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50045-5/2024-3117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区投促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备注/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生成日期 | 2024-07-24 | 发布日期 | 2024-07-24 |
附件 |
发布日期: 2024-07-24 10:13:51 点击率:
今年以来,区投促局坚持高端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方向,聚焦“1+4”产业赛道,深化落实项目联系人、推进调度、督帮一体等工作机制,持续实施“招大引强”行动计划,通过对招引项目的清单式、闭环式、联动式管理,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
一、指标完成情况
1、实际利用外资:1-5月,我区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52亿美元,同比增长22.68%,总量居全市第4,其中制造业外资1.33亿美元,提前完成全年任务。1-6月,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完成3.1亿美元,同比增长49%。总量预计全市第4,增速全市第5。
2、产业投资促进:1-5月,亿元以上制造业固投项目,全年任务4个,完成5个,完成率125%,完成率全市排名第1。亿元以上服务业固投项目,全年任务10个,完成3个,完成率30%。亿元以上注册类项目,全年任务22个,已完成11个,完成率50%,完成率全市排名并列第5。
二、主要工作
(一)深化落实招引工作机制
一是以“4张清单”实行项目分类管理,聚焦五大产业生态圈和“1+4”产业主赛道,拟定2024年提效进位“达产投产项目、签约落地项目、盯引跟踪项目、未来产业目标企业”四张清单,对全区新招引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梳理、制定、谋划英特药谷、杨林生物等达产投产项目42家,截至目前已投用运营国民养老保险项目,比亚迪仰望汽车项目等16家;京东MALL、倚锋资本等签约落地项目38家;武田中国、格治生物等盯引跟踪项目30家。二是以“4项机制”完善项目闭环管理,强化信息获取,紧盯北京、上海、深圳和欧美、香港等发达国家及地区产业聚集区域进行精准招商,依托五大驻点工作站“招商前哨站”作用,拓宽招商信息来源渠道。细化项目研判,成立重大项目评审小组,对项目产业层次、投资强度、综合效益、风险防控以及企业诉求的可行性、可控性等进行评估论证,最终形成项目建议书。强化项目绩效评价,突出效率和效益,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三是以“4组联动”加强项目联动管理,加强与人才、科技、产业基金、省市部门、省市国企的联动协同,强化土地、楼宇、资本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已初步完成2024年全区楼宇、地块手册的更新制作;并利用数贸会生命健康产业对接会等合作载体,主动定期对接省、市部门,挖掘项目信息,匹配项目资源。已通过市区联动机制上报派格生物、中科光电等5个重点项目,联动国投集团对扬厉医药、臻乐医药等14个项目进行评估跟进。
(二)持续推进产业项目落地
一是推进制定项目计划。围绕“四张清单”内容,按照分级分类原则,排定晟霖益嘉、中邮器材浙江总部等9个落地项目推进计划,明确项目目标达产和上规时间;制定武田中国、派格生物等9个在谈项目推进攻坚计划,统筹推进项目进展,持续更新《全区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周报表》。二是签约落地重点项目。紧盯重点在谈项目,筛选出一批产业带动强、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重大产业项目,完善区领导联系、省市区联动和多部门协同机制,跨区域、跨领域、跨部门共享项目进展情况,全力推进项目签约落地。截至目前,已签约鲜丰数字化信息中心、高信技术总部基地、艾恺生物中国研发等42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193亿元。三是推动项目决策达成。统筹联合相关部门,明确项目投资总额、建设内容、建设周期、政策支持、计划产值及税收等内容,共同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在盯引、推进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并针对重点项目,通过“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推动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落地等工作。截至目前,已有焱石网络、欣可丽美学医疗等8个项目申报2024年第一批“一企一策”上会。
(三)全力攻坚外资招引
一是围绕全年任务,锁定发力方向。完成2024年依托项目梳理,并根据2023年度各被考核单位完成情况及项目储备情况分解下达区内年度目标,持续跟进外资重点项目进展,按照月度排定项目计划及目标。二是围绕重点项目,力促大额外资。强化“逢地必外”工作,持续跟进和平广场地块,嘉里7号、9号厂房等外资重点依托地块进展,争取地块外资贡献;紧盯境外融资上市项目,重点跟进旭航科技项目、货拉拉项目上市工作,加快泛远总部项目募集资金回流;紧盯金融类、基金类利用外资项目,跟进洛能资本分布式新能源基金项目尽调情况。三是围绕重点企业,挖掘外资存量。排定外资企业走访计划,逐一上门拜访,挖掘区内存量外资,加强可到位外资企业的对接走访,推进富银白银项目、广天映泰项目新增到位资金;赴深圳推进招商蛇口外资事宜。四是做好外资政策谋划,推动外资高质量发展。聚焦引进高质量外资、提升制造业外资占比、争取1亿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落地、鼓励和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完善重大在谈外资项目要素保障5个方面,已完成2024年外资政策制定。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多措并举,着力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开展外资企业专题走访,走访贝壳美家、富银锂业、邻几便利店等外资企业,争取区内企业返程投资,存量企业到资。紧盯大和平地块、正泰网络科技小河油库地块、杭锅7号、9号厂房、华丰二合一等重点地块项目,强化“逢地必外”,规划外资到位路径,力促外资顺利拿地到资。加快维健医药、洛能资本分布式新能源基金、派格医药、华强北科技、一米八集团等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到资。着力推动华发集团、万科集团合作项目的进度,进一步对接企业诉求,测算回购资产成本及合作可行性。积极发挥国有资本及资产的“杠杆效应”,通过多元化业务合作引进外资。
二是清单管理,全力促进项目签约落地。围绕年初制定的“四张清单”内容,加强武田中国、当红齐天、大和平地块、云和恩墨、正泰网络科技、中顺通利半导体等重点在谈项目盯引跟踪,做到全区招引项目清单化、分级化管理。聚焦五大产业生态圈和“1+4”产业主赛道,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围绕精准招商示范平台打造,做好智慧网谷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产业平台及康桥绿色能源产业平台建设。加大对未来产业项目的谋划储备,围绕数字医疗、算力经济、人工智能、空天应用、医美产业等未来重点产业赛道,推进产业图谱精准招商。
二是规范系统,不断深化项目管理服务。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深化全生命周期服务,围绕新制定的《拱墅区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流程管理的指导意见》,优化重大项目引进研判评估机制,构建项目决策推进机制,共同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在盯引、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做到“要素围着项目转、服务跟着项目走”。通过进一步规范我区招商引资工作流程,确保项目决策科学、民主、合法,打造市场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营商环境。
四是专业协同,持续加强部门联动机制。加强省市区和多部门联动机制,跨区域、跨领域、跨部门共享项目进展情况和协调解决项目推进障碍。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设立专项基金。区属国资集团进一步加强与普华资本、启明创投、财通资本等创投机构和产业基金的联动对接,通过与产业资本合作成立产业基金、设立产业园区等方式,赋能招商引资工作。加强与省市资本平台的沟通联动。通过共享优质储备项目库、共同尽职调查、同步决策结果等方式,争取1:1联动出资,为重大产业项目招引提供金融资源支撑。探索多种类型的省、市、区联合投资模式,争取与省金控、杭实集团、市金投、杭州资本等省、市国资平台。
规划计划
|
总结计划
|
总结和计划
|
索引号
00250045-5/2024-31175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7-2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投促局
今年以来,区投促局坚持高端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方向,聚焦“1+4”产业赛道,深化落实项目联系人、推进调度、督帮一体等工作机制,持续实施“招大引强”行动计划,通过对招引项目的清单式、闭环式、联动式管理,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
一、指标完成情况
1、实际利用外资:1-5月,我区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52亿美元,同比增长22.68%,总量居全市第4,其中制造业外资1.33亿美元,提前完成全年任务。1-6月,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完成3.1亿美元,同比增长49%。总量预计全市第4,增速全市第5。
2、产业投资促进:1-5月,亿元以上制造业固投项目,全年任务4个,完成5个,完成率125%,完成率全市排名第1。亿元以上服务业固投项目,全年任务10个,完成3个,完成率30%。亿元以上注册类项目,全年任务22个,已完成11个,完成率50%,完成率全市排名并列第5。
二、主要工作
(一)深化落实招引工作机制
一是以“4张清单”实行项目分类管理,聚焦五大产业生态圈和“1+4”产业主赛道,拟定2024年提效进位“达产投产项目、签约落地项目、盯引跟踪项目、未来产业目标企业”四张清单,对全区新招引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梳理、制定、谋划英特药谷、杨林生物等达产投产项目42家,截至目前已投用运营国民养老保险项目,比亚迪仰望汽车项目等16家;京东MALL、倚锋资本等签约落地项目38家;武田中国、格治生物等盯引跟踪项目30家。二是以“4项机制”完善项目闭环管理,强化信息获取,紧盯北京、上海、深圳和欧美、香港等发达国家及地区产业聚集区域进行精准招商,依托五大驻点工作站“招商前哨站”作用,拓宽招商信息来源渠道。细化项目研判,成立重大项目评审小组,对项目产业层次、投资强度、综合效益、风险防控以及企业诉求的可行性、可控性等进行评估论证,最终形成项目建议书。强化项目绩效评价,突出效率和效益,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三是以“4组联动”加强项目联动管理,加强与人才、科技、产业基金、省市部门、省市国企的联动协同,强化土地、楼宇、资本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已初步完成2024年全区楼宇、地块手册的更新制作;并利用数贸会生命健康产业对接会等合作载体,主动定期对接省、市部门,挖掘项目信息,匹配项目资源。已通过市区联动机制上报派格生物、中科光电等5个重点项目,联动国投集团对扬厉医药、臻乐医药等14个项目进行评估跟进。
(二)持续推进产业项目落地
一是推进制定项目计划。围绕“四张清单”内容,按照分级分类原则,排定晟霖益嘉、中邮器材浙江总部等9个落地项目推进计划,明确项目目标达产和上规时间;制定武田中国、派格生物等9个在谈项目推进攻坚计划,统筹推进项目进展,持续更新《全区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周报表》。二是签约落地重点项目。紧盯重点在谈项目,筛选出一批产业带动强、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重大产业项目,完善区领导联系、省市区联动和多部门协同机制,跨区域、跨领域、跨部门共享项目进展情况,全力推进项目签约落地。截至目前,已签约鲜丰数字化信息中心、高信技术总部基地、艾恺生物中国研发等42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193亿元。三是推动项目决策达成。统筹联合相关部门,明确项目投资总额、建设内容、建设周期、政策支持、计划产值及税收等内容,共同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在盯引、推进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并针对重点项目,通过“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推动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落地等工作。截至目前,已有焱石网络、欣可丽美学医疗等8个项目申报2024年第一批“一企一策”上会。
(三)全力攻坚外资招引
一是围绕全年任务,锁定发力方向。完成2024年依托项目梳理,并根据2023年度各被考核单位完成情况及项目储备情况分解下达区内年度目标,持续跟进外资重点项目进展,按照月度排定项目计划及目标。二是围绕重点项目,力促大额外资。强化“逢地必外”工作,持续跟进和平广场地块,嘉里7号、9号厂房等外资重点依托地块进展,争取地块外资贡献;紧盯境外融资上市项目,重点跟进旭航科技项目、货拉拉项目上市工作,加快泛远总部项目募集资金回流;紧盯金融类、基金类利用外资项目,跟进洛能资本分布式新能源基金项目尽调情况。三是围绕重点企业,挖掘外资存量。排定外资企业走访计划,逐一上门拜访,挖掘区内存量外资,加强可到位外资企业的对接走访,推进富银白银项目、广天映泰项目新增到位资金;赴深圳推进招商蛇口外资事宜。四是做好外资政策谋划,推动外资高质量发展。聚焦引进高质量外资、提升制造业外资占比、争取1亿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落地、鼓励和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完善重大在谈外资项目要素保障5个方面,已完成2024年外资政策制定。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多措并举,着力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开展外资企业专题走访,走访贝壳美家、富银锂业、邻几便利店等外资企业,争取区内企业返程投资,存量企业到资。紧盯大和平地块、正泰网络科技小河油库地块、杭锅7号、9号厂房、华丰二合一等重点地块项目,强化“逢地必外”,规划外资到位路径,力促外资顺利拿地到资。加快维健医药、洛能资本分布式新能源基金、派格医药、华强北科技、一米八集团等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到资。着力推动华发集团、万科集团合作项目的进度,进一步对接企业诉求,测算回购资产成本及合作可行性。积极发挥国有资本及资产的“杠杆效应”,通过多元化业务合作引进外资。
二是清单管理,全力促进项目签约落地。围绕年初制定的“四张清单”内容,加强武田中国、当红齐天、大和平地块、云和恩墨、正泰网络科技、中顺通利半导体等重点在谈项目盯引跟踪,做到全区招引项目清单化、分级化管理。聚焦五大产业生态圈和“1+4”产业主赛道,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围绕精准招商示范平台打造,做好智慧网谷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产业平台及康桥绿色能源产业平台建设。加大对未来产业项目的谋划储备,围绕数字医疗、算力经济、人工智能、空天应用、医美产业等未来重点产业赛道,推进产业图谱精准招商。
二是规范系统,不断深化项目管理服务。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深化全生命周期服务,围绕新制定的《拱墅区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流程管理的指导意见》,优化重大项目引进研判评估机制,构建项目决策推进机制,共同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在盯引、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做到“要素围着项目转、服务跟着项目走”。通过进一步规范我区招商引资工作流程,确保项目决策科学、民主、合法,打造市场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营商环境。
四是专业协同,持续加强部门联动机制。加强省市区和多部门联动机制,跨区域、跨领域、跨部门共享项目进展情况和协调解决项目推进障碍。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设立专项基金。区属国资集团进一步加强与普华资本、启明创投、财通资本等创投机构和产业基金的联动对接,通过与产业资本合作成立产业基金、设立产业园区等方式,赋能招商引资工作。加强与省市资本平台的沟通联动。通过共享优质储备项目库、共同尽职调查、同步决策结果等方式,争取1:1联动出资,为重大产业项目招引提供金融资源支撑。探索多种类型的省、市、区联合投资模式,争取与省金控、杭实集团、市金投、杭州资本等省、市国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