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K1493206-6/2023-2935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府办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23-12-25 发布日期 2023-12-25
附件
拱墅区“七优享”成果:让“劳有所得” 照亮美好生活

发布日期: 2023-12-25 15:22:34 点击率:

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作为政府重大民生保障工程,主要聚焦“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康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七大领域。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2023年,拱墅区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省、市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任务,聚焦“劳有所得”专项领域,以促进高质量就业、培育高技能人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通过目标导向、改革突破、数字赋能,推动全区劳动者“劳有所得”迭代升级。为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助力“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提供有力支撑。

稳就业促引培,赋能产业发展

图片 1.png

完善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全面升级数字就业应用平台,上线失业人员分类管理等功能模块,累计协同认定重点群体2.49万人,提供职业培训、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服务3.98万人次。充分落实省市民生实事工作任务,建成全市首家街道级(东新)零工市场,创新上线“墅智聘”零工市场应用程序,同步完成康桥、石桥零工市场布点推广,助力灵活就业群体快速择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举办“全职妈妈”网店运营培训,推动“孵化型”创业陪跑空间建设,成立拱墅人社“墅”智引航职业指导团队,开展重点群体公益周、私人定制周等就业援助活动200余场,14个社区获评市级高质量就业社区。一年来,全区就业帮扶有质,重点群体有量,实现新增就业3.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0.6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安置 0.21万人,帮扶覆盖率达100%。

图片 2.png

图片 3.png

强化高水平技能人才支撑。紧跟产业引聚、企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掘区域技能培育优势,全方位建立世赛、国赛、省赛、市赛相衔接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杭州运河技工学校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国家集训基地,区人力社保局获人社部表彰为世赛作出突出贡献单位。通过行业联动,开展技术创新、技能攻关、技艺传承,实现政府引导力,企业主体力,人才生产力“三力合一”,改培养“领军人才”为打造“领军团队”。截至目前,全区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省级7家、市级27家、区级59家。全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85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22万人次,高技能人才0.48万人次。

搭平台建标准,维护劳动和谐

紧盯欠薪线索动态化解。依托根治欠薪“12345”工作法,持续深化“杭州无欠薪”行动。在欠薪隐患预警消除、建设领域长效监管、欠薪案件动态化解、违法行为惩戒打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取得积极进展。结合护航亚运“除险保安”专项治理行动、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顿,累计检查各类重点企业及项目1483家,涉及劳动者7.16万人。全面落实在建工程项目“无欠薪”六项制度专项检查,全区286个项目实现“护薪保”应用全覆盖,国务院欠薪平台及省市欠薪线索办结率达100%。一年来,对违法企业下达行政处理、处罚、黑名单119件,住建部门列入信用惩戒59件,公安部门行政处罚23件,对欠薪违法行为形成有效震慑。

图片 4.png

提升争议调解仲裁效能。强化劳动争议协商和解,加强争议源头治理,推进劳动争议多元调解组织体系建设。采取“类案类调”、“调裁并进”等方法,分类成立新业态、工伤待遇等专业裁审团。在全市首创新业态劳动纠纷调解“一站一室一庭”,以新业态用工密集区域为试点,探索搭建企业、社区、街道级新业态劳动纠纷调处化解基层平台。成立新业态劳动争议调解组织顺丰工作站、运河商务社区工作室和石桥街道新业态劳动争议仲裁派出庭。同时,打通公安、司法、市场监管、工会等部门壁垒,推动区街劳动纠纷调处业务流程再造。实行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今年来,区级仲裁委及基层调解组织共处置各类劳动纠纷案件5941件,涉及劳动者人数6047人,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9000余万元。

防风险优服务,强化兜底保障

图片 5.png

稳固和谐劳动关系基础。坚持以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为目标,全省率先推行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街道评价标准,通过机制共建、平台共创、效益共享,在更大范围、更广层次、更多内容上持续丰富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目前该评价标准已在全区18个街道全面铺开,带动参与和谐共建企业1389家,覆盖劳动者13.6万人。坚持劳动关系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持续推进“和谐同行”行动计划,指导建立区域性工会组织18个,成立企业代表组织及劳动争议调解组织20个,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咨询服务活动180余场。配齐建强区级劳动保障督导员、街道劳动保障专员、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员“三支队伍”,全年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618人,企业用工体检749家。

图片 6.png

推行“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建立健全能级工资集体合同数据库,促进产业工人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扩面提质”。一年来,实现各级各类产改企业35家,建立工会的规模以上企业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147家,已建会新业态领域行业(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54家,“能级工资”集体协商45家。坚持以技提薪、以薪留人、以人稳企,不断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参与感、归属感,构建与企业同心同行的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规划计划
规划计划
“七优享”工程
拱墅区“七优享”成果:让“劳有所得” 照亮美好生活

索引号

K1493206-6/2023-29358

文号

公布日期

2023-12-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府办

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作为政府重大民生保障工程,主要聚焦“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康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七大领域。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2023年,拱墅区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省、市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任务,聚焦“劳有所得”专项领域,以促进高质量就业、培育高技能人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通过目标导向、改革突破、数字赋能,推动全区劳动者“劳有所得”迭代升级。为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助力“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提供有力支撑。

稳就业促引培,赋能产业发展

图片 1.png

完善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全面升级数字就业应用平台,上线失业人员分类管理等功能模块,累计协同认定重点群体2.49万人,提供职业培训、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服务3.98万人次。充分落实省市民生实事工作任务,建成全市首家街道级(东新)零工市场,创新上线“墅智聘”零工市场应用程序,同步完成康桥、石桥零工市场布点推广,助力灵活就业群体快速择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举办“全职妈妈”网店运营培训,推动“孵化型”创业陪跑空间建设,成立拱墅人社“墅”智引航职业指导团队,开展重点群体公益周、私人定制周等就业援助活动200余场,14个社区获评市级高质量就业社区。一年来,全区就业帮扶有质,重点群体有量,实现新增就业3.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0.6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安置 0.21万人,帮扶覆盖率达100%。

图片 2.png

图片 3.png

强化高水平技能人才支撑。紧跟产业引聚、企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掘区域技能培育优势,全方位建立世赛、国赛、省赛、市赛相衔接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杭州运河技工学校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国家集训基地,区人力社保局获人社部表彰为世赛作出突出贡献单位。通过行业联动,开展技术创新、技能攻关、技艺传承,实现政府引导力,企业主体力,人才生产力“三力合一”,改培养“领军人才”为打造“领军团队”。截至目前,全区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省级7家、市级27家、区级59家。全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85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22万人次,高技能人才0.48万人次。

搭平台建标准,维护劳动和谐

紧盯欠薪线索动态化解。依托根治欠薪“12345”工作法,持续深化“杭州无欠薪”行动。在欠薪隐患预警消除、建设领域长效监管、欠薪案件动态化解、违法行为惩戒打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取得积极进展。结合护航亚运“除险保安”专项治理行动、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顿,累计检查各类重点企业及项目1483家,涉及劳动者7.16万人。全面落实在建工程项目“无欠薪”六项制度专项检查,全区286个项目实现“护薪保”应用全覆盖,国务院欠薪平台及省市欠薪线索办结率达100%。一年来,对违法企业下达行政处理、处罚、黑名单119件,住建部门列入信用惩戒59件,公安部门行政处罚23件,对欠薪违法行为形成有效震慑。

图片 4.png

提升争议调解仲裁效能。强化劳动争议协商和解,加强争议源头治理,推进劳动争议多元调解组织体系建设。采取“类案类调”、“调裁并进”等方法,分类成立新业态、工伤待遇等专业裁审团。在全市首创新业态劳动纠纷调解“一站一室一庭”,以新业态用工密集区域为试点,探索搭建企业、社区、街道级新业态劳动纠纷调处化解基层平台。成立新业态劳动争议调解组织顺丰工作站、运河商务社区工作室和石桥街道新业态劳动争议仲裁派出庭。同时,打通公安、司法、市场监管、工会等部门壁垒,推动区街劳动纠纷调处业务流程再造。实行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今年来,区级仲裁委及基层调解组织共处置各类劳动纠纷案件5941件,涉及劳动者人数6047人,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9000余万元。

防风险优服务,强化兜底保障

图片 5.png

稳固和谐劳动关系基础。坚持以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为目标,全省率先推行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街道评价标准,通过机制共建、平台共创、效益共享,在更大范围、更广层次、更多内容上持续丰富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目前该评价标准已在全区18个街道全面铺开,带动参与和谐共建企业1389家,覆盖劳动者13.6万人。坚持劳动关系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持续推进“和谐同行”行动计划,指导建立区域性工会组织18个,成立企业代表组织及劳动争议调解组织20个,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咨询服务活动180余场。配齐建强区级劳动保障督导员、街道劳动保障专员、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员“三支队伍”,全年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618人,企业用工体检749家。

图片 6.png

推行“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建立健全能级工资集体合同数据库,促进产业工人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扩面提质”。一年来,实现各级各类产改企业35家,建立工会的规模以上企业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147家,已建会新业态领域行业(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54家,“能级工资”集体协商45家。坚持以技提薪、以薪留人、以人稳企,不断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参与感、归属感,构建与企业同心同行的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