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MB1645695J/2024-3131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备注/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生成日期 | 2024-08-06 | 发布日期 | 2024-08-06 |
附件 |
发布日期: 2024-08-06 16:42:42 点击率: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也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考评命名之年,拱墅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围绕“崇军拱墅”建设目标,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级,促进优待尊崇多维拓面,以示范引领姿态推进退役军人和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在“理论学习”上发力,思想引领走在前面。一是抓好党纪学习教育。紧紧围绕党纪学习教育工作总要求,组织党纪学习教育集中学习和警示教育,开展党纪宣讲,举办“读书班”,以党纪学习教育实效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二是引领老兵永远跟党走。在全区开展“3.5”退役军人学雷锋日活动,组织各级服务站开展国防教育基地、红色景点参观、退役军人气排球比赛、书画摄影比赛等主题活动,教育引导退役军人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加强对“兵支书”、“兵委员”、“兵教师”等群体宣传报道,激发激情干劲,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在基层治理中的责任担当。三是推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持续向社会发力。持续擦亮“运河老兵”志愿服务品牌,组织志愿者服务团队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社会服务、公益慈善和舆论引导,全面形成区、街、社三级“1+18+N”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超100余场。
(二)在“服务广度”上发力,保障体系持续完善。一是夯实服务保障基础。持续做好建档立卡和优待证审核发放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档立卡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28565人,优待证系统审核通过27005人,通过率为98.88%。推进退役军人享受公共交通优待政策,已享受优待政策的非杭户籍退役军人共2124名,拱墅籍退役军人共26454人。对部军休系统、省军休系统军休干部、无军籍职工等人员进行清理核查,按要求进行减员和补录,做到系统与实际相符。二是规范服务工作标准。结合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进一步规范基层服务站挂牌和上墙内容。认真落实《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服务清单》工作要求,完成全区168个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减负整改工作,优化完善工作手册、业务流程图和岗位职责,提高基层站点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三是打造多功能服务窗口。以全省领先全市一流为目标,完成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搬迁及设计升级改造工作,营造浓厚“红色”氛围。联合区审管办,在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接待大厅设立“一件事”联办窗口,全市首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社保、税务等一系列业务的一站式服务模式,不断纵深推进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筹建南方机电市场退役军人服务站和聚兴大厦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退役军人服务站2个园区服务站点。
(三)在“尊军崇军”上发力,尊崇氛围日益浓厚。一是营造立体化尊崇氛围。区、街领导带队走访慰问全区14家共建部队和区消防大队共计27次,赠送慰问品36万元。开展“欢乐祥和闹元宵,军民共叙鱼水情”等军民共建联欢活动,增进军地感情。与区检察院共建军地协作检察e站,为驻地部队、军人军属提供快速、便捷、高效的线上反映渠道。二是拓宽宣传教育载体。区级双拥公园(艮山运河公园)双拥氛围,打造综合性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公园。新建区双拥文化宣传广场--紫荆广场。新增开通65路双拥主题宣传公交线路。提升杭州市卖鱼桥小学等一批双拥特色示范学校以及盘石科技、咸亨国际等拥军企业,持续推进桥西历史街区为代表的“1+4+N”崇军商街建设。三是开展烈士纪念活动。依托局微信公众号,以“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为主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全区各级组织200余名人员到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杭州革命烈士纪念馆祭扫英烈,追思英烈丰功伟绩,向英烈致以崇高的敬意,营造崇尚、捍卫、学习英烈新风尚。
(四)在“双拥创建”上发力,拥军优属扎实推进。一是高质量做好双拥模范城考评工作。召开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全国双拥模范区创建动员部署会,印发工作方案,明确创建工作内容、要求及职责分工,做到“认识到位、制度到位、工作到位”。二是紧盯拥军支前,为服务部队备战打仗提供强力支撑。召开第一、第二季度军地联席会议,开展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会商,推动省军区第一、第四干休所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等双拥互办实事项目。组织10家驻拱部队和9家经合社开展接对共建,签订协议,主动收集辖区军人子女入学入托相关需求。完善更新拥军支前队伍,开展2024年度拥军支前工作队伍集合点验拉动。三是探索社会化拥军新模式。与杭州招商观颐之家签订崇军服务协议,增挂拱墅区崇军养护院牌子,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现役军人家属提供优先优惠服务。联合杭州牙科医院集团,安排一站式移动巡诊车,上门为部队老干部提供免费口腔保健服务。
(五)在“提质增效”上发力,服务保障持续提升。一是高标准落实优待政策。高标准做好优抚对象评定工作,半年来新评定60岁农村籍、残疾军人等优抚对象27名,累计发放优抚金1700余万元。积极协调各方,在经济、医疗、就业等多方面给予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共计发放援助资金30余万元,120余人次受益。二是全方位关爱退役军人。重点优抚对象常态化走访率达100%,有仪式感地开展29名春季退役士兵返乡接收工作。春节期间,三级服务保障体系累计慰问2.9万余名军烈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发放慰问金437.68万元。三是加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承办全市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成功及意向录用24人次,6人推荐进入体制内编外岗位。在浙大城市学院举办退役军人专场精准对接招聘会,35名退役军人达成就业意向。建立全区退役军人企业名录,常态做好军创企业走访和入企服务,半年来共走访军创企业并送整体送服务80余家,招商引资3家军创企业入驻拱墅。
(六)在“权益维护”上发力,信访矛盾不断化解。推行“线上+线下”全方位接访平台,积极回应退役军人合理合法诉求,累计办理接待各渠道信访事项336件次。针对重点群体和重点人员,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制度,重点人员实现突破转化,脱离挑头群体。协调政法、公安等部门全力协助开展涉军维稳相关工作,较好完成工作任务。未发生重大信访事件和负面网络舆情炒作,全区退役军人群体总体稳定,实现“零进京零群访”。
二、存在的困难及不足
一是双拥示范点建设还需完善。全市双拥模范城创建我区有6个迎检点位,2件拥军优属实事项纳入全市2024年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任务,点位多任务重,一些双拥迎检点还需加快进度进一步完善。
二是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均衡。部分街道、社区服务站对标“五有”要求和服务站示范创建标准、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急需推动服务系统建设从“全覆盖”向“提质效”转变。
三是矛盾攻坚化解存在堵点,敏感节点风险仍然存在。经济发展领域、民生就业领域矛盾问题向退役军人传导的风险加大,“自谋职业转业士官、96、99进藏兵”等群体的遗留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彻底解决。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举措
(一)推进“崇军拱墅”建设,开创双拥工作多维联动新局面。以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为契机,着力打造基层双拥示范点和具有拱墅辨识度的双拥服务品牌。在全区范围内打造“六个一”(1个崇军文化宣传广场、1个双拥主题公园、1个崇军驿站、1条双拥示范街、1所国防教育示范学校、1个崇军养护院)和“两个二”(2道双拥公交风景线、2个市双拥基层示范点),不断赋予军民共同参与、融合发展的双拥工作新内涵。结合未来社区建设,引导崇军商家为老兵提供优先、优待、优惠服务,形成“衣食住行”一体的拥军优属服务联盟。建立军地结对共建、军地合署办公等长效机制,对接部队现实需求,落实军地互办实事、互解难题“双清单”制度,办好军人子女入学等拥军实事。加强国防和双拥工作宣传力度,开展节日慰问送温暖、送法律政策进军营、立功受奖送喜报等“双拥在基层”活动,激发全区上下积极参与双拥共建工作热情。
(二)实施“就业优先”行动,谋划退役军人共同富裕新举措。拓宽安置渠道,高质量完成移交安置任务,促进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做实退役军人“码上就业”工作,加强就业需求和企业岗位需求“两库”数据采集和融合应用,实现退役军人充分就业。拓展退役军人创业渠道,打造拱墅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聚兴大厦),组织退役军人创业政策优惠宣讲和培训,推动军创企业稳定增长。
(三)围绕“强基固本”目标,树立服务保障阵地建设高标杆。扎实开展“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争取6家以上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争创省“枫桥式”服务站。完善基础保障,规范服务秩序,实现服务保障从“有”到“优”转变。深化区级退役军人服务阵地建设,以“服务保障、国防教育、工作展示”三项功能合一为目标,高水平打造好区级老兵之家(国防教育基地)。
(四)突出“关爱守护”重点,建立退役军人优抚帮扶新模式。深化“慈善+拥军”工作模式,完善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机制。发挥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其他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队作用,规范、细化用好关爱退役军人专项基金,广泛链接军创企业等社会资源,开展走访慰问、困难援助等关爱帮扶,提升社会化优抚保障水平。
(五)强化“形势风险”研判,营造退役军人平安稳定好态势。坚持依法依规解决合理诉求,对历史遗留问题,坚决执行“三不”要求,保持区域平衡、群体平衡。细化退役军人信访人员“一人一档”管理机制,加强重点人员分级管控,形成情报预警、源头稳控和矛盾化解的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减少重复访、越级访、杜绝进京访,确保涉军信访工作平稳可控。
规划计划
|
总结计划
|
总结和计划
|
索引号
MB1645695J/2024-31314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8-0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也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考评命名之年,拱墅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围绕“崇军拱墅”建设目标,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级,促进优待尊崇多维拓面,以示范引领姿态推进退役军人和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在“理论学习”上发力,思想引领走在前面。一是抓好党纪学习教育。紧紧围绕党纪学习教育工作总要求,组织党纪学习教育集中学习和警示教育,开展党纪宣讲,举办“读书班”,以党纪学习教育实效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二是引领老兵永远跟党走。在全区开展“3.5”退役军人学雷锋日活动,组织各级服务站开展国防教育基地、红色景点参观、退役军人气排球比赛、书画摄影比赛等主题活动,教育引导退役军人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加强对“兵支书”、“兵委员”、“兵教师”等群体宣传报道,激发激情干劲,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在基层治理中的责任担当。三是推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持续向社会发力。持续擦亮“运河老兵”志愿服务品牌,组织志愿者服务团队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社会服务、公益慈善和舆论引导,全面形成区、街、社三级“1+18+N”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超100余场。
(二)在“服务广度”上发力,保障体系持续完善。一是夯实服务保障基础。持续做好建档立卡和优待证审核发放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档立卡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28565人,优待证系统审核通过27005人,通过率为98.88%。推进退役军人享受公共交通优待政策,已享受优待政策的非杭户籍退役军人共2124名,拱墅籍退役军人共26454人。对部军休系统、省军休系统军休干部、无军籍职工等人员进行清理核查,按要求进行减员和补录,做到系统与实际相符。二是规范服务工作标准。结合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进一步规范基层服务站挂牌和上墙内容。认真落实《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服务清单》工作要求,完成全区168个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减负整改工作,优化完善工作手册、业务流程图和岗位职责,提高基层站点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三是打造多功能服务窗口。以全省领先全市一流为目标,完成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搬迁及设计升级改造工作,营造浓厚“红色”氛围。联合区审管办,在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接待大厅设立“一件事”联办窗口,全市首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社保、税务等一系列业务的一站式服务模式,不断纵深推进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筹建南方机电市场退役军人服务站和聚兴大厦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退役军人服务站2个园区服务站点。
(三)在“尊军崇军”上发力,尊崇氛围日益浓厚。一是营造立体化尊崇氛围。区、街领导带队走访慰问全区14家共建部队和区消防大队共计27次,赠送慰问品36万元。开展“欢乐祥和闹元宵,军民共叙鱼水情”等军民共建联欢活动,增进军地感情。与区检察院共建军地协作检察e站,为驻地部队、军人军属提供快速、便捷、高效的线上反映渠道。二是拓宽宣传教育载体。区级双拥公园(艮山运河公园)双拥氛围,打造综合性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公园。新建区双拥文化宣传广场--紫荆广场。新增开通65路双拥主题宣传公交线路。提升杭州市卖鱼桥小学等一批双拥特色示范学校以及盘石科技、咸亨国际等拥军企业,持续推进桥西历史街区为代表的“1+4+N”崇军商街建设。三是开展烈士纪念活动。依托局微信公众号,以“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为主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全区各级组织200余名人员到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杭州革命烈士纪念馆祭扫英烈,追思英烈丰功伟绩,向英烈致以崇高的敬意,营造崇尚、捍卫、学习英烈新风尚。
(四)在“双拥创建”上发力,拥军优属扎实推进。一是高质量做好双拥模范城考评工作。召开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全国双拥模范区创建动员部署会,印发工作方案,明确创建工作内容、要求及职责分工,做到“认识到位、制度到位、工作到位”。二是紧盯拥军支前,为服务部队备战打仗提供强力支撑。召开第一、第二季度军地联席会议,开展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会商,推动省军区第一、第四干休所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等双拥互办实事项目。组织10家驻拱部队和9家经合社开展接对共建,签订协议,主动收集辖区军人子女入学入托相关需求。完善更新拥军支前队伍,开展2024年度拥军支前工作队伍集合点验拉动。三是探索社会化拥军新模式。与杭州招商观颐之家签订崇军服务协议,增挂拱墅区崇军养护院牌子,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现役军人家属提供优先优惠服务。联合杭州牙科医院集团,安排一站式移动巡诊车,上门为部队老干部提供免费口腔保健服务。
(五)在“提质增效”上发力,服务保障持续提升。一是高标准落实优待政策。高标准做好优抚对象评定工作,半年来新评定60岁农村籍、残疾军人等优抚对象27名,累计发放优抚金1700余万元。积极协调各方,在经济、医疗、就业等多方面给予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共计发放援助资金30余万元,120余人次受益。二是全方位关爱退役军人。重点优抚对象常态化走访率达100%,有仪式感地开展29名春季退役士兵返乡接收工作。春节期间,三级服务保障体系累计慰问2.9万余名军烈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发放慰问金437.68万元。三是加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承办全市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成功及意向录用24人次,6人推荐进入体制内编外岗位。在浙大城市学院举办退役军人专场精准对接招聘会,35名退役军人达成就业意向。建立全区退役军人企业名录,常态做好军创企业走访和入企服务,半年来共走访军创企业并送整体送服务80余家,招商引资3家军创企业入驻拱墅。
(六)在“权益维护”上发力,信访矛盾不断化解。推行“线上+线下”全方位接访平台,积极回应退役军人合理合法诉求,累计办理接待各渠道信访事项336件次。针对重点群体和重点人员,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制度,重点人员实现突破转化,脱离挑头群体。协调政法、公安等部门全力协助开展涉军维稳相关工作,较好完成工作任务。未发生重大信访事件和负面网络舆情炒作,全区退役军人群体总体稳定,实现“零进京零群访”。
二、存在的困难及不足
一是双拥示范点建设还需完善。全市双拥模范城创建我区有6个迎检点位,2件拥军优属实事项纳入全市2024年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任务,点位多任务重,一些双拥迎检点还需加快进度进一步完善。
二是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均衡。部分街道、社区服务站对标“五有”要求和服务站示范创建标准、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急需推动服务系统建设从“全覆盖”向“提质效”转变。
三是矛盾攻坚化解存在堵点,敏感节点风险仍然存在。经济发展领域、民生就业领域矛盾问题向退役军人传导的风险加大,“自谋职业转业士官、96、99进藏兵”等群体的遗留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彻底解决。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举措
(一)推进“崇军拱墅”建设,开创双拥工作多维联动新局面。以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为契机,着力打造基层双拥示范点和具有拱墅辨识度的双拥服务品牌。在全区范围内打造“六个一”(1个崇军文化宣传广场、1个双拥主题公园、1个崇军驿站、1条双拥示范街、1所国防教育示范学校、1个崇军养护院)和“两个二”(2道双拥公交风景线、2个市双拥基层示范点),不断赋予军民共同参与、融合发展的双拥工作新内涵。结合未来社区建设,引导崇军商家为老兵提供优先、优待、优惠服务,形成“衣食住行”一体的拥军优属服务联盟。建立军地结对共建、军地合署办公等长效机制,对接部队现实需求,落实军地互办实事、互解难题“双清单”制度,办好军人子女入学等拥军实事。加强国防和双拥工作宣传力度,开展节日慰问送温暖、送法律政策进军营、立功受奖送喜报等“双拥在基层”活动,激发全区上下积极参与双拥共建工作热情。
(二)实施“就业优先”行动,谋划退役军人共同富裕新举措。拓宽安置渠道,高质量完成移交安置任务,促进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做实退役军人“码上就业”工作,加强就业需求和企业岗位需求“两库”数据采集和融合应用,实现退役军人充分就业。拓展退役军人创业渠道,打造拱墅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聚兴大厦),组织退役军人创业政策优惠宣讲和培训,推动军创企业稳定增长。
(三)围绕“强基固本”目标,树立服务保障阵地建设高标杆。扎实开展“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争取6家以上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争创省“枫桥式”服务站。完善基础保障,规范服务秩序,实现服务保障从“有”到“优”转变。深化区级退役军人服务阵地建设,以“服务保障、国防教育、工作展示”三项功能合一为目标,高水平打造好区级老兵之家(国防教育基地)。
(四)突出“关爱守护”重点,建立退役军人优抚帮扶新模式。深化“慈善+拥军”工作模式,完善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机制。发挥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其他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队作用,规范、细化用好关爱退役军人专项基金,广泛链接军创企业等社会资源,开展走访慰问、困难援助等关爱帮扶,提升社会化优抚保障水平。
(五)强化“形势风险”研判,营造退役军人平安稳定好态势。坚持依法依规解决合理诉求,对历史遗留问题,坚决执行“三不”要求,保持区域平衡、群体平衡。细化退役军人信访人员“一人一档”管理机制,加强重点人员分级管控,形成情报预警、源头稳控和矛盾化解的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减少重复访、越级访、杜绝进京访,确保涉军信访工作平稳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