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实施庭院改善工程,继续抓好危旧房改造工作,完成7处低洼积水地段改造项目。完成青云街中河高架沿线建筑立面整治工程。加大历史存量违建的拆除力度,严格控制新违建。

加强城市长效管理。完善“最清洁城区”标准体系,“四无”覆盖面达80%以上,主要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80%以上,16小时保洁覆盖率达80%,主干道24小时保洁覆盖率达60%,确保全区清洁度综合指标全市领先。强化城管综合保障,充实整合管理、执法、作业力量,区街两级年度城管预算同比增幅不低于10%。启动“问责制”,完善城管考核体系,推行民意收集、群众参与等机制,提高群众的认同度、联动度和满意度。加强条块互动,“数字城管”实现“三个第一”,及时解决率不低于99.5%。推行“属地包干”,加强街面“序化、亮化”管理。推广交警进社区工作,努力缓解行路难、停车难。

(七)以提升生活品质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和教育品牌建设,进一步优化再生性教育生态发展模式和多样化办学,完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北部地区倾斜,保障特困家庭、特殊儿童、外来务工子女享有同等教育权,破解新一轮“上好学难”问题。全力推进“托幼一体化”工程,争创学前教育强区,加快学习型城区建设,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开展第二批梯级名师评选工作,稳妥推进评聘分离改革。打造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品牌。

积极创建健康城区。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建立健康城区长效机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第一个五年规划。加大社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区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75%站点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推进“中医中药进社区、责任医生进家庭”工作。加快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完善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开展社区居民健康干预工作,争创省疾病预防控制进社区实验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红十字事业。以“阳光计生”为抓手,丰富计生服务内涵。

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完善区文体中心服务功能,积极推行“文体超市”等群众性文化载体建设,创新广场文化活动,推进文化社区建设,培育精品型文体团队。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工作。深化部门监督管理联动机制,建立文化场所从业人员变动登记备案制度。探索体育健身苑(点)建设新模式,加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力争实现省级体育先进街道全覆盖。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讲文明、创品质、展风采”系列活动,继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区广大居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强化公民“四德”教育,努力创建浙江省文明街道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加强未成年人工作督查,启动青少年空间项目。

(八)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重点,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政府法制监督,深入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台湾事务等工作。组织实施“五五”普法规划,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的公务员队伍。全面落实廉洁自律各项制度和规定,加强廉政宣传教育,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创新运行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平台的信息共享和公共服务功能,提高行政资源的联动水平。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力戒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加强责任分解和督促检查,切实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强化节俭意识,建设节约型政府。牢固树立勤俭办事业的理念,着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有效落实“一控制、两提高、三倾斜”的财政投入机制,力争公共产品和服务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70%。加强对政府性资金的审计监督,完善内审工作机制,推行政府公共资产绩效审计。强化政府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的表率作用,从小事做起,通过强化管理、技术进步和宣传教育等措施,降低行政开支,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引导健康文明节约的消费模式。

四、全力抓好十大惠民工程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我区实际,今年区政府将着重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惠民工程。

1、就业再就业扩容工程。新增就业19000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23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600人;开展失业人员、征地农转非人员、外来劳动力培训8000人;建立2000平方米的下城区失业人员创业服务园;全区充分就业社区达80%以上。

2、居家养老金晖工程。为1000名重点需帮扶的老年人提供金灵通、金保健、金筷子、金管家、金港湾五大免费服务项目。

3、扶残助残阳光工程。落实30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开展百万康复设施进家庭、百万资金促亮居、百万资金助就业行动;扩建改建下城区残疾人之家。

4、教育科普提升工程。抓好亚太社区教育资源中心和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试运行;扩大北部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按照省标准化学校要求开工建设24班小学、中学各1所;创建下城区网上科普馆,新建5个科普庭院和3个企业科普画廊。

5、卫生服务直通工程。推进石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新建、改扩建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推行“核需定支、全额管理、部分基本药品个人零自负”试点;建立婚姻登记、保健、体检一站式服务中心。

6、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力争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领域食品、餐饮消费、药品、猪肉、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产品等质量安全整治目标。

7、和谐文化共享工程。创建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5个、示范图书阅览室6个;开展100场演出进社区活动,打造200支星级文体团队;新建园林式健身苑1个,更新社区体育健身点20个;创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11个,建成10块多功能体育健身场地;对已开放学校体育场所和体育健身苑(点)进行安全投保。

8、市民百姓安居工程。开工建设农转居安置用房15万平方米,拆迁安置用房2万平方米;基本建成杨家、北景园三期3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提供经济适用房2000套;开工建设外来人口公寓和大学生人才公寓共4万平方米;实施3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工程。

9、生态环境改善工程。完成备塘河等11条河道整治;实施沈家北园等截污纳管工程,全年新增截污量每天8000吨以上;新增绿地面积8万平方米,完成4个无物业管理小区的绿化改造;提升改造40座公厕,改建垃圾中转站2座;完成67个庭院改善工程;实施5个撤村建居社区环境整治工程。

10、城市交通畅通工程。积极完善北部地区路网,抓好康宁路二期等园区配套道路拓建工程;全面推进石祥路、石桥路、文晖路、中山北路环境综合整治;完成石横路等11条支小路建设;新增停车泊位1200个,通过错时停车新利用停车泊位700个。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令人鼓舞,新的任务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构筑中心城区发展新格局,实现下城经济社会发展新腾飞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