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K1493206-6/2006-0618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府办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06-03-06 发布日期 2006-03-06
附件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06-03-06 18:13:00 点击率:


  区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13


 (2006年1月19日在杭州市拱墅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拱墅区人民政府区长    俞东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五”回顾和二○○五年工作情况

 

“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加强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围绕建设大都市中心城区,实施四大战略,打造四大品牌,破解五大难题,推进平安拱墅,建设和谐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主要指标全面完成。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五年来,生产总值平均增长20.98%,不含省属企业,财政总收入平均增长36.7%,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增长37.3%;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末的5.4:57.03:37.57 调整为1.74:45.27:52.99,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格局的转变。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制全面完成,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五年累计引进项目7026个,到位资金255.45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36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0家到我区投资。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石祥路、登云路、上塘高架等骨干道路相继建成,湖墅路沿线和拱宸桥桥东地区改造基本完成,城市综合改造五年累计开工435万平方米,竣工269万平方米。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省文明城区、省科技强区、省教育强区、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城区等荣誉称号。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比“九五”末增长84%和63.26%,人均住房面积由“九五”末的13平方米增长到18平方米。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全区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趋完备,对外整体形象得到明显提升的五年;也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的五年。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05年,我们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一心一意谋求发展,千方百计保持稳定,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为“十五”计划胜利完成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2005年,我们主动适应宏观形势变化,努力化解要素制约,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4.23亿元,增长19.39%;企业固定资产投资25.02亿元,增长19.14%;财政总收入24亿元,进入全市老城区第三位,地方财政收入1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8%和17.11%;不含省属企业,财政总收入15.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51%和43.82%,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两年翻番。镇、街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0个镇、街道实现财政收入10.64亿元,增长49.86%,4个镇财政收入全部超亿元,其中2个镇超双亿元。

招商引资继续推进。坚持招商引资“1号工程”不动摇,转变招商方式,完善考核政策,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精心组织百日招商、外商服务月、投资说明会以及外出招商等活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的突破。全年引进各类项目2398,实际到位市外资金74.47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2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685万美元。引进了浙江金丽温高速公路公司等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大项目150个。2002年以来引进企业去年纳税5.05亿元。外经外贸稳步推进,全年实现自营出口1.8亿美元,增长19.21;新批赴境外投资企业3。对口帮扶工作有效开展。

第三产业较快增长。积极开展三产发展年活动,编制完成全区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一批专项规划,推动了汽车、物流、市场等特色优势行业快速发展。浙江康汽集团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全面推进汽车物流中心和特色街区建设,米卡迪等3家4S品牌店和金通汽配城建成开业。成功举办第6届国际汽车展、第55届国药展和首届(杭州)拱墅汽车消费节。加快构建物流拱墅,引进美国联合包裹公司和网达物流等项目,康华大厦开工建设。强化专业市场整合提升,南方机电、钱江鞋城等专业市场建成开业,全区商品市场成交额达332.14亿元,居全市前列。房地产、商贸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商品房销售34.04万平方米,国际汇丰中心、欧尚二店实现开工,迪尚商务楼、红石中央大厦顺利结顶,世纪联华运河广场店、通信商务大厦如期开业。全区实现第三产业销售收入430.71亿元,增加值23.44亿元,分别增长70.44%和24.71%。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努力克服土地、电力、资金紧缺等困难,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工业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狠抓工业投入,全区117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2.49亿元,紫金实业等9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天马牌轴承成为我区首个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全区已有省级名牌6个、市级名牌1个。科技经济园区建设顺利推进,13个项目开工建设,12个项目建成投产,实现技工贸收入22.5亿元。全区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14.01亿元,增长15.82%。召开全区建筑业发展大会,出台建筑业发展三年规划和扶持政策,新增三级以上资质建筑企业39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5亿元。

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努力发展都市农业,重点扶持花卉苗木、瓜果蔬菜、高效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38.42亿元,增长56.99%。深化农村改革,完成18个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实施7个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农村全面建立养老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参保率达99.73%,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得到巩固,农业人口参合率达98.56%。认真实施“百千”工程,半山村通过省、市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验收,独城村等8个村达到省重点整治村标准。蒋家浜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不断加强。

二、环境面貌显著改善

2005年,我们着力破解拆迁拆违等城市建设和管理难题,大力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夯实管理基础,城区环境面貌有了新的改善。

城市综合改造步伐加快以新一轮“11368”工程建设为主抓手,扎实推进运河两侧老城区建设和城郊城市化,全年开工94万平方米。运河文化景观带建设全面启动,御码头、青莎古镇等项目实现开工。着眼于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加快拆迁安置房建设,初步建成小河佳苑等安置房小区,全年竣工37万平方米。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阮家桥庆隆片、吉如片和上塘第二文教片等三大片改造规划布局正式确定,全年开工建设多层公寓11.2万平方米,竣工9.3万平方米,240户农转居住户入住新居。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轻纺路、赵伍路等道路如期开工,小河路南段和丽水路北段顺利建成。开展拆迁大会战,全年拆迁826户、单位49家,基本完成350亩出让土地拆迁工作。

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投资5000万元,改善背街小巷51条,总长17.6公里,整治沿街立面4.5万平方米,街巷功能和品位得到提升。完成104国道入城口拓宽整治。编制截污纳管专项规划,实施和睦新村等10个旧有住宅小区截污纳管,完成杭印路等23处市政设施改造。全年新增、改造绿地83.8万平方米。编制全区河道整治规划,改建姚家坝水闸,建成“万里清水河道”6.4公里,彻底清理三墩河、西塘河破旧船只,辖区水环境进一步改善。加快矿山修复治理,完成半山工农石矿和老虎山1号矿复绿工程。强化噪声污染控制和治理,锦绣社区等12个生活小区被评为市级安静小区。白马公寓等3个项目获杭州市最佳人居奖。

城市管理不断强化。以城区“洁化、绿化、亮化、序化”为目标,强化资源投入,推动管理升级,城区“四化”长效管理覆盖率由61.6%提高到93.1%。编制完成城市管理三年专项计划。着力完善管理机制,推行区、镇(街道)环卫分层作业改革,对道路两侧城市家具实行“代整治”。建立了68个社区城管工作联系站。开展废旧物品收购点和农贸市场集中整治,取缔无证收购点202家,7家农贸市场通过星级验收。实施楼道亮灯工程,小区亮灯率从80提高到99%。组织违法建筑集中整治行动,50天拆违12.5万平方米,全年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572处、26.3万平方米。

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2005年,我们坚持统筹发展,以科技、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创建活动为载体,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教兴区战略深入实施。顺利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复核,跻身省首批科技强区,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扶持和产学研合作力度,知识产权工作再度被评为省级先进。推进科技进步,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成果6项,中亚机械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企业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基金资助。科普科协工作不断加强,绿色节能型科普画廊被列为全国示范。召开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出台政策意见,明确促进教育发展6大举措。实行名校集团化,积极扩展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组建拱宸桥小学等4大教育集团,长征中学晋升省三级重点高中。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中考重高上线率再次居全市前列。加大教育投入,投资8000多万元,新建长征中学、德胜小学综合楼等教学设施,新增校舍3.3万平方米。着力改善教师待遇,兑现教师货币分房补贴6000万元。高质量通过省教育强区复查。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得到加强,全年新增各类人才1200余名。

文体卫生计生事业加快发展。组建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新春文化下乡巡回演出和“金鸡迎春”元宵灯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成功举办LOFT创意产业与自主创新发展论坛。基本建成运河广场、运河博物馆,大关游泳健身中心投入使用。新建和改建小河、绍兴路等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进入了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行列。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建立镇街道公共卫生派驻所,切实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除“四害”市场化运作,全面完成“清露拆棚”任务,被评为杭州市首批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城区。积极开展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创建活动,成立全省首家人口和计划生育事务所,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计划生育率达98.79%。

社区建设进一步推进。积极实施社区信息化建设,初步建成社区事务网上管理系统。加强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新建电子阅览室9个,健身点14处。20个社区加入“全国万家图书进社区”活动。继续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接收退休人员50436名,建成10个退休人员活动中心。开展撤村建居社区配套用房确权试点。社区工作者待遇得到进一步落实和提高。湖墅、拱宸桥街道被评为杭州市社区建设示范街道。

老龄、关心下一代、残疾人事业、档案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等工作有新进展,双拥、优抚、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统计工作成绩显著,圆满完成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区经济普查办公室被评为全国先进。

四、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2005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努力破解事关民生的五大难题,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8件实事全面完成。区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安置房建设、城区绿化、河道整治、截污纳管、就业再就业、学校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治安动态网络监控系统建设等8件实事已全面完成,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职工平均工资预计17000元,农民人均收入10326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23%和9.99%。1000户居民通过城市综合改造改善了居住条件。

就业再就业扎实推进。以服务业领域为重点,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举办“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等各类培训,全年新增岗位21421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7408名,其中就业困难人员6613名,累计培训3966人次,各项年度任务指标均超额完成。成立职工维权中心,拨款100万元建立欠薪应急周转专项资金,加大执法检查和清欠力度,共追回欠薪520万元,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快推进撤村建居地区和农村基层劳动保障室建设,新建村级劳动保障室13个。

帮扶救助取得成效。健全三级帮扶救助网络,建立11个慈善超市,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和发放程序,形成了制度健全、常年运作、动态管理的长效帮扶工作机制。开工建设区老人公寓。全面开展结对、就学、就业、就医帮扶,不断拓展救助范围和救助内容。精心组织“春风行动”和“9.19”困难群众帮扶日活动,募集资金160万元。全年发放各类救助款1395万元,救助困难家庭7536户。

五、平安创建成效明显

我们努力创建平安拱墅,积极推进法治城区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二五”依法治区和“四五”普法教育工作考核。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设立了10个镇街综治工作中心、86个社区(村)和29个企业综治工作站。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呈现发案数下降、破案数和打处数上升的可喜局面,全年共破获刑事案件1359起,增长18.07%。深入推进来杭创业者综合服务,建立外来务工创业人员服务、维权、管理“三位一体”工作机制。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做好信访和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新建区人民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并正式启用,全年共受理信访电总数19617件次(人次),办结率99.2%。实施科技强警、科技强院工程,投入4500万元,建成区看守所,改建区公安分局大楼和区法院半山法庭,完成治安动态监控系统二期工程和区检察院审讯监控系统建设。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制定总体应急预案,增强了政府应对处理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成功抗击“麦莎”等台风,有效开展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工作,被评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

六、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政府及组成部门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45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加强与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联系,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作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批评建议,提高了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开通区长信箱网上受理系统,拓宽社情民意沟通渠道。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学习和培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成区(社区)行政服务中心,提供58项行政审批服务。完善政务督查机制,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顺利完成镇、街道公车改革。加强对政府公共工程、社会公益性资金的审计和监督,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完成36项审计项目,其中经济责任审计13项,区审计局小河街道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被审计署评为表彰项目。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加强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热情支持与帮助的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各有关单位、驻军、武警部队和全区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未根本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市综合改造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项目建设进度有待进一步加快;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产生活还有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还不够高,机关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十一五”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区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展望国际国内形势,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产业分工正在发生急剧变化,国际化、城市化、市场化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市场化改革趋向逐步深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长三角地区日益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杭州大都市建设快速推进,为我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我们必须科学把握形势,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能力,趋利避害,不断开创拱墅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根据区委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和谐杭州目标,坚持走在前列要求,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实施四大战略,打造四大品牌,建设四个强区,构建平安拱墅,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拱墅建设成为经济更加发达、城乡更加协调、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

“十一五”期间,我们应把握以下原则:坚持加快发展,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同时更加强调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把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摆在首位,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做强经济综合实力,同时更加强调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共进;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更加强调自主创新,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健康水平,同时更加强调社会公平,保持社会和谐安定。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都市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二、三产业的重要支撑。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到2010年,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16%。地区城乡二元结构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明显进步。

——运河拱墅段两侧老城区改造基本完成,中心城区功能明显增强,城郊城市化进程全面加快,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改善,与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框架初步形成。体制顺畅、机制灵活、权责明晰、运作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日趋完善,城市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生态环境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承载力相适应、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城区基本建成。

——打响文化拱墅品牌,跻身省级科技、教育、卫生和文体强区行列。精神文明建设跨上新台阶,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平安拱墅建设成效明显,依法治区深入人心,法制环境不断完善,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基本实现社会充分就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二○○六年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6年是“十一五”起始之年,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区委四届七次全会的要求,争前列、破难题、促和谐,为“十一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生产总值增长16%;

服务业销售收入增长18%;

工业销售产值增长13%;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4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000万美元;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不含省属企业,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

城市建设力争开工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竣工100万平方米,安置在外过渡拆迁户1500户;

新增就业岗位16500个;

计划生育率97%以上。

实际工作中,我们将以更高的目标去努力。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要着力做好以下8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招商引资,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坚定不移地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继续举全区之力,保持良好态势,争取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全面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提高招商质量。把提高质量作为招商引资的首要任务,坚持数量、质量和功能并重,引资与引税同步,实现从粗放式招商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招商转变,使招商引资越加凸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更加强调招商引税,进一步完善政策,健全以税收为核心的考核体系,提高引进企业产税率和产税额。更加强调选商引资,注重引进项目的产业导向和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着力引进企业总部、财务中心、销售中心、研发中心,积极发展中介服务业,既要紧盯500强狠抓大项目,也不放弃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效益佳的中小项目。更加强调守土有责,大力加强房地产招商,做好田园等出让地块的招商工作。

发展外经外贸。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积极应对加入WTO后非关税壁垒和反倾销等挑战,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积极扶持重点名牌出口商品,增强出口竞争力,推动企业出口从数量型创汇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全年实现自营出口2.07亿元。制定完善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到境外直接办厂或设立品牌专卖店和售后服务网络,提高出口产品在国际坐标链分工中的地位和层次,积极开拓国际新市场,创立国际品牌,新增赴境外投资企业3家以上。努力提高加工贸易发展水平,按照有支持、有抑制、有推出的原则,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深化国内经济合作,全面推进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步伐,鼓励企业参与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优化投资环境。将优化投资的立足点由依靠政策优势、区位优势逐步转向营造环境、体制等综合优势,实现由“政策洼地”向“环境洼地”转变。坚持引进新项目和服务老企业并举,精心组织企业服务月活动,切实做好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工作,帮助投资者解决实际困难。继续完善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打造优良的政务环境。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诚信的投资氛围,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强与在杭驻区金融单位合作,积极争取金融支持。不断完善政策环境,用足、用活、用好国家政策,满足投资者的合理要求。

二、着力加快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商贸富区战略,深入开展三产发展年活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拓展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区位比较优势,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实施改造腾出空间,加快推动优二兴三,完成运河商务区等公建项目拆迁并推向市场。加快建设扩大空间,力争建成美都广场等4大型公建项目,推动楼宇经济发展。调整规划拓展空间,利用“一调两宽两严”政策,优化三产项目建设方案,增加建筑容积率。通过留用地利用增加空间,用足用好10%留用地指标,积极落实土地和项目,确保成熟一块开发一块。

提升优势行业。围绕发展壮大、集聚提升方针,进一步发挥汽车贸易、物流、市场等行业先发优势,打造服务业特色品牌。壮大商贸服务业,加快宾馆、餐饮业发展,推进运河宾馆、欧尚二店等16个重点项目建设,培育一批上档次、辐射力强的大卖场、大商场。继续发展汽车贸易业,加快建设汽车物流中心,确保建成8家汽车专卖店,力争开工2家商务楼和1家宾馆,全面整治汽车特色街区,积极建设康汽衢州路维修服务区,不断扩大我区汽车销售市场份额。集聚发展物流业,优化康桥物流中心环境,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工三里洋钢材市场扩建等项目。提升专业市场,进一步整合资源,引导老市场提高档次,扶持新市场壮大规模,形成具有拱墅特色的专业市场群。

优化三产结构。积极发展新兴行业,不断拓宽服务业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做强房地产建筑业,牢牢把握城市综合改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的良好机遇,着力引进实力强、资质高的房地产建筑企业,新增等级建筑业企业20家,鼓励现有企业强强联手,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房地产市场培育,推动建筑业发展壮大,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60万平方米,建筑业总产值40亿元。做精文化创意产业,整治杭印路49号,开工LOFT文化公园,打造创意产业园区。做亮旅游业,实施青莎古镇等运河沿线地区旅游景点建设,积极开发大运河旅游产品。做大会展业,抓住杭州举办休博会、西博会契机,利用国际会展中心平台,提高会展档次。继续推进信息、法律、会计、评估等中介服务业发展,全面提升我区专业服务水平。

三、着力自主创新,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加快建设以都市型、科技型工业为导向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提高创新能力。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制定落实鼓励自主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措施,发挥好财政性资金推动自主创新的杠杆作用,强化企业的创新主导地位,推动企业建立自主创新机制。加快构筑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开展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全方位战略合作,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市级以上研发中心2家,不断提高自有核心技术比重。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相结合,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专项和创新项目,在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数字化技术、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积极实施名牌战略,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较高知名度的名牌产品,新增市级以上名牌2个。

狠抓项目投入。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着力点、关键点,切实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后发力和竞争力。强化园区主战场、主平台作用,加快科技园区建设,全面建成祥符、康桥两个区块,构筑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全年开工6个项目,竣工15个项目,实现技工贸收入30亿元。鼓励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努力提高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企业生产各环节的普及率、使用率,全年新上技改项目48个、技改投入8.5亿元完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狠抓项目投入,抓好汇裕电气等15项重点工业项目。加强大项目储备,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基础。

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资源保障和节约利用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改善要素资源的有效供给,着力搞好资源节约,降低资源消耗,在节约中求发展。编制拱墅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计划,抓好2家企业试点示范工作。培育发展环保型、高科技型行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督促重点行业和重污染单位推广清洁生产,从源头削减污染。坚持保障重点项目,切实管好用好土地资源,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严格按照规定的投资强度、容积率配置建设用地,鼓励建设标准多层厂房,努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发挥政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引导作用,大力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引导人们在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四、着力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同城同发展、同城同待遇、同城同建设、同城同覆盖为方向,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抓好都市农业。大力发展“优特、生态、高效”农业,突出花卉苗木、精品蔬菜、特种养殖和观光农业四大重点,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以花园岗苗木园为重点,发挥规模效益、文化底蕴和技术优势,扩大花木生产,积极打造花卉苗木品牌。以西杨村蔬菜基地为重点,推广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以半山、康桥养殖场为重点,着力发展优特高效水产。以皋亭农业观光项目为重点,充分挖掘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培育休闲旅游农业。

深化农村改革。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集体资产运营体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障农民生活。坚持应保尽保、能保则保,进一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切实保障失土农民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医疗救助为辅、其他医疗保障为补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扩大农民医疗保障受益面。

改善农村环境。加快农村环境建设,改善农村整体面貌。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继续实施“百千”工程,推进“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加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抓好农村改水改厕,优化农村生态环境。规范村务公开和财务管理,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统筹城乡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一体化发展,推进城区和农村学校师资交流,基本完成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加快农村文体卫生设施建设,逐步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完善出租私房等级管理星级评定等制度,维护农村社会治安。加强农民素质培训,积极培养新型农民。

五、着力推进城市化,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品位

坚持环境立区战略,深入实施环境建设年活动,以建设为中心,以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拓展建设空间,改善人居环境。

推进城市综合改造。以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城中村改造为载体,切实加快城市建设步伐。高起点、高标准实施运河景观带建设,建成北星公园、青莎古镇、华光桥、御码头等景观节点,完成运河两岸主要地段的绿化完善与景观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岸线贯通,初步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文化旅游线路。加快实施运河两侧桥西地块、小河地块、大浒弄地块改造,着力推进拆迁扫尾和土地整理,全面掀起建设高潮。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启动吉如片建设,加快阮家桥、庆隆片改造进程,力争全面拉开建设框架。健全工作机制,依法加大征地拆迁力度,全年力争拆迁住户1000户,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拓宽筹资渠道,着力抓好土地出让和融资工作,全年力争出让土地500亩。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优化城区路网结构,进一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继续抓好运河沿线地区赵伍路、小河路、轻纺路等骨干道路建设。全力配合市有关单位实施萍水路、丰庆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切实做好征地拆迁等相关工作。积极争取塘康路等道路列入市建设计划。实施湖墅路两侧架空线上改下,提升道路景观品位。抓好城区专项绿化,提高养护水平,打造绿化精品亮点,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加快环卫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公厕22座、垃圾中转站5座。

强化城市综合管理。按照道路平整、立面整治等10方面要求,全面完成背街小巷改善任务,将“门前三包”IC卡管理向改善后的街巷延伸,提升“四化”长效管理水平。实施数字城管,构筑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推动城管工作从粗放式向精确化转变。强化城市管理执法保障,构建快速反应系统。深入开展农贸市场、废旧物品收购点、无证开水炉、挪用停车场(库)等专项整治。继续清理和拆除违法建筑,落实区、镇、村三级巡查、建筑工匠管理、“村规民约”控违等源头管理措施。加快生态区建设,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共进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以建设4个强区为载体,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设科技强区。继续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为核心,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巩固省科技强区成果。坚持把知识产权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有机结合,积极扶持中亚机械等7家区首批专利试点企业,做好第二批专利试点企业的认定工作,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全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以省级重点孵化器为依托,继续完善引进评估与考核淘汰机制,推进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发展网上技术市场。加强科普工作,以“四进”科普特色为抓手,努力提高大众科学素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实施“121”人才工程,全年引进紧缺急需人才1000名以上。

建设教育强区。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人才建设、校园达标、科研强教、名校打造四大工程,推进拱墅强势教育。依法确保基础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从今年起免收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进一步扩张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学前教育亮点,打造小学教育品牌,构筑初中教育高地,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抓住能力建设这一主题,实施教师队伍梯度建设,启动骨干教师深层次培养计划,加快名师名校长培养步伐,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力求在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培养上有新突破。围绕校舍标准化、设备现代化、校园信息化目标,加快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开工桥西配套学校,改建香积寺小学,基本完成非标准学校改造。

建设卫生强区。围绕实现健康拱墅,以社区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体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卫生投入,深化服务内涵,提高市民健康水平。落实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公共卫生派驻机构,建立来杭创业者定点医疗机构和惠民社区卫生服务站,打造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争创市卫生强镇强街。以杭州市国家卫生城市复验为契机,深化除“四害”市场化运作机制,努力提高爱国卫生工作水平。

建设文体强区。以创建东海明珠工程为载体,健全文化工作机构,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加快建设文体设施,调整完善区文体活动中心功能,争取运河博物馆、区图书馆早日投入使用,推进镇、街道文化站建设。积极组织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举办好休博会项目第四届运河文化艺术节。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继续开展体育进社区(村)、健康千万家活动,重点建设农村地区文化健身场所。开展全区文化产业普查。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度,推进文化产品市场以及出版、娱乐等产业健康发展。

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核心,以来杭创业者管理服务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优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不断提升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打造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品牌。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继续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七、着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切实把以人为本和维护稳定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努力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落实民生保障。加大困难弱势群体帮扶救助力度,实施就业培训、居家养老、助残扶持和困难救助四项工程,努力解决民生问题。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推广劳务派遣、定向开发等再就业新形式,加强技能、创业等各类培训,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再就业目标任务。继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推进五险合征。基本建成区老人公寓。通过政府补助、自费购买、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逐步解决“空巢”、残疾等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同步解决“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实现“一岗解两难”。全面建立社区、村康复指导站,进一步加大残疾人生活、就业帮扶力度。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加大对困难群体帮扶力度,体现社会公平。

打造和谐社区。认真落实杭州市社区服务发展五年规划和若干意见,大力发展便民利民服务,努力拓展社区服务业,逐步建立覆盖城乡、主体多元、门类多样的社区服务新体系。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社区领头雁工程,实行社工资格认证和轮训制度,提高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建立社区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成效评议会“四会”制度,增强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积极落实活动场地,继续抓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广泛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制素质。

深化平安创建。深入开展平安镇街和平安社区、村等多层面的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平安拱墅,争创省级平安区。坚持打防管控结合,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联调、联防、联勤、联治、联创工作机制,推进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逐步向村、社区、企业延伸。关爱外来创业务工人员,营造和谐社会氛围,逐步建立外来创业务工人员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三定一包”、“四力合一”、信访案件处理终结等工作机制,妥善解决重点疑难信访问题,及时稳妥处置群体性事件。加紧建立健全城市应急管理机制,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综合演练,全面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

抓好安全生产。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网络,深入开展专项检查和整治行动,确保安全生产事故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3指标3年零增长。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强化对消防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严防重特大恶性火灾发生。

八、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要求,坚持积极行政、有效行政、依法行政,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管理社会,促进发展,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执政为民。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和完善为民办实事制度,在征求广大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今年区政府将重点办好下列8件实事:一是改善背街小巷124条。二是安置在外过渡拆迁户1500户。三是实施后洋浜等6公里“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和8个旧小区截污纳管。四是完成半山地区老虎山2号矿地质灾害治理。五是新增就业岗位16500个,再就业安置140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4500人,培训3800人。六是完成大关小学和建新小学(一期)扩建工程、新建小河小学。七是建成农村文化体育设施20处。八是改建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建12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村卫生室转型。

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开展“三五”依法治区和“五五”普法教育工作,建设法治拱墅。规范政府行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依法接受人大、政协、民主党派、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切实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主动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及人民团体的联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

坚持勤政廉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动管理服务创新,不断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强化政务督查和行政效能监察,深入开展“满意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确保政令畅通。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建立政府投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绩效审计和监督。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切实做到廉洁从政。

各位代表,展望拱墅未来宏图,我们豪情满怀,面对新的发展任务,深感责任重大。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步伐,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K1493206-6/2006-06183

文号

公布日期

2006-03-0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府办


  区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13


 (2006年1月19日在杭州市拱墅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拱墅区人民政府区长    俞东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五”回顾和二○○五年工作情况

 

“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加强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围绕建设大都市中心城区,实施四大战略,打造四大品牌,破解五大难题,推进平安拱墅,建设和谐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主要指标全面完成。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五年来,生产总值平均增长20.98%,不含省属企业,财政总收入平均增长36.7%,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增长37.3%;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末的5.4:57.03:37.57 调整为1.74:45.27:52.99,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格局的转变。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制全面完成,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五年累计引进项目7026个,到位资金255.45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36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0家到我区投资。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石祥路、登云路、上塘高架等骨干道路相继建成,湖墅路沿线和拱宸桥桥东地区改造基本完成,城市综合改造五年累计开工435万平方米,竣工269万平方米。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省文明城区、省科技强区、省教育强区、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城区等荣誉称号。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比“九五”末增长84%和63.26%,人均住房面积由“九五”末的13平方米增长到18平方米。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全区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趋完备,对外整体形象得到明显提升的五年;也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的五年。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05年,我们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一心一意谋求发展,千方百计保持稳定,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为“十五”计划胜利完成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2005年,我们主动适应宏观形势变化,努力化解要素制约,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4.23亿元,增长19.39%;企业固定资产投资25.02亿元,增长19.14%;财政总收入24亿元,进入全市老城区第三位,地方财政收入1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8%和17.11%;不含省属企业,财政总收入15.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51%和43.82%,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两年翻番。镇、街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0个镇、街道实现财政收入10.64亿元,增长49.86%,4个镇财政收入全部超亿元,其中2个镇超双亿元。

招商引资继续推进。坚持招商引资“1号工程”不动摇,转变招商方式,完善考核政策,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精心组织百日招商、外商服务月、投资说明会以及外出招商等活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的突破。全年引进各类项目2398,实际到位市外资金74.47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2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685万美元。引进了浙江金丽温高速公路公司等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大项目150个。2002年以来引进企业去年纳税5.05亿元。外经外贸稳步推进,全年实现自营出口1.8亿美元,增长19.21;新批赴境外投资企业3。对口帮扶工作有效开展。

第三产业较快增长。积极开展三产发展年活动,编制完成全区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一批专项规划,推动了汽车、物流、市场等特色优势行业快速发展。浙江康汽集团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全面推进汽车物流中心和特色街区建设,米卡迪等3家4S品牌店和金通汽配城建成开业。成功举办第6届国际汽车展、第55届国药展和首届(杭州)拱墅汽车消费节。加快构建物流拱墅,引进美国联合包裹公司和网达物流等项目,康华大厦开工建设。强化专业市场整合提升,南方机电、钱江鞋城等专业市场建成开业,全区商品市场成交额达332.14亿元,居全市前列。房地产、商贸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商品房销售34.04万平方米,国际汇丰中心、欧尚二店实现开工,迪尚商务楼、红石中央大厦顺利结顶,世纪联华运河广场店、通信商务大厦如期开业。全区实现第三产业销售收入430.71亿元,增加值23.44亿元,分别增长70.44%和24.71%。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努力克服土地、电力、资金紧缺等困难,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工业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狠抓工业投入,全区117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2.49亿元,紫金实业等9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天马牌轴承成为我区首个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全区已有省级名牌6个、市级名牌1个。科技经济园区建设顺利推进,13个项目开工建设,12个项目建成投产,实现技工贸收入22.5亿元。全区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14.01亿元,增长15.82%。召开全区建筑业发展大会,出台建筑业发展三年规划和扶持政策,新增三级以上资质建筑企业39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5亿元。

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努力发展都市农业,重点扶持花卉苗木、瓜果蔬菜、高效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38.42亿元,增长56.99%。深化农村改革,完成18个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实施7个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农村全面建立养老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参保率达99.73%,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得到巩固,农业人口参合率达98.56%。认真实施“百千”工程,半山村通过省、市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验收,独城村等8个村达到省重点整治村标准。蒋家浜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不断加强。

二、环境面貌显著改善

2005年,我们着力破解拆迁拆违等城市建设和管理难题,大力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夯实管理基础,城区环境面貌有了新的改善。

城市综合改造步伐加快以新一轮“11368”工程建设为主抓手,扎实推进运河两侧老城区建设和城郊城市化,全年开工94万平方米。运河文化景观带建设全面启动,御码头、青莎古镇等项目实现开工。着眼于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加快拆迁安置房建设,初步建成小河佳苑等安置房小区,全年竣工37万平方米。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阮家桥庆隆片、吉如片和上塘第二文教片等三大片改造规划布局正式确定,全年开工建设多层公寓11.2万平方米,竣工9.3万平方米,240户农转居住户入住新居。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轻纺路、赵伍路等道路如期开工,小河路南段和丽水路北段顺利建成。开展拆迁大会战,全年拆迁826户、单位49家,基本完成350亩出让土地拆迁工作。

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投资5000万元,改善背街小巷51条,总长17.6公里,整治沿街立面4.5万平方米,街巷功能和品位得到提升。完成104国道入城口拓宽整治。编制截污纳管专项规划,实施和睦新村等10个旧有住宅小区截污纳管,完成杭印路等23处市政设施改造。全年新增、改造绿地83.8万平方米。编制全区河道整治规划,改建姚家坝水闸,建成“万里清水河道”6.4公里,彻底清理三墩河、西塘河破旧船只,辖区水环境进一步改善。加快矿山修复治理,完成半山工农石矿和老虎山1号矿复绿工程。强化噪声污染控制和治理,锦绣社区等12个生活小区被评为市级安静小区。白马公寓等3个项目获杭州市最佳人居奖。

城市管理不断强化。以城区“洁化、绿化、亮化、序化”为目标,强化资源投入,推动管理升级,城区“四化”长效管理覆盖率由61.6%提高到93.1%。编制完成城市管理三年专项计划。着力完善管理机制,推行区、镇(街道)环卫分层作业改革,对道路两侧城市家具实行“代整治”。建立了68个社区城管工作联系站。开展废旧物品收购点和农贸市场集中整治,取缔无证收购点202家,7家农贸市场通过星级验收。实施楼道亮灯工程,小区亮灯率从80提高到99%。组织违法建筑集中整治行动,50天拆违12.5万平方米,全年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572处、26.3万平方米。

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2005年,我们坚持统筹发展,以科技、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创建活动为载体,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教兴区战略深入实施。顺利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复核,跻身省首批科技强区,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扶持和产学研合作力度,知识产权工作再度被评为省级先进。推进科技进步,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成果6项,中亚机械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企业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基金资助。科普科协工作不断加强,绿色节能型科普画廊被列为全国示范。召开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出台政策意见,明确促进教育发展6大举措。实行名校集团化,积极扩展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组建拱宸桥小学等4大教育集团,长征中学晋升省三级重点高中。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中考重高上线率再次居全市前列。加大教育投入,投资8000多万元,新建长征中学、德胜小学综合楼等教学设施,新增校舍3.3万平方米。着力改善教师待遇,兑现教师货币分房补贴6000万元。高质量通过省教育强区复查。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得到加强,全年新增各类人才1200余名。

文体卫生计生事业加快发展。组建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新春文化下乡巡回演出和“金鸡迎春”元宵灯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成功举办LOFT创意产业与自主创新发展论坛。基本建成运河广场、运河博物馆,大关游泳健身中心投入使用。新建和改建小河、绍兴路等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进入了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行列。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建立镇街道公共卫生派驻所,切实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除“四害”市场化运作,全面完成“清露拆棚”任务,被评为杭州市首批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城区。积极开展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创建活动,成立全省首家人口和计划生育事务所,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计划生育率达98.79%。

社区建设进一步推进。积极实施社区信息化建设,初步建成社区事务网上管理系统。加强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新建电子阅览室9个,健身点14处。20个社区加入“全国万家图书进社区”活动。继续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接收退休人员50436名,建成10个退休人员活动中心。开展撤村建居社区配套用房确权试点。社区工作者待遇得到进一步落实和提高。湖墅、拱宸桥街道被评为杭州市社区建设示范街道。

老龄、关心下一代、残疾人事业、档案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等工作有新进展,双拥、优抚、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统计工作成绩显著,圆满完成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区经济普查办公室被评为全国先进。

四、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2005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努力破解事关民生的五大难题,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8件实事全面完成。区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安置房建设、城区绿化、河道整治、截污纳管、就业再就业、学校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治安动态网络监控系统建设等8件实事已全面完成,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职工平均工资预计17000元,农民人均收入10326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23%和9.99%。1000户居民通过城市综合改造改善了居住条件。

就业再就业扎实推进。以服务业领域为重点,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举办“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等各类培训,全年新增岗位21421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7408名,其中就业困难人员6613名,累计培训3966人次,各项年度任务指标均超额完成。成立职工维权中心,拨款100万元建立欠薪应急周转专项资金,加大执法检查和清欠力度,共追回欠薪520万元,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快推进撤村建居地区和农村基层劳动保障室建设,新建村级劳动保障室13个。

帮扶救助取得成效。健全三级帮扶救助网络,建立11个慈善超市,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和发放程序,形成了制度健全、常年运作、动态管理的长效帮扶工作机制。开工建设区老人公寓。全面开展结对、就学、就业、就医帮扶,不断拓展救助范围和救助内容。精心组织“春风行动”和“9.19”困难群众帮扶日活动,募集资金160万元。全年发放各类救助款1395万元,救助困难家庭7536户。

五、平安创建成效明显

我们努力创建平安拱墅,积极推进法治城区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二五”依法治区和“四五”普法教育工作考核。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设立了10个镇街综治工作中心、86个社区(村)和29个企业综治工作站。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呈现发案数下降、破案数和打处数上升的可喜局面,全年共破获刑事案件1359起,增长18.07%。深入推进来杭创业者综合服务,建立外来务工创业人员服务、维权、管理“三位一体”工作机制。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做好信访和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新建区人民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并正式启用,全年共受理信访电总数19617件次(人次),办结率99.2%。实施科技强警、科技强院工程,投入4500万元,建成区看守所,改建区公安分局大楼和区法院半山法庭,完成治安动态监控系统二期工程和区检察院审讯监控系统建设。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制定总体应急预案,增强了政府应对处理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成功抗击“麦莎”等台风,有效开展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工作,被评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

六、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政府及组成部门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45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加强与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联系,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作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批评建议,提高了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开通区长信箱网上受理系统,拓宽社情民意沟通渠道。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学习和培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成区(社区)行政服务中心,提供58项行政审批服务。完善政务督查机制,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顺利完成镇、街道公车改革。加强对政府公共工程、社会公益性资金的审计和监督,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完成36项审计项目,其中经济责任审计13项,区审计局小河街道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被审计署评为表彰项目。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加强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热情支持与帮助的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各有关单位、驻军、武警部队和全区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未根本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市综合改造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项目建设进度有待进一步加快;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产生活还有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还不够高,机关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十一五”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区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展望国际国内形势,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产业分工正在发生急剧变化,国际化、城市化、市场化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市场化改革趋向逐步深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长三角地区日益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杭州大都市建设快速推进,为我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我们必须科学把握形势,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能力,趋利避害,不断开创拱墅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根据区委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和谐杭州目标,坚持走在前列要求,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实施四大战略,打造四大品牌,建设四个强区,构建平安拱墅,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拱墅建设成为经济更加发达、城乡更加协调、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

“十一五”期间,我们应把握以下原则:坚持加快发展,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同时更加强调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把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摆在首位,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做强经济综合实力,同时更加强调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共进;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更加强调自主创新,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健康水平,同时更加强调社会公平,保持社会和谐安定。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都市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二、三产业的重要支撑。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到2010年,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16%。地区城乡二元结构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明显进步。

——运河拱墅段两侧老城区改造基本完成,中心城区功能明显增强,城郊城市化进程全面加快,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改善,与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框架初步形成。体制顺畅、机制灵活、权责明晰、运作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日趋完善,城市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生态环境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承载力相适应、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城区基本建成。

——打响文化拱墅品牌,跻身省级科技、教育、卫生和文体强区行列。精神文明建设跨上新台阶,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平安拱墅建设成效明显,依法治区深入人心,法制环境不断完善,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基本实现社会充分就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二○○六年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6年是“十一五”起始之年,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区委四届七次全会的要求,争前列、破难题、促和谐,为“十一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生产总值增长16%;

服务业销售收入增长18%;

工业销售产值增长13%;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4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000万美元;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不含省属企业,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

城市建设力争开工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竣工100万平方米,安置在外过渡拆迁户1500户;

新增就业岗位16500个;

计划生育率97%以上。

实际工作中,我们将以更高的目标去努力。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要着力做好以下8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招商引资,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坚定不移地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继续举全区之力,保持良好态势,争取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全面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提高招商质量。把提高质量作为招商引资的首要任务,坚持数量、质量和功能并重,引资与引税同步,实现从粗放式招商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招商转变,使招商引资越加凸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更加强调招商引税,进一步完善政策,健全以税收为核心的考核体系,提高引进企业产税率和产税额。更加强调选商引资,注重引进项目的产业导向和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着力引进企业总部、财务中心、销售中心、研发中心,积极发展中介服务业,既要紧盯500强狠抓大项目,也不放弃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效益佳的中小项目。更加强调守土有责,大力加强房地产招商,做好田园等出让地块的招商工作。

发展外经外贸。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积极应对加入WTO后非关税壁垒和反倾销等挑战,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积极扶持重点名牌出口商品,增强出口竞争力,推动企业出口从数量型创汇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全年实现自营出口2.07亿元。制定完善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到境外直接办厂或设立品牌专卖店和售后服务网络,提高出口产品在国际坐标链分工中的地位和层次,积极开拓国际新市场,创立国际品牌,新增赴境外投资企业3家以上。努力提高加工贸易发展水平,按照有支持、有抑制、有推出的原则,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深化国内经济合作,全面推进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步伐,鼓励企业参与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优化投资环境。将优化投资的立足点由依靠政策优势、区位优势逐步转向营造环境、体制等综合优势,实现由“政策洼地”向“环境洼地”转变。坚持引进新项目和服务老企业并举,精心组织企业服务月活动,切实做好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工作,帮助投资者解决实际困难。继续完善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打造优良的政务环境。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诚信的投资氛围,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强与在杭驻区金融单位合作,积极争取金融支持。不断完善政策环境,用足、用活、用好国家政策,满足投资者的合理要求。

二、着力加快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商贸富区战略,深入开展三产发展年活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拓展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区位比较优势,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实施改造腾出空间,加快推动优二兴三,完成运河商务区等公建项目拆迁并推向市场。加快建设扩大空间,力争建成美都广场等4大型公建项目,推动楼宇经济发展。调整规划拓展空间,利用“一调两宽两严”政策,优化三产项目建设方案,增加建筑容积率。通过留用地利用增加空间,用足用好10%留用地指标,积极落实土地和项目,确保成熟一块开发一块。

提升优势行业。围绕发展壮大、集聚提升方针,进一步发挥汽车贸易、物流、市场等行业先发优势,打造服务业特色品牌。壮大商贸服务业,加快宾馆、餐饮业发展,推进运河宾馆、欧尚二店等16个重点项目建设,培育一批上档次、辐射力强的大卖场、大商场。继续发展汽车贸易业,加快建设汽车物流中心,确保建成8家汽车专卖店,力争开工2家商务楼和1家宾馆,全面整治汽车特色街区,积极建设康汽衢州路维修服务区,不断扩大我区汽车销售市场份额。集聚发展物流业,优化康桥物流中心环境,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工三里洋钢材市场扩建等项目。提升专业市场,进一步整合资源,引导老市场提高档次,扶持新市场壮大规模,形成具有拱墅特色的专业市场群。

优化三产结构。积极发展新兴行业,不断拓宽服务业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做强房地产建筑业,牢牢把握城市综合改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的良好机遇,着力引进实力强、资质高的房地产建筑企业,新增等级建筑业企业20家,鼓励现有企业强强联手,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房地产市场培育,推动建筑业发展壮大,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60万平方米,建筑业总产值40亿元。做精文化创意产业,整治杭印路49号,开工LOFT文化公园,打造创意产业园区。做亮旅游业,实施青莎古镇等运河沿线地区旅游景点建设,积极开发大运河旅游产品。做大会展业,抓住杭州举办休博会、西博会契机,利用国际会展中心平台,提高会展档次。继续推进信息、法律、会计、评估等中介服务业发展,全面提升我区专业服务水平。

三、着力自主创新,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加快建设以都市型、科技型工业为导向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提高创新能力。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制定落实鼓励自主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措施,发挥好财政性资金推动自主创新的杠杆作用,强化企业的创新主导地位,推动企业建立自主创新机制。加快构筑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开展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全方位战略合作,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市级以上研发中心2家,不断提高自有核心技术比重。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相结合,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专项和创新项目,在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数字化技术、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积极实施名牌战略,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较高知名度的名牌产品,新增市级以上名牌2个。

狠抓项目投入。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着力点、关键点,切实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后发力和竞争力。强化园区主战场、主平台作用,加快科技园区建设,全面建成祥符、康桥两个区块,构筑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全年开工6个项目,竣工15个项目,实现技工贸收入30亿元。鼓励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努力提高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企业生产各环节的普及率、使用率,全年新上技改项目48个、技改投入8.5亿元完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狠抓项目投入,抓好汇裕电气等15项重点工业项目。加强大项目储备,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基础。

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资源保障和节约利用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改善要素资源的有效供给,着力搞好资源节约,降低资源消耗,在节约中求发展。编制拱墅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计划,抓好2家企业试点示范工作。培育发展环保型、高科技型行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督促重点行业和重污染单位推广清洁生产,从源头削减污染。坚持保障重点项目,切实管好用好土地资源,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严格按照规定的投资强度、容积率配置建设用地,鼓励建设标准多层厂房,努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发挥政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引导作用,大力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引导人们在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四、着力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同城同发展、同城同待遇、同城同建设、同城同覆盖为方向,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抓好都市农业。大力发展“优特、生态、高效”农业,突出花卉苗木、精品蔬菜、特种养殖和观光农业四大重点,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以花园岗苗木园为重点,发挥规模效益、文化底蕴和技术优势,扩大花木生产,积极打造花卉苗木品牌。以西杨村蔬菜基地为重点,推广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以半山、康桥养殖场为重点,着力发展优特高效水产。以皋亭农业观光项目为重点,充分挖掘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培育休闲旅游农业。

深化农村改革。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集体资产运营体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障农民生活。坚持应保尽保、能保则保,进一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切实保障失土农民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医疗救助为辅、其他医疗保障为补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扩大农民医疗保障受益面。

改善农村环境。加快农村环境建设,改善农村整体面貌。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继续实施“百千”工程,推进“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加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抓好农村改水改厕,优化农村生态环境。规范村务公开和财务管理,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统筹城乡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一体化发展,推进城区和农村学校师资交流,基本完成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加快农村文体卫生设施建设,逐步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完善出租私房等级管理星级评定等制度,维护农村社会治安。加强农民素质培训,积极培养新型农民。

五、着力推进城市化,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品位

坚持环境立区战略,深入实施环境建设年活动,以建设为中心,以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拓展建设空间,改善人居环境。

推进城市综合改造。以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城中村改造为载体,切实加快城市建设步伐。高起点、高标准实施运河景观带建设,建成北星公园、青莎古镇、华光桥、御码头等景观节点,完成运河两岸主要地段的绿化完善与景观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岸线贯通,初步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文化旅游线路。加快实施运河两侧桥西地块、小河地块、大浒弄地块改造,着力推进拆迁扫尾和土地整理,全面掀起建设高潮。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启动吉如片建设,加快阮家桥、庆隆片改造进程,力争全面拉开建设框架。健全工作机制,依法加大征地拆迁力度,全年力争拆迁住户1000户,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拓宽筹资渠道,着力抓好土地出让和融资工作,全年力争出让土地500亩。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优化城区路网结构,进一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继续抓好运河沿线地区赵伍路、小河路、轻纺路等骨干道路建设。全力配合市有关单位实施萍水路、丰庆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切实做好征地拆迁等相关工作。积极争取塘康路等道路列入市建设计划。实施湖墅路两侧架空线上改下,提升道路景观品位。抓好城区专项绿化,提高养护水平,打造绿化精品亮点,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加快环卫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公厕22座、垃圾中转站5座。

强化城市综合管理。按照道路平整、立面整治等10方面要求,全面完成背街小巷改善任务,将“门前三包”IC卡管理向改善后的街巷延伸,提升“四化”长效管理水平。实施数字城管,构筑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推动城管工作从粗放式向精确化转变。强化城市管理执法保障,构建快速反应系统。深入开展农贸市场、废旧物品收购点、无证开水炉、挪用停车场(库)等专项整治。继续清理和拆除违法建筑,落实区、镇、村三级巡查、建筑工匠管理、“村规民约”控违等源头管理措施。加快生态区建设,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共进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以建设4个强区为载体,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设科技强区。继续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为核心,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巩固省科技强区成果。坚持把知识产权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有机结合,积极扶持中亚机械等7家区首批专利试点企业,做好第二批专利试点企业的认定工作,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全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以省级重点孵化器为依托,继续完善引进评估与考核淘汰机制,推进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发展网上技术市场。加强科普工作,以“四进”科普特色为抓手,努力提高大众科学素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实施“121”人才工程,全年引进紧缺急需人才1000名以上。

建设教育强区。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人才建设、校园达标、科研强教、名校打造四大工程,推进拱墅强势教育。依法确保基础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从今年起免收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进一步扩张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学前教育亮点,打造小学教育品牌,构筑初中教育高地,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抓住能力建设这一主题,实施教师队伍梯度建设,启动骨干教师深层次培养计划,加快名师名校长培养步伐,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力求在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培养上有新突破。围绕校舍标准化、设备现代化、校园信息化目标,加快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开工桥西配套学校,改建香积寺小学,基本完成非标准学校改造。

建设卫生强区。围绕实现健康拱墅,以社区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体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卫生投入,深化服务内涵,提高市民健康水平。落实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公共卫生派驻机构,建立来杭创业者定点医疗机构和惠民社区卫生服务站,打造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争创市卫生强镇强街。以杭州市国家卫生城市复验为契机,深化除“四害”市场化运作机制,努力提高爱国卫生工作水平。

建设文体强区。以创建东海明珠工程为载体,健全文化工作机构,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加快建设文体设施,调整完善区文体活动中心功能,争取运河博物馆、区图书馆早日投入使用,推进镇、街道文化站建设。积极组织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举办好休博会项目第四届运河文化艺术节。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继续开展体育进社区(村)、健康千万家活动,重点建设农村地区文化健身场所。开展全区文化产业普查。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度,推进文化产品市场以及出版、娱乐等产业健康发展。

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核心,以来杭创业者管理服务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优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不断提升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打造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品牌。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继续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七、着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切实把以人为本和维护稳定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努力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落实民生保障。加大困难弱势群体帮扶救助力度,实施就业培训、居家养老、助残扶持和困难救助四项工程,努力解决民生问题。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推广劳务派遣、定向开发等再就业新形式,加强技能、创业等各类培训,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再就业目标任务。继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推进五险合征。基本建成区老人公寓。通过政府补助、自费购买、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逐步解决“空巢”、残疾等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同步解决“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实现“一岗解两难”。全面建立社区、村康复指导站,进一步加大残疾人生活、就业帮扶力度。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加大对困难群体帮扶力度,体现社会公平。

打造和谐社区。认真落实杭州市社区服务发展五年规划和若干意见,大力发展便民利民服务,努力拓展社区服务业,逐步建立覆盖城乡、主体多元、门类多样的社区服务新体系。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社区领头雁工程,实行社工资格认证和轮训制度,提高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建立社区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成效评议会“四会”制度,增强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积极落实活动场地,继续抓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广泛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制素质。

深化平安创建。深入开展平安镇街和平安社区、村等多层面的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平安拱墅,争创省级平安区。坚持打防管控结合,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联调、联防、联勤、联治、联创工作机制,推进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逐步向村、社区、企业延伸。关爱外来创业务工人员,营造和谐社会氛围,逐步建立外来创业务工人员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三定一包”、“四力合一”、信访案件处理终结等工作机制,妥善解决重点疑难信访问题,及时稳妥处置群体性事件。加紧建立健全城市应急管理机制,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综合演练,全面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

抓好安全生产。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网络,深入开展专项检查和整治行动,确保安全生产事故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3指标3年零增长。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强化对消防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严防重特大恶性火灾发生。

八、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要求,坚持积极行政、有效行政、依法行政,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管理社会,促进发展,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执政为民。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和完善为民办实事制度,在征求广大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今年区政府将重点办好下列8件实事:一是改善背街小巷124条。二是安置在外过渡拆迁户1500户。三是实施后洋浜等6公里“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和8个旧小区截污纳管。四是完成半山地区老虎山2号矿地质灾害治理。五是新增就业岗位16500个,再就业安置140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4500人,培训3800人。六是完成大关小学和建新小学(一期)扩建工程、新建小河小学。七是建成农村文化体育设施20处。八是改建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建12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村卫生室转型。

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开展“三五”依法治区和“五五”普法教育工作,建设法治拱墅。规范政府行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依法接受人大、政协、民主党派、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切实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主动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及人民团体的联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

坚持勤政廉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动管理服务创新,不断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强化政务督查和行政效能监察,深入开展“满意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确保政令畅通。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建立政府投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绩效审计和监督。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切实做到廉洁从政。

各位代表,展望拱墅未来宏图,我们豪情满怀,面对新的发展任务,深感责任重大。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步伐,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