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033-2/2025-3227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民政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25-01-06 发布日期 2025-01-06
附件
拱墅区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5-01-06 11:09:11 点击率: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创新提质深化养老服务改革。丰富养老服务供给。新建投用15个社区食堂(助餐点),日均服务老年人9900余人次。打造6所“大运河老年学堂”,开展教学2138课次。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112张。完成630户80周岁以上独居老人“安居守护”工程。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公共设施、特殊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推进养老机构国企化改革。创新“家社院”养老融合服务模式。推进专业照护服务、专业医疗服务和多元养老资源向社区和家庭深入,出台专项实施方案,建立“12365”养老服务综合调度矩阵。全方位加强老年人安全守护。搭建养老机构“智慧消防”安全防范平台,在全区19家养老机构进行试点。探索设置养老机构避难间,发布《拱墅区养老机构避难间设置标准》(团体标准)。加强居家老人安全守护,做好9.43万名重点老年人的探访关爱。营造敬老爱老浓厚氛围。打造“敬老月”活动品牌,组织关爱走访、选树典型、数字体验、广场宣传、食堂比武等10项特色活动。和睦老人公寓被授予“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称号。

(二)聚力融合推动救助慈善服务改革。加强兜底救助。累计发放各类帮扶资金6515.42万元。“春风行动”全年募集慈善资金946.31万元。助联体全年开展活动1430场次,累计服务3.2万余人次。推进“精康融合行动”,提高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质量水平。推进服务融合。打造“幸福职通车”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服务项目,成功入选浙江省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打造以拱墅区春风里慈善超市为枢纽的“1+18”慈善互联互通平台,全年发放物资8.3万余件,价值119.91万元。培育慈善力量。设立200万拱墅区安吉路育才教育关爱慈善信托基金,创新设立湖墅街道“墅联益家亲”社区慈善基金。在区级大运河幸福家园招募25家公益组织和达人入驻,落地33个慈善项目,开展公益活动824场,受益群众14492人。杭州市首个慈善文化公园在富义仓精彩亮相。

(三)引育并重深化社会组织管理改革。坚持党建引领。组织30余家社会组织党建负责人赴桐庐开展结对联建活动。5家社会组织获评第二批清廉社会组织创建培育点。“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助力杭州高质量发展”被入选全市民政系统改革试点。区慈善总会被列为浙江省清廉社会组织建设百家范例。强化培育发展。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资助公益创投项目26个,总金额391万元。开展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微公益创投项目,资助项目18个,总金额为82.2万元。1家社会组织入选浙江省品牌社会组织,2名社会组织负责人获评浙江省社会组织领军人物。圆满承办浙江省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成果展。探索试点工作。被确定为全省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发挥绩效评估观察点,组织街道开展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发挥绩效自查测试。

(四)暖心惠民推动社会事务服务改革。持续推进婚俗改革。顺利通过省婚俗改革实验区验收并获评“成效显著”,承办杭州市婚俗改革成果交流会,举办第九届大运河集体婚典。设立特色婚俗数字博物馆,优化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布局。持续深化“幸福护航”婚姻家庭辅导项目,建立覆盖全区18个街道的社区婚姻家庭辅导室,举办婚姻家庭辅导进社区项目92场。加强殡葬服务保障。高质量推进群众“身后事”基本服务免费民生实事,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启动“身后一件事”贴心管家试点工作,建设24小时殡葬服务热线中心。提高区划地名管理质效。规范开展地名命名、门牌编制等行政事项,全年审核命名道路街巷39条、桥梁19座、隧道1条,新增、补录、修正门牌数据3.2万条。印制《拱墅区地名政务图册》。

(五)党建引领推动机关效能改革。集中攻坚抓好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制定出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运营规范化指引》等。开展全局规范管理主题年活动,完善规章制度、提升业务能力、规范档案管理。完成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职能整体划转,平稳推进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有机整合。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是聚焦老有康养。搭建一个平台,建立一张老人精准画像,完善一套线上电子台账,建立一个基层响应平台;推动两项提升,服务设施“从有到优”的提升,供给模式“从养至享”的提升。突破三项难点,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有突破,“家社院”养老融合服务有突破,康养产业发展有突破。二是聚焦弱有众扶。深化“春风常驻”救助品牌,完善政策保障,打造系列品牌,升级数字平台;探索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健全服务流程,推进就业帮扶,抓实助残惠童;健全慈善资源联动机制,规范募集管理流程,拓宽慈善募集渠道,营造人人向善氛围。三是聚焦效能提升。“分类分型”推进大运河幸福家园建设,优化分类布局、功能设置,落实分型打造;健全“幸福合伙人”资源联动机制,规范准入制度,强化培育扶,注重资源共享;健全“幸福家园热活度”评价机制,优化评价指标、健全评价方式、强化结果运用。四是聚焦民生一线。深化婚俗改革实验区创建成果;抓实殡葬领域治理,历史遗留问题专项攻坚,全面推广“身后一件事”贴心管家服务试点工作。

总结计划
规划计划
总结计划
总结和计划
拱墅区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索引号

00250033-2/2025-32274

文号

公布日期

2025-01-0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民政局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创新提质深化养老服务改革。丰富养老服务供给。新建投用15个社区食堂(助餐点),日均服务老年人9900余人次。打造6所“大运河老年学堂”,开展教学2138课次。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112张。完成630户80周岁以上独居老人“安居守护”工程。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公共设施、特殊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推进养老机构国企化改革。创新“家社院”养老融合服务模式。推进专业照护服务、专业医疗服务和多元养老资源向社区和家庭深入,出台专项实施方案,建立“12365”养老服务综合调度矩阵。全方位加强老年人安全守护。搭建养老机构“智慧消防”安全防范平台,在全区19家养老机构进行试点。探索设置养老机构避难间,发布《拱墅区养老机构避难间设置标准》(团体标准)。加强居家老人安全守护,做好9.43万名重点老年人的探访关爱。营造敬老爱老浓厚氛围。打造“敬老月”活动品牌,组织关爱走访、选树典型、数字体验、广场宣传、食堂比武等10项特色活动。和睦老人公寓被授予“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称号。

(二)聚力融合推动救助慈善服务改革。加强兜底救助。累计发放各类帮扶资金6515.42万元。“春风行动”全年募集慈善资金946.31万元。助联体全年开展活动1430场次,累计服务3.2万余人次。推进“精康融合行动”,提高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质量水平。推进服务融合。打造“幸福职通车”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服务项目,成功入选浙江省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打造以拱墅区春风里慈善超市为枢纽的“1+18”慈善互联互通平台,全年发放物资8.3万余件,价值119.91万元。培育慈善力量。设立200万拱墅区安吉路育才教育关爱慈善信托基金,创新设立湖墅街道“墅联益家亲”社区慈善基金。在区级大运河幸福家园招募25家公益组织和达人入驻,落地33个慈善项目,开展公益活动824场,受益群众14492人。杭州市首个慈善文化公园在富义仓精彩亮相。

(三)引育并重深化社会组织管理改革。坚持党建引领。组织30余家社会组织党建负责人赴桐庐开展结对联建活动。5家社会组织获评第二批清廉社会组织创建培育点。“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助力杭州高质量发展”被入选全市民政系统改革试点。区慈善总会被列为浙江省清廉社会组织建设百家范例。强化培育发展。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资助公益创投项目26个,总金额391万元。开展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微公益创投项目,资助项目18个,总金额为82.2万元。1家社会组织入选浙江省品牌社会组织,2名社会组织负责人获评浙江省社会组织领军人物。圆满承办浙江省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成果展。探索试点工作。被确定为全省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发挥绩效评估观察点,组织街道开展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发挥绩效自查测试。

(四)暖心惠民推动社会事务服务改革。持续推进婚俗改革。顺利通过省婚俗改革实验区验收并获评“成效显著”,承办杭州市婚俗改革成果交流会,举办第九届大运河集体婚典。设立特色婚俗数字博物馆,优化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布局。持续深化“幸福护航”婚姻家庭辅导项目,建立覆盖全区18个街道的社区婚姻家庭辅导室,举办婚姻家庭辅导进社区项目92场。加强殡葬服务保障。高质量推进群众“身后事”基本服务免费民生实事,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启动“身后一件事”贴心管家试点工作,建设24小时殡葬服务热线中心。提高区划地名管理质效。规范开展地名命名、门牌编制等行政事项,全年审核命名道路街巷39条、桥梁19座、隧道1条,新增、补录、修正门牌数据3.2万条。印制《拱墅区地名政务图册》。

(五)党建引领推动机关效能改革。集中攻坚抓好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制定出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运营规范化指引》等。开展全局规范管理主题年活动,完善规章制度、提升业务能力、规范档案管理。完成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职能整体划转,平稳推进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有机整合。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是聚焦老有康养。搭建一个平台,建立一张老人精准画像,完善一套线上电子台账,建立一个基层响应平台;推动两项提升,服务设施“从有到优”的提升,供给模式“从养至享”的提升。突破三项难点,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有突破,“家社院”养老融合服务有突破,康养产业发展有突破。二是聚焦弱有众扶。深化“春风常驻”救助品牌,完善政策保障,打造系列品牌,升级数字平台;探索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健全服务流程,推进就业帮扶,抓实助残惠童;健全慈善资源联动机制,规范募集管理流程,拓宽慈善募集渠道,营造人人向善氛围。三是聚焦效能提升。“分类分型”推进大运河幸福家园建设,优化分类布局、功能设置,落实分型打造;健全“幸福合伙人”资源联动机制,规范准入制度,强化培育扶,注重资源共享;健全“幸福家园热活度”评价机制,优化评价指标、健全评价方式、强化结果运用。四是聚焦民生一线。深化婚俗改革实验区创建成果;抓实殡葬领域治理,历史遗留问题专项攻坚,全面推广“身后一件事”贴心管家服务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