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50050-0/2023-2916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区卫健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备注/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生成日期 | 2023-07-31 | 发布日期 | 2023-07-31 |
附件 |
发布日期: 2023-07-31 10:14:52 点击率:
一、风险预警
依据既往和近期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综合运用专家会商法和风险矩阵法,开展了7月份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评估结果认为有2个需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风险,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和猴痘疫情,1个需一般关注的公共卫生风险,即登革热疫情。
二、防控措施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
1.继续要按照“乙类乙管”要求落实防控措施,持续强化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国外内外疫情动态和病毒变异情况。一旦发现新型变异株感染病例,按要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人员健康观察等防控措施。
2.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发热诊室)、肠道门诊和预检分诊规范管理。加强抗病毒药物储备,确保重点人群阳性病例能及时得到治疗,减少重症发生。落实对“五大症状”患者流行病学史的询问,对于疑似病例,按流程及时采样、诊断报告和调查,避免发生疫情本地传播。
3.学校、托幼机构加强日常健康监测,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等健康管理制度。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规范预防性消杀,及时处置聚集性疫情。
4.落实传染病疫情监测、健康监测、通风消毒和健康教育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做好信息反馈和分析研判,发现疑似疫情信息,及时报告和处置。
5.继续提高高危人群接种率,对于没有明确感染证据,未全程接种或加强免疫的老人、有基础疾病人员和医护人员应尽快补种,尽可能采取异源序贯接种。特别要提高杭州亚(残)运会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及加强针接种。
6.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公众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出行仍需做好个人防护,遵守呼吸道礼仪和手卫生,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7.加强风险沟通和舆情监测,积极开展媒体应对,消除公众恐慌。
(二)猴痘疫情
1.密切关注国内外猴痘疫情进展,适时开展风险评估,做好监测预警和风险提示。针对辖区医疗和疾控专业人员开展《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版)》培训。
2.辖区医疗机构应加强猴痘监测,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报告,做好猴痘防控技术准备,保障诊断、报告和疫情处置能力。诊疗中发现猴痘疑似病例时,应及时采集标本并送检。在猴痘高风险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以及HIV感染者中开展猴痘感染检测。同时做好防护措施,认真落实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3.及时开展猴痘病例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检测、接触者追踪和报告,严格落实隔离点感染预防控制,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
4.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猴痘的认知,重点在高危人群中开展猴痘防治知识健康宣教,倡导流行区归国人员,出现症状入境需主动申报;若有过接触史和暴露史,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主动就诊。同时做好舆论引导和风险沟通,消除公众的恐慌情绪。
(三)登革热疫情
1.在全区范围开展以社区环境整治、消除病媒滋生地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尤其是本辖区内既往有本地登革热疫情发生的社区、涉亚场馆和其它相关活动场所及其周边社区,增加频次,杀灭成蚊及彻底清理蚊虫滋生地,确保病媒生物密度达到控制标准。
2.开展外环境蚊媒密度监测评估,及时通报监测反馈信息。定期开展督查,确保监测数据质量。根据疫情形势和辖区蚊媒密度,适时开展风险评估,提出风险管理建议;做好病例调查和应急处置。
3.开展辖区医护人员和疾控人员登革热诊疗技术和应急处置技术培训,提高诊疗报告和疫情处置水平。规范辖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管理,提高监测敏感性,做到早发现和早报告。要求辖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桌放置登革热诊疗提示卡和提示鼠标垫,落实对发热皮疹患者流行病学史的询问,对于疑似病例,按流程及时采样、诊断报告和调查,避免发生疫情本地传播。
4.开展登革热预防、治疗和防蚊灭蚊等知识科普宣传,引导社区民众加强自我防护,减少蚊媒传染病发生和传播风险。近期有东南亚和南美洲旅行史的人员,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旅行史。
应急管理
|
应急预案
|
索引号
00250050-0/2023-29166
文号
公布日期
2023-07-3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卫健局
一、风险预警
依据既往和近期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综合运用专家会商法和风险矩阵法,开展了7月份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评估结果认为有2个需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风险,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和猴痘疫情,1个需一般关注的公共卫生风险,即登革热疫情。
二、防控措施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
1.继续要按照“乙类乙管”要求落实防控措施,持续强化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国外内外疫情动态和病毒变异情况。一旦发现新型变异株感染病例,按要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人员健康观察等防控措施。
2.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发热诊室)、肠道门诊和预检分诊规范管理。加强抗病毒药物储备,确保重点人群阳性病例能及时得到治疗,减少重症发生。落实对“五大症状”患者流行病学史的询问,对于疑似病例,按流程及时采样、诊断报告和调查,避免发生疫情本地传播。
3.学校、托幼机构加强日常健康监测,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等健康管理制度。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规范预防性消杀,及时处置聚集性疫情。
4.落实传染病疫情监测、健康监测、通风消毒和健康教育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做好信息反馈和分析研判,发现疑似疫情信息,及时报告和处置。
5.继续提高高危人群接种率,对于没有明确感染证据,未全程接种或加强免疫的老人、有基础疾病人员和医护人员应尽快补种,尽可能采取异源序贯接种。特别要提高杭州亚(残)运会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及加强针接种。
6.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公众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出行仍需做好个人防护,遵守呼吸道礼仪和手卫生,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7.加强风险沟通和舆情监测,积极开展媒体应对,消除公众恐慌。
(二)猴痘疫情
1.密切关注国内外猴痘疫情进展,适时开展风险评估,做好监测预警和风险提示。针对辖区医疗和疾控专业人员开展《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版)》培训。
2.辖区医疗机构应加强猴痘监测,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报告,做好猴痘防控技术准备,保障诊断、报告和疫情处置能力。诊疗中发现猴痘疑似病例时,应及时采集标本并送检。在猴痘高风险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以及HIV感染者中开展猴痘感染检测。同时做好防护措施,认真落实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3.及时开展猴痘病例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检测、接触者追踪和报告,严格落实隔离点感染预防控制,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
4.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猴痘的认知,重点在高危人群中开展猴痘防治知识健康宣教,倡导流行区归国人员,出现症状入境需主动申报;若有过接触史和暴露史,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主动就诊。同时做好舆论引导和风险沟通,消除公众的恐慌情绪。
(三)登革热疫情
1.在全区范围开展以社区环境整治、消除病媒滋生地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尤其是本辖区内既往有本地登革热疫情发生的社区、涉亚场馆和其它相关活动场所及其周边社区,增加频次,杀灭成蚊及彻底清理蚊虫滋生地,确保病媒生物密度达到控制标准。
2.开展外环境蚊媒密度监测评估,及时通报监测反馈信息。定期开展督查,确保监测数据质量。根据疫情形势和辖区蚊媒密度,适时开展风险评估,提出风险管理建议;做好病例调查和应急处置。
3.开展辖区医护人员和疾控人员登革热诊疗技术和应急处置技术培训,提高诊疗报告和疫情处置水平。规范辖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管理,提高监测敏感性,做到早发现和早报告。要求辖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桌放置登革热诊疗提示卡和提示鼠标垫,落实对发热皮疹患者流行病学史的询问,对于疑似病例,按流程及时采样、诊断报告和调查,避免发生疫情本地传播。
4.开展登革热预防、治疗和防蚊灭蚊等知识科普宣传,引导社区民众加强自我防护,减少蚊媒传染病发生和传播风险。近期有东南亚和南美洲旅行史的人员,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旅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