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 2023-07-28 09:24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一、制定背景

新材料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浙江省重点打造的三大科创高地之一,也是杭州制造业的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之一。根据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五大产业生态圈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快新材料研发创新,引导和促进重点新材料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实现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若干措施》。

二、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内容共分7个部分:

(一)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功能膜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生物材料、微纳材料等新材料,鼓励重点支持领域企业利用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等方式投资固定资产,对实际投资总额(不含土地、厂房、旧设备等)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根据实际贷款金额,按不高于1%的年利率给予贴息补助,单个企业每年享受贴息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二)推动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鼓励新材料企业申报和承担各类国家、省、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解决新材料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对国家、省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按不高于国家、省实际到账补助金额25%的标准给予资助,资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竞争性市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按研发投入与成果产出绩效,市本级给予最高300万元资助;对采用“揭榜挂帅”择优委托形式实施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鼓励新材料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创建省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整合上下游资源,开展产业链协同攻关。鼓励利用材料基因工程等前沿技术研发新材料。加强新材料领域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推进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

(三)加快首批次新材料推广应用。落实国家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机制和浙江省制造业首台(套)提升工程关于首批次新材料的相关政策。对符合《杭州市重点新材料首批次示范应用指导目录》的新材料保险项目,按照首年度实际保费(实际投保费率最高不超过2%)的90%给予保险补偿,并从次年度开始逐年递减10个百分点,年度补偿金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最多可连续支持3年;已获得国家、省保费补贴的首批次新材料或已享受过保险补偿政策的首台(套)装备用材料,不再享受市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政策。对经省级认定的首批次新材料,首年度累计销售额达到100万元及以上的应用项目,按不高于首年度累计销售额10%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同一首批次新材料不得同时享受保险补偿、应用奖励和省级认定奖励。将入选国家、省、市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产品纳入杭州市优质产品推荐目录。

(四)强化政府基金引导力度。发挥政府性产业基金的投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向新材料产业。对所投的重大产业项目,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策后,市级产业基金可按市、区县(市)不超过1:1的比例联动出资进行直投。鼓励新材料重点发展区域,使用政府投资收益,给予政府产业基金所投重大项目一定奖励。

(五)细化产业(区域)准入和监管。对新材料企业和项目实行审慎包容的产业(区域)准入、监管政策,对研发生产关键战略新材料及前沿新材料的企业和项目,在产业定位、项目落地、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能耗、安全、环保等方面实施科学精准管理。根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相关要求,通过空间规划调整优化,将三类工业用地重点调整至省级化工园区,满足涉化新材料项目的落地需求。

(六)优化财政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立国家、省、市、所属各区县(市)四级财政错位运作机制。统筹市级各类财政资金,在新材料技术创新、提质增效、品牌建设、应用深化、招大引强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七)加强组织领导。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由市政府领导任链长,市级相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产业链推进和配套政策的落实,推进新材料产业生态圈建设。新材料产业链“链长制”下设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负责对相关区、县(市)和部门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督查;研究分析产业动态,提出产业政策建议;优化产业链运行监测,建立常态化企业服务机制,组织产业链上下游对接活动,打造良好产业生态。

三、解读机关及解读人

解读机关: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解读人:陈丽华;

政策咨询电话:85257057。


营商环境
专题专栏
年度专题汇总
营商环境
政策解读
《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 2023-07-28 09:24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厅 浏览量:

一、制定背景

新材料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浙江省重点打造的三大科创高地之一,也是杭州制造业的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之一。根据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五大产业生态圈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快新材料研发创新,引导和促进重点新材料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实现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若干措施》。

二、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内容共分7个部分:

(一)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功能膜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生物材料、微纳材料等新材料,鼓励重点支持领域企业利用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等方式投资固定资产,对实际投资总额(不含土地、厂房、旧设备等)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根据实际贷款金额,按不高于1%的年利率给予贴息补助,单个企业每年享受贴息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二)推动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鼓励新材料企业申报和承担各类国家、省、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解决新材料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对国家、省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按不高于国家、省实际到账补助金额25%的标准给予资助,资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竞争性市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按研发投入与成果产出绩效,市本级给予最高300万元资助;对采用“揭榜挂帅”择优委托形式实施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鼓励新材料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创建省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整合上下游资源,开展产业链协同攻关。鼓励利用材料基因工程等前沿技术研发新材料。加强新材料领域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推进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

(三)加快首批次新材料推广应用。落实国家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机制和浙江省制造业首台(套)提升工程关于首批次新材料的相关政策。对符合《杭州市重点新材料首批次示范应用指导目录》的新材料保险项目,按照首年度实际保费(实际投保费率最高不超过2%)的90%给予保险补偿,并从次年度开始逐年递减10个百分点,年度补偿金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最多可连续支持3年;已获得国家、省保费补贴的首批次新材料或已享受过保险补偿政策的首台(套)装备用材料,不再享受市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政策。对经省级认定的首批次新材料,首年度累计销售额达到100万元及以上的应用项目,按不高于首年度累计销售额10%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同一首批次新材料不得同时享受保险补偿、应用奖励和省级认定奖励。将入选国家、省、市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产品纳入杭州市优质产品推荐目录。

(四)强化政府基金引导力度。发挥政府性产业基金的投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向新材料产业。对所投的重大产业项目,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策后,市级产业基金可按市、区县(市)不超过1:1的比例联动出资进行直投。鼓励新材料重点发展区域,使用政府投资收益,给予政府产业基金所投重大项目一定奖励。

(五)细化产业(区域)准入和监管。对新材料企业和项目实行审慎包容的产业(区域)准入、监管政策,对研发生产关键战略新材料及前沿新材料的企业和项目,在产业定位、项目落地、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能耗、安全、环保等方面实施科学精准管理。根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相关要求,通过空间规划调整优化,将三类工业用地重点调整至省级化工园区,满足涉化新材料项目的落地需求。

(六)优化财政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立国家、省、市、所属各区县(市)四级财政错位运作机制。统筹市级各类财政资金,在新材料技术创新、提质增效、品牌建设、应用深化、招大引强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七)加强组织领导。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由市政府领导任链长,市级相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产业链推进和配套政策的落实,推进新材料产业生态圈建设。新材料产业链“链长制”下设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负责对相关区、县(市)和部门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督查;研究分析产业动态,提出产业政策建议;优化产业链运行监测,建立常态化企业服务机制,组织产业链上下游对接活动,打造良好产业生态。

三、解读机关及解读人

解读机关: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解读人:陈丽华;

政策咨询电话:8525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