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007-6/2024-3124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24-07-31 发布日期 2024-07-31
附件
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4-07-31 11:14:35 点击率:

2024年上半年以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奋力推进时尚之都数字新城运河明珠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全力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营商环境、环境品质提升、行政执法改革、重点工程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再上新台阶、再创新局面,现将半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围绕精细管理要求,“一网统管”迭代升级

1、夯实城市管理底座。整合城市管理多个领域业务数据,联动住建、交警、属地街道、社区,有效打通数据交互壁垒,持续升级优化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已全量呈现全区360条主次干道、2000余条背街小巷、88条河道、950块绿地、5.8万余城市部件等各业务条线基础数据,7万余路视频监控数据及养护合同、企业、一线养护人员的作业数据。

2、构建综合巡查模式。推动“单一条线巡查”向“一体化监管”转变,试运行环卫、河道、市政、绿化等四个行业综合巡查模式,构建“综合巡查、云端流转、快速处置”事件闭环体系,进一步压实养护与监管两大责任,自运行以来,已结案4764件,案卷办结率达83.3%,事件及时解决率提升至71.0%。

3、打造多元应用场景。建设应用无人机场景,在全区18个街道部署20架无人机,绘制159条航线形成“航线网”,定时巡检,开发12种特色应用场景AI算法提升无人机实战实效。推广“红旗班”精细化管理模式,建成亚运电竞馆、延安路、西湖文化广场等10个街道“红旗班”,持续推进其余8个街道“红旗班”建设。构建“全网通”督察工作新格局,打造墅智云督察应用平台,结合数据分析、交办催办、重点情况督办等多项功能,实现非现场检查、AI智能感知、联动处置和研判决策,提升局督察工作的协同化、精准化、智能化。

二、围绕服务经济导向,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1、保障重点项目。围绕杭州大厦、恒隆广场、浙工新村、地铁建设等全区重点项目,做好亮灯提升、绿化提升、审批指导、渣土消纳等工作;重点做好建设项目出土保障,我区与钱塘区全市率先签订渣土包保消纳协议,今年全区出土量约950万吨,目前已出土约350万吨,共办理工程渣土准运证核准172件,工程渣土消纳场地登记28件。同时,高效做好企业服务审批工作,通过“精简式”“打包式”审批、“一对一”指导等措施,简化审批流程,完成店牌店招审批213件,市政道路挖掘项目审批82件,树木迁移审批100余棵。

2、执法有事少扰。协同19个部门形成覆盖餐饮、建筑工地等行业1307项执法事项的区级年度执法检查计划,全面实施“亮码检查”,减少随意、临时检查,累计开展联合执法166次、亮码检查6776次,缩减检查频次51.5%,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推动行政检查更加规范、更加精准、更加高效,为企业减负赋能。

3、营造商圈氛围。推行“城管+商圈”模式,结合外摆2.0新政,丰富商圈业态,制定大武林商圈内重要商业综合体户外广告“一场一方案”,完成上塘古运河景区、胜利河美食街等5处商圈外摆、商业活动,设立81个“小修小补”便民服务点,完成外摆审批117处,促销活动审批320处。同步提升城市夜景品质,改造延安路商圈32幢建筑景观,开展浙江展览馆夜景灯光提升改造工程,专项维修养护西湖文化广场亮灯问题,打造运河CBD精品灯光秀亮灯工程项目,树立拱墅夜间景观品牌。

三、围绕品质提升任务,城市面貌美丽蝶变

1、环境品质长效提升。对照城市环境治理“常态化、长效化、精细化、精准化”的要求,深化“匠心提质绣杭城”行动,持续深入推进后亚运时期“美丽杭州”环境品质长效管理,5月全区环境整洁指数为87.26分,全市排名第5名。结合市级考核机制调整,牵头开展分析研判,专项制定《“美丽拱墅”环境品质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及考核细则(试行)》,聚焦重点,靶向发力,集中整治64个老旧小区改造施工项目、175处在建工地以及222处拆后闲置地块在内的重点区域环境问题,上半年发现并整改问题15648个。

2、垃圾分类纵深推进。做实做优政策指导、体制建设、设施提升、协同共治、宣传教育和资金扶持等,凝心聚力打好垃圾分类“百日攻坚战”,持续推进604座的生活垃圾投放、收集、中转清运设施提升。依托垃圾分类“三零”平台,组织巡查人员快速、精准、零死角、全覆盖巡查垃圾分类前端管理情况,发现并整改问题2000多个。今年来,全区累计清运生活垃圾22.9万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达85.51%,再生资源回收率达36%,全区垃圾分类已覆盖18个街道、170个社区、715个居民小区近41万户家庭。

3、建筑垃圾治理持续加码。渣土治理方面,梳理完善《拱墅区工程渣土处置专项整治方案》,全面核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华东督导组下发的50件建筑垃圾跨区域非法处置案件,成立设卡专项整治组,联动公安、交通、交警等部门和属地街道,严厉打击违规跨省跨市工程渣土运输、非法车辆无证运输、超限超载等情况,共查处渣土类案件105件。装修垃圾处置方面,建立常态化巡查监管网格,落实辖区所有小区签订装修(大件)垃圾处置合同,目前全区664个小区中370个小区已完成合同签订工作,借鉴生活垃圾直运模式,建立运行装修(大件)垃圾“源头分类、统一收运、集中处置”一体化模式。

四、围绕赋能增效目标,“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走深走实

1、牵好头,以“顶层统”放大改革合力。区专班牵头,组织10个街道赴“一支队伍管执法”优秀点位学习,开展街道赋权“回头看”整改、季度评估和验收自查工作,点对点下发18份“共性+个性”的街道改革任务书,并同步制定我局内部任务分解清单,推动全区赋权事项实施率达28.13%,营造比学赶超、勇争一流的改革氛围。

2、筑好基,以“机制统”强化管执衔接。以区行政执法统一协调指挥中心迭代升级为抓手,出台《拱墅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考评办法》,印发一季度和4月、5月平台运行通报,下发3张督办单,开展“亮码检查”“简案快办”推广部署会,针对无照经营、占道经营、出店经营、垃圾分类和焚烧垃圾等5项处罚事项适用办案“快车道”,办案时限从90个自然日缩短至3个自然日,实现综合查一次率71.14%,计划检查率100%,均已达到考核要求,有力提升执法效率。

3、聚好力,以“多元统”改出拱墅特色。结合省市考核细则,统筹推进创新创优工作,召开监管一件事培训部署会,研究制定《拱墅区2024年执法监管“一件事”实施方案》,印发涵盖10个复用主题和1个创新主题的《工作任务书》;推进数字营房建设,上塘、半山、大关3个街道完成整体建设,武林、长庆、拱宸桥、潮鸣、康桥5个街道完成提升改造;协助起草《浙江省综合行政执法事项评估办法》;以建筑工地为小切口,试点探索“执法+企业”共治服务新模式;创新推出网上队伍督察系统,推动改革工作早出成效、改出拱墅特色。

五、围绕为民惠民初心,百姓福祉更加殷实

1、二次供水改造扎实推进。今年我区计划完成二次供水改造项目70个,其中,其中涉及市级民生实事项目45个。第二阶段45个小区已按照要求于6月底前全面完工,第三阶段为25个小区,目前12个已进场施工,13个小区预算审核中。改造工作整体推进有序、力度强劲,实施高效。

2、燃气设施更新有序开展。今年我区计划完成市级考核任务庭院管改造里程数158公里,立管改造里程数81.14公里,涉及全区14个街道、139个小区,目前庭院管134个小区中已完工58个,正在施工27个,其余小区在前期施工准备阶段,完成量共计74.08公里,完成率46.89%;立管任务中13个小区正在施工7个,其余小区在准备施工阶段,完成量共计18.05公里,完成率22.24%。同步开展居民用户户内安全隐患销号清零工作,今年来共排查发现需更换不合格软管1.9万根,已完成更换1.1万根。

3、民生实事项目全面铺开。推进9座公厕提升改造,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计划重点打造2座特色公厕;全力做好无障碍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已制定下发创建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清单,内容涵盖新建道路通达率、应急避难场所无障碍设施设置率、福利及特殊服务建筑无障碍设施设置率等19大类;有序推进水环境治理,开展长浜河生态治理工程,完成六塘汶漾河与五会港的生态廊道提升工程,新建、提升6个亲水平台,推进婴儿港、石桥港等8条(段)河道清淤工作,持续提升排水长效养护水平,清疏雨污管道约1500千米;实施4条道路提升修复项目、4个市政设施改善项目,计划7月份完成施工招投标工作,12月份前完成施工并通过竣工验收工作;新增非机动车泊位100个。

4、城市安全根基夯实加固。推动安全防范常态化,针对城市运行六大领域(燃气、轨道、市容、环卫、市政、河道)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全域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并整改隐患,累计共出动1.4万余人次,检查点位(企业、场所、道路)2.6万余处次,发现并整改隐患580处,查处涉及安全生产执法案卷525处。另外,防汛方面,全面加强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做好上塘河、运河、余杭塘河、西塘河、虎山、龙山水库等预排预降工作,确保河道、水库水位控制在警戒水位以下。应急响应期间,累计出动7734人次,抢险车辆386车次,检查易积水点位1675处,处理倒伏树木21棵等,全区汛期情况平稳。

六、围绕固本强基的使命,城管铁军再上征程

1、突出政治建设,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制定《党纪学习教育工作方案》,紧盯局班子成员、重要岗位和年轻干部等群体,成立“城管青训营”,每季度开展集中教育活动,采取“线上+线下”“集中+碎片”的学习教育模式,推动学习教育清单化、多样化、全覆盖,将党纪学习教育抓细抓实抓深。

2、突出党建引领,全面做好党建业务融合。以党建为抓手,推进“一支部一品牌、一部门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整合环卫、绿化、市政、河道等条线力量,深化“红旗班”党建品牌,打造“暖心驿站”品牌,创新“小区城管”品牌,已初步选定2个街道社区作为示范点。

3、突出正风肃纪,全力抓好“清廉城管”建设。压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管,每月开展廉政教育活动,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打造“312”廉政教育矩阵、“118”廉政文化矩阵,结合“一网统管”平台建设,打造清廉城管“一张图”。累计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暨作风建设责任书》48份,开展廉政谈话120余人次,专项督察整治3人。

下半年,我局将围绕区委区政府“1515攻坚行动”方案继续乘势而上、创新突破,重点围绕“一个中心”“两大改革”“七项重点”工作,全力以赴推动拱墅城管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以“党建+”为中心

坚持党建引领,以“工匠精神”和“绣花功夫”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围绕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主责主业,以系统思维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深入挖掘“红旗班”“暖心驿站”“小区城管”等品牌价值,以党建品牌影响力提升业务工作,扎实推动城市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二、全力推进“两大改革”

把数字化改革和“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放到“战略枢纽”的中心位置,作为撬动全局工作的关键支点。

1、扎实推进“一网统管”完善更新。以系统性思维打破城市治理数字壁垒,强化与市级部门、属地街道对接,推进背街小巷、产权绿地等数据录入工作,加强对作业、事件、巡查等数据分析研判,完善事件流转派发机制;优化完善立体巡航体系,协同贯通无人机数据,优化航线设置,增加重点监管区域巡航力量,确保空中巡查全面覆盖,实现无人机事件的闭环处置,持续提升城市感知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2、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围绕区行政执法统一协调指挥中心迭代升级这项中心任务,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赋能基层,强化“一支队伍”建设。全面推进街道综合执法队营房标准化建设,开展“点单式”执法专项培训,全面落实“简案快办”,以试点为契机稳步推动“一支队伍管执法”向普法惠企等更多场景拓展延伸。二是计划统筹,强化执法综合监管。全面实施“亮码检查”“综合查一次”,协同相关部门推进11个场景“监管一件事”,持续提升跨部门监管合力。三是创新创优,强化优秀成果转化。高质量完成制度建设揭榜任务,力争进入全省前20%的优秀制度行列。加快推进“执法普法互促机制”省级试点工作,助力打造“共富街巷”。

三、聚力抓好“七项重点”

集中精力围绕重点、中心工作,力争交出环境品质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垃圾分类、渣土治理、民生工作、城市安全和队伍建设的优异答卷。

1、持之以恒抓好环境品质提升。落实环境品质长效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在线督察指导及通报晾晒机制,加强问题整改销号闭环,压实主体责任。聚焦渣土、广告、卫生死角、地铁口序化、餐饮油烟等顽疾治理,不断提高洁化、序化、绿化、亮化和美化水平。优化全区环境品质提升工作“比学赶超”良性竞争氛围,推动各街道间相互学习、借鉴,重点打造一批亮点、出彩工程。

2、多措并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领域系统开展优商助企措施,持续开展助企服务行动,深入做好商务社区企业服务、“一类事”增值化改革、“社零纳统”等企业服务工作,加大对规范户外经营行为、推动夜间经济发展、优化展销促销、经营审批等方面支持力度,提升武林路、新天地等商业街区及文娱场所的服务保障力度,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水平,以实实在在的便民便企举措助力全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凝心聚力打好垃圾分类硬仗。紧盯全年工作目标和任务进度,着力提升分类设施、分类宣传、分类质量等核心指标,进一步提升省、市考核成绩。加强执法联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加大对居民小区物业、督导员督察力度,落实“以奖代补”政策,激励街道做好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力争第一批604个投放点位全部加装智能设备并接入区级信息管理平台和“一网统管”平台。同步推广“虎哥模式”,推动再生资源“应收尽收”,举办高水平垃圾分类宣教活动,加快全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组织的建设工作,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

4、长效攻坚抓好建筑垃圾治理。保障重点项目出土,密切对接市渣土办及钱塘区局,全面排查梳理工地回填、临时中转、地坪抬升等方面可消纳资源,做好出土前期谋划工作。全面落实在建工地“一点一档”责任人制度,全域排查辖区在建工地、闲置地块,实现应纳尽纳,应管尽管。开展多部门跨领域联合治理,发挥省市建筑垃圾监管服务平台应用功能,加强工地源头、过程运输、处置消纳等环节闭环管控措施,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完善长效治理机制。

5、全心全意抓好民生实事工程。以“人民满意”为标杆,着力解决群众身边关键“小事”,推进公厕提升改造、二次供水、燃气安全、道路修缮等民生工程。特别是,二次供水方面,加大第三阶段项目推进力度,加强属地街道、水务建设、财政等各方协调力度,做好预算审核、合同签订等相关工作,确保今年70个小区二供改造全面收官。燃气管网改造方面,加强与发改、财政、燃气集团等单位沟通协调,倒排工作计划,严格落实“一小区一方案”,同时加大面向居民用户的燃气安全宣传和警示教育力度,确保用户端燃气使用环节安全。

6、警钟长鸣筑牢城市安全防线。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围绕城市运行六大领域(城镇燃气、市政设施、市容景观照明、河道水设施、环卫固废、轨道交通)开展全区防雷安全隐患大检查,特别是围绕“企业主体责任年”要求抓好燃气安全,定期检查养护企业基地,做好亮灯工作保障等,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另外,防汛方面,继续加强隐患排查及积水点整治工作,全力推进城市内涝治理、雨水口标准化建设工作,并对前期汛期中发生的积水、树木倒伏问题加快整改、举一反三,确保安全度过台风等极端天气。

7、久久为功强化城管队伍建设。聚焦一线练兵,持续抓好“城管青训营”“青廉读书会”等特色品牌,推进年轻干部重要岗位挂职锤炼,为建立梯队式的后备干部队伍创造条件。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培训,补齐干部队伍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中的知识弱项、经验盲区。推进“一支部一品牌、一部门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深入开展“无违纪违法基层队所”评比活动,培育“清廉城管”样板,建立“支部联建、活动联办、清廉联创”模式,进一步形成共建共廉共享的清廉建设新格局。

总结计划
规划计划
总结计划
总结和计划
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索引号

00250007-6/2024-31243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7-3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4年上半年以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奋力推进时尚之都数字新城运河明珠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全力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营商环境、环境品质提升、行政执法改革、重点工程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再上新台阶、再创新局面,现将半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围绕精细管理要求,“一网统管”迭代升级

1、夯实城市管理底座。整合城市管理多个领域业务数据,联动住建、交警、属地街道、社区,有效打通数据交互壁垒,持续升级优化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已全量呈现全区360条主次干道、2000余条背街小巷、88条河道、950块绿地、5.8万余城市部件等各业务条线基础数据,7万余路视频监控数据及养护合同、企业、一线养护人员的作业数据。

2、构建综合巡查模式。推动“单一条线巡查”向“一体化监管”转变,试运行环卫、河道、市政、绿化等四个行业综合巡查模式,构建“综合巡查、云端流转、快速处置”事件闭环体系,进一步压实养护与监管两大责任,自运行以来,已结案4764件,案卷办结率达83.3%,事件及时解决率提升至71.0%。

3、打造多元应用场景。建设应用无人机场景,在全区18个街道部署20架无人机,绘制159条航线形成“航线网”,定时巡检,开发12种特色应用场景AI算法提升无人机实战实效。推广“红旗班”精细化管理模式,建成亚运电竞馆、延安路、西湖文化广场等10个街道“红旗班”,持续推进其余8个街道“红旗班”建设。构建“全网通”督察工作新格局,打造墅智云督察应用平台,结合数据分析、交办催办、重点情况督办等多项功能,实现非现场检查、AI智能感知、联动处置和研判决策,提升局督察工作的协同化、精准化、智能化。

二、围绕服务经济导向,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1、保障重点项目。围绕杭州大厦、恒隆广场、浙工新村、地铁建设等全区重点项目,做好亮灯提升、绿化提升、审批指导、渣土消纳等工作;重点做好建设项目出土保障,我区与钱塘区全市率先签订渣土包保消纳协议,今年全区出土量约950万吨,目前已出土约350万吨,共办理工程渣土准运证核准172件,工程渣土消纳场地登记28件。同时,高效做好企业服务审批工作,通过“精简式”“打包式”审批、“一对一”指导等措施,简化审批流程,完成店牌店招审批213件,市政道路挖掘项目审批82件,树木迁移审批100余棵。

2、执法有事少扰。协同19个部门形成覆盖餐饮、建筑工地等行业1307项执法事项的区级年度执法检查计划,全面实施“亮码检查”,减少随意、临时检查,累计开展联合执法166次、亮码检查6776次,缩减检查频次51.5%,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推动行政检查更加规范、更加精准、更加高效,为企业减负赋能。

3、营造商圈氛围。推行“城管+商圈”模式,结合外摆2.0新政,丰富商圈业态,制定大武林商圈内重要商业综合体户外广告“一场一方案”,完成上塘古运河景区、胜利河美食街等5处商圈外摆、商业活动,设立81个“小修小补”便民服务点,完成外摆审批117处,促销活动审批320处。同步提升城市夜景品质,改造延安路商圈32幢建筑景观,开展浙江展览馆夜景灯光提升改造工程,专项维修养护西湖文化广场亮灯问题,打造运河CBD精品灯光秀亮灯工程项目,树立拱墅夜间景观品牌。

三、围绕品质提升任务,城市面貌美丽蝶变

1、环境品质长效提升。对照城市环境治理“常态化、长效化、精细化、精准化”的要求,深化“匠心提质绣杭城”行动,持续深入推进后亚运时期“美丽杭州”环境品质长效管理,5月全区环境整洁指数为87.26分,全市排名第5名。结合市级考核机制调整,牵头开展分析研判,专项制定《“美丽拱墅”环境品质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及考核细则(试行)》,聚焦重点,靶向发力,集中整治64个老旧小区改造施工项目、175处在建工地以及222处拆后闲置地块在内的重点区域环境问题,上半年发现并整改问题15648个。

2、垃圾分类纵深推进。做实做优政策指导、体制建设、设施提升、协同共治、宣传教育和资金扶持等,凝心聚力打好垃圾分类“百日攻坚战”,持续推进604座的生活垃圾投放、收集、中转清运设施提升。依托垃圾分类“三零”平台,组织巡查人员快速、精准、零死角、全覆盖巡查垃圾分类前端管理情况,发现并整改问题2000多个。今年来,全区累计清运生活垃圾22.9万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达85.51%,再生资源回收率达36%,全区垃圾分类已覆盖18个街道、170个社区、715个居民小区近41万户家庭。

3、建筑垃圾治理持续加码。渣土治理方面,梳理完善《拱墅区工程渣土处置专项整治方案》,全面核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华东督导组下发的50件建筑垃圾跨区域非法处置案件,成立设卡专项整治组,联动公安、交通、交警等部门和属地街道,严厉打击违规跨省跨市工程渣土运输、非法车辆无证运输、超限超载等情况,共查处渣土类案件105件。装修垃圾处置方面,建立常态化巡查监管网格,落实辖区所有小区签订装修(大件)垃圾处置合同,目前全区664个小区中370个小区已完成合同签订工作,借鉴生活垃圾直运模式,建立运行装修(大件)垃圾“源头分类、统一收运、集中处置”一体化模式。

四、围绕赋能增效目标,“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走深走实

1、牵好头,以“顶层统”放大改革合力。区专班牵头,组织10个街道赴“一支队伍管执法”优秀点位学习,开展街道赋权“回头看”整改、季度评估和验收自查工作,点对点下发18份“共性+个性”的街道改革任务书,并同步制定我局内部任务分解清单,推动全区赋权事项实施率达28.13%,营造比学赶超、勇争一流的改革氛围。

2、筑好基,以“机制统”强化管执衔接。以区行政执法统一协调指挥中心迭代升级为抓手,出台《拱墅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考评办法》,印发一季度和4月、5月平台运行通报,下发3张督办单,开展“亮码检查”“简案快办”推广部署会,针对无照经营、占道经营、出店经营、垃圾分类和焚烧垃圾等5项处罚事项适用办案“快车道”,办案时限从90个自然日缩短至3个自然日,实现综合查一次率71.14%,计划检查率100%,均已达到考核要求,有力提升执法效率。

3、聚好力,以“多元统”改出拱墅特色。结合省市考核细则,统筹推进创新创优工作,召开监管一件事培训部署会,研究制定《拱墅区2024年执法监管“一件事”实施方案》,印发涵盖10个复用主题和1个创新主题的《工作任务书》;推进数字营房建设,上塘、半山、大关3个街道完成整体建设,武林、长庆、拱宸桥、潮鸣、康桥5个街道完成提升改造;协助起草《浙江省综合行政执法事项评估办法》;以建筑工地为小切口,试点探索“执法+企业”共治服务新模式;创新推出网上队伍督察系统,推动改革工作早出成效、改出拱墅特色。

五、围绕为民惠民初心,百姓福祉更加殷实

1、二次供水改造扎实推进。今年我区计划完成二次供水改造项目70个,其中,其中涉及市级民生实事项目45个。第二阶段45个小区已按照要求于6月底前全面完工,第三阶段为25个小区,目前12个已进场施工,13个小区预算审核中。改造工作整体推进有序、力度强劲,实施高效。

2、燃气设施更新有序开展。今年我区计划完成市级考核任务庭院管改造里程数158公里,立管改造里程数81.14公里,涉及全区14个街道、139个小区,目前庭院管134个小区中已完工58个,正在施工27个,其余小区在前期施工准备阶段,完成量共计74.08公里,完成率46.89%;立管任务中13个小区正在施工7个,其余小区在准备施工阶段,完成量共计18.05公里,完成率22.24%。同步开展居民用户户内安全隐患销号清零工作,今年来共排查发现需更换不合格软管1.9万根,已完成更换1.1万根。

3、民生实事项目全面铺开。推进9座公厕提升改造,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计划重点打造2座特色公厕;全力做好无障碍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已制定下发创建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清单,内容涵盖新建道路通达率、应急避难场所无障碍设施设置率、福利及特殊服务建筑无障碍设施设置率等19大类;有序推进水环境治理,开展长浜河生态治理工程,完成六塘汶漾河与五会港的生态廊道提升工程,新建、提升6个亲水平台,推进婴儿港、石桥港等8条(段)河道清淤工作,持续提升排水长效养护水平,清疏雨污管道约1500千米;实施4条道路提升修复项目、4个市政设施改善项目,计划7月份完成施工招投标工作,12月份前完成施工并通过竣工验收工作;新增非机动车泊位100个。

4、城市安全根基夯实加固。推动安全防范常态化,针对城市运行六大领域(燃气、轨道、市容、环卫、市政、河道)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全域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并整改隐患,累计共出动1.4万余人次,检查点位(企业、场所、道路)2.6万余处次,发现并整改隐患580处,查处涉及安全生产执法案卷525处。另外,防汛方面,全面加强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做好上塘河、运河、余杭塘河、西塘河、虎山、龙山水库等预排预降工作,确保河道、水库水位控制在警戒水位以下。应急响应期间,累计出动7734人次,抢险车辆386车次,检查易积水点位1675处,处理倒伏树木21棵等,全区汛期情况平稳。

六、围绕固本强基的使命,城管铁军再上征程

1、突出政治建设,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制定《党纪学习教育工作方案》,紧盯局班子成员、重要岗位和年轻干部等群体,成立“城管青训营”,每季度开展集中教育活动,采取“线上+线下”“集中+碎片”的学习教育模式,推动学习教育清单化、多样化、全覆盖,将党纪学习教育抓细抓实抓深。

2、突出党建引领,全面做好党建业务融合。以党建为抓手,推进“一支部一品牌、一部门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整合环卫、绿化、市政、河道等条线力量,深化“红旗班”党建品牌,打造“暖心驿站”品牌,创新“小区城管”品牌,已初步选定2个街道社区作为示范点。

3、突出正风肃纪,全力抓好“清廉城管”建设。压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管,每月开展廉政教育活动,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打造“312”廉政教育矩阵、“118”廉政文化矩阵,结合“一网统管”平台建设,打造清廉城管“一张图”。累计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暨作风建设责任书》48份,开展廉政谈话120余人次,专项督察整治3人。

下半年,我局将围绕区委区政府“1515攻坚行动”方案继续乘势而上、创新突破,重点围绕“一个中心”“两大改革”“七项重点”工作,全力以赴推动拱墅城管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以“党建+”为中心

坚持党建引领,以“工匠精神”和“绣花功夫”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围绕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主责主业,以系统思维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深入挖掘“红旗班”“暖心驿站”“小区城管”等品牌价值,以党建品牌影响力提升业务工作,扎实推动城市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二、全力推进“两大改革”

把数字化改革和“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放到“战略枢纽”的中心位置,作为撬动全局工作的关键支点。

1、扎实推进“一网统管”完善更新。以系统性思维打破城市治理数字壁垒,强化与市级部门、属地街道对接,推进背街小巷、产权绿地等数据录入工作,加强对作业、事件、巡查等数据分析研判,完善事件流转派发机制;优化完善立体巡航体系,协同贯通无人机数据,优化航线设置,增加重点监管区域巡航力量,确保空中巡查全面覆盖,实现无人机事件的闭环处置,持续提升城市感知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2、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围绕区行政执法统一协调指挥中心迭代升级这项中心任务,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赋能基层,强化“一支队伍”建设。全面推进街道综合执法队营房标准化建设,开展“点单式”执法专项培训,全面落实“简案快办”,以试点为契机稳步推动“一支队伍管执法”向普法惠企等更多场景拓展延伸。二是计划统筹,强化执法综合监管。全面实施“亮码检查”“综合查一次”,协同相关部门推进11个场景“监管一件事”,持续提升跨部门监管合力。三是创新创优,强化优秀成果转化。高质量完成制度建设揭榜任务,力争进入全省前20%的优秀制度行列。加快推进“执法普法互促机制”省级试点工作,助力打造“共富街巷”。

三、聚力抓好“七项重点”

集中精力围绕重点、中心工作,力争交出环境品质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垃圾分类、渣土治理、民生工作、城市安全和队伍建设的优异答卷。

1、持之以恒抓好环境品质提升。落实环境品质长效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在线督察指导及通报晾晒机制,加强问题整改销号闭环,压实主体责任。聚焦渣土、广告、卫生死角、地铁口序化、餐饮油烟等顽疾治理,不断提高洁化、序化、绿化、亮化和美化水平。优化全区环境品质提升工作“比学赶超”良性竞争氛围,推动各街道间相互学习、借鉴,重点打造一批亮点、出彩工程。

2、多措并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领域系统开展优商助企措施,持续开展助企服务行动,深入做好商务社区企业服务、“一类事”增值化改革、“社零纳统”等企业服务工作,加大对规范户外经营行为、推动夜间经济发展、优化展销促销、经营审批等方面支持力度,提升武林路、新天地等商业街区及文娱场所的服务保障力度,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水平,以实实在在的便民便企举措助力全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凝心聚力打好垃圾分类硬仗。紧盯全年工作目标和任务进度,着力提升分类设施、分类宣传、分类质量等核心指标,进一步提升省、市考核成绩。加强执法联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加大对居民小区物业、督导员督察力度,落实“以奖代补”政策,激励街道做好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力争第一批604个投放点位全部加装智能设备并接入区级信息管理平台和“一网统管”平台。同步推广“虎哥模式”,推动再生资源“应收尽收”,举办高水平垃圾分类宣教活动,加快全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组织的建设工作,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

4、长效攻坚抓好建筑垃圾治理。保障重点项目出土,密切对接市渣土办及钱塘区局,全面排查梳理工地回填、临时中转、地坪抬升等方面可消纳资源,做好出土前期谋划工作。全面落实在建工地“一点一档”责任人制度,全域排查辖区在建工地、闲置地块,实现应纳尽纳,应管尽管。开展多部门跨领域联合治理,发挥省市建筑垃圾监管服务平台应用功能,加强工地源头、过程运输、处置消纳等环节闭环管控措施,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完善长效治理机制。

5、全心全意抓好民生实事工程。以“人民满意”为标杆,着力解决群众身边关键“小事”,推进公厕提升改造、二次供水、燃气安全、道路修缮等民生工程。特别是,二次供水方面,加大第三阶段项目推进力度,加强属地街道、水务建设、财政等各方协调力度,做好预算审核、合同签订等相关工作,确保今年70个小区二供改造全面收官。燃气管网改造方面,加强与发改、财政、燃气集团等单位沟通协调,倒排工作计划,严格落实“一小区一方案”,同时加大面向居民用户的燃气安全宣传和警示教育力度,确保用户端燃气使用环节安全。

6、警钟长鸣筑牢城市安全防线。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围绕城市运行六大领域(城镇燃气、市政设施、市容景观照明、河道水设施、环卫固废、轨道交通)开展全区防雷安全隐患大检查,特别是围绕“企业主体责任年”要求抓好燃气安全,定期检查养护企业基地,做好亮灯工作保障等,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另外,防汛方面,继续加强隐患排查及积水点整治工作,全力推进城市内涝治理、雨水口标准化建设工作,并对前期汛期中发生的积水、树木倒伏问题加快整改、举一反三,确保安全度过台风等极端天气。

7、久久为功强化城管队伍建设。聚焦一线练兵,持续抓好“城管青训营”“青廉读书会”等特色品牌,推进年轻干部重要岗位挂职锤炼,为建立梯队式的后备干部队伍创造条件。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培训,补齐干部队伍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中的知识弱项、经验盲区。推进“一支部一品牌、一部门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深入开展“无违纪违法基层队所”评比活动,培育“清廉城管”样板,建立“支部联建、活动联办、清廉联创”模式,进一步形成共建共廉共享的清廉建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