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0-05-18 13:01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
今年5月17日是第30个全国助残日。30年来,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残疾人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残疾人在得到享受全面保障体系的同时,也在创造和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新生活。
2020年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拱墅区残联将通过全国助残日活动,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人道主义思想和扶残助残美德,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残疾人共建共享小康社会成果。
扶残助残
助聋导医手语服务解决就医难题
在拱墅区,听力残疾人就医,可以预约专业手语人员陪同。
拱墅区现有1800余名听力残疾人,他们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看病就医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拱墅区残联和区卫健局前期通过实地走访与调研,广泛收集了听力残疾人的意愿和诉求,发现就医问题最为集中。“他们看病通常是用纸笔与医生交流,有些文化程度低的老人无法用文字沟通,如果没有懂手语的家属陪同,为看病增加了难度。一旦出现急性病症,往往很难得到及时治疗。”拱墅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说。
为切实帮助听力残疾人融入社会,解决实际困难,拱墅区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倾听吾声”手语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助聋导医手语志愿服务,积极为听力残疾人打造无障碍就医环境。
为了更精准、更贴心地服务听力残疾人,助聋导医手语志愿者们前期进行了专业的训练,根据医院的实际,学习“问诊、大夫、患者、耳聋、颈椎、症状、病因、病史”等专业用语以及医患交流时的面部表情。
据悉,辖区有特殊困难的听力残疾人还可以预约手语服务,由拱墅区残联安排聋人协会专业手语人员陪同就医,帮助解决就医困难。
近年来,拱墅一系列精准式的扶残助残举措,真真切切帮助残疾人解决了特殊困难和特殊需求。
5月14日,由董家新村社区残协工作人员代跑代办,将第一张编号为试制卡001的智能化残疾证送到了残疾人张先生手中,“不用我们跑了,政府的服务太贴心了!”张先生竖起了大拇指。
早在2017年,拱墅区就在基本实现残疾人办证申请、制发“最多跑一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理顺办理程序,创新工作方法,实现残疾人办证“零次跑”。今年,以残疾人智能化残疾证的换证为契机,拱墅区残联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实现代办全覆盖。
帮扶关爱还体现在点滴细节——近期,拱墅区残联走访慰问了残疾大学生,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为脱贫奔小康助力;国家级美发大师吉正龙团队为辖区9位“准世纪老人”提供了上门爱心理发服务;趁着月季花盛开,大关街道“残疾人之家”组织残疾人游玩了大关公园。
和谐稳定
创新法律援助模式实现帮扶全覆盖
“感谢拱墅区残联所做的这一切,不仅让小潘感受到了关怀与温暖,更为他尽快融入生活重建,重返工作岗位提振了信心……” 杭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会长金六民代表小潘及其家人,向拱墅区残联寄来一封感谢信。
年仅28岁的小潘因为车祸导致双下肢瘫痪,身心都遭到了巨大的打击。拱墅区残联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救助工作,帮助其申请残疾证和参加生活重建培训。
然而,小潘在后续办理工伤申请时,却因为对法律知识不甚了解而遇到了困难。
于是,拱墅区肢残人协会及时联系了与其签约的北京炜衡(杭州)律师事务所请求指导。律所的两位律师放弃周日休息时间,冒雨来到小潘的病床前,帮助他进行专业的分析和指导并提出建议,让小潘重拾了生活的希望。
“我们针对残疾人法律知识匮乏、维权申诉难的现实问题,在区肢残协会探索建立了‘一协会一律所’的工作机制,通过与律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启无障碍法律服务公益行动,让专业律师发挥所长,充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拱墅区残联表示,这些爱心律师采取“一对一”帮扶的形式,为残疾人免费提供法律服务。
目前,拱墅区残联的五个协会全部建立了“一协会一律所”机制,实现了辖区残疾人法律帮扶全覆盖。
拱墅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做好心理关爱,越来越多专业力量加入到残疾人事业。
针对精神残疾人这个特殊的群体,拱墅区作为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联系点,区残联拟在小河街道进行精神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试点,为辖区精神残疾人和家属提供心理援助,疏导情绪、释放压力。
此外,为了提高残疾人居住环境舒适度和满足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拱墅区残联将以老旧小区提升改造为契机,全面提升全区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目前,和睦街道华丰社区、化纤社区已成功创建省级无障碍示范社区。
自强不息
居家远程就业助力残疾人脱贫圆梦
每天早上8点,李宁宁躺在床上准时打开电脑,头戴耳机,登录微信、QQ、千牛(天猫)、叮咚(京东)等软件,开始了一天的客服工作。
李宁宁是陕西西安人,20岁那年因车祸造成高位截瘫,终年只能与床为伴,双手不能快速打字,就用语音输入,不能坐立,就把电脑显示器固定在支架上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宁宁了解到了大家推旗下的“助残保”平台并求职成功,主要为电商卖家提供在线客服服务。平时每天工作6小时,旺季的时候一个月可以拿到3000多元,这是宁宁的主要收入来源。
“像宁宁这样的客服我们有500多人,大部分都是通过阿里巴巴认证的客服专员,我们还有100多名美工,团队里大家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大家推创始人詹金平说。
詹金平是浙江省自强模范、拱墅区政协委员、拱墅区残联(兼职)副理事长,同时也是一名残疾人,曾经通过互联网创业实现人生价值的他,也想通过互联网让残疾人拥有一技之长。
于是,詹金平创立了“助残保”残疾人互联网赋能平台,开发了适合残障朋友居家就业的岗位,包括电商客服、美工设计、文案撰写、视频直播、文字配音等,并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形式,为全国各地残疾人提供岗位技能培训。
目前,平台用户已达10万人,已帮助100多名残疾人实现居家平台化就业。
近年来,拱墅区常态化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通过组织开展摸底走访调查、组织系列招聘活动、实施政策宣传等方式,帮助辖区内就业困难人员规划就业路径,实现就业。
同时,为了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幸福生活,拱墅区残联积极推进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提高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品质。
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残疾人展示了风采,增强了自信,寻找到了精神寄托,也结出了颗颗硕果——残联廉政书画展充分展示了残疾人的特殊艺术才华;支点合唱团参演新年公益音乐会,聋人太极队荣获“2019年杭州市第十四届传统武术邀请赛”一等奖;残疾运动员在全国第十届残运会上取得2金2银的优异成绩,在第七届特奥会上摘得1金1铜……放飞梦想,残疾人在大运河畔演绎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回报社会
投身公益积极“战疫”
彰显精神品格
疫情期间,曾经受惠于社会关怀的残疾人,也在防疫抗疫的紧要关头,主动反哺社会献出爱心。
5月11日,拱墅区上塘街道阳光老人家室外广场上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除了常规的磨剪刀、修雨伞、理发、政策解读、残疾预防宣传等便民服务,区残联还特别邀请了盲人按摩师,为民众提供免费按摩服务。
虽然是公益服务,但是手艺一点儿也不含糊,盲人按摩师们一边按摩还一边给市民讲解保健知识,“哝,你平时在家里也可以多按按这个穴位,可以缓解疼痛。”
“整个人都松快了,按摩师的手艺实在是太好了……”刚刚结束按摩的朱阿姨连连称赞,后面排队的大伯已经迫不及待要体验一番了。
其实,这支志愿服务队在拱墅乃至全市都小有名气,队员们都是残疾人,却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发光发热,回馈社会,彰显了残疾人奉献、自强、自立的精神品格。
大关街道的肢体残疾人沈荣富是理发项目的志愿者,年轻的时候,沈荣富在杭州久负盛名的理发店工作,理起发来动作利落、发型美观。每一次志愿服务,他的“摊位”前总是人满为患,常常忙得顾不上喝口水。沈荣富退休后,还把自家楼下的一小块空地整理出来作为“理发驿站”,定期为残疾人免费理发,服务人数已超百人。
志愿者钱长云是肢体残疾人,凭借着一手娴熟的残疾车修理技术,许多残疾人慕名而来找他修理残疾车。“记不清修了多少辆了,只要残疾人有需要,我都愿意尽我一点绵薄之力。”
5月14日,拱墅区残疾人抗疫主题集邮书画作品暨优秀事迹巡展拉开帷幕,一幅幅残疾人抗疫书画和集邮作品,表达了残疾人士对抗疫一线的高度关注,传递着残疾人对祖国、对生命的热爱。
拱墅资讯
|
拱墅头条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
今年5月17日是第30个全国助残日。30年来,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残疾人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残疾人在得到享受全面保障体系的同时,也在创造和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新生活。
2020年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拱墅区残联将通过全国助残日活动,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人道主义思想和扶残助残美德,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残疾人共建共享小康社会成果。
扶残助残
助聋导医手语服务解决就医难题
在拱墅区,听力残疾人就医,可以预约专业手语人员陪同。
拱墅区现有1800余名听力残疾人,他们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看病就医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拱墅区残联和区卫健局前期通过实地走访与调研,广泛收集了听力残疾人的意愿和诉求,发现就医问题最为集中。“他们看病通常是用纸笔与医生交流,有些文化程度低的老人无法用文字沟通,如果没有懂手语的家属陪同,为看病增加了难度。一旦出现急性病症,往往很难得到及时治疗。”拱墅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说。
为切实帮助听力残疾人融入社会,解决实际困难,拱墅区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倾听吾声”手语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助聋导医手语志愿服务,积极为听力残疾人打造无障碍就医环境。
为了更精准、更贴心地服务听力残疾人,助聋导医手语志愿者们前期进行了专业的训练,根据医院的实际,学习“问诊、大夫、患者、耳聋、颈椎、症状、病因、病史”等专业用语以及医患交流时的面部表情。
据悉,辖区有特殊困难的听力残疾人还可以预约手语服务,由拱墅区残联安排聋人协会专业手语人员陪同就医,帮助解决就医困难。
近年来,拱墅一系列精准式的扶残助残举措,真真切切帮助残疾人解决了特殊困难和特殊需求。
5月14日,由董家新村社区残协工作人员代跑代办,将第一张编号为试制卡001的智能化残疾证送到了残疾人张先生手中,“不用我们跑了,政府的服务太贴心了!”张先生竖起了大拇指。
早在2017年,拱墅区就在基本实现残疾人办证申请、制发“最多跑一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理顺办理程序,创新工作方法,实现残疾人办证“零次跑”。今年,以残疾人智能化残疾证的换证为契机,拱墅区残联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实现代办全覆盖。
帮扶关爱还体现在点滴细节——近期,拱墅区残联走访慰问了残疾大学生,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为脱贫奔小康助力;国家级美发大师吉正龙团队为辖区9位“准世纪老人”提供了上门爱心理发服务;趁着月季花盛开,大关街道“残疾人之家”组织残疾人游玩了大关公园。
和谐稳定
创新法律援助模式实现帮扶全覆盖
“感谢拱墅区残联所做的这一切,不仅让小潘感受到了关怀与温暖,更为他尽快融入生活重建,重返工作岗位提振了信心……” 杭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会长金六民代表小潘及其家人,向拱墅区残联寄来一封感谢信。
年仅28岁的小潘因为车祸导致双下肢瘫痪,身心都遭到了巨大的打击。拱墅区残联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救助工作,帮助其申请残疾证和参加生活重建培训。
然而,小潘在后续办理工伤申请时,却因为对法律知识不甚了解而遇到了困难。
于是,拱墅区肢残人协会及时联系了与其签约的北京炜衡(杭州)律师事务所请求指导。律所的两位律师放弃周日休息时间,冒雨来到小潘的病床前,帮助他进行专业的分析和指导并提出建议,让小潘重拾了生活的希望。
“我们针对残疾人法律知识匮乏、维权申诉难的现实问题,在区肢残协会探索建立了‘一协会一律所’的工作机制,通过与律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启无障碍法律服务公益行动,让专业律师发挥所长,充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拱墅区残联表示,这些爱心律师采取“一对一”帮扶的形式,为残疾人免费提供法律服务。
目前,拱墅区残联的五个协会全部建立了“一协会一律所”机制,实现了辖区残疾人法律帮扶全覆盖。
拱墅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做好心理关爱,越来越多专业力量加入到残疾人事业。
针对精神残疾人这个特殊的群体,拱墅区作为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联系点,区残联拟在小河街道进行精神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试点,为辖区精神残疾人和家属提供心理援助,疏导情绪、释放压力。
此外,为了提高残疾人居住环境舒适度和满足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拱墅区残联将以老旧小区提升改造为契机,全面提升全区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目前,和睦街道华丰社区、化纤社区已成功创建省级无障碍示范社区。
自强不息
居家远程就业助力残疾人脱贫圆梦
每天早上8点,李宁宁躺在床上准时打开电脑,头戴耳机,登录微信、QQ、千牛(天猫)、叮咚(京东)等软件,开始了一天的客服工作。
李宁宁是陕西西安人,20岁那年因车祸造成高位截瘫,终年只能与床为伴,双手不能快速打字,就用语音输入,不能坐立,就把电脑显示器固定在支架上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宁宁了解到了大家推旗下的“助残保”平台并求职成功,主要为电商卖家提供在线客服服务。平时每天工作6小时,旺季的时候一个月可以拿到3000多元,这是宁宁的主要收入来源。
“像宁宁这样的客服我们有500多人,大部分都是通过阿里巴巴认证的客服专员,我们还有100多名美工,团队里大家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大家推创始人詹金平说。
詹金平是浙江省自强模范、拱墅区政协委员、拱墅区残联(兼职)副理事长,同时也是一名残疾人,曾经通过互联网创业实现人生价值的他,也想通过互联网让残疾人拥有一技之长。
于是,詹金平创立了“助残保”残疾人互联网赋能平台,开发了适合残障朋友居家就业的岗位,包括电商客服、美工设计、文案撰写、视频直播、文字配音等,并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形式,为全国各地残疾人提供岗位技能培训。
目前,平台用户已达10万人,已帮助100多名残疾人实现居家平台化就业。
近年来,拱墅区常态化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通过组织开展摸底走访调查、组织系列招聘活动、实施政策宣传等方式,帮助辖区内就业困难人员规划就业路径,实现就业。
同时,为了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幸福生活,拱墅区残联积极推进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提高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品质。
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残疾人展示了风采,增强了自信,寻找到了精神寄托,也结出了颗颗硕果——残联廉政书画展充分展示了残疾人的特殊艺术才华;支点合唱团参演新年公益音乐会,聋人太极队荣获“2019年杭州市第十四届传统武术邀请赛”一等奖;残疾运动员在全国第十届残运会上取得2金2银的优异成绩,在第七届特奥会上摘得1金1铜……放飞梦想,残疾人在大运河畔演绎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回报社会
投身公益积极“战疫”
彰显精神品格
疫情期间,曾经受惠于社会关怀的残疾人,也在防疫抗疫的紧要关头,主动反哺社会献出爱心。
5月11日,拱墅区上塘街道阳光老人家室外广场上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除了常规的磨剪刀、修雨伞、理发、政策解读、残疾预防宣传等便民服务,区残联还特别邀请了盲人按摩师,为民众提供免费按摩服务。
虽然是公益服务,但是手艺一点儿也不含糊,盲人按摩师们一边按摩还一边给市民讲解保健知识,“哝,你平时在家里也可以多按按这个穴位,可以缓解疼痛。”
“整个人都松快了,按摩师的手艺实在是太好了……”刚刚结束按摩的朱阿姨连连称赞,后面排队的大伯已经迫不及待要体验一番了。
其实,这支志愿服务队在拱墅乃至全市都小有名气,队员们都是残疾人,却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发光发热,回馈社会,彰显了残疾人奉献、自强、自立的精神品格。
大关街道的肢体残疾人沈荣富是理发项目的志愿者,年轻的时候,沈荣富在杭州久负盛名的理发店工作,理起发来动作利落、发型美观。每一次志愿服务,他的“摊位”前总是人满为患,常常忙得顾不上喝口水。沈荣富退休后,还把自家楼下的一小块空地整理出来作为“理发驿站”,定期为残疾人免费理发,服务人数已超百人。
志愿者钱长云是肢体残疾人,凭借着一手娴熟的残疾车修理技术,许多残疾人慕名而来找他修理残疾车。“记不清修了多少辆了,只要残疾人有需要,我都愿意尽我一点绵薄之力。”
5月14日,拱墅区残疾人抗疫主题集邮书画作品暨优秀事迹巡展拉开帷幕,一幅幅残疾人抗疫书画和集邮作品,表达了残疾人士对抗疫一线的高度关注,传递着残疾人对祖国、对生命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