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10-20 14:39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 ||
| ||
| ||
| ||
| ||
| ||
|
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即将开幕,19个竞赛场馆中,拱墅有3个场馆与亚运会共享。从亚运会到亚残运会,留给赛事侧的“变身”时间仅有10天。那么拱墅场馆是如何利用这几天时间进行转换的?让我们去探探究竟。
转换期要做的,主要包括搭设、安装为满足赛事需要而增设的无障碍设施,涉及的区域包括通行、观赛、颁奖礼仪、新闻发布、运动员休息室、运动员服务区等。目前,这些竞赛场馆内,符合国家标准的永久无障碍设施已经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和测试体验。
场馆改造巧思满满 运动员流线有爱无“碍”
杭州亚残运会共设盲人足球、硬地滚球等22个大项、564个小项。作为运动员的主战场,竞赛场馆要全方位、全流程、全领域切换到“亚残运模式”。
这样的切换,需要做到多细?
截至10月16日,作为热门赛事乒乓球项目的比赛场馆,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无障碍设施均已建设完成,包括有无障碍坐席、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落客平台、无障碍电梯、无障碍淋浴间、无障碍低位服务台、无障碍坡道。
前期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针对亚残运会乒乓球项目特点,组织了残疾人运动员现场体验赛时流线和无障碍设施,同时针对赛时检录区承载能力开展压力测试,全领域、全流线全过程的检测了场馆赛事筹办能力。
在承办盲人足球比赛的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除了对运动员流线铺设盲道外,针对盲人运动员需求,场馆运行团队在4个运动员更衣室门口加装了盲文指示板,更衣柜上贴了盲文数字贴。
竞赛场地是场馆的核心,亚残运会竞赛场地的转换要考虑到残疾人比赛特点,在场地和器材调试上精益求精。
在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赛场周围,特制了盲人足球场挡板。场馆新闻宣传领域工作人员介绍,盲人足球运动员比赛时,要按规定佩戴遮光眼罩,确保完全隔绝视线,为此赛场特别设置了亚克力挡板,这种材质不仅防撞,而且弹性较好,不容易受伤。
竞赛场地转换不仅要考虑到运动员,还要为观赛的残障人士提供贴心服务。例如,杭州体育馆在观众席位新增了2台无障碍升降台,让轮椅出行的观众也能方便自如地进入观众席观赛。
10月6日,结束了杭州亚运会拳击项目的杭州体育馆早早开始了场馆转换工作,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杭州亚残运会硬地滚球项目。在今年6月举行的2023年全国残疾人硬地滚球锦标赛前,该馆用10天完成了场馆转换。此次进入杭州亚残运会“实战”,该馆将这一数字缩短为了6天。
在短短6天时间内,杭州体育馆经历了1天完成拳击台拆卸、2天完成外围景观转换、半天完成混采区转换等一系列“高强度变身”。
“硬地滚球比赛有自己专业的地胶,像拳击比赛的拳台和地面设施都需要全部拆除,不能共用。”杭州体育馆馆长刘震介绍,“但是铺设地胶非常耗力,每块地胶都需要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不能焊接,只能靠人工仔细校对。”
提供“满分服务” 场馆志愿者实践演练
为更好地服务亚残运会,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场馆运行团队还专门邀请了手语老师开展助残礼仪与技巧和手语培训。
为检验运动员流线和观众流线无障碍通达性,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运行团队针对全体P类、部分C类、S类工作人员,各领域分组开展了轮椅使用实操训练。
“杭州伞”的电子导盲犬 “听得懂”中英双语
在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正式比赛期间可以在场馆内看到两名特殊“志愿者”——“电子导盲犬”小西和小湖。它们由西湖大学机器智能实验室研发,主要为场馆内的视障群体提供导航服务。
这两只“导盲犬”不仅把场馆地图铭记在“心”,还能“听懂”中英双语。盲人运动员和观众可以用语音告诉它们想去的地点。机器狗将凭借基于强化学习的决策、规划算法来规划最优路径,并在行进中结合高精度传感器和感知、控制算法带领盲人运动员和观众安全行走。
另外,“电子导盲犬”还贴心配备了导盲绳。可别小看这根绳子,里面同样有着满满的科技含量——当机器狗走得比人慢时,绳端传感器会告诉它走得快一些,避免盲人运动员和观众被撞到。
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新闻宣传领域工作人员介绍,对于场馆来说,引入“电子导盲犬”,不仅能顺利地把盲人运动员和观众带到目的地,而且随叫随到,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为盲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更高效细致的安全服务。
拱墅资讯
|
图片资讯
|
| ||
| ||
| ||
| ||
| ||
| ||
|
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即将开幕,19个竞赛场馆中,拱墅有3个场馆与亚运会共享。从亚运会到亚残运会,留给赛事侧的“变身”时间仅有10天。那么拱墅场馆是如何利用这几天时间进行转换的?让我们去探探究竟。
转换期要做的,主要包括搭设、安装为满足赛事需要而增设的无障碍设施,涉及的区域包括通行、观赛、颁奖礼仪、新闻发布、运动员休息室、运动员服务区等。目前,这些竞赛场馆内,符合国家标准的永久无障碍设施已经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和测试体验。
场馆改造巧思满满 运动员流线有爱无“碍”
杭州亚残运会共设盲人足球、硬地滚球等22个大项、564个小项。作为运动员的主战场,竞赛场馆要全方位、全流程、全领域切换到“亚残运模式”。
这样的切换,需要做到多细?
截至10月16日,作为热门赛事乒乓球项目的比赛场馆,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无障碍设施均已建设完成,包括有无障碍坐席、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落客平台、无障碍电梯、无障碍淋浴间、无障碍低位服务台、无障碍坡道。
前期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针对亚残运会乒乓球项目特点,组织了残疾人运动员现场体验赛时流线和无障碍设施,同时针对赛时检录区承载能力开展压力测试,全领域、全流线全过程的检测了场馆赛事筹办能力。
在承办盲人足球比赛的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除了对运动员流线铺设盲道外,针对盲人运动员需求,场馆运行团队在4个运动员更衣室门口加装了盲文指示板,更衣柜上贴了盲文数字贴。
竞赛场地是场馆的核心,亚残运会竞赛场地的转换要考虑到残疾人比赛特点,在场地和器材调试上精益求精。
在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赛场周围,特制了盲人足球场挡板。场馆新闻宣传领域工作人员介绍,盲人足球运动员比赛时,要按规定佩戴遮光眼罩,确保完全隔绝视线,为此赛场特别设置了亚克力挡板,这种材质不仅防撞,而且弹性较好,不容易受伤。
竞赛场地转换不仅要考虑到运动员,还要为观赛的残障人士提供贴心服务。例如,杭州体育馆在观众席位新增了2台无障碍升降台,让轮椅出行的观众也能方便自如地进入观众席观赛。
10月6日,结束了杭州亚运会拳击项目的杭州体育馆早早开始了场馆转换工作,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杭州亚残运会硬地滚球项目。在今年6月举行的2023年全国残疾人硬地滚球锦标赛前,该馆用10天完成了场馆转换。此次进入杭州亚残运会“实战”,该馆将这一数字缩短为了6天。
在短短6天时间内,杭州体育馆经历了1天完成拳击台拆卸、2天完成外围景观转换、半天完成混采区转换等一系列“高强度变身”。
“硬地滚球比赛有自己专业的地胶,像拳击比赛的拳台和地面设施都需要全部拆除,不能共用。”杭州体育馆馆长刘震介绍,“但是铺设地胶非常耗力,每块地胶都需要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不能焊接,只能靠人工仔细校对。”
提供“满分服务” 场馆志愿者实践演练
为更好地服务亚残运会,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场馆运行团队还专门邀请了手语老师开展助残礼仪与技巧和手语培训。
为检验运动员流线和观众流线无障碍通达性,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运行团队针对全体P类、部分C类、S类工作人员,各领域分组开展了轮椅使用实操训练。
“杭州伞”的电子导盲犬 “听得懂”中英双语
在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正式比赛期间可以在场馆内看到两名特殊“志愿者”——“电子导盲犬”小西和小湖。它们由西湖大学机器智能实验室研发,主要为场馆内的视障群体提供导航服务。
这两只“导盲犬”不仅把场馆地图铭记在“心”,还能“听懂”中英双语。盲人运动员和观众可以用语音告诉它们想去的地点。机器狗将凭借基于强化学习的决策、规划算法来规划最优路径,并在行进中结合高精度传感器和感知、控制算法带领盲人运动员和观众安全行走。
另外,“电子导盲犬”还贴心配备了导盲绳。可别小看这根绳子,里面同样有着满满的科技含量——当机器狗走得比人慢时,绳端传感器会告诉它走得快一些,避免盲人运动员和观众被撞到。
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新闻宣传领域工作人员介绍,对于场馆来说,引入“电子导盲犬”,不仅能顺利地把盲人运动员和观众带到目的地,而且随叫随到,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为盲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更高效细致的安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