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035-9/2024-318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人力社保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24-11-18 发布日期 2024-11-18
附件
拱墅区人力社保局2024年上半年总结和下半年计划

发布日期: 2024-11-18 15:49:18 点击率:

今年以来,区人社局认真贯彻省市区“新春第一会”工作要求,坚持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主动融入区委“1515攻坚行动”中心任务,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

1.坚持数字赋能,提拉就业容量。升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应用场景,加强失业人员分类管理,扩充智配岗位资源,完善职场体验等功能模块。截至6月底,提供职业培训、介绍等服务3.54万人次,实现就业2.1万人。发挥东新零工市场省级示范效应,优化市场运营和管理机制,拓展零工招聘对接形式,常态举办灵活用工专场招聘,促进灵活就业用工供需对接。截至6月底,东新、康桥、石桥三家市场开发零工岗位0.91万个。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承办杭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截至6月,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0.64万人。积极融入市域“春雨计划”就创体系,启动“拱聚英才”系列招聘活动。上半年组织企业赴省外高校和在杭高校举办招聘14场,参加企业585家次供岗4550个。办好运河青创学院,集聚70余家大创企业发布互助合作清单,推出项目辅导、大咖对话等创业服务。落实大学生暖心关爱举措,上半年兑现“青荷礼包”0.72万人次、应届生生活补贴1.2万人次,涉及金额9629万元。新引进35周岁以下大学生1.26万人,同比增长6.22%。

2.坚持做优生态,提升聚才质效。筹办杭州创客天下大赛“创客彩虹桥”拱墅区专场对接活动,常态走访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精准摸排人才需求,用好“大运英才”等人才政策。截至6月,新增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完成57名“大运英才”培养类人才申报、三批次6个“墅创-人才直通车”项目资格审核,认定杭州高层次人才3214人。打造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示范园区,定期开展知名机构走访招引,举办供需对接、业务培训,提升园区孵化培育能力。截至6月底,全区人力资源机构增长55家。承办杭州首届人力资源服务技能大赛,完成区级选拔、初赛、半决赛,计划7月下旬举办决赛。持续推进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建设,建立生命健康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产业联盟,做好世赛美发项目国家集训基地杭州运河技校搬迁保障,启动2024年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申报,深化技能人才评价第三方监管模式,超额完成数字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

3.坚持共富引路,提高保障水平。扎实构建“大社保”服务保障体系,承办“浙江省暨杭州市‘12333全国统一咨询日’活动”。联合市社保中心、市区税务部门建成7个商务社区“红社流动加油站”,探索“滴灌式”助企服务,推动养老保险参保扩面。截至6月底,全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4万余人,发放各类养老、工伤待遇40亿元。高效推进工伤领域漠视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促进工伤保险工作提质增效。全域推动“品质退管”工程,启动退管大学联合教学点全覆盖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银龄驿站”系列活动,稳步实施第十轮企退人员健康体检。截至6月底,建成7个街道级退大教学点,各街道开展文体活动75场,参与31575人次,完成企退人员体检3.5万余人。

4.坚持标本兼治,提优从业环境。积极构建新型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区级劳动纠纷调处中心,实体化运行祥符街道农民工速裁庭,创新全省首个残疾人劳动纠纷调解工作站,完善新业态劳动纠纷调解顺丰工作站和运河商务社区工作室。1至6月调解劳动纠纷2601件。落实省市根欠考核任务,制定区级考核办法,建立欠薪防范监管、案件查处、信息互通、处置跟踪、队伍管理五项闭环制度,健全实体化办公、线索流转、分级处置、动态通报、督查排查、联合惩戒、纠纷调解等七项机制,强化工资支付动态监管、重大欠薪隐患及时监控、工程建设领域机制落实重点整治,常态化开展督查检查,动态确保国欠平台办结率100%。巩固省级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街道评价试点成果,持续运行“共治和盟”“红茶议事·和谐议”、“和谐驿站”等特色项目,积极推动基层劳动关系服务站点建设,通过机制共建、平台共创、效益共享,丰富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截至6月底,全区劳动关系协调员配备比例达100%。

二、下半年工作

1.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推动“数字就业”岗位资源库与“春雨计划就业创业一张图”有机融合,构建更加智慧、多元的就业帮扶体系。完善辖区零工市场运营和管理机制,做好线下零工市场引流及线上零工市场宣传推广,打造更多省级示范零工市场。支持市场主体稳岗扩岗,高效落实稳岗返还等惠企助企相关政策,缓解企业招工缺工难题。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精准帮扶,推行分级分类就创服务,统筹推进各类群体就业。全年为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2600个,力争就业困难人员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率100%,新增就业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500人。

2.持续做大做强人才支撑。扎实做好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冲刺集训阶段各项保障,推进省域技能型社会基本单元建设任务,以潮鸣街道“共富职通车”就业服务联盟及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一老一小”重点群体技能培训为样板,探索构筑“30分钟技能培训圈”。办好杭州首届人力资源服务技能大赛决赛,迭代新一轮人力资源发展区级政策,提升人力资源产业园区专业化运营和管理服务水平。做实做优人才服务,积极开展重点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宣传辅导,实行重点人才工程申报专人包干,高效落实项目资助、博士后生活补贴、留杭补贴等利好政策,解决工作生活“后顾之忧”。加快建设“青荷驿站”和新武林青创中心大创园区,整合双创资源,提高青年人才服务质效,全年力争新增大创企业800家。

3.持续提升和改善社保服务。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依托“红社加油站”、“红社益企谈”特色载体,就近为企业提供“点单”服务,做好安商稳商工作。加大新注册企业参保精准服务,推动外来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等积极参保、持续缴费。加快医保智能化场景应用,大力推广“医保宣传码”“医保地图”“智能寻药”等服务项目,提高“医保小智”“视频办”应答使用率。深化医保政策宣传“五进五看”活动,做好“医医合作”“医银合作”“医社合作”等示范点建设。协同推进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扎实推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全区困难群众医疗费用综合保障率达83%以上。加强企退人员服务保障,做深“红领人社·银龄驿站”服务品牌,深化实施困难帮扶万人计划,新建6个街道退大联合办学点,促进高质量老有所养。

4.持续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完善区级、街道、社区(企业)三级劳动纠纷调解网络,做强东新一站式劳动纠纷调解模式,持续推进新业态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组织建设,打造全市首个医美行业集聚区(潮鸣街道)劳动纠纷调解工作站,争创省级优秀劳动纠纷调解组织。开展欠薪线索“减增量、去存量”提质行动,创新试点“实名实薪”模式,推进在建项目数字监管全覆盖,打好治欠保支持久战、攻坚战。推进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示范点建设,全域铺开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街道评价标准,加大劳动关系协调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关系源头治理能力。

总结计划
规划计划
总结计划
总结和计划
拱墅区人力社保局2024年上半年总结和下半年计划

索引号

00250035-9/2024-31828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11-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人力社保局

今年以来,区人社局认真贯彻省市区“新春第一会”工作要求,坚持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主动融入区委“1515攻坚行动”中心任务,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

1.坚持数字赋能,提拉就业容量。升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应用场景,加强失业人员分类管理,扩充智配岗位资源,完善职场体验等功能模块。截至6月底,提供职业培训、介绍等服务3.54万人次,实现就业2.1万人。发挥东新零工市场省级示范效应,优化市场运营和管理机制,拓展零工招聘对接形式,常态举办灵活用工专场招聘,促进灵活就业用工供需对接。截至6月底,东新、康桥、石桥三家市场开发零工岗位0.91万个。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承办杭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截至6月,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0.64万人。积极融入市域“春雨计划”就创体系,启动“拱聚英才”系列招聘活动。上半年组织企业赴省外高校和在杭高校举办招聘14场,参加企业585家次供岗4550个。办好运河青创学院,集聚70余家大创企业发布互助合作清单,推出项目辅导、大咖对话等创业服务。落实大学生暖心关爱举措,上半年兑现“青荷礼包”0.72万人次、应届生生活补贴1.2万人次,涉及金额9629万元。新引进35周岁以下大学生1.26万人,同比增长6.22%。

2.坚持做优生态,提升聚才质效。筹办杭州创客天下大赛“创客彩虹桥”拱墅区专场对接活动,常态走访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精准摸排人才需求,用好“大运英才”等人才政策。截至6月,新增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完成57名“大运英才”培养类人才申报、三批次6个“墅创-人才直通车”项目资格审核,认定杭州高层次人才3214人。打造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示范园区,定期开展知名机构走访招引,举办供需对接、业务培训,提升园区孵化培育能力。截至6月底,全区人力资源机构增长55家。承办杭州首届人力资源服务技能大赛,完成区级选拔、初赛、半决赛,计划7月下旬举办决赛。持续推进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建设,建立生命健康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产业联盟,做好世赛美发项目国家集训基地杭州运河技校搬迁保障,启动2024年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申报,深化技能人才评价第三方监管模式,超额完成数字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

3.坚持共富引路,提高保障水平。扎实构建“大社保”服务保障体系,承办“浙江省暨杭州市‘12333全国统一咨询日’活动”。联合市社保中心、市区税务部门建成7个商务社区“红社流动加油站”,探索“滴灌式”助企服务,推动养老保险参保扩面。截至6月底,全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4万余人,发放各类养老、工伤待遇40亿元。高效推进工伤领域漠视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促进工伤保险工作提质增效。全域推动“品质退管”工程,启动退管大学联合教学点全覆盖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银龄驿站”系列活动,稳步实施第十轮企退人员健康体检。截至6月底,建成7个街道级退大教学点,各街道开展文体活动75场,参与31575人次,完成企退人员体检3.5万余人。

4.坚持标本兼治,提优从业环境。积极构建新型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区级劳动纠纷调处中心,实体化运行祥符街道农民工速裁庭,创新全省首个残疾人劳动纠纷调解工作站,完善新业态劳动纠纷调解顺丰工作站和运河商务社区工作室。1至6月调解劳动纠纷2601件。落实省市根欠考核任务,制定区级考核办法,建立欠薪防范监管、案件查处、信息互通、处置跟踪、队伍管理五项闭环制度,健全实体化办公、线索流转、分级处置、动态通报、督查排查、联合惩戒、纠纷调解等七项机制,强化工资支付动态监管、重大欠薪隐患及时监控、工程建设领域机制落实重点整治,常态化开展督查检查,动态确保国欠平台办结率100%。巩固省级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街道评价试点成果,持续运行“共治和盟”“红茶议事·和谐议”、“和谐驿站”等特色项目,积极推动基层劳动关系服务站点建设,通过机制共建、平台共创、效益共享,丰富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截至6月底,全区劳动关系协调员配备比例达100%。

二、下半年工作

1.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推动“数字就业”岗位资源库与“春雨计划就业创业一张图”有机融合,构建更加智慧、多元的就业帮扶体系。完善辖区零工市场运营和管理机制,做好线下零工市场引流及线上零工市场宣传推广,打造更多省级示范零工市场。支持市场主体稳岗扩岗,高效落实稳岗返还等惠企助企相关政策,缓解企业招工缺工难题。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精准帮扶,推行分级分类就创服务,统筹推进各类群体就业。全年为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2600个,力争就业困难人员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率100%,新增就业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500人。

2.持续做大做强人才支撑。扎实做好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冲刺集训阶段各项保障,推进省域技能型社会基本单元建设任务,以潮鸣街道“共富职通车”就业服务联盟及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一老一小”重点群体技能培训为样板,探索构筑“30分钟技能培训圈”。办好杭州首届人力资源服务技能大赛决赛,迭代新一轮人力资源发展区级政策,提升人力资源产业园区专业化运营和管理服务水平。做实做优人才服务,积极开展重点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宣传辅导,实行重点人才工程申报专人包干,高效落实项目资助、博士后生活补贴、留杭补贴等利好政策,解决工作生活“后顾之忧”。加快建设“青荷驿站”和新武林青创中心大创园区,整合双创资源,提高青年人才服务质效,全年力争新增大创企业800家。

3.持续提升和改善社保服务。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依托“红社加油站”、“红社益企谈”特色载体,就近为企业提供“点单”服务,做好安商稳商工作。加大新注册企业参保精准服务,推动外来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等积极参保、持续缴费。加快医保智能化场景应用,大力推广“医保宣传码”“医保地图”“智能寻药”等服务项目,提高“医保小智”“视频办”应答使用率。深化医保政策宣传“五进五看”活动,做好“医医合作”“医银合作”“医社合作”等示范点建设。协同推进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扎实推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全区困难群众医疗费用综合保障率达83%以上。加强企退人员服务保障,做深“红领人社·银龄驿站”服务品牌,深化实施困难帮扶万人计划,新建6个街道退大联合办学点,促进高质量老有所养。

4.持续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完善区级、街道、社区(企业)三级劳动纠纷调解网络,做强东新一站式劳动纠纷调解模式,持续推进新业态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组织建设,打造全市首个医美行业集聚区(潮鸣街道)劳动纠纷调解工作站,争创省级优秀劳动纠纷调解组织。开展欠薪线索“减增量、去存量”提质行动,创新试点“实名实薪”模式,推进在建项目数字监管全覆盖,打好治欠保支持久战、攻坚战。推进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示范点建设,全域铺开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街道评价标准,加大劳动关系协调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关系源头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