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496214X/2024-2965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天水街道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备注/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生成日期 | 2024-01-10 | 发布日期 | 2024-01-10 |
附件 |
发布日期: 2024-01-10 09:15:10 点击率:
坚持创新实干争先
擦亮杭州的心城市的眼“繁华原点”
——天水街道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天水街道围绕全省三个“一号工程”、全市“两场硬仗”、拱墅“三城五区”部署要求,锚定“繁华时尚、幸福美丽、智慧发展省市标杆示范街道”目标,着眼“世界级地标商圈”和“幸福生活未来街区”定位,聚焦“三高地三窗口”建设,奋发进取、砥砺前行,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在高水平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程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罗文,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刘捷,市政协主席马卫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海峰等领导先后到街道调研指导。重点工作获得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浙报、杭报等主流媒体报道300余次。
1-11月,街道实现税收37.77亿,总量排名全区第2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81亿,总量排名全区第2位。完成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9.85亿,总量排名全区第2位。完成限上社零总额146.08亿,总量排名全区第2位。完成限上批发业销售额1298.98亿,总量排名全区第2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28亿。
一是抢抓亚运攻坚,放大亚运效应。第一时间成立亚运护航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挂帅,下设城市治理、城市品质、城市文明、网格力量、亚运观赛空间、监督检查六个工作组,出台班子包联、专班运作、考核激励、定期会商、晾晒通报、三方参与六项工作机制。深化“一核多堡”组织体系,“一核多元”工作力量,探索“第一书记”“第一网格长”双长制网格工作法,把第一网格长、网格长、物管委(物业)、居民骨干、共建单位党组织党员代表“五人小组”建在网格上,构建“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五人小组-楼道小组长”纵向到边、横向到底树状工作体系。推进“一馆、一湾、一场、五干道”亚运环境品质提升,助力亚运接待酒店完成提档升级,顺利保障亚运火炬传递。先后组织召开调度会议13次;参与服务保障3300余人次,其中7名工作人员入驻亚运场馆及相关单位保障工作;保障7个国家15支队伍开展水球训练;各类酒店累计接待亚运参赛人员103人;接待亚运嘉宾团、媒体团共22批次842人。
二是坚持高质量发展,提升商圈能级。坚持项目驱动,在项目验收、交通组织、劳务用工、邻里关系处理上做好服务保障。24万方杭州中心完成内部装修,12月24日杭州中心隆重开业;39万方恒隆广场预计年底封顶,招商工作已全面铺开;12万方浙江数字出版大厦预计年内正式投用,打造921数字文化产业园;2万方龙兴广场计划年底完成玻璃幕墙。浙江电子信息大楼项目拟建工程正在设计商讨阶段。助力国大城市广场改造上线UNI-office,新远文化大楼省文投总部回归。加速推进国大路“天水拾里”、雷迪森广场酒店提升。深入实施“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班子带队走访企业320余家,协调解决许可办证、财务融资、项目合作等诉求170多件,兑现政策资金合计4900余万元。推进墅企回归,全力安商稳税。华东医药器材化剂、出版联合集团、浙江教育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等成功迁回;出版集团、英特药业、东方资管、新东方等明确回归。化解物产中大医药、迪奥杭州分公司、中大普惠物业、浙江周黑鸭、浙商基金、谷川联行等企业外迁风险,合计稳税1.1亿元。推进业态升级,激发消费活力。以延安路商业大街为核心,加速构建“时尚经济”“夜间经济”“青春经济”“后街经济”生态圈,服务承办第二届全民阅读节、“龙马精神”唤醒秀、武林消费季、武林大巡游等特色活动30余场。强化人才服务,举办“江河汇才·扬帆起航”高层次人才联谊活动,新认定市级高层次人才116名,其中C类5名,D类13人。
三是坚持需求导向,优化惠民服务。擦亮“幸福系”十大品牌,深化养老、助餐、便民、幼托、社团、帮扶、志愿服务体系,持续做好“六服九助”15项个性化服务,全年累计服务5458人次,走访居民3.2万人次,着力打造市中心“七优享”实景样板。探索实施大物业一体化管理模式,以片区化打造、服务功能完善、可持续运行,推动老旧小区三方协同微治理提质增效。片区式街区式打造狮虎桥未来社区,坚持“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一室多用”理念,把灯芯巷、戒坛两个社区办公用房腾让给居民用于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共富“芯街区”、狮虎桥河下红色街区,为居民提供一站式“24小时不打烊”服务,成为全区片区化集成式服务改革样板,获评省四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结合中山北路改造契机,想尽办法打通天水巷口便民长廊,并增设阅读、休憩、充电等功能,化解了困扰多年的学校周边交通安全隐患。推进嵌入式体育设施建设,放大皇亲苑全国体育先进社区效应,高标准打造皇亲球馆。全年累计新增网球、足球、羽毛球场地10处,总面积超5000方。充分利用闲置核酸亭资源,打造助残共富爱心亭、皇亲民亭,丰富惠民空间。全面做好退役军人服务,打造省级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有序推进百井坊回迁安置工作。扎实完成区级民生实事项目12个、街道级5个。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清朗亮剑”专项行动,累计出动1316人次,排查校外机构1108家次。深化巩固商圈无障碍环境品质,女儿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获评浙江省五星级社会工作站,街道工疗站争创省五星级残疾人之家。万寿亭农贸市获评省五星级规范市场。
四是下足绣花功夫,打造品质街区。完成“一馆、一湾、一场、五干道”城市环境品质提升,结合杭州游泳馆亚运水球训练场馆内部改造,对场馆周边绿化进行了全面优化更新。助推武林门码头国际风情港整体改造,新客运码头于9月正式启用。推进武林广场综合提升,放大城市地标广场效应,推进武林广场综合提升,在全市迎亚运“赛马”活动中获评“精彩点位”优秀项目,得到刘捷书记、马卫光主席现场调研肯定。延安路、武林路、中山北路、环城北路、体育场路先后完成优化提升,精彩焕新。深入实施“花满杭城”“扮靓金角银边,增色繁华原点”行动,以奖代补充分调动居民、商户参与,先后打造1个主题广场、4条主干道、4条美丽小巷、6个口袋公园,让武林商圈步步见花、处处成景。千方百计推进二次供水能改尽改,完成5个小区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改造,其中万寿亭公寓全国首创“军民共用、平战结合,快速转换”模式,获得中国国防报、解放军报点赞。组建“加梯帮帮团”力促加装电梯愿装尽装,完成加梯15台,在建6台,累计建成投用53台。高效完成水稻研究所改造提升,成为全市首个高层住宅旧改项目。
五是聚焦攻坚克难,提升治理效能。扎实做好维稳安保、积案化解。深化班子包案、民情恳谈、预警观察、轮值接访等工作机制,坚持每周谈心谈话,定期关心慰问,圆满化解了蒋某5年信访旧案,重点人员张某化解工作得到实质性推进。落实两会、亚运会等重点时期稳控工作,确保进京访、越级访“零发生”。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打造武林商圈综合信息指挥室。推进“小脑+手脚”楼宇平安哨建设,完成5G平安宣教基地打造。提升社区公证员、基层公法站服务,累计提供法律服务264次,调解纠纷127件,构建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样板商圈模式。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省出版大厦东侧道路贯通。强化联动执法,全力消除茂泰大楼消防隐患,协调解决电费拖欠,整治困扰居民多年的茂泰南路快递一条街。紧盯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对重点单位开展安全检查300余次,消除问题隐患97处。强化街道微消站建设,连续三次排名全区第一,两次消防技能大比武分别位列一、二名。1-9月份辖区火灾数同比下降7.69%。充分发挥武林大妈群众群治作用,常态化开展平安三率、反邪、防诈、普法宣传,组织宣教活动100余场,发放物料近2万份。
六是深化党的建设,激发红色引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严格落实党工委“第一提议”制度,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重要论述。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天水讲习堂等载体组织学习40余次,开展各类主题宣讲20余次。深入开展“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课题调研,绘制“红色足迹”全景图,全力营造灯芯巷社区、皇亲苑社区循迹溯源实践点现场氛围。加强省委机关旧址红色街区建设,对立面环境、沿街业态、志愿服务进行优化提升,上线陈列室数字观展应用,线上线下累计参观超10万人次。深化武林商圈党建联建“135”工作机制,发挥“一部三委”作用,擦亮“红色义工”“武林论坛”“红色星期五”等品牌,举办商圈年会、银天书院等特色活动。持续建强坤和商务社区,扩建提升坤和36楼社区阵地,新增4名社工配强工作力量,上线智慧楼宇数字平台,细化完善8项服务职能,进一步提升组织建设、服务协调、楼宇招引、社团培育等工作效能。积极发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开展“我为亚运添光彩、我为发展作贡献”主题活动,赋能民主新场景。举办“武林商圈空间优化、业态提升”主题协商活动,推进政协“红茶议事会·民生议事堂”建设。创新“四个一”常态化教育,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管武装力度,完成民兵阵地与基层规范化建设。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获评全国侨联系统“侨胞之家”,省级宗教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工青妇等群团统筹推进。
街道干部情况:街道核定科级领导职数22名(正科12名、副科10名),实配19名(正科11名平均年龄46.5岁、副科8名平均年龄37.2岁)。核定工、青、妇科级领导职数4个(正科3名、副科1名),实配4名(正科3名平均年龄38.3岁、副科1名,年龄37岁)。干部调整方面:本年内区管干部层面调入4人(潘德娴、孙朝峰、王亮、谢香萍),调出2人(吴伟刚、吕相漳),职级晋升2人(徐嘉骅、蔡菊英),试用期转正1人(吕相漳)。科级干部层面,事业编制科级干部提任3人(陈小娜、项森洼、戴栋梁),职员制晋升3人(张蓉晖、沈少岚、邹立荣),专业技术人员晋升3人(林圻烨、项森洼、陈宇霞),试用期转正7人(李炫莹、朱伟达、张婷婷、黄璐、王婧、凌海、何垚),平级交流3人(葛胜伟、张伟钢、沈志栋)。全区制度性干部交流,调入正科领导1人(闫勇),调出副科领导1人(张婷婷)。优秀社区书记进编2人(徐艳萍、李乐如)。开展聘用人员招聘工作3个批次,共计招聘临时聘用人员21人。通过输送新鲜血液、调整干部结构,充分调动调动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工作潜能,不断激发街道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是围绕打造世界级地标商圈,进一步提升发展能级,擦亮繁华原点。加速恒隆广场、龙兴广场等大项目建设,助力杭州中心四季酒店开业,省数字出版大厦“921文创产业园”启动。推进武林商圈地上地下连通,谋划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跨环城北路互通工程。着力引进商业领域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商贸企业的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总部、研发创新中心、运营中心、营销中心。打造首店、首发经济集聚地,推动“米其林”餐厅、大众点评黑珍珠榜单内餐厅等高端餐饮落地。继续办好武林系特色活动,拉升消费人气。发挥商务社区作用,依托楼宇数字平台,动态掌握企业信息,做好安商稳商,惠企纾困,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二是围绕建设大运河幸福家园,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描绘共富图景。擦亮“幸福系”服务品牌,丰富大运河幸福家园天水场景。深化全域老旧小区大物业一体化管理,片区化打造、服务功能完善、可持续运行,推进三方协同微治理提质增效。拓宽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通道。着力打造街校便民服务驿站。大力建设社团组织,增加嵌入式体育设施,推动社区空间整合利用,提升社区“人气指数”。推进胭脂新村创评省级无障碍社区,戒坛寺巷社区争创市老年友好型社区。
三是围绕环境品质提升,进一步加强长效管理,扮靓城市客厅。进一步巩固迎亚运工作成果,加强武林广场、延安路等重点区域长效管理,提升武林商圈品质环境。探索“无废”模式,取消垃圾分类集置点,实现“让路于民”。谋划实施皇亲苑未来社区建设、8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继续抓好电梯加装、二次供水、食品安全等工作。全力做好拆违控违和治水工作,推进辖区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四是围绕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优化社会治理,建设和谐家园。全力做好重要时期维稳安保工作,加强矛盾调解、信访积案化解。探索枫桥经验城市样板的商圈模式,进一步擦亮武林商圈楼宇平安哨、5G智慧平安宣教基地、“啄木鸟”平安巡防服务队、扣大叔居民协商议事亭等基层治理工作品牌,建设5G智慧平安宣教基地2.0版本。持续广泛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引导参与平安巡防、平安宣传、重点活动保障。深入推进“141”基层治理体系在基层落地实践,深化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建设和运行实施方案,推动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实现 “一网统领、一屏感知、一声指挥、一键触达、一呼百应”“五个一”扁平化指挥调度功能。
五是围绕深化党建引领,进一步守好红色根脉,夯实组织根基。建强基层党组织树状体系,织密“一核多堡”网络,系统推进党建统领网格智治,让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深化党组织领导三方协同小区微治理,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持续推进省委机关旧址红色资源带建设,夯实浙里红色大讲堂阵地,牢牢守好红色根脉。深化党建联建,充实“135”机制内涵,提高品牌影响力。加强“一社一品”沟通指导,引导社区找准结合点积极开展品牌创建工作。深化商务社区建设,优化智慧楼宇平台,推动数字赋能商圈治理。
规划计划
|
总结计划
|
总结和计划
|
索引号
002496214X/2024-29652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1-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天水街道
坚持创新实干争先
擦亮杭州的心城市的眼“繁华原点”
——天水街道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天水街道围绕全省三个“一号工程”、全市“两场硬仗”、拱墅“三城五区”部署要求,锚定“繁华时尚、幸福美丽、智慧发展省市标杆示范街道”目标,着眼“世界级地标商圈”和“幸福生活未来街区”定位,聚焦“三高地三窗口”建设,奋发进取、砥砺前行,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在高水平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程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罗文,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刘捷,市政协主席马卫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海峰等领导先后到街道调研指导。重点工作获得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浙报、杭报等主流媒体报道300余次。
1-11月,街道实现税收37.77亿,总量排名全区第2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81亿,总量排名全区第2位。完成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9.85亿,总量排名全区第2位。完成限上社零总额146.08亿,总量排名全区第2位。完成限上批发业销售额1298.98亿,总量排名全区第2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28亿。
一是抢抓亚运攻坚,放大亚运效应。第一时间成立亚运护航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挂帅,下设城市治理、城市品质、城市文明、网格力量、亚运观赛空间、监督检查六个工作组,出台班子包联、专班运作、考核激励、定期会商、晾晒通报、三方参与六项工作机制。深化“一核多堡”组织体系,“一核多元”工作力量,探索“第一书记”“第一网格长”双长制网格工作法,把第一网格长、网格长、物管委(物业)、居民骨干、共建单位党组织党员代表“五人小组”建在网格上,构建“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五人小组-楼道小组长”纵向到边、横向到底树状工作体系。推进“一馆、一湾、一场、五干道”亚运环境品质提升,助力亚运接待酒店完成提档升级,顺利保障亚运火炬传递。先后组织召开调度会议13次;参与服务保障3300余人次,其中7名工作人员入驻亚运场馆及相关单位保障工作;保障7个国家15支队伍开展水球训练;各类酒店累计接待亚运参赛人员103人;接待亚运嘉宾团、媒体团共22批次842人。
二是坚持高质量发展,提升商圈能级。坚持项目驱动,在项目验收、交通组织、劳务用工、邻里关系处理上做好服务保障。24万方杭州中心完成内部装修,12月24日杭州中心隆重开业;39万方恒隆广场预计年底封顶,招商工作已全面铺开;12万方浙江数字出版大厦预计年内正式投用,打造921数字文化产业园;2万方龙兴广场计划年底完成玻璃幕墙。浙江电子信息大楼项目拟建工程正在设计商讨阶段。助力国大城市广场改造上线UNI-office,新远文化大楼省文投总部回归。加速推进国大路“天水拾里”、雷迪森广场酒店提升。深入实施“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班子带队走访企业320余家,协调解决许可办证、财务融资、项目合作等诉求170多件,兑现政策资金合计4900余万元。推进墅企回归,全力安商稳税。华东医药器材化剂、出版联合集团、浙江教育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等成功迁回;出版集团、英特药业、东方资管、新东方等明确回归。化解物产中大医药、迪奥杭州分公司、中大普惠物业、浙江周黑鸭、浙商基金、谷川联行等企业外迁风险,合计稳税1.1亿元。推进业态升级,激发消费活力。以延安路商业大街为核心,加速构建“时尚经济”“夜间经济”“青春经济”“后街经济”生态圈,服务承办第二届全民阅读节、“龙马精神”唤醒秀、武林消费季、武林大巡游等特色活动30余场。强化人才服务,举办“江河汇才·扬帆起航”高层次人才联谊活动,新认定市级高层次人才116名,其中C类5名,D类13人。
三是坚持需求导向,优化惠民服务。擦亮“幸福系”十大品牌,深化养老、助餐、便民、幼托、社团、帮扶、志愿服务体系,持续做好“六服九助”15项个性化服务,全年累计服务5458人次,走访居民3.2万人次,着力打造市中心“七优享”实景样板。探索实施大物业一体化管理模式,以片区化打造、服务功能完善、可持续运行,推动老旧小区三方协同微治理提质增效。片区式街区式打造狮虎桥未来社区,坚持“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一室多用”理念,把灯芯巷、戒坛两个社区办公用房腾让给居民用于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共富“芯街区”、狮虎桥河下红色街区,为居民提供一站式“24小时不打烊”服务,成为全区片区化集成式服务改革样板,获评省四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结合中山北路改造契机,想尽办法打通天水巷口便民长廊,并增设阅读、休憩、充电等功能,化解了困扰多年的学校周边交通安全隐患。推进嵌入式体育设施建设,放大皇亲苑全国体育先进社区效应,高标准打造皇亲球馆。全年累计新增网球、足球、羽毛球场地10处,总面积超5000方。充分利用闲置核酸亭资源,打造助残共富爱心亭、皇亲民亭,丰富惠民空间。全面做好退役军人服务,打造省级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有序推进百井坊回迁安置工作。扎实完成区级民生实事项目12个、街道级5个。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清朗亮剑”专项行动,累计出动1316人次,排查校外机构1108家次。深化巩固商圈无障碍环境品质,女儿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获评浙江省五星级社会工作站,街道工疗站争创省五星级残疾人之家。万寿亭农贸市获评省五星级规范市场。
四是下足绣花功夫,打造品质街区。完成“一馆、一湾、一场、五干道”城市环境品质提升,结合杭州游泳馆亚运水球训练场馆内部改造,对场馆周边绿化进行了全面优化更新。助推武林门码头国际风情港整体改造,新客运码头于9月正式启用。推进武林广场综合提升,放大城市地标广场效应,推进武林广场综合提升,在全市迎亚运“赛马”活动中获评“精彩点位”优秀项目,得到刘捷书记、马卫光主席现场调研肯定。延安路、武林路、中山北路、环城北路、体育场路先后完成优化提升,精彩焕新。深入实施“花满杭城”“扮靓金角银边,增色繁华原点”行动,以奖代补充分调动居民、商户参与,先后打造1个主题广场、4条主干道、4条美丽小巷、6个口袋公园,让武林商圈步步见花、处处成景。千方百计推进二次供水能改尽改,完成5个小区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改造,其中万寿亭公寓全国首创“军民共用、平战结合,快速转换”模式,获得中国国防报、解放军报点赞。组建“加梯帮帮团”力促加装电梯愿装尽装,完成加梯15台,在建6台,累计建成投用53台。高效完成水稻研究所改造提升,成为全市首个高层住宅旧改项目。
五是聚焦攻坚克难,提升治理效能。扎实做好维稳安保、积案化解。深化班子包案、民情恳谈、预警观察、轮值接访等工作机制,坚持每周谈心谈话,定期关心慰问,圆满化解了蒋某5年信访旧案,重点人员张某化解工作得到实质性推进。落实两会、亚运会等重点时期稳控工作,确保进京访、越级访“零发生”。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打造武林商圈综合信息指挥室。推进“小脑+手脚”楼宇平安哨建设,完成5G平安宣教基地打造。提升社区公证员、基层公法站服务,累计提供法律服务264次,调解纠纷127件,构建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样板商圈模式。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省出版大厦东侧道路贯通。强化联动执法,全力消除茂泰大楼消防隐患,协调解决电费拖欠,整治困扰居民多年的茂泰南路快递一条街。紧盯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对重点单位开展安全检查300余次,消除问题隐患97处。强化街道微消站建设,连续三次排名全区第一,两次消防技能大比武分别位列一、二名。1-9月份辖区火灾数同比下降7.69%。充分发挥武林大妈群众群治作用,常态化开展平安三率、反邪、防诈、普法宣传,组织宣教活动100余场,发放物料近2万份。
六是深化党的建设,激发红色引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严格落实党工委“第一提议”制度,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重要论述。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天水讲习堂等载体组织学习40余次,开展各类主题宣讲20余次。深入开展“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课题调研,绘制“红色足迹”全景图,全力营造灯芯巷社区、皇亲苑社区循迹溯源实践点现场氛围。加强省委机关旧址红色街区建设,对立面环境、沿街业态、志愿服务进行优化提升,上线陈列室数字观展应用,线上线下累计参观超10万人次。深化武林商圈党建联建“135”工作机制,发挥“一部三委”作用,擦亮“红色义工”“武林论坛”“红色星期五”等品牌,举办商圈年会、银天书院等特色活动。持续建强坤和商务社区,扩建提升坤和36楼社区阵地,新增4名社工配强工作力量,上线智慧楼宇数字平台,细化完善8项服务职能,进一步提升组织建设、服务协调、楼宇招引、社团培育等工作效能。积极发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开展“我为亚运添光彩、我为发展作贡献”主题活动,赋能民主新场景。举办“武林商圈空间优化、业态提升”主题协商活动,推进政协“红茶议事会·民生议事堂”建设。创新“四个一”常态化教育,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管武装力度,完成民兵阵地与基层规范化建设。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获评全国侨联系统“侨胞之家”,省级宗教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工青妇等群团统筹推进。
街道干部情况:街道核定科级领导职数22名(正科12名、副科10名),实配19名(正科11名平均年龄46.5岁、副科8名平均年龄37.2岁)。核定工、青、妇科级领导职数4个(正科3名、副科1名),实配4名(正科3名平均年龄38.3岁、副科1名,年龄37岁)。干部调整方面:本年内区管干部层面调入4人(潘德娴、孙朝峰、王亮、谢香萍),调出2人(吴伟刚、吕相漳),职级晋升2人(徐嘉骅、蔡菊英),试用期转正1人(吕相漳)。科级干部层面,事业编制科级干部提任3人(陈小娜、项森洼、戴栋梁),职员制晋升3人(张蓉晖、沈少岚、邹立荣),专业技术人员晋升3人(林圻烨、项森洼、陈宇霞),试用期转正7人(李炫莹、朱伟达、张婷婷、黄璐、王婧、凌海、何垚),平级交流3人(葛胜伟、张伟钢、沈志栋)。全区制度性干部交流,调入正科领导1人(闫勇),调出副科领导1人(张婷婷)。优秀社区书记进编2人(徐艳萍、李乐如)。开展聘用人员招聘工作3个批次,共计招聘临时聘用人员21人。通过输送新鲜血液、调整干部结构,充分调动调动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工作潜能,不断激发街道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是围绕打造世界级地标商圈,进一步提升发展能级,擦亮繁华原点。加速恒隆广场、龙兴广场等大项目建设,助力杭州中心四季酒店开业,省数字出版大厦“921文创产业园”启动。推进武林商圈地上地下连通,谋划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跨环城北路互通工程。着力引进商业领域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商贸企业的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总部、研发创新中心、运营中心、营销中心。打造首店、首发经济集聚地,推动“米其林”餐厅、大众点评黑珍珠榜单内餐厅等高端餐饮落地。继续办好武林系特色活动,拉升消费人气。发挥商务社区作用,依托楼宇数字平台,动态掌握企业信息,做好安商稳商,惠企纾困,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二是围绕建设大运河幸福家园,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描绘共富图景。擦亮“幸福系”服务品牌,丰富大运河幸福家园天水场景。深化全域老旧小区大物业一体化管理,片区化打造、服务功能完善、可持续运行,推进三方协同微治理提质增效。拓宽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通道。着力打造街校便民服务驿站。大力建设社团组织,增加嵌入式体育设施,推动社区空间整合利用,提升社区“人气指数”。推进胭脂新村创评省级无障碍社区,戒坛寺巷社区争创市老年友好型社区。
三是围绕环境品质提升,进一步加强长效管理,扮靓城市客厅。进一步巩固迎亚运工作成果,加强武林广场、延安路等重点区域长效管理,提升武林商圈品质环境。探索“无废”模式,取消垃圾分类集置点,实现“让路于民”。谋划实施皇亲苑未来社区建设、8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继续抓好电梯加装、二次供水、食品安全等工作。全力做好拆违控违和治水工作,推进辖区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四是围绕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优化社会治理,建设和谐家园。全力做好重要时期维稳安保工作,加强矛盾调解、信访积案化解。探索枫桥经验城市样板的商圈模式,进一步擦亮武林商圈楼宇平安哨、5G智慧平安宣教基地、“啄木鸟”平安巡防服务队、扣大叔居民协商议事亭等基层治理工作品牌,建设5G智慧平安宣教基地2.0版本。持续广泛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引导参与平安巡防、平安宣传、重点活动保障。深入推进“141”基层治理体系在基层落地实践,深化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建设和运行实施方案,推动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实现 “一网统领、一屏感知、一声指挥、一键触达、一呼百应”“五个一”扁平化指挥调度功能。
五是围绕深化党建引领,进一步守好红色根脉,夯实组织根基。建强基层党组织树状体系,织密“一核多堡”网络,系统推进党建统领网格智治,让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深化党组织领导三方协同小区微治理,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持续推进省委机关旧址红色资源带建设,夯实浙里红色大讲堂阵地,牢牢守好红色根脉。深化党建联建,充实“135”机制内涵,提高品牌影响力。加强“一社一品”沟通指导,引导社区找准结合点积极开展品牌创建工作。深化商务社区建设,优化智慧楼宇平台,推动数字赋能商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