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4-02-21 11:01:40 来源:今日拱墅
|
2023年,朝晖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水平解锁“五大密码”,高标准打造“五个窗口”,擦亮朝晖“不惑之年”再出发的标志性成果。
解锁党建“红色密码” 打造新时代先锋之窗
高质量开展“朝晖味”主题教育,以打好“浙工新村关键仗”和“经济翻身仗、亚运攻坚仗、考核主动仗”四场硬仗的实绩检验成效。提拔晋升优秀干部5人,选派2名街道干部投身亚运保障以及30名街道干部、6名社区干部到浙工新村项目一线。做好区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完成16个问题已整改销号13个、持续整改3个。全域建设清廉高地,在杭州百年老店、辖区文旅单位王星记建成全国首个清廉扇艺文化体验馆。西湖文化广场商务社区打造“朝闻道”品牌青年增能聚才矩阵。
解锁亚运“时代密码” 打造老街区更新之窗
以浙工新村危旧房有机更新为试点,实现84天99.82%的签约率、66天98.91%的腾房率,探索打造新时代城市版“千万工程”的典型样板,获得省、市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协助做好“运河湾”亮灯提升项目。打造西湖文化广场亚运城市赛道、省级社区多功能运动场以及全市首个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的施家花园未来社区。朝晖二区9、10幢完成加固解危工程获得区主要领导肯定。
解锁经济“活力密码” 打造高质量发展之窗
1-11月,实现税收21.51亿元(同比增长13.7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3亿元(同比增长15.41%),规上其他营利性营业收入101.49亿元,规上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营业收入12.57亿元,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7亿元,均居全区前列;固定资产投资3430万元;引进企业231家,总注册资金18.81亿元;新认定市级高层次人才近500名。
解锁共富“希望密码” 打造大运河幸福之窗
挂牌成立街道老年大学,实现助餐配餐覆盖7.3万人次、高龄津贴全覆盖。成功创建省级“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举办朝韵新晖·2023元宵喜乐会暨朝晖街道设立40周年主题展,突破网络浏览量2000万余次,深受市民好评。推动王星记扇艺工坊获评“浙江省非遗工坊”,建成2个社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解锁平安“智慧密码” 打造现代化善治之窗
圆满完成亚运维稳安保任务。启动综合楼宇及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排查及安全评估项目,完成中山花园安全隐患闭环整改销号。建立朝晖“人民建议征集”阵地,处理信访事件2429件,调解办结率100%。全面提升改造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点17个,开展居住小区消防安全培训演练40场。
2024年,朝晖街道以“打造大运河畔富有人间烟火气的幸福家园”为目标,借浙工新村有机更新项目带来的势,对标区委全会报告提出的“打造六个一流”的要求,重点做好以下“五篇文章”,开创街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让老街道持续焕发新风采。
坚持强基固本,围绕党建示范 做好“争先锋”文章
探索以灌南流动党委为主力的流动党员带动流动人口管理有效新模式,创新以朝晖“运河Xin”文化联建体为主线的专业力量推动居民群众助力辖区共富新举措,建立西湖文化广场商务社区联动居民社区推进经济稳进提质新路径,通过提升改造徐志摩纪念馆、社区、经合社廉洁文化阵地打造朝晖特色清廉文化新版图。
坚持有机更新,围绕街域集成 做好“享宜居”文章
优先推广浙工新村有机更新经验,探索非住宅类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选址推动老旧小区有机更新项目;协同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创建,高站位实施朝晖一、三区连片打造黎园未来社区;高标准完成稻香园南区、耀江高层旧改项目。
坚持提质增效,围绕经济发展 做好“创繁华”文章
在企业服务提效上发力。进一步深化企业服务,建立重点企业“周联系、月走访”服务工作机制,持续推进街道班子全覆盖联系辖区重点税源企业;强化企业联系走访服务质效,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发挥街道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促进商会企业之间的互惠合作,大力开展“以企引企”。切实提升商务社区在服务楼宇、服务企业方面的作用,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在产业空间提容上发力。推进潮王路站地铁上盖复建物业加快启用,再续河东路商业烟火气。紧盯高信技术总部大楼、杭歌地块地铁上盖物业等项目进度,力争实现早日开工。加快推进工大设计院、公路水运等企业总部大楼落地。摸清底数,抢抓机遇,积极争取辖区低效商业用地的开发再利用,鼓励企业引入战略合作伙伴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及改造,争取若干个地块项目纳入区级以上试点,不断为朝晖发展拓展新的空间。强化政企联动,用好现有楼宇,加速企业外迁腾退后楼宇空间的去化,努力引进新的增量。在商圈能级提档上发力。一手抓城市商业,积极融入大武林商圈建设,打造西湖文化广场音乐喷泉和灯光秀等后亚运文化品牌,进一步集聚广场人气商气。加强新远影城服务,争创全省第一影院票房;跟踪西湖文化广场演艺吧、石榴红阵地等文创项目建设,竭力促成极地海洋公园项目落地,并将此项目作为增加广场新的文旅增长点,提升商圈新体验。持续推动武林商圈商气升温,联合文商旅在西湖文化广场定期开展消费季活动,推动银耀百货等商业主体开展特色商业活动,努力引进打造一批社零限上新企业。另一手抓社区商业,谋划建设“河东路+新市街”十字金街、共富街区,着力培育社区服务、美食体验等沉浸式、互动式业态,营造街区式消费场景。在科技创新提质上发力。加大国家和省市区人才政策宣传服务力度,依托大企业大集团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努力引进新的“人才+技术+项目”,着力打造生活向往和圆梦街区。积极支持服务华东院等辖区重点企业发挥研发优势参加国家和省级研发创新项目评选,联合浙工大做优辖区科创生态,推进研发投入、技术合同交易额等创新指标提升。依托总部优势,助力地瓜经济,推动浙江建机由批发零售向工业制造转型,助力其由省级“专精特新”向国家级发展,助推高信股份、捷配科技加快上市,不断壮大创新企业集群。
坚持风险防范,围绕现代治理 做好“促平安”文章
全域推广“e朝先”小程序,针对沿街经营单位,探索企业自查、专业执法、三方巡查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实施武林府、武林外滩消防隐患整改以及西湖文化广场区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建设等项目,探索建立街道“三色预警”风险防控体系。
坚持优质共享,围绕民生福祉 做好“奔共富”文章
树立正确的公共服务理念,聚焦“集成化”,在应家桥社区建成街道大运河幸福家园,贯通“一老一小一残”三大功能区块,形成社区服务“回形针”;同步调整应家桥社区办公楼服务功能,打造社会服务型社区。聚焦“片区化”,打造河东社区武林外滩约3000平方米的嵌入式多功能体育综合体;全面优化街道残疾人之家、暖心家园、“助联体”服务站、婴幼儿成长驿站等公建配套,实现公共服务效能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