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探索实践的这一做法,入选全球减贫案例!

发布日期: 2024-11-05 11:27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10月31日,2024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会上,公布了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名单并组织颁奖,杭州市残联、拱墅区残联合报送的“开展跨地域协作 增加残疾人就业收入——浙江省杭州市助力中西部地区女性残疾人就业增收”案例成功入围。

2019年起,拱墅区残联在参与东西部协作工作中,积极探索残疾人就业跨地域协作新模式,将杭州的数字经济优势、市场优势与对口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在杭州市残联指导下,开创了“东部创业+西部就业”模式,东部地区残疾人跑订单、做销售,西部地区残疾人居家做产品,实现东西部残疾人共同就业增收。五年来,该项目在湖北、四川、陕西等19个地区推广,帮助中西部地区1000多名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其中女性残疾人占比超过80%,为促进残疾人增收致富,提供了重要的案例样本。

探索“东部订单+西部生产”模式

搭建残疾人跨地域就业新平台

开发“西部”居家就业岗位。剖析对口地区残疾人特别是女性残疾人就业困境,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和残疾人实际能力,选定企业客服、数据标注、文字处理等适合远程办公或居家办公的岗位,让残疾人不出家门就能实现工作,近年来先后开发了7大类24个岗位。对接“东部”订单来源。发挥“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优势,精准对接电商企业、文创企业的后台岗位需求和代加工服务需求,与残疾人企业共同“跑订单、做销售”,实现东西部资源有效结合。形成“东西部”产销闭环。在对口帮扶地区残联的牵头下,成立了以自强模范、致富带头人为主体的残疾人就业经济合作社,由该合作社承接订单制作和管理培训任务,组织当地“残疾人之家”开展集中就业,或培训重度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实现了“东部跑订单-西部抓生产-东部做销售”的产销闭环。

探索“线上培训+远程工作”模式

畅通残疾人技能培训新链路

搭建在线培训平台。针对数字化就业岗位,利用钉钉、微信等工具进行团队管理,实现线上培训、线上派单、线上就业,打破了传统就业模式对时间、空间的限制。组织线下技能培训。在开展线上职业培训的基础上,结合线下助残服务中心、残疾人就业基地等实体机构,先后组织各类技能培训200余场,辐射残疾人近10000人次。积极推广带岗培训。采取“用岗位找人”模式,推出订单式、定制化培训课程,明确告知学员培训结束后可直接上岗的工作岗位,让残疾人接受培训更有动力,形成从技能提升到就业上岗的完整链条。对口帮扶地湖北巴东县还将带岗培训设定为残疾人技能培训项目的准入门槛,考核合格学员即刻上岗、居家就业,大幅提高了技能培训转化率。

探索“市场驱动+数字赋能”模式

助力残疾人就业增收正循环

坚持市场化运作。该项目运行初期,拱墅区残联就坚持以市场化、商业化模式进行运作,让企业有盈利,让残疾人有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残疾人企业家詹金平专门打造“善一礼”文创品牌,专注手链、手串与传统文化、非遗文化、杭州本土文化的结合,开发了上百款手串样式,单笔订单数量以万条起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对口帮扶地区残疾人工作稳定、收入稳定。鼓励多平台传播。抓住“互联网+”良好发展势头,鼓励残疾人直播手串编制过程,在淘宝、抖音、小红书等电商平台进行售卖,带动更多人关注残疾群体,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凝聚全社会爱心。在武林夜市专门开设“爱心摊位”,免费提供给助残机构售卖残疾人手工作品,“善一礼”文创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市民游客的追捧。产品有销路,订单不间断,供货跟得上,“东创+西就”跨地域协作模式实现了良性循环。

共同富裕
专题专栏
年度专题汇总
共同富裕
拱墅成绩
拱墅探索实践的这一做法,入选全球减贫案例!
发布时间: 2024-11-05 11:27
信息来源:拱墅发布 浏览量:

10月31日,2024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会上,公布了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名单并组织颁奖,杭州市残联、拱墅区残联合报送的“开展跨地域协作 增加残疾人就业收入——浙江省杭州市助力中西部地区女性残疾人就业增收”案例成功入围。

2019年起,拱墅区残联在参与东西部协作工作中,积极探索残疾人就业跨地域协作新模式,将杭州的数字经济优势、市场优势与对口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在杭州市残联指导下,开创了“东部创业+西部就业”模式,东部地区残疾人跑订单、做销售,西部地区残疾人居家做产品,实现东西部残疾人共同就业增收。五年来,该项目在湖北、四川、陕西等19个地区推广,帮助中西部地区1000多名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其中女性残疾人占比超过80%,为促进残疾人增收致富,提供了重要的案例样本。

探索“东部订单+西部生产”模式

搭建残疾人跨地域就业新平台

开发“西部”居家就业岗位。剖析对口地区残疾人特别是女性残疾人就业困境,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和残疾人实际能力,选定企业客服、数据标注、文字处理等适合远程办公或居家办公的岗位,让残疾人不出家门就能实现工作,近年来先后开发了7大类24个岗位。对接“东部”订单来源。发挥“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优势,精准对接电商企业、文创企业的后台岗位需求和代加工服务需求,与残疾人企业共同“跑订单、做销售”,实现东西部资源有效结合。形成“东西部”产销闭环。在对口帮扶地区残联的牵头下,成立了以自强模范、致富带头人为主体的残疾人就业经济合作社,由该合作社承接订单制作和管理培训任务,组织当地“残疾人之家”开展集中就业,或培训重度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实现了“东部跑订单-西部抓生产-东部做销售”的产销闭环。

探索“线上培训+远程工作”模式

畅通残疾人技能培训新链路

搭建在线培训平台。针对数字化就业岗位,利用钉钉、微信等工具进行团队管理,实现线上培训、线上派单、线上就业,打破了传统就业模式对时间、空间的限制。组织线下技能培训。在开展线上职业培训的基础上,结合线下助残服务中心、残疾人就业基地等实体机构,先后组织各类技能培训200余场,辐射残疾人近10000人次。积极推广带岗培训。采取“用岗位找人”模式,推出订单式、定制化培训课程,明确告知学员培训结束后可直接上岗的工作岗位,让残疾人接受培训更有动力,形成从技能提升到就业上岗的完整链条。对口帮扶地湖北巴东县还将带岗培训设定为残疾人技能培训项目的准入门槛,考核合格学员即刻上岗、居家就业,大幅提高了技能培训转化率。

探索“市场驱动+数字赋能”模式

助力残疾人就业增收正循环

坚持市场化运作。该项目运行初期,拱墅区残联就坚持以市场化、商业化模式进行运作,让企业有盈利,让残疾人有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残疾人企业家詹金平专门打造“善一礼”文创品牌,专注手链、手串与传统文化、非遗文化、杭州本土文化的结合,开发了上百款手串样式,单笔订单数量以万条起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对口帮扶地区残疾人工作稳定、收入稳定。鼓励多平台传播。抓住“互联网+”良好发展势头,鼓励残疾人直播手串编制过程,在淘宝、抖音、小红书等电商平台进行售卖,带动更多人关注残疾群体,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凝聚全社会爱心。在武林夜市专门开设“爱心摊位”,免费提供给助残机构售卖残疾人手工作品,“善一礼”文创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市民游客的追捧。产品有销路,订单不间断,供货跟得上,“东创+西就”跨地域协作模式实现了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