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1-05-10 16:56:15 来源:米市巷街道
米市地区文化体育节开幕式
古新河
叶青苑儿童游乐区

大塘巷微更新“周一不约”理发店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基层法治化治理工作,强化重点领域的法治化整治,完善街道依法行政案例汇编;在消防安全、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等领域进一步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程序;探索完善“三所”(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的联动机制,提升专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继续推进街道综合执法工作机制,形成有效的执法管理联动联合机制,让身在米市的群众能够更舒心、安心、暖心。米市巷街道东临京杭大运河、上塘河,西至莫干山路,南至环城北路,北靠德胜路、文一路。街道面积3.75平方公里,下辖半道红、大塘巷、沈塘桥、红石板、锦绣、夹城巷、米市7个社区,常住人口6万人。2018年荣获“全国智慧养老示范街道”称号。街道获评全区首个无信访积案街道,经济攻坚指标、营商环境打造双双位列全区前茅,垃圾分类工作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在全市工作会议交流,叶青苑小区旧改工作和辖区企业“文化绿码”工作先后登上了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联播等中央媒体。
“十三五”时期,米市巷街道上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全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2020年,街道实现财政总收入11.0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83亿元;常规税收实现4.46亿元;外贸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额达30.9亿元,居全区前列。外资招商全年出报3503万美元,指标完成创5年来历史新高。米企云楼宇企业管理服务大数据平台、“指尖米优汇”APP等相继落成启用,“楼长制”“楼宇管家”“一送四问”企业服务机制、“复工码”等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城市建设实现新腾飞
成功创建成为全市首批“无违建街道”;率先推出“护河者联盟”全民巡河机制;同时,作为全区垃圾分类试点,实现街道辖区生活垃圾“三化四分”全覆盖,完成主要道路沿线垃圾桶“撤桶入巷”;率先在全省推出“绿净零”果蔬垃圾现场无害化处理系统;首创大件垃圾清运专线;大塘新村微更新高质量完成;叶青苑小区旧改经验荣登《人民日报》,入选“2020年度中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
民生实事呈现新气象
智慧民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以大塘巷社区“阳光老人家”为标杆,打造了7个社区“阳光老人家”;组建全市首支邻里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为100名老年人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开展“邻里守望·敲门关爱行动”,实行“两敲两问两个十分钟”。成功举办米市地区共计22届共建杯文艺晚会,打造了一批“没有围墙的非遗馆”,连续11年开办米市文化大课堂。
化解纠纷展现新风采
推出街道《网格工作标准化运行手册》,出台“全科网格实用手册2.0版”,总结提炼“33232”工作法,成为全区网格治理工作学习的标准化样板。制定《米市巷街道基层社会稳定“一体两翼”工作体系建设方案》,创新搭建“智慧消安管控平台”;积极打造“运河平安管家示范门店”,推动建设“门店平安共同体”;“十三五”期末,率先成功创建“无信访积案”街道。
党建引领实现新面貌
全区率先成立首个实体化业委会“红色党支部”(红石中央花苑业委会党支部),创设“一二三四五,有事找党务”共建品牌和“红心米优汇”楼宇党建品牌;探索建立“米市巷街道民主服务铃”一键式源头协商及其数字架构,创新开发应用手机端的微信“小区服务铃”小程序,搭建街道、社区与小区居民之间信息“直通车”。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米市巷街道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杭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高质量建成运河沿岸名区的目标要求,运用“机制+数字”“基层+基础”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和方法,舞好“绣花针”干好“精细活”,全力打造微治理服务新样板,以更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以“微治理”的理念抓自治
持续运用“党建+”模式推动三方协同,吸纳三方党建力量充实队伍;建立小区党组织和小区专员职责清单,升级“小区协商铃”,打造集警情、法律、调解等24个服务铃为一体的“数字家园”。健全小区微治理常态化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带头作用,积极主动参与到老旧小区改造、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工作中,完善改造后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小区自治管理,激活居民主体意识,打造宜居米市。
以“共同体”的理念抓共治
强化资源整合,挖掘共建力量,进一步做大做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构建“街道—社区—小区”三级联动体系;运用“指尖米优汇”,探索党建信息化工作从“云”到“端”的新方式;进一步发挥“运河平安管家示范门店”的示范引领作用,创新“数字街区”新模式,激活社会各阶层参与基层协商共治;探索抱团养老,打造“米式养老”新模式,并打造夹城巷“阳光小伢儿”成为全市普惠性高品质社区托育服务试点,与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以“数字化”的理念抓智治
全面融入“城市大脑”建设,将科技支撑放在基层治理的重要位置,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探索打造指尖米优汇2.0版本“数字黄页”;推出“一送四问”企业服务线上版,建立和动态更新企业基础数据库;进一步完善智慧消防信息平台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引入“智慧管网”长效运维监管平台,在管好水的同时管好人,让群众感受到“楼下水更清,米市更舒心”。
以“讲规矩”的理念抓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