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山水间 共绘新画卷 | 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街道:打造“小河共治”街域治理共同体

发布日期: 2025-04-17 14:17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小河街道地处杭州市拱墅区中部,占地面积6.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万余人。小河直街历史保护街区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而运河CBD以及远洋、万通商务区则洋溢着现代都市的繁华。密集的建筑与庞大的人口,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为基层治理带来了更高的挑战。

近年来,小河街道聚焦“城市管理精细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深化“大联盟、大治理、大平安”理念,通过构建“墙外+墙内”“片区+网格”“共治+自治”的“小河共治”街域治理模式,致力打造一个多方参与的治理共同体,筑牢平安防线。“小河共治”模式已获得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全国智慧治理十大创新案例、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优秀创新案例等多项荣誉。

“和”共治——一支队伍管全部

“110吗?我抓到了一个偷外卖的小偷,请你们赶紧过来!”近日,一便利店老板拨打了报警电话。“指挥中心收到,已将警情指派给小河共治大队一中队,队员正赶赴现场。”

正在附近巡逻的共治队员熊永信和曹前进接到指令后,仅用3分钟便抵达现场,并迅速妥善地处理了这起事件。

在小河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的大屏幕上,50余名共治队员如同点点繁星,活跃于各个角落,勾勒出一幅鲜活的“平安地图”。小河共治大队队长介绍道,共治队员以道路为最小作战单元,通过分片区明确责任班组和包干队员,实行24小时三班轮换制度,确保问题能够实时发现并就近解决。数据显示,2024年全街总接警数同比下降了22.74%,110联动出警到达时间同比提前约5分钟,平安指数位居全区首位。

共治队员快速响应的背后,离不开小河街道的智慧“街脑”:一旦发生警情,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一键推送信息,各中队长收到信息后,立即通知附近巡逻队员与报警人取得联系,从而高效处置事件。“每次事件处置过程都详细记录了队员的参与情况、处置结果等信息,实现了非警务警情处理的全过程跟踪。”小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些详尽的留痕信息使相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掌握更加全面、反应更加迅速、人员协调更加顺畅,同时也为决策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联”共治——一个联盟守墙内

小河街道有34个住宅小区,还有写字楼、商场、园区、特色街区等,各种业态都有,问题和纠纷也多。要把小区管理得更好,得让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各方一起努力、一起合作。

为了让业委会高效运转,小河街道成立了业委会联谊会,邀请了辖区18个业委会加入,让业委会之间互相帮助、新老业委会互相学习,还定期组织培训和参观,搭建了一个业委会成员的交流平台,让业委会能良性循环发展。

业委会效率提高了,物业质量也得跟上。小河街道推动27家物业企业、43家权属单位、26家共建单位一起努力,成立了物业联盟,还制定了“物业联盟协议”“考核评分标准”等制度。社区每个月都会给物业打分,结果会影响物业的选续聘,每年还会评选优秀物业企业和优秀物业人,通过奖惩分明让物业做得更好、更有动力。

针对老旧小区物业服务水平不高、居民满意度不高的问题,小河街道利用物业联盟的力量,推动13个老旧小区提升服务,先提升服务再提价,制定了物业服务标准,增加了8项增值服务,让老旧小区的维修有人管、管理更专业、服务更到位。物业联盟根据小区类型和需求,精准服务,2024年举办了29场小区睦邻节、360多场小区服务日活动。

小河街道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的三方协同小区治理,通过项目化管理、清单式推进、点对点跟踪,确保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每个细节都做到位。2024年,小区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85%以上,所有小区居民满意度都在90%以上,其中13个小区满意度达到100%,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越来越稳固,大运河幸福家园变得更加真实可感。

“融”共治——一套体系强治理

最快速度抵达事故地点、最高效率实行救援,离不开扎实的应急消防治理体系。

近年来,小河街道深入实施“小河蓝盾”应急消防体系建设项目,重塑“1+3+N”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即1个街道级综合指挥调度中心、3个区域应急消防站、N个物业小区微型消防点,并实体化设置运行应急消防管理站和消防救援队,配齐配强工作力量,一体联动应急救援、消防安全等工作,实现“1分钟响应、3分钟联动、5分钟到场处置”。

“这次多亏了微消站队员们,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塘河新村的居民心有余悸地说。原来,塘河新村某居民家里出现冒烟等情况,塘河微消站迅速联合物业保安携带灭火器材和应急工具赶到现场,扑灭了初起火情,全程仅用了6分钟。

“我们早一秒、快一步,群众的安全就多一分。”小河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负责人说。

2024年,该街道区域微消站全年检查各类单位2000家次、发现并整改隐患600余处、拆窗破网150余处;配合未来社区建设,在塘河社区、余杭塘路社区的10个老旧小区以及20家电动自行车销售商铺试点安装“小河安电”电动自行车充停点位电流检测设备,确保灭早灭小,防患于未然。

如何最大化利用有限的应急消防资源?小河街道结合小区分布、商圈楼宇业态、重点防控场所等情况,分片区打造杭丝联园区、小河直街、塘河老旧小区等三个片区区域微消站,打造快速响应、快速应对、快速处置链条。为进一步探索社区微消站从“单一功能”向“多元服务”转变,该街道还将丝联微消站打造成锦鸿街消防主题街区展陈项目,通过多业态的融合管理,将消防安全知识普及、文化体验与商业活动有机结合,打造一个集教育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于一体的消防安全宣传新阵地。

为吸引更多居民参与消防工作,该街道围绕区域微型消防站建设、应急坡道改造、小区电动自行车管理等问题,举办了15场专题红茶议事会,推动解决了小河佳苑21个应急坡道的改造,以及远洋公寓消防通道改造等一批历史遗留难题。同时,消防宣传深入“街巷楼宇”,举办了40余次消防公益课堂、消防演练和沉浸式体验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8万份,覆盖受众达6万多人次,营造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氛围。


拱墅资讯
拱墅资讯
图片资讯
锦绣山水间 共绘新画卷 | 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街道:打造“小河共治”街域治理共同体
发布时间: 2025-04-17 14:17
信息来源:拱墅发布 浏览量:

小河街道地处杭州市拱墅区中部,占地面积6.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万余人。小河直街历史保护街区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而运河CBD以及远洋、万通商务区则洋溢着现代都市的繁华。密集的建筑与庞大的人口,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为基层治理带来了更高的挑战。

近年来,小河街道聚焦“城市管理精细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深化“大联盟、大治理、大平安”理念,通过构建“墙外+墙内”“片区+网格”“共治+自治”的“小河共治”街域治理模式,致力打造一个多方参与的治理共同体,筑牢平安防线。“小河共治”模式已获得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全国智慧治理十大创新案例、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优秀创新案例等多项荣誉。

“和”共治——一支队伍管全部

“110吗?我抓到了一个偷外卖的小偷,请你们赶紧过来!”近日,一便利店老板拨打了报警电话。“指挥中心收到,已将警情指派给小河共治大队一中队,队员正赶赴现场。”

正在附近巡逻的共治队员熊永信和曹前进接到指令后,仅用3分钟便抵达现场,并迅速妥善地处理了这起事件。

在小河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的大屏幕上,50余名共治队员如同点点繁星,活跃于各个角落,勾勒出一幅鲜活的“平安地图”。小河共治大队队长介绍道,共治队员以道路为最小作战单元,通过分片区明确责任班组和包干队员,实行24小时三班轮换制度,确保问题能够实时发现并就近解决。数据显示,2024年全街总接警数同比下降了22.74%,110联动出警到达时间同比提前约5分钟,平安指数位居全区首位。

共治队员快速响应的背后,离不开小河街道的智慧“街脑”:一旦发生警情,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一键推送信息,各中队长收到信息后,立即通知附近巡逻队员与报警人取得联系,从而高效处置事件。“每次事件处置过程都详细记录了队员的参与情况、处置结果等信息,实现了非警务警情处理的全过程跟踪。”小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些详尽的留痕信息使相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掌握更加全面、反应更加迅速、人员协调更加顺畅,同时也为决策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联”共治——一个联盟守墙内

小河街道有34个住宅小区,还有写字楼、商场、园区、特色街区等,各种业态都有,问题和纠纷也多。要把小区管理得更好,得让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各方一起努力、一起合作。

为了让业委会高效运转,小河街道成立了业委会联谊会,邀请了辖区18个业委会加入,让业委会之间互相帮助、新老业委会互相学习,还定期组织培训和参观,搭建了一个业委会成员的交流平台,让业委会能良性循环发展。

业委会效率提高了,物业质量也得跟上。小河街道推动27家物业企业、43家权属单位、26家共建单位一起努力,成立了物业联盟,还制定了“物业联盟协议”“考核评分标准”等制度。社区每个月都会给物业打分,结果会影响物业的选续聘,每年还会评选优秀物业企业和优秀物业人,通过奖惩分明让物业做得更好、更有动力。

针对老旧小区物业服务水平不高、居民满意度不高的问题,小河街道利用物业联盟的力量,推动13个老旧小区提升服务,先提升服务再提价,制定了物业服务标准,增加了8项增值服务,让老旧小区的维修有人管、管理更专业、服务更到位。物业联盟根据小区类型和需求,精准服务,2024年举办了29场小区睦邻节、360多场小区服务日活动。

小河街道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的三方协同小区治理,通过项目化管理、清单式推进、点对点跟踪,确保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每个细节都做到位。2024年,小区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85%以上,所有小区居民满意度都在90%以上,其中13个小区满意度达到100%,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越来越稳固,大运河幸福家园变得更加真实可感。

“融”共治——一套体系强治理

最快速度抵达事故地点、最高效率实行救援,离不开扎实的应急消防治理体系。

近年来,小河街道深入实施“小河蓝盾”应急消防体系建设项目,重塑“1+3+N”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即1个街道级综合指挥调度中心、3个区域应急消防站、N个物业小区微型消防点,并实体化设置运行应急消防管理站和消防救援队,配齐配强工作力量,一体联动应急救援、消防安全等工作,实现“1分钟响应、3分钟联动、5分钟到场处置”。

“这次多亏了微消站队员们,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塘河新村的居民心有余悸地说。原来,塘河新村某居民家里出现冒烟等情况,塘河微消站迅速联合物业保安携带灭火器材和应急工具赶到现场,扑灭了初起火情,全程仅用了6分钟。

“我们早一秒、快一步,群众的安全就多一分。”小河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负责人说。

2024年,该街道区域微消站全年检查各类单位2000家次、发现并整改隐患600余处、拆窗破网150余处;配合未来社区建设,在塘河社区、余杭塘路社区的10个老旧小区以及20家电动自行车销售商铺试点安装“小河安电”电动自行车充停点位电流检测设备,确保灭早灭小,防患于未然。

如何最大化利用有限的应急消防资源?小河街道结合小区分布、商圈楼宇业态、重点防控场所等情况,分片区打造杭丝联园区、小河直街、塘河老旧小区等三个片区区域微消站,打造快速响应、快速应对、快速处置链条。为进一步探索社区微消站从“单一功能”向“多元服务”转变,该街道还将丝联微消站打造成锦鸿街消防主题街区展陈项目,通过多业态的融合管理,将消防安全知识普及、文化体验与商业活动有机结合,打造一个集教育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于一体的消防安全宣传新阵地。

为吸引更多居民参与消防工作,该街道围绕区域微型消防站建设、应急坡道改造、小区电动自行车管理等问题,举办了15场专题红茶议事会,推动解决了小河佳苑21个应急坡道的改造,以及远洋公寓消防通道改造等一批历史遗留难题。同时,消防宣传深入“街巷楼宇”,举办了40余次消防公益课堂、消防演练和沉浸式体验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8万份,覆盖受众达6万多人次,营造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