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三通一护”场景应用 打造数字赋能“一老一小”工作拱墅样本

发布日期: 2022-09-30 14:19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今天来长庆看外孙女,没想到这里老年食堂这么方便,刷脸就能直接享8折老年就餐优惠!”正在长庆街道新华坊社区老年食堂吃午饭的张大妈欣喜地说。这是区民政局率先试点落地的“全城通”智慧助餐系统。目前,首批21家老年食堂(助餐点)通过对接系统、升级硬件、更换设备等形式接入“全城通”智慧助餐系统,老年人可以通过“卡码脸”等多种身份识别技术,实现跨街道、跨城区就餐优惠互通,1个月内已服务老人5000人次。 

今年以来,作为全市唯一的浙江省“一老一小”优质服务提升行动和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试点城区,拱墅聚焦“社区养老托育大照护体系”建设,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成立数字赋能“一老一小”工作专项小组,建立22类318万条数据的“养老托育数据仓”,上线一图通达、一卡通付、一网通办和安居守护等“三通一护”场景应用,努力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成为拱墅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鲜明特色。

服务设施“一图通达”

让机构更近一点 

朝晖街道85岁独居的蔡奶奶,曾辗转多个康复医院和养老院,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机构。最近,她儿子通过浙里办“墅智养”小程序填写老人健康状况,系统直接显示最符合老人需求的中大朗颐(北景园)养老服务中心。经过在线预约和实地参观,蔡奶奶一家对该机构的环境、服务、价格等都比较满意,立即办理了入住手续。 

8月以来,专项小组全面升级“养老托育电子地图”,推进全区300余处养老托育设施“数字孪生”,开发“一键入托”模块,居民通过“一键托老”和“一键托育”应用,在线查询、预约符合老年人和婴幼儿自身需要的养老托育机构,已为68个养老托育机构提供200余条入托申请信息,有效应对疫情后“机构找人难”和“人找机构难”问题。除了查找机构以外,居民还可以在线查询附近的老年食堂、预约周边的养老服务活动等等,真正构建起“15分钟”养老托育在线优质服务圈。

服务项目“一卡通付”

让服务更好一点 

潮鸣街道83岁的范奶奶腿脚不便,每个月下楼理发是个难题,通过助老员走访宣传得知可以使用电子津贴“重阳分”线上预约上门理发服务。她拨打了客服热线,服务商安排就近的家政人员上门服务,并且用重阳分直接结算费用,解决了困扰范奶奶多年的理发难题。 

拱墅区对“养老服务在线商城”功能进行优化,上线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助聊等“七助”服务项目41个,方便老年人享受就近便捷、个性化、点单式养老服务。今年,已累计服务近9.3万人次共917万余元。

服务政策“一网通办”

让政策更快一点 

“这太方便了,一眼就能看到自己已经享受了哪些政策,还能享受什么政策。”半山街道的高奶奶和她的家人在助老员的介绍下浏览着墅智养“一网通办”的页面。 

在浙里办“墅智养”小程序中通过搜索老人的身份信息,即可了解该老人所享受的养老政策情况。目前该功能已上线高龄津贴、失能失智补贴、养老服务电子津贴、智慧养老、家电统保服务、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补助等七大政策的智能匹配算法,可按照次月享受、次年享受、依申请享受等类型为老人提供在线政策匹配提醒和咨询功能,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政策做到应享尽享。截至目前已累计匹配政策数据8.17万条次。

重点人群“安居守护”

让救助更早一点 

“我闻到家里有煤气味,报警器也在响!”7月29日晚武林街道沈奶奶向社区拨打了求助电话,很快危机得到了解除。据了解,今年政府免费为90岁的沈奶奶安装了“安居守护”设备,该设备包含烟感报警器、燃气报警器、sos紧急呼叫和门磁。此次煤气泄漏危机,老人便是接到了“安居守护”平台的来电提醒和“安居守护”设备自带的燃气器警报,才能在第一时间反应、求助,争取到了黄金救援时间。 

今年上半年,拱墅区将“安居守护”纳入民生实事工程,已为1354户居家老年人安装SOS紧急呼救器、无接触生命监测仪等智能设备,并做好24小时在线探视服务,累计处理预警事件2000余次。 

下一步,区数字赋能“一老一小”工作专项小组将围绕构建“社区养老托育大照护体系”,充分发挥“一老一小”优质服务的先行优势、试点优势,高质量建成覆盖全区的老年智慧助餐体系,高水平打造数字赋能“一老一小”成为“大运河幸福家园”建设的标志性成果,让运河两岸的每位老人都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拱墅资讯
拱墅资讯
图片资讯
创新“三通一护”场景应用 打造数字赋能“一老一小”工作拱墅样本
发布时间: 2022-09-30 14:19
信息来源:今日拱墅 浏览量:

“今天来长庆看外孙女,没想到这里老年食堂这么方便,刷脸就能直接享8折老年就餐优惠!”正在长庆街道新华坊社区老年食堂吃午饭的张大妈欣喜地说。这是区民政局率先试点落地的“全城通”智慧助餐系统。目前,首批21家老年食堂(助餐点)通过对接系统、升级硬件、更换设备等形式接入“全城通”智慧助餐系统,老年人可以通过“卡码脸”等多种身份识别技术,实现跨街道、跨城区就餐优惠互通,1个月内已服务老人5000人次。 

今年以来,作为全市唯一的浙江省“一老一小”优质服务提升行动和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试点城区,拱墅聚焦“社区养老托育大照护体系”建设,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成立数字赋能“一老一小”工作专项小组,建立22类318万条数据的“养老托育数据仓”,上线一图通达、一卡通付、一网通办和安居守护等“三通一护”场景应用,努力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成为拱墅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鲜明特色。

服务设施“一图通达”

让机构更近一点 

朝晖街道85岁独居的蔡奶奶,曾辗转多个康复医院和养老院,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机构。最近,她儿子通过浙里办“墅智养”小程序填写老人健康状况,系统直接显示最符合老人需求的中大朗颐(北景园)养老服务中心。经过在线预约和实地参观,蔡奶奶一家对该机构的环境、服务、价格等都比较满意,立即办理了入住手续。 

8月以来,专项小组全面升级“养老托育电子地图”,推进全区300余处养老托育设施“数字孪生”,开发“一键入托”模块,居民通过“一键托老”和“一键托育”应用,在线查询、预约符合老年人和婴幼儿自身需要的养老托育机构,已为68个养老托育机构提供200余条入托申请信息,有效应对疫情后“机构找人难”和“人找机构难”问题。除了查找机构以外,居民还可以在线查询附近的老年食堂、预约周边的养老服务活动等等,真正构建起“15分钟”养老托育在线优质服务圈。

服务项目“一卡通付”

让服务更好一点 

潮鸣街道83岁的范奶奶腿脚不便,每个月下楼理发是个难题,通过助老员走访宣传得知可以使用电子津贴“重阳分”线上预约上门理发服务。她拨打了客服热线,服务商安排就近的家政人员上门服务,并且用重阳分直接结算费用,解决了困扰范奶奶多年的理发难题。 

拱墅区对“养老服务在线商城”功能进行优化,上线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助聊等“七助”服务项目41个,方便老年人享受就近便捷、个性化、点单式养老服务。今年,已累计服务近9.3万人次共917万余元。

服务政策“一网通办”

让政策更快一点 

“这太方便了,一眼就能看到自己已经享受了哪些政策,还能享受什么政策。”半山街道的高奶奶和她的家人在助老员的介绍下浏览着墅智养“一网通办”的页面。 

在浙里办“墅智养”小程序中通过搜索老人的身份信息,即可了解该老人所享受的养老政策情况。目前该功能已上线高龄津贴、失能失智补贴、养老服务电子津贴、智慧养老、家电统保服务、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补助等七大政策的智能匹配算法,可按照次月享受、次年享受、依申请享受等类型为老人提供在线政策匹配提醒和咨询功能,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政策做到应享尽享。截至目前已累计匹配政策数据8.17万条次。

重点人群“安居守护”

让救助更早一点 

“我闻到家里有煤气味,报警器也在响!”7月29日晚武林街道沈奶奶向社区拨打了求助电话,很快危机得到了解除。据了解,今年政府免费为90岁的沈奶奶安装了“安居守护”设备,该设备包含烟感报警器、燃气报警器、sos紧急呼叫和门磁。此次煤气泄漏危机,老人便是接到了“安居守护”平台的来电提醒和“安居守护”设备自带的燃气器警报,才能在第一时间反应、求助,争取到了黄金救援时间。 

今年上半年,拱墅区将“安居守护”纳入民生实事工程,已为1354户居家老年人安装SOS紧急呼救器、无接触生命监测仪等智能设备,并做好24小时在线探视服务,累计处理预警事件2000余次。 

下一步,区数字赋能“一老一小”工作专项小组将围绕构建“社区养老托育大照护体系”,充分发挥“一老一小”优质服务的先行优势、试点优势,高质量建成覆盖全区的老年智慧助餐体系,高水平打造数字赋能“一老一小”成为“大运河幸福家园”建设的标志性成果,让运河两岸的每位老人都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