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50066-6/2025-3238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米市巷街道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备注/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生成日期 | 2025-01-14 | 发布日期 | 2025-01-14 |
附件 |
发布日期: 2025-01-14 14:32:55 点击率:
2024年以来,米市巷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区委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深化改革 强基固本”主题主线,扎实推进“1515”攻坚行动,以街道党建统领“163”攻坚行动为主抓手,带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全面推动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拱墅区积极探索“信用+执法”模式助力营商环境优化的实践路径与意见建议》获市委书记刘捷批示,《米市巷街道武林壹号商务社区以“全程陪跑”增值服务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获区委书记李志龙批示,“片儿律师”志愿服务项目获评杭州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协商铃”工作模式全区推广,并入围全市基层治理创新大赛优秀项目,入选第四批市级共同富裕改革试点,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报道140余篇,“宁静小区”“楼道小红帽”等工作经验获《人民日报》刊登,“两岸一家亲 共画重阳情”活动获中国台湾网报道,“杭州好人”周召宽十余年栗子敬邻里的爱心善举抖音播放超百万。
一、2024年度工作总结
(一)提能级、增活力,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经济指标稳中有进。1-8月,街道完成社零总额103.61亿元、零售业销售额122.83亿元,总量排名全区第一;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81亿元,货物出口总额23.75亿元,商贸销售额601.36亿元,批发业销售额475.31亿元,总量排名全区前6。招商引资见实见效。充分发挥辖区党政机关、龙头企业、高端住宅、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统筹推进以政引企、以企引企、以居引企、以校引企。截至目前,外资累计出报500万美元,完成率及绝对值排名全区第三;十亿元以上项目完成1个,亿元项目完成3个,五大产业生态圈亿元项目完成3个,大项目签约累计完成5家,优质产业链项目完成14家,均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大项目企业裂变完成11家,并列全区第四;楼宇核心产业企业完成36家,并列全区第四,培育当年成立当年出税50万以上企业1家,储备1家。挖潜增量有力有序。新增新华医院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计全年实现投资出报500万元以上;推动汇孚集团新设子公司孚合农贸有限公司落地注册,预计新增批发业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引导锦江集团将原宁波业务逐步迁入锦链通,锦链通1-9月完成出报97亿元,同比增长195%,同时新设外贸企业开美铝业,实现外贸出口额新增出报4.3亿元;发挥“以旧换新”政策质效,苏宁易购9月单月线下销售突破8200万元,同比增长105%。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完成武林壹号商务社区阵地提升和“企服铃”3.0版本优化搭建,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集成式受理窗口。用好与市信用办联合成立全市首个“信连心”信用修复驿站的优势,做精做优“信用修复一类事”,已协助100余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科创生态加速成形。全力培育科创微生态,推动楼宇科技“精微网络”试点、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等工作有效落地。新增高新技术任务数累计预申报12家,完成率排名全区第一;有效国高企累计任务数累计完成24家,完成率92%;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累计上报27家,排名全区第一。
(二)抓源头、画句号,基层治理纵深推进
“以铃促治”有温度。以“协商铃”为“三源治理”工作抓手,推动“一键触发、接诉即办、闭环处置”。建立健全“三色预警”“110联动”等工作机制,推动隐患纠纷靠前处置。截至8月,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907起,同比下降20.35%,环比下降31.35%,综合排名全区第4,越级访保持全区低位,无赴京访、无越级群体访。“协商铃”被列为全区推广项目,同时入围全市基层治理创新大赛优秀项目。“信用+治理”有效度。深化省级“信用+基层治理”试点建设,积极践行“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推进“开门大吉”与“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贯通,整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多条线检查任务,减少重复执法和执法扰民。以米市巷街道为案例的《拱墅区积极探索“信用+执法”模式助力营商环境优化的实践路径与意见建议》获市委书记刘捷批示。攻坚克难有力度。通过依法依规压实主体责任、合情合理优化项目方案、用心用情做细群众工作,确保新华园、昆仑公馆等高层住宅消防隐患整改、绿化提升工作平稳完成,白马公寓等矛盾小区业委会换届有序推进。
(三)盯品质、优服务,民生福祉持续提档
公共服务融合优享。推动大运河社区食堂可持续发展,牵头制定拱墅区《大运河社区食堂(助餐点)建设与管理规范》,全域建成大运河社区食堂4家,日均服务近3000人,营业额达3.5万元。推进片区式、街区式、集成式公共服务阵地建设,嵌入养老托育、文化休闲等七大功能的米市巷街道大运河幸福家园10月正式启动,辐射居民2.3万人。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举办失业人员技能培训3场,帮扶失业重点群体1353人次,兜底安置困难人员就业11人,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495万元。文旅融合加速推进。全力打造古新河滨水文化漫步带,形成文旅融合实践样本;开展“来米市 逛集市”共富集市系列活动,日均流量达3000余人次;打造社区“七艺”大运河文化品牌,开展夹城问茶、米市听琴、大塘剪影等“一社一品”特色活动9场,半道红社区和锦绣社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通过省级验收;依托蜂巢剧场、浙江话剧团等文化资源举办“童印米市”研学活动10余场,惠及儿童1200余名。关键小事做精做细。着眼沿街屋檐连廊安全隐患,实施夹城巷幸福街巷解危加固;稳步推进“二供”改造,红石中央花苑等4个小区改造工程全面完成;老旧燃气管网小区改造工作全域收官,累计完成改造2.672公里;18台年度加梯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其中15台已完成建设;大塘巷社区建成省级“无障碍社区”。
(四)抓党建、聚合力,红色堡垒坚强有力
党建引领夯实发展根基。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读书班、专题讲座等4次,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讲党课220余次,全面覆盖173个党支部、4000余名党员;夯实“一核多堡”组织体系,聚焦基层治理最小单元,进一步完善《楼道长激励保障方案》,梳理形成“13310”楼道自治多元力量集成机制;健全“一核多元”工作机制,深化大运河幸福家园联心体工程,开展“春雨家电检修”“快乐米粒暑期研学”特色惠民活动90场,覆盖居民5000余人;构建新就业群体“服务圈”,围绕“小哥进小区”召开32场红茶议事会,梳理突出矛盾,推进闭环整改,开辟服务休息区8处,新建24小时独立服务驿站2处。三方协同激活治理活力。高质量推进党组织领导三方协同小区治理,以“党建引领+四众共治”模式完成新河公寓旧梯更新,成为全区首批业主自筹换梯案例;徐公巷7号成为全区10个老旧小区公用部位维修资金筹措机制探索试点小区之一。淬火提能锤炼米市铁军。开设米市铁军风采擂台赛、“米市新青年”干部培养、“社工学院”社工培养计划,抓实抓深实操训练、晾晒比武;稳步推进社区换届选举,制定“一社区一方案”,按照“主职1备2、副职1备1”比例,推进后备力量培育储备。
与此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对标先进,米市巷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两多一少”特征突出,辖区内老旧小区多、老年人口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转型升级面临瓶颈,受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空间受限、楼宇设施老旧等因素,街道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较慢,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基层治理形势复杂,社会治安、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等领域仍面临不确定隐患。
二、2025年度工作思路
2025年,米市巷街道将紧扣拱墅“三城五区”发展战略,锚定高水平打造“繁华之窗、共富之街、忠善之地”的发展定位,着力构建街道“一核两带三组团”的发展格局,全力绘就“汇通双世遗、古新米市巷”的发展实景,奋力争当“中国式现代化”街道实践排头兵。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找准优势谋发展,打造创新创业“繁华之窗”。统筹推进“四个引企”构建全域全方位招商工作新格局,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地集聚。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做优做强街道科创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创新项目成果转化,推动科创产业生态加速成型。充分挖潜湖墅南路257号等低效用地,补齐空间资源紧缺短板。紧扣“专业性、精准性、时效性”要求,全力推动政务服务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迭代升级,深化“线上+线下”双轨服务机制,推动“信用修复”“科技企业成长”等更多“一类事”落地见效,为企业成长赋能增效。
二是聚焦需求办实事,打造宜居乐居“共富之街”。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完善“阳光好邻里”服务体系,深化大运河社区食堂建设,全域打造“15分钟社区食堂圈”;改造提升夹城巷大运河幸福街巷,打造兼具“烟火气”和“高颜值”的共富街区;优化提升古新河漫步带南段,持续擦亮古新河滨水生态文化带;持续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建设,打造集成式、片区式服务场景,全力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指数。
三是强化治理抓基础,打造大爱有为“忠善之地”。进一步强化街道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挥治理枢纽作用。着力夯实“一核多堡”组织体系,全面建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四级组织堡垒,确保基层动力主轴一贯到底;健全完善“一核多元”工作机制,深化大运河幸福家园联心体建设,统筹多方资源凝聚治理合力;深化“信用+执法”监管服务体系,助力做好全区推广,着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推动“红茶议事会”“协商铃”协同融合,扎实推进“三源治理”。
规划计划
|
总结计划
|
总结和计划
|
索引号
00250066-6/2025-32382
文号
公布日期
2025-01-1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米市巷街道
2024年以来,米市巷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区委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深化改革 强基固本”主题主线,扎实推进“1515”攻坚行动,以街道党建统领“163”攻坚行动为主抓手,带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全面推动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拱墅区积极探索“信用+执法”模式助力营商环境优化的实践路径与意见建议》获市委书记刘捷批示,《米市巷街道武林壹号商务社区以“全程陪跑”增值服务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获区委书记李志龙批示,“片儿律师”志愿服务项目获评杭州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协商铃”工作模式全区推广,并入围全市基层治理创新大赛优秀项目,入选第四批市级共同富裕改革试点,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报道140余篇,“宁静小区”“楼道小红帽”等工作经验获《人民日报》刊登,“两岸一家亲 共画重阳情”活动获中国台湾网报道,“杭州好人”周召宽十余年栗子敬邻里的爱心善举抖音播放超百万。
一、2024年度工作总结
(一)提能级、增活力,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经济指标稳中有进。1-8月,街道完成社零总额103.61亿元、零售业销售额122.83亿元,总量排名全区第一;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81亿元,货物出口总额23.75亿元,商贸销售额601.36亿元,批发业销售额475.31亿元,总量排名全区前6。招商引资见实见效。充分发挥辖区党政机关、龙头企业、高端住宅、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统筹推进以政引企、以企引企、以居引企、以校引企。截至目前,外资累计出报500万美元,完成率及绝对值排名全区第三;十亿元以上项目完成1个,亿元项目完成3个,五大产业生态圈亿元项目完成3个,大项目签约累计完成5家,优质产业链项目完成14家,均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大项目企业裂变完成11家,并列全区第四;楼宇核心产业企业完成36家,并列全区第四,培育当年成立当年出税50万以上企业1家,储备1家。挖潜增量有力有序。新增新华医院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计全年实现投资出报500万元以上;推动汇孚集团新设子公司孚合农贸有限公司落地注册,预计新增批发业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引导锦江集团将原宁波业务逐步迁入锦链通,锦链通1-9月完成出报97亿元,同比增长195%,同时新设外贸企业开美铝业,实现外贸出口额新增出报4.3亿元;发挥“以旧换新”政策质效,苏宁易购9月单月线下销售突破8200万元,同比增长105%。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完成武林壹号商务社区阵地提升和“企服铃”3.0版本优化搭建,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集成式受理窗口。用好与市信用办联合成立全市首个“信连心”信用修复驿站的优势,做精做优“信用修复一类事”,已协助100余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科创生态加速成形。全力培育科创微生态,推动楼宇科技“精微网络”试点、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等工作有效落地。新增高新技术任务数累计预申报12家,完成率排名全区第一;有效国高企累计任务数累计完成24家,完成率92%;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累计上报27家,排名全区第一。
(二)抓源头、画句号,基层治理纵深推进
“以铃促治”有温度。以“协商铃”为“三源治理”工作抓手,推动“一键触发、接诉即办、闭环处置”。建立健全“三色预警”“110联动”等工作机制,推动隐患纠纷靠前处置。截至8月,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907起,同比下降20.35%,环比下降31.35%,综合排名全区第4,越级访保持全区低位,无赴京访、无越级群体访。“协商铃”被列为全区推广项目,同时入围全市基层治理创新大赛优秀项目。“信用+治理”有效度。深化省级“信用+基层治理”试点建设,积极践行“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推进“开门大吉”与“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贯通,整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多条线检查任务,减少重复执法和执法扰民。以米市巷街道为案例的《拱墅区积极探索“信用+执法”模式助力营商环境优化的实践路径与意见建议》获市委书记刘捷批示。攻坚克难有力度。通过依法依规压实主体责任、合情合理优化项目方案、用心用情做细群众工作,确保新华园、昆仑公馆等高层住宅消防隐患整改、绿化提升工作平稳完成,白马公寓等矛盾小区业委会换届有序推进。
(三)盯品质、优服务,民生福祉持续提档
公共服务融合优享。推动大运河社区食堂可持续发展,牵头制定拱墅区《大运河社区食堂(助餐点)建设与管理规范》,全域建成大运河社区食堂4家,日均服务近3000人,营业额达3.5万元。推进片区式、街区式、集成式公共服务阵地建设,嵌入养老托育、文化休闲等七大功能的米市巷街道大运河幸福家园10月正式启动,辐射居民2.3万人。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举办失业人员技能培训3场,帮扶失业重点群体1353人次,兜底安置困难人员就业11人,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495万元。文旅融合加速推进。全力打造古新河滨水文化漫步带,形成文旅融合实践样本;开展“来米市 逛集市”共富集市系列活动,日均流量达3000余人次;打造社区“七艺”大运河文化品牌,开展夹城问茶、米市听琴、大塘剪影等“一社一品”特色活动9场,半道红社区和锦绣社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通过省级验收;依托蜂巢剧场、浙江话剧团等文化资源举办“童印米市”研学活动10余场,惠及儿童1200余名。关键小事做精做细。着眼沿街屋檐连廊安全隐患,实施夹城巷幸福街巷解危加固;稳步推进“二供”改造,红石中央花苑等4个小区改造工程全面完成;老旧燃气管网小区改造工作全域收官,累计完成改造2.672公里;18台年度加梯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其中15台已完成建设;大塘巷社区建成省级“无障碍社区”。
(四)抓党建、聚合力,红色堡垒坚强有力
党建引领夯实发展根基。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读书班、专题讲座等4次,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讲党课220余次,全面覆盖173个党支部、4000余名党员;夯实“一核多堡”组织体系,聚焦基层治理最小单元,进一步完善《楼道长激励保障方案》,梳理形成“13310”楼道自治多元力量集成机制;健全“一核多元”工作机制,深化大运河幸福家园联心体工程,开展“春雨家电检修”“快乐米粒暑期研学”特色惠民活动90场,覆盖居民5000余人;构建新就业群体“服务圈”,围绕“小哥进小区”召开32场红茶议事会,梳理突出矛盾,推进闭环整改,开辟服务休息区8处,新建24小时独立服务驿站2处。三方协同激活治理活力。高质量推进党组织领导三方协同小区治理,以“党建引领+四众共治”模式完成新河公寓旧梯更新,成为全区首批业主自筹换梯案例;徐公巷7号成为全区10个老旧小区公用部位维修资金筹措机制探索试点小区之一。淬火提能锤炼米市铁军。开设米市铁军风采擂台赛、“米市新青年”干部培养、“社工学院”社工培养计划,抓实抓深实操训练、晾晒比武;稳步推进社区换届选举,制定“一社区一方案”,按照“主职1备2、副职1备1”比例,推进后备力量培育储备。
与此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对标先进,米市巷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两多一少”特征突出,辖区内老旧小区多、老年人口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转型升级面临瓶颈,受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空间受限、楼宇设施老旧等因素,街道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较慢,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基层治理形势复杂,社会治安、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等领域仍面临不确定隐患。
二、2025年度工作思路
2025年,米市巷街道将紧扣拱墅“三城五区”发展战略,锚定高水平打造“繁华之窗、共富之街、忠善之地”的发展定位,着力构建街道“一核两带三组团”的发展格局,全力绘就“汇通双世遗、古新米市巷”的发展实景,奋力争当“中国式现代化”街道实践排头兵。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找准优势谋发展,打造创新创业“繁华之窗”。统筹推进“四个引企”构建全域全方位招商工作新格局,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地集聚。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做优做强街道科创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创新项目成果转化,推动科创产业生态加速成型。充分挖潜湖墅南路257号等低效用地,补齐空间资源紧缺短板。紧扣“专业性、精准性、时效性”要求,全力推动政务服务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迭代升级,深化“线上+线下”双轨服务机制,推动“信用修复”“科技企业成长”等更多“一类事”落地见效,为企业成长赋能增效。
二是聚焦需求办实事,打造宜居乐居“共富之街”。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完善“阳光好邻里”服务体系,深化大运河社区食堂建设,全域打造“15分钟社区食堂圈”;改造提升夹城巷大运河幸福街巷,打造兼具“烟火气”和“高颜值”的共富街区;优化提升古新河漫步带南段,持续擦亮古新河滨水生态文化带;持续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建设,打造集成式、片区式服务场景,全力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指数。
三是强化治理抓基础,打造大爱有为“忠善之地”。进一步强化街道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挥治理枢纽作用。着力夯实“一核多堡”组织体系,全面建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四级组织堡垒,确保基层动力主轴一贯到底;健全完善“一核多元”工作机制,深化大运河幸福家园联心体建设,统筹多方资源凝聚治理合力;深化“信用+执法”监管服务体系,助力做好全区推广,着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推动“红茶议事会”“协商铃”协同融合,扎实推进“三源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