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发布日期: 2024-04-10 14:10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拱墅区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末期。

自秦至唐,隶属钱塘县;宋至清属仁和县;1912年始属杭县,1927年建杭州市,设市辖湖墅区,后改称第八区。

1949年5月杭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杭州市人民政府决定改第八区为拱墅区。

1959年为拱墅区人民公社联社,辖区扩展到上泗、留下、三墩、东塘、良渚等地。 

1960年4月为拱墅区人民公社,管辖范围除城区部分外,辖祥符、上塘、康桥三个人民公社,1961年7月恢复区建制,1969年5月将3个人民公社划出,同时西湖区西溪街道划入。

1972年西溪街道划归西湖区。

1990年2月撤销杭州市拱墅区、半山区,建立以原拱墅区、半山区行政区域为新建区的行政区域,定名拱墅区。

1996年1月,将石桥乡、东新街道划归下城区,将西湖区的祥符镇划归拱墅区。

运河千年流芳,拱墅自古繁华。新石器时代末期,在上塘镇皋亭村水田畈一带就有人类活动。自隋唐以来,拱墅就是南北水陆交通要道和繁华商埠。至南宋时,得益于便捷的运河水运,成为各路商家的货物集散地,从大关桥至米市巷,“百货辐辏,商贾云集,千舻万舳,往返不绝”,成了名扬天下的“东南财赋之乡”。元代“北关夜市”成为钱塘八景之一。明清时增设北新、夹城、德胜桥、卖鱼桥等集市,造就了蜚声海内外的“十里银湖墅”,形成了以“夹城月夜”、“陡门春涨”、“半道春红”、“西山晚翠”、“花圃啼莺”、“皋亭积雪”、“江桥暮雨”、“白荡烟村”为代表的湖墅八景。运河两岸距今四、五千年历史的半山水田畈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香积寺石塔,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拱宸桥、祥符桥、洋关、高家花园,以及半山石塘战国墓遗址、富义仓遗址、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等历史文化遗存,无不彰显着拱墅古老而璀璨的文明。

十里银湖墅:运河这一段可以说自古繁华,十里银湖墅的重要节点就在这里,从南宋起这里便是热闹街市,北宋苏东坡诗中有“还将梦魂去,一夜到江涨”之句,把这儿和西湖相提并论。南宋时,这里有著名的“江涨东市”和“江涨西市”分布在大运河左右,街市繁盛,人烟广聚。古时这里还有“江桥渔火”之美名,入夜,运河上渔火点点,可是说是入夜运河上最美的地方。市,是指商店密集的地段,湖墅旧时又叫湖州市,当年因为这里经常停泊从湖州方向来的舟船,便有此称呼。白天,这里一派商贾云集、百货登市的繁荣景象,店铺遍布运河两岸。米市和鱼市是杭州运河两颗璀璨耀眼的星。杭州有首民谣“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湖墅属于城北,天下粮仓富义仓又在这里,所以这里米市发达,现在还有米市巷呢。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地名,叫卖鱼桥,杭州老底子把卖鱼桥变成了湖墅的代名词,马可波罗游历杭州,均由运河乘舟而来,卖鱼桥一带的湖墅成为他来杭州的首站,他称杭州为“世界上最美丽最华贵之城”,湖墅应记头功。

拱墅区自1997年底开始,逐步理清和确立了建设运河文化的基本工作思路,并在1998年召开的中共拱墅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把“建设运河文化风景线”确定为拱墅区今后全区工作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明确提出,运河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拱墅在文化建设中独有的优势,必须充分加以利用。

近二十年来,拱墅以运河文化为主线,积极打造运河文化名区,全力建设运河文化带,大力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非物质文化、市井文化、产业文化、生态文化。建成开放中国京杭大运河等5大国家级博物馆,全国首个非遗主题文献馆落户拱宸桥畔,保护修缮小河直街等3大历史文化街区,恢复重建了战国墓遗址等23处文化遗存,编撰出版了《运河南端草根谭》等运河文化系列丛书20余册,组建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成立运河文化公益促进会,创办了大运河文化沙龙联盟,380支文体团队常年丝竹齐鸣,越来越多的文化名人和文化志愿者活跃在运河两岸,大运河文化节、运河文化四季歌等文化品牌活动享誉全国……人民日报海外版曾专文刊登《运河文化看拱墅》、新华每日电讯刊登《杭州崛起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2009年,拱墅区成为杭州主城区首个全国文化先进区。2015年,拱墅区成功创建浙江省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性示范项目。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亲临视察运河拱宸桥段,对拱墅的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和民生改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16年9月杭州峰会,运河拱宸桥段成为外交部安排的首批外媒采访线,拱墅迎来贵客嘉宾,运河文化惊艳世界。2016年11月30日,拱墅的半山立夏节做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拱墅登上世界舞台的又一张文化金名片。2019年,拱墅成为浙江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样本单位,全国第二家城市主题的传统工艺工作站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支持下,在拱墅区正式揭牌成立。

2021年4月9日,杭州宣布正式启动实施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杭州市下城区、拱墅区,设立新的杭州市拱墅区,以原下城区、拱墅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拱墅区行政区域。



拱墅概况
文化历史
历史沿革
发布时间: 2024-04-10 14:10
信息来源:区文广旅体局 浏览量:

拱墅区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末期。

自秦至唐,隶属钱塘县;宋至清属仁和县;1912年始属杭县,1927年建杭州市,设市辖湖墅区,后改称第八区。

1949年5月杭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杭州市人民政府决定改第八区为拱墅区。

1959年为拱墅区人民公社联社,辖区扩展到上泗、留下、三墩、东塘、良渚等地。 

1960年4月为拱墅区人民公社,管辖范围除城区部分外,辖祥符、上塘、康桥三个人民公社,1961年7月恢复区建制,1969年5月将3个人民公社划出,同时西湖区西溪街道划入。

1972年西溪街道划归西湖区。

1990年2月撤销杭州市拱墅区、半山区,建立以原拱墅区、半山区行政区域为新建区的行政区域,定名拱墅区。

1996年1月,将石桥乡、东新街道划归下城区,将西湖区的祥符镇划归拱墅区。

运河千年流芳,拱墅自古繁华。新石器时代末期,在上塘镇皋亭村水田畈一带就有人类活动。自隋唐以来,拱墅就是南北水陆交通要道和繁华商埠。至南宋时,得益于便捷的运河水运,成为各路商家的货物集散地,从大关桥至米市巷,“百货辐辏,商贾云集,千舻万舳,往返不绝”,成了名扬天下的“东南财赋之乡”。元代“北关夜市”成为钱塘八景之一。明清时增设北新、夹城、德胜桥、卖鱼桥等集市,造就了蜚声海内外的“十里银湖墅”,形成了以“夹城月夜”、“陡门春涨”、“半道春红”、“西山晚翠”、“花圃啼莺”、“皋亭积雪”、“江桥暮雨”、“白荡烟村”为代表的湖墅八景。运河两岸距今四、五千年历史的半山水田畈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香积寺石塔,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拱宸桥、祥符桥、洋关、高家花园,以及半山石塘战国墓遗址、富义仓遗址、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等历史文化遗存,无不彰显着拱墅古老而璀璨的文明。

十里银湖墅:运河这一段可以说自古繁华,十里银湖墅的重要节点就在这里,从南宋起这里便是热闹街市,北宋苏东坡诗中有“还将梦魂去,一夜到江涨”之句,把这儿和西湖相提并论。南宋时,这里有著名的“江涨东市”和“江涨西市”分布在大运河左右,街市繁盛,人烟广聚。古时这里还有“江桥渔火”之美名,入夜,运河上渔火点点,可是说是入夜运河上最美的地方。市,是指商店密集的地段,湖墅旧时又叫湖州市,当年因为这里经常停泊从湖州方向来的舟船,便有此称呼。白天,这里一派商贾云集、百货登市的繁荣景象,店铺遍布运河两岸。米市和鱼市是杭州运河两颗璀璨耀眼的星。杭州有首民谣“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湖墅属于城北,天下粮仓富义仓又在这里,所以这里米市发达,现在还有米市巷呢。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地名,叫卖鱼桥,杭州老底子把卖鱼桥变成了湖墅的代名词,马可波罗游历杭州,均由运河乘舟而来,卖鱼桥一带的湖墅成为他来杭州的首站,他称杭州为“世界上最美丽最华贵之城”,湖墅应记头功。

拱墅区自1997年底开始,逐步理清和确立了建设运河文化的基本工作思路,并在1998年召开的中共拱墅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把“建设运河文化风景线”确定为拱墅区今后全区工作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明确提出,运河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拱墅在文化建设中独有的优势,必须充分加以利用。

近二十年来,拱墅以运河文化为主线,积极打造运河文化名区,全力建设运河文化带,大力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非物质文化、市井文化、产业文化、生态文化。建成开放中国京杭大运河等5大国家级博物馆,全国首个非遗主题文献馆落户拱宸桥畔,保护修缮小河直街等3大历史文化街区,恢复重建了战国墓遗址等23处文化遗存,编撰出版了《运河南端草根谭》等运河文化系列丛书20余册,组建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成立运河文化公益促进会,创办了大运河文化沙龙联盟,380支文体团队常年丝竹齐鸣,越来越多的文化名人和文化志愿者活跃在运河两岸,大运河文化节、运河文化四季歌等文化品牌活动享誉全国……人民日报海外版曾专文刊登《运河文化看拱墅》、新华每日电讯刊登《杭州崛起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2009年,拱墅区成为杭州主城区首个全国文化先进区。2015年,拱墅区成功创建浙江省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性示范项目。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亲临视察运河拱宸桥段,对拱墅的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和民生改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16年9月杭州峰会,运河拱宸桥段成为外交部安排的首批外媒采访线,拱墅迎来贵客嘉宾,运河文化惊艳世界。2016年11月30日,拱墅的半山立夏节做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拱墅登上世界舞台的又一张文化金名片。2019年,拱墅成为浙江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样本单位,全国第二家城市主题的传统工艺工作站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支持下,在拱墅区正式揭牌成立。

2021年4月9日,杭州宣布正式启动实施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杭州市下城区、拱墅区,设立新的杭州市拱墅区,以原下城区、拱墅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拱墅区行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