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市拱墅区大运河文化带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由运河墨客联盟主办、祥符街道承办的“运河文化讲座”,近日将在大运河畔的祥符老街继续开讲,第五期主题为“古人如何过端午——文物中的端午节习俗”,让我们在端午的节日氛围下,挂艾草、吃粽子,惜过往,祝安康。
本期运河讲座,邀请到了浙江省博物馆的石超老师,来给大家讲讲《端阳故事》中的端午习俗,文物中的端午节令植物,文物中的“赛龙舟”形象、“五毒”形象以及端午绘画上的钟馗形象等。
讲座主题:古人如何过端午——文物中的端午节习俗
主讲人:石超
讲座时间:2024年5月30日上午
讲座地点:祥符老街一时茶室
主讲人:石超,浙江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的研究、展览和鉴定工作。主编《错彩镂金一浙江出土金银器》《霓裳银装一浙江畲族服饰》等书,参与主编《中国出土金银器全集· 浙江卷》,发表《吴越国金银器初步研究》《浙江出土金银器概述》《浙江省博物馆藏雕漆器》《中国古代的螺钿漆器》《从琴学问答看杨宗稷的琴学思想》《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唐琴斫制工艺》《彩凤鸣岐琴铭文解读》等金银器、漆器、古琴等研究论文十余篇。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也称端阳日,它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端”有开头、初始的意思,在古代纪年的天干地支里,五月为地支里的“午月”,“五”与“午”通用,所以端午节的名字由此而来。
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习俗主要有划龙舟、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洗草药水、拜神祭祖、食粽子、饮雄黄酒、拴五色丝线、佩香囊、跳钟馗等等。其中赛龙舟和吃粽子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标志性的习俗。
雄黄酒、咸鸭蛋、樱桃、荔枝、粽子,白石老人笔下的端午,活色生香,让人垂涎。洒雄黄酒是很多地方的端午习俗之一。在端午节,人们可将雄黄掺在酒里制成雄黄酒,甩洒在居室的墙角和床下,以灭蚊和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