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496214X/2024-3108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天水街道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备注/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生成日期 | 2024-07-15 | 发布日期 | 2024-07-15 |
附件 |
发布日期: 2024-07-15 10:02:13 点击率:
今年以来,天水街道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年和“1515”攻坚行动,牢牢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破题解难,推进经济社会在高基础上实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一、聚焦指标提升,着力稳存量、引增量
一是楼宇园区共促招商。围绕“1+4”产业主赛道,主动对接龙头企业。浙江数字出版大楼武林921数字文化产业园顺利开园,浙版联合、浙版传媒等18家企业首批回迁,并在区委宣传部推荐下,引进梅兰芳文化科技公司。浙文互联集团等12家省文投系入驻文化大厦。杭州中心引入华强北科技、重钉科技等优质企业。国大城市广场入驻亚美娱乐、康宝莱等企业20余家。紧盯以企引企,中大金石裂变项目金匙陆号、金匙柒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注册资金8亿元。上半年街道累计引入艾恺生物等企业139家。二是竭尽全力墅企回归。走访企业190余家,协调解决华东医药申办兽药经营许可证、元通融资租赁申办二手车出口资质等诉求80多件,助力英特药业等30余家企业申报兑现政策资金2100余万元。在区税务局、区商务局等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化解杭州日报传媒等企业外迁风险,累计稳税4.9亿元。其中谷川联行完成注册地税收地双回归,成为全区第一家外迁复归的企业。三是找新挖潜纳统入库。完成8家符合上规标准的餐饮企业初审,推动半年度新增餐饮业营收指标6500万元,初审家数和营收总量均暂列全区纳统专项工作第一。1-5月,街道实现税收18.61亿元,同比增长0.4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2.06%;限上社零总额57.21亿元,占全区比重的1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89亿元,占全区比重的18%,同比增长9.8%;外贸出口额17.25亿元,同比增长5.78%。1-6月固定资产投资18.9亿元,超额完成目标。
二、聚焦商圈赋能,着力提能级、增活力
一是抓大项目建设。服务保障恒隆广场建设,推进周边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打枝巷等配套道路提升,调处矛盾纠纷30多起。助力清运建筑垃圾,恒隆1号通道完成绿化迁移公示,国大天桥工程完成批复。杭州大厦AB座提升改造有序推进,其中地下车库改造已完成,乔木迁移及外立面装修预计7月20日左右完成,武林门好运湾景观氛围提升预计8月下旬完工。对工地、街巷等片区坚持每天巡查,做到每日洒水7次,努力确保辖区PM2.5逐周下降。二是抓大活动举办。放大武林广场城市地标广场影响力,举办“中国田径街头巡回赛”“浙里来消费·家电消费展”“味美浙江食在杭州”等大型活动20余场;商圈联动杭州中心“无锋不起浪”灵感市集、银泰“莲花楼”、国大“庆余年”联名活动,推动商圈人气满满,各商场工作日日均客流超2万人次,节假日达3-5万人次。三是抓大品牌入驻。杭州大厦引入海瑞温斯顿、格拉夫等国际顶级珠宝企业2家全国首店。1-6月杭州大厦销售额43.4亿元。杭州中心引入锦西湖等56家首店,其中11家全国首店,34家浙江首店,推动杭州中心上半年销售额达4亿元。恒隆广场招商形势喜人,写字楼、商场板块60%以上空间已完成预招。
三、聚焦攻坚克难,着力划句号、强基础
一是百井坊回迁安置收官。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谋划指导,街道与区住建局通力协作、紧密配合,12轮专题研究明确选房办法,20天专班连续奋战,47名干部集中攻坚,历经专班组建、方案明确、看房保障、完成选房四个阶段,克服了时间跨度长、社会关注高、特殊情况多、房源与回迁户1:1等各类难题,包括5名未签约户在内的345户回迁户全部完成选房,为跨越15年的百井坊拆迁朝着圆满收官迈出坚实一步。二是文化大厦出入口完成更新。下定决心整治了体育场路386号与省文化大厦交界处历时20年的历史遗留难题,先后走访周边企业、居民10余次,搭好桥梁平台,做通思想工作,彻底化解了文化大厦出入口消防安全隐患。三是历史积案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化班子包案、民情恳谈、预警观察、专题研究工作机制,推进积案化解。省市“挂号”重点信访老户张某某25年拆迁安置事项基本得以化解。持续11年的信访户唐某夫妇于3月底与相关部门签订易产安置协议,目前已领取2套安置房源钥匙,信访化解得到实质性进展。
四、聚焦改革创新,着力强协同、可持续
一是“三支队伍”建设商圈实践。探索模块化教育培训路径,分批开办党组织力量、社工队伍、小区专员“强基固本·五力提升”培训班,并在百井坊巷回迁安置、旧改加梯等急难险重工作一线进行实战练兵。组建人才服务专班,帮助艾恺生物、擎沄科技、白心科技申报国家级创新、创业人才项目;推荐水稻所、元通汽车等企业申报“大运英才”培养类人才8人。新增市高层次人才129人,C类以上3人。二是大物业管理模式提质。修订完善大物业服务质量标准,建立共同管理、共同办公、共同监督、共同服务“四共”联动工作机制及街道、社区、居民三位一体评价体系,将物业服务深度融入女儿家老年食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幸福驿站、邻里活动、矛盾调解等服务事项,推出居民报事报修“幸福E平台”,实现“5分钟响应、1小时上门”闭环服务,让“有事找管家”的氛围愈加浓厚。三是坤和商务社区政务服务增值。打造武林广场城市客厅“一站式”枢纽型服务驿站,形成3大类79子项涉企服务事项清单,纳入区、县(市)聚集产业全链条服务“一类事”试点。开通商圈外摆审批绿色通道,代办“花开四月”春季汽车消费节、“文艺赋美”等活动审批7件,为39家失信主体进行信用修复,上线武林商圈“共富卡”餐饮企业23家。推动群团资源下沉,支持10个楼宇社团开展“午间一小时”活动40余场,成员覆盖白领1000余名。
五、聚焦幸福可感,着力优空间、提效能
一是唤醒家门口沉睡空间。依托商圈党建联建,向市城投集团和公交公司借用原白鹿鞋城区块5亩地打造成为嵌入式健身公园,涵盖1条慢行园路、2片羽毛球场、4片乒乓球场和儿童游乐区、电动自行车充电区,并打开了豆腐里、武林路458号与环城北路之间的便民通道,推进家门口沉睡8年的空间唤醒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二是建好集成化党群中心。按照“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功能布局最优化”理念,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专业化服务集成供给改革试点工作。推进皇亲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融入百姓排练厅、皇亲小剧场、民生议事堂等功能;戒坛寺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集“浙里·红色大讲堂”、志愿者小屋、读书阅览室、社团活动室、颐养空间、青年驿站等多元服务场景为一体,成为区大运河党建精品示范带十大重点项目之一。三是推进大运河幸福家园建设。围绕“一老一小”,擦亮“幸福系”品牌,提升5个幸福食堂供餐服务,日均用餐量达480人次,同比增长60%,实现收支平衡;推出老年幸福课堂,打造街校幸福驿站,提供国画书法、声乐舞蹈、亲子教育等课程,半年累计服务超6000余人次。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完成万寿亭公寓等2个小区旧改;新增7台加装电梯,累计61台;燃气管网更新5600余米,预计7月底完成全年目标。
接下去,街道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盯指标、抓项目、促消费,全力以赴推进新型消费中心核心区建设
优化安商稳商、人才引育服务机制,继续做好省文投系、省出版系、省侨商系及杭州中心、恒隆广场、龙兴广场“三系三项目”服务保障。出台街道级经济政策,打好补丁、提高绩效,推进四大商场协同发展,办好武林系活动,拉动消费社零,奋力交出高分报表。
二、盯需求、抓服务、优品牌,全力以赴打造幸福生活未来街区
聚焦“一老一小”,擦亮“幸福系”品牌,完善养老、助餐、便民服务体系。持续深化大物业一体化管理,提升物业可持续自营效能,增强协同治理效能。放大街校幸福驿站、环北新村健身公园等嵌入式服务设施效用,增强群众获得感。
三、盯品质、抓精细、谋长效,全力以赴擦亮杭州的心城市的眼
加强武林广场、延安路等重点区域长效管理。加速杭州大厦AB座综合改造、百大天桥及恒隆广场地下通道建设。有序推进燃气管道更新,扎实做好百井坊安置房交房保障、延安新村社区旧改等工作。
四、盯源头、抓治理、强基础,全力以赴构筑联动协商治理模式
抢抓机遇,推进百井坊积案化解。完善武林广场综合信息指挥中心、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建设,构建基层联动协商治理模式,建立武林商圈一码解纠纷机制,全面做好源头治理、矛盾调处。
五、盯改革、抓党建、聚合力,全力以赴争星晋位放大红色效应
加强“一核多堡”组织体系、“一核多元”工作机制,建强“两支部一社团”,探索老旧小区可持续治理样板。进一步推进省委机关旧址红色街区改造提升、党群服务中心集成化转型,商务社区政务服务增值改革。全力打造市级统战阵地示范点。深化商圈党建联建,促进商圈内循环和外协同提质扩面,深化党建促发展效能,擦亮城市基层党建品牌。
规划计划
|
总结计划
|
总结和计划
|
索引号
002496214X/2024-31082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7-1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天水街道
今年以来,天水街道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年和“1515”攻坚行动,牢牢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破题解难,推进经济社会在高基础上实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一、聚焦指标提升,着力稳存量、引增量
一是楼宇园区共促招商。围绕“1+4”产业主赛道,主动对接龙头企业。浙江数字出版大楼武林921数字文化产业园顺利开园,浙版联合、浙版传媒等18家企业首批回迁,并在区委宣传部推荐下,引进梅兰芳文化科技公司。浙文互联集团等12家省文投系入驻文化大厦。杭州中心引入华强北科技、重钉科技等优质企业。国大城市广场入驻亚美娱乐、康宝莱等企业20余家。紧盯以企引企,中大金石裂变项目金匙陆号、金匙柒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注册资金8亿元。上半年街道累计引入艾恺生物等企业139家。二是竭尽全力墅企回归。走访企业190余家,协调解决华东医药申办兽药经营许可证、元通融资租赁申办二手车出口资质等诉求80多件,助力英特药业等30余家企业申报兑现政策资金2100余万元。在区税务局、区商务局等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化解杭州日报传媒等企业外迁风险,累计稳税4.9亿元。其中谷川联行完成注册地税收地双回归,成为全区第一家外迁复归的企业。三是找新挖潜纳统入库。完成8家符合上规标准的餐饮企业初审,推动半年度新增餐饮业营收指标6500万元,初审家数和营收总量均暂列全区纳统专项工作第一。1-5月,街道实现税收18.61亿元,同比增长0.4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2.06%;限上社零总额57.21亿元,占全区比重的1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89亿元,占全区比重的18%,同比增长9.8%;外贸出口额17.25亿元,同比增长5.78%。1-6月固定资产投资18.9亿元,超额完成目标。
二、聚焦商圈赋能,着力提能级、增活力
一是抓大项目建设。服务保障恒隆广场建设,推进周边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打枝巷等配套道路提升,调处矛盾纠纷30多起。助力清运建筑垃圾,恒隆1号通道完成绿化迁移公示,国大天桥工程完成批复。杭州大厦AB座提升改造有序推进,其中地下车库改造已完成,乔木迁移及外立面装修预计7月20日左右完成,武林门好运湾景观氛围提升预计8月下旬完工。对工地、街巷等片区坚持每天巡查,做到每日洒水7次,努力确保辖区PM2.5逐周下降。二是抓大活动举办。放大武林广场城市地标广场影响力,举办“中国田径街头巡回赛”“浙里来消费·家电消费展”“味美浙江食在杭州”等大型活动20余场;商圈联动杭州中心“无锋不起浪”灵感市集、银泰“莲花楼”、国大“庆余年”联名活动,推动商圈人气满满,各商场工作日日均客流超2万人次,节假日达3-5万人次。三是抓大品牌入驻。杭州大厦引入海瑞温斯顿、格拉夫等国际顶级珠宝企业2家全国首店。1-6月杭州大厦销售额43.4亿元。杭州中心引入锦西湖等56家首店,其中11家全国首店,34家浙江首店,推动杭州中心上半年销售额达4亿元。恒隆广场招商形势喜人,写字楼、商场板块60%以上空间已完成预招。
三、聚焦攻坚克难,着力划句号、强基础
一是百井坊回迁安置收官。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谋划指导,街道与区住建局通力协作、紧密配合,12轮专题研究明确选房办法,20天专班连续奋战,47名干部集中攻坚,历经专班组建、方案明确、看房保障、完成选房四个阶段,克服了时间跨度长、社会关注高、特殊情况多、房源与回迁户1:1等各类难题,包括5名未签约户在内的345户回迁户全部完成选房,为跨越15年的百井坊拆迁朝着圆满收官迈出坚实一步。二是文化大厦出入口完成更新。下定决心整治了体育场路386号与省文化大厦交界处历时20年的历史遗留难题,先后走访周边企业、居民10余次,搭好桥梁平台,做通思想工作,彻底化解了文化大厦出入口消防安全隐患。三是历史积案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化班子包案、民情恳谈、预警观察、专题研究工作机制,推进积案化解。省市“挂号”重点信访老户张某某25年拆迁安置事项基本得以化解。持续11年的信访户唐某夫妇于3月底与相关部门签订易产安置协议,目前已领取2套安置房源钥匙,信访化解得到实质性进展。
四、聚焦改革创新,着力强协同、可持续
一是“三支队伍”建设商圈实践。探索模块化教育培训路径,分批开办党组织力量、社工队伍、小区专员“强基固本·五力提升”培训班,并在百井坊巷回迁安置、旧改加梯等急难险重工作一线进行实战练兵。组建人才服务专班,帮助艾恺生物、擎沄科技、白心科技申报国家级创新、创业人才项目;推荐水稻所、元通汽车等企业申报“大运英才”培养类人才8人。新增市高层次人才129人,C类以上3人。二是大物业管理模式提质。修订完善大物业服务质量标准,建立共同管理、共同办公、共同监督、共同服务“四共”联动工作机制及街道、社区、居民三位一体评价体系,将物业服务深度融入女儿家老年食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幸福驿站、邻里活动、矛盾调解等服务事项,推出居民报事报修“幸福E平台”,实现“5分钟响应、1小时上门”闭环服务,让“有事找管家”的氛围愈加浓厚。三是坤和商务社区政务服务增值。打造武林广场城市客厅“一站式”枢纽型服务驿站,形成3大类79子项涉企服务事项清单,纳入区、县(市)聚集产业全链条服务“一类事”试点。开通商圈外摆审批绿色通道,代办“花开四月”春季汽车消费节、“文艺赋美”等活动审批7件,为39家失信主体进行信用修复,上线武林商圈“共富卡”餐饮企业23家。推动群团资源下沉,支持10个楼宇社团开展“午间一小时”活动40余场,成员覆盖白领1000余名。
五、聚焦幸福可感,着力优空间、提效能
一是唤醒家门口沉睡空间。依托商圈党建联建,向市城投集团和公交公司借用原白鹿鞋城区块5亩地打造成为嵌入式健身公园,涵盖1条慢行园路、2片羽毛球场、4片乒乓球场和儿童游乐区、电动自行车充电区,并打开了豆腐里、武林路458号与环城北路之间的便民通道,推进家门口沉睡8年的空间唤醒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二是建好集成化党群中心。按照“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功能布局最优化”理念,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专业化服务集成供给改革试点工作。推进皇亲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融入百姓排练厅、皇亲小剧场、民生议事堂等功能;戒坛寺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集“浙里·红色大讲堂”、志愿者小屋、读书阅览室、社团活动室、颐养空间、青年驿站等多元服务场景为一体,成为区大运河党建精品示范带十大重点项目之一。三是推进大运河幸福家园建设。围绕“一老一小”,擦亮“幸福系”品牌,提升5个幸福食堂供餐服务,日均用餐量达480人次,同比增长60%,实现收支平衡;推出老年幸福课堂,打造街校幸福驿站,提供国画书法、声乐舞蹈、亲子教育等课程,半年累计服务超6000余人次。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完成万寿亭公寓等2个小区旧改;新增7台加装电梯,累计61台;燃气管网更新5600余米,预计7月底完成全年目标。
接下去,街道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盯指标、抓项目、促消费,全力以赴推进新型消费中心核心区建设
优化安商稳商、人才引育服务机制,继续做好省文投系、省出版系、省侨商系及杭州中心、恒隆广场、龙兴广场“三系三项目”服务保障。出台街道级经济政策,打好补丁、提高绩效,推进四大商场协同发展,办好武林系活动,拉动消费社零,奋力交出高分报表。
二、盯需求、抓服务、优品牌,全力以赴打造幸福生活未来街区
聚焦“一老一小”,擦亮“幸福系”品牌,完善养老、助餐、便民服务体系。持续深化大物业一体化管理,提升物业可持续自营效能,增强协同治理效能。放大街校幸福驿站、环北新村健身公园等嵌入式服务设施效用,增强群众获得感。
三、盯品质、抓精细、谋长效,全力以赴擦亮杭州的心城市的眼
加强武林广场、延安路等重点区域长效管理。加速杭州大厦AB座综合改造、百大天桥及恒隆广场地下通道建设。有序推进燃气管道更新,扎实做好百井坊安置房交房保障、延安新村社区旧改等工作。
四、盯源头、抓治理、强基础,全力以赴构筑联动协商治理模式
抢抓机遇,推进百井坊积案化解。完善武林广场综合信息指挥中心、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建设,构建基层联动协商治理模式,建立武林商圈一码解纠纷机制,全面做好源头治理、矛盾调处。
五、盯改革、抓党建、聚合力,全力以赴争星晋位放大红色效应
加强“一核多堡”组织体系、“一核多元”工作机制,建强“两支部一社团”,探索老旧小区可持续治理样板。进一步推进省委机关旧址红色街区改造提升、党群服务中心集成化转型,商务社区政务服务增值改革。全力打造市级统战阵地示范点。深化商圈党建联建,促进商圈内循环和外协同提质扩面,深化党建促发展效能,擦亮城市基层党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