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符片区:先试先行 把城中村由“城市包袱”变成“城市财富”

发布日期: 2024-12-11 17:01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祥符桥改造后(祥符桥历史文化街区)

拱墅区是曾经的老城区、老工业区和城郊接合区,区域内城中村点多、量大、面广,共涉及54个城中村、农户约2.5万户。自2016年起,拱墅区根据中央和省、市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改造的决策部署,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坚持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以全市启动城中村改造攻坚行动为契机,采用“集中连片、整村清零”改造方式,于2018年实现全域农户清零。目前,拱墅区已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

祥符片区作为拱墅区城中村改造的先行区、主战场,已于2023年8月率先完成区域城中村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拱墅区坚持把改造和区块开发建设相结合,全方位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把改造与城市有机更新相结合,着力改善城市面貌;把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以拆促建”“以建促转”,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把城中村由“城市包袱”变成“城市财富”,持续推动祥符片区从升级向升值转变,使百姓彻底告别了城中村的“脏乱差”,实现了从城郊接合区到现代大都市中心城区的华丽转变。

大拆大整,撬动区域有机更新

祥符片区以“集中连片、整村清零”为主要方式,紧抓时序进度,持续掀起城中村改造热潮。该片区累计征迁农户7200余户,搬迁了低散乱和污染企业200余家,共整理腾挪主城区土地5600余亩(1亩约等于666.7平方米,下同),其中“三公用地”(包括公共服务、公共设施、公共空间)1700余亩,安置房及配套用地1300余亩,出让用地2600余亩。目前,区域范围内庆隆村等15个城中村均已全面完成改造,累计开建的19个安置房项目(总建筑面积311万平方米)均已竣工并交付。

孔家埭和府(孔家埭村安置房)

民生共享,织网工程立体构建

祥符片区始终坚持“三高”“三严”。“三高”:高质量意识、高质量目标、高质量标准,“三严”:严格质量管理、严格质量控制、严格质量验收,抓安全、保进度,倾力打造亮点样板工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自启动改造以来,已建成沁园路、永固路等支小路51条;建成申花实验幼儿园、星澜幼儿园等幼儿园9所;建成华师大附属学校、卖鱼桥小学文汇校区等中小学11所;引进中粮大悦城、万达广场、万融城等多个商业综合体,积极布局社区周边教育、医疗、文体、社区服务、环卫等公共配套设施,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运河文化艺术中心

连点成线,区域名片持续擦亮

祥符片区始终把地标性项目组团建设作为重要支撑,不断提升区域综合承载力,让重大项目成为传承历史文化、丰富城市文化元素、提升区域软实力、塑造城区新形象的有力依托和重要抓手。至今,已建成“运河四大名筑”——运河亚运公园、运河中央公园、运河文化规划馆、运河文化艺术中心,成为大城北崭新的区域名片。此外,热电厂、华丰等工业遗存经过精心设计迎来华丽转变,打造了祥符桥历史文化街区。在保留核心区祥符桥原街巷尺度及原建筑风貌与肌理的基础上,引导街区文化商业发展,以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为落脚点,让城市记忆得以留存。

拱墅运河体育公园全景

腾笼换鸟,要素资源支撑有力

祥符片区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盘活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一方面,充分发挥土地增值作用,科学制定供储计划,加快做地出让,化“毛地”“生地”为“熟地热土”,推动形成集征地拆迁、产业规划、土地出让、招商引资和项目服务于一体的格局,统筹利用好城中村改造后腾出的空间。2023年上半年,已出让56宗、2270余亩经营性用地,出让总额超670亿元。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资金管理办法,创优金融服务支撑,加强资金风险管控,用好、用足银行贷款资金和“棚改”融资平台。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相关补助资金的同时,大力争取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周期长、利率低的政府债券,保障城中村改造建设;积极探索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租赁、基金保债计划等多种融资方式,有效夯实祥符片区大项目建设的资金保障,至今投入约490亿元,其中出让返还收入约290亿元、累计筹资约130亿元、安置房收入约70亿元。

抢抓机遇,打造产业经济高地

祥符片区在启动改造之初便抢抓发展机遇,打造产业经济高地。拱墅区2000年就已开始筹划祥符片区北侧产业经济园区(北部软件园),由最初的一期0.6平方公里,二期东扩2.1平方公里,三期再新扩0.3平方公里,产业平台总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北部软件园经过20多年的转型发展,已逐渐转变为产城融合产业园区,先后被评定为国家级运河广告产业园、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区、省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拥有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拱墅园区)、国家级众创空间(北软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目前,北部软件园在册企业约5000家,已逐渐形成以软件信息、互联网服务为主导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已有德信地产、楚环科技等2家上市企业,以及泛城设计等数家重点拟上市企业。

北部软件园

祥符片区通过城中村改造,从老旧城中村变成规划完善、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宜居新家园,离不开中央和省、市的指导和支持。它的完美蜕变既是拱墅区过去几年精耕细耘的结果,也是杭州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提质增效的缩影。

共同富裕
专题专栏
年度专题汇总
共同富裕
拱墅成绩
祥符片区:先试先行 把城中村由“城市包袱”变成“城市财富”
发布时间: 2024-12-11 17:01
信息来源:区住建局 浏览量:

祥符桥改造后(祥符桥历史文化街区)

拱墅区是曾经的老城区、老工业区和城郊接合区,区域内城中村点多、量大、面广,共涉及54个城中村、农户约2.5万户。自2016年起,拱墅区根据中央和省、市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改造的决策部署,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坚持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以全市启动城中村改造攻坚行动为契机,采用“集中连片、整村清零”改造方式,于2018年实现全域农户清零。目前,拱墅区已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

祥符片区作为拱墅区城中村改造的先行区、主战场,已于2023年8月率先完成区域城中村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拱墅区坚持把改造和区块开发建设相结合,全方位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把改造与城市有机更新相结合,着力改善城市面貌;把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以拆促建”“以建促转”,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把城中村由“城市包袱”变成“城市财富”,持续推动祥符片区从升级向升值转变,使百姓彻底告别了城中村的“脏乱差”,实现了从城郊接合区到现代大都市中心城区的华丽转变。

大拆大整,撬动区域有机更新

祥符片区以“集中连片、整村清零”为主要方式,紧抓时序进度,持续掀起城中村改造热潮。该片区累计征迁农户7200余户,搬迁了低散乱和污染企业200余家,共整理腾挪主城区土地5600余亩(1亩约等于666.7平方米,下同),其中“三公用地”(包括公共服务、公共设施、公共空间)1700余亩,安置房及配套用地1300余亩,出让用地2600余亩。目前,区域范围内庆隆村等15个城中村均已全面完成改造,累计开建的19个安置房项目(总建筑面积311万平方米)均已竣工并交付。

孔家埭和府(孔家埭村安置房)

民生共享,织网工程立体构建

祥符片区始终坚持“三高”“三严”。“三高”:高质量意识、高质量目标、高质量标准,“三严”:严格质量管理、严格质量控制、严格质量验收,抓安全、保进度,倾力打造亮点样板工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自启动改造以来,已建成沁园路、永固路等支小路51条;建成申花实验幼儿园、星澜幼儿园等幼儿园9所;建成华师大附属学校、卖鱼桥小学文汇校区等中小学11所;引进中粮大悦城、万达广场、万融城等多个商业综合体,积极布局社区周边教育、医疗、文体、社区服务、环卫等公共配套设施,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运河文化艺术中心

连点成线,区域名片持续擦亮

祥符片区始终把地标性项目组团建设作为重要支撑,不断提升区域综合承载力,让重大项目成为传承历史文化、丰富城市文化元素、提升区域软实力、塑造城区新形象的有力依托和重要抓手。至今,已建成“运河四大名筑”——运河亚运公园、运河中央公园、运河文化规划馆、运河文化艺术中心,成为大城北崭新的区域名片。此外,热电厂、华丰等工业遗存经过精心设计迎来华丽转变,打造了祥符桥历史文化街区。在保留核心区祥符桥原街巷尺度及原建筑风貌与肌理的基础上,引导街区文化商业发展,以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为落脚点,让城市记忆得以留存。

拱墅运河体育公园全景

腾笼换鸟,要素资源支撑有力

祥符片区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盘活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一方面,充分发挥土地增值作用,科学制定供储计划,加快做地出让,化“毛地”“生地”为“熟地热土”,推动形成集征地拆迁、产业规划、土地出让、招商引资和项目服务于一体的格局,统筹利用好城中村改造后腾出的空间。2023年上半年,已出让56宗、2270余亩经营性用地,出让总额超670亿元。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资金管理办法,创优金融服务支撑,加强资金风险管控,用好、用足银行贷款资金和“棚改”融资平台。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相关补助资金的同时,大力争取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周期长、利率低的政府债券,保障城中村改造建设;积极探索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租赁、基金保债计划等多种融资方式,有效夯实祥符片区大项目建设的资金保障,至今投入约490亿元,其中出让返还收入约290亿元、累计筹资约130亿元、安置房收入约70亿元。

抢抓机遇,打造产业经济高地

祥符片区在启动改造之初便抢抓发展机遇,打造产业经济高地。拱墅区2000年就已开始筹划祥符片区北侧产业经济园区(北部软件园),由最初的一期0.6平方公里,二期东扩2.1平方公里,三期再新扩0.3平方公里,产业平台总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北部软件园经过20多年的转型发展,已逐渐转变为产城融合产业园区,先后被评定为国家级运河广告产业园、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区、省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拥有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拱墅园区)、国家级众创空间(北软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目前,北部软件园在册企业约5000家,已逐渐形成以软件信息、互联网服务为主导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已有德信地产、楚环科技等2家上市企业,以及泛城设计等数家重点拟上市企业。

北部软件园

祥符片区通过城中村改造,从老旧城中村变成规划完善、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宜居新家园,离不开中央和省、市的指导和支持。它的完美蜕变既是拱墅区过去几年精耕细耘的结果,也是杭州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提质增效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