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K1493206-6/2025-3258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府办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拱政发〔2025〕04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25-02-07 发布日期 2025-02-07
附件
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25-02-07 15:47:41 点击率:

2024年,拱墅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绘就中国式现代化拱墅实景提供坚强法治保障。拱墅区获评法治浙江建设优秀单位和法治杭州建设成绩突出单位。预付式消费市场化改革入选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推出涉外法律服务“一件事”护航涉外企业“走出去”等2个项目获评全省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区营商环境法律服务中心项目入选全省“创改开”典型经验做法。区司法局获评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全省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突出成效

(一)以推进增值化改革为牵引,全面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

1.深入实施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承接全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一件事”项目。电竞产业服务“一类事”等3个项目入选市级改革清单,打造医美产业“一类事”获评全省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梳理商务社区为企服务“一清单”服务事项80条,“企业服务百事通”平台落地17个商务社区,用户量超6000个。无感监测营商指数排名全省第一。

2.积极探索涉外法治工作。落实省涉外法治服务“一件事”先行先试工作,落地“十通三外”涉外法治服务模式,组建涉外法律服务团,设立杭州市涉外企业法治服务中心,为辖区1680余家涉外企业提供涉外法治服务。

3.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开展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专项行动。审查新增文件118件,重大措施政策审查17件,清理存量文件52份,废止8份。优化市场竞争秩序,培育全区首家全省反垄断合规标杆企业,全区公平竞争环境社会满意率达98%。1家企业获市政府质量奖,4个产品获浙江制造“品字标”认证证书。

(二)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不断优化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1.开展重大行政决策源头治理。承接2024年省重大行政决策源头治理专项行动揭榜挂帅项目,探索涉企重大行政决策经济影响评估机制。推进部门和街道编制公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清单并实行动态调整。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对2个区政府事项、4个部门事项实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

2.推进县乡合法性审查质效提升改革。健全区级合法性审查中心功能,配强人员力量。开展县乡合法性审查强基行动,全区任命法审员31名。开展合法性审查业务培训4次。审查各类事项2066件,备案审查合同21个。

3.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管。完成374个区政府重大项目、重大赛事法治保障。完成合法性审查各类文件25个、行政规范性文件2个,备案审查部门和街道规范性文件3个、行政协议23个,完成立法等征求意见反馈30个。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政策文件专项清理。

(三)以强化执法监督为抓手,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1.提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效能。出台《拱墅区行政执法统一协调指挥中心运行方案》,健全完善6项机制,实现市、区、街道三级行政执法指挥网络一体联动。开展18个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实施情况三方评估,形成《拱墅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实施情况评估报告》,指导执法实践。

2.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化提升行动。制定《拱墅区2024年执法监管“一件事”实施方案》,构建拱墅区行政执法统一协调指挥中心,统筹执法力量,规范执法检查。汇编19个部门执法事项年度执法检查计划,梳理10个“综合查一次”场景清单。创新执法普法互促机制,形成《建设工地高频行政指导事项》正面清单和10项服务指南。

3.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围绕示范创建,开展二轮案卷集中评查,评查行政执法案卷228卷。我区1个行政处罚案件获评市“示范优案”。构建从前端普法到末端执法的全闭环流程,推动跨链条精细治理。2024年,全区开展执法检查23660次,计划检查率达99.46%,监管纠正率达25.88%,综合查一次率达66.26%,检查亮码率高达99.88%,2024年重点执法指标协同高效监管执法率排全省前列。

(四)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根本,切实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

1.实施“抓源促治、强基固本”行动。积极推进“浙里调解”系统应用推广,入库各类调解组织228家、专兼职调解员1155人。积极推进民非调解组织参与纠纷化解工作,推进金融纠纷调解“流程图”制定。律师调解市场化运行成效明显,已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30家,专兼职律师调解员345名。

2.加强行政争议化解。全过程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通过庭前研判、案中协调、案后跟进,重点关注有败诉风险的案件。受理行政调解案件71111件,调解成功28161件,涉案金额4684万元。

3.推进复议应诉工作。拓宽复议受理渠道,完善诉前引流机制,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全区审结复议案件494件,调撤174件,复议纠错13件;全区各单位新增行政应诉案件143件,撤诉48件,败诉1件。全区一审行政诉讼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100%。

(五)以满足法治需求为导向,努力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

1.推动法务集聚建设能级提升。挂牌全省首批法务集聚区,成立全省首个运河律师之家,探索4大法治功能服务区块,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法治增值服务,获司法部贺荣部长调研肯定。建设电竞等3个法律服务中心,推进医美、涉外知识产权等4个产业预防性合规体系建设。拱墅区运河律师“1+1+17”涉企法律服务矩阵获评杭州市有辨识度有影响力法治建设成果。

2.深化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发布《拱墅区老年人法治素养基准(第一版)》,以案释法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用‘依法协商小场景’撬动‘基层社会大治理’”获评“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

3.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全域推进“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梳理210组平台资源清单和435组业务资源清单,创建654个法律服务资源点位,绘制193张空间治理地图,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开展“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专项活动,累计法治体检企业791家,提供各类法律服务572次,确保市场主体法律服务需求得到充分响应。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我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整体推进有序,但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责任需进一步压实,部分单位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二是“两高一低”专项整治成果需进一步巩固,行政争议预防化解要持续加强;三是法治政府建设合力需进一步凝聚,依法行政水平、合法性审查质效等方面有待提升。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带头学法用法述法。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9次,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法4次,不断提升法治素养。区委主要负责人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进行述法。区委、区政府聘请新一届法律顾问。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新一届区政府法律顾问颁发聘书。

(二)加强统筹谋划部署。区委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会议,指导建立法治建设重点工作提示制度。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召开府院联席会议暨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会,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三)推动落地落实见效。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共性+个性”清单明要求,“书面+现场”述法验成效。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并推动问题整改。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工作。修订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强化法治督察与党委巡察联动,发挥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作用。完善法治建设重点工作提示制度。

(二)持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针对辖区企业、商务社区特点,深化政务法治增值化服务,加强运河法务集聚区和营商环境“四中心一圈一楼宇驿站”建设。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优化“十通三外”涉外法治服务。

(三)有效推进行政争议化解。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深化行政机关败诉和纠错案件风险预警、通报分析制度,强化府院联动和案件源头治理,切实提高行政争议化解质效。

(四)严格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全面推进政府工作法治化,聚焦重大行政决策源头治理,探索涉企重大行政决策经济影响评估机制,提升合法性审查队伍能力,推进合法性审查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五)深入推进行政执法改革。统筹行政检查计划,全面实施“亮码检查”,深化“监管一件事”改革,推广“信用+执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提升行政执法质效。

(六)不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持续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加强新业态集聚区法律援助分中心建设。擦亮“运河法治文化带”“运河律师”等品牌,精心培育一批有拱墅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无。

行政执法公开
...
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和工作要点
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索引号

K1493206-6/2025-32587

文号

拱政发〔2025〕04号

公布日期

2025-02-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府办

2024年,拱墅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绘就中国式现代化拱墅实景提供坚强法治保障。拱墅区获评法治浙江建设优秀单位和法治杭州建设成绩突出单位。预付式消费市场化改革入选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推出涉外法律服务“一件事”护航涉外企业“走出去”等2个项目获评全省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区营商环境法律服务中心项目入选全省“创改开”典型经验做法。区司法局获评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全省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突出成效

(一)以推进增值化改革为牵引,全面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

1.深入实施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承接全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一件事”项目。电竞产业服务“一类事”等3个项目入选市级改革清单,打造医美产业“一类事”获评全省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梳理商务社区为企服务“一清单”服务事项80条,“企业服务百事通”平台落地17个商务社区,用户量超6000个。无感监测营商指数排名全省第一。

2.积极探索涉外法治工作。落实省涉外法治服务“一件事”先行先试工作,落地“十通三外”涉外法治服务模式,组建涉外法律服务团,设立杭州市涉外企业法治服务中心,为辖区1680余家涉外企业提供涉外法治服务。

3.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开展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专项行动。审查新增文件118件,重大措施政策审查17件,清理存量文件52份,废止8份。优化市场竞争秩序,培育全区首家全省反垄断合规标杆企业,全区公平竞争环境社会满意率达98%。1家企业获市政府质量奖,4个产品获浙江制造“品字标”认证证书。

(二)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不断优化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1.开展重大行政决策源头治理。承接2024年省重大行政决策源头治理专项行动揭榜挂帅项目,探索涉企重大行政决策经济影响评估机制。推进部门和街道编制公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清单并实行动态调整。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对2个区政府事项、4个部门事项实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

2.推进县乡合法性审查质效提升改革。健全区级合法性审查中心功能,配强人员力量。开展县乡合法性审查强基行动,全区任命法审员31名。开展合法性审查业务培训4次。审查各类事项2066件,备案审查合同21个。

3.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管。完成374个区政府重大项目、重大赛事法治保障。完成合法性审查各类文件25个、行政规范性文件2个,备案审查部门和街道规范性文件3个、行政协议23个,完成立法等征求意见反馈30个。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政策文件专项清理。

(三)以强化执法监督为抓手,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1.提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效能。出台《拱墅区行政执法统一协调指挥中心运行方案》,健全完善6项机制,实现市、区、街道三级行政执法指挥网络一体联动。开展18个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实施情况三方评估,形成《拱墅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实施情况评估报告》,指导执法实践。

2.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化提升行动。制定《拱墅区2024年执法监管“一件事”实施方案》,构建拱墅区行政执法统一协调指挥中心,统筹执法力量,规范执法检查。汇编19个部门执法事项年度执法检查计划,梳理10个“综合查一次”场景清单。创新执法普法互促机制,形成《建设工地高频行政指导事项》正面清单和10项服务指南。

3.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围绕示范创建,开展二轮案卷集中评查,评查行政执法案卷228卷。我区1个行政处罚案件获评市“示范优案”。构建从前端普法到末端执法的全闭环流程,推动跨链条精细治理。2024年,全区开展执法检查23660次,计划检查率达99.46%,监管纠正率达25.88%,综合查一次率达66.26%,检查亮码率高达99.88%,2024年重点执法指标协同高效监管执法率排全省前列。

(四)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根本,切实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

1.实施“抓源促治、强基固本”行动。积极推进“浙里调解”系统应用推广,入库各类调解组织228家、专兼职调解员1155人。积极推进民非调解组织参与纠纷化解工作,推进金融纠纷调解“流程图”制定。律师调解市场化运行成效明显,已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30家,专兼职律师调解员345名。

2.加强行政争议化解。全过程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通过庭前研判、案中协调、案后跟进,重点关注有败诉风险的案件。受理行政调解案件71111件,调解成功28161件,涉案金额4684万元。

3.推进复议应诉工作。拓宽复议受理渠道,完善诉前引流机制,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全区审结复议案件494件,调撤174件,复议纠错13件;全区各单位新增行政应诉案件143件,撤诉48件,败诉1件。全区一审行政诉讼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100%。

(五)以满足法治需求为导向,努力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

1.推动法务集聚建设能级提升。挂牌全省首批法务集聚区,成立全省首个运河律师之家,探索4大法治功能服务区块,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法治增值服务,获司法部贺荣部长调研肯定。建设电竞等3个法律服务中心,推进医美、涉外知识产权等4个产业预防性合规体系建设。拱墅区运河律师“1+1+17”涉企法律服务矩阵获评杭州市有辨识度有影响力法治建设成果。

2.深化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发布《拱墅区老年人法治素养基准(第一版)》,以案释法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用‘依法协商小场景’撬动‘基层社会大治理’”获评“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

3.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全域推进“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梳理210组平台资源清单和435组业务资源清单,创建654个法律服务资源点位,绘制193张空间治理地图,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开展“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专项活动,累计法治体检企业791家,提供各类法律服务572次,确保市场主体法律服务需求得到充分响应。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我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整体推进有序,但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责任需进一步压实,部分单位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二是“两高一低”专项整治成果需进一步巩固,行政争议预防化解要持续加强;三是法治政府建设合力需进一步凝聚,依法行政水平、合法性审查质效等方面有待提升。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带头学法用法述法。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9次,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法4次,不断提升法治素养。区委主要负责人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进行述法。区委、区政府聘请新一届法律顾问。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新一届区政府法律顾问颁发聘书。

(二)加强统筹谋划部署。区委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会议,指导建立法治建设重点工作提示制度。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召开府院联席会议暨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会,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三)推动落地落实见效。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共性+个性”清单明要求,“书面+现场”述法验成效。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并推动问题整改。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工作。修订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强化法治督察与党委巡察联动,发挥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作用。完善法治建设重点工作提示制度。

(二)持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针对辖区企业、商务社区特点,深化政务法治增值化服务,加强运河法务集聚区和营商环境“四中心一圈一楼宇驿站”建设。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优化“十通三外”涉外法治服务。

(三)有效推进行政争议化解。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深化行政机关败诉和纠错案件风险预警、通报分析制度,强化府院联动和案件源头治理,切实提高行政争议化解质效。

(四)严格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全面推进政府工作法治化,聚焦重大行政决策源头治理,探索涉企重大行政决策经济影响评估机制,提升合法性审查队伍能力,推进合法性审查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五)深入推进行政执法改革。统筹行政检查计划,全面实施“亮码检查”,深化“监管一件事”改革,推广“信用+执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提升行政执法质效。

(六)不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持续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加强新业态集聚区法律援助分中心建设。擦亮“运河法治文化带”“运河律师”等品牌,精心培育一批有拱墅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