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11-22 14:02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今年是我区城中村改造收官之年。根据杭州市“未安置户在外过渡时间不超过5年”的总体原则,我区为回迁安置按下“快进键”,全力奋战全区5年以上在外过渡户清零。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完成回迁安置3264户,提前完成2024年市、区两级民生实事“幸福颐居”回迁安置目标。
“阳光建管”
安置房建成精品工程
从曾经典型的城郊接合部到如今的宜居新上塘,上塘街道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历程也是一部浓缩版的拱墅发展“样片”。
“9月30日,随着瓜山村340户居民完成回迁安置,上塘街道本轮城中村改造累计安置居民3015户,全域农户‘十社联动’圆满收官。”上塘街道城市建设办公室负责人说,圆满收官的背后,有拆迁和回迁过程中上下一心、多措并举的不懈努力,也有拱墅为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今年5月,我区5个安置房项目荣获2023年度杭州市建设工程西湖杯(优质工程)奖。“西湖杯”是杭州市建筑工程领域最高奖项,这也证明我区回迁安置项目整体质量经得起考验。
据了解,为提高安置房小区的群众满意度,我区推出了“阳光建管”模式,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每到回迁安置选房前,各安置项目属地街道会联合建设单位组织“质量开放日”活动,邀请回迁居民在选房前提前了解居住环境,眼“鉴”为实——这已经成为交付前的标准动作。半山街道在沈家桥村安置房选房前就曾邀请安置居民考察体验,针对反馈较集中的问题,街道积极沟通责任主体单位,加快安置房燃气、自来水、通信、电力等生活设施的验收开通,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打开“促发展”格局
15分钟“生活圈”提质升级
“我选了套高楼层的房子,透过窗户就能看到西湖,多幸福啊!”作为回迁户中的一员,老金看到外立面质感满满的百井人家,满满的开心。矗立在百井坊巷北侧的百井人家是回迁安置房,周边既有耶稣堂弄、镜清里1号等需要保留及修复的古建筑,也有要进行原址保护的南宋仁和县遗址和元代河道遗迹,还有正在提档升级要打造成国际地标性商圈的大武林商圈,文化的传承与商业的繁荣都要在这片区域实现。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百井人家交付的同时,安置房项目周边的老年食堂、邻里中心、医疗设施、便民商超、口袋公园等15分钟可达的服务场景也基本实现了,“居民的居住幸福感能提升,我们的工作就没有白干。”
今年年底,百井人家交付,老金也即将过上与高端商业中心比邻而居的新生活。而拱墅也打开“促发展”格局,以回迁安置工作为抓手,全力推进区域提质升级,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
全过程监督长效管理
“清风助建”守护幸福家
我区在安置房建设管理工作中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制度规范,比如:强化数智赋能,搭建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实现对安置房工程项目的实时监督;完善建设人员管理机制,促进项目按既定的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清风助建”为回迁安置提质增速……
在全过程制度规范的指导下,2024年全区回迁安置工作已颇见成效:目前已提前完成八丈井东、杨家沁苑等9个安置房竣工备案;推动瓜山地块支路二、华西路、水车路等安置房周边道路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加快统筹推进18个已竣工安置房的产权首次登记工作……
要让回迁安置房真正成为群众的幸福家园,除了日益提升的硬件水平外,后续的长效管理同样是对街道基层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如今回迁安置房小区管理模式已经进入3.0版本了,而3.0版本的最大特色则是工作前置。”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以最先落地3.0版本的孔家埭和府为例,早在房屋交付前,针对回迁安置小区出租较为普遍的情况,住建部门就会同街道指导、监督社区和物业做好预案,对出租房屋的分割要求进行指导。让回迁、装修、入住和后续管理都没有出现因居民意见不一而产生不可调和矛盾的情况。
随着拱墅全域回迁安置工作的逐步收官,在拆迁、回迁安置工作中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也将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继续发挥作用,为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也将为浙江做好城中村改造的后半篇文章贡献更多“拱墅经验”。
今年是我区城中村改造收官之年。根据杭州市“未安置户在外过渡时间不超过5年”的总体原则,我区为回迁安置按下“快进键”,全力奋战全区5年以上在外过渡户清零。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完成回迁安置3264户,提前完成2024年市、区两级民生实事“幸福颐居”回迁安置目标。
“阳光建管”
安置房建成精品工程
从曾经典型的城郊接合部到如今的宜居新上塘,上塘街道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历程也是一部浓缩版的拱墅发展“样片”。
“9月30日,随着瓜山村340户居民完成回迁安置,上塘街道本轮城中村改造累计安置居民3015户,全域农户‘十社联动’圆满收官。”上塘街道城市建设办公室负责人说,圆满收官的背后,有拆迁和回迁过程中上下一心、多措并举的不懈努力,也有拱墅为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今年5月,我区5个安置房项目荣获2023年度杭州市建设工程西湖杯(优质工程)奖。“西湖杯”是杭州市建筑工程领域最高奖项,这也证明我区回迁安置项目整体质量经得起考验。
据了解,为提高安置房小区的群众满意度,我区推出了“阳光建管”模式,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每到回迁安置选房前,各安置项目属地街道会联合建设单位组织“质量开放日”活动,邀请回迁居民在选房前提前了解居住环境,眼“鉴”为实——这已经成为交付前的标准动作。半山街道在沈家桥村安置房选房前就曾邀请安置居民考察体验,针对反馈较集中的问题,街道积极沟通责任主体单位,加快安置房燃气、自来水、通信、电力等生活设施的验收开通,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打开“促发展”格局
15分钟“生活圈”提质升级
“我选了套高楼层的房子,透过窗户就能看到西湖,多幸福啊!”作为回迁户中的一员,老金看到外立面质感满满的百井人家,满满的开心。矗立在百井坊巷北侧的百井人家是回迁安置房,周边既有耶稣堂弄、镜清里1号等需要保留及修复的古建筑,也有要进行原址保护的南宋仁和县遗址和元代河道遗迹,还有正在提档升级要打造成国际地标性商圈的大武林商圈,文化的传承与商业的繁荣都要在这片区域实现。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百井人家交付的同时,安置房项目周边的老年食堂、邻里中心、医疗设施、便民商超、口袋公园等15分钟可达的服务场景也基本实现了,“居民的居住幸福感能提升,我们的工作就没有白干。”
今年年底,百井人家交付,老金也即将过上与高端商业中心比邻而居的新生活。而拱墅也打开“促发展”格局,以回迁安置工作为抓手,全力推进区域提质升级,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
全过程监督长效管理
“清风助建”守护幸福家
我区在安置房建设管理工作中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制度规范,比如:强化数智赋能,搭建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实现对安置房工程项目的实时监督;完善建设人员管理机制,促进项目按既定的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清风助建”为回迁安置提质增速……
在全过程制度规范的指导下,2024年全区回迁安置工作已颇见成效:目前已提前完成八丈井东、杨家沁苑等9个安置房竣工备案;推动瓜山地块支路二、华西路、水车路等安置房周边道路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加快统筹推进18个已竣工安置房的产权首次登记工作……
要让回迁安置房真正成为群众的幸福家园,除了日益提升的硬件水平外,后续的长效管理同样是对街道基层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如今回迁安置房小区管理模式已经进入3.0版本了,而3.0版本的最大特色则是工作前置。”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以最先落地3.0版本的孔家埭和府为例,早在房屋交付前,针对回迁安置小区出租较为普遍的情况,住建部门就会同街道指导、监督社区和物业做好预案,对出租房屋的分割要求进行指导。让回迁、装修、入住和后续管理都没有出现因居民意见不一而产生不可调和矛盾的情况。
随着拱墅全域回迁安置工作的逐步收官,在拆迁、回迁安置工作中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也将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继续发挥作用,为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也将为浙江做好城中村改造的后半篇文章贡献更多“拱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