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050-0/2024-3168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卫健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24-10-24 发布日期 2024-10-24
附件
2024年9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及应对建议

发布日期: 2024-10-24 11:05:49 点击率:

一、风险预警

依据既往和近期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国内外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媒体信息,开展了9月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

评估结果:9月份需重点关注登革热疫情,一般关注猴痘疫情。

二、防控措施

(一)登革热疫情

1.切实加强蚊媒密度监测和控制工作。广泛动员,组织开展以“消灭成蚊,清理孳生地”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疫情发生后,早期快速开展辖区内成蚊杀灭和孳生地清理工作。重点做好医院、养老院、学校、幼托机构等公共场所和老旧小区环境治理、定期消毒和杀虫,一旦发现蚊媒密度超标及时启动强化消杀处置。

2.鉴于当前省内已有本地病例报告,防控形势日益严峻,要继续加强辖区内医疗机构登革热诊疗技术培训。对于就诊的不明原因发热病例,即使无外出旅行史也应结合临床表现和血常规检测结果考虑登革热的可能性,通过信息化手段设置提醒功能,开展登革病毒NS1抗原初筛,做好登革热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病例管理工作。同时要规范病例报告和疫情处置,做好登革热病例报告的检查督导工作,避免发生迟报、漏报情况,一旦发生登革热疫情,及时科学、规范开展疫情处置,降低传播风险。

3.加强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开展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增强公众自我防护和及时就诊意识。建议旅行社对出入境游客做好健康提示,提醒出现不适症状的游客就诊。学校做好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提高登革热防控意识,加强晨午检、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工作。

(二)猴痘疫情

1.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做好疫情监测预警与分析研判。对辖区医疗机构皮肤(性病)、肛肠、感染科门诊、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等重点科室和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培训,增强其主动询问境外旅居史、男男同性性行为等高危行为史的意识,提高诊断敏感性和及时性。

2.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严格落实“四早”要求,进一步完善并落实病例发现、疫情监测报告、诊疗隔离、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等防控措施。建议开展辖区男同人群猴痘感染情况的本底调查,掌握发病情况。对确诊病例、特别是感染来源不明的本土病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进行基因组测序,明确病毒型别。一旦发现猴痘分支I型疫情,要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猴疫情控制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3.加强健康宣教和舆情监测。针对目的地为猴痘疫情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出境人员,尤其是有非洲旅居史的留学人员,提醒其做好个人防护,回国后21天内做好自我健康监测。针对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突出介绍猴痘分支I型病毒的流行特点及严重危害,加强警示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同时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
应急预案及处置
2024年9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及应对建议

索引号

00250050-0/2024-31685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10-2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卫健局

一、风险预警

依据既往和近期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国内外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媒体信息,开展了9月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

评估结果:9月份需重点关注登革热疫情,一般关注猴痘疫情。

二、防控措施

(一)登革热疫情

1.切实加强蚊媒密度监测和控制工作。广泛动员,组织开展以“消灭成蚊,清理孳生地”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疫情发生后,早期快速开展辖区内成蚊杀灭和孳生地清理工作。重点做好医院、养老院、学校、幼托机构等公共场所和老旧小区环境治理、定期消毒和杀虫,一旦发现蚊媒密度超标及时启动强化消杀处置。

2.鉴于当前省内已有本地病例报告,防控形势日益严峻,要继续加强辖区内医疗机构登革热诊疗技术培训。对于就诊的不明原因发热病例,即使无外出旅行史也应结合临床表现和血常规检测结果考虑登革热的可能性,通过信息化手段设置提醒功能,开展登革病毒NS1抗原初筛,做好登革热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病例管理工作。同时要规范病例报告和疫情处置,做好登革热病例报告的检查督导工作,避免发生迟报、漏报情况,一旦发生登革热疫情,及时科学、规范开展疫情处置,降低传播风险。

3.加强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开展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增强公众自我防护和及时就诊意识。建议旅行社对出入境游客做好健康提示,提醒出现不适症状的游客就诊。学校做好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提高登革热防控意识,加强晨午检、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工作。

(二)猴痘疫情

1.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做好疫情监测预警与分析研判。对辖区医疗机构皮肤(性病)、肛肠、感染科门诊、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等重点科室和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培训,增强其主动询问境外旅居史、男男同性性行为等高危行为史的意识,提高诊断敏感性和及时性。

2.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严格落实“四早”要求,进一步完善并落实病例发现、疫情监测报告、诊疗隔离、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等防控措施。建议开展辖区男同人群猴痘感染情况的本底调查,掌握发病情况。对确诊病例、特别是感染来源不明的本土病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进行基因组测序,明确病毒型别。一旦发现猴痘分支I型疫情,要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猴疫情控制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3.加强健康宣教和舆情监测。针对目的地为猴痘疫情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出境人员,尤其是有非洲旅居史的留学人员,提醒其做好个人防护,回国后21天内做好自我健康监测。针对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突出介绍猴痘分支I型病毒的流行特点及严重危害,加强警示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同时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社会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