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765462522X/2024-3129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东新街道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24-08-05 发布日期 2024-08-05
附件
东新街道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4-08-05 11:06:10 点击率:

谱好民生曲,走稳发展路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关键一年,也是全市“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年。今年以来,东新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围绕全区“1515”攻坚行动和街道“六大攀升行动”,发扬“开拓 务实 争先 奋进”的东新精神,凝心聚力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是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今年以来,街道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领跑全区第一方阵,1至5月街道累计实现税收15.4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7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1.67亿元,均位居全区第三;实现规上其他营利性营收19.2亿元,同比增长58.71%,增速居全区第二;外贸出口额11.8亿元,同比增长104.58%,增速居全区第一。锚定优势主导产业,招引瑞莱生物总部、玖壹叁陆零医学总部等优质项目,落地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个;推进绍兴路汽车街“南延北拓、扩容提质”,启用华为AITO交付中心,预计全年新增社零3.5亿元。稳步推进港理工杭州技术创新研究院数智医美中心、工大未来技术研究院建设,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

二是营商环境日益优化。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深化领导班子联企服务机制,制定“一企一策”,举办创新创业成果展暨资源对接会、“凤栖东新”创投路演等,协助企业解决融资贷款、信用评级等问题35个,申报各类扶持资金7300余万元。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建成全国首个街道机动车登记共享服务站,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升级“爱企日”品牌,开通“新天地便企公交接驳专线”,惠及员工5800余人次。围绕新天地“三大经济”,推出商业活动审批、外摆审批等“一类事免跑”,五一期间累计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同比增长80%,刷新近年小长假客流记录。

三是基层治理能效提升。以“抓源促治、强基固本”行动为抓手,建强“一站式”矛调中心,“基层司法综合体”,成功化解檀映里办证、锦尚和品府班组欠薪等群体性信访问题15起。发挥政法联席工作会议、信访联席工作会议作用,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20余起,着力推动“一个问题处理”向“一类问题治理”拓展;街道劳动纠纷化解经验在最高人民法院与人社部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总对总”工作推进会专题汇报。形成“1+3+X”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全面夯实基层应急处置能力。

四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稳步推进土地开发利用,仅用10天完成重机巷64号20户居民100%调产安置,完成王马小学地块拆迁腾房任务,完成15号线三塘站建设征迁任务,有序推进三塘单元新世纪钢材市场等6块地块做地出让工作,扎实推进杭锅新村、三塘沁园等14个老旧小区改造,研究俞汇巷搬迁方案可行性,为城市界面更新、居民生活环境焕新奠定坚实基础。加快王马路、杨六堡路设计建设,加快推进浙大五官科医院装修进度,进一步优化完善辖区配套。

五是民生幸福绘出新景。聚焦群众身边小事,推进2024年省市区街四级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和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高标准实施。加快东新园“一老一小”融合服务示范点建设,“大运河老年学堂”已开设12门课程,招收学员200余名。加快西文北苑外墙整治,尽快消除安全隐患。组建业委会之家、物业之家,夯实物业依约服务、业委会依规履职、小区依法管理“责任链”。大力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新建两处社区15分钟文化圈,累计举办各类文体活动百余场。

六是党建引领纵深发力。深化“一核多堡”组织体系和“一核多元”工作体系,强化党员队伍建设,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东新大讲堂、固定主题党日等载体,开展集中学习380余次,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整合优化党群服务资源,东新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列入全区“大运河党建精品示范带年度重点项目”,获评“省级示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天地党群服务中心获评全区唯一 “省级示范区域性两新组织党群服务中心”。贯彻省委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精神,出台《东新街道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以党建引领拧成高质量发展一股绳。

下半年,东新街道将紧抓区域破立转段关键期、发展量质转换窗口期的机遇挑战,紧紧围绕“发展、惠民、稳定”三条主线,奋勇担当、实干争先,让更多生动实践和标志性成果在东新开花结果。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是聚产业,提升经济跨越竞争力。高起点擘画街区蓝图,以杭州市《大城北地区国土空间规划(2023-2035)》发布为契机,推动街域发展向新天地、城北体育公园“双窗口”转变,打造城北体育公园未来产业示范区,推动新天地商圈文旅演艺、电竞赛事、商贸展会等业态高质量发展,创成省级示范智慧商圈。持续擦亮国字号汽车文化精品街、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国家级夜间经济和文化旅游示范区等“金名片”。

二是强创新,提升科技赋能驱动力。实施创新主体“123梯队”工程和创新平台“赋能领航”工程,持续放大香港理工大学杭州技术创新研究院、工大未来技术研究院创新策源效应,联动杭州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凤栖谷生命健康产业园,推动低空智慧交通实验室、人工智能培训中心、数字医疗等项目落地,鼓励生命健康龙头企业建设公共实验室,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是建标杆,提升基层治理执行力。加快建设1300方东新大综合一体化中心,建立综合执法、警务保障、网格协同的“综警网”一体化联动机制,深化124个网格智治,形成“巡查+执法+服务”综合管理工作闭环。做强“芬妹工作室”等本土品牌,发挥全省首批枫桥式“检察室”作用,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力。建立企业涉法涉诉、欠租欠薪、信访报警等信息综合评估机制,落实风险企业挤压、清退工作,提升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处置能力。稳步推进万家星城“宁静小区”国家级试点建设,助力首批省级环境友好创新试点创建。

四是惠民生,提升百姓幸福感知力。整合区域发展资源,加快谋划社区和网格设置科学调整,形成资源配置合理的调整方案。统筹东新园社区3300方阵地资源,打造集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体育健身于一体的综合型“大运河幸福家园”,让居民享受“家门口”的优质公共服务。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促进公益慈善与政府救助融合,加强困难群众动态识别和精准帮扶,实现“弱有众服”。加快老旧小区物业市场化全覆盖,完成万家星城小区业委会组建,积极开展长木、沈家回迁安置小区前置管理,推进安置小区规范化管理。

五是铸根基,提升党建引领号召力。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四责协同”“一岗双责”,确保管党治党各项任务和党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和廉洁教育,推进“一社一品”廉洁文化建设,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开展党群服务中心专业化集成供给改革,实现社区党群资源、场地、服务联动。锚定经合社长期健康发展目标,谋划实施“青雁归巢”计划,探索形成经合社人才流入常态化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统战“XIN”客厅、公羊会新阶层人士之家等载体作用,团结“两代表一委员”、统战人士共绘“五大东新”美好图景。

总结计划
规划计划
总结计划
总结和计划
东新街道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索引号

765462522X/2024-31294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8-0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东新街道

谱好民生曲,走稳发展路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关键一年,也是全市“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年。今年以来,东新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围绕全区“1515”攻坚行动和街道“六大攀升行动”,发扬“开拓 务实 争先 奋进”的东新精神,凝心聚力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是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今年以来,街道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领跑全区第一方阵,1至5月街道累计实现税收15.4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7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1.67亿元,均位居全区第三;实现规上其他营利性营收19.2亿元,同比增长58.71%,增速居全区第二;外贸出口额11.8亿元,同比增长104.58%,增速居全区第一。锚定优势主导产业,招引瑞莱生物总部、玖壹叁陆零医学总部等优质项目,落地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个;推进绍兴路汽车街“南延北拓、扩容提质”,启用华为AITO交付中心,预计全年新增社零3.5亿元。稳步推进港理工杭州技术创新研究院数智医美中心、工大未来技术研究院建设,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

二是营商环境日益优化。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深化领导班子联企服务机制,制定“一企一策”,举办创新创业成果展暨资源对接会、“凤栖东新”创投路演等,协助企业解决融资贷款、信用评级等问题35个,申报各类扶持资金7300余万元。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建成全国首个街道机动车登记共享服务站,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升级“爱企日”品牌,开通“新天地便企公交接驳专线”,惠及员工5800余人次。围绕新天地“三大经济”,推出商业活动审批、外摆审批等“一类事免跑”,五一期间累计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同比增长80%,刷新近年小长假客流记录。

三是基层治理能效提升。以“抓源促治、强基固本”行动为抓手,建强“一站式”矛调中心,“基层司法综合体”,成功化解檀映里办证、锦尚和品府班组欠薪等群体性信访问题15起。发挥政法联席工作会议、信访联席工作会议作用,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20余起,着力推动“一个问题处理”向“一类问题治理”拓展;街道劳动纠纷化解经验在最高人民法院与人社部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总对总”工作推进会专题汇报。形成“1+3+X”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全面夯实基层应急处置能力。

四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稳步推进土地开发利用,仅用10天完成重机巷64号20户居民100%调产安置,完成王马小学地块拆迁腾房任务,完成15号线三塘站建设征迁任务,有序推进三塘单元新世纪钢材市场等6块地块做地出让工作,扎实推进杭锅新村、三塘沁园等14个老旧小区改造,研究俞汇巷搬迁方案可行性,为城市界面更新、居民生活环境焕新奠定坚实基础。加快王马路、杨六堡路设计建设,加快推进浙大五官科医院装修进度,进一步优化完善辖区配套。

五是民生幸福绘出新景。聚焦群众身边小事,推进2024年省市区街四级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和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高标准实施。加快东新园“一老一小”融合服务示范点建设,“大运河老年学堂”已开设12门课程,招收学员200余名。加快西文北苑外墙整治,尽快消除安全隐患。组建业委会之家、物业之家,夯实物业依约服务、业委会依规履职、小区依法管理“责任链”。大力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新建两处社区15分钟文化圈,累计举办各类文体活动百余场。

六是党建引领纵深发力。深化“一核多堡”组织体系和“一核多元”工作体系,强化党员队伍建设,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东新大讲堂、固定主题党日等载体,开展集中学习380余次,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整合优化党群服务资源,东新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列入全区“大运河党建精品示范带年度重点项目”,获评“省级示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天地党群服务中心获评全区唯一 “省级示范区域性两新组织党群服务中心”。贯彻省委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精神,出台《东新街道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以党建引领拧成高质量发展一股绳。

下半年,东新街道将紧抓区域破立转段关键期、发展量质转换窗口期的机遇挑战,紧紧围绕“发展、惠民、稳定”三条主线,奋勇担当、实干争先,让更多生动实践和标志性成果在东新开花结果。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是聚产业,提升经济跨越竞争力。高起点擘画街区蓝图,以杭州市《大城北地区国土空间规划(2023-2035)》发布为契机,推动街域发展向新天地、城北体育公园“双窗口”转变,打造城北体育公园未来产业示范区,推动新天地商圈文旅演艺、电竞赛事、商贸展会等业态高质量发展,创成省级示范智慧商圈。持续擦亮国字号汽车文化精品街、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国家级夜间经济和文化旅游示范区等“金名片”。

二是强创新,提升科技赋能驱动力。实施创新主体“123梯队”工程和创新平台“赋能领航”工程,持续放大香港理工大学杭州技术创新研究院、工大未来技术研究院创新策源效应,联动杭州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凤栖谷生命健康产业园,推动低空智慧交通实验室、人工智能培训中心、数字医疗等项目落地,鼓励生命健康龙头企业建设公共实验室,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是建标杆,提升基层治理执行力。加快建设1300方东新大综合一体化中心,建立综合执法、警务保障、网格协同的“综警网”一体化联动机制,深化124个网格智治,形成“巡查+执法+服务”综合管理工作闭环。做强“芬妹工作室”等本土品牌,发挥全省首批枫桥式“检察室”作用,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力。建立企业涉法涉诉、欠租欠薪、信访报警等信息综合评估机制,落实风险企业挤压、清退工作,提升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处置能力。稳步推进万家星城“宁静小区”国家级试点建设,助力首批省级环境友好创新试点创建。

四是惠民生,提升百姓幸福感知力。整合区域发展资源,加快谋划社区和网格设置科学调整,形成资源配置合理的调整方案。统筹东新园社区3300方阵地资源,打造集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体育健身于一体的综合型“大运河幸福家园”,让居民享受“家门口”的优质公共服务。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促进公益慈善与政府救助融合,加强困难群众动态识别和精准帮扶,实现“弱有众服”。加快老旧小区物业市场化全覆盖,完成万家星城小区业委会组建,积极开展长木、沈家回迁安置小区前置管理,推进安置小区规范化管理。

五是铸根基,提升党建引领号召力。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四责协同”“一岗双责”,确保管党治党各项任务和党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和廉洁教育,推进“一社一品”廉洁文化建设,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开展党群服务中心专业化集成供给改革,实现社区党群资源、场地、服务联动。锚定经合社长期健康发展目标,谋划实施“青雁归巢”计划,探索形成经合社人才流入常态化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统战“XIN”客厅、公羊会新阶层人士之家等载体作用,团结“两代表一委员”、统战人士共绘“五大东新”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