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4-02-22 09:32:14 来源:今日拱墅
| ||
|
2023年,既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成功举办亚运会之后步入“后亚运”时代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
回顾2023年,拱墅教育锚定“建一流教师队伍 创一流教育业绩 在‘两个先行’中奋力打造全省教育最强区”目标,聚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老百姓关切的民生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交出了一份精彩纷呈的答卷。
2024
拱墅教育向着美好再出发
“学有优教”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在家门口上好学”,这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愿望。如何实现?拱墅区深入推进“家门口的好学校”高质量建设行动。
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学上”。在城市化发展的最前沿和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加快学校规划布局和落地建设。2021年以来,拱墅区建成投用学校、幼儿园31所,新增学位27720个。拱墅是人口导入大区,常住人口中,非户籍人口占了近三分之一。我区全面推行本地户籍学生与随迁子女融合教育,实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同城化待遇的政策,平均每年保障约6000名随迁子女入学。
实现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在硬件上拱墅不断提升办学条件,当前省级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100%,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全部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电子白板、初中触控一体机配备率均达到100%,实现万兆光纤进校园、千兆光纤全覆盖。尤其是对于老城区学校,近3年来全区投入财政资金约2.4亿元,对127所学校进行了局部维修和升级改造,真正实现了“老校换新颜”。软件上,拱墅区通过名校集团化来带动全区的优质均衡,计划三年内实现区域名校集团化100%全覆盖。
在整体优质均衡的同时,对于特殊学生,坚持“教育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到2025年,拱墅区将形成十五年高水平特殊教育体系,实现随班就读学生满5人的学校全部建成资源教室;持证残疾儿童少年十五年基础教育入学率超过95%,融合教育入学率超过50%;对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和卫星班等3—18岁残疾儿童少年实现医教结合全覆盖。
教学相长让师生一起成人成才
如何育人?拱墅坚定落实“双减”政策,聚焦课程、课堂、作业和评价四个关键环节,形成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减负提质模式。体育层面,拱墅发起了校园体育“百千万”计划,增加各类体育活动时间、搭建各类体育赛事平台,真正让锻炼成为所有学生的习惯。在科技教育层面,拱墅区聚焦“硬件+软件”“课程+师资”“活动+社团”等抓手,不断拓展青少年科学教育参与体验、学习理解、实践运用路径,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在美育上,构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审美体验+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劳育将在中小学试点配建木工、金工、家政等劳动实践教室,培育一批省市劳动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发展学生劳动素养。
学校教学,除了聚焦学,也要关注教,教师是一方教育的第一资源。为打通教师学科成长通道,拱墅建立了“运河教学能手—运河教学标兵—运河教学名师—运河特级教师”四个梯级的教师培养模式。在德育教师层面,根据班主任教龄和专业管理能力,开展新锐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名班主任、特级班主任四个层次的评比,在这个体系之下,全区的师资队伍将形成了一个金字塔构造:“塔基”“塔中”的人层层往上送,让“塔尖”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尖,最终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持续动力。
2023拱墅教育关键词
关键词一:扩优提质
出台“1+5”文件,持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二:擦亮品牌
新书全省首发,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关键词三:教师队伍
10名教师通过中小学正高级评审,金字塔结构培养模式让教师队伍薪火传承。
关键词四:民生实事
放心上学路,放心上好学,民生实事交出漂亮“成绩单”。
关键词五:美好成长
关注“运河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将五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关键词六:教育大脑
深化教育数字化治理机制,拱墅教育大脑发布。
关键词七:“双减”
校内提质增效,校外综合治理,“双减”有力度更有温度。
关键词八:保障亚运
赛事筹备、场馆建设处处有教育身影,全方位助力“两个亚运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