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50033-2/2024-3131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区民政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备注/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生成日期 | 2024-08-07 | 发布日期 | 2024-08-07 |
附件 |
发布日期: 2024-08-07 15:23:11 点击率:
今年来,拱墅区民政局在省、市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老有康养”“弱有众扶”专项工作要求,紧扣全市“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紧紧围绕区委“1515”攻坚行动任务,深入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全市“勇攀高峰、勇立潮头”中展现拱墅民政担当。区慈善总会被列为浙江省清廉社会组织建设百家范例,承办杭州市婚俗改革成果交流会暨拱墅区“三文”融合基地开园仪式,杭州市首个慈善文化公园在拱墅正式落地开园,辖区内和睦老人公寓榜被授予“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称号,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入选“杭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样板机构”。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正风肃纪,全面从严治党更向“实”抓
1.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落到实处。一是以上率下,坚持高位推动。班子成员集中讨论并制定学习计划,把党纪学习融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日常学习,以读书班形式专题交流研讨。出台党纪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召开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进一步夯实基础。党组书记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以专题党课形式为全局讲解《条例》。二是加强组织,融入日常学在经常。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条例》,开展研讨。召开作风建设大会并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廉政风险排查。参观乔司监狱警示教育基地、省档案馆“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文献展等。三是规范管理,夯实教育成效。开展全局规范管理主题年活动,认真梳理现行的政策法规,全面梳理各条线任务清单,建立科室岗位职责分工表,优化局内档案室分布。建立健全《拱墅区民政局内部管理制度汇编》,推动机关内部按制度办事。
2.一严到底抓好民政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一是吃透精神,迅速部署。第一时间深入学习省厅推进会和市局工作培训会精神,建立专项,研究制定整治方案。召开全区民政领域集中整治工作培训会,统一思想。召开各专项行动部署会,细化举措。二是深入一线,全面排查。针对部分突出问题实地走访调研,收集相关信息。对照重点任务清单和相关要求深入开展自查,对各街道进行专项审计,会同第四派驻纪检组对街道进行专项检查。三是分析研判,加强自查。按照省市方案要求,对问题逐一研判,倒排时间节点,细化整改措施,形成问题台账。坚持“常调度,勤研判”,定期召开党组班子碰头会专项研究,梳理整改情况,制定下步计划。
(二)深化改革,养老服务提升更往“前”跨
1.推动社区食堂转型升级。以“片区化打造、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营”为突破方向,累计建成投用114个社区食堂(助餐点),日均就餐人数1.24万人次。今年,已建设完成桥西、虎山、祥符桥、夹城巷、东二、大塘巷、拱宸等9家老年助餐服务点。围绕推进社区助餐服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起草《大运河社区食堂(助餐点)建设与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并按照“普惠型、示范型、旗舰型”对食堂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2.满足活力老人“学乐为”精神文化需求。统筹老年大学、老年电视大学、退休干部职工大学、社区学院等老年教育平台,组建集“名师大咖、专业教师、民间达人”三位一体师资库,推出4大类、56门课程,建立37位教师组成的师资库。上塘、祥符、长庆、文晖、东新、大关6所“大运河老年学堂”已开课运行,累计招收学员791名,开展教学人数达7600余人次,力争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老年教育”新模式。
3.探索“家社院”融合模式。结合养老服务机构、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康养联合体规范化建设,试点打造一批街道级康养驿站,提供多样化服务功能,形成“家社院”养老服务互融的“1+6”新模式。依托“爱心分”建立协同服务机制,在半山街道试点探索“框架服务协议+服务套餐”的“家社院”签约服务项目。
4.搭建“智慧消防”安全防范平台。开发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与预警系统,通过“技防+人防”新模式,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效率。现已基本完成2.0版本系统迭代升级,在全区19家养老机构进行试点。探索设置养老机构避难间,发布《拱墅区养老机构避难间设置标准》(团体标准),筑牢安全底线。
(三)提标扩面,“救助+慈善”融合更往“深”走
1.加强兜底救助。加强资金保障,拓展救助覆盖、救助主体和救助范围,为10万余人次提供“物质+服务+专业”救助,四级救助圈累计发放各类帮扶资金4748.89万元。加强政府、市场、社会等资源的统筹联动,推进助联体规范化运行,上半年开展活动1056场次,累计服务25482人次。做好低收入人口综合帮扶工作试点,推进“精康融合行动”,提高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质量水平。持续强化流浪乞讨助。
2.推进服务融合。推动政府兜底性救助服务和慈善个性化帮扶服务进一步融合,常态化开展“春风常驻·情暖四季”系列公益慈善活动。依托助联体建设线下慈善超市,常态化开展针对困难老年人、困境儿童等救助对象的服务项目,形成以拱墅区春风里慈善超市为枢纽的“1+18”慈善互联互通平台。依托区级“大运河幸福家园”开展公益青年夜学,开设18门课程,共400余人参加学习。梳理形成“春风常驻”慈善助困、慈善托幼、慈善助学、慈善助医等慈善项目10个。深化“春风里”助困、助老、助学、助医、助残等慈善救助品牌。
3.拓宽资金来源。开展“春风行动”慈善募捐,上半年募集资金900余万元。通过探索留本冠名基金、慈善信托等方式,创新公益慈善多元联合投入机制,联动杭州育才专修学校、社会各界爱心企业、人士捐赠200万元,共同成立拱墅区安吉路育才教育关爱慈善信托基金。
4.强化儿童关怀。做好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工作,针对各类困境儿童共发放补助资金221.07万。推出各类公益项目,开展“拱护幼苗·墅守童心”六一儿童节儿童关爱活动,发布“春风常驻﹒同心护苗”慈善扶幼项目、“春风常驻﹒助学圆梦”慈善助学项目、“星星相伴·爱心护航”湖墅学校安心出行公益项目、“春风常驻·福润心田”未成年人保护公益服务项目。
(四)引育并重,社会组织发展更往“优”提
1.做好服务保障。坚持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党建入章率100%,社会组织清廉入章163家。7家社会组织获评清廉社会组织创建培育点。常态化做好注册登记准入工作,上半年完成各类社会组织登记、变更、注销等220件。
2.强化培育发展。启动第三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征求项目需求63个。指导3家组织参评全省品牌社会组织、5位社会组织人才参评全省社会组织领军人物。开展第二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中末期评估。开展党建清廉、业务等各类培训7场。拟制社会组织激励扶持办法,加大扶持力度。
3.注重规范管理。推进重点领域监管,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和乱收费治理,社会组织违规评比表彰活动排查处置工作。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与《每日商报》等媒体协商,建立注销登记中涉及的登报费用报销机制,注销僵尸组织8家,助力营商环境提升。
(五)暖心惠民,社会事务民生温度更向“上”提
1.擦亮运河婚俗名片。优化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布局,设立特色婚俗数字博物馆,打造数智助力的婚登场所。建立康桥婚俗文化展陈厅,展示本土乡情与婚俗历史变迁。承办杭州市婚俗改革成果交流会暨拱墅区“三文”融合基地开园仪式活动,发布“甜蜜地图”,推出武林夜市、小河直街、国家森林公园、上塘古运河风景区等16个青年交友、恋爱打卡平台,构建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的甜蜜场景。推出“1+18”婚姻家庭辅导模式,开展定点咨询、个性辅导、主题沙龙等项目活动。建立区级“幸福护航”婚姻家庭辅导项目,举办活动100余场,受益人群2500余名,个性化婚姻辅导100人余次,开设在线视频教育课程10次。常态化运行特邀颁证师机制,目前,13对特邀颁证师完成近千次新人集体颁证。
2.加强殡葬服务保障。高质量推进群众“身后事”基本服务免费民生实事,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持续做好集中祭扫活动安全服务管理工作,开展大规模墓区安全生产检查,确保祭扫高峰期安全、文明、有序。
3.提高区划地名管理质效。规范开展地名命名、门牌编制等行政事项,持续开展地名地址数据库质量提升行动,半年审核命名道路街巷29条、桥梁15座、隧道1条,新增、补录、修正门牌数据3.2万条。加强平安边界建设,常态化做好边界巡检。推进《拱墅区地名志》编纂工作,完成初稿第一轮修改。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思路
1.聚焦“老有康养”,注入为老服务新内涵。一是创医康养融合服务先行区。深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协同,畅通家庭养老床位照护服务和家庭病床转介服务渠道。深化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服务机构的合作,推进康复服务进社区、进家庭,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更多优质上门服务。二是创“学乐为”多元服务示范区。创新社区老年大学服务体系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家门口专业的文化教育活动。每季度开展社区阳光社团系列比学活动,培育一批善于合作、乐于奉献的老年志愿服务团队。三是创家社院联动服务最优区。深化“五色探访”服务机制,通过专职人员上门探访、智能设备守护巡防、党员骨干志愿者结对走访的“三访”工作机制,守牢老年人居家安全底线。持续推动社区食堂转型升级,持续探索养老机构“智慧消防”和避难间设置,提升优质安全养老服务。
2.聚焦“弱有众扶”,构建社会救助新格局。一是线上线下,拓展社会救助深度。通过低收入人口信息监测、大救助系统等线上平台,实现监测预警、转办推送、跟踪反馈、个性帮扶。高质量完成省“低收入人口综合帮扶”试点工作。二是一户一策,提升社会救助精度。不断优化完善“一户一档一策”帮扶方案,进一步提升帮扶措施精准性。加强区、街、社三级助联体运营工作,增强救助帮扶实效性,争创全省五星助联体。三是多元参与,彰显社会救助温度。以“春风常驻”政策为指引,推动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相融合。探索不动产、社区基金等新型慈善信托,拓宽慈善资金募集方式,强化特殊群体定向救助。持续升级“春风里”慈善爱心家园系统,搭建社会慈善资源、公益志愿资源交互平台,打造公益慈善生活圈。
3.聚焦“培育扶持”,指导社会组织新发展。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升级打造拱墅区社会组织党建“有光之家”,开展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助力杭州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确保年底前社会组织清廉建设入章率达到95%。二是搭建展示平台。启动区、街公益创投活动,开展项目扶持,区街两级计划投入1000万元。承办好全省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成果展暨杭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嘉年华。三是抓好过程监管。持续开展清理整治工作,确保辖区社会组织生态规范,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4.聚焦“水韵婚俗”,弘扬婚俗改革新风尚。一是打造特色婚俗样板。立足运河水乡特色,做好全省第二批婚俗改革实验区评审验收工作,力争验收评审优秀。二是创设婚姻服务新模式,围绕“民政引导、协会协同、社会组织参与”思路,持续完善婚姻家庭服务体系建设,以“蜂巢意识”持续孵化资金及志愿服务力量。三是营造移风易俗美好氛围,紧扣运河申遗十周年节点,举办集文明、简约、引领风尚的第九届大运河集体婚典,继续推进“特邀颁证师”、“公益婚姻辅导和交友”等婚姻亮点工作。
规划计划
|
总结计划
|
总结和计划
|
索引号
00250033-2/2024-31318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8-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民政局
今年来,拱墅区民政局在省、市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老有康养”“弱有众扶”专项工作要求,紧扣全市“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紧紧围绕区委“1515”攻坚行动任务,深入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全市“勇攀高峰、勇立潮头”中展现拱墅民政担当。区慈善总会被列为浙江省清廉社会组织建设百家范例,承办杭州市婚俗改革成果交流会暨拱墅区“三文”融合基地开园仪式,杭州市首个慈善文化公园在拱墅正式落地开园,辖区内和睦老人公寓榜被授予“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称号,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入选“杭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样板机构”。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正风肃纪,全面从严治党更向“实”抓
1.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落到实处。一是以上率下,坚持高位推动。班子成员集中讨论并制定学习计划,把党纪学习融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日常学习,以读书班形式专题交流研讨。出台党纪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召开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进一步夯实基础。党组书记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以专题党课形式为全局讲解《条例》。二是加强组织,融入日常学在经常。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条例》,开展研讨。召开作风建设大会并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廉政风险排查。参观乔司监狱警示教育基地、省档案馆“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文献展等。三是规范管理,夯实教育成效。开展全局规范管理主题年活动,认真梳理现行的政策法规,全面梳理各条线任务清单,建立科室岗位职责分工表,优化局内档案室分布。建立健全《拱墅区民政局内部管理制度汇编》,推动机关内部按制度办事。
2.一严到底抓好民政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一是吃透精神,迅速部署。第一时间深入学习省厅推进会和市局工作培训会精神,建立专项,研究制定整治方案。召开全区民政领域集中整治工作培训会,统一思想。召开各专项行动部署会,细化举措。二是深入一线,全面排查。针对部分突出问题实地走访调研,收集相关信息。对照重点任务清单和相关要求深入开展自查,对各街道进行专项审计,会同第四派驻纪检组对街道进行专项检查。三是分析研判,加强自查。按照省市方案要求,对问题逐一研判,倒排时间节点,细化整改措施,形成问题台账。坚持“常调度,勤研判”,定期召开党组班子碰头会专项研究,梳理整改情况,制定下步计划。
(二)深化改革,养老服务提升更往“前”跨
1.推动社区食堂转型升级。以“片区化打造、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营”为突破方向,累计建成投用114个社区食堂(助餐点),日均就餐人数1.24万人次。今年,已建设完成桥西、虎山、祥符桥、夹城巷、东二、大塘巷、拱宸等9家老年助餐服务点。围绕推进社区助餐服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起草《大运河社区食堂(助餐点)建设与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并按照“普惠型、示范型、旗舰型”对食堂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2.满足活力老人“学乐为”精神文化需求。统筹老年大学、老年电视大学、退休干部职工大学、社区学院等老年教育平台,组建集“名师大咖、专业教师、民间达人”三位一体师资库,推出4大类、56门课程,建立37位教师组成的师资库。上塘、祥符、长庆、文晖、东新、大关6所“大运河老年学堂”已开课运行,累计招收学员791名,开展教学人数达7600余人次,力争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老年教育”新模式。
3.探索“家社院”融合模式。结合养老服务机构、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康养联合体规范化建设,试点打造一批街道级康养驿站,提供多样化服务功能,形成“家社院”养老服务互融的“1+6”新模式。依托“爱心分”建立协同服务机制,在半山街道试点探索“框架服务协议+服务套餐”的“家社院”签约服务项目。
4.搭建“智慧消防”安全防范平台。开发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与预警系统,通过“技防+人防”新模式,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效率。现已基本完成2.0版本系统迭代升级,在全区19家养老机构进行试点。探索设置养老机构避难间,发布《拱墅区养老机构避难间设置标准》(团体标准),筑牢安全底线。
(三)提标扩面,“救助+慈善”融合更往“深”走
1.加强兜底救助。加强资金保障,拓展救助覆盖、救助主体和救助范围,为10万余人次提供“物质+服务+专业”救助,四级救助圈累计发放各类帮扶资金4748.89万元。加强政府、市场、社会等资源的统筹联动,推进助联体规范化运行,上半年开展活动1056场次,累计服务25482人次。做好低收入人口综合帮扶工作试点,推进“精康融合行动”,提高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质量水平。持续强化流浪乞讨助。
2.推进服务融合。推动政府兜底性救助服务和慈善个性化帮扶服务进一步融合,常态化开展“春风常驻·情暖四季”系列公益慈善活动。依托助联体建设线下慈善超市,常态化开展针对困难老年人、困境儿童等救助对象的服务项目,形成以拱墅区春风里慈善超市为枢纽的“1+18”慈善互联互通平台。依托区级“大运河幸福家园”开展公益青年夜学,开设18门课程,共400余人参加学习。梳理形成“春风常驻”慈善助困、慈善托幼、慈善助学、慈善助医等慈善项目10个。深化“春风里”助困、助老、助学、助医、助残等慈善救助品牌。
3.拓宽资金来源。开展“春风行动”慈善募捐,上半年募集资金900余万元。通过探索留本冠名基金、慈善信托等方式,创新公益慈善多元联合投入机制,联动杭州育才专修学校、社会各界爱心企业、人士捐赠200万元,共同成立拱墅区安吉路育才教育关爱慈善信托基金。
4.强化儿童关怀。做好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工作,针对各类困境儿童共发放补助资金221.07万。推出各类公益项目,开展“拱护幼苗·墅守童心”六一儿童节儿童关爱活动,发布“春风常驻﹒同心护苗”慈善扶幼项目、“春风常驻﹒助学圆梦”慈善助学项目、“星星相伴·爱心护航”湖墅学校安心出行公益项目、“春风常驻·福润心田”未成年人保护公益服务项目。
(四)引育并重,社会组织发展更往“优”提
1.做好服务保障。坚持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党建入章率100%,社会组织清廉入章163家。7家社会组织获评清廉社会组织创建培育点。常态化做好注册登记准入工作,上半年完成各类社会组织登记、变更、注销等220件。
2.强化培育发展。启动第三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征求项目需求63个。指导3家组织参评全省品牌社会组织、5位社会组织人才参评全省社会组织领军人物。开展第二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中末期评估。开展党建清廉、业务等各类培训7场。拟制社会组织激励扶持办法,加大扶持力度。
3.注重规范管理。推进重点领域监管,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和乱收费治理,社会组织违规评比表彰活动排查处置工作。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与《每日商报》等媒体协商,建立注销登记中涉及的登报费用报销机制,注销僵尸组织8家,助力营商环境提升。
(五)暖心惠民,社会事务民生温度更向“上”提
1.擦亮运河婚俗名片。优化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布局,设立特色婚俗数字博物馆,打造数智助力的婚登场所。建立康桥婚俗文化展陈厅,展示本土乡情与婚俗历史变迁。承办杭州市婚俗改革成果交流会暨拱墅区“三文”融合基地开园仪式活动,发布“甜蜜地图”,推出武林夜市、小河直街、国家森林公园、上塘古运河风景区等16个青年交友、恋爱打卡平台,构建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的甜蜜场景。推出“1+18”婚姻家庭辅导模式,开展定点咨询、个性辅导、主题沙龙等项目活动。建立区级“幸福护航”婚姻家庭辅导项目,举办活动100余场,受益人群2500余名,个性化婚姻辅导100人余次,开设在线视频教育课程10次。常态化运行特邀颁证师机制,目前,13对特邀颁证师完成近千次新人集体颁证。
2.加强殡葬服务保障。高质量推进群众“身后事”基本服务免费民生实事,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持续做好集中祭扫活动安全服务管理工作,开展大规模墓区安全生产检查,确保祭扫高峰期安全、文明、有序。
3.提高区划地名管理质效。规范开展地名命名、门牌编制等行政事项,持续开展地名地址数据库质量提升行动,半年审核命名道路街巷29条、桥梁15座、隧道1条,新增、补录、修正门牌数据3.2万条。加强平安边界建设,常态化做好边界巡检。推进《拱墅区地名志》编纂工作,完成初稿第一轮修改。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思路
1.聚焦“老有康养”,注入为老服务新内涵。一是创医康养融合服务先行区。深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协同,畅通家庭养老床位照护服务和家庭病床转介服务渠道。深化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服务机构的合作,推进康复服务进社区、进家庭,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更多优质上门服务。二是创“学乐为”多元服务示范区。创新社区老年大学服务体系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家门口专业的文化教育活动。每季度开展社区阳光社团系列比学活动,培育一批善于合作、乐于奉献的老年志愿服务团队。三是创家社院联动服务最优区。深化“五色探访”服务机制,通过专职人员上门探访、智能设备守护巡防、党员骨干志愿者结对走访的“三访”工作机制,守牢老年人居家安全底线。持续推动社区食堂转型升级,持续探索养老机构“智慧消防”和避难间设置,提升优质安全养老服务。
2.聚焦“弱有众扶”,构建社会救助新格局。一是线上线下,拓展社会救助深度。通过低收入人口信息监测、大救助系统等线上平台,实现监测预警、转办推送、跟踪反馈、个性帮扶。高质量完成省“低收入人口综合帮扶”试点工作。二是一户一策,提升社会救助精度。不断优化完善“一户一档一策”帮扶方案,进一步提升帮扶措施精准性。加强区、街、社三级助联体运营工作,增强救助帮扶实效性,争创全省五星助联体。三是多元参与,彰显社会救助温度。以“春风常驻”政策为指引,推动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相融合。探索不动产、社区基金等新型慈善信托,拓宽慈善资金募集方式,强化特殊群体定向救助。持续升级“春风里”慈善爱心家园系统,搭建社会慈善资源、公益志愿资源交互平台,打造公益慈善生活圈。
3.聚焦“培育扶持”,指导社会组织新发展。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升级打造拱墅区社会组织党建“有光之家”,开展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助力杭州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确保年底前社会组织清廉建设入章率达到95%。二是搭建展示平台。启动区、街公益创投活动,开展项目扶持,区街两级计划投入1000万元。承办好全省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成果展暨杭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嘉年华。三是抓好过程监管。持续开展清理整治工作,确保辖区社会组织生态规范,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4.聚焦“水韵婚俗”,弘扬婚俗改革新风尚。一是打造特色婚俗样板。立足运河水乡特色,做好全省第二批婚俗改革实验区评审验收工作,力争验收评审优秀。二是创设婚姻服务新模式,围绕“民政引导、协会协同、社会组织参与”思路,持续完善婚姻家庭服务体系建设,以“蜂巢意识”持续孵化资金及志愿服务力量。三是营造移风易俗美好氛围,紧扣运河申遗十周年节点,举办集文明、简约、引领风尚的第九届大运河集体婚典,继续推进“特邀颁证师”、“公益婚姻辅导和交友”等婚姻亮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