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拱墅区大运河文化带管理办公室指导、祥符街道承办的第十四期运河文化讲座——“千年花事·祥符记忆”非遗花朝节活动在祥符老街·山外事茶生活馆开展。大运河,这条流淌着千年文明密码的河流,串联起两岸的民俗、非遗与诗意。本期活动以“讲述+体验”的模式,带领非遗爱好者穿越时空,触摸运河畔花朝文化的千年记忆,感受自然诗意与人间烟火的深情相拥。
八百年的花木种植史,孕育了名扬四海的罗汉松与白玉兰。这里曾是南宋皇家园林的"花木心脏",漕运水道与御赐的“花园岗”路名见证着昔日繁华。1946年最后一届花朝庙会上,花王大轿巡游、火铳齐鸣,三天大戏唱尽盛景。“这些故事,刻在石凳的磨痕里、古树的年轮中,更刻在每一代种花人的血脉里。祥符人走到哪儿,花根就扎到哪儿。”老祥符人钱选青的话,道出了最深沉的乡愁和对祥符花朝最真挚的情感。
研究馆员王敏老师带我们穿越时空,溯源杭州花朝节:从唐宋文人笔下的“花神祭祀”“西湖花船”,到南宋临安城“系红绸祈愿”“斗草扑蝶”的全民狂欢,娓娓道来传统节俗中的自然诗意与人间烟火;更聚焦当下,揭秘祥符“十二花神巡游”、西溪湿地沉浸式体验等创新玩法,展现非遗与科技、文旅的奇妙碰撞,诠释“传统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文化新生!
活动下半场,四大文化体验区渐次铺开宋韵长卷。
花茶工坊:窨制一盅玉兰花茶,指尖捻香间,红茶与花魂悄然相融。
花艺传承:园艺老师执剪点拨,罗汉松小景方寸见天地,百年匠心凝于掌心。
簪花弄影:轻绾绸缎海棠于云鬓,铜镜映出《梦华录》般的风致。
画境留痕:倚着“千年花市”雕花轩窗,快门轻按,便裁得一片南宋烟雨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