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1-07-01 17:55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届 次 | 政协拱墅区五届四次会议 |
编 号 | 54008 |
标 题 | 关于把康桥园区建成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园区的建议 |
撰 写 人 | 邵建雄 |
附 议 人 | 科技界 |
承办单位 | 区发改经信局 |
会办单位 | 区科技工业区管委会 |
承 办 人 | |
承办人联系电话 | |
承办领导 | |
内容及建议 | 关于把康桥园区建成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园区的建议 邵建雄 康桥工业园区坐落于城北,东临杭钢,北临余杭,南临拱康路、吴家墩村,西临沪杭高铁,占地约2800亩,园区自2000年开园以来,经过前十年的企业逐步入园,聚集人气,园区逐步成型,但由于交通不便,商业各类配套设施缺乏,没有同步形成一个区域之城。伴随入园企业产业逐步落后,聚集人员相对困难,造成近十年来很多企业逐步沦为以出租房屋为主。虽然园区内企业已有1000余家,也涵盖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代表性企业有华普永明、禾迈电力、大冲能源、英特生物等,拥有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杭州市重点拟上市企业2家,准独角兽企业2家;市级以上高新企业25家,市级以上研发中心11家,市级以上名牌企业5家;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3名;预计2019年,规上工业产值约15亿元,营收60亿元,税收约2亿元,但亩均工业产值只有50多万元,亩均营收也只有200多万元,亩均税收不到8万元,明显偏低。 分析制约康桥园区发展的原因,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硬件 1、原入园企业大多为传统产业,产业和产能落后,资本实力不强; 2、由于是工业园区,已经建成的建筑容积率不高,发展物理空间受限; 3、商业配套产业严重缺乏; 4、交通落后,环境比较差。 二、软件 1、许多企业转型缺乏思路; 2、整体规划格局落后; 3、相对周边政策缺乏优势。 近代以来,无论中外,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的兴起,都是由产城融合发展而来,远的如大庆市,是先有大庆油田这个产业,聚集大量人员,然后逐步建成为现在的大庆市,再比如鞍山市,是先有鞍山钢厂然后才有鞍山市;近的如杭钢区域,当年建成了杭钢、杭玻等重点企业,才有了半山这个相对发达的杭钢区域。通过产兴人,人兴城,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有一定工业、一定商业、一定人居的产城融合的社区或城市,然后再从这个基础出发,再城兴人,人兴产,这样循环往复,一个城市或区域才会越来越兴旺起来。 为此,本人以为,康桥园区要进一步有大的发展,最好是走产城融合的发展道路,要打破原来只把康桥园区作为一个纯工业园区的规划,重新规划,提高园区整体的容积率,让土地发挥其最大的潜能,淘汰落后产业、产能,配套建设一定的商业产业,配套建设一定的人居建筑,改善环境交通生活条件,建成一个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园区,使之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福地,这样投资者、创业者将蜂拥而至,各路人才也将老青咸集。 一、建成产城融合园区的可能性 康桥园区通过二十年的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人员集聚,因此也具备了产城融合的基础。康桥园区目前平均容积率只有约1.6,如果把平均容积率提高到2.5左右或更高,则作为产城融合的商业建筑面积和人居建筑面积将顺利解决,而且作为工业产业的建筑面积不但不会减少还能增加,为整个园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大的空间。康桥园区北近余杭崇贤镇,东接杭钢园区、半山公园,南靠吴家墩社区,西近运河,地理条件非常优越。因此把康桥园区建成一个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园区是完全可行的。 二、实现的途径 要建成一个现代化的产城融合园区,靠改造老企业肯定是不行的。改造老企业,一是难以彻底淘汰落后产能。二是基本无法增加多少建筑面积,而在不减少工业产业面积的前提下,就无法增加实现产城融合必须有的一定商业、人居等综合面积。三是改变不了大的环境和交通,无法形成宜居宜业的条件。四是作为杭州市为数不多的离市中心比较近的地理环境,继续保持这样低的容积率,是对杭州市寸土寸金土地资源极大的浪费。 因此,康桥园区要有大的发展,必须重新规划,重新建设为宜。只有通过重新规划,重新建设,才能彻底淘汰落后产能,极大地增加发展空间,极大地改变交通环境,创造宜居宜业的条件。 三、达成目标 1、以“产业腾飞行动”推动“大城北发展战略”实施。大城北发展战略六大行动中,核心是产业发展。位于大城北中心地带的拱墅北部地区,历史上是杭州制造业发展重镇,随着杭钢、杭氧、杭玻等大型加工制造企业的搬迁,区域开始走向衰败。在杭州城市打造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双引擎”的行动中,大城北地区以康桥工业园为核心、整合周边余杭、下城等区域的产业发展资源,以“产业腾飞行动”带动“空间优化”“交通畅达”“市政共享”“生态文化彰显”和“幸福保障”等五大行动,通过把康桥园区建设成为一个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园区,共同推动大城北地区战略的顺利实施。 2. 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协同创新,形成杭州新制造业高地。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拱墅区科技工业区已经形成了以“北部软件园”“智慧网谷”“康桥工业园”三大板块为主体的产业园区,与一些老工业地区更新改造中简单的“退二进居”,大搞“房地产”的模式相比,应该也是一大进步。但是目前的“政府投资盖楼——出租(招商引资)”的“楼宇经济”模式,与房地产模式并无大的差异,无非是换个“老板”搞商业地产。这种“政商一体”的商业地产模式,不仅让政府部门由于大量持有商业物业而背上沉重的债务,对其他市场化“园区运营商”也是非常不公平的。相关部门已经提出要将“康桥工业园”打造成3.0版的“城市精品产业园”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以区域内龙头企业为主导,在政府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整合区域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投资平台等优势资源,共同建设创新园区,围绕新技术孵化和制造业服务化,组织产业协同创新,创造条件引入高端企业、高端人才,才能把康桥园区建设成为杭州城北新制造业高地。 3. 产业服务融合生活服务,建设产城融合新型未来社区。产业发展离不开服务配套,城市生活也离不开就业岗位。建设“职住平衡、服务配套”的城市社区,是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之一的“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的政治理想。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想目标。2019年,浙江省提出了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及相关要求,从推出的第一批24个试点社区看,空间功能几乎全部是“居住”。如何在居住社区中适当引入“产业功能”,同时在产业园区或周边适当引入“生活居住”和“服务配套”,应当是未来社区发展建设的重大课题。因此,我建议,在康桥工业园结合吴家墩等社区及周边范围,开展“产业主导型未来社区”建设的探索研究,并争取列入“2020年浙江省未来社区试点建设计划”,从而把康桥园区建设成为一个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园区。 |
办理情况 | 《关于把康桥园区建成产城融合的 现代化园区的建议》提案答复 邵建雄委员: 我委收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杭州市拱墅区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关于把康桥园区建成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园区的建议》(立案号54008)的提案,我委对相关建议高度重视,针对这些问题多次进行电话、上门调查、座谈沟通,并与相关职能部门专门进行了研究、协商。具体内容如下: 一、关于建议顶层设计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的问题 我委将从康桥园区的特点出发,站位全局,高处审视,计划与杭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拱墅分局对接,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空间资源,打破各领域、各条线、各板块的界限,通盘考量,统筹谋划,理顺空间布局,统筹资源配置。着力推进相关要素的平衡衔接和有效融合,实现各类规划协调统一、无缝衔接。 二、关于建议龙头企业主导协同创新的问题 根据邵委员的建议结合康桥现有产业的现状,我委将着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以优势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为主线,扩大产业集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产业为核心,培育引领未来、支撑发展的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三、关于建议完善周边服务配套的问题 我委也已明确下一步将加快商业配套设施引进与建设,切实满足企业员工日常的吃、住、行、娱乐、文化、健身等需求,真正解决企业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员工生活商业配套方面以杭开、隽维、马奔、金网等区块为重点,逐步引进一批生活配套设施,满足企业职工日常需求。引进便利超市、文印店、餐饮店、健身中心、银行网点、打造职工文化娱乐中心一所,集党建、工会、教育培训、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文化娱乐、室内健身等功能为一体;建设小型体育场馆一所,包含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馆等运动设施。交通配套方面计划修建公共停车场1个,向入园企业员工开放,满足停车需求。同时鼓励园中园业主对自身内部停车场进行提升改造,增设立体车库或地下停车库,并对外开放。计划增设公交站点,争取开通园区到地铁站的接驳班车1条。 拱墅区科技工业功能区管理委员会 2020年5月18日 |
办理状态 | 已解决 |
反馈意见 | 满意度: 反馈意见: |
点 击 率 |
政协提案
|
届 次 | 政协拱墅区五届四次会议 |
编 号 | 54008 |
标 题 | 关于把康桥园区建成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园区的建议 |
撰 写 人 | 邵建雄 |
附 议 人 | 科技界 |
承办单位 | 区发改经信局 |
会办单位 | 区科技工业区管委会 |
承 办 人 | |
承办人联系电话 | |
承办领导 | |
内容及建议 | 关于把康桥园区建成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园区的建议 邵建雄 康桥工业园区坐落于城北,东临杭钢,北临余杭,南临拱康路、吴家墩村,西临沪杭高铁,占地约2800亩,园区自2000年开园以来,经过前十年的企业逐步入园,聚集人气,园区逐步成型,但由于交通不便,商业各类配套设施缺乏,没有同步形成一个区域之城。伴随入园企业产业逐步落后,聚集人员相对困难,造成近十年来很多企业逐步沦为以出租房屋为主。虽然园区内企业已有1000余家,也涵盖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代表性企业有华普永明、禾迈电力、大冲能源、英特生物等,拥有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杭州市重点拟上市企业2家,准独角兽企业2家;市级以上高新企业25家,市级以上研发中心11家,市级以上名牌企业5家;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3名;预计2019年,规上工业产值约15亿元,营收60亿元,税收约2亿元,但亩均工业产值只有50多万元,亩均营收也只有200多万元,亩均税收不到8万元,明显偏低。 分析制约康桥园区发展的原因,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硬件 1、原入园企业大多为传统产业,产业和产能落后,资本实力不强; 2、由于是工业园区,已经建成的建筑容积率不高,发展物理空间受限; 3、商业配套产业严重缺乏; 4、交通落后,环境比较差。 二、软件 1、许多企业转型缺乏思路; 2、整体规划格局落后; 3、相对周边政策缺乏优势。 近代以来,无论中外,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的兴起,都是由产城融合发展而来,远的如大庆市,是先有大庆油田这个产业,聚集大量人员,然后逐步建成为现在的大庆市,再比如鞍山市,是先有鞍山钢厂然后才有鞍山市;近的如杭钢区域,当年建成了杭钢、杭玻等重点企业,才有了半山这个相对发达的杭钢区域。通过产兴人,人兴城,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有一定工业、一定商业、一定人居的产城融合的社区或城市,然后再从这个基础出发,再城兴人,人兴产,这样循环往复,一个城市或区域才会越来越兴旺起来。 为此,本人以为,康桥园区要进一步有大的发展,最好是走产城融合的发展道路,要打破原来只把康桥园区作为一个纯工业园区的规划,重新规划,提高园区整体的容积率,让土地发挥其最大的潜能,淘汰落后产业、产能,配套建设一定的商业产业,配套建设一定的人居建筑,改善环境交通生活条件,建成一个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园区,使之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福地,这样投资者、创业者将蜂拥而至,各路人才也将老青咸集。 一、建成产城融合园区的可能性 康桥园区通过二十年的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人员集聚,因此也具备了产城融合的基础。康桥园区目前平均容积率只有约1.6,如果把平均容积率提高到2.5左右或更高,则作为产城融合的商业建筑面积和人居建筑面积将顺利解决,而且作为工业产业的建筑面积不但不会减少还能增加,为整个园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大的空间。康桥园区北近余杭崇贤镇,东接杭钢园区、半山公园,南靠吴家墩社区,西近运河,地理条件非常优越。因此把康桥园区建成一个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园区是完全可行的。 二、实现的途径 要建成一个现代化的产城融合园区,靠改造老企业肯定是不行的。改造老企业,一是难以彻底淘汰落后产能。二是基本无法增加多少建筑面积,而在不减少工业产业面积的前提下,就无法增加实现产城融合必须有的一定商业、人居等综合面积。三是改变不了大的环境和交通,无法形成宜居宜业的条件。四是作为杭州市为数不多的离市中心比较近的地理环境,继续保持这样低的容积率,是对杭州市寸土寸金土地资源极大的浪费。 因此,康桥园区要有大的发展,必须重新规划,重新建设为宜。只有通过重新规划,重新建设,才能彻底淘汰落后产能,极大地增加发展空间,极大地改变交通环境,创造宜居宜业的条件。 三、达成目标 1、以“产业腾飞行动”推动“大城北发展战略”实施。大城北发展战略六大行动中,核心是产业发展。位于大城北中心地带的拱墅北部地区,历史上是杭州制造业发展重镇,随着杭钢、杭氧、杭玻等大型加工制造企业的搬迁,区域开始走向衰败。在杭州城市打造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双引擎”的行动中,大城北地区以康桥工业园为核心、整合周边余杭、下城等区域的产业发展资源,以“产业腾飞行动”带动“空间优化”“交通畅达”“市政共享”“生态文化彰显”和“幸福保障”等五大行动,通过把康桥园区建设成为一个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园区,共同推动大城北地区战略的顺利实施。 2. 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协同创新,形成杭州新制造业高地。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拱墅区科技工业区已经形成了以“北部软件园”“智慧网谷”“康桥工业园”三大板块为主体的产业园区,与一些老工业地区更新改造中简单的“退二进居”,大搞“房地产”的模式相比,应该也是一大进步。但是目前的“政府投资盖楼——出租(招商引资)”的“楼宇经济”模式,与房地产模式并无大的差异,无非是换个“老板”搞商业地产。这种“政商一体”的商业地产模式,不仅让政府部门由于大量持有商业物业而背上沉重的债务,对其他市场化“园区运营商”也是非常不公平的。相关部门已经提出要将“康桥工业园”打造成3.0版的“城市精品产业园”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以区域内龙头企业为主导,在政府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整合区域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投资平台等优势资源,共同建设创新园区,围绕新技术孵化和制造业服务化,组织产业协同创新,创造条件引入高端企业、高端人才,才能把康桥园区建设成为杭州城北新制造业高地。 3. 产业服务融合生活服务,建设产城融合新型未来社区。产业发展离不开服务配套,城市生活也离不开就业岗位。建设“职住平衡、服务配套”的城市社区,是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之一的“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的政治理想。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想目标。2019年,浙江省提出了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及相关要求,从推出的第一批24个试点社区看,空间功能几乎全部是“居住”。如何在居住社区中适当引入“产业功能”,同时在产业园区或周边适当引入“生活居住”和“服务配套”,应当是未来社区发展建设的重大课题。因此,我建议,在康桥工业园结合吴家墩等社区及周边范围,开展“产业主导型未来社区”建设的探索研究,并争取列入“2020年浙江省未来社区试点建设计划”,从而把康桥园区建设成为一个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园区。 |
办理情况 | 《关于把康桥园区建成产城融合的 现代化园区的建议》提案答复 邵建雄委员: 我委收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杭州市拱墅区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关于把康桥园区建成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园区的建议》(立案号54008)的提案,我委对相关建议高度重视,针对这些问题多次进行电话、上门调查、座谈沟通,并与相关职能部门专门进行了研究、协商。具体内容如下: 一、关于建议顶层设计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的问题 我委将从康桥园区的特点出发,站位全局,高处审视,计划与杭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拱墅分局对接,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空间资源,打破各领域、各条线、各板块的界限,通盘考量,统筹谋划,理顺空间布局,统筹资源配置。着力推进相关要素的平衡衔接和有效融合,实现各类规划协调统一、无缝衔接。 二、关于建议龙头企业主导协同创新的问题 根据邵委员的建议结合康桥现有产业的现状,我委将着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以优势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为主线,扩大产业集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产业为核心,培育引领未来、支撑发展的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三、关于建议完善周边服务配套的问题 我委也已明确下一步将加快商业配套设施引进与建设,切实满足企业员工日常的吃、住、行、娱乐、文化、健身等需求,真正解决企业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员工生活商业配套方面以杭开、隽维、马奔、金网等区块为重点,逐步引进一批生活配套设施,满足企业职工日常需求。引进便利超市、文印店、餐饮店、健身中心、银行网点、打造职工文化娱乐中心一所,集党建、工会、教育培训、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文化娱乐、室内健身等功能为一体;建设小型体育场馆一所,包含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馆等运动设施。交通配套方面计划修建公共停车场1个,向入园企业员工开放,满足停车需求。同时鼓励园中园业主对自身内部停车场进行提升改造,增设立体车库或地下停车库,并对外开放。计划增设公交站点,争取开通园区到地铁站的接驳班车1条。 拱墅区科技工业功能区管理委员会 2020年5月18日 |
办理状态 | 已解决 |
反馈意见 | 满意度: 反馈意见: |
点 击 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