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50050-0/2024-3142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区卫健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备注/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生成日期 | 2024-09-09 | 发布日期 | 2024-09-09 |
附件 |
发布日期: 2024-09-09 09:53:28 点击率:
一、风险预警
依据拱墅区既往和近期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国内外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媒体信息,开展了8月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综合分析,8月拱墅区蚊媒密度持续上升,蚊虫叮咬活跃,容易传播登革热,处于蚊媒传染病高发期。拱墅区登革热输入病例数将增加,需警惕输入病例造成本地传播。8月气温高,湿度加大,食物和加工食材易滋生细菌和霉变,食源性疾病事件,尤其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风险上升。
评估结果:8月份需重点关注1个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即登革热疫情,一般关注1个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即食源性疾病。
二、防控措施
(一)登革热疫情
1.全民动员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整治社区环境,消除蚊媒滋生地。重点做好医院、养老院、学校、幼托机构等公共场所和老旧小区环境治理、定期消毒和杀虫,一旦发现蚊媒密度超标及时启动强化消杀处置。
2.开展外环境蚊媒密度监测评估,及时监测预警。定期开展监测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质量。根据疫情形势和辖区蚊媒密度,适时开展风险评估。
3.及时开展病例调查,规范做好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处置,降低输入性病例带来的本地传播风险。
4.开展全区医护人员登革热诊疗技术强化培训。辖区内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发热门诊(诊室)等重点科室和预检分诊管理,提高防范意识,对7-11月就诊的不明原因发热病例即使无外出旅行史应结合临床表现考虑登革热可能性。落实疑似患者流行病学史询问,及时开展登革病毒NS1抗原初筛,对阳性者立即核酸确认,必要时排除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其它蚊媒传染病。病例确诊后,及时向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报告,并配合开展调查和应急处置,落实病例防蚊隔离治疗,预防院内感染发生。做好病原检测物资储备、重点场所防蚊设施安装,加强重症病例救治准备。
5.加强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开展以居家防蚊灭蚊和症状识别为主的公众健康教育,引导公众若出现发热、皮疹、关节肌肉痛等症状,尤其近期有蚊媒叮咬史或有东南亚和美洲、境内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区旅居史,应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如需居家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防蚊隔离。出境旅行社对前往登革热高发地区的游客应做好登革热防控提醒,落实领队蚊媒传染病防控培训,要及时提醒出现不适症状的团队游客就诊,并向当地卫生和旅游行政部门报告。学校做好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提高登革热防控意识,及时了解学生暑假出行计划,对前往登革热高发地区旅行的,做好出行风险提醒。
(二)食源性疾病
1.加强食源性疾病事件的监测报告和风险评估,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2.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时了解本区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确定危害因素分布和可能来源,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进行风险预警和报告。
3.加强部门沟通与合作,建议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餐饮服务监管,尤其是热点旅游景区、小餐饮店、流动摊贩、建筑工地等,防止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落实、规范食源性疾病报告、调查处置流程,确保各部门在事件调查处置过程中互相配合、信息共享。
4.加强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发布健康提醒,提醒市民注意食品卫生。
应急管理
|
应急预案
|
索引号
00250050-0/2024-31429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9-0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卫健局
一、风险预警
依据拱墅区既往和近期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国内外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媒体信息,开展了8月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综合分析,8月拱墅区蚊媒密度持续上升,蚊虫叮咬活跃,容易传播登革热,处于蚊媒传染病高发期。拱墅区登革热输入病例数将增加,需警惕输入病例造成本地传播。8月气温高,湿度加大,食物和加工食材易滋生细菌和霉变,食源性疾病事件,尤其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风险上升。
评估结果:8月份需重点关注1个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即登革热疫情,一般关注1个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即食源性疾病。
二、防控措施
(一)登革热疫情
1.全民动员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整治社区环境,消除蚊媒滋生地。重点做好医院、养老院、学校、幼托机构等公共场所和老旧小区环境治理、定期消毒和杀虫,一旦发现蚊媒密度超标及时启动强化消杀处置。
2.开展外环境蚊媒密度监测评估,及时监测预警。定期开展监测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质量。根据疫情形势和辖区蚊媒密度,适时开展风险评估。
3.及时开展病例调查,规范做好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处置,降低输入性病例带来的本地传播风险。
4.开展全区医护人员登革热诊疗技术强化培训。辖区内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发热门诊(诊室)等重点科室和预检分诊管理,提高防范意识,对7-11月就诊的不明原因发热病例即使无外出旅行史应结合临床表现考虑登革热可能性。落实疑似患者流行病学史询问,及时开展登革病毒NS1抗原初筛,对阳性者立即核酸确认,必要时排除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其它蚊媒传染病。病例确诊后,及时向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报告,并配合开展调查和应急处置,落实病例防蚊隔离治疗,预防院内感染发生。做好病原检测物资储备、重点场所防蚊设施安装,加强重症病例救治准备。
5.加强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开展以居家防蚊灭蚊和症状识别为主的公众健康教育,引导公众若出现发热、皮疹、关节肌肉痛等症状,尤其近期有蚊媒叮咬史或有东南亚和美洲、境内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区旅居史,应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如需居家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防蚊隔离。出境旅行社对前往登革热高发地区的游客应做好登革热防控提醒,落实领队蚊媒传染病防控培训,要及时提醒出现不适症状的团队游客就诊,并向当地卫生和旅游行政部门报告。学校做好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提高登革热防控意识,及时了解学生暑假出行计划,对前往登革热高发地区旅行的,做好出行风险提醒。
(二)食源性疾病
1.加强食源性疾病事件的监测报告和风险评估,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2.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时了解本区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确定危害因素分布和可能来源,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进行风险预警和报告。
3.加强部门沟通与合作,建议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餐饮服务监管,尤其是热点旅游景区、小餐饮店、流动摊贩、建筑工地等,防止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落实、规范食源性疾病报告、调查处置流程,确保各部门在事件调查处置过程中互相配合、信息共享。
4.加强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发布健康提醒,提醒市民注意食品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