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K1493206-6/2020-1689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府办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下政发〔2004〕18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04-03-08 发布日期 2004-03-08
附件 2004年下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下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04-03-08 14:11:27 点击率:

 

——2004224在杭州市下城区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下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傅力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它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3年工作回顾

 

2003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区经济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力打造中央商务区,全面推进下城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克难攻坚,真抓实干,聚精会神抓发展,较好地落实了区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都市型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一年来,我们先后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灾害和持续干旱、电力能源紧缺等困难。特别是面对非典疫情,我们坚持“两手抓、双胜利”的工作方针,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周密部署,沉着应对,严防严控,共渡难关,在夺取抗击非典阶段性胜利的同时,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2003年,实现下城区生产总值21.6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2%。财政实力显著提高,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3.25亿元,其中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8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55.83%66.73%。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02亿元,比上年增长38.64%,其中完成技术改造投入4.59亿元,比上年增长51.91%;完成商业网点建设投入3.93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全年共投入财政贴息及重点企业财政资助4554万元,比上年增长61.46%。重点企业快速发展,全区年商业销售收入(工业销售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19家,比上年净增6家,其中超10亿元的企业1家。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坚持实施“兴三优二调一”的产业发展方针,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全区一、二、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1442.6655.2。都市现代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商业销售收入79.96亿元,比上年增长59.18%。着力整合“武林商圈”的资源优势,推进了广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实施武林路时尚女装街二期改造建设,挖掘丝绸特色街旅游文化内涵,创出了特色街经济品牌。建成启用浙江农业展览馆,认真办好“2003西湖博览会”、“省农博会”等会展活动,积极做好浙江国际旅游展示中心和浙江国际商务中心立项等前期工作,扩大了会展经济的影响力。都市工业得到发展,全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98%。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完成外贸出口总额15.99亿元,比上年增长21.17%。新批准自营出口企业105家。抓住杭州市建设临平工业园的契机,调整科技经济园区用地规划,推进城区工业“退二进三”,全面启动科技经济园区征地拆迁工作。都市农业进一步调整,积极发展外源型生态农业,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2亿元

中央商务区建设稳步推进。成立中央商务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开展中央商务区各类资源调查。完成了《关于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可行性报告》,并通过专家评审。提出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块2.02平方公里的概念性规划,将“一主三副”的规划框架和建设目标,列入杭州市下城区分区规划,明确了中央商务区功能布局,确定了“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整合、高标准建设、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积极配合西湖文化广场建设,并对百井坊现代商业街区建设等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概念性设计,为争取规划立项和推进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块建设打下了基础。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推介活动,扩大了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招商引资再创新高。建立区招商中心,强化对招商引资的协调服务,不断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措施,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开展楼宇资源调查,启动“百楼”工程,开展“百日招商”、西博会招商、上海招商和香港招商等系列活动。全区累计引进内资企业2610家,注册资金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21%78.79%,其中引进外地来杭企业1144家,注册资金34.9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5%249.31%。累计合同利用外资8711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198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1.05%217.89%。全年共引进注册资金超千万元企业133家,注册资金32.75亿元。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积极稳妥地完成了区商贸总公司改制任务,提出了工业总公司、人民电影院等单位改革意见,推进市属下放企业和工业总公司下属企业职工身份置换和用工制度改革。有序开展房管、市政、环卫体制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推出了《事业单位进人公开招聘实施意见》,组织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和网上人才招聘。建立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建卡管理、产权登记等制度。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等运作新模式进行了认真探索。加快发展民营经济,2003年我区被评为“浙江省发展民营经济十强区”。截至去年底,全区共有私营企业7523家,注册资本52.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1.2%106.6%;共有个体工商户9152户,从业人员12483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8.37%41.95%

(二)社区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全区所有社区服务用房均达到“每百户30平方米”标准,社区用房总面积达到5.2万平方米。深入开展“星级社区”创建和“满意社区”评选活动,新增三星级社区12个、四星级社区15个、五星级社区3个。天水、朝晖、长庆街道以优异成绩被评为“杭州市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加快社区事务管理数字化进程,初步完成社区民政管理三级联网。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完善社区工作者岗位培训制度,开展社区居委会换届直选试点工作。创新社区建设理论,运用“四力合一”研究成果努力建设现代化新型社区。大力推进三塘等5个村的撤村建居工作。

积极发展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扎实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活动,完成国家科技部2001-2002年度科技先进城区复查考核和省、市2002年度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被评为“杭州市科技进步优秀单位”。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布局调整,新建和改建了青蓝小学(东新园分校)等5所校舍,成立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和社区教育中心,实施石桥镇镇属小学上划管理,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先后承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次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分会、首届长三角社区教育发展论坛。安吉路实验学校、明珠实验学校成为联合国科文组织“项目实验学校”。加强公共卫生建设,认真做好非典防治工作,全区累计投入人力12000余人次、经费650万元,出色地完成了隔离点疫情控制和医院发热门诊管理工作,同时落实群防群控措施,形成五级公共卫生事件社区综合报告网络,有效控制了非典等突发疫情的输入和蔓延。建成全市首家社区卫生爱心医疗服务站。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初级卫生保健和爱国卫生等各项工作任务。贯彻落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制定《下城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公益金管理暂行办法》,建成稻香园等5个精品生育文化园区。全区计划生育率99.46%,自然增长率0.46‰,出色完成了省、市下达的计划生育目标考核任务,被评为“浙江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完成社区健身苑(点)建设,完成下城区体育场改建工程,成立全市首家区级国民体质测试中心,举办“全民健身月”、“下城区十六届社区文化月”、“下城区首届艺术节”等文体活动,推出了社区音乐健身操。文明城区创建取得优异成绩,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区”。此外,拥军优属、民兵兵役、民族宗教、侨务、对台、老龄、妇女、儿童、审计、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努力完善社会保障。认真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年净增就业岗位19439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6596人,实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9561人。切实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全年净增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521人,失业保险人数达16905人,基金征缴623万元,分别完成年初目标的284%134%146%。在全省率先完成“农保”与“社保”整体并轨工作,努力做到应保尽保。积极组织实施退休职工门诊医疗费社会统筹改革,4668名退休职工已先期纳入社会统筹管理。不断深化“春风常驻”帮扶困难群众工作,建立了五级管理服务新机制,充分发挥区慈善总会作用,共募集慈善资金757.28万元,对14751人次进行了各种帮扶。积极开展“追薪”工作,为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款350余万元。认真做好残疾人工作,荣获了“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称号。

(三)城建城管不断强化,环境品牌逐步形成

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东新园小区基本建成,交付使用3400套经济适用房。北景园小区开工50万平方米,一期推出经济适用房3200余套,约占2003年全市经济适用房公开销售总数的80%。拆除打铁关地区成片旧房,实施亮灯工程,建成和平公园。完成区行政中心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区法院新大楼,对区检察院、人武部和公安分局大楼进行调整装修,完成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土建施工。完成了新丝绸城项目设计。积极实施“解决市区1万户住房困难户工程”,先行启动天赐里、灯芯巷32号地块拆迁,着手开展其它13个地块拆建项目审批工作。制订了“城中村”改造的“1358计划”,完成潮王村改造工程立项。配合做好下城区分区规划,加快农居点布点规划,完成香积寺路以北控制性规划编制。加快多层农居建设,完成一期工程方案设计。加强文物保护,完成原孩儿巷98号历史建筑修缮方案。积极做好省、市政府下达的石桥路、临丁路、永安路等配合建设工作。

环境综合治理有序开展。积极开展“三化”(洁化、绿化、亮化)和“双迎”(迎国庆、迎西博)等环境整治,建成“三路、二场、二街”街景精品工程,建成西湖东望城市天际线(下城段)夜景灯光工程,对环城西路等14条主干道实施了街景美化,基本完成王马等6个精品小区的环境整治,武林路被评为“浙江省街容示范路”,“三化”和“双迎”工作获全市一等奖。全面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进一步改善石桥地区环境面貌。继续加大拆违力度,全年共拆违11.71万平方米,累计拆违86.91万平方米,对9个无违建社区、1条无违建河道、2条无违建道路进行了复验。深化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完成将军河等9条河道整治,加大配水力度,提高水质标准。加快绿化建设,完成东河西岸、南北应家河、和平广场等规模绿化项目,实施城北体育公园建设,全年新增绿地24.7万平方米。抓好市政环卫设施建设,完成久盛巷等7处低洼积水点和混堂桥弄等10条道路污水收集系统改造,实施了大和弄等10个生活小区和运务大厦等15个公建单位的截污纳管,改建杭氧等5个垃圾中转站,新建改建公厕13座。制定《关于规范有污染服务行业审批的暂行规定》,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扬尘污染、油烟污染、固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监控,巩固“创模”成果。

长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探索建立系统化城市长效管理体系,实施了责任链接、环卫作业承包、网格式执法、效能监督、考核奖惩、工作流程等六项互为关联的城市长效管理新机制,大力推行“包社区制、包市场制、包村道制”。强化城市基础环境管理,开展早点摊、农贸市场等环境难点问题专项整治,积极实施“清洁杭州、抗击非典”活动,深入开展“洁美杯”、“最佳最差公园、门面”、“卫生最佳最差行政村”等评比,在全市街道乡镇“洁美杯”竞赛中获总分第一名。努力缓解“停车难、行路难”问题,对交通拥堵区域(点)实施了取缔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全年拓宽3条道路,完成10个交改项目,新辟停车位627只。

(四)依法治区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得到加强

不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认真执行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爱国人士的协商沟通。重视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努力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全年共办理代表议案、意见、建议127件,办结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办理委员提案70件,办结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着力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完善居务、村务公开制度,加强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建设。全面实施“四五”普法规划,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重视提高全民法制素质。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政府依法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共接处群众来信1403件、来电21040件、来访66267825人次,办结率均达99%以上。

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打造“平安下城”为总抓手,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积极开展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妥善处置一批不稳定因素和突发性群体事件。推进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完成了六街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积极开展“四有五无”活动和法律援助工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对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的防范与惩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各种恶势力,加强对治安重点部位的整治力度。探索创新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长效机制,建立街面防控网络、基层防控网络和警务保障网络,运用路面监控系统、警民通等现代化手段提高防控能力。开展流动人口市民化管理和基层创安活动,共建成53个安全社区,覆盖率达81%。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强化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有效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开展“消防进社区”活动,加大消防隐患整改力度,全年未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被评为“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不断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打造“信用下城”,开展了商品质量、文化市场、劳动力市场、建材市场、市场价格秩序等专项检查和整顿。组织开展“两手抓、双胜利”企业走访、“为辖区单位服务月”以及“工业企业服务月”等活动,制定完善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加强统计力量配备,完善统计名录库,新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框,认真做好“在地统计”各项前期工作。

过去一年,我们按照建设“责任政府、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重视加强自身学习;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继续深化“满意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不断改善机关作风;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政府的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年来,我们的工作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参政议政和大力支持下,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为我区发展作出贡献的广大人民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下城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回顾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中土地、电力、资金、人才等要素的供需矛盾突出,尤其是中心城区可用地块少和拆迁难度大,已成为影响重点项目进度的瓶颈;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无序竞争和招商成本逐年提高的情况不容忽视,利用外资的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随着重点建设推进速度的加快和投入力度的加大,区级财政收支平衡仍然面临着较大压力;因改革攻坚力度加大和城市化推进导致利益冲突的各类矛盾有所增多,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政府职能转变有待进一步加快,行政审批等制度改革还需深化,处理公共危机的能力还待加强;部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等。对此,我们要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采取有力措施,克服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矛盾和新问题,努力开创下城工作新局面。

 

二、2004年主要工作任务

 

2004年是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根据区委七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2004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力打造中央商务区、全面推进下城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

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我区的现实基础,建议2004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调控目标为:下城区生产总值24.3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15亿元,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亿元,增长15%;商业销售收入104亿元,增长30%;工业销售产值47亿元,增长10%;外贸出口总额16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4.58亿元,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以内。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着重把握好三个关系:

一是加快发展与统筹协调的关系。要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统一起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统筹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实现统筹。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更加关注生态、环境、就业、教育、医疗、公共危机处理等问题,努力提升我区综合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促进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协调发展。

二是加快发展与改革创新的关系。要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勇于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用改革的方法和创新的思维把握工作主动权,按照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通过加快推进功能整合、资源整合、工作整合,切实加大改革攻坚力度,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地区竞争中脱颖而出,保持先人一拍、快人一步的发展优势。

三是加快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要始终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强化“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意识,用联系的观点抓稳定,认真区分和妥善处理各种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推进改革发展与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有机结合起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为加快下城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区政府要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以中央商务区建设为龙头,加快发展都市型经济

高起点抓好中央商务区建设。进一步搞好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规划与下城分区规划的对接,与钱江新城和湖滨游憩商务区规划的对接。重点要在(武林)中央商务区2.02平方公里核心区概念性规划论证的基础上,加快中央商务区的有序开发。积极推进与中央商务区紧密相连的西湖文化广场、和平国际会展中心、商业特色街区、科研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协调发展,逐步完善空间和功能布局,使道路交通、文化教育、商业设施、商务楼群、生态环境景观等,特别是建筑风格设计与中央商务区要求相适应。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外来资本参与中央商务区建设,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金融、信息、会计、法律、中介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强化商务功能,树立品牌优势,加快建设生态型、智能型、人文型的多功能中央商务区。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发挥注意力经济作用,成为环杭州湾产业带的服务业高地。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广场经济、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以“武林商圈”为依托,积极发展高档次的百货零售、宾馆酒店等传统产业,不断增强商业商务氛围。进一步明确会展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和运作机制,制定《下城区会展业发展五年规划》,成立发展会展业领导机构,组建和平广场管委会,推进浙江国际旅游展示中心和浙江国际商务中心建设,加大会展区块的环境整治力度,办好全国旅交会、西博会、会展业发展论坛等会展项目,按照省级会展中心的要求,打响“会展大区”品牌,逐步形成以会展业为特色的“和平商圈”。加快发展特色街经济。抓好武林路时尚女装街三期建设,积极挖掘教场路历史名人名居等文化内涵。加快新丝绸城建设,修缮现有的丝绸特色街,加大丝绸文化与旅游消费互动力度,发挥“杭州中国丝绸城”的品牌效应。积极培育绍兴路名车特色街,继续推进百井坊现代商业街区建设的前期工作,鼓励培育新华路、建国北路、香积寺路等新兴商业特色街,促进钢材物流和机电、特种设备等市场形成集群效应。积极挖掘辖区资源,发展都市休闲、购物和商务旅游等行业。以提升连锁便利服务业的档次和质量为重点,发展社区经济。以浙江农业展览馆为依托,大力引进总部型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办好各类农业农产品展销会,努力培育加工型、生态型、休闲型都市农业。

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围绕省、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工作要求,抓住杭州市建设临平工业园区的有利时机,优化工业经济布局,鼓励支持区内工业企业“优二进三”,加快向临平园区集聚。进一步加大投入,积极推进科技经济园区征地拆迁、项目开竣工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内基本完成拆迁任务。同时,结合园区功能调整,加快科研型、总部型区块的土地整理和招商引资步伐,形成占地少、效益高、无污染的都市产业园区。坚持技术创新,主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突出皮革服装、机械电子、印刷包装、新材料等行业,通过新产品开发、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引导支持工业企业主动适应WTO,加大营销工作力度,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发展工贸结合型企业。帮助支持企业克服电力紧缺等要素性制约,深入开展为企业服务活动,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组织举办经贸洽谈、产品展销、银企合作等活动。鼓励企业积极参加质量标准体系认证,争创省、市级名牌,以质量和品牌优势占领市场

(二)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稳妥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国有集体企业股权结构、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体制,重点抓好市属下放企业职工身份置换、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稳妥实施区工业总公司改革工作。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的市场化改革,加大文化卫生体制改革力度,完成人民电影院改制任务,认真开展区属医院改制试点工作,推进街镇卫生消毒站的分离改革;积极抓好房管、市政等单位的改制工作;稳妥推进环卫内部作业体制改革,推动环卫清洁服务企业的集约化经营,加快环卫作业的标准化、行业化、市场化进程。

努力加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积极推动国有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和有效运作,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产权登记制度和资产处置制度,加强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着力完善授权经营制度,充分发挥区国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作用,提高国有资产运作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努力强化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深化镇、村(经合社)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镇、村级集体经济的股份制改造。

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为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和努力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区级部门预算、会计集中核算及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等各项改革,积极应对省市财政体制调整。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加快转换财政职能,加大公共产品投入,强化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等的投入力度。稳妥实施“在地统计”改革,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提高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抓好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体系,打造“信用下城”。

(三)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努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不断夯实招商基础。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继续保持和发挥全区上下合力招商的积极性,加强对“安商、稳商、亲商”的考核,解决好招商成本过高、无序竞争等问题。完善重大项目协调、发展楼宇经济、大项目跟踪服务、信息反馈共享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招商中心对全区招商引资的组织、协调、指导、服务等作用,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形成全区招商引资“一盘棋”的良好工作氛围。

努力做大开放平台。CEPA实施为契机,着眼于长江三角洲和大珠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加速的趋势,认真制定并实施新一轮招商引资目标计划,通过落实“北接上海、东引台资、南联粤港澳”的招商策略,进一步改进招商方式,主动加强与各大行业协会、商会的联系,加大“两外一大”引进力度,实现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全年引进“大杭外”资金25亿元;力争合同利用外资1.2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4900万美元。以“百楼”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整合招商资源,引导辖区楼宇向高品位、智能化、人性化方向发展。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扶持力度,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在加快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引导支持民营企业以民引外、民外合壁,实现二次创业。把民营企业作为招商引资新主体,积极推出一批以民营企业为重点的招商项目,鼓励民营企业以贸引资,以国内市场营销网络引资,以知名品牌引资,以特色产业与国外同行有效对接。鼓励民营企业加快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以产权制度为突破口,与国外大公司、大集团合资嫁接,实现资金、技术、管理、品牌、市场、人才的全面融合。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抓紧清理有关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范,一视同仁地做好服务扶持,改进对民营企业监督管理方式,推动民营经济实现大发展、大提高。

(四)以创建生态型城区为载体,不断优化城区环境

加速推进城市化。积极做好石桥地区的控制性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进一步整合土地资源,调整用地功能,追求用地效益的最大化。抓好撤村建居工作,争取全面完成石桥地区撤村建居任务。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加快石桥地区的市政路网、多层农居及配套设施建设。配合做好德胜路城市快速道等城市主干道建设,加快实施华丰路、白石路等城市次干道建设。按照规划抓好污水、电力、电讯、管煤、自来水等市政管网建设,使石桥地区的环境设施与中心城区的要求相适应

继续提升环境质量。制定《下城区生态区建设实施意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生态型城区建设。按照“新三化”要求,加快实施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实施环城北路等道路的街景美化工程,实施精品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加大扩绿工作力度,强化城区绿化养护,加快城北体育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尽早建成“城市绿肺”,全年扩绿22万平方米。加强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完成褚家河等6条河道的整治,配合搞好东新河整治,进一步加大配水与河道保洁力度,实现“堤固、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加强建筑工地扬尘管理,减少路面扬尘污染,改善空气质量。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强化城管综合管理职能。深化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城市环境基础管理,重视解决群众关注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新园、北景园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确保东新园全面交付使用,为“解决市区1万户住房困难户工程”提供拆迁安置用房。积极推进零星旧城区块改造拆迁,建设绿化及公共停车设施,试行小区入地式立体停车库建设,对交通拥堵地段(点)实施综合管理,缓解小区停车难问题。实施醋坊巷等道路拓宽工程,抓好横长寿路等截污纳管工程和部分生活小区的雨污水管分流工程,实施电信巷等低洼积水点改造,改建环城西路东侧等道路人行道,加强区管道路维护,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五)以统筹兼顾为原则,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加快新型社区建设按照“全市一流、全省示范、全国领先”的要求,抓好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街(镇)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在社区直选试点基础上,全面开展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巩固社区组织体系,逐步建立市民参与的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平等协作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和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现代化新型社区。深入开展“星级社区”、“满意社区”创建评比活动,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积极推进社区自治。整合社区资源,拓展社区服务内涵,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深化“四力合一”社区建设运作机制,完善“现代化新型社区目标体系”,不断探索实践“四位一体”的社区发展新路子。

推进科教文卫等事业发展。认真落实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加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和科普工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城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育才、引才、用才新理念,大力培养引进我区急需的各类专门性人才,营造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采取“嫁接”办学、集团化办学等多种形式,加快实施“名校扩张”和“教师成长”工程。加强标准化校园建设,积极探索学校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抓好社区教育、小班化教育、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创建学习型城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做好“省教育强区”复验工作,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城区”。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建设,建立社区预防报病体系,加强禽流感防治工作,提高对各类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积极开展“全国社区卫生示范城区”创建工作。加强爱国卫生工作。深化计生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探索建立“三证合一”的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机制,推广生育文化园区,争创“省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区”。进一步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启动下城区体育馆改建工程。举办好“长三角社区文化论坛”,开展各类群众文体活动,强化文化体育市场管理,努力繁荣文体事业。巩固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认真抓好人民武装、拥军优属、审计、档案等各项工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开展技术性和适应性培训。以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为载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养老、失业保险扩面工作力度,积极开展退休人员门诊医疗统筹和社会化管理服务建设步伐,加强失土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格局,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的全覆盖要求。切实加强劳动监察工作,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深化“春风常驻”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区慈善总会作用,努力扩大救助和帮扶力度,建立起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切实抓好民政、老龄、残联等各项工作。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打造“平安下城”,进一步做好信访和公开电话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坚持打防控一体化,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加大人防、技防、物防等群防群治力度。继续加强对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的防范与惩治,加强对归正人员的帮扶教育,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规范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提高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水平。全面实施第四个依法治区规划,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化“四五”普法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制素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薄弱环节、重点部位的检查整改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标准,不断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政府法治建设。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依法办事、严格执法。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和决定,自觉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主动听取人民政协的意见与建议,重视和支持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台湾事务等工作。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察民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把政府管理经济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重视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认真组织开展公务员专项技能培训,深化机关“满意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加强“96666”电话投诉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新行政中心启用为契机,加快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

加强队伍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重在治本、重在建设的廉政工作要求,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严肃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围绕政府重大决策和改革措施的实施,强化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以监督促管理,切实纠正部门不正之风,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七)以执政为民为宗旨,努力办好实事项目

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坚持以民为本,努力为民办好实事。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2004年区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10个方面实事项目。

——加大对就业和再就业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全区新增就业岗位1.72万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57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200人以上;组织6050人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进行适应性及职业技能免费培训;组建失土农民培训基地。

——落实“春风常驻”工作机制,发动全社会支持参与“春风常驻”,财政投入200万元增加区慈善总会资金,扩大“春风常驻援助证”的发放范围和救助面。

——抓好环城北路等8条道路和水陆寺巷等7个小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完成电信巷等低洼积水点的改造;完成陶角里等7个生活小区的截污纳管工程;抓好运河及6条城区河道的整治工作,扩建毛家河翻水站;积极实施二次垃圾中转站建设,新建改建重工路等8个公厕。

——抓好北景园小区经济适用房建设,开工面积10万平方米,向社会提供1500套经济适用房;加快环西12号等13处零星旧城区块改造步伐,努力解决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难”问题。

——启动武林路南端历史地块的保护工程,加快武林路时尚女装街三期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武林路时尚女装街的品位。

——推进社区建设,建成6个省、市下达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创建12个社区示范图书室、4个主题文化社区和全市首家社区“园林式健身苑”。

——加快教育设施建设,全年新建改建校舍1.2万平方米,重点实施安吉路实验学校(武林校部)整体改造。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开工下城区体育馆扩建项目。

——完善社区公共卫生综合报告网络,建立公共卫生突发应急监测体系和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开展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工作

——新建下城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以创“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为载体,建成全区30%以上的无障碍设施,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打造“平安下城”,投入1500万元资金,扩大路面监控网络覆盖面,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各位代表,今年全区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相当繁重,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发展,必须付出更加艰巨的努力。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一致,奋发进取,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开创下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附:名词解释及注释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工业销售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2.“一主三副”:根据杭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中心于200310月提出的《下城区分区规划》,我区的规划结构是“一主三副”。“一主”是指武林商务区,“三副”是指会展中心区、居住区公共中心和科研园区。

3.“百楼”工程:在辖区范围内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工作,经过仔细筛选,确定100座税源楼宇进行重点培育,进一步发展楼宇经济。

4.五级公共卫生事件社区综合报告网络:是指以区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责任医生、社区公共卫生助理员、楼道及辖区单位义务监督员组成的五级报病预警系统。以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中心,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以社区责任医生为主线,以社区公共卫生助理员为桥梁,以楼道(辖区单位)为基础,构建全区统一指挥、社区快速反应的应急系统,对13类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报告。

5.“农保”与“社保”整体并轨工作:是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之一,采取“转、退、参”的方式将原来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村民纳入到城镇养老保险体系,较好地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快我区城市化建设步伐

6.帮扶困难群众五级管理服务新机制:是为实现帮扶救助工作“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的总目标,在“春风常驻”长效管理机制上的探索和创新。主要内容是围绕帮扶困难群众,建立制度完善、管理有序的联络员队伍,将原先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帮扶救助网络延伸到楼道,形成五级服务动态管理,及时有效地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将帮扶政策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问题。20034月,五级管理服务新机制率先在朝晖街道试点,7月在全区推开,目前已有“五级服务联络员”276人。

7.“城中村”改造“1358计划:1358是时间上的概念,是指“城中村”改造在今后几年中要达到的目标。第1年,2003年,全面启动“潮王村”改造试点工作,为我区推进“城中村”改造积累经验;3年内,到2005年,全面完成原“三塘、灯塔、西文、长木”等4个村拆除重建的改造任务;5年内,到2007年,全面完成原“草庵、沈家”2个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8年内,到2010年,完成所有撤村建居村的“城中村”改造和新型社区的建设。

8.“三路、二场、二街”街景精品工程:三路指,延安路、龙游路、建国北路;二场指,武林广场、和平广场;二街指,武林路时尚女装街、新华路丝绸特色街。

9.“四有五无”:是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标准。四有,即有组织调解、有人员调解、有场所调解、有经费调解;五无,即无因民间纠纷而引起群体性上访,无因民间纠纷而引起群体性闹事,无因民间纠纷而引起非正常死亡,无因民间纠纷而引起“民转刑”,无因民间纠纷而引起归正人员重新犯罪。

10.“全国旅交会”:是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的简称。每年一届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旅游专业会展活动,原定于20036月在杭州举办,因非典原因,推迟至20046月在我区和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04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将有正式代表1.2万人,预计来杭参加会展活动的人数将近10万人次,是杭州迄今为止举办规模最大的专业展览会。我区作为东道主之一,主要负责展馆服务、环境整治工作以及武林路杭州女装展销、丝绸城精品丝绸展销等配套活动。

11.“在地统计”:是指根据国家统计法律、法规规定,对各类统计调查对象按所在地原则进行统计调查并实行区域管理的统计调查制度。

12CEPA:是20036291017中央政府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区政府签署的关于加强经济合作文件的英文缩写,其全称分别是《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容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贸易投资便利化三部分。该协定于200411零时正式实施。

13.“两外一大”:2004年我区招商引资要重点引进外资、外地来杭内资(大杭外)和大项目。

14.“新三化”:即“精品化、景观化、人性化”,是我区在“三化”基础上提出的更高层次、更高标准的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目标。

15.“三证合一”:是指暂住证、就业证、计生证办理合为一证办理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

16.“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示范城(区)的城市道路、公共设施以及建筑物等,必须严格按照建设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建设、改造无障碍设施。经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工作协调小组审查考核合格的城市,方由建设部、民政部和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命名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对正式命名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实行复查制,今年9月,杭州市将接受创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的检查与验收。

 

1按照中央统一口径,各地“国内生产总值”改为“区域生产总值”。故《报告》不再提“国内生产总值”,改称“下城区生产总值”。

22004年预期调控目标中的“工业销售产值”、“外贸出口总额”两项指标分别在2003年计划基础上增长。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下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K1493206-6/2020-16898

文号

下政发〔2004〕18号

公布日期

2004-03-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府办

 

——2004224在杭州市下城区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下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傅力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它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3年工作回顾

 

2003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区经济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力打造中央商务区,全面推进下城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克难攻坚,真抓实干,聚精会神抓发展,较好地落实了区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都市型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一年来,我们先后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灾害和持续干旱、电力能源紧缺等困难。特别是面对非典疫情,我们坚持“两手抓、双胜利”的工作方针,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周密部署,沉着应对,严防严控,共渡难关,在夺取抗击非典阶段性胜利的同时,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2003年,实现下城区生产总值21.6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2%。财政实力显著提高,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3.25亿元,其中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8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55.83%66.73%。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02亿元,比上年增长38.64%,其中完成技术改造投入4.59亿元,比上年增长51.91%;完成商业网点建设投入3.93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全年共投入财政贴息及重点企业财政资助4554万元,比上年增长61.46%。重点企业快速发展,全区年商业销售收入(工业销售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19家,比上年净增6家,其中超10亿元的企业1家。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坚持实施“兴三优二调一”的产业发展方针,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全区一、二、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1442.6655.2。都市现代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商业销售收入79.96亿元,比上年增长59.18%。着力整合“武林商圈”的资源优势,推进了广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实施武林路时尚女装街二期改造建设,挖掘丝绸特色街旅游文化内涵,创出了特色街经济品牌。建成启用浙江农业展览馆,认真办好“2003西湖博览会”、“省农博会”等会展活动,积极做好浙江国际旅游展示中心和浙江国际商务中心立项等前期工作,扩大了会展经济的影响力。都市工业得到发展,全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98%。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完成外贸出口总额15.99亿元,比上年增长21.17%。新批准自营出口企业105家。抓住杭州市建设临平工业园的契机,调整科技经济园区用地规划,推进城区工业“退二进三”,全面启动科技经济园区征地拆迁工作。都市农业进一步调整,积极发展外源型生态农业,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2亿元

中央商务区建设稳步推进。成立中央商务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开展中央商务区各类资源调查。完成了《关于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可行性报告》,并通过专家评审。提出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块2.02平方公里的概念性规划,将“一主三副”的规划框架和建设目标,列入杭州市下城区分区规划,明确了中央商务区功能布局,确定了“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整合、高标准建设、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积极配合西湖文化广场建设,并对百井坊现代商业街区建设等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概念性设计,为争取规划立项和推进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块建设打下了基础。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推介活动,扩大了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招商引资再创新高。建立区招商中心,强化对招商引资的协调服务,不断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措施,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开展楼宇资源调查,启动“百楼”工程,开展“百日招商”、西博会招商、上海招商和香港招商等系列活动。全区累计引进内资企业2610家,注册资金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21%78.79%,其中引进外地来杭企业1144家,注册资金34.9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5%249.31%。累计合同利用外资8711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198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1.05%217.89%。全年共引进注册资金超千万元企业133家,注册资金32.75亿元。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积极稳妥地完成了区商贸总公司改制任务,提出了工业总公司、人民电影院等单位改革意见,推进市属下放企业和工业总公司下属企业职工身份置换和用工制度改革。有序开展房管、市政、环卫体制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推出了《事业单位进人公开招聘实施意见》,组织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和网上人才招聘。建立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建卡管理、产权登记等制度。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等运作新模式进行了认真探索。加快发展民营经济,2003年我区被评为“浙江省发展民营经济十强区”。截至去年底,全区共有私营企业7523家,注册资本52.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1.2%106.6%;共有个体工商户9152户,从业人员12483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8.37%41.95%

(二)社区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全区所有社区服务用房均达到“每百户30平方米”标准,社区用房总面积达到5.2万平方米。深入开展“星级社区”创建和“满意社区”评选活动,新增三星级社区12个、四星级社区15个、五星级社区3个。天水、朝晖、长庆街道以优异成绩被评为“杭州市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加快社区事务管理数字化进程,初步完成社区民政管理三级联网。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完善社区工作者岗位培训制度,开展社区居委会换届直选试点工作。创新社区建设理论,运用“四力合一”研究成果努力建设现代化新型社区。大力推进三塘等5个村的撤村建居工作。

积极发展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扎实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活动,完成国家科技部2001-2002年度科技先进城区复查考核和省、市2002年度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被评为“杭州市科技进步优秀单位”。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布局调整,新建和改建了青蓝小学(东新园分校)等5所校舍,成立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和社区教育中心,实施石桥镇镇属小学上划管理,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先后承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次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分会、首届长三角社区教育发展论坛。安吉路实验学校、明珠实验学校成为联合国科文组织“项目实验学校”。加强公共卫生建设,认真做好非典防治工作,全区累计投入人力12000余人次、经费650万元,出色地完成了隔离点疫情控制和医院发热门诊管理工作,同时落实群防群控措施,形成五级公共卫生事件社区综合报告网络,有效控制了非典等突发疫情的输入和蔓延。建成全市首家社区卫生爱心医疗服务站。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初级卫生保健和爱国卫生等各项工作任务。贯彻落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制定《下城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公益金管理暂行办法》,建成稻香园等5个精品生育文化园区。全区计划生育率99.46%,自然增长率0.46‰,出色完成了省、市下达的计划生育目标考核任务,被评为“浙江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完成社区健身苑(点)建设,完成下城区体育场改建工程,成立全市首家区级国民体质测试中心,举办“全民健身月”、“下城区十六届社区文化月”、“下城区首届艺术节”等文体活动,推出了社区音乐健身操。文明城区创建取得优异成绩,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区”。此外,拥军优属、民兵兵役、民族宗教、侨务、对台、老龄、妇女、儿童、审计、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努力完善社会保障。认真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年净增就业岗位19439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6596人,实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9561人。切实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全年净增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521人,失业保险人数达16905人,基金征缴623万元,分别完成年初目标的284%134%146%。在全省率先完成“农保”与“社保”整体并轨工作,努力做到应保尽保。积极组织实施退休职工门诊医疗费社会统筹改革,4668名退休职工已先期纳入社会统筹管理。不断深化“春风常驻”帮扶困难群众工作,建立了五级管理服务新机制,充分发挥区慈善总会作用,共募集慈善资金757.28万元,对14751人次进行了各种帮扶。积极开展“追薪”工作,为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款350余万元。认真做好残疾人工作,荣获了“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称号。

(三)城建城管不断强化,环境品牌逐步形成

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东新园小区基本建成,交付使用3400套经济适用房。北景园小区开工50万平方米,一期推出经济适用房3200余套,约占2003年全市经济适用房公开销售总数的80%。拆除打铁关地区成片旧房,实施亮灯工程,建成和平公园。完成区行政中心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区法院新大楼,对区检察院、人武部和公安分局大楼进行调整装修,完成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土建施工。完成了新丝绸城项目设计。积极实施“解决市区1万户住房困难户工程”,先行启动天赐里、灯芯巷32号地块拆迁,着手开展其它13个地块拆建项目审批工作。制订了“城中村”改造的“1358计划”,完成潮王村改造工程立项。配合做好下城区分区规划,加快农居点布点规划,完成香积寺路以北控制性规划编制。加快多层农居建设,完成一期工程方案设计。加强文物保护,完成原孩儿巷98号历史建筑修缮方案。积极做好省、市政府下达的石桥路、临丁路、永安路等配合建设工作。

环境综合治理有序开展。积极开展“三化”(洁化、绿化、亮化)和“双迎”(迎国庆、迎西博)等环境整治,建成“三路、二场、二街”街景精品工程,建成西湖东望城市天际线(下城段)夜景灯光工程,对环城西路等14条主干道实施了街景美化,基本完成王马等6个精品小区的环境整治,武林路被评为“浙江省街容示范路”,“三化”和“双迎”工作获全市一等奖。全面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进一步改善石桥地区环境面貌。继续加大拆违力度,全年共拆违11.71万平方米,累计拆违86.91万平方米,对9个无违建社区、1条无违建河道、2条无违建道路进行了复验。深化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完成将军河等9条河道整治,加大配水力度,提高水质标准。加快绿化建设,完成东河西岸、南北应家河、和平广场等规模绿化项目,实施城北体育公园建设,全年新增绿地24.7万平方米。抓好市政环卫设施建设,完成久盛巷等7处低洼积水点和混堂桥弄等10条道路污水收集系统改造,实施了大和弄等10个生活小区和运务大厦等15个公建单位的截污纳管,改建杭氧等5个垃圾中转站,新建改建公厕13座。制定《关于规范有污染服务行业审批的暂行规定》,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扬尘污染、油烟污染、固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监控,巩固“创模”成果。

长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探索建立系统化城市长效管理体系,实施了责任链接、环卫作业承包、网格式执法、效能监督、考核奖惩、工作流程等六项互为关联的城市长效管理新机制,大力推行“包社区制、包市场制、包村道制”。强化城市基础环境管理,开展早点摊、农贸市场等环境难点问题专项整治,积极实施“清洁杭州、抗击非典”活动,深入开展“洁美杯”、“最佳最差公园、门面”、“卫生最佳最差行政村”等评比,在全市街道乡镇“洁美杯”竞赛中获总分第一名。努力缓解“停车难、行路难”问题,对交通拥堵区域(点)实施了取缔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全年拓宽3条道路,完成10个交改项目,新辟停车位627只。

(四)依法治区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得到加强

不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认真执行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爱国人士的协商沟通。重视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努力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全年共办理代表议案、意见、建议127件,办结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办理委员提案70件,办结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着力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完善居务、村务公开制度,加强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建设。全面实施“四五”普法规划,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重视提高全民法制素质。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政府依法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共接处群众来信1403件、来电21040件、来访66267825人次,办结率均达99%以上。

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打造“平安下城”为总抓手,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积极开展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妥善处置一批不稳定因素和突发性群体事件。推进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完成了六街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积极开展“四有五无”活动和法律援助工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对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的防范与惩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各种恶势力,加强对治安重点部位的整治力度。探索创新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长效机制,建立街面防控网络、基层防控网络和警务保障网络,运用路面监控系统、警民通等现代化手段提高防控能力。开展流动人口市民化管理和基层创安活动,共建成53个安全社区,覆盖率达81%。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强化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有效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开展“消防进社区”活动,加大消防隐患整改力度,全年未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被评为“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不断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打造“信用下城”,开展了商品质量、文化市场、劳动力市场、建材市场、市场价格秩序等专项检查和整顿。组织开展“两手抓、双胜利”企业走访、“为辖区单位服务月”以及“工业企业服务月”等活动,制定完善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加强统计力量配备,完善统计名录库,新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框,认真做好“在地统计”各项前期工作。

过去一年,我们按照建设“责任政府、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重视加强自身学习;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继续深化“满意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不断改善机关作风;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政府的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年来,我们的工作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参政议政和大力支持下,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下城区人民政府,向为我区发展作出贡献的广大人民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下城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回顾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中土地、电力、资金、人才等要素的供需矛盾突出,尤其是中心城区可用地块少和拆迁难度大,已成为影响重点项目进度的瓶颈;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无序竞争和招商成本逐年提高的情况不容忽视,利用外资的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随着重点建设推进速度的加快和投入力度的加大,区级财政收支平衡仍然面临着较大压力;因改革攻坚力度加大和城市化推进导致利益冲突的各类矛盾有所增多,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政府职能转变有待进一步加快,行政审批等制度改革还需深化,处理公共危机的能力还待加强;部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等。对此,我们要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采取有力措施,克服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矛盾和新问题,努力开创下城工作新局面。

 

二、2004年主要工作任务

 

2004年是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根据区委七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2004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力打造中央商务区、全面推进下城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

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我区的现实基础,建议2004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调控目标为:下城区生产总值24.3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15亿元,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亿元,增长15%;商业销售收入104亿元,增长30%;工业销售产值47亿元,增长10%;外贸出口总额16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4.58亿元,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以内。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着重把握好三个关系:

一是加快发展与统筹协调的关系。要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统一起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统筹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实现统筹。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更加关注生态、环境、就业、教育、医疗、公共危机处理等问题,努力提升我区综合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促进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协调发展。

二是加快发展与改革创新的关系。要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勇于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用改革的方法和创新的思维把握工作主动权,按照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通过加快推进功能整合、资源整合、工作整合,切实加大改革攻坚力度,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地区竞争中脱颖而出,保持先人一拍、快人一步的发展优势。

三是加快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要始终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强化“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意识,用联系的观点抓稳定,认真区分和妥善处理各种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推进改革发展与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有机结合起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为加快下城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区政府要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以中央商务区建设为龙头,加快发展都市型经济

高起点抓好中央商务区建设。进一步搞好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规划与下城分区规划的对接,与钱江新城和湖滨游憩商务区规划的对接。重点要在(武林)中央商务区2.02平方公里核心区概念性规划论证的基础上,加快中央商务区的有序开发。积极推进与中央商务区紧密相连的西湖文化广场、和平国际会展中心、商业特色街区、科研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协调发展,逐步完善空间和功能布局,使道路交通、文化教育、商业设施、商务楼群、生态环境景观等,特别是建筑风格设计与中央商务区要求相适应。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外来资本参与中央商务区建设,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金融、信息、会计、法律、中介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强化商务功能,树立品牌优势,加快建设生态型、智能型、人文型的多功能中央商务区。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发挥注意力经济作用,成为环杭州湾产业带的服务业高地。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广场经济、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以“武林商圈”为依托,积极发展高档次的百货零售、宾馆酒店等传统产业,不断增强商业商务氛围。进一步明确会展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和运作机制,制定《下城区会展业发展五年规划》,成立发展会展业领导机构,组建和平广场管委会,推进浙江国际旅游展示中心和浙江国际商务中心建设,加大会展区块的环境整治力度,办好全国旅交会、西博会、会展业发展论坛等会展项目,按照省级会展中心的要求,打响“会展大区”品牌,逐步形成以会展业为特色的“和平商圈”。加快发展特色街经济。抓好武林路时尚女装街三期建设,积极挖掘教场路历史名人名居等文化内涵。加快新丝绸城建设,修缮现有的丝绸特色街,加大丝绸文化与旅游消费互动力度,发挥“杭州中国丝绸城”的品牌效应。积极培育绍兴路名车特色街,继续推进百井坊现代商业街区建设的前期工作,鼓励培育新华路、建国北路、香积寺路等新兴商业特色街,促进钢材物流和机电、特种设备等市场形成集群效应。积极挖掘辖区资源,发展都市休闲、购物和商务旅游等行业。以提升连锁便利服务业的档次和质量为重点,发展社区经济。以浙江农业展览馆为依托,大力引进总部型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办好各类农业农产品展销会,努力培育加工型、生态型、休闲型都市农业。

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围绕省、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工作要求,抓住杭州市建设临平工业园区的有利时机,优化工业经济布局,鼓励支持区内工业企业“优二进三”,加快向临平园区集聚。进一步加大投入,积极推进科技经济园区征地拆迁、项目开竣工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内基本完成拆迁任务。同时,结合园区功能调整,加快科研型、总部型区块的土地整理和招商引资步伐,形成占地少、效益高、无污染的都市产业园区。坚持技术创新,主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突出皮革服装、机械电子、印刷包装、新材料等行业,通过新产品开发、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引导支持工业企业主动适应WTO,加大营销工作力度,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发展工贸结合型企业。帮助支持企业克服电力紧缺等要素性制约,深入开展为企业服务活动,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组织举办经贸洽谈、产品展销、银企合作等活动。鼓励企业积极参加质量标准体系认证,争创省、市级名牌,以质量和品牌优势占领市场

(二)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稳妥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国有集体企业股权结构、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体制,重点抓好市属下放企业职工身份置换、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稳妥实施区工业总公司改革工作。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的市场化改革,加大文化卫生体制改革力度,完成人民电影院改制任务,认真开展区属医院改制试点工作,推进街镇卫生消毒站的分离改革;积极抓好房管、市政等单位的改制工作;稳妥推进环卫内部作业体制改革,推动环卫清洁服务企业的集约化经营,加快环卫作业的标准化、行业化、市场化进程。

努力加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积极推动国有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和有效运作,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产权登记制度和资产处置制度,加强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着力完善授权经营制度,充分发挥区国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作用,提高国有资产运作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努力强化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深化镇、村(经合社)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镇、村级集体经济的股份制改造。

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为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和努力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区级部门预算、会计集中核算及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等各项改革,积极应对省市财政体制调整。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加快转换财政职能,加大公共产品投入,强化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等的投入力度。稳妥实施“在地统计”改革,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提高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抓好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体系,打造“信用下城”。

(三)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努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不断夯实招商基础。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继续保持和发挥全区上下合力招商的积极性,加强对“安商、稳商、亲商”的考核,解决好招商成本过高、无序竞争等问题。完善重大项目协调、发展楼宇经济、大项目跟踪服务、信息反馈共享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招商中心对全区招商引资的组织、协调、指导、服务等作用,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形成全区招商引资“一盘棋”的良好工作氛围。

努力做大开放平台。CEPA实施为契机,着眼于长江三角洲和大珠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加速的趋势,认真制定并实施新一轮招商引资目标计划,通过落实“北接上海、东引台资、南联粤港澳”的招商策略,进一步改进招商方式,主动加强与各大行业协会、商会的联系,加大“两外一大”引进力度,实现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全年引进“大杭外”资金25亿元;力争合同利用外资1.2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4900万美元。以“百楼”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整合招商资源,引导辖区楼宇向高品位、智能化、人性化方向发展。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扶持力度,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在加快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引导支持民营企业以民引外、民外合壁,实现二次创业。把民营企业作为招商引资新主体,积极推出一批以民营企业为重点的招商项目,鼓励民营企业以贸引资,以国内市场营销网络引资,以知名品牌引资,以特色产业与国外同行有效对接。鼓励民营企业加快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以产权制度为突破口,与国外大公司、大集团合资嫁接,实现资金、技术、管理、品牌、市场、人才的全面融合。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抓紧清理有关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范,一视同仁地做好服务扶持,改进对民营企业监督管理方式,推动民营经济实现大发展、大提高。

(四)以创建生态型城区为载体,不断优化城区环境

加速推进城市化。积极做好石桥地区的控制性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进一步整合土地资源,调整用地功能,追求用地效益的最大化。抓好撤村建居工作,争取全面完成石桥地区撤村建居任务。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加快石桥地区的市政路网、多层农居及配套设施建设。配合做好德胜路城市快速道等城市主干道建设,加快实施华丰路、白石路等城市次干道建设。按照规划抓好污水、电力、电讯、管煤、自来水等市政管网建设,使石桥地区的环境设施与中心城区的要求相适应

继续提升环境质量。制定《下城区生态区建设实施意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生态型城区建设。按照“新三化”要求,加快实施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实施环城北路等道路的街景美化工程,实施精品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加大扩绿工作力度,强化城区绿化养护,加快城北体育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尽早建成“城市绿肺”,全年扩绿22万平方米。加强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完成褚家河等6条河道的整治,配合搞好东新河整治,进一步加大配水与河道保洁力度,实现“堤固、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加强建筑工地扬尘管理,减少路面扬尘污染,改善空气质量。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强化城管综合管理职能。深化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城市环境基础管理,重视解决群众关注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新园、北景园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确保东新园全面交付使用,为“解决市区1万户住房困难户工程”提供拆迁安置用房。积极推进零星旧城区块改造拆迁,建设绿化及公共停车设施,试行小区入地式立体停车库建设,对交通拥堵地段(点)实施综合管理,缓解小区停车难问题。实施醋坊巷等道路拓宽工程,抓好横长寿路等截污纳管工程和部分生活小区的雨污水管分流工程,实施电信巷等低洼积水点改造,改建环城西路东侧等道路人行道,加强区管道路维护,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五)以统筹兼顾为原则,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加快新型社区建设按照“全市一流、全省示范、全国领先”的要求,抓好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街(镇)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在社区直选试点基础上,全面开展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巩固社区组织体系,逐步建立市民参与的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平等协作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和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现代化新型社区。深入开展“星级社区”、“满意社区”创建评比活动,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积极推进社区自治。整合社区资源,拓展社区服务内涵,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深化“四力合一”社区建设运作机制,完善“现代化新型社区目标体系”,不断探索实践“四位一体”的社区发展新路子。

推进科教文卫等事业发展。认真落实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加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和科普工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城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育才、引才、用才新理念,大力培养引进我区急需的各类专门性人才,营造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采取“嫁接”办学、集团化办学等多种形式,加快实施“名校扩张”和“教师成长”工程。加强标准化校园建设,积极探索学校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抓好社区教育、小班化教育、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创建学习型城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做好“省教育强区”复验工作,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城区”。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建设,建立社区预防报病体系,加强禽流感防治工作,提高对各类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积极开展“全国社区卫生示范城区”创建工作。加强爱国卫生工作。深化计生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探索建立“三证合一”的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机制,推广生育文化园区,争创“省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区”。进一步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启动下城区体育馆改建工程。举办好“长三角社区文化论坛”,开展各类群众文体活动,强化文化体育市场管理,努力繁荣文体事业。巩固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认真抓好人民武装、拥军优属、审计、档案等各项工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开展技术性和适应性培训。以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为载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养老、失业保险扩面工作力度,积极开展退休人员门诊医疗统筹和社会化管理服务建设步伐,加强失土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格局,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的全覆盖要求。切实加强劳动监察工作,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深化“春风常驻”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区慈善总会作用,努力扩大救助和帮扶力度,建立起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切实抓好民政、老龄、残联等各项工作。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打造“平安下城”,进一步做好信访和公开电话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坚持打防控一体化,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加大人防、技防、物防等群防群治力度。继续加强对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的防范与惩治,加强对归正人员的帮扶教育,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规范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提高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水平。全面实施第四个依法治区规划,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化“四五”普法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制素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薄弱环节、重点部位的检查整改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标准,不断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政府法治建设。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依法办事、严格执法。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和决定,自觉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主动听取人民政协的意见与建议,重视和支持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台湾事务等工作。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察民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把政府管理经济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重视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认真组织开展公务员专项技能培训,深化机关“满意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加强“96666”电话投诉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新行政中心启用为契机,加快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

加强队伍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重在治本、重在建设的廉政工作要求,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严肃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围绕政府重大决策和改革措施的实施,强化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以监督促管理,切实纠正部门不正之风,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七)以执政为民为宗旨,努力办好实事项目

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坚持以民为本,努力为民办好实事。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2004年区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10个方面实事项目。

——加大对就业和再就业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全区新增就业岗位1.72万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57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200人以上;组织6050人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进行适应性及职业技能免费培训;组建失土农民培训基地。

——落实“春风常驻”工作机制,发动全社会支持参与“春风常驻”,财政投入200万元增加区慈善总会资金,扩大“春风常驻援助证”的发放范围和救助面。

——抓好环城北路等8条道路和水陆寺巷等7个小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完成电信巷等低洼积水点的改造;完成陶角里等7个生活小区的截污纳管工程;抓好运河及6条城区河道的整治工作,扩建毛家河翻水站;积极实施二次垃圾中转站建设,新建改建重工路等8个公厕。

——抓好北景园小区经济适用房建设,开工面积10万平方米,向社会提供1500套经济适用房;加快环西12号等13处零星旧城区块改造步伐,努力解决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难”问题。

——启动武林路南端历史地块的保护工程,加快武林路时尚女装街三期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武林路时尚女装街的品位。

——推进社区建设,建成6个省、市下达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创建12个社区示范图书室、4个主题文化社区和全市首家社区“园林式健身苑”。

——加快教育设施建设,全年新建改建校舍1.2万平方米,重点实施安吉路实验学校(武林校部)整体改造。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开工下城区体育馆扩建项目。

——完善社区公共卫生综合报告网络,建立公共卫生突发应急监测体系和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开展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工作

——新建下城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以创“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为载体,建成全区30%以上的无障碍设施,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打造“平安下城”,投入1500万元资金,扩大路面监控网络覆盖面,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各位代表,今年全区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相当繁重,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发展,必须付出更加艰巨的努力。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一致,奋发进取,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开创下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附:名词解释及注释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工业销售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2.“一主三副”:根据杭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中心于200310月提出的《下城区分区规划》,我区的规划结构是“一主三副”。“一主”是指武林商务区,“三副”是指会展中心区、居住区公共中心和科研园区。

3.“百楼”工程:在辖区范围内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工作,经过仔细筛选,确定100座税源楼宇进行重点培育,进一步发展楼宇经济。

4.五级公共卫生事件社区综合报告网络:是指以区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责任医生、社区公共卫生助理员、楼道及辖区单位义务监督员组成的五级报病预警系统。以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中心,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以社区责任医生为主线,以社区公共卫生助理员为桥梁,以楼道(辖区单位)为基础,构建全区统一指挥、社区快速反应的应急系统,对13类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报告。

5.“农保”与“社保”整体并轨工作:是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之一,采取“转、退、参”的方式将原来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村民纳入到城镇养老保险体系,较好地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快我区城市化建设步伐

6.帮扶困难群众五级管理服务新机制:是为实现帮扶救助工作“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的总目标,在“春风常驻”长效管理机制上的探索和创新。主要内容是围绕帮扶困难群众,建立制度完善、管理有序的联络员队伍,将原先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帮扶救助网络延伸到楼道,形成五级服务动态管理,及时有效地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将帮扶政策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问题。20034月,五级管理服务新机制率先在朝晖街道试点,7月在全区推开,目前已有“五级服务联络员”276人。

7.“城中村”改造“1358计划:1358是时间上的概念,是指“城中村”改造在今后几年中要达到的目标。第1年,2003年,全面启动“潮王村”改造试点工作,为我区推进“城中村”改造积累经验;3年内,到2005年,全面完成原“三塘、灯塔、西文、长木”等4个村拆除重建的改造任务;5年内,到2007年,全面完成原“草庵、沈家”2个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8年内,到2010年,完成所有撤村建居村的“城中村”改造和新型社区的建设。

8.“三路、二场、二街”街景精品工程:三路指,延安路、龙游路、建国北路;二场指,武林广场、和平广场;二街指,武林路时尚女装街、新华路丝绸特色街。

9.“四有五无”:是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标准。四有,即有组织调解、有人员调解、有场所调解、有经费调解;五无,即无因民间纠纷而引起群体性上访,无因民间纠纷而引起群体性闹事,无因民间纠纷而引起非正常死亡,无因民间纠纷而引起“民转刑”,无因民间纠纷而引起归正人员重新犯罪。

10.“全国旅交会”:是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的简称。每年一届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旅游专业会展活动,原定于20036月在杭州举办,因非典原因,推迟至20046月在我区和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04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将有正式代表1.2万人,预计来杭参加会展活动的人数将近10万人次,是杭州迄今为止举办规模最大的专业展览会。我区作为东道主之一,主要负责展馆服务、环境整治工作以及武林路杭州女装展销、丝绸城精品丝绸展销等配套活动。

11.“在地统计”:是指根据国家统计法律、法规规定,对各类统计调查对象按所在地原则进行统计调查并实行区域管理的统计调查制度。

12CEPA:是20036291017中央政府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区政府签署的关于加强经济合作文件的英文缩写,其全称分别是《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容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贸易投资便利化三部分。该协定于200411零时正式实施。

13.“两外一大”:2004年我区招商引资要重点引进外资、外地来杭内资(大杭外)和大项目。

14.“新三化”:即“精品化、景观化、人性化”,是我区在“三化”基础上提出的更高层次、更高标准的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目标。

15.“三证合一”:是指暂住证、就业证、计生证办理合为一证办理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

16.“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示范城(区)的城市道路、公共设施以及建筑物等,必须严格按照建设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建设、改造无障碍设施。经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工作协调小组审查考核合格的城市,方由建设部、民政部和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命名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对正式命名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实行复查制,今年9月,杭州市将接受创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的检查与验收。

 

1按照中央统一口径,各地“国内生产总值”改为“区域生产总值”。故《报告》不再提“国内生产总值”,改称“下城区生产总值”。

22004年预期调控目标中的“工业销售产值”、“外贸出口总额”两项指标分别在2003年计划基础上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