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0-12-31 17:18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基层市场监管所,作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其数字化建设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纵向的数字监管软件的使用。基层市场监管所是各类监管软件和平台的直接使用者。如何充分使用好各类监管软件并提出改进意见,是基层市场监管所要面对的最直接的问题。另一部分是横向的内部数字化管理的运用。市场监管所业务条线繁多,传统的所长或副所长分派工作任务的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监管业务的需求。必须探索一条运用数字化方式对各项工作进行分派、落实、反馈、归档的内部管理体系,以提高管理的效率。目前基层市场监管所在数字化转型工作上仍然任重道远,其存在的困境主要有:
一是数字化概念及数字化能力的缺失。基层市场监管所的所领导及干部尚未完全树立数字化的概念,部分干部,不具有软件或平台的实操技能。以“掌上执法”系统为例,在推广初期,基层出现了为了考核目标数而不讲工作分工,全所上下都外出检查的情况,系统的使用率直线上升。在推广中期,执法人员仍存在习惯于使用纸质表单,而不擅长或不愿使用“掌上执法”系统的心理,系统的使用进入瓶颈期,使用率缓慢下降。可以预见,在推广后期,一旦没有数量上的考核要求,必将会出现能不使用就不使用的情况,系统的使用率将会进入一个极低的水平。
二是数字化平台的使用尚需整合及完善。从纵向看,基层市场监管所承接各条业务线的工作,几乎每一条线都有自己的数字化软件或平台。如,市场监管所常用的数字化平台有: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市场监管案件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执法监管(互联网+监管)平台、企业信用综合监管警示系统、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系统等。平台的整合和数据库的互通仍然是数据化转型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执法人员目前仍无法在某单个的平台上了解到辖区某经营主体的经营全貌,查询企业的注册登记信息、公示信息、行政处罚信息、投诉举报信息仍需要分别进入不同的平台。虽然省局建立了一个一体化平台,使每个单独平台的入口及待办工作都能在该平台中找到,但数据的查询仍要进入各种子平台。从横向上看,基层市场监管所没有适合自身的数字化办公系统。以检查任务的交办及反馈为例,所领导的任务布置,仍然以纸质打印件、钉钉、微信为主,任务的完成反馈不及时或遗忘的情况时有发生,进而造成任务完成率良莠不齐,总结上报时有拖延。
三是数据的收集、分析、使用有待优化。以拱墅辖区的市场监管所为例,该所目前已经建立属于自己简易数据库,主要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便于日常检查的表单、照片、执法视频等信息的保存归档,二是用于个体工商户档案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电子化档案的建立。在使用过程中,因没有专门的APP系统,收集拍摄的照片尚无法直接上传至数据库;因没有专门的数据分类分析系统,收集的数据只发挥了便于保存及查询的功能,无法直接用于数据的分析,使用也较为不便。
针对上述困境,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树立数字化的理念和思维,培养基层干部数字化的操作技能。作为所领导,要在落实数字化上坚持不懈,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充分利用浙政钉的日志、DING、稍后处理、任务、日程、便签等功能,把每月,每周,每日主要工作分配到每名干部以及协管员的手机上,干部在完成工作时可以通过手机直接回复完成工作情况,所长也可以直观掌握全所整体工作完成进度。作为基层工作人员,要将“被数字化”的想法,转变成为“要数字化”、“主动数字化”的理念,坚持将工作中纸质的表单、手机照片、执法视频归档到对应的数据库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坚持使用“掌上执法”等移动执法系统,方便后续数据的整理分析。
二是建立简单高效的数字办公平台,不断提升基层所的管理效率。建议省局、市局构建一个适用于基层所的通用办公系统,或者在“浙政钉”等办公软件中,建立一个适用于基层所的办公小程序,涵盖基层所文件的收发、任务的布置、任务过程中的数据收集、任务完成的反馈等模块,提升基层所内部的管理效率。同时,要建立统一的上级交办任务的途径,改变上级部门通过钉钉、内网公告、邮箱等多渠道布置任务、同一数据不同部门要的现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线上工作机制。
三是建设通用的数据收入分析软件,发挥数据的最大效能。建议省局、市局构建一个通用的数据收入、分析软件。基层工作人员可通过该软件录入对应数据,改变数据录入的无序化,并通过软件系统进行分析,直观体现数据背后的监管现状,上级部门也可直接生成各类报表,减少基层重复性的报表数量。同时,在该软件构建时,也应当保留适用基层所的个性化模块,方便基层所在数字化工作中构建自己的数据库,把散落在工作人员电脑上的碎片化信息综合成系统性的数据库。
部门动态
|
基层市场监管所,作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其数字化建设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纵向的数字监管软件的使用。基层市场监管所是各类监管软件和平台的直接使用者。如何充分使用好各类监管软件并提出改进意见,是基层市场监管所要面对的最直接的问题。另一部分是横向的内部数字化管理的运用。市场监管所业务条线繁多,传统的所长或副所长分派工作任务的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监管业务的需求。必须探索一条运用数字化方式对各项工作进行分派、落实、反馈、归档的内部管理体系,以提高管理的效率。目前基层市场监管所在数字化转型工作上仍然任重道远,其存在的困境主要有:
一是数字化概念及数字化能力的缺失。基层市场监管所的所领导及干部尚未完全树立数字化的概念,部分干部,不具有软件或平台的实操技能。以“掌上执法”系统为例,在推广初期,基层出现了为了考核目标数而不讲工作分工,全所上下都外出检查的情况,系统的使用率直线上升。在推广中期,执法人员仍存在习惯于使用纸质表单,而不擅长或不愿使用“掌上执法”系统的心理,系统的使用进入瓶颈期,使用率缓慢下降。可以预见,在推广后期,一旦没有数量上的考核要求,必将会出现能不使用就不使用的情况,系统的使用率将会进入一个极低的水平。
二是数字化平台的使用尚需整合及完善。从纵向看,基层市场监管所承接各条业务线的工作,几乎每一条线都有自己的数字化软件或平台。如,市场监管所常用的数字化平台有: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市场监管案件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执法监管(互联网+监管)平台、企业信用综合监管警示系统、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系统等。平台的整合和数据库的互通仍然是数据化转型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执法人员目前仍无法在某单个的平台上了解到辖区某经营主体的经营全貌,查询企业的注册登记信息、公示信息、行政处罚信息、投诉举报信息仍需要分别进入不同的平台。虽然省局建立了一个一体化平台,使每个单独平台的入口及待办工作都能在该平台中找到,但数据的查询仍要进入各种子平台。从横向上看,基层市场监管所没有适合自身的数字化办公系统。以检查任务的交办及反馈为例,所领导的任务布置,仍然以纸质打印件、钉钉、微信为主,任务的完成反馈不及时或遗忘的情况时有发生,进而造成任务完成率良莠不齐,总结上报时有拖延。
三是数据的收集、分析、使用有待优化。以拱墅辖区的市场监管所为例,该所目前已经建立属于自己简易数据库,主要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便于日常检查的表单、照片、执法视频等信息的保存归档,二是用于个体工商户档案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电子化档案的建立。在使用过程中,因没有专门的APP系统,收集拍摄的照片尚无法直接上传至数据库;因没有专门的数据分类分析系统,收集的数据只发挥了便于保存及查询的功能,无法直接用于数据的分析,使用也较为不便。
针对上述困境,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树立数字化的理念和思维,培养基层干部数字化的操作技能。作为所领导,要在落实数字化上坚持不懈,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充分利用浙政钉的日志、DING、稍后处理、任务、日程、便签等功能,把每月,每周,每日主要工作分配到每名干部以及协管员的手机上,干部在完成工作时可以通过手机直接回复完成工作情况,所长也可以直观掌握全所整体工作完成进度。作为基层工作人员,要将“被数字化”的想法,转变成为“要数字化”、“主动数字化”的理念,坚持将工作中纸质的表单、手机照片、执法视频归档到对应的数据库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坚持使用“掌上执法”等移动执法系统,方便后续数据的整理分析。
二是建立简单高效的数字办公平台,不断提升基层所的管理效率。建议省局、市局构建一个适用于基层所的通用办公系统,或者在“浙政钉”等办公软件中,建立一个适用于基层所的办公小程序,涵盖基层所文件的收发、任务的布置、任务过程中的数据收集、任务完成的反馈等模块,提升基层所内部的管理效率。同时,要建立统一的上级交办任务的途径,改变上级部门通过钉钉、内网公告、邮箱等多渠道布置任务、同一数据不同部门要的现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线上工作机制。
三是建设通用的数据收入分析软件,发挥数据的最大效能。建议省局、市局构建一个通用的数据收入、分析软件。基层工作人员可通过该软件录入对应数据,改变数据录入的无序化,并通过软件系统进行分析,直观体现数据背后的监管现状,上级部门也可直接生成各类报表,减少基层重复性的报表数量。同时,在该软件构建时,也应当保留适用基层所的个性化模块,方便基层所在数字化工作中构建自己的数据库,把散落在工作人员电脑上的碎片化信息综合成系统性的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