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7-02-27 13:57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围绕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的会议精神和发展目标,圆满完成服务保障G20峰会工作,促进全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7.8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82.4亿元,同比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7亿元,同比增长14.8%,固定资产投资446.7亿元,同比下降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8亿元,同比增长10%,开放经济、节能降耗、计划生育等指标完成市下达任务。
(一)融入国际化发展战略,全力服务保障G20峰会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工作要求,举全区之力做好G20峰会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紧抓G20发展契机,提升国际化融入水平。
1、环境面貌显著提升。以建设秀美拱墅为目标,完善城市配套。莫干山路综合整治工程立足杭城南北中轴,新建改建绿化15.5万平方米、城市绿道5.3公里、街区文化公园10个,精心打造一条现代活力产业带、开放休闲绿化带、工业遗存文化带,使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半山入城口综合整治工程提升景观绿化13万平方米,景观照明2000平方米,以“一岛一线一块”为重点,打造入城口“中央公园”。推出全市最长的首个工业装置景墙、全市最大的轮胎艺术造型口袋公园、全市最大的G20会标LOGO景观亮灯墙等“二墙一园”三大杭城之最景观亮点,体现了小中见大,精致和谐的独特韵味。
2、安保保障坚实有力。组织全区开展“平安护航G20大会战”,先后制发6批次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开展网格化基础大排查大防控,动员4.5万名志愿者,落实近10万个点位管控责任和力量,组织实施4轮105个考点全区综合性实战演练,实现峰会维稳安保“八个决不发生”。顺利完成世界互联网大会以及全国两会等重要时期的维稳安保任务。连续11年获得“省级平安区”称号。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开展6次专项风险排查整治行动,组织23个职能部门、街道对400余家企业开展地毯式排查,有效维护了G20峰会前后区域金融安全稳定。
3、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全域基础设施保障有力,市政设施优质齐全,城区面貌整洁有序,河道水质清澈无味,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成立峰会城市管理服务保障指挥部,落实24小时值守制度,83支应急保障队伍24小时待命。建立信息化交流平台,开通拱墅城管微信、微博公众号。创新物业管理工作机制,建立阳光物业规范,阳光物业APP覆盖100个物业项目。推进门前新三包、河长制、路长制等群众共建共管工作模式,号召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4、运河文化弘扬发展。通过大运河国际诗歌节、大运河摄影展、大运河文化节等活动“让世界听见、看见、遇见大运河的精彩与美丽”。
完成区图文新馆二期提升工程,开工建设省非遗图书馆
,新建、更新15处全民健身苑点。
免费开展国民体质测试2000人,举办区级体育
赛事、全民健身活动120余场。
“四馆两中心”全年开展活动、培训千余场,受众12余万人次;“十百千”培训文体人才2600余人次;“五送五进”将10万册图书、200套健身器材、100场电影、105场演出、40场讲座送进社区、学校、工地、楼宇、园区。
(二)引导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加快产业提质转型升级
全面推进6+2重点产业集聚发展,以楼宇经济为主战场,培育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产业提质转型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创新动能明显增强,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确立“产业+平台+企业+项目+资本”五轮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现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占比提高到81.75%。创新建立“楼长制”,做好楼宇招商、项目跟踪等后续工作,入选首批浙江省服务业强县(市、区)试点。全年实现楼宇总税收43.1亿元,同比增长39.9%,占全区财政总收入32.9%,较去年同期提高5.2个百分点,其中总税收超千万元楼宇56幢。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108.3亿元,同比增长5.4%,占规上工业销售产值61.7%,高于2015年同期21.7个百分点,完成技术改造投资8.4亿元,同比劲增85.2%,超过目标增速73.2个百分点。
2、重点产业加快集聚。围绕发展“6+2”重点产业,配套出台了一批培育新经济的扶持政策,建库梳理企业792家,认定120家重点骨干企业,49家“大树计划”高成长型企业,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形成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增长点。 “6+2”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87.4亿元,其中信息经济、商贸旅游产业发展提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9.2亿元、686.7亿元,分别增长22.7%、10.3%,体育健康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5.5亿元、133.2亿元,分别增长9.2%、8.7%。
3、平台发展谋定启航。积极搭建企业发展平台,集聚产业发展优势资源,为区域经济长远发展夯实基础。2016年,积极牵头推进十大产业发展平台和特色小镇建设,运河财富小镇入选省、市特色小镇,入驻企业达到580余家;上塘电商小镇入选市级特色小镇,并列入省级培育名单,入驻企业达到1080家;北部软件园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实现运河国家广告产业园、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全面投用;智慧网谷、工业设计小镇申报第二批市级特色小镇和省级特色小镇。此外,康桥新能源产业园、申花产业集聚区、北城•智汇园、康桥健康产业园等平台均有序推进。
4、有效投资持续发力。开展“互看互学大比武”、推进重点项目“大督查”、“百日攻坚”、“集中开工月”等专项行动,完善重点项目领导承包、项目进度三色预警、分组竞赛、督查考核公示等项目推进机制。狠抓重点项目,绿地中央广场等5个省重点项目、运河财富中心等5个省“411”重大项目完成时序进度,27个市重点项目、70个区重点项目推进有序。全面完成市对区的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督查。加快经济合作社和留用地建设,经合社总资产达到138.9亿元,经营性收入达到12.5亿元。
5、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开展“百日招商”专项行动,发展开放型经济,通过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提升招商质量,刺激地方经济发展活力。外资引入持续增量,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2亿美元,市外实际到位资金226.4亿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178.7亿元。新引进企业638家,其中包括中电建、物产中大等行业领军企业,带动我区项目建设,亿元以上项目逐年上升,新引进到位亿元以上企业47家,到位资金109.3亿元,共引进税收千万元以上企业16家。地块招商有序推进,全年出让地块8宗422.4亩,总出让价183.4亿元。
6、企业上市步伐加快。以突破企业发展瓶颈、解决融资难题为目标,制定《2016年推进企业上市工作计划》,组织“运河金桥”、“智汇运河”等系列活动,提供全程指导服务,有效推进企业上市进度。2016年,新增15家企业挂牌上市,其中杭开科技等13家企业挂牌新三板,中亚机械登陆创业板上市,金诚集团实现港交所控股上市,全区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到39家。成功引进浙江省农业投资发展基金、省新三板协会、省创业风险投资协会等优质金融机构,加快金诚集团总部、英蓝国际中心等金融总部项目推进。稳步推进产业引导基金,做好合作项目筛选考察,实现金融与实业相融合,合作互赢的局面。
7、企业培育重质提效。打造企业发展生态环境,采取多项有效措施,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出台“六大行动计划”,开展以“聚焦G20·当好店小二”为主题的企业服务活动,召开企业服务例会、座谈会、讲座等各类活动。出台各类产业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助力转型升级。推荐和良机电等3家企业入选全省新上规企业“创业之星”,推荐中美华东入选市2016年“三名”培育试点企业和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
(三)坚持城市建设稳步迈进,促进生态环境优化提升
进一步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努力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美丽新拱墅建设。
1、城中村改造进展有序。加快全区城市化进程,按照“拆一片、建一片、成一片”的总体思路,做好城市更新改造。采取“拆除重建”和“拆整结合”的方式全面推进祥符、上塘、康桥和半山等四大片区的城中村改造,全面完成皋亭宋家村地块和人武部地块拆迁,基本完成东新村区块拆迁;基本完成运河新城谢村区块拆迁,完成康桥村创新性用地一期农户拆迁;启动半山村下塘河区块前期拆迁准备,根据杭钢区块控规调整进度加强与市城投集团的对接。全区完成拆迁住户1381户,项目清零63个,安置房建设开工25万平方米,竣工23.4万平方米,回迁安置住户2044户。
2、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实施“七纵六横”13条30.3公里主次干道建设,已完成茶汤路、化工路、东文教路、石祥路提升工程、俞家桥路建设;顺利完成地铁2号、5号线站点征借地工作,7个站点全面开工;认真做好全区道路移交牵头抓总,108条道路已移交91条,其中区级道路移交80条;持续推进停车场库建设,竣工启用7个项目1820个泊位,开工及续建14个项目3061个泊位。居住品质有效提升,改造旧住宅区163万平方米。推进城镇危旧住宅房屋治理改造工作,38幢危旧房完成解危。
3、生态环境优化提升。绿化建设再上台阶,新增绿地33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启动实施《拱墅区河道生态廊道“十三五”规划》,重点打造沿河健康步道圈,完工生态健康廊道项目23条34公里。建成开园运河中央公园一期景观工程,开工建设运河中央公园二期、运河剧院。提升完善大关公园、墅园、紫荆公园、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特色公园配套设施,建成半山望宸阁,游步道三期同步竣工。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0.6%,较2013年提高12.7个百分点,PM2.5浓度均值为53.4ug/m3,较2013年下降28.8%,水质均值逐年好转,运河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均为良好以上。
(四)推动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保障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持续提升就业保障、社会救助能力,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科技创新氛围浓厚。以增强区域科技竞争力为核心,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出台实施《拱墅区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实施意见》(“旭日计划”),重点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旭日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14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85家。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培育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家,在孵面积达12万平方米;已有市级众创空间3家,区级众创空间5家。2016年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
2、教育事业成果初显。大力实施北部教育提振,完成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区考核验收,全年新开工学校8所,竣工2所,新开办3所。创新学前“1+N”共同体发展机制,学前教育品质领先杭城,共创建市特级幼儿园园区6个,数量居全市首位,甲级园区38个,省一级园区24个。实施教育信息化带动战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5年来累计投入接近1.1亿元,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区,“特级教师工作室和网络学习空间”试点项目作为先进典型得到教育部通报表扬,校园网实现万兆光纤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3、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全区就业率达到98.6%,失业预警系数保持在4%以内,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连续4年举办杭州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拱墅分会活动,签约项目90个,签约金额3.3亿元。扎实开展帮扶“暖心工程”,建立救助信息共享平台,实施绿色助医通道,各项救助政策落实到位,困难群众得到有力帮助。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养老服务工作组织框架,社会化、专业化养老服务有力推进,走出了“公建民营”、“养医结合”的机构运行模式,养老机构床位达4173张,全面构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达99家,老年食堂达54家,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力度逐年加大,为老服务政策全面到位。
4、卫计工作有序推进。创新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又率先启用全科医生服务支持系统,全区共有医疗机构240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58家,设置床位640张,社会办医疗机构139家,其中医院14家,门诊部21家,设置床位858张,根据拱墅区卫生计生满意度评价系统测评结果,辖区群众在我区公立社区医院的就诊满意度达98.2%。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改造,拱墅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二期工程项目开工,提升改造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诊疗区,完成迁建庆隆社区卫生服务站、桃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附属设施和桥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址。米市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全国首批“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
整体来看,2016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健康,但是,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一是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历史峰值,在高房价和限制政策的影响下,面临冲高回落的巨大压力,对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构成压力。二是产业导向虽已明确,但发展基础仍较薄弱,缺乏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及产业集群;三是固定资产投资经过连续五年的高增长进入高位回落阶段,发展空间和项目难以继续支撑高位增长,且房地产投资比重过大,未来将进入投资结构调整阶段,年度投资规模约在三百亿元左右;四是城中村周边环境未能与区域整体定位相适应,城中村改造任重道远,基础设施较为滞后,南北均衡发展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五是治水、治气、治废、治堵、拆违等城市环境治理的压力仍然较大,大气、水体污染的治理难度较大;六是缺乏具有辐射影响力的优质医院,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配套仍需完善,与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七是社会保障体系仍需完善,新型户籍制度改革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综治维稳等方面带来新的考验。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经济社会
|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围绕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的会议精神和发展目标,圆满完成服务保障G20峰会工作,促进全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7.8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82.4亿元,同比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7亿元,同比增长14.8%,固定资产投资446.7亿元,同比下降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8亿元,同比增长10%,开放经济、节能降耗、计划生育等指标完成市下达任务。
(一)融入国际化发展战略,全力服务保障G20峰会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工作要求,举全区之力做好G20峰会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紧抓G20发展契机,提升国际化融入水平。
1、环境面貌显著提升。以建设秀美拱墅为目标,完善城市配套。莫干山路综合整治工程立足杭城南北中轴,新建改建绿化15.5万平方米、城市绿道5.3公里、街区文化公园10个,精心打造一条现代活力产业带、开放休闲绿化带、工业遗存文化带,使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半山入城口综合整治工程提升景观绿化13万平方米,景观照明2000平方米,以“一岛一线一块”为重点,打造入城口“中央公园”。推出全市最长的首个工业装置景墙、全市最大的轮胎艺术造型口袋公园、全市最大的G20会标LOGO景观亮灯墙等“二墙一园”三大杭城之最景观亮点,体现了小中见大,精致和谐的独特韵味。
2、安保保障坚实有力。组织全区开展“平安护航G20大会战”,先后制发6批次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开展网格化基础大排查大防控,动员4.5万名志愿者,落实近10万个点位管控责任和力量,组织实施4轮105个考点全区综合性实战演练,实现峰会维稳安保“八个决不发生”。顺利完成世界互联网大会以及全国两会等重要时期的维稳安保任务。连续11年获得“省级平安区”称号。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开展6次专项风险排查整治行动,组织23个职能部门、街道对400余家企业开展地毯式排查,有效维护了G20峰会前后区域金融安全稳定。
3、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全域基础设施保障有力,市政设施优质齐全,城区面貌整洁有序,河道水质清澈无味,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成立峰会城市管理服务保障指挥部,落实24小时值守制度,83支应急保障队伍24小时待命。建立信息化交流平台,开通拱墅城管微信、微博公众号。创新物业管理工作机制,建立阳光物业规范,阳光物业APP覆盖100个物业项目。推进门前新三包、河长制、路长制等群众共建共管工作模式,号召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4、运河文化弘扬发展。通过大运河国际诗歌节、大运河摄影展、大运河文化节等活动“让世界听见、看见、遇见大运河的精彩与美丽”。
完成区图文新馆二期提升工程,开工建设省非遗图书馆
,新建、更新15处全民健身苑点。
免费开展国民体质测试2000人,举办区级体育
赛事、全民健身活动120余场。
“四馆两中心”全年开展活动、培训千余场,受众12余万人次;“十百千”培训文体人才2600余人次;“五送五进”将10万册图书、200套健身器材、100场电影、105场演出、40场讲座送进社区、学校、工地、楼宇、园区。
(二)引导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加快产业提质转型升级
全面推进6+2重点产业集聚发展,以楼宇经济为主战场,培育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产业提质转型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创新动能明显增强,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确立“产业+平台+企业+项目+资本”五轮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现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占比提高到81.75%。创新建立“楼长制”,做好楼宇招商、项目跟踪等后续工作,入选首批浙江省服务业强县(市、区)试点。全年实现楼宇总税收43.1亿元,同比增长39.9%,占全区财政总收入32.9%,较去年同期提高5.2个百分点,其中总税收超千万元楼宇56幢。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108.3亿元,同比增长5.4%,占规上工业销售产值61.7%,高于2015年同期21.7个百分点,完成技术改造投资8.4亿元,同比劲增85.2%,超过目标增速73.2个百分点。
2、重点产业加快集聚。围绕发展“6+2”重点产业,配套出台了一批培育新经济的扶持政策,建库梳理企业792家,认定120家重点骨干企业,49家“大树计划”高成长型企业,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形成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增长点。 “6+2”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87.4亿元,其中信息经济、商贸旅游产业发展提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9.2亿元、686.7亿元,分别增长22.7%、10.3%,体育健康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5.5亿元、133.2亿元,分别增长9.2%、8.7%。
3、平台发展谋定启航。积极搭建企业发展平台,集聚产业发展优势资源,为区域经济长远发展夯实基础。2016年,积极牵头推进十大产业发展平台和特色小镇建设,运河财富小镇入选省、市特色小镇,入驻企业达到580余家;上塘电商小镇入选市级特色小镇,并列入省级培育名单,入驻企业达到1080家;北部软件园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实现运河国家广告产业园、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全面投用;智慧网谷、工业设计小镇申报第二批市级特色小镇和省级特色小镇。此外,康桥新能源产业园、申花产业集聚区、北城•智汇园、康桥健康产业园等平台均有序推进。
4、有效投资持续发力。开展“互看互学大比武”、推进重点项目“大督查”、“百日攻坚”、“集中开工月”等专项行动,完善重点项目领导承包、项目进度三色预警、分组竞赛、督查考核公示等项目推进机制。狠抓重点项目,绿地中央广场等5个省重点项目、运河财富中心等5个省“411”重大项目完成时序进度,27个市重点项目、70个区重点项目推进有序。全面完成市对区的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督查。加快经济合作社和留用地建设,经合社总资产达到138.9亿元,经营性收入达到12.5亿元。
5、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开展“百日招商”专项行动,发展开放型经济,通过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提升招商质量,刺激地方经济发展活力。外资引入持续增量,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2亿美元,市外实际到位资金226.4亿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178.7亿元。新引进企业638家,其中包括中电建、物产中大等行业领军企业,带动我区项目建设,亿元以上项目逐年上升,新引进到位亿元以上企业47家,到位资金109.3亿元,共引进税收千万元以上企业16家。地块招商有序推进,全年出让地块8宗422.4亩,总出让价183.4亿元。
6、企业上市步伐加快。以突破企业发展瓶颈、解决融资难题为目标,制定《2016年推进企业上市工作计划》,组织“运河金桥”、“智汇运河”等系列活动,提供全程指导服务,有效推进企业上市进度。2016年,新增15家企业挂牌上市,其中杭开科技等13家企业挂牌新三板,中亚机械登陆创业板上市,金诚集团实现港交所控股上市,全区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到39家。成功引进浙江省农业投资发展基金、省新三板协会、省创业风险投资协会等优质金融机构,加快金诚集团总部、英蓝国际中心等金融总部项目推进。稳步推进产业引导基金,做好合作项目筛选考察,实现金融与实业相融合,合作互赢的局面。
7、企业培育重质提效。打造企业发展生态环境,采取多项有效措施,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出台“六大行动计划”,开展以“聚焦G20·当好店小二”为主题的企业服务活动,召开企业服务例会、座谈会、讲座等各类活动。出台各类产业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助力转型升级。推荐和良机电等3家企业入选全省新上规企业“创业之星”,推荐中美华东入选市2016年“三名”培育试点企业和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
(三)坚持城市建设稳步迈进,促进生态环境优化提升
进一步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努力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美丽新拱墅建设。
1、城中村改造进展有序。加快全区城市化进程,按照“拆一片、建一片、成一片”的总体思路,做好城市更新改造。采取“拆除重建”和“拆整结合”的方式全面推进祥符、上塘、康桥和半山等四大片区的城中村改造,全面完成皋亭宋家村地块和人武部地块拆迁,基本完成东新村区块拆迁;基本完成运河新城谢村区块拆迁,完成康桥村创新性用地一期农户拆迁;启动半山村下塘河区块前期拆迁准备,根据杭钢区块控规调整进度加强与市城投集团的对接。全区完成拆迁住户1381户,项目清零63个,安置房建设开工25万平方米,竣工23.4万平方米,回迁安置住户2044户。
2、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实施“七纵六横”13条30.3公里主次干道建设,已完成茶汤路、化工路、东文教路、石祥路提升工程、俞家桥路建设;顺利完成地铁2号、5号线站点征借地工作,7个站点全面开工;认真做好全区道路移交牵头抓总,108条道路已移交91条,其中区级道路移交80条;持续推进停车场库建设,竣工启用7个项目1820个泊位,开工及续建14个项目3061个泊位。居住品质有效提升,改造旧住宅区163万平方米。推进城镇危旧住宅房屋治理改造工作,38幢危旧房完成解危。
3、生态环境优化提升。绿化建设再上台阶,新增绿地33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启动实施《拱墅区河道生态廊道“十三五”规划》,重点打造沿河健康步道圈,完工生态健康廊道项目23条34公里。建成开园运河中央公园一期景观工程,开工建设运河中央公园二期、运河剧院。提升完善大关公园、墅园、紫荆公园、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特色公园配套设施,建成半山望宸阁,游步道三期同步竣工。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0.6%,较2013年提高12.7个百分点,PM2.5浓度均值为53.4ug/m3,较2013年下降28.8%,水质均值逐年好转,运河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均为良好以上。
(四)推动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保障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持续提升就业保障、社会救助能力,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科技创新氛围浓厚。以增强区域科技竞争力为核心,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出台实施《拱墅区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实施意见》(“旭日计划”),重点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旭日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14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85家。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培育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家,在孵面积达12万平方米;已有市级众创空间3家,区级众创空间5家。2016年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
2、教育事业成果初显。大力实施北部教育提振,完成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区考核验收,全年新开工学校8所,竣工2所,新开办3所。创新学前“1+N”共同体发展机制,学前教育品质领先杭城,共创建市特级幼儿园园区6个,数量居全市首位,甲级园区38个,省一级园区24个。实施教育信息化带动战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5年来累计投入接近1.1亿元,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区,“特级教师工作室和网络学习空间”试点项目作为先进典型得到教育部通报表扬,校园网实现万兆光纤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3、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全区就业率达到98.6%,失业预警系数保持在4%以内,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连续4年举办杭州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拱墅分会活动,签约项目90个,签约金额3.3亿元。扎实开展帮扶“暖心工程”,建立救助信息共享平台,实施绿色助医通道,各项救助政策落实到位,困难群众得到有力帮助。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养老服务工作组织框架,社会化、专业化养老服务有力推进,走出了“公建民营”、“养医结合”的机构运行模式,养老机构床位达4173张,全面构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达99家,老年食堂达54家,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力度逐年加大,为老服务政策全面到位。
4、卫计工作有序推进。创新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又率先启用全科医生服务支持系统,全区共有医疗机构240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58家,设置床位640张,社会办医疗机构139家,其中医院14家,门诊部21家,设置床位858张,根据拱墅区卫生计生满意度评价系统测评结果,辖区群众在我区公立社区医院的就诊满意度达98.2%。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改造,拱墅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二期工程项目开工,提升改造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诊疗区,完成迁建庆隆社区卫生服务站、桃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附属设施和桥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址。米市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全国首批“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
整体来看,2016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健康,但是,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一是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历史峰值,在高房价和限制政策的影响下,面临冲高回落的巨大压力,对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构成压力。二是产业导向虽已明确,但发展基础仍较薄弱,缺乏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及产业集群;三是固定资产投资经过连续五年的高增长进入高位回落阶段,发展空间和项目难以继续支撑高位增长,且房地产投资比重过大,未来将进入投资结构调整阶段,年度投资规模约在三百亿元左右;四是城中村周边环境未能与区域整体定位相适应,城中村改造任重道远,基础设施较为滞后,南北均衡发展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五是治水、治气、治废、治堵、拆违等城市环境治理的压力仍然较大,大气、水体污染的治理难度较大;六是缺乏具有辐射影响力的优质医院,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配套仍需完善,与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七是社会保障体系仍需完善,新型户籍制度改革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综治维稳等方面带来新的考验。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