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K1493206-6/2007-0705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府办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07-03-05 发布日期 2007-03-05
附件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07-03-05 18:13:00 点击率: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7年2月4日在杭州市拱墅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拱墅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回首四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本届政府自2003年组建以来,在中共拱墅区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实施四大战略,打造四大品牌,推进五个前列,破解五大难题,较好地完成了区四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提前一年实现“三年翻一番,五年上台阶,实现双十亿”的奋斗目标。“十五”计划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开局良好,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过去的四年,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的四年

我们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发展区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4.47:52.45:43.08调整到2006年的0.98:46.02:53,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格局的战略转变。2006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28.5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91亿元;不含省属企业,实现生产总值53.03亿元,财政总收入17.5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31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2.24倍、2.77倍和2.97倍,年均分别增长22.30%、29%和31.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四年累计完成141.53亿元。上塘被评为全国“千强乡镇”,康桥、半山进入全省“百强乡镇”行列。服务业快速发展。汽车拱墅品牌全面打响,汽车物流中心初具雏形,沈半路、石祥路汽车特色街区和国际会展中心全面建成,汽车销量全国领先,汽车后服务业发展迅速。物流拱墅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国联合包裹公司、网达物流等新型物流项目落户我区。专业市场规模效益大幅提升,建华五金机电市场等11家专业市场建成开业,市场成交额稳居全市各城区之首。三产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世纪联华运河广场店、通信商务大厦等11个项目建成开业。房地产业发展迅猛,2006年房地产企业完成税收3.52亿元,是2002年的4.7倍。全区实现服务业销售收入555.92亿元、增加值28.1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5.35倍和2.75倍,年均分别增长52.12%和28.80%。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科技工业功能区初具规模,累计开工135万平方米,竣工102万平方米,紫金实业、汇裕电器等38个项目竣工投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3家。品牌建设成效突出,新增省级名牌6个、省级著名商标7个,天马牌轴承成为我区首个中国名牌产品。累计实施工业技术改造和新上项目441项,完成投资42.58亿元。2006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33.54亿元、增加值22.95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1.94倍和1.91倍,年均分别增长18.03%和17.60%。都市农业健康发展。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以苗木、蔬菜、水产养殖为主导的都市农业新格局,建成蒋家浜等5个农业休闲观光园,打响了花园岗苗木、冰灯牌大米等农产品品牌。2006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64.49亿元,是2002年的4.21倍,年均增长43.31%。

(二)过去的四年,是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的四年

我们坚持一手抓体制机制改革,一手抓开放引进,为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各项改革不断深化。顺利实施新一轮机构改革,上塘镇撤镇建街。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改革取得新成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财政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公共财政体系更加完善。农村三项改革不断深化,基本完成40个村(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实现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全覆盖,失土农民和农业人口社保参保率分别达到93.62%和64.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6%。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总量增幅、规模质量和引资领域不断实现新突破,目标考核连续4年居全市前列。成功引进英国碧辟、日本丰田等12家世界500强和荷兰辉固集团投资的浙江省综合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等32家行业领先企业投资项目。四年来,全区共引进项目8663个,累计实际到位资金319.56亿元,其中协议利用外资8.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99亿美元。2003年以来新引进企业2006年产生的税收,分别占全区不含省属企业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36.96%和42.75%,招商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凸显。外经外贸稳步推进,累计设立境外投资项目11个,2006年全区实现自营出口2.62亿美元,年均增长33.1%。

(三)过去的四年,是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区面貌明显改观的四年

我们深入实施“环境立区”战略,中心城区形象得到明显提升。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积极实施两轮“11368”工程,扎实推进运河两侧老城区改造和城郊城市化,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住宅和公建设施341.5万平方米,竣工285万平方米。实施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一期工程全面竣工,桥西、小河、大浒弄地块改造全面展开。启动祥符阮家桥和庆隆片、吉如片城中村改造,506户农转居住户入住新居。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面实施市“33929”、“三横五纵”道路建设和“三口五路”、“五纵六路”综合整治拱墅区项目,建成上塘高架、石祥路等重要市政道路,完成莫干山路、湖墅路、绍兴路和320、104国道入城口整治。高标准改善背街小巷233条、总长54.62公里。城市管理不断强化。组建区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在全市率先启动“城管语音提示追呼系统”,实行“门前三包”IC卡管理和环卫分层作业改革。建成区级数字城管平台,组建城管执法电子监控网络和“96310”快速反应机制。开展农贸市场、“四小车”、废旧物品收购点等集中整治,城区市容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累计拆除违法建筑6531处、94万平方米。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完成和睦新村等39个旧有生活小区截污纳管,建成“万里清水河道”31.54公里,改建姚家坝水闸等水利设施,全区共新增绿地30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9.68平方米。实施“百千”工程,半山村等5个村通过省、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验收,所有村达到“重点整治村”标准。蒋家浜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四)过去的四年,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明显进步的四年

我们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科技进步水平提高。顺利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复核,跻身首批“省科技强区”。四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1家、高新技术成果52项,杭州中亚机械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并被国家统计局列入全国自主创新行业十强,区科技创业中心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孵化器。教育事业跨越发展。高质量通过“省教育强区”复查。实行名校集团化战略,组建拱宸桥小学等4大教育集团。全面改造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完成文澜中学、长征中学等新校建设,四年共新增校舍12.06万平方米,引进培育特级教师12名。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兑现教师货币分房补贴,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中考重高上线率连续3年居全市前列。文体事业日益繁荣。成功举办运河文化艺术节、元宵灯会等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建成全民健身苑(点)130处,运河文化广场和大关游泳健身中心投入使用,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隆重开馆,荣获“省群众体育先进区”称号。LOFT 49号、唐尚433等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势头良好。卫生事业长足进步。着力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较好地应对了非典、禽流感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公共卫生职能不断强化。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进入“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行列。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被评为“杭州市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城区”。积极探索心理卫生四级服务模式,被评为“省精神卫生项目示范区”。全面完成计划生育各项指标任务,荣获“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省‘十五’期间人口计划生育先进区”、“省新型生育文化示范区”等称号。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区”。统计工作全面加强,获得“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国家级先进集体”等称号。民族、宗教、侨台、双拥、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对口帮扶、档案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过去的四年,是民生保障不断健全,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四年

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认真解决事关人民生活的实际问题,落实保障民生的各项措施。始终坚持为民办实事,圆满完成区人代会确定的34件实事项目,有效解决了一批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难点、热点问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2006,实现职工平均工资收入188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360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83.8%和48.4%。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拓宽就业渠道、创造就业条件,累计新增就业岗位84695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9630人次,其中就业困难人员28738人次。劳动监察和维权工作得到加强,累计为外来务工人员追回欠薪1455.5万元,被评为“全国治理欠薪工作先进城区”。帮扶救助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开展“春风行动”和“9.19帮扶日”等活动,累计募集捐助资金599.13万元,救助困难家庭37679户次,发放各类救助款5559.35万元。推出“一岗解两难”新举措。成立区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建成13个助老助残服务站,区老人公寓主体竣工。接收5万余名退休人员并纳入社区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得到加强。社区建设不断深化,累计创建省、市级文明社区22个、示范社区18个。“居者有其屋”工程有效推进,累计竣工热水瓶厂地块等安置房108.8万平方米,回迁安置拆迁户7513户。

(六)过去的四年,是政府建设不断加强,发展环境明显优化的四年

我们围绕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着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加大自身建设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平安创建进一步深化。全面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和经济犯罪活动,建成区看守所和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实现刑事立案下降和破案、打处上升的目标,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高度重视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建成区人民群众来访接待中心。被评为“省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带领干部群众顺利克服高温、缺电等公共危机。深入推进来杭创业者服务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工作,连续5年被评为市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顺利通过首批“省级平安区”考核。民主法治进一步推进。认真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有关决议、决定,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及工商联的联系,支持人民政协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累计办理区人大代表意见、建议374件,区政协委员提案357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100%。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开展“三清理一公开”工作,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区”称号。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强化行政监察工作,全面推进政府机关效能建设,努力提高服务基层群众的质量和水平。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创办区政府门户网站。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结算等财政制度,充分发挥审计在财政经济运行中的行政监督作用,加大源头预防腐败的力度,切实做到廉洁从政。

回首过去四年,我们经历了全面实现“三年翻一番,五年上台阶,实现双十亿”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走过了拱墅奋发有为的重要历程,倍感成就来之不易,经验非常宝贵。要实现拱墅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先,不断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必须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推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大的利益。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拱墅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令人鼓舞。这是全区上下同心同德、奋发图强的生动写照,体现了拱墅人民勤劳智慧、淳朴实干的优秀品格,展示了拱墅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采。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热情支持与帮助的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各有关单位、驻军、武警部队、离退休老同志和全区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是: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环境和资源要素制约比较突出;城市综合改造欠账较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城郊结合部、部分农村地区环境有待改善;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人民生活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机关工作效率还须提高,工作作风仍须转变,政府工作人员适应新一轮发展要求的素质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展望五年,迈上全面建设“三个拱墅”新征程

未来五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拱墅经济社会新跨越的重要时期。新一届政府担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面临着十分难得的机遇。

展望今后五年的发展,我们充满了信心。经过这些年的大开放、大投入、大建设,我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产业基础和发展基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万众一心,迸发出强烈的创业激情和工作热情,构成了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动力。拱墅因运河而名、因运河而兴,京杭大运河是我区最大的资源品牌和比较优势。随着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的深入实施,运河文化的充分挖掘,运河申遗提上议事日程,千年古运河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新一轮发展机遇已经来临。形势催人奋进,我们必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上,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根据区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出发点,以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运河申遗为契机,围绕“打造实力拱墅、建设秀美拱墅、构建和谐拱墅”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产业强区、环境立区、开放带动、城市现代化”战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优化城区功能和改善环境面貌,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十一五”规划和今后五年的发展要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实现区属生产总值翻一番,区属财政收入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0%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净增100亿元,第三产业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招商引资每年新增纳税企业1000家;城市面貌显著改善,城市空间布局日趋优化,道路构架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基本完成运河两侧旧城改造,形成与大都市中心城市相适宜的城区面貌。五年开工住宅和公建设施500万平方米,竣工350万平方米,实现生态区建设目标;生活品质全面提高,科技、教育、文体、卫生强区建设成效明显,运河文化品牌全面打响,民生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和谐创建取得新进步,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职工平均工资收入超过28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8000元,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一)打造实力拱墅

积极实施“产业强区”、“开放带动”战略,以招商引资“一号工程”、项目投入百亿工程、经济新增长点工程为抓手,加快建设“四大功能区”,着力打造“三地”。新增纳税企业5000家,确保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建设现代服务业新兴地。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明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推动服务业优化升级,加快建设汽车商务功能区、市场物流功能区、创意产业功能区,重点实施“一园二区二街十馆十场二十楼”项目,着力打造汽车贸易、市场物流、房地产业、休闲旅游、楼宇经济、创意产业六大特色区块,实现服务业总量翻番,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0%以上,打造服务业成长第一区。构筑都市型工业集聚地。以区科技工业功能区为主要载体,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重点培育机械制造业、包装印刷业、汽车配件业、生物医药业、电子信息业、轻工纺织业等主导行业。累计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00项,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40个,实现区属工业销售产值超23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工业新产品产值率分别达到20%和13%,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16%打造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先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政府扶持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以上,市级以上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30家以上,区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20家以上,1-3家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标准升格为国家标准,建成“10分钟科普圈”,确保通过省级科技强区复核,争创全国科技、科普示范城区。企业上市工作实现突破。引进各类人才1万名以上。

(二)建设秀美拱墅

积极实施“环境立区”、“城市现代化”战略,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着力实施城市建设“十大工程”,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构建“东提、西接、南旺、北活、中兴”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实施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二期工程,全面建成运河文化旅游景观带。实施大关地区四平方公里、塘河地区综合开发工程,基本完成大浒弄、和睦南区、长乐、塘河等地块开发改造,建成运河商务区项目,全面完成运河沿线老城区现代化改造任务。实施拱宸桥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实现开工90万平方米、竣工135万平方米、拆迁2000户、安置3000户的目标,全面完成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任务。实施田园地块、桃源区块综合开发工程,基本完成田园和桃源地块的土地整理、配套设施建设和半山集镇综合整治。实施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全区16万平方米危旧房改善任务,基本完成阮家桥与庆隆片、吉如片“城中村”改造,开工建设安置房38万平方米。实施工业搬迁地块开发工程,完成杭汽发、杭一棉等10家工业企业外迁,提升企业搬迁地块用地功能,推动全区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六横八纵”等14条城市干道建设,初步构筑起与城区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框架。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基本完成污水主次干管和收集系统建设,全面完成旧有生活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城区综合截污率达到80%以上。加强城区专项绿化建设,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

(三)构建和谐拱墅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扎实推进十项工作举措,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新农村规划,深化股份合作制改革,培育优特“农字号”品牌,实施“城中村”改造、“百千”工程建设,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到2010年,基本完成撤镇建街。促进再就业,完善就业培训体系,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使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都能找到合适的岗位。统筹社会保障,落实“五险合征”,推广“居家养老”新模式,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做好企业退休人员服务工作,基本建立符合拱墅实际、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助老助残服务全省示范、全国领先。提升教育水平,实施人才建设、校园达标、科研强教、名校打造工程,建成8所配套学校和10所农村幼儿园,完成15所学校提升改造,优质教育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争创“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改善卫生服务,新建区公共卫生中心,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布局,打造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创建“省级卫生强区”和“全国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打造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品牌,初步实现“健康拱墅”目标。发展文体事业,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建成体育大厦和一批文体活动场所,打造15分钟社区文体服务圈,基本形成设施完备、产业繁荣、群众生活丰富的发展格局,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区”、“省级体育强区”。建设“法治拱墅”,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创建“平安拱墅”,加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维稳、综治、信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维护社会政治稳定。通过“省级平安区”复核。推进文明创建,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区”。构建和谐社区,加快社区硬件建设,落实撤村建居社区配套用房。推进社区信息化,抓好社区换届工作,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全部社区达到和谐社区标准。

各位代表,打造实力拱墅、建设秀美拱墅、构建和谐拱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保持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保持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勇气,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五年后的拱墅,必将是一个经济更繁荣、社会更稳定、人民更富裕、生态更良好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拱墅!

三、立足当年,实现本届政府良好开局

2007年,我们要按照“又好又快”的要求,围绕建设“三个拱墅”,大力实施“产业强区、环境立区、开放带动、城市现代化”战略,加快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生产总值增长16%

第三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8%

工业销售产值增长13%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5%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4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不含省属企业,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

城市建设开工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竣工65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1500户;

新增就业岗位16700个;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实际工作中,我们将朝着更高的目标去努力。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要切实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产业提升,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按照建设现代服务业新兴地的要求,进一步抢抓机遇,坚持引进培育和改造提升并举,积极构建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全年开工15个项目,竣工5个项目,完成服务业投入20亿元,重点抓好花园商贸城等11个当年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设。

1、发展汽车贸易业。进一步推进汽车物流中心建设,确保金马汽车等7家汽车销售店竣工开业,开工中瑞置业商务楼,加快凡尔顿世纪广场、易构街区、绿园房产商务楼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汽车贸易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实施汽车特色街区形象提升工程,组建街区汽车俱乐部,办好西博会国际汽车展、浙江汽车配件展、汽车消费节等专业性展会。

2、繁荣商贸服务业。合理规划发展空间,大力发展超市卖场、专业市场、商务楼和宾馆饭店业,加快运河宾馆等12个在建项目建设,开工丰元大厦等8个项目,实施夹板市场搬迁,启动建华五金机电市场二期建设,确保海外海宾馆二期等4个项目建成开业。

3、壮大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培育扶持现有企业发展壮大,着力引进实力强、资质高的房地产、建筑企业,提高行业的规模档次,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40万平方米,建筑业总产值50亿元,新增建筑资质企业20家。

4、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制订出台文化创意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建设LOFT文化公园一期,以LOFT49、唐尚433 和A8艺术公社为载体,引导企业集聚,全年实现文化创意产值1亿元以上。

(二)坚持项目带动,扎实推进都市型工业发展

按照构筑都市型工业集聚地的要求,加快结构调整,注重有效投入,高度重视抓好都市型工业发展。全年开工22个项目,竣工21个项目,完成工业投入10亿元,重点抓好中亚机械二期等6个当年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设。

1、加快科技工业功能区建设。开工西湖印业二期等7个项目,竣工万华建筑器材等7个项目,确保全年新开工面积2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0万平方米,实现技工贸收入45亿元。落实机构、人员、资金,启动石塘、义桥区块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积极推进祥符区块二期开发建设。

2、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先进节能技术的产品研发和推广运用,抓好浙江海穆钢铁服务公司等3家企业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验收工作,降低工业企业能耗,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结合。

3、实施品牌战略。认真落实《关于推进品牌战略的若干意见》,扶持有条件企业参与制订国标、部标、行标,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3个。认真做好现有企业服务工作,及时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和谐企业”创建,促进现有工业企业发展壮大。

(三)坚持“一号工程”,扎实推进招商引资

继续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在保证招商数量的基础上,注重招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实现走在前列要求。

1、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突出外资和市外资金引进,做好“以外引外、以民引外、以存量资产引外”的文章。紧紧抓住区域大规模城市改造和运河综合保护开发的契机,利用出让地块和企业搬迁地块的资源招大商、引好资,大力发展“省会经济”、“税源经济”和“楼宇经济”。全年新增有质量的纳税企业1000家以上。

2、拓展招商引资领域。大力推进产业招商,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引资力度,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重视抓好工业招商,发挥工业主导产业优势,通过产业配套、研发配套等途径抓好延伸招商。积极参加广交会、厦交会和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组织开展好“百日招商”活动。

3、优化招商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考核制度和服务体系,继续加强资源平台、信息网络和队伍建设,深化“为省市单位服务月”、“工商企业服务月”、“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月”等活动。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推动外经外贸工作新发展,自营出口比上年增长16%,新增境外投资项目3个。做好国内区域合作和对口帮扶工作。

(四)坚持城乡统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围绕“同城同发展、同城同保障、同城同环境、同城同覆盖”目标,以“百千”工程为龙头,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1、培育壮大农村经济。通过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调整,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积极推进“优二兴三”,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抓好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和休闲观光园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强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治。高质量完成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2、加快发展农村事业。继续推进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确保失土农民参保率95%以上、农业人口参保率75%以上。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实施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合理调整农村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新建2所农村幼儿园,半山镇成人文化学校争创省级示范。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30%以上的村达到省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标准。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农村新风尚。

3、着力改善农村面貌。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全面开展阮家桥与庆隆片、吉如片改造,开工农转居多层公寓20万平方米,竣工11.3万平方米。继续实施“百件实事”工程创建省、市级小康示范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完成“万里清水河道”整治任务,实施姚潭洋等2.5公里河道整治,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实现全覆盖

(五)坚持“三大目标”,扎实推进运河综合整治

围绕“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全面推进运河拱墅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

1、全面加快二期工程建设。国庆节前基本建成“二带三园四河五址六桥”,实现岸线贯通,景观节点串珠成链,运河文化旅游景观带初具规模。

2、继续加强运河水环境治理。实施河道结合整治与保护工作,加快城区污水主次干管和收集系统建设,新建石祥路污水泵站,深入开展运河截污纳管,实施运河水系河道清淤和引配水工程,着力修复城区生态环境。

3、推进运河沿线老城区现代化改造。基本完成桥东地区改造扫尾,实施桥西、大浒弄、和睦南区土地整理,开展塘河地区改造前期工作。完成运河商务区土地出让,确定投资建设主体。

4、积极发展运河旅游业。编制全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有效整合运河旅游资源,推出运河特色旅游产品。充分利用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的影响力和设施条件,加强对运河历史文化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运河历史文化遗存的调查研究。

(六)坚持建管并举,扎实推进城建城管

围绕打造秀美拱墅,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提升城区品位。

1、加快城市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以市政道路建设为核心,优化道路网络布局,建成广济路、赵伍路、衢州路、轻纺路东段、小河路南段、湖墅北路等道路,完成石祥路和德胜快速路综合整治,开工建设轻纺路西段、拱康路延伸段。投资5000万元,完成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积极塑造半山新形象,完成半山集镇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加快田园地块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桃源地块详细规划编制。努力破解拆迁和筹资难题,出让经营性土地500亩以上。

2、加强城市管理。进一步强化区级综合协调职能,落实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发挥村、社区自治管理作用。深化数字城管建设,完善城市管理实时监控系统,构建权责明确、处置高效的城市管理指挥调度体系。加快市政、绿化、环卫作业市场化进程,实施城市“牛皮癣”清刷和小区绿化养护招投标管理。完成半山牛奶公司石矿修复治理。进一步完善市政环卫基础设施,新建公厕14座、垃圾中转站4座。实施叶青兜等5家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程,争创星级市场。堵结合,有效破解“三摊”等城市管理顽疾。强化防违控违工作机制,实行拆违抄告与效能监察联动,健全村民建房监管办法,坚决遏制新违法建筑产生。

(七)坚持协调发展,扎实推进“一品牌四强区”建设

围绕“打造运河文化品牌,建设科技强区、教育强区、文体强区、卫生强区”目标,努力实现“有钱办事、有房办事、有人办事,推进城乡、区域和群体平衡发展”,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突出抓好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新增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推进与浙大城市学院、杭师院等院校全面战略合作,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全年申报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家、技术创新项目15项。深化科技孵化器建设,完善孵化机制,全年孵化企业20家,实现技工贸收入4亿元。抓好专利试点工作,培育区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5家。抓好科普教育,继续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基金奖励。加强人才资源建设,引进各类人才1500名。

2、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人才建设工程,加大教育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出台综合性的人才引进与使用政策。实施校园达标工程,全面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启动大关中学二期、北苑实验中学、杨家门小学改造。实施科研强教工程,课题立项数、课题成果获奖数、论文获奖数保持各城区前列。实施名校打造工程,扩张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文澜中学、大关中学、拱宸桥小学等学校的教育品质与影响力,创建市特级幼儿园2家。建立区人民教育发展基金,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投资办学,不断提高基础教育水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

3、加快发展文体事业。继续办好元宵灯会等大型群众性活动和“周末越剧大舞台”等特色广场文化活动,举办区第五届全民运动会,开展文化下乡“双百场”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化“一镇一街一品牌”活动,实施“东海明珠”工程,推进基层文化站建设,创建省特级文化站1-2家。围绕打造15分钟文体娱乐、健身活动圈要求,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启用区图书馆新馆,体育大厦实现开工。完成区文化产业调查统计工作,建立文化产业发展登记注册制度。

4、提升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妥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大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力度,提高群众防病能力。开工建设区公共卫生中心。进一步完善以“六位一体”为基础、特需服务为补充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打造浙江老年关怀医院爱心护理、亲和心理健康中心等一批精品亮点。创建市卫生强镇(街道)4-6家。争创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进一步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建设5个规范化镇(街道)计生卫星站,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出生性别比控制在107以内。

(八)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和谐稳定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

1、深化平安创建。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优势,强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建设,推进平安创建向基层延伸,平安镇(街道)、平安村(社区)、平安企业、平安校园达标率分别达到80%以上,镇、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率达90%以上。坚持打防管控结合,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深化“四力合一”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建设,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化解新形势下各种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完善外来人员服务、维权、管理“三位一体”工作机制,解决外来务工创业人员子女入学等突出问题。健全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推进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营造和谐社会氛围。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85%以上。

2、落实民生保障。深化“促进就业、居家养老、帮扶救助、助残扶持”四大工程,努力维护和保障群众根本利益。拓宽就业渠道,改进就业服务,40%的城市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完成市下达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城镇无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城镇老年居民和少年儿童大病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应保尽保”。抓好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工作,不断完善救助机制,努力做到救助全覆盖,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慈善事业,扩大慈善基金,增强慈善实力。实施“助老助残、社区服务、医疗健康、宣教文体、权益维护、志愿服务”六网建设,探索政府倡导、社区依托、社会各界和志愿者广泛参与的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

3、创建和谐社区。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文明程度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40%以上社区达到“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标准。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深化社区“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成效评议会”四会制度。巩固发展社区公益服务,扶持培育社区便民利民服务,深化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全年新增社区服务网点100个,社区注册志愿者达到社区居民的15%。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社区事务综合管理网、社区门户网、华数电视网建设,实现与“96345电话服务网”联网,建成公共信息亭50个,80%的城市社区达到信息化建设规范标准。加快落实撤村建居社区配套用房。做好第三次社区换届选举工作。

(九)坚持执政为民,扎实推进实事工程

新一届政府要办的事很多,从最具带动性和民本性的角度出发,今年我们将努力实施好以下十件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工程。

1、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安置拆迁户1500户。

2、实施危旧房改善工程,改善危旧房2.1万平方米。

3、实施水环境治理,完成10个旧有小区截污纳管和康桥镇平安桥村新农居点等5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4、抓好绿化建设,新增绿化18万平方米,改造5个小区4.3万平方米绿化。

5、实施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改善背街小巷110条。

6、加强学校建设,完成小河小学、桥西配套学校、香积寺巷小学一期、祥符中心小学一期建设。

7、推进文体设施建设,启用区图书馆新馆,建成祥符镇灯光球场等15个农村公共体育健身场所。

8、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成区医学中心,新建改建蒋家浜等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9、促进就业再就业,新增就业岗位16700个,帮助11500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完成再就业培训3340人。

10、深化助老助残服务,新建助老助残服务站10个,开发助老、助残公益性岗位100个,向600名生活困难的病残老年人提供免费服务。

(十)坚持高效廉洁,扎实推进自身建设

新一届政府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历史的重责,人民的重托,发展的重任,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改进作风,转变职能,创新服务,提高效率,全面建设高效廉洁的公共服务型政府。

1、推进民主法治。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定期报告工作,依法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加强与区政协的联系,接受民主监督。切实做好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意见,着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完善政府法制体系。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五五”普法工作,不断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继续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签订新一轮行政执法责任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政治,积极推进村务、居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侨务政策,做好新时期的对台工作。

2、强化公共服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作为各级干部应尽的职责和培养才干的良机,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切实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提升政务公开水平,坚持政情通报会等符合拱墅实际的有效举措,健全监督机制,使政务公开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实施区电子政务网络改造,全面推行办公自动化系统,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制订实施《拱墅区政府工作规则》,加强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推进政府机关和公务员工作规范化。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问责制,完善责任分解机制和工作落实机制,强化政务督查和行政领导绩效考评,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3、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坚持并完善廉政积分卡等制度,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深化行风效能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规范和完善招投标统一平台,加强重点建设项目保廉制度建设。加强对全部政府性资金特别是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和政府负债预警体系,继续抓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严格执行财政预算,优化财政收支结构,落实增收节支措施,不断提高政府理财水平。

各位代表,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全面建设“三个拱墅”的宏伟目标,同心同德,脚踏实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拱墅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K1493206-6/2007-07053

文号

公布日期

2007-03-0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府办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7年2月4日在杭州市拱墅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拱墅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回首四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本届政府自2003年组建以来,在中共拱墅区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实施四大战略,打造四大品牌,推进五个前列,破解五大难题,较好地完成了区四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提前一年实现“三年翻一番,五年上台阶,实现双十亿”的奋斗目标。“十五”计划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开局良好,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过去的四年,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的四年

我们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发展区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4.47:52.45:43.08调整到2006年的0.98:46.02:53,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格局的战略转变。2006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28.5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91亿元;不含省属企业,实现生产总值53.03亿元,财政总收入17.5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31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2.24倍、2.77倍和2.97倍,年均分别增长22.30%、29%和31.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四年累计完成141.53亿元。上塘被评为全国“千强乡镇”,康桥、半山进入全省“百强乡镇”行列。服务业快速发展。汽车拱墅品牌全面打响,汽车物流中心初具雏形,沈半路、石祥路汽车特色街区和国际会展中心全面建成,汽车销量全国领先,汽车后服务业发展迅速。物流拱墅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国联合包裹公司、网达物流等新型物流项目落户我区。专业市场规模效益大幅提升,建华五金机电市场等11家专业市场建成开业,市场成交额稳居全市各城区之首。三产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世纪联华运河广场店、通信商务大厦等11个项目建成开业。房地产业发展迅猛,2006年房地产企业完成税收3.52亿元,是2002年的4.7倍。全区实现服务业销售收入555.92亿元、增加值28.1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5.35倍和2.75倍,年均分别增长52.12%和28.80%。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科技工业功能区初具规模,累计开工135万平方米,竣工102万平方米,紫金实业、汇裕电器等38个项目竣工投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3家。品牌建设成效突出,新增省级名牌6个、省级著名商标7个,天马牌轴承成为我区首个中国名牌产品。累计实施工业技术改造和新上项目441项,完成投资42.58亿元。2006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33.54亿元、增加值22.95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1.94倍和1.91倍,年均分别增长18.03%和17.60%。都市农业健康发展。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以苗木、蔬菜、水产养殖为主导的都市农业新格局,建成蒋家浜等5个农业休闲观光园,打响了花园岗苗木、冰灯牌大米等农产品品牌。2006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64.49亿元,是2002年的4.21倍,年均增长43.31%。

(二)过去的四年,是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的四年

我们坚持一手抓体制机制改革,一手抓开放引进,为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各项改革不断深化。顺利实施新一轮机构改革,上塘镇撤镇建街。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改革取得新成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财政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公共财政体系更加完善。农村三项改革不断深化,基本完成40个村(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实现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全覆盖,失土农民和农业人口社保参保率分别达到93.62%和64.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6%。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总量增幅、规模质量和引资领域不断实现新突破,目标考核连续4年居全市前列。成功引进英国碧辟、日本丰田等12家世界500强和荷兰辉固集团投资的浙江省综合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等32家行业领先企业投资项目。四年来,全区共引进项目8663个,累计实际到位资金319.56亿元,其中协议利用外资8.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99亿美元。2003年以来新引进企业2006年产生的税收,分别占全区不含省属企业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36.96%和42.75%,招商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凸显。外经外贸稳步推进,累计设立境外投资项目11个,2006年全区实现自营出口2.62亿美元,年均增长33.1%。

(三)过去的四年,是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区面貌明显改观的四年

我们深入实施“环境立区”战略,中心城区形象得到明显提升。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积极实施两轮“11368”工程,扎实推进运河两侧老城区改造和城郊城市化,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住宅和公建设施341.5万平方米,竣工285万平方米。实施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一期工程全面竣工,桥西、小河、大浒弄地块改造全面展开。启动祥符阮家桥和庆隆片、吉如片城中村改造,506户农转居住户入住新居。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面实施市“33929”、“三横五纵”道路建设和“三口五路”、“五纵六路”综合整治拱墅区项目,建成上塘高架、石祥路等重要市政道路,完成莫干山路、湖墅路、绍兴路和320、104国道入城口整治。高标准改善背街小巷233条、总长54.62公里。城市管理不断强化。组建区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在全市率先启动“城管语音提示追呼系统”,实行“门前三包”IC卡管理和环卫分层作业改革。建成区级数字城管平台,组建城管执法电子监控网络和“96310”快速反应机制。开展农贸市场、“四小车”、废旧物品收购点等集中整治,城区市容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累计拆除违法建筑6531处、94万平方米。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完成和睦新村等39个旧有生活小区截污纳管,建成“万里清水河道”31.54公里,改建姚家坝水闸等水利设施,全区共新增绿地30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9.68平方米。实施“百千”工程,半山村等5个村通过省、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验收,所有村达到“重点整治村”标准。蒋家浜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四)过去的四年,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明显进步的四年

我们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科技进步水平提高。顺利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复核,跻身首批“省科技强区”。四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1家、高新技术成果52项,杭州中亚机械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并被国家统计局列入全国自主创新行业十强,区科技创业中心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孵化器。教育事业跨越发展。高质量通过“省教育强区”复查。实行名校集团化战略,组建拱宸桥小学等4大教育集团。全面改造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完成文澜中学、长征中学等新校建设,四年共新增校舍12.06万平方米,引进培育特级教师12名。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兑现教师货币分房补贴,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中考重高上线率连续3年居全市前列。文体事业日益繁荣。成功举办运河文化艺术节、元宵灯会等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建成全民健身苑(点)130处,运河文化广场和大关游泳健身中心投入使用,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隆重开馆,荣获“省群众体育先进区”称号。LOFT 49号、唐尚433等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势头良好。卫生事业长足进步。着力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较好地应对了非典、禽流感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公共卫生职能不断强化。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进入“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行列。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被评为“杭州市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城区”。积极探索心理卫生四级服务模式,被评为“省精神卫生项目示范区”。全面完成计划生育各项指标任务,荣获“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省‘十五’期间人口计划生育先进区”、“省新型生育文化示范区”等称号。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区”。统计工作全面加强,获得“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国家级先进集体”等称号。民族、宗教、侨台、双拥、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对口帮扶、档案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过去的四年,是民生保障不断健全,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四年

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认真解决事关人民生活的实际问题,落实保障民生的各项措施。始终坚持为民办实事,圆满完成区人代会确定的34件实事项目,有效解决了一批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难点、热点问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2006,实现职工平均工资收入188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360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83.8%和48.4%。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拓宽就业渠道、创造就业条件,累计新增就业岗位84695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9630人次,其中就业困难人员28738人次。劳动监察和维权工作得到加强,累计为外来务工人员追回欠薪1455.5万元,被评为“全国治理欠薪工作先进城区”。帮扶救助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开展“春风行动”和“9.19帮扶日”等活动,累计募集捐助资金599.13万元,救助困难家庭37679户次,发放各类救助款5559.35万元。推出“一岗解两难”新举措。成立区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建成13个助老助残服务站,区老人公寓主体竣工。接收5万余名退休人员并纳入社区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得到加强。社区建设不断深化,累计创建省、市级文明社区22个、示范社区18个。“居者有其屋”工程有效推进,累计竣工热水瓶厂地块等安置房108.8万平方米,回迁安置拆迁户7513户。

(六)过去的四年,是政府建设不断加强,发展环境明显优化的四年

我们围绕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着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加大自身建设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平安创建进一步深化。全面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和经济犯罪活动,建成区看守所和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实现刑事立案下降和破案、打处上升的目标,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高度重视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建成区人民群众来访接待中心。被评为“省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带领干部群众顺利克服高温、缺电等公共危机。深入推进来杭创业者服务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工作,连续5年被评为市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顺利通过首批“省级平安区”考核。民主法治进一步推进。认真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有关决议、决定,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及工商联的联系,支持人民政协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累计办理区人大代表意见、建议374件,区政协委员提案357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100%。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开展“三清理一公开”工作,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区”称号。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强化行政监察工作,全面推进政府机关效能建设,努力提高服务基层群众的质量和水平。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创办区政府门户网站。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结算等财政制度,充分发挥审计在财政经济运行中的行政监督作用,加大源头预防腐败的力度,切实做到廉洁从政。

回首过去四年,我们经历了全面实现“三年翻一番,五年上台阶,实现双十亿”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走过了拱墅奋发有为的重要历程,倍感成就来之不易,经验非常宝贵。要实现拱墅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先,不断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必须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推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大的利益。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拱墅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令人鼓舞。这是全区上下同心同德、奋发图强的生动写照,体现了拱墅人民勤劳智慧、淳朴实干的优秀品格,展示了拱墅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采。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热情支持与帮助的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各有关单位、驻军、武警部队、离退休老同志和全区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是: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环境和资源要素制约比较突出;城市综合改造欠账较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城郊结合部、部分农村地区环境有待改善;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人民生活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机关工作效率还须提高,工作作风仍须转变,政府工作人员适应新一轮发展要求的素质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展望五年,迈上全面建设“三个拱墅”新征程

未来五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拱墅经济社会新跨越的重要时期。新一届政府担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面临着十分难得的机遇。

展望今后五年的发展,我们充满了信心。经过这些年的大开放、大投入、大建设,我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产业基础和发展基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万众一心,迸发出强烈的创业激情和工作热情,构成了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动力。拱墅因运河而名、因运河而兴,京杭大运河是我区最大的资源品牌和比较优势。随着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的深入实施,运河文化的充分挖掘,运河申遗提上议事日程,千年古运河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新一轮发展机遇已经来临。形势催人奋进,我们必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上,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根据区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出发点,以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运河申遗为契机,围绕“打造实力拱墅、建设秀美拱墅、构建和谐拱墅”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产业强区、环境立区、开放带动、城市现代化”战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优化城区功能和改善环境面貌,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十一五”规划和今后五年的发展要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实现区属生产总值翻一番,区属财政收入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0%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净增100亿元,第三产业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招商引资每年新增纳税企业1000家;城市面貌显著改善,城市空间布局日趋优化,道路构架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基本完成运河两侧旧城改造,形成与大都市中心城市相适宜的城区面貌。五年开工住宅和公建设施500万平方米,竣工350万平方米,实现生态区建设目标;生活品质全面提高,科技、教育、文体、卫生强区建设成效明显,运河文化品牌全面打响,民生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和谐创建取得新进步,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职工平均工资收入超过28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8000元,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一)打造实力拱墅

积极实施“产业强区”、“开放带动”战略,以招商引资“一号工程”、项目投入百亿工程、经济新增长点工程为抓手,加快建设“四大功能区”,着力打造“三地”。新增纳税企业5000家,确保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建设现代服务业新兴地。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明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推动服务业优化升级,加快建设汽车商务功能区、市场物流功能区、创意产业功能区,重点实施“一园二区二街十馆十场二十楼”项目,着力打造汽车贸易、市场物流、房地产业、休闲旅游、楼宇经济、创意产业六大特色区块,实现服务业总量翻番,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0%以上,打造服务业成长第一区。构筑都市型工业集聚地。以区科技工业功能区为主要载体,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重点培育机械制造业、包装印刷业、汽车配件业、生物医药业、电子信息业、轻工纺织业等主导行业。累计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00项,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40个,实现区属工业销售产值超23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工业新产品产值率分别达到20%和13%,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16%打造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先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政府扶持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以上,市级以上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30家以上,区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20家以上,1-3家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标准升格为国家标准,建成“10分钟科普圈”,确保通过省级科技强区复核,争创全国科技、科普示范城区。企业上市工作实现突破。引进各类人才1万名以上。

(二)建设秀美拱墅

积极实施“环境立区”、“城市现代化”战略,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着力实施城市建设“十大工程”,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构建“东提、西接、南旺、北活、中兴”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实施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二期工程,全面建成运河文化旅游景观带。实施大关地区四平方公里、塘河地区综合开发工程,基本完成大浒弄、和睦南区、长乐、塘河等地块开发改造,建成运河商务区项目,全面完成运河沿线老城区现代化改造任务。实施拱宸桥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实现开工90万平方米、竣工135万平方米、拆迁2000户、安置3000户的目标,全面完成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任务。实施田园地块、桃源区块综合开发工程,基本完成田园和桃源地块的土地整理、配套设施建设和半山集镇综合整治。实施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全区16万平方米危旧房改善任务,基本完成阮家桥与庆隆片、吉如片“城中村”改造,开工建设安置房38万平方米。实施工业搬迁地块开发工程,完成杭汽发、杭一棉等10家工业企业外迁,提升企业搬迁地块用地功能,推动全区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六横八纵”等14条城市干道建设,初步构筑起与城区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框架。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基本完成污水主次干管和收集系统建设,全面完成旧有生活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城区综合截污率达到80%以上。加强城区专项绿化建设,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

(三)构建和谐拱墅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扎实推进十项工作举措,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新农村规划,深化股份合作制改革,培育优特“农字号”品牌,实施“城中村”改造、“百千”工程建设,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到2010年,基本完成撤镇建街。促进再就业,完善就业培训体系,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使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都能找到合适的岗位。统筹社会保障,落实“五险合征”,推广“居家养老”新模式,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做好企业退休人员服务工作,基本建立符合拱墅实际、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助老助残服务全省示范、全国领先。提升教育水平,实施人才建设、校园达标、科研强教、名校打造工程,建成8所配套学校和10所农村幼儿园,完成15所学校提升改造,优质教育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争创“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改善卫生服务,新建区公共卫生中心,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布局,打造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创建“省级卫生强区”和“全国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打造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品牌,初步实现“健康拱墅”目标。发展文体事业,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建成体育大厦和一批文体活动场所,打造15分钟社区文体服务圈,基本形成设施完备、产业繁荣、群众生活丰富的发展格局,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区”、“省级体育强区”。建设“法治拱墅”,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创建“平安拱墅”,加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维稳、综治、信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维护社会政治稳定。通过“省级平安区”复核。推进文明创建,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区”。构建和谐社区,加快社区硬件建设,落实撤村建居社区配套用房。推进社区信息化,抓好社区换届工作,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全部社区达到和谐社区标准。

各位代表,打造实力拱墅、建设秀美拱墅、构建和谐拱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保持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保持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勇气,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五年后的拱墅,必将是一个经济更繁荣、社会更稳定、人民更富裕、生态更良好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拱墅!

三、立足当年,实现本届政府良好开局

2007年,我们要按照“又好又快”的要求,围绕建设“三个拱墅”,大力实施“产业强区、环境立区、开放带动、城市现代化”战略,加快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生产总值增长16%

第三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8%

工业销售产值增长13%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5%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4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不含省属企业,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

城市建设开工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竣工65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1500户;

新增就业岗位16700个;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实际工作中,我们将朝着更高的目标去努力。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要切实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产业提升,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按照建设现代服务业新兴地的要求,进一步抢抓机遇,坚持引进培育和改造提升并举,积极构建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全年开工15个项目,竣工5个项目,完成服务业投入20亿元,重点抓好花园商贸城等11个当年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设。

1、发展汽车贸易业。进一步推进汽车物流中心建设,确保金马汽车等7家汽车销售店竣工开业,开工中瑞置业商务楼,加快凡尔顿世纪广场、易构街区、绿园房产商务楼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汽车贸易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实施汽车特色街区形象提升工程,组建街区汽车俱乐部,办好西博会国际汽车展、浙江汽车配件展、汽车消费节等专业性展会。

2、繁荣商贸服务业。合理规划发展空间,大力发展超市卖场、专业市场、商务楼和宾馆饭店业,加快运河宾馆等12个在建项目建设,开工丰元大厦等8个项目,实施夹板市场搬迁,启动建华五金机电市场二期建设,确保海外海宾馆二期等4个项目建成开业。

3、壮大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培育扶持现有企业发展壮大,着力引进实力强、资质高的房地产、建筑企业,提高行业的规模档次,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40万平方米,建筑业总产值50亿元,新增建筑资质企业20家。

4、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制订出台文化创意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建设LOFT文化公园一期,以LOFT49、唐尚433 和A8艺术公社为载体,引导企业集聚,全年实现文化创意产值1亿元以上。

(二)坚持项目带动,扎实推进都市型工业发展

按照构筑都市型工业集聚地的要求,加快结构调整,注重有效投入,高度重视抓好都市型工业发展。全年开工22个项目,竣工21个项目,完成工业投入10亿元,重点抓好中亚机械二期等6个当年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设。

1、加快科技工业功能区建设。开工西湖印业二期等7个项目,竣工万华建筑器材等7个项目,确保全年新开工面积2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0万平方米,实现技工贸收入45亿元。落实机构、人员、资金,启动石塘、义桥区块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积极推进祥符区块二期开发建设。

2、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先进节能技术的产品研发和推广运用,抓好浙江海穆钢铁服务公司等3家企业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验收工作,降低工业企业能耗,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结合。

3、实施品牌战略。认真落实《关于推进品牌战略的若干意见》,扶持有条件企业参与制订国标、部标、行标,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3个。认真做好现有企业服务工作,及时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和谐企业”创建,促进现有工业企业发展壮大。

(三)坚持“一号工程”,扎实推进招商引资

继续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在保证招商数量的基础上,注重招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实现走在前列要求。

1、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突出外资和市外资金引进,做好“以外引外、以民引外、以存量资产引外”的文章。紧紧抓住区域大规模城市改造和运河综合保护开发的契机,利用出让地块和企业搬迁地块的资源招大商、引好资,大力发展“省会经济”、“税源经济”和“楼宇经济”。全年新增有质量的纳税企业1000家以上。

2、拓展招商引资领域。大力推进产业招商,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引资力度,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重视抓好工业招商,发挥工业主导产业优势,通过产业配套、研发配套等途径抓好延伸招商。积极参加广交会、厦交会和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组织开展好“百日招商”活动。

3、优化招商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考核制度和服务体系,继续加强资源平台、信息网络和队伍建设,深化“为省市单位服务月”、“工商企业服务月”、“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月”等活动。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推动外经外贸工作新发展,自营出口比上年增长16%,新增境外投资项目3个。做好国内区域合作和对口帮扶工作。

(四)坚持城乡统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围绕“同城同发展、同城同保障、同城同环境、同城同覆盖”目标,以“百千”工程为龙头,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1、培育壮大农村经济。通过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调整,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积极推进“优二兴三”,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抓好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和休闲观光园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强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治。高质量完成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2、加快发展农村事业。继续推进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确保失土农民参保率95%以上、农业人口参保率75%以上。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实施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合理调整农村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新建2所农村幼儿园,半山镇成人文化学校争创省级示范。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30%以上的村达到省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标准。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农村新风尚。

3、着力改善农村面貌。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全面开展阮家桥与庆隆片、吉如片改造,开工农转居多层公寓20万平方米,竣工11.3万平方米。继续实施“百件实事”工程创建省、市级小康示范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完成“万里清水河道”整治任务,实施姚潭洋等2.5公里河道整治,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实现全覆盖

(五)坚持“三大目标”,扎实推进运河综合整治

围绕“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全面推进运河拱墅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

1、全面加快二期工程建设。国庆节前基本建成“二带三园四河五址六桥”,实现岸线贯通,景观节点串珠成链,运河文化旅游景观带初具规模。

2、继续加强运河水环境治理。实施河道结合整治与保护工作,加快城区污水主次干管和收集系统建设,新建石祥路污水泵站,深入开展运河截污纳管,实施运河水系河道清淤和引配水工程,着力修复城区生态环境。

3、推进运河沿线老城区现代化改造。基本完成桥东地区改造扫尾,实施桥西、大浒弄、和睦南区土地整理,开展塘河地区改造前期工作。完成运河商务区土地出让,确定投资建设主体。

4、积极发展运河旅游业。编制全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有效整合运河旅游资源,推出运河特色旅游产品。充分利用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的影响力和设施条件,加强对运河历史文化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运河历史文化遗存的调查研究。

(六)坚持建管并举,扎实推进城建城管

围绕打造秀美拱墅,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提升城区品位。

1、加快城市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以市政道路建设为核心,优化道路网络布局,建成广济路、赵伍路、衢州路、轻纺路东段、小河路南段、湖墅北路等道路,完成石祥路和德胜快速路综合整治,开工建设轻纺路西段、拱康路延伸段。投资5000万元,完成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积极塑造半山新形象,完成半山集镇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加快田园地块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桃源地块详细规划编制。努力破解拆迁和筹资难题,出让经营性土地500亩以上。

2、加强城市管理。进一步强化区级综合协调职能,落实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发挥村、社区自治管理作用。深化数字城管建设,完善城市管理实时监控系统,构建权责明确、处置高效的城市管理指挥调度体系。加快市政、绿化、环卫作业市场化进程,实施城市“牛皮癣”清刷和小区绿化养护招投标管理。完成半山牛奶公司石矿修复治理。进一步完善市政环卫基础设施,新建公厕14座、垃圾中转站4座。实施叶青兜等5家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程,争创星级市场。堵结合,有效破解“三摊”等城市管理顽疾。强化防违控违工作机制,实行拆违抄告与效能监察联动,健全村民建房监管办法,坚决遏制新违法建筑产生。

(七)坚持协调发展,扎实推进“一品牌四强区”建设

围绕“打造运河文化品牌,建设科技强区、教育强区、文体强区、卫生强区”目标,努力实现“有钱办事、有房办事、有人办事,推进城乡、区域和群体平衡发展”,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突出抓好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新增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推进与浙大城市学院、杭师院等院校全面战略合作,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全年申报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家、技术创新项目15项。深化科技孵化器建设,完善孵化机制,全年孵化企业20家,实现技工贸收入4亿元。抓好专利试点工作,培育区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5家。抓好科普教育,继续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基金奖励。加强人才资源建设,引进各类人才1500名。

2、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人才建设工程,加大教育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出台综合性的人才引进与使用政策。实施校园达标工程,全面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启动大关中学二期、北苑实验中学、杨家门小学改造。实施科研强教工程,课题立项数、课题成果获奖数、论文获奖数保持各城区前列。实施名校打造工程,扩张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文澜中学、大关中学、拱宸桥小学等学校的教育品质与影响力,创建市特级幼儿园2家。建立区人民教育发展基金,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投资办学,不断提高基础教育水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

3、加快发展文体事业。继续办好元宵灯会等大型群众性活动和“周末越剧大舞台”等特色广场文化活动,举办区第五届全民运动会,开展文化下乡“双百场”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化“一镇一街一品牌”活动,实施“东海明珠”工程,推进基层文化站建设,创建省特级文化站1-2家。围绕打造15分钟文体娱乐、健身活动圈要求,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启用区图书馆新馆,体育大厦实现开工。完成区文化产业调查统计工作,建立文化产业发展登记注册制度。

4、提升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妥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大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力度,提高群众防病能力。开工建设区公共卫生中心。进一步完善以“六位一体”为基础、特需服务为补充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打造浙江老年关怀医院爱心护理、亲和心理健康中心等一批精品亮点。创建市卫生强镇(街道)4-6家。争创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进一步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建设5个规范化镇(街道)计生卫星站,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出生性别比控制在107以内。

(八)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和谐稳定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

1、深化平安创建。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优势,强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建设,推进平安创建向基层延伸,平安镇(街道)、平安村(社区)、平安企业、平安校园达标率分别达到80%以上,镇、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率达90%以上。坚持打防管控结合,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深化“四力合一”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建设,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化解新形势下各种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完善外来人员服务、维权、管理“三位一体”工作机制,解决外来务工创业人员子女入学等突出问题。健全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推进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营造和谐社会氛围。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85%以上。

2、落实民生保障。深化“促进就业、居家养老、帮扶救助、助残扶持”四大工程,努力维护和保障群众根本利益。拓宽就业渠道,改进就业服务,40%的城市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完成市下达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城镇无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城镇老年居民和少年儿童大病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应保尽保”。抓好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工作,不断完善救助机制,努力做到救助全覆盖,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慈善事业,扩大慈善基金,增强慈善实力。实施“助老助残、社区服务、医疗健康、宣教文体、权益维护、志愿服务”六网建设,探索政府倡导、社区依托、社会各界和志愿者广泛参与的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

3、创建和谐社区。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文明程度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40%以上社区达到“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标准。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深化社区“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成效评议会”四会制度。巩固发展社区公益服务,扶持培育社区便民利民服务,深化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全年新增社区服务网点100个,社区注册志愿者达到社区居民的15%。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社区事务综合管理网、社区门户网、华数电视网建设,实现与“96345电话服务网”联网,建成公共信息亭50个,80%的城市社区达到信息化建设规范标准。加快落实撤村建居社区配套用房。做好第三次社区换届选举工作。

(九)坚持执政为民,扎实推进实事工程

新一届政府要办的事很多,从最具带动性和民本性的角度出发,今年我们将努力实施好以下十件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工程。

1、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安置拆迁户1500户。

2、实施危旧房改善工程,改善危旧房2.1万平方米。

3、实施水环境治理,完成10个旧有小区截污纳管和康桥镇平安桥村新农居点等5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4、抓好绿化建设,新增绿化18万平方米,改造5个小区4.3万平方米绿化。

5、实施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改善背街小巷110条。

6、加强学校建设,完成小河小学、桥西配套学校、香积寺巷小学一期、祥符中心小学一期建设。

7、推进文体设施建设,启用区图书馆新馆,建成祥符镇灯光球场等15个农村公共体育健身场所。

8、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成区医学中心,新建改建蒋家浜等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9、促进就业再就业,新增就业岗位16700个,帮助11500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完成再就业培训3340人。

10、深化助老助残服务,新建助老助残服务站10个,开发助老、助残公益性岗位100个,向600名生活困难的病残老年人提供免费服务。

(十)坚持高效廉洁,扎实推进自身建设

新一届政府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历史的重责,人民的重托,发展的重任,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改进作风,转变职能,创新服务,提高效率,全面建设高效廉洁的公共服务型政府。

1、推进民主法治。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定期报告工作,依法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加强与区政协的联系,接受民主监督。切实做好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意见,着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完善政府法制体系。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五五”普法工作,不断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继续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签订新一轮行政执法责任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政治,积极推进村务、居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侨务政策,做好新时期的对台工作。

2、强化公共服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作为各级干部应尽的职责和培养才干的良机,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切实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提升政务公开水平,坚持政情通报会等符合拱墅实际的有效举措,健全监督机制,使政务公开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实施区电子政务网络改造,全面推行办公自动化系统,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制订实施《拱墅区政府工作规则》,加强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推进政府机关和公务员工作规范化。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问责制,完善责任分解机制和工作落实机制,强化政务督查和行政领导绩效考评,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3、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坚持并完善廉政积分卡等制度,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深化行风效能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规范和完善招投标统一平台,加强重点建设项目保廉制度建设。加强对全部政府性资金特别是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和政府负债预警体系,继续抓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严格执行财政预算,优化财政收支结构,落实增收节支措施,不断提高政府理财水平。

各位代表,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全面建设“三个拱墅”的宏伟目标,同心同德,脚踏实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拱墅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