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K1493206-6/2020-1690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府办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下政阅〔2007〕3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07-03-02 发布日期 2007-03-02
附件
2007年下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07-03-02 16:56:19 点击率:


——2007年2月3日在杭州市下城区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下城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项永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的工作回顾

200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依靠全区人民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克难攻坚,有力地促进了下城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全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区面貌明显改善,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圆满完成了区十二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

(一)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1.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始终把发展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十五”计划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开局良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9.65亿元,财政总收入40.1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4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0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9.28亿元,外贸出口总值51.05亿元,继续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按可比口径,自2003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5.27%;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35.9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36.23%,跻身全省10强。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按照“强三优二调一”的产业发展方针,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三次产业比重从2002年末的3.21:45.03:51.76调整为2006年末的0.06:23.70:76.24。优先发展以金融服务、会展商务、信息中介、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为主体的都市型经济,服务业品牌优势逐步显现。以武林广场为核心的商贸中心、以庆春路和延安路下城段为核心的金融中心、以和平广场为核心的会展中心、以运河两岸文化资源集聚区为核心的文化中心建设初具规模,全区新增商务楼宇316万平方米,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培育了首座税收“亿元楼”和中介服务业发展“主题楼”,武林路时尚女装街被评为“中国最具升值前景商业街”和“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街”,丝绸城被评为“中国特色商业街”和“全国百强专业市场”,绍兴路汽车精品街建设进展顺利。调整原科技工业园区的功能,加快城区工业“退二进三”,以循环经济为导向的都市工业健康发展,2006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61.23亿元,自2003年以来年均递增19.58%。外源性农业、生态休闲农业平稳发展,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

3.发展活力日益增强。顺利实施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由原来的“六街一镇”调整为八个街道。全面完成区商贸总公司、和平集团、华丰集团等改制任务。积极探索经营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方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的竞争活力不断增强。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大选商引资力度,四年累计引进内资项目8394个,注册资金291.85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518个;合同利用外资7.65亿美元,到位外资2.69亿美元,汇丰银行、三井住友银行、香港东亚银行、沃尔玛、嘉里建设、国泰人寿等一批国(境)外知名企业落户下城。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打假治劣力度,切实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完善信用体系,“信用下城”建设有效推进。

(二)城建城管不断强化,城区面貌明显改善

1.生态区建设稳步推进。编制完成《生态区建设规划》,积极推进生态重点工程建设,截污纳管、绿化建设、河道整治等工作成效明显。四年来,共完成48个生活小区、115个公建单位、103个污染源点截污纳管任务,全区截污率达82.40%;全区新增绿地71.5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16.54%,人均公共绿地6.44平方米;整治农灌河18条。积极推进水、声、气综合治理,加大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和重污染企业搬迁力度,扎实开展绿色工地、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和控制性规划,依法开展土地市场整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2.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面建成东新园小区和北景园小区,共提供经济适用房11000余套。编制完成下城区城中村改造规划,正式启动朝晖六区、八区、九区城中村改造项目,首期多层农居“漾河公寓”顺利竣工并交付使用。按照精品化、人性化、景观化的“新三化”标准,积极推进市政路网建设和道路综合整治,高标准实施了“33929”、“三口五路”、“一纵三横”、背街小巷改善、“两场一带”、运河综合保护、“五纵六路”等一系列民心工程,累计新建改建道路43.83万平方米,区内9条主干道被认定为省级街容示范路。不断完善环卫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15座、公厕97座。积极开展小区综合整治,启动危旧房改善试点,共计完成房屋立面整治627幢,平改坡159幢。圆满完成梁宅、红楼、梅王阁、陆游纪念馆、司徒雷登故居等文保点的修缮工作。

3.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理顺管理体制,组建区城管办,积极推行城市管理“属地包干制”,在社区成立城管联系站,进一步夯实了长效管理基础。开展“数字城管”试点,在全省率先通过建设部专项考核验收。按照“洁化、绿化、亮化、序化”的要求,建立健全社区“半小时巡查制”、清洁下城“流程制”、城管执法“三三制”等效能化管理机制,推行重点区域“24小时保洁”、“洁面工程”、“鲜花道路”和“三把扫帚并一把”等精细养护作业机制,开展新农居物业化管理试点,大力整治“八小行业”,2003年至2005年,连续三年获全市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一等奖、年度市民城市管理满意度测评第一名。努力缓解“行路难、停车难”,完成“四小车”整治,累计新增停车泊位5760个。加大拆违和城管行政执法力度,累计拆违26.69万平方米,办结各类城管违法案件104992起。

(三)社会发展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1.和谐社区建设扎实推进。积极探索实践“五位一体、五力合一、五型并举、三评互动”的运作模式,制定和谐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及基准指标体系,社区管理、服务、协调功能不断加强,社区建设水平显著提高。积极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落实“四会”制度,在26个社区推行直选。加大社区硬件建设力度,四年累计投入资金4112万元,新建和改扩建社区用房61处21700平方米,93%的社区按标准设置了“五室四站二栏一家一校一场所”。培育发展社区中介组织,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初步构建了“15分钟便民生活圈”,以社会互助为基础的社区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积极开展社区建设理论研讨和交流,组织承办了两届全国社区建设论坛。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推广社区事务管理软件并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联网。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各项待遇明显提高。

2.科教文卫体等事业全面发展。积极创建“全国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试点城区”和“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共建研究生挂职锻炼实践基地。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战略,先后成立了安吉路等11个教育集团,全区义务教育免收杂费。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亚太地区教育联络中心。加快中小学校舍建设和布局调整步伐,新建改建学校22所。建立名师梯级培养机制,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着力营造多元化、开放性的区域特色文化,深入开展社区文化月、全民健身月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成功举办全国太极拳邀请赛等大型赛事,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启动城北体育公园和区文体中心建设,成立了全省首家社区少数民族馆、全市首家区级国民体质测试中心、社区体育俱乐部和网吧行业协会。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成功抗击“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成立了全市首家民工医院和社区卫生爱心医疗服务站。开展社区责任医生进家庭试点工作,在全国率先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工作试点。深化计生优质服务,打造精品生育文化园区,营造浓厚的人口文化氛围,全面完成计划生育各项指标任务。

3.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以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创建为目标,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弘扬“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干一件成一件”的下城精神。积极实施文明素质工程,广泛开展“走千家、访万户、促文明”等十大系列活动,市民素质不断提高。以“开启美好心灵”、“携手1+6,文明进万家”等活动为抓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继续深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稳步发展,兵役工作成绩显著。

(四)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1.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以“充分就业社区”和“自主创业明星奖”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2003年以来,共投入2764万元用于“送政策、送资金、送培训、送岗位”系列就业保障活动,四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98413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66790人。登记失业率从2002年末的4.44%下降为2006年末的3.52%。提高社会保险参保率,“五险合征”覆盖面达90%以上,在全省率先实施并全面落实征地农转非人员城镇社会保险统筹。实行企业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建立区劳动仲裁院,加大劳动监察工作力度,累计为外来务工人员追薪1778万元,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帮扶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按照“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的工作目标,完善“春风常驻”帮扶机制,探索建立了“3451”慈善救助联动机制,扩大慈善资金和物资来源,筹集慈善资金3418万元,累计向困难家庭发放各类援助资金4097万元,无偿提供生活必需品10万余件,帮困人数达46702人次。以创建“社会化养老服务示范城区”为载体,建立完善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机制,每年投入居家养老专项资金200万元,全面实施社区老龄工作“3587”工程和居家养老“365金晖行动”,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点500个,建成区退休人员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日托中心等服务机构。积极开展“万人扶残助脱贫”、“百万康复设施进家庭”活动,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等投入使用,无障碍设施建设成效明显,进一步夯实了残疾人工作基础。

3.平安建设扎实推进。以打造“平安下城”为总抓手,按照“打防控疏一体化”要求,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积极探索完善“人技物相配套、点线面相结合”的治安综合防范体系,在全市率先组建了区平安巡防支队,投入4000多万元建成覆盖全区的路面和社区电子监控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在2006年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中群众满意率达94.67%。积极推进政法队伍建设和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平安社区、平安楼道、平安单位等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加强法律援助,深化人民调解工作,社区矫正和归正人员管理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法制宣传,以优异成绩通过“二五”依法治市和“四五”普法教育考核。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信访和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健全完善区领导信访接待日、下访约访等制度,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组建区安监局,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修订完善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有效提高了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五)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效能不断提高

1.法治建设不断深化。坚决贯彻落实区委作出的各项决策,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和决定,自觉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主动听取区政协的意见与建议,重视和支持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联系。四年来共办理代表议案、意见、建议511件,办理委员提案331件,办结率、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达到100%。扎实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台湾事务等工作。建立了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与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联系。以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契机,深化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2.效能建设不断推进。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政务公开,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建成启用区行政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实施《公务员法》,切实加强公务员培训教育和管理,公务员的工作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强化效能监督考核,建立区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健全群众监督组织,深化“满意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有力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不断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四年累计投入12.68亿元全面完成4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成了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和区行政中心。

3.廉政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贯彻“两个条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推进。注重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教育、管理、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不断健全,干部廉洁自律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强化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进一步树立了勤政、为民、廉洁、诚信、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全区上下坚持锐意进取、争先创优,坚持以民为先、和谐发展,坚持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坚持团结务实、讲求实效,开创了下城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好、城区面貌改变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过去四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打下良好基础以及离退休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效监督的结果,也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市各延伸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所有为下城建设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南北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协调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土地等要素制约不断加剧,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受财政体制和出口退税等政策调整,以及公共支出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增大;社会利益和社会矛盾日趋多元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仍然繁重;政府职能转变、效能提高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快,为我们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区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为我们建设和谐下城指明了方向;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为我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提供了难得机遇;省市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的态势,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别是近年来,全区上下合力兴区、共谋发展,走出了一条富有下城特色的强区之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为我区新一轮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未来五年,我们依然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城市化的加速期、服务业的提升期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推进期。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不断开创下城发展新局面。

根据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总体要求,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两全”战略,构建“四个中心”,打造“五型下城”,推进“南精北快”,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把下城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幸福的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和谐城区。

今后五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全面实现服务业“三个90%”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降低4%,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平方米,截污纳管率提高到99%以上,基本建成生态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

为确保今后五年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四个原则:一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以创新的观念谋划新思路,以改革的办法迎接新挑战,先谋后动,谋事力成,大力弘扬“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干一件成一件”的下城精神,真抓实干,争先创优。二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始终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实现和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上,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优势带动,差异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中央商务区的集聚优势、现代服务业的先发优势和精品城区的环境优势,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坚持走符合下城特色的差异化强区之路。四是协调推进,构建和谐。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城区方面走在前列。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围绕构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和谐城区奋斗目标,今后五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围绕科学发展,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又好又快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今后五年,要继续围绕“强三优二”的产业发展方针,在转变增长方式上下功夫,注重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按照“五年打基础、十年创品牌”的目标,坚持走集约化、国际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子,进一步做强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品牌。要围绕“四个中心”建设,加快构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双十双百”工程,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杭州市乃至浙江省服务业发展引领区的地位,实现“服务业大区”向“服务业强区”的新跨越。要抓住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机遇,瞄准港澳台,融入长三角,大力引进符合我区发展要求和产业导向的知名企业,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要把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和集约用地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鼓励城区工业“退二进三”,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要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切实优化发展环境。

(二)围绕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统筹兼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今后五年,要突出“南精北快”的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南北“优势互补、功能互动、差异竞争、互促共进”的发展新格局。南部要集聚优势,优中求进,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能。要积极推进西湖文化广场、地铁一期工程、嘉里湖滨校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提高核心区块的辐射带动能力。要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加快建设精品楼宇群,不断提高优质企业总部的集聚度,提高楼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北部要充分挖潜,好中求快,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规划引导,实施项目推动,以和平会展圈、城北体育公园、石桥科研区块为节点,以路网建设为联线,加快城中村改造,“点、线、面”结合。要建立健全区、街、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经合社的作用,积极吸引各类投资,加快城区北拓,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北部辐射,基础设施向北部延伸,社会保障向北部覆盖,不断开创南北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进”的新局面。要进一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力度,全面提高生态区建设水平。要坚持建管并举,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城区品位。

(三)围绕协调发展,全面推动社会事业进步

促进社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今后五年,必须按照“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要充分利用区域科技资源,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构建较为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框架体系。稳步推进教育集团化,关注弱势群体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促进公共教育均衡发展。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家庭责任医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等工作为重点,合理配置区域卫生资源,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打造全省领先、全国示范的社区卫生服务品牌。切实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全力打造文化大区,深化省级体育强区建设,努力构建文化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和全民健身服务三大体系。提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做强青春健康、生殖健康等特色品牌。不断提高城区文明和谐程度,把和谐创建的各项要求贯穿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广泛开展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的各类创建活动,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四)围绕和谐发展,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维护群众利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后五年,必须把关心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按照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五位一体、五力合一、五型并举、三评互动”的和谐社区建设发展模式,全区100%的社区达到和谐社区基准指标。发挥辖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扎实推进基层民主自治。积极开展社区群众性自助和互助服务,以社区综合服务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相配套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业繁荣发展。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发展趋势,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完善以“春风常驻”活动为总抓手的帮扶机制,加强对困难群众及边缘群体的救助,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体居民。深化“平安下城”建设,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努力构建和谐安康的社会局面。

(五)围绕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政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主体。今后五年,必须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全面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和职能转变。要创新政府管理理念,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为重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创新政府管理内涵,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不断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要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和方式,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在服务中实施管理。科学把握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和社会组织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问题决策制度和决策责任制。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实施纲要,加强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加强监察、审计等行政监督,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从严治政,加大反腐倡廉力度,不断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大力弘扬“下城精神”,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在振奋精神中抢抓机遇,在勇于创新中开拓前进,在扎实工作中争创一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评判标准,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三、2007年的工作重点

各位代表,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顺利实施我区新一轮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分析当前的发展趋势,建议2007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5%;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4%;全区截污率87%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安全生产死亡人数“零增长”并力争有所下降。

为实现这些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以中央商务区建设为龙头,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进一步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力推进西湖文化广场、地铁一期工程、嘉里湖滨校区地块建设和国际大厦改建等重点项目。认真筹办第三届“下城购物节”,丰富广场经济发展载体,努力提升“购物天堂”的品牌影响力。抓住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契机,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类金融保险等机构落户发展,增强区域金融中心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做强和平会展经济圈,引进知名展会,抓紧启动浙江旅游展示中心项目建设,在扩大规模、完善配套上下功夫,不断延伸会展经济产业链。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商旅文互动、服务功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的特色街发展格局,加快武林路三期建设,培育发展武林路设计师创业基地和品牌整合创意基地,不断提高街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新丝绸城大楼项目建设,超前谋划全国丝绸产品销售、展示、研发和推介中心发展规划,积极推进绍兴路汽车精品街、百井坊商业特色街的资源整合和对外招商工作,促进产业集聚和业态提升。不断强化中介服务业发展中心建设,以广利大厦和宏都商务楼为载体,重点培育律师、会计、信息服务等中介服务业。适度发展都市工业经济,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推进节能降耗,引导城区工业“退二进三”。

(二)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为重点,继续深化各项改革

按照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优化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通过强化“促进发展、加强征管、调节利益、完善考核”四大保障措施,逐步建立“一控制、两提高、三倾斜”的投入机制,控制行政性支出比重,提高公共产品支出和北部地区基础配套设施投入的比重,促进公共财政向社会事业倾斜、向就业和社会保障倾斜、向资源节约和生态建设倾斜,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监督,确保收支平衡。加强公有资产监管,理顺资产管理体制,逐步推动公有资产集中管理。着力健全授权经营制度,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优化重组、有序流转、规范经营的运作机制,盘活存量、扩大增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拓展民间资本发展空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努力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产品监管,加大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测,依法惩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继续抓好各类市场专项整治。

(三)以招商引资为主线,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突出“选商引资”,坚持“择优择强”,大力推进“开放带动”战略。制定符合区情实际的招商产业目录,关注世界500强及国内500强企业的投资动态,有针对性地推出招商项目。坚持“走出去”招商,在总结驻上海招商联络处经验的基础上,设立驻香港招商联络处。积极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探索网络招商、委托招商的新路子。突出企业招商主体作用,积极引进民营资本,大力推进“以民引外”、“以外引外”,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深入挖掘区属及辖区内省、市属资源的招商潜力,加强项目储备,夯实招商基础。进一步做强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销售总部、研发中心和各类高能级企业,积极培育“亿元楼”、“主题楼”、“特色楼”,促进楼宇资源合理配置和业态集聚,着力提高楼宇企业属地纳税比重。建立健全安商稳商的快速反应和高效服务机制,积极构建政企、银企和校企合作发展平台,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努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全年引进杭外资金47.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7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25亿美元。

(四)以城市化推进为契机,加快北部地区发展

编制北部地区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功能布局和产业定位。加快北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步伐,高标准完成“五纵六路”工程,建成杭玻路、康宁路,全力推进“两口两线”以及东新路延伸段、重工路(东新路以西段)、杨家路等道路建设,配合做好德胜、秋石、留石快速路和石桥立交等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积极推进北部地区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城北体育公园一期工程,继续做好杨家经济适用房、嘉里华丰地块建设,配合市有关单位做好重机厂地块的开发工作,建成沃尔玛购物中心并交付使用,积极推进三立时代广场、新华广场、永佳大厦等集体经济开发的重点项目。全力推动“城中村”改造方案实施,加快朝晖六区、八区、九区城中村改造建设,开工建设“漾河人家”等一批安置房项目,积极做好三塘、灯塔一期、重机地块等多层农居建设工程前期准备工作,规范农居点管理。

(五)以精品城区建设为目标,不断提升城区品位

进一步加大生态区建设力度。深入落实生态区建设规划,积极实施天水、长庆、朝晖生态街道建设,继续开展绿色工地、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工作,强化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教育宣传,夯实生态社会基础。加强水环境治理,全面推进截污纳管工程,日新增截污量8000吨,加快农居点污水收集系统改造,启动永丰路、华西路等道路污水管网建设,实施五会港、褚家港等河道整治工作,有计划地贯通西湖漾,落实河道长效管理。加强环保执法检查和监管,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和“十五小”、新“五小”企业整治力度。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深化“禁燃区”工作,控制扬尘污染。进一步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背街小巷改善、旧小区改造、“平改坡”、村容整治、支小路改造等民心工程,不断完善旧小区和农居点市政基础设施,提高群众居住环境质量。稳步推进危旧房改造,加强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新建庆春门古城墙陈列馆。加大拆违力度,严格控制新违建,清理和拆除历史违建。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坚持“精品化、人性化、景观化”和“洁化、绿化、亮化、序化”标准,建管并举,形成管理与建设无缝衔接、管理与执法协同查处、部门与街道协调互动的“大城管”运行格局。加强区“数字城管”二级平台建设,增加部门、街道、社区设施配置,发挥“数字城管”刚性管理、标化管理和科学管理的优势。不断完善环卫“三把扫帚并一把”、“家政式服务”等精细化作业机制和“三三制”等城管执法机制,实施北部地区环境分级分类管理和农居物业化管理。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进程,积极探索市政、环卫、绿化三位一体的综合养护作业新模式。

(六)以强区建设为方向,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深化科技强区。巩固浙江省科技强区成果,争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扩大创新创业空间,创办或联办专业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培育一批市级重点科技型初创企业。深入开展创建全国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试点城区工作,加大科普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继续实施新世纪科技拔尖人才工程。巩固教育强区。以培育高品质的教育生态为目标,深化“嫁接办学”、“联盟办学”、“移植办学”等集团化办学模式,推动教育优质化、平民化、均衡化发展。以标准化校园建设为契机,不断改善基础教育设施。健全教师梯级培养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社区教育,积极探索“九年一贯制”、“特色化办学”等多种办学形式,完善校园三年办学规划,不断提升教育文化“软实力”。打造卫生强区。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深化社区公共卫生事件综合报告网络建设,健全社区公共卫生助理员制度。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工作,深入开展社区责任医生进家庭和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加大对传染病的防控力度,强化爱国卫生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实施优生优育知识普及等计生优质服务工程。完善区、街、社区、楼道四级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网络,构建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治理新机制。建设文体强区。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深入推进“一街一品”特色文化建设,加强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培育,社区示范图书阅览室创建率达到70%以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率达到50%以上。巩固省级体育强区创建成果,加强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积极培育群众体育特色团队。加快区文体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改建区体育场。举办全国青年足球赛等大型体育赛事,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经常化、多样化。创建文明城区。巩固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区创建成果,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围绕“魅力下城——万名市民展风采”活动主题,开展“五万”道德实践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

(七)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切实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平衡发展的思路,以和谐社区发展纲要和指标体系为标准,扎实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强化社区管理,加强“撤村建居”社区基础和规范化建设。深化社区自治,开展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全区80%以上的社区采取直选方式。完善社区服务,深化便民性、救助性、公益性社区服务工作。加强队伍建设,从专业培训、岗位设置和职业制度建设入手,切实提高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服务水平。健全统一的志愿者登记、服务、考评制度,深入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健全民生保障体系。加大就业服务力度,以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为着力点,努力扩大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统筹做好失土农民、大学生、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开展创业和再就业培训。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行企业在职职工门诊医疗统筹,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面,建立社会保障基金运营和监管制度。加快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全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以上。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以“春风常驻”活动为载体,完善“3451”慈善救助社会联动机制,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加强资金帮扶、实物援助等各项制度的衔接配套,努力满足低保边缘群体、低收入群体等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深化“365金晖行动”,开展居家养老等多形式、多层次的老龄服务,切实做好企业退休人员专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工作。以实现“人人享有康复”为目标,推动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等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高双拥共建水平,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推进平安下城创建。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充分发挥“平安巡防支队”和“电子监控”的作用,不断深化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破案打击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控制刑事案件发案率。继续加强对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的防范与惩治,确保全区政治社会稳定。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排查,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积极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认真做好信访、约访工作,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进一步整合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资源,完善专项应急预案,健全统一的应急管理指挥、协调机制,提高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视消防安全,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我区实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今年区政府将着重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实事工程:

1.深化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新增就业岗位17400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23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600人;开展失业人员、外来劳动力、征地农转非人员技能培训10000人,全区充分就业社区达30%以上。

2.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工作,实现300种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开工建设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建北景园等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卫生监督所派出机构。

3.解决居民“住房难”问题。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5万平方米,安置用房(多层农居)15万平方米;完成树园22幢、回龙庙前四弄、五弄等旧房改造,全年拆除、修缮危旧房6400平方米;完成2.16万平方米砖木结构危旧房老化线路更新和消防设施改善。

4.加强为老和助残服务。新改建老年活动室5个,完成天水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启用300万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开展“百万康复器材进残疾人家庭”工程、“百万资金扶贫困”工程、“百万资金助残障”工程,完成市下达的无障碍设施改造任务。

5.推进生态建设工程。创建安静社区5个,全区噪声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完成13个生活小区、20个污染源点、20个公建单位的截污纳管工程;新建改建公厕8座,其中生态公厕3座,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2座;建成景观河道5000米,新建闸门1座,全年新增绿地面积8万平方米。

6.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五纵六路”、“两口两线”和150条背街小巷整治工程;完成2个精品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及35幢房屋“平改坡”工程,对3个未实施物业管理小区进行绿化改造;积极挖掘静态交通资源,新增停车泊位1000个。

7.完善社区公共设施。建成启用石桥街道行政服务中心;新建园林式健身苑1个,更新社区体育健身点11个,创建社区示范图书阅览室6个、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5个、社区体育俱乐部6个、社区科普画廊8个。

8.加大文体教育设施投入。基本建成区文体中心;开工建设城北体育公园游泳馆、门球馆;启动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求知小学等扩建工程,迁建启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开工建设小学1所、幼儿园2所。

9.全面推进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程。建成启用北景园农贸市场;全区19家农贸市场全部达到二星级以上标准,其中二星级15家、三星级3家、四星级1家。

10.深化“平安下城”建设。投入500万元,完成西湖文化广场及运河景观带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力争电子监控全覆盖,加强平安巡防硬件设施建设。

(八)以管理创新为动力,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切实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积极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发挥作用。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切实做好侨务、对台工作。全面实施“五五”普法教育和“五五”依法治区规划。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依法行政考核制度,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规范和引导法律服务行为,积极开展法律援助。继续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兵役工作,强化国防教育,努力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网上实时监控系统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推行办公自动化系统,促进政府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创新。大力加强政风建设。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完善重大问题决策制度,以民主决策促进科学决策。加强单位内部审计、投资项目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深化“群众利益行”等效能监察工作,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反对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全面贯彻《公务员法》,进一步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努力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加强政府廉政建设,按照建设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扎实做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以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下城区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目标令人鼓舞、形势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为共同建设下城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附件一:2003年——2006年荣获的省级以上荣誉


国家级: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全国科普示范城区

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

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

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

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

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

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区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区

全国青春健康项目先进集体

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

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城区

全国团建先进区


省级:

浙江省文明城区

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区

浙江省发展民营经济十强区

浙江省科技强区

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全省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集体

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省级平安区

全省就业再就业先进单位

浙江省老龄工作先进区

浙江省慈善工作先进集体

全省“十五”期间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

浙江省教育强区

浙江省体育强区

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浙江省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先进集体

浙江省灭蚊达标先进城区

浙江省无偿献血先进区

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省计划免疫工作先进集体

浙江省“十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区

浙江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

全省“十五”期间妇女儿童工作先进区

全省“十一五”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示范单位

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附件二:名词解释

1.循环经济(P3):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城中村改造(P4):对主城区范围内农居相对集中、基础设施薄弱、住宅布局杂乱、生活环境较差且无法安排建设多层农居点的区块,按照规划要求实施综合改造。

3.新三化(P4):即“精品化、人性化、景观化”,是我区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化”(洁化、绿化、亮化、序化)基础上制定的更高层次、更高标准的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目标。

4.33929(P4):从2002年开始,全市共整治、改造、建设33条道路,9座桥梁,2个隧道,9个入城口,共计70项工程,简称“33929”工程,涉及我区的有延安路、建国北路等道路。

5.三口五路(P4):是市政府在2004年实施的道路整治项目。“三口”是杭城北部祥符桥入城口、西部留下入城口、东部彭埠下沙入城口;“五路”是解放路、环城北路、艮山路、天目山路、莫干山路,涉及我区的是环城北路。

6.一纵三横(P4):是市政府在2005年实施的道路综合整治项目。“三横”是庆春路、凤起路、体育场路;“一纵”是保俶路。涉及我区的有庆春路、凤起路、体育场路。

7.背街小巷改善(P4):我区从2005年起集中实施此项工程,目前已改善450多条,改善项目包括平整拓宽道路、“上改下”、增设路灯、沿线绿化、截污纳管、沿街建筑立面整治、店招店牌梳理、广告整治、挖掘历史碎片、城市家具更新、增设停车泊位等内容。

8.两场一带(P4):是指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和运河景观带。

9.五纵六路(P4):是市政府在2006年实施的道路综合整治项目。“五纵”即环城东路绍兴路、东新路、湖墅南路、新塘路、古墩路,此“五纵”按路名划分即为“六路”。涉及我区的有环城东路、东新路、绍兴路、湖墅南路(体育场路—环城北路段)。

10.平改坡(P4):是指将旧小区居民住宅的平顶改建为坡顶。

11.属地包干制(P4):是我区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重要举措,其核心为:“十位一体、综合管理、分块包干、责任承包”。具体指由街道牵头,整合辖区内的城市管理资源,包括社区、街道城管科、城管行政执法中队、市政所、环卫所、派出所、工商所、房管站、交警中队、辖区单位等,全面负责辖区环境长效管理。

12.数字城管(P4):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量化城市管理对象和管理行为,实现城市管理运行模式科学化的系统。主要创新在于“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精确定位”,我区是杭州市首个试点推广城区,并于2006年9月在浙江省率先通过建设部验收。

13.社区“半小时巡查制”(P4):是我区从2003年起推行的一项社区城管自我管理制度,即要求社区干部每天对管辖社区综合环境实施全面巡查,时间不少于半小时,每天对查出问题登记在案并及时处理(包括社区自我整改和上报抄告有关部门)。

14.清洁下城“流程制”(P4):是指由社区干部每天半小时巡查、日报表、每日零报告、抄告整改、销号、责任倒查、义务监督员等制度组成的社区城市管理流程。流程制的主要作用是使上下信息对称畅通,出现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及时整改。

15.城管执法“三三制”(P4):是一项动态性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制。一是细化管控标准,实行“主要道路创优、次要道路规范、背街小巷有序”三级级差管理;二是确立管控重点,对“不同时段重点、久治不愈难点、群众投诉热点”三类问题实施错时管理;三是加大管控强度,采取“高密度巡查、高额度处罚、高效率办案”三高管理。

16.24小时保洁(P5):是我区于2005年在全市率先推行的一项城市道路保洁标准,通过延长道路保洁时间、增加清扫次数等,达到道路全天24小时保持清洁。

17.洁面工程(P5):是指定期对主要道路和窗口地段的各类公用设施及地面进行冲洗。

18.鲜花道路(P5):是我区现行的高标准道路绿化养护工程的简称,力求做到一般道路“四季常绿”,主要道路“月月有花”,重要道路“天天有花”,切实提高绿化精细养护水平。

19.三把扫帚并一把(P5):辖区内城市道路的机动车道、慢车道、绿化带、人行道环卫清扫保洁作业原来由区城管办(环卫所)、绿化养护单位、街道三个单位分别组织实施,从2006年11月起由区城管办统一负责落实。

20.八小行业(P5):分为食品三小行业和公共场所五小行业。食品三小行业是:小食品加工、小食品店、小餐饮店;公共场所五小行业是:小网吧、小歌舞厅、小浴室、小理发店、小旅馆。

21.四小车(P5):指正三轮摩托车、燃油助动车、营业人力三轮车、有动力装置的有证残疾人专用车。

22.“五位一体、五力合一、五型并举、三评互动”模式(P5 ):是我区和谐社区建设的总体发展模式,指以满意社区评选、星级社区评估、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单位评议为载体,通过党委核心力、政府推动力、社会参与力、市场运作力、社区自治力“五力”的有机组合,对小康居住型、旧有小区型、高档商住型、撤村建居型、排屋别墅型五种类型社区的分类指导,来建设自治型社区、服务型社区、学习型社区、生态型社区、平安型社区等“五位一体”的和谐社区。

23.“四会”制度(P5):是指社区居民(成员)采取会议制度的形式,对本社区公益事业、社会事务和社区发展等事项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参与,旨在拓宽社区参与渠道,增强居民自治意识,强化社区自治能力而建立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社区民情恳谈会、社区事务协调会、社区工作听证会和社区成效评议会等四个会议制度。

24.五室四站二栏一家一校一场所(P5):是和谐社区建设评价体系基准指标之一。五室即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党建(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资料档案室;四站即劳动保障服务站、帮扶救助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社区(志愿)服务站;二栏即居务公开栏、宣传(法制、科普教育)栏;一家即星光老年之家;一校即居民学校;一场所即健身活动场所。

25.社区责任医生进家庭(P6):我区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举措,即通过建立和完善“以社区诊断为基础,以上门服务为手段,以群众满意为准绳,以特需服务为补充”的工作机制,为每1000-2000户社区居民配备一名责任医师,主要向社区居民提供上门出诊、送医送药、家庭病床等服务,推出就诊陪护、居家护理、联系专家和上级医院会诊及转诊等医疗保健特需服务,着力破解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效落实“小病在社区,大病有保障”的要求。

26.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工作(P6):是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把所有业务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专户,其所需经费由财政部门按预算核拨的财政收支管理制度。

27.十大系列活动(P7):即“走千家、访万户、促文明”宣传活动、“文明从脚下起步”劝导活动、“万人手拉手、走近大运河”庆典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感动下城”公德事迹评选活动、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携手1+6、文明进万家”礼仪教育活动、“新市民电影大超市”联映活动、“欢乐广场月月演”广场文化活动和“文明杯”墙景创意制作评比活动。

28.“携手1+6,文明进万家”系列活动(P7):全区小学生用自己1个人的力量,影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6个市民。近几年我区开展了携手“1+6”,文明进万家;携手“1+6”,节电进万家;携手“1+6”,健康进万家;携手“1+6”,书香飘社区等系列活动。

29.充分就业社区(P7):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目标,通过挖掘社区就业潜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等一系列措施,帮助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问题,达到扩大就业、稳定就业目的。到2007年底,全区30%以上的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目标。

30.“春风常驻”帮扶机制(P7):是我区在市委、市政府开展“春风行动”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市建立并实施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帮扶困难群众工作机制。目的是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进一步健全帮扶机制,完善服务网络,落实技能培训、就业安置、资金救助、结对帮扶等措施,实现辖区内的困难群众帮扶对象“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的目标。

31.“3451”慈善救助联动机制(P7):是“三级帮扶组织联建、四级救助对象联帮、五项捐赠手段联动,实现一卡通用”慈善救助联动机制的简称。即建立了区“慈善捐赠物资调控中心”、街道“慈善爱心家园”和社区“慈善爱心捐赠站点”三级慈善救助机构;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救助圈及外来务工的困难群众无偿或低偿提供实物救助;构建了慈善捐赠热线、慈善爱心网站、慈善直通车、慈善捐赠日、爱心志愿者行动五种平台和载体;实现了“春风卡”在区、街道联网通用。

32.“3587”工程(P8):是指全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建设要求,即建立和完善社区老龄工作的3个组织,分别是社区老龄工作小组、社区老年人协会(中介组织)、社区助老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5个网络,分别是养老保障网络、医疗服务网络、生活照料网络、文化教育网络、权益维护网络;开展社区老龄工作的8项任务,分别是健全老龄工作组织和队伍、建立老年服务体系、整合为老服务资源,形成老龄工作经费保障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展老年文体活动、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开展帮扶救助活动、开发社区老年人才、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实现社区老龄工作规范化的7项标准,分别是老龄工作机构健全、老年服务设施完善、老年文化教育经费落实、老年活动丰富经常、组织作用显著,老年人发挥作用成效明显、老年人权益得到维护、社区敬老氛围浓厚。至2006年末,全区有67个社区达到了规范化建设要求。“3587”工程作为加强城市基层老龄工作的重要基础,为广泛动员社会特别是基层群众参与老龄活动提供了可供依托的抓手。

33.“365”金晖行动(P8):是我区为老服务的新载体,它以“桑榆金晖、春满下城”为主题,通过建立三级组织网络和服务机构,面向全区老人推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法律维权、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志愿服务六大系列服务,建设500个居家养老服务点,实现“一年365天,天天在您身边,时时为您服务”的工作宗旨,着力构建一所没有围墙的区域敬老院。

34.无障碍设施(P8):是指供残疾人和老年人、儿童等特定人群专门使用的设施。如:盲道、盲人过街提示器、老人扶手、儿童公话等。

35.两个条例(P9):即《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36.两全战略(P11):即全力打造中央商务区,全面推进下城现代化。

37.四个中心(P11):即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会展中心、文化中心。

38.五型下城(P11):即繁荣下城、平安下城、精品下城、人本下城、文明下城。

39.服务业“三个90%”目标(P12):在《杭州市下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中提出的我区服务业发展目标。即: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0%,服务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比重达到90%,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比例达到90%。

40.“双十双百”工程(P13):指培育壮大商贸流通业、金融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物业地产业、大文化产业、会展旅游业、信息软件业、社区服务业、市场物流业、先进制造业等10大行业和100家行业龙头企业;加快构建武林中央商贸圈、西湖文化广场经济圈、会议展览圈、沃尔玛社区商业服务圈、石桥都市工业经济圈、金融服务圈、丝绸商贸圈、长城物流经济圈、朝晖商务楼宇经济圈和城北体育休闲经济圈等10大特色商圈;扶持发展100幢重点税源楼宇。

41.设计师创业基地(P18):指为设计专业人才提供的创业实践空间,力求通过提供政策、信息及营销服务等扶持措施,吸引集聚设计专业人才落户发展,以开办工作室等形式充分展示个性化设计成果,不断丰富街区文化的现代时尚元素。

42.品牌整合创意基地(P18):指为创意企划等中介服务人才提供的市场营运空间。通过着力打造商标注册、设计、企划、生产、展示、推广“一条龙”产业服务链,扶持街区企业做强做大品牌,培育创新自主品牌。

43.两口两线(P20):是市政府2007年实施的重点道路建设和综合整治项目,涉及我区整治的是石祥路(石大线)、德胜路快速路(下城段)。

44.“十五小”企业(P20):是指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土炼焦、土炼硫、土炼砷、土炼汞、土炼铅锌、土炼油、土选金、小农药、小电镀、土法石棉制品、放射性制品、小漂染等行业的企业。

45.新“五小”企业(P20):是指小水泥、小火电、小炼油、小煤矿、小钢铁等行业的企业。

46.嫁接办学(P21):是一种链式发展模式,由名校输出先进办学理念、优质教育资源和成功管理经验,嫁接到薄弱学校,帮助薄弱学校快速成长的一种集团化办学模式,特别强调“源于母体,别于母体,优于母体”的办学特征。

47.联盟办学(P21):是一种块式发展模式,集团不完全带领集团内部的某一个领衔学校,而是“三足鼎立”并重状态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母体多元,有分有合,遵循平等、互生、共荣的原则,优势相长,风险共担。

48.移植办学(P21):是一种点式发展模式,将相对成熟的名校作为一个完整的“品牌”整体移植到一个需要它并且有利于它发展的地方,改善老城区“名校”过于集中,满足居住在城市边缘新建小区的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一种集团化办学模式。

49.“五万”道德实践系列活动(P22):即“万名市民重道德、万名市民进课堂、万名市民讲礼仪、万名市民献爱心、万民市民读好书”系列活动。

50.基本医疗用药实现“零差率”(P24):参照《浙江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用药目录》、《浙江省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际临床用药情况,对部分基本医疗用药按照省、市集中招标采购进价对所辖社区居民实行零差率销售,引导居民合理用药,遏止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下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K1493206-6/2020-16900

文号

下政阅〔2007〕3号

公布日期

2007-03-0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府办


——2007年2月3日在杭州市下城区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下城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项永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的工作回顾

200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依靠全区人民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克难攻坚,有力地促进了下城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全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区面貌明显改善,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圆满完成了区十二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

(一)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1.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始终把发展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十五”计划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开局良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9.65亿元,财政总收入40.1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4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0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9.28亿元,外贸出口总值51.05亿元,继续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按可比口径,自2003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5.27%;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35.9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36.23%,跻身全省10强。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按照“强三优二调一”的产业发展方针,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三次产业比重从2002年末的3.21:45.03:51.76调整为2006年末的0.06:23.70:76.24。优先发展以金融服务、会展商务、信息中介、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为主体的都市型经济,服务业品牌优势逐步显现。以武林广场为核心的商贸中心、以庆春路和延安路下城段为核心的金融中心、以和平广场为核心的会展中心、以运河两岸文化资源集聚区为核心的文化中心建设初具规模,全区新增商务楼宇316万平方米,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培育了首座税收“亿元楼”和中介服务业发展“主题楼”,武林路时尚女装街被评为“中国最具升值前景商业街”和“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街”,丝绸城被评为“中国特色商业街”和“全国百强专业市场”,绍兴路汽车精品街建设进展顺利。调整原科技工业园区的功能,加快城区工业“退二进三”,以循环经济为导向的都市工业健康发展,2006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61.23亿元,自2003年以来年均递增19.58%。外源性农业、生态休闲农业平稳发展,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

3.发展活力日益增强。顺利实施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由原来的“六街一镇”调整为八个街道。全面完成区商贸总公司、和平集团、华丰集团等改制任务。积极探索经营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方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的竞争活力不断增强。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大选商引资力度,四年累计引进内资项目8394个,注册资金291.85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518个;合同利用外资7.65亿美元,到位外资2.69亿美元,汇丰银行、三井住友银行、香港东亚银行、沃尔玛、嘉里建设、国泰人寿等一批国(境)外知名企业落户下城。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打假治劣力度,切实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完善信用体系,“信用下城”建设有效推进。

(二)城建城管不断强化,城区面貌明显改善

1.生态区建设稳步推进。编制完成《生态区建设规划》,积极推进生态重点工程建设,截污纳管、绿化建设、河道整治等工作成效明显。四年来,共完成48个生活小区、115个公建单位、103个污染源点截污纳管任务,全区截污率达82.40%;全区新增绿地71.5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16.54%,人均公共绿地6.44平方米;整治农灌河18条。积极推进水、声、气综合治理,加大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和重污染企业搬迁力度,扎实开展绿色工地、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和控制性规划,依法开展土地市场整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2.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面建成东新园小区和北景园小区,共提供经济适用房11000余套。编制完成下城区城中村改造规划,正式启动朝晖六区、八区、九区城中村改造项目,首期多层农居“漾河公寓”顺利竣工并交付使用。按照精品化、人性化、景观化的“新三化”标准,积极推进市政路网建设和道路综合整治,高标准实施了“33929”、“三口五路”、“一纵三横”、背街小巷改善、“两场一带”、运河综合保护、“五纵六路”等一系列民心工程,累计新建改建道路43.83万平方米,区内9条主干道被认定为省级街容示范路。不断完善环卫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15座、公厕97座。积极开展小区综合整治,启动危旧房改善试点,共计完成房屋立面整治627幢,平改坡159幢。圆满完成梁宅、红楼、梅王阁、陆游纪念馆、司徒雷登故居等文保点的修缮工作。

3.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理顺管理体制,组建区城管办,积极推行城市管理“属地包干制”,在社区成立城管联系站,进一步夯实了长效管理基础。开展“数字城管”试点,在全省率先通过建设部专项考核验收。按照“洁化、绿化、亮化、序化”的要求,建立健全社区“半小时巡查制”、清洁下城“流程制”、城管执法“三三制”等效能化管理机制,推行重点区域“24小时保洁”、“洁面工程”、“鲜花道路”和“三把扫帚并一把”等精细养护作业机制,开展新农居物业化管理试点,大力整治“八小行业”,2003年至2005年,连续三年获全市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一等奖、年度市民城市管理满意度测评第一名。努力缓解“行路难、停车难”,完成“四小车”整治,累计新增停车泊位5760个。加大拆违和城管行政执法力度,累计拆违26.69万平方米,办结各类城管违法案件104992起。

(三)社会发展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1.和谐社区建设扎实推进。积极探索实践“五位一体、五力合一、五型并举、三评互动”的运作模式,制定和谐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及基准指标体系,社区管理、服务、协调功能不断加强,社区建设水平显著提高。积极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落实“四会”制度,在26个社区推行直选。加大社区硬件建设力度,四年累计投入资金4112万元,新建和改扩建社区用房61处21700平方米,93%的社区按标准设置了“五室四站二栏一家一校一场所”。培育发展社区中介组织,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初步构建了“15分钟便民生活圈”,以社会互助为基础的社区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积极开展社区建设理论研讨和交流,组织承办了两届全国社区建设论坛。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推广社区事务管理软件并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联网。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各项待遇明显提高。

2.科教文卫体等事业全面发展。积极创建“全国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试点城区”和“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共建研究生挂职锻炼实践基地。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战略,先后成立了安吉路等11个教育集团,全区义务教育免收杂费。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亚太地区教育联络中心。加快中小学校舍建设和布局调整步伐,新建改建学校22所。建立名师梯级培养机制,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着力营造多元化、开放性的区域特色文化,深入开展社区文化月、全民健身月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成功举办全国太极拳邀请赛等大型赛事,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启动城北体育公园和区文体中心建设,成立了全省首家社区少数民族馆、全市首家区级国民体质测试中心、社区体育俱乐部和网吧行业协会。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成功抗击“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成立了全市首家民工医院和社区卫生爱心医疗服务站。开展社区责任医生进家庭试点工作,在全国率先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工作试点。深化计生优质服务,打造精品生育文化园区,营造浓厚的人口文化氛围,全面完成计划生育各项指标任务。

3.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以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创建为目标,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弘扬“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干一件成一件”的下城精神。积极实施文明素质工程,广泛开展“走千家、访万户、促文明”等十大系列活动,市民素质不断提高。以“开启美好心灵”、“携手1+6,文明进万家”等活动为抓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继续深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稳步发展,兵役工作成绩显著。

(四)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1.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以“充分就业社区”和“自主创业明星奖”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2003年以来,共投入2764万元用于“送政策、送资金、送培训、送岗位”系列就业保障活动,四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98413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66790人。登记失业率从2002年末的4.44%下降为2006年末的3.52%。提高社会保险参保率,“五险合征”覆盖面达90%以上,在全省率先实施并全面落实征地农转非人员城镇社会保险统筹。实行企业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建立区劳动仲裁院,加大劳动监察工作力度,累计为外来务工人员追薪1778万元,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帮扶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按照“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的工作目标,完善“春风常驻”帮扶机制,探索建立了“3451”慈善救助联动机制,扩大慈善资金和物资来源,筹集慈善资金3418万元,累计向困难家庭发放各类援助资金4097万元,无偿提供生活必需品10万余件,帮困人数达46702人次。以创建“社会化养老服务示范城区”为载体,建立完善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机制,每年投入居家养老专项资金200万元,全面实施社区老龄工作“3587”工程和居家养老“365金晖行动”,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点500个,建成区退休人员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日托中心等服务机构。积极开展“万人扶残助脱贫”、“百万康复设施进家庭”活动,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等投入使用,无障碍设施建设成效明显,进一步夯实了残疾人工作基础。

3.平安建设扎实推进。以打造“平安下城”为总抓手,按照“打防控疏一体化”要求,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积极探索完善“人技物相配套、点线面相结合”的治安综合防范体系,在全市率先组建了区平安巡防支队,投入4000多万元建成覆盖全区的路面和社区电子监控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在2006年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中群众满意率达94.67%。积极推进政法队伍建设和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平安社区、平安楼道、平安单位等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加强法律援助,深化人民调解工作,社区矫正和归正人员管理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法制宣传,以优异成绩通过“二五”依法治市和“四五”普法教育考核。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信访和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健全完善区领导信访接待日、下访约访等制度,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组建区安监局,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修订完善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有效提高了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五)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效能不断提高

1.法治建设不断深化。坚决贯彻落实区委作出的各项决策,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和决定,自觉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主动听取区政协的意见与建议,重视和支持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联系。四年来共办理代表议案、意见、建议511件,办理委员提案331件,办结率、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达到100%。扎实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台湾事务等工作。建立了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与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联系。以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契机,深化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2.效能建设不断推进。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政务公开,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建成启用区行政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实施《公务员法》,切实加强公务员培训教育和管理,公务员的工作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强化效能监督考核,建立区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健全群众监督组织,深化“满意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有力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不断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四年累计投入12.68亿元全面完成4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成了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和区行政中心。

3.廉政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贯彻“两个条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推进。注重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教育、管理、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不断健全,干部廉洁自律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强化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进一步树立了勤政、为民、廉洁、诚信、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全区上下坚持锐意进取、争先创优,坚持以民为先、和谐发展,坚持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坚持团结务实、讲求实效,开创了下城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好、城区面貌改变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过去四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打下良好基础以及离退休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效监督的结果,也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市各延伸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所有为下城建设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南北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协调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土地等要素制约不断加剧,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受财政体制和出口退税等政策调整,以及公共支出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增大;社会利益和社会矛盾日趋多元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仍然繁重;政府职能转变、效能提高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快,为我们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区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为我们建设和谐下城指明了方向;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为我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提供了难得机遇;省市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的态势,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别是近年来,全区上下合力兴区、共谋发展,走出了一条富有下城特色的强区之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为我区新一轮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未来五年,我们依然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城市化的加速期、服务业的提升期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推进期。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不断开创下城发展新局面。

根据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总体要求,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两全”战略,构建“四个中心”,打造“五型下城”,推进“南精北快”,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把下城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幸福的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和谐城区。

今后五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全面实现服务业“三个90%”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降低4%,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平方米,截污纳管率提高到99%以上,基本建成生态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

为确保今后五年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四个原则:一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以创新的观念谋划新思路,以改革的办法迎接新挑战,先谋后动,谋事力成,大力弘扬“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干一件成一件”的下城精神,真抓实干,争先创优。二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始终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实现和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上,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优势带动,差异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中央商务区的集聚优势、现代服务业的先发优势和精品城区的环境优势,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坚持走符合下城特色的差异化强区之路。四是协调推进,构建和谐。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城区方面走在前列。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围绕构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和谐城区奋斗目标,今后五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围绕科学发展,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又好又快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今后五年,要继续围绕“强三优二”的产业发展方针,在转变增长方式上下功夫,注重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按照“五年打基础、十年创品牌”的目标,坚持走集约化、国际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子,进一步做强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品牌。要围绕“四个中心”建设,加快构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双十双百”工程,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杭州市乃至浙江省服务业发展引领区的地位,实现“服务业大区”向“服务业强区”的新跨越。要抓住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机遇,瞄准港澳台,融入长三角,大力引进符合我区发展要求和产业导向的知名企业,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要把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和集约用地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鼓励城区工业“退二进三”,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要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切实优化发展环境。

(二)围绕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统筹兼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今后五年,要突出“南精北快”的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南北“优势互补、功能互动、差异竞争、互促共进”的发展新格局。南部要集聚优势,优中求进,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能。要积极推进西湖文化广场、地铁一期工程、嘉里湖滨校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提高核心区块的辐射带动能力。要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加快建设精品楼宇群,不断提高优质企业总部的集聚度,提高楼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北部要充分挖潜,好中求快,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规划引导,实施项目推动,以和平会展圈、城北体育公园、石桥科研区块为节点,以路网建设为联线,加快城中村改造,“点、线、面”结合。要建立健全区、街、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经合社的作用,积极吸引各类投资,加快城区北拓,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北部辐射,基础设施向北部延伸,社会保障向北部覆盖,不断开创南北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进”的新局面。要进一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力度,全面提高生态区建设水平。要坚持建管并举,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城区品位。

(三)围绕协调发展,全面推动社会事业进步

促进社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今后五年,必须按照“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要充分利用区域科技资源,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构建较为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框架体系。稳步推进教育集团化,关注弱势群体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促进公共教育均衡发展。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家庭责任医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等工作为重点,合理配置区域卫生资源,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打造全省领先、全国示范的社区卫生服务品牌。切实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全力打造文化大区,深化省级体育强区建设,努力构建文化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和全民健身服务三大体系。提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做强青春健康、生殖健康等特色品牌。不断提高城区文明和谐程度,把和谐创建的各项要求贯穿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广泛开展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的各类创建活动,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四)围绕和谐发展,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维护群众利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后五年,必须把关心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按照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五位一体、五力合一、五型并举、三评互动”的和谐社区建设发展模式,全区100%的社区达到和谐社区基准指标。发挥辖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扎实推进基层民主自治。积极开展社区群众性自助和互助服务,以社区综合服务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相配套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业繁荣发展。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发展趋势,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完善以“春风常驻”活动为总抓手的帮扶机制,加强对困难群众及边缘群体的救助,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体居民。深化“平安下城”建设,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努力构建和谐安康的社会局面。

(五)围绕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政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主体。今后五年,必须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全面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和职能转变。要创新政府管理理念,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为重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创新政府管理内涵,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不断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要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和方式,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在服务中实施管理。科学把握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和社会组织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问题决策制度和决策责任制。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实施纲要,加强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加强监察、审计等行政监督,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从严治政,加大反腐倡廉力度,不断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大力弘扬“下城精神”,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在振奋精神中抢抓机遇,在勇于创新中开拓前进,在扎实工作中争创一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评判标准,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三、2007年的工作重点

各位代表,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顺利实施我区新一轮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分析当前的发展趋势,建议2007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5%;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4%;全区截污率87%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安全生产死亡人数“零增长”并力争有所下降。

为实现这些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以中央商务区建设为龙头,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进一步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力推进西湖文化广场、地铁一期工程、嘉里湖滨校区地块建设和国际大厦改建等重点项目。认真筹办第三届“下城购物节”,丰富广场经济发展载体,努力提升“购物天堂”的品牌影响力。抓住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契机,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类金融保险等机构落户发展,增强区域金融中心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做强和平会展经济圈,引进知名展会,抓紧启动浙江旅游展示中心项目建设,在扩大规模、完善配套上下功夫,不断延伸会展经济产业链。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商旅文互动、服务功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的特色街发展格局,加快武林路三期建设,培育发展武林路设计师创业基地和品牌整合创意基地,不断提高街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新丝绸城大楼项目建设,超前谋划全国丝绸产品销售、展示、研发和推介中心发展规划,积极推进绍兴路汽车精品街、百井坊商业特色街的资源整合和对外招商工作,促进产业集聚和业态提升。不断强化中介服务业发展中心建设,以广利大厦和宏都商务楼为载体,重点培育律师、会计、信息服务等中介服务业。适度发展都市工业经济,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推进节能降耗,引导城区工业“退二进三”。

(二)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为重点,继续深化各项改革

按照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优化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通过强化“促进发展、加强征管、调节利益、完善考核”四大保障措施,逐步建立“一控制、两提高、三倾斜”的投入机制,控制行政性支出比重,提高公共产品支出和北部地区基础配套设施投入的比重,促进公共财政向社会事业倾斜、向就业和社会保障倾斜、向资源节约和生态建设倾斜,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监督,确保收支平衡。加强公有资产监管,理顺资产管理体制,逐步推动公有资产集中管理。着力健全授权经营制度,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优化重组、有序流转、规范经营的运作机制,盘活存量、扩大增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拓展民间资本发展空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努力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产品监管,加大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测,依法惩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继续抓好各类市场专项整治。

(三)以招商引资为主线,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突出“选商引资”,坚持“择优择强”,大力推进“开放带动”战略。制定符合区情实际的招商产业目录,关注世界500强及国内500强企业的投资动态,有针对性地推出招商项目。坚持“走出去”招商,在总结驻上海招商联络处经验的基础上,设立驻香港招商联络处。积极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探索网络招商、委托招商的新路子。突出企业招商主体作用,积极引进民营资本,大力推进“以民引外”、“以外引外”,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深入挖掘区属及辖区内省、市属资源的招商潜力,加强项目储备,夯实招商基础。进一步做强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销售总部、研发中心和各类高能级企业,积极培育“亿元楼”、“主题楼”、“特色楼”,促进楼宇资源合理配置和业态集聚,着力提高楼宇企业属地纳税比重。建立健全安商稳商的快速反应和高效服务机制,积极构建政企、银企和校企合作发展平台,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努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全年引进杭外资金47.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7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25亿美元。

(四)以城市化推进为契机,加快北部地区发展

编制北部地区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功能布局和产业定位。加快北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步伐,高标准完成“五纵六路”工程,建成杭玻路、康宁路,全力推进“两口两线”以及东新路延伸段、重工路(东新路以西段)、杨家路等道路建设,配合做好德胜、秋石、留石快速路和石桥立交等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积极推进北部地区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城北体育公园一期工程,继续做好杨家经济适用房、嘉里华丰地块建设,配合市有关单位做好重机厂地块的开发工作,建成沃尔玛购物中心并交付使用,积极推进三立时代广场、新华广场、永佳大厦等集体经济开发的重点项目。全力推动“城中村”改造方案实施,加快朝晖六区、八区、九区城中村改造建设,开工建设“漾河人家”等一批安置房项目,积极做好三塘、灯塔一期、重机地块等多层农居建设工程前期准备工作,规范农居点管理。

(五)以精品城区建设为目标,不断提升城区品位

进一步加大生态区建设力度。深入落实生态区建设规划,积极实施天水、长庆、朝晖生态街道建设,继续开展绿色工地、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工作,强化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教育宣传,夯实生态社会基础。加强水环境治理,全面推进截污纳管工程,日新增截污量8000吨,加快农居点污水收集系统改造,启动永丰路、华西路等道路污水管网建设,实施五会港、褚家港等河道整治工作,有计划地贯通西湖漾,落实河道长效管理。加强环保执法检查和监管,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和“十五小”、新“五小”企业整治力度。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深化“禁燃区”工作,控制扬尘污染。进一步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背街小巷改善、旧小区改造、“平改坡”、村容整治、支小路改造等民心工程,不断完善旧小区和农居点市政基础设施,提高群众居住环境质量。稳步推进危旧房改造,加强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新建庆春门古城墙陈列馆。加大拆违力度,严格控制新违建,清理和拆除历史违建。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坚持“精品化、人性化、景观化”和“洁化、绿化、亮化、序化”标准,建管并举,形成管理与建设无缝衔接、管理与执法协同查处、部门与街道协调互动的“大城管”运行格局。加强区“数字城管”二级平台建设,增加部门、街道、社区设施配置,发挥“数字城管”刚性管理、标化管理和科学管理的优势。不断完善环卫“三把扫帚并一把”、“家政式服务”等精细化作业机制和“三三制”等城管执法机制,实施北部地区环境分级分类管理和农居物业化管理。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进程,积极探索市政、环卫、绿化三位一体的综合养护作业新模式。

(六)以强区建设为方向,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深化科技强区。巩固浙江省科技强区成果,争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扩大创新创业空间,创办或联办专业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培育一批市级重点科技型初创企业。深入开展创建全国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试点城区工作,加大科普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继续实施新世纪科技拔尖人才工程。巩固教育强区。以培育高品质的教育生态为目标,深化“嫁接办学”、“联盟办学”、“移植办学”等集团化办学模式,推动教育优质化、平民化、均衡化发展。以标准化校园建设为契机,不断改善基础教育设施。健全教师梯级培养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社区教育,积极探索“九年一贯制”、“特色化办学”等多种办学形式,完善校园三年办学规划,不断提升教育文化“软实力”。打造卫生强区。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深化社区公共卫生事件综合报告网络建设,健全社区公共卫生助理员制度。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工作,深入开展社区责任医生进家庭和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加大对传染病的防控力度,强化爱国卫生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实施优生优育知识普及等计生优质服务工程。完善区、街、社区、楼道四级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网络,构建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治理新机制。建设文体强区。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深入推进“一街一品”特色文化建设,加强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培育,社区示范图书阅览室创建率达到70%以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率达到50%以上。巩固省级体育强区创建成果,加强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积极培育群众体育特色团队。加快区文体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改建区体育场。举办全国青年足球赛等大型体育赛事,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经常化、多样化。创建文明城区。巩固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区创建成果,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围绕“魅力下城——万名市民展风采”活动主题,开展“五万”道德实践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

(七)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切实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平衡发展的思路,以和谐社区发展纲要和指标体系为标准,扎实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强化社区管理,加强“撤村建居”社区基础和规范化建设。深化社区自治,开展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全区80%以上的社区采取直选方式。完善社区服务,深化便民性、救助性、公益性社区服务工作。加强队伍建设,从专业培训、岗位设置和职业制度建设入手,切实提高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服务水平。健全统一的志愿者登记、服务、考评制度,深入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健全民生保障体系。加大就业服务力度,以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为着力点,努力扩大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统筹做好失土农民、大学生、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开展创业和再就业培训。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行企业在职职工门诊医疗统筹,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面,建立社会保障基金运营和监管制度。加快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全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以上。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以“春风常驻”活动为载体,完善“3451”慈善救助社会联动机制,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加强资金帮扶、实物援助等各项制度的衔接配套,努力满足低保边缘群体、低收入群体等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深化“365金晖行动”,开展居家养老等多形式、多层次的老龄服务,切实做好企业退休人员专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工作。以实现“人人享有康复”为目标,推动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等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高双拥共建水平,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推进平安下城创建。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充分发挥“平安巡防支队”和“电子监控”的作用,不断深化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破案打击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控制刑事案件发案率。继续加强对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的防范与惩治,确保全区政治社会稳定。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排查,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积极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认真做好信访、约访工作,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进一步整合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资源,完善专项应急预案,健全统一的应急管理指挥、协调机制,提高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视消防安全,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我区实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今年区政府将着重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实事工程:

1.深化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新增就业岗位17400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23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600人;开展失业人员、外来劳动力、征地农转非人员技能培训10000人,全区充分就业社区达30%以上。

2.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工作,实现300种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开工建设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建北景园等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卫生监督所派出机构。

3.解决居民“住房难”问题。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5万平方米,安置用房(多层农居)15万平方米;完成树园22幢、回龙庙前四弄、五弄等旧房改造,全年拆除、修缮危旧房6400平方米;完成2.16万平方米砖木结构危旧房老化线路更新和消防设施改善。

4.加强为老和助残服务。新改建老年活动室5个,完成天水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启用300万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开展“百万康复器材进残疾人家庭”工程、“百万资金扶贫困”工程、“百万资金助残障”工程,完成市下达的无障碍设施改造任务。

5.推进生态建设工程。创建安静社区5个,全区噪声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完成13个生活小区、20个污染源点、20个公建单位的截污纳管工程;新建改建公厕8座,其中生态公厕3座,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2座;建成景观河道5000米,新建闸门1座,全年新增绿地面积8万平方米。

6.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五纵六路”、“两口两线”和150条背街小巷整治工程;完成2个精品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及35幢房屋“平改坡”工程,对3个未实施物业管理小区进行绿化改造;积极挖掘静态交通资源,新增停车泊位1000个。

7.完善社区公共设施。建成启用石桥街道行政服务中心;新建园林式健身苑1个,更新社区体育健身点11个,创建社区示范图书阅览室6个、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5个、社区体育俱乐部6个、社区科普画廊8个。

8.加大文体教育设施投入。基本建成区文体中心;开工建设城北体育公园游泳馆、门球馆;启动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求知小学等扩建工程,迁建启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开工建设小学1所、幼儿园2所。

9.全面推进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程。建成启用北景园农贸市场;全区19家农贸市场全部达到二星级以上标准,其中二星级15家、三星级3家、四星级1家。

10.深化“平安下城”建设。投入500万元,完成西湖文化广场及运河景观带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力争电子监控全覆盖,加强平安巡防硬件设施建设。

(八)以管理创新为动力,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切实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积极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发挥作用。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切实做好侨务、对台工作。全面实施“五五”普法教育和“五五”依法治区规划。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依法行政考核制度,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规范和引导法律服务行为,积极开展法律援助。继续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兵役工作,强化国防教育,努力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网上实时监控系统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推行办公自动化系统,促进政府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创新。大力加强政风建设。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完善重大问题决策制度,以民主决策促进科学决策。加强单位内部审计、投资项目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深化“群众利益行”等效能监察工作,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反对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全面贯彻《公务员法》,进一步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努力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加强政府廉政建设,按照建设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扎实做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以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下城区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目标令人鼓舞、形势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为共同建设下城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附件一:2003年——2006年荣获的省级以上荣誉


国家级: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全国科普示范城区

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

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

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

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

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

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区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区

全国青春健康项目先进集体

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

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城区

全国团建先进区


省级:

浙江省文明城区

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区

浙江省发展民营经济十强区

浙江省科技强区

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全省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集体

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省级平安区

全省就业再就业先进单位

浙江省老龄工作先进区

浙江省慈善工作先进集体

全省“十五”期间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

浙江省教育强区

浙江省体育强区

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浙江省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先进集体

浙江省灭蚊达标先进城区

浙江省无偿献血先进区

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省计划免疫工作先进集体

浙江省“十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区

浙江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

全省“十五”期间妇女儿童工作先进区

全省“十一五”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示范单位

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附件二:名词解释

1.循环经济(P3):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城中村改造(P4):对主城区范围内农居相对集中、基础设施薄弱、住宅布局杂乱、生活环境较差且无法安排建设多层农居点的区块,按照规划要求实施综合改造。

3.新三化(P4):即“精品化、人性化、景观化”,是我区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化”(洁化、绿化、亮化、序化)基础上制定的更高层次、更高标准的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目标。

4.33929(P4):从2002年开始,全市共整治、改造、建设33条道路,9座桥梁,2个隧道,9个入城口,共计70项工程,简称“33929”工程,涉及我区的有延安路、建国北路等道路。

5.三口五路(P4):是市政府在2004年实施的道路整治项目。“三口”是杭城北部祥符桥入城口、西部留下入城口、东部彭埠下沙入城口;“五路”是解放路、环城北路、艮山路、天目山路、莫干山路,涉及我区的是环城北路。

6.一纵三横(P4):是市政府在2005年实施的道路综合整治项目。“三横”是庆春路、凤起路、体育场路;“一纵”是保俶路。涉及我区的有庆春路、凤起路、体育场路。

7.背街小巷改善(P4):我区从2005年起集中实施此项工程,目前已改善450多条,改善项目包括平整拓宽道路、“上改下”、增设路灯、沿线绿化、截污纳管、沿街建筑立面整治、店招店牌梳理、广告整治、挖掘历史碎片、城市家具更新、增设停车泊位等内容。

8.两场一带(P4):是指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和运河景观带。

9.五纵六路(P4):是市政府在2006年实施的道路综合整治项目。“五纵”即环城东路绍兴路、东新路、湖墅南路、新塘路、古墩路,此“五纵”按路名划分即为“六路”。涉及我区的有环城东路、东新路、绍兴路、湖墅南路(体育场路—环城北路段)。

10.平改坡(P4):是指将旧小区居民住宅的平顶改建为坡顶。

11.属地包干制(P4):是我区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重要举措,其核心为:“十位一体、综合管理、分块包干、责任承包”。具体指由街道牵头,整合辖区内的城市管理资源,包括社区、街道城管科、城管行政执法中队、市政所、环卫所、派出所、工商所、房管站、交警中队、辖区单位等,全面负责辖区环境长效管理。

12.数字城管(P4):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量化城市管理对象和管理行为,实现城市管理运行模式科学化的系统。主要创新在于“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精确定位”,我区是杭州市首个试点推广城区,并于2006年9月在浙江省率先通过建设部验收。

13.社区“半小时巡查制”(P4):是我区从2003年起推行的一项社区城管自我管理制度,即要求社区干部每天对管辖社区综合环境实施全面巡查,时间不少于半小时,每天对查出问题登记在案并及时处理(包括社区自我整改和上报抄告有关部门)。

14.清洁下城“流程制”(P4):是指由社区干部每天半小时巡查、日报表、每日零报告、抄告整改、销号、责任倒查、义务监督员等制度组成的社区城市管理流程。流程制的主要作用是使上下信息对称畅通,出现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及时整改。

15.城管执法“三三制”(P4):是一项动态性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制。一是细化管控标准,实行“主要道路创优、次要道路规范、背街小巷有序”三级级差管理;二是确立管控重点,对“不同时段重点、久治不愈难点、群众投诉热点”三类问题实施错时管理;三是加大管控强度,采取“高密度巡查、高额度处罚、高效率办案”三高管理。

16.24小时保洁(P5):是我区于2005年在全市率先推行的一项城市道路保洁标准,通过延长道路保洁时间、增加清扫次数等,达到道路全天24小时保持清洁。

17.洁面工程(P5):是指定期对主要道路和窗口地段的各类公用设施及地面进行冲洗。

18.鲜花道路(P5):是我区现行的高标准道路绿化养护工程的简称,力求做到一般道路“四季常绿”,主要道路“月月有花”,重要道路“天天有花”,切实提高绿化精细养护水平。

19.三把扫帚并一把(P5):辖区内城市道路的机动车道、慢车道、绿化带、人行道环卫清扫保洁作业原来由区城管办(环卫所)、绿化养护单位、街道三个单位分别组织实施,从2006年11月起由区城管办统一负责落实。

20.八小行业(P5):分为食品三小行业和公共场所五小行业。食品三小行业是:小食品加工、小食品店、小餐饮店;公共场所五小行业是:小网吧、小歌舞厅、小浴室、小理发店、小旅馆。

21.四小车(P5):指正三轮摩托车、燃油助动车、营业人力三轮车、有动力装置的有证残疾人专用车。

22.“五位一体、五力合一、五型并举、三评互动”模式(P5 ):是我区和谐社区建设的总体发展模式,指以满意社区评选、星级社区评估、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单位评议为载体,通过党委核心力、政府推动力、社会参与力、市场运作力、社区自治力“五力”的有机组合,对小康居住型、旧有小区型、高档商住型、撤村建居型、排屋别墅型五种类型社区的分类指导,来建设自治型社区、服务型社区、学习型社区、生态型社区、平安型社区等“五位一体”的和谐社区。

23.“四会”制度(P5):是指社区居民(成员)采取会议制度的形式,对本社区公益事业、社会事务和社区发展等事项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参与,旨在拓宽社区参与渠道,增强居民自治意识,强化社区自治能力而建立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社区民情恳谈会、社区事务协调会、社区工作听证会和社区成效评议会等四个会议制度。

24.五室四站二栏一家一校一场所(P5):是和谐社区建设评价体系基准指标之一。五室即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党建(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资料档案室;四站即劳动保障服务站、帮扶救助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社区(志愿)服务站;二栏即居务公开栏、宣传(法制、科普教育)栏;一家即星光老年之家;一校即居民学校;一场所即健身活动场所。

25.社区责任医生进家庭(P6):我区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举措,即通过建立和完善“以社区诊断为基础,以上门服务为手段,以群众满意为准绳,以特需服务为补充”的工作机制,为每1000-2000户社区居民配备一名责任医师,主要向社区居民提供上门出诊、送医送药、家庭病床等服务,推出就诊陪护、居家护理、联系专家和上级医院会诊及转诊等医疗保健特需服务,着力破解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效落实“小病在社区,大病有保障”的要求。

26.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工作(P6):是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把所有业务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专户,其所需经费由财政部门按预算核拨的财政收支管理制度。

27.十大系列活动(P7):即“走千家、访万户、促文明”宣传活动、“文明从脚下起步”劝导活动、“万人手拉手、走近大运河”庆典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感动下城”公德事迹评选活动、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携手1+6、文明进万家”礼仪教育活动、“新市民电影大超市”联映活动、“欢乐广场月月演”广场文化活动和“文明杯”墙景创意制作评比活动。

28.“携手1+6,文明进万家”系列活动(P7):全区小学生用自己1个人的力量,影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6个市民。近几年我区开展了携手“1+6”,文明进万家;携手“1+6”,节电进万家;携手“1+6”,健康进万家;携手“1+6”,书香飘社区等系列活动。

29.充分就业社区(P7):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目标,通过挖掘社区就业潜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等一系列措施,帮助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问题,达到扩大就业、稳定就业目的。到2007年底,全区30%以上的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目标。

30.“春风常驻”帮扶机制(P7):是我区在市委、市政府开展“春风行动”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市建立并实施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帮扶困难群众工作机制。目的是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进一步健全帮扶机制,完善服务网络,落实技能培训、就业安置、资金救助、结对帮扶等措施,实现辖区内的困难群众帮扶对象“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的目标。

31.“3451”慈善救助联动机制(P7):是“三级帮扶组织联建、四级救助对象联帮、五项捐赠手段联动,实现一卡通用”慈善救助联动机制的简称。即建立了区“慈善捐赠物资调控中心”、街道“慈善爱心家园”和社区“慈善爱心捐赠站点”三级慈善救助机构;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救助圈及外来务工的困难群众无偿或低偿提供实物救助;构建了慈善捐赠热线、慈善爱心网站、慈善直通车、慈善捐赠日、爱心志愿者行动五种平台和载体;实现了“春风卡”在区、街道联网通用。

32.“3587”工程(P8):是指全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建设要求,即建立和完善社区老龄工作的3个组织,分别是社区老龄工作小组、社区老年人协会(中介组织)、社区助老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5个网络,分别是养老保障网络、医疗服务网络、生活照料网络、文化教育网络、权益维护网络;开展社区老龄工作的8项任务,分别是健全老龄工作组织和队伍、建立老年服务体系、整合为老服务资源,形成老龄工作经费保障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展老年文体活动、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开展帮扶救助活动、开发社区老年人才、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实现社区老龄工作规范化的7项标准,分别是老龄工作机构健全、老年服务设施完善、老年文化教育经费落实、老年活动丰富经常、组织作用显著,老年人发挥作用成效明显、老年人权益得到维护、社区敬老氛围浓厚。至2006年末,全区有67个社区达到了规范化建设要求。“3587”工程作为加强城市基层老龄工作的重要基础,为广泛动员社会特别是基层群众参与老龄活动提供了可供依托的抓手。

33.“365”金晖行动(P8):是我区为老服务的新载体,它以“桑榆金晖、春满下城”为主题,通过建立三级组织网络和服务机构,面向全区老人推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法律维权、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志愿服务六大系列服务,建设500个居家养老服务点,实现“一年365天,天天在您身边,时时为您服务”的工作宗旨,着力构建一所没有围墙的区域敬老院。

34.无障碍设施(P8):是指供残疾人和老年人、儿童等特定人群专门使用的设施。如:盲道、盲人过街提示器、老人扶手、儿童公话等。

35.两个条例(P9):即《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36.两全战略(P11):即全力打造中央商务区,全面推进下城现代化。

37.四个中心(P11):即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会展中心、文化中心。

38.五型下城(P11):即繁荣下城、平安下城、精品下城、人本下城、文明下城。

39.服务业“三个90%”目标(P12):在《杭州市下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中提出的我区服务业发展目标。即: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0%,服务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比重达到90%,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比例达到90%。

40.“双十双百”工程(P13):指培育壮大商贸流通业、金融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物业地产业、大文化产业、会展旅游业、信息软件业、社区服务业、市场物流业、先进制造业等10大行业和100家行业龙头企业;加快构建武林中央商贸圈、西湖文化广场经济圈、会议展览圈、沃尔玛社区商业服务圈、石桥都市工业经济圈、金融服务圈、丝绸商贸圈、长城物流经济圈、朝晖商务楼宇经济圈和城北体育休闲经济圈等10大特色商圈;扶持发展100幢重点税源楼宇。

41.设计师创业基地(P18):指为设计专业人才提供的创业实践空间,力求通过提供政策、信息及营销服务等扶持措施,吸引集聚设计专业人才落户发展,以开办工作室等形式充分展示个性化设计成果,不断丰富街区文化的现代时尚元素。

42.品牌整合创意基地(P18):指为创意企划等中介服务人才提供的市场营运空间。通过着力打造商标注册、设计、企划、生产、展示、推广“一条龙”产业服务链,扶持街区企业做强做大品牌,培育创新自主品牌。

43.两口两线(P20):是市政府2007年实施的重点道路建设和综合整治项目,涉及我区整治的是石祥路(石大线)、德胜路快速路(下城段)。

44.“十五小”企业(P20):是指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土炼焦、土炼硫、土炼砷、土炼汞、土炼铅锌、土炼油、土选金、小农药、小电镀、土法石棉制品、放射性制品、小漂染等行业的企业。

45.新“五小”企业(P20):是指小水泥、小火电、小炼油、小煤矿、小钢铁等行业的企业。

46.嫁接办学(P21):是一种链式发展模式,由名校输出先进办学理念、优质教育资源和成功管理经验,嫁接到薄弱学校,帮助薄弱学校快速成长的一种集团化办学模式,特别强调“源于母体,别于母体,优于母体”的办学特征。

47.联盟办学(P21):是一种块式发展模式,集团不完全带领集团内部的某一个领衔学校,而是“三足鼎立”并重状态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母体多元,有分有合,遵循平等、互生、共荣的原则,优势相长,风险共担。

48.移植办学(P21):是一种点式发展模式,将相对成熟的名校作为一个完整的“品牌”整体移植到一个需要它并且有利于它发展的地方,改善老城区“名校”过于集中,满足居住在城市边缘新建小区的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一种集团化办学模式。

49.“五万”道德实践系列活动(P22):即“万名市民重道德、万名市民进课堂、万名市民讲礼仪、万名市民献爱心、万民市民读好书”系列活动。

50.基本医疗用药实现“零差率”(P24):参照《浙江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用药目录》、《浙江省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际临床用药情况,对部分基本医疗用药按照省、市集中招标采购进价对所辖社区居民实行零差率销售,引导居民合理用药,遏止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