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027-9/2023-273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发改经信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23-05-11 发布日期 2023-05-11
附件
拱墅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发布日期: 2023-05-11 15:37:21 点击率:

一、202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支持指导下,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全面落实省委稳进提质八大攻坚行动,深入实施拱墅区2022年“八大专项行动”,补短板、强优势、添动力、增举措,高水平打造运河明珠、高品质建设幸福家园,做到“既实事求是,又努力到无能为力”,经济指标逐月向好,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发展。但是受复杂严峻外部环境和疫情多点频发冲击影响,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与目标任务仍有一定差距。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低于目标任务5.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低于目标任务0.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低于目标任务5.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高于目标任务5.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低于目标任务5个百分点;2021年R&D经费支出增长0.3%,低于目标任务24.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年同比增长2.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同比增长13.6%;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等指标完成良好。

(一)改革创新掷地有声,运河明珠打造实现新突破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人才科技驱动,擦亮“大运河”文化品牌,全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拱墅样本。

1.共富建设蹄疾步稳。深化共富项目建设培育,“拱墅优礼”入选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养育照护一键通”2.0上线浙里办并入选省数字社会第六批案例集,仓基新村社区、德胜社区等13个社区上榜省首批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一老一小”服务场景名单。加快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未来社区建设全域启动,瓜山、和睦成功创建省级未来社区。实施强社惠民集成改革攻坚,加快推进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提升。扎实推进与泸定、昭化、常山等地区的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对口合作,泸定县泸桥镇二水厂、昭化区元坝镇第一小学“拱宸楼”等项目为结对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2.改革赋能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亮点频现,城市眼•云共治运行中心正式启用,联通40个数源单位115个平台系统,接入7.1万余个物联感知设备,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立经济运行“一张蓝图”指挥体系。迭代打造全时空多维度采录感知网,建成全市第一个县区政府级算力中心,获评全省数字化改革“最强大脑”应用成果。推进政务服务区街社“一体化”,全区18个街道170个社区全部纳入“一网通办”,实现三级全覆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深入推进,首创“一支队伍管执法”“区属街用共管”“执法队辅助人员”等三项制度,在全域18个街道推广“赋权”模式,首案办理量全市领先。国企改革有序推进,优化整合“拱墅国控”“拱墅城控”2家控股集团和国投集团、产投集团、城建集团、城发集团、文商旅集团、城运集团6家集团公司,强化国企对产业支撑作用的有效发挥。

3.创新活力稳步提升。大力推动“政校企”合作,推进浙工大未来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等区域平台建设,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中美华东合成生物概念验证中心入选杭州市首批概念验证中心;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培育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60家,分别增长29%、43%;CC梦工场、运河汇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新增市级众创空间4家、市级孵化器1家。楚环科技成功上市,凯大催化、利尔达科技分别于12月14日、23日通过北交所上市委会议审议。持续壮大人才队伍,提升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水平,入选国家级海外引才计划2名,新认定市级高层次人才1435名,新增高技能人才4800人,新增35周岁以下大学生3.4万人。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新增中国专利奖创新主体3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4家、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1家。

4.大运河文化品牌深入人心。成功创建省级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大运河文化入选省首批十大文化标识,《如梦上塘》荣获全省首批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转化利用示范项目。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小河公园、大运河紫檀博物馆等一批精品文化项目亮相,“运河·印”“运河·红”“运河·味”“运河·潮”四大文旅融合特色品牌成效显现。持续唱响运河文化四季歌等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动,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第三届长三角水上运动节等活动好评不断。

(二)产业转型稳进提质,数字新城建设迈出新步伐

围绕重点产业,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平台能级,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构建特色鲜明实力强劲的现代产业体系。

1.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商贸金融产业,以“武林消费季”品牌活动为抓手,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发放2轮综合消费券及3轮购车补贴,提升消费热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继续保持全省首位。加快打造“武林金融集聚区”“运河财富小镇”“汇金金融平台”为主的金融产业发展布局,引进落地浙江浙财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物产中大(浙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杭州阿斯利康中金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等优质企业,金融业增加值增长5.3%。数字经济产业,推动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华普永明、罗莱迪思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中亚机械入选省级“智能工厂”名单;捷配信息、天演维真、高信技术3家企业入选省数字工厂标杆企业(培育类);上青元、灵汇技术、华睿信息3家企业入选省级产业数字化服务商;全年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80.4亿元。建设完成5G基站312个。生命健康产业,阿斯利康、中美华东、韩国大邱健康产业项目集聚效应逐步显现,阿斯利康领衔的杭州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集聚企业15家,韩国大邱Medi·City生命健康产业基地启用,入驻企业28家,碧迪医疗、吉利德科学等生命健康产业项目顺利落地,成功召开第二届浙江省数字医疗健康产业杭州峰会,生命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6.4%。电竞文娱产业,腾讯、网易、完美世界等龙头项目落地,成功举办王者荣耀全国大赛总决赛、腾讯TGA冬季总决赛等顶级赛事活动,经纬天地创意产业园提升改造完成,成功引进一批优质文创项目。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中芯国际背景的芯空间项目正式开工,禾迈系、杭开系企业快速发展。

2.平台能级稳步提升。重塑大武林商圈核心优势,获评首批国家级智慧商圈,焕新亮相杭州首条分时段步行街区武林路“女人街”,成立“拱墅商业联盟”,实现商业主体数字人民币支付场景全覆盖。积极推动大运河数智未来城建设,大运河数智未来城成功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名单,智慧网谷小镇顺利通过第六批省级特色小镇命名验收,“浙江云”“杭钢云”算力资源牵引作用显现;北部软件园获评省级第二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加快推进运河财富小镇建设,全力打造法律服务集聚区,中介服务机构累计达442家,引进民生银行运河支行、新加坡大华银行杭州分行2家持牌金融机构,以及浙江银通典当有限责任公司等其他类优质金融机构9家,小镇金融集聚优势巩固增效。 

3.项目建设攻坚提速。全力抓好重大产业项目招引、落地、建设、竣工投产全过程管理,盯引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0个,罗克韦尔创新中心、浙江铁路发展控股、普华永道等53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注册,总投资618亿元,居全市前列。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康桥中国联通5G基地等4个“152”项目顺利落地,省重大新建项目开工率达100%,持续保持全省首位。5个省重点项目、56个市重点项目累计实现年度投资11.65亿元、238.07亿元,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92%、184.4%。中国杭州电竞中心等64个重点项目竣工投用。全年实际到位外资3.7亿美元。

4.营商环境优化增效。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先后出台三轮政策,通过“亲清在线”平台上线助企纾困类政策130余条,累计兑付各类政策资金10.38亿元,减免2882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租金1.7亿元,办理留抵退税56.9亿元,减负降本达85.54亿元,惠及企业137.7万家次。抢抓金融政策机遇,申请金融工具额度13.46亿元、专项债额度66.02亿元、贴息贷款额度2.92亿元、中长期贷款额度10.43亿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法治信用环境、创新发展环境、产业发展环境,落户全市首家信用修复驿站。建立优商服务赛马机制,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全区新增市场主体2.3万余户,省通服、顺丰速运、米络星等6家企业列入浙江省服务业重点行业规上企业“亩产效益”领跑者名单,罗莱迪思、禾迈电力等4家企业上榜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榜单,华东医药、海外海集团等5家企业上榜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综合集成司法拍卖辅助事务打造司法拍卖新模式”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创新案例,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上刊发。

(三)城市面貌精彩蝶变,时尚之都建设展现新风采

借力“亚运”东风,全力提升城区品质,优化区域环境面貌,时尚品味日益提升。

1.城市更新纵深推进。着力拓宽发展空间,出让经营性用地14宗515亩、工业用地4宗99亩;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土地797亩、供而未用土地1505亩,盘活低效用地1768亩。加快区域空间整理,大和平区块完成收储准备,康桥工业园区等低效园区启动整治提升,半山毛竹山区块置换开发稳步推进。半山电厂最后一座冷却塔成功爆破拆除,运河沿线的谢村、老谢村渣土码头签约关停。高标准完成亚运场馆建设任务,向市民开放。全年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553处、22.81万平方米。

2.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借势借力亚运会机遇,加快推进97条55.5公里道路建设,开工康钢路等21条,完工沈康路等36条,持续优化完善道路交通环境和无障碍空间国际化服务功能。地铁3、4、10、19号线沿线24个站点顺利开通。积极拓展重点区域泊位供给,开工及续建地下公共停车项目23个,累计新增停车泊位14539个,公共泊位1408个。全力推进充电桩建设,完工公用充电桩406个。提升改造公厕20座,16个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完成。

3.环境品质持续提升。城区扩绿持续推进,新增绿地面积71.8万平方米,提升绿道23.6公里,京杭大运河绿道被评为浙江省最美绿道,小河公园等一批特色主题公园先后建成开放。落地三级林长(警长)体系,森林覆盖率、蓄积量稳步提升,建设湿地保护小区2处、小微修复示范点10个。大力推进美丽河湖创建,创建省级1片区7条、市级1片区8条,省市控断面水质均值达Ⅲ类以上。巩固提升污水零直排成效,完成20个污水零直排省定小区提标改造工程。持续开展VOCs专项整治,扎实做好重点区域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管控,PM2.5平均浓度30.8微克/立方米,达到二级标准,改善率居全市前列。

4.城市治理精益求精。着力打造“水路空”数智城管体系,河道清淤、闸泵站、地下管网实现智慧化全程监测,河道整体保洁效率提高250%,实现道路养护修复“一条龙”,累计修复路面、人行道面积约33.91万平方米,实现对车辆违停、渣土偷倒等多类问题云端监管。垃圾分类全面深化,建成拱墅区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推进18个省级示范小区、30个省级示范预备小区建设。聚力提升城市管理“五化”水平,累计整治各类卫生死角、乱停乱放等11方面问题7.64万处。

(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幸福家园建设取得新进展

不断丰富公共服务供给,优化民生保障体系,群众幸福度满意度不断提高。

1.公共服务持续优化。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竣工学校18所,投用10所。持续擦亮名校集团化品牌,与浙江师范大学、浙大城市学院等高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浙师大附属星澜中学挂牌。扎实推动民办义务教育持续规范发展。加快提升医疗资源品质,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正式签约,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站点提升改造完成,获评全市唯一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提升“一老一小”服务水平,全省首推“阳光安养”家庭联合式托养模式,创建市级老年友好型社区8个,建成康养联合体6个、智慧养老院1家,新增认知症专区照护床位187张,每万老人拥有持证助老员数达26名;新增普惠型托育机构5家、社区成长驿站12家、托位1194个;获评省级“一老一小”优质服务提升专项行动、养老服务“爱心卡”和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首批试点区。谋深做实嵌入式文化及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发布全国首个“10分钟高品质健身圈”建设指南,建成全省首个嵌入式城市篮球公园,新建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341片,超6万平方米。新建、更新健身苑点25处。

2.住有宜居改善提升。统筹推进公租房、共有产权房建设,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认定11935套,开工运河新城GS1001-02地块公共租赁房、康桥单元GS1205-04地块共有产权房项目。统筹推进51个安置房项目续建,17个项目主体结顶,10个项目竣工交付,累计回迁1785户,提前完成省棚户区改造任务。加快推进46个老旧小区改造,建立全区“一盘棋”加梯体系,完工205台。全市率先完成无物业小区清零,入选市级“美好家园”住宅示范小区21个。深化现代社区建设,有序完成龙山、虎山社区优化调整,统一全区社工待遇。成立区级及街道级社区发展基金会2家,建成社区服务综合体8家。推动党建统领网格智治建设,设置微网格10054个,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区社会治理中心揭牌,基层智治综合应用系统正式上线。

3.民生保障巩固加强。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建成数字就业服务应用场景,新增城镇就业3.4万人。积极推进大社保体系建设,全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21.3万人。强化社会兜底保障,完成9家街道助联体建设,全区社会救助服务对象覆盖面拓宽近12%,累计发放保障金4585.6万元,各类慰问金2367.5万元。建成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规范化儿童康复机构4家,建成全省首家“圆通·圆梦家园”试点、省级无障碍社区2家,完成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15处。启动助学、助困、崇军关爱等5个慈善信托项目。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和就业帮扶取得实效,双拥共建工作进一步加强。

4.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推进除险保安,建立全覆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聚焦建设、交通、食药、电信诈骗等重点领域开展大检查大整治,强化安全风险源头管控。全域26个区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提升改造完成,全面发挥救早灭小作用。扎实推进“五个1小时”防控机制,打赢50余场疫情防控硬仗,沉着应对“4·19”突发疫情,第一时间开展全域静态管理,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上线常态化核酸采样市场主体补贴系统,推动社会化核酸检测,常态化核酸检测期间设置采样点位2375个,累计检测服务群众1.14亿人次,成功打造“5分钟核酸采样圈”。完成新冠疫苗接种70.73万剂次。全力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和源头治理,顺利实现信访积案动态清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深化“无欠薪”行动。成立房地产风险处置专班,深入开展小贷公司、典当行、非持牌车贷机构等专项整治,稳妥化解房地产和金融风险。连续十七年获评“省平安区”。

总体来看,2022年全区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发展。但仍存在不少压力和问题:一是部分指标未达到预期目标,我区商贸、旅游、金融等传统特色产业优势渐趋式微,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动能尚未形成较强规模和集聚效应,亟需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区域性大项目,转型升级任重道远,稳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二是城市更新短板犹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快,重点区块发展、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统筹推进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制约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优质教育、医疗、托育、养老等民生领域还存在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与居民的美好生活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四是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市场需求仍在萎缩,宏观经济整体下行压力不减,除险保安任务较重。这些都需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杭州、拱墅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高水平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在“两个先行”中奋力打造时尚之都数字新城运河明珠。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确保5%以上);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确保5.5%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实现735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

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等指标确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三、实现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

为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围绕亚运会工作重心,应采取有效措施,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发展新活力,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克难关提效率

抢抓亚运机遇,强化科创人才支撑,集聚改革创新要素,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1.全力保障亚运会。围绕运河体育公园“一场一馆”、杭州电竞中心、杭州体育馆等4大场馆,升级完善场馆运行计划。加强人员培训演练,优化团队协作,全力做好赛事安保、交通、通信、电力等服务保障,筑牢亚运赛时运行保障基础。做好亚运会乒乓球、曲棍球、拳击、电子竞技、霹雳舞及亚残运会乒乓球、盲人足球、硬地滚球等8项赛事服务保障。深化亚运场馆惠民开放力度,开展100场“迎亚运”全民健身系列活动,营造全民迎亚运的浓厚氛围。

2.增强体制改革优势。深化数字化改革,推进“1612”与“141”体系贯通,进一步夯实区级平台数字底座,加快迭代升级一批具有拱墅辨识度的特色应用,打造更多省市试点。深化国企平台改革,围绕“2+6”国企架构新布局,扎实推进“拱墅国控”“拱墅城控”市场化运作,完善企业运营监管体系建设,提升改革成效。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进一步完善“一支队伍”融合,加快行政执法协调指挥中心、法制保障中心实体化运行,总结提升拱宸桥等6个街道示范点创建成效,打造拱墅样板。

3.提升人才科创赋能。提升平台建设能级,制定支持“两园”高质量发展新政,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平台和人力资源机构落户;支持辖区企业与国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加大人才、科技合作,推动成果转化,大力支持华东合成生物学技术产业研究院、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等平台高质量发展,力争R&D经费支出增长25%。健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大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加大人才引聚力度,实施顶尖领军人才攻坚行动,升级“大运英才”计划,健全人才和人才项目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机制,新增市级高层次人才1500名以上,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50个以上。力争国家级海外引才计划入选人数双倍增,推动青年人才、工程师、技能人才、名医、名师等各类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培养高技能人才3000人以上。持续推进知识产权服务大平台建设,新增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2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90件以上。

(二)聚焦增长新潜能,大力推进稳进提质优服务强根基

以重点产业、平台、项目为抓手,强化招商引资,深化开放合作,营造良好生态,全力推进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持续提升平台能级。全力打造世界级地标商圈群,推动大武林、大运河、新天地、大和平四大商圈重塑提升,加快推进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抓住首店布局,加快品牌首发,全力打造夜经济、潮经济、青春经济,建设国家级智慧商圈样板。依托运河财富小镇,推进星展银行等国际持牌金融机构落地,力争总量达到12家,打造全省外资持牌金融机构集聚地;持续推动优质券商、律所、地方金融机构落户,不断丰富区域金融资源生态,深化特色法律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培育上市企业3家以上。深入推进“楼均论英雄”改革,打造“亿元楼”60幢。全力打造平台经济,紧盯京东、阿里体育等优质产业平台,加强对接服务,推动项目尽早落地;支持美团、银泰等优势平台发挥品牌效应,拓展业务范围,提高产业集聚度和生态完整性;搭建企业交流展示平台,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2.持续推进产业集聚。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以大运河数智未来城创建省级高新园区为契机,统筹智慧网谷小镇、杭钢新城、北部软件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产业主平台积极融入杭州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加快项目建设和产业招引培育,壮大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链、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产业链等重点产业,力争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依托阿斯利康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华东医药生命科学产业园、韩国大邱Medi·City生命健康产业基地、凤栖谷系列健康产业园等平台,重点培育生物医药研发及产业化、医疗美容、数字医疗、数字健康、医药物流等细分行业,力争生命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大力发展电竞文娱产业,推动腾讯、网易、完美世界等电竞产业项目尽快见效,积极引进重量级电竞赛事、精英人才团队、产业链优质企业,推动虚拟现实、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游戏领域集成应用和创新,力争电竞文娱产业营收增长15%,打造全国电竞产业发展高地。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禾迈电子龙头企业为支撑,加快发展光伏上下游产业,完成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1万千瓦。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华为新能源汽车等重大商贸项目尽快落地,打造新天地、城北汽车城等新能源汽车集中展示销售中心和二手车综合交易市场样板,抢占新能源汽车销售的战略制高点。充分发挥区属国有企业投融资和产业基金杠杆作用,支持区内新动能新势力企业成长。

3.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围绕打造“1+4”产业体系,加大优质新项目对接力度,盯引落地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0个,招引优质产业链项目160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0个,重点推动中科院空应中心杭州基地、货拉拉第二总部等签约项目落地选址、早日进入实施阶段,继续深挖招商蛇口、联想、58同城等龙头企业产业链资源,持续激发实现项目裂变。科学制定项目审批及建设计划,保障商业、金融、工业、住宅等经营性项目按时序节点推进。安排省市区重点项目90个,有序开工运河湾国际旅游休闲综合体、华润万象天地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恒隆广场、嘉里数创港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杭钢云计算数据中心二期、凤栖谷华章等一批重点项目按期竣工投用。开工留用地项目3个、投用5个。

4.持续深化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力支持本土企业拓展域外市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发挥跨境园区及公共海外仓的资源优势,加速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发展。完善“货物+服务”双出口模式,加快传统服贸数字化转型,引导服务贸易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多措并举吸引外资落地,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以上。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公共卫生、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科技教育等领域合作。深化与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广元市昭化区东西部协作,发挥两地资源互补优势,提高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群众就业增收。深化与常山县、淳安县的山海协作,加大特色产品、文化资源、专业人才交流力度,进一步推动两地协作共同发展。

5.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建立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聚焦政务服务环境、法治信用环境、创新创业环境、企业服务环境、产业发展环境等领域,落实拱墅特色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推广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经验。推动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建设,打造全区交易综合智慧服务平台、集体产权交易服务平台。扎实推进安商稳商,大力实施助企纾困,强化政策资源统筹,发挥政府产业基金杠杆作用,做好招引资源要素保障、财政与金融支持、投资落户与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助力企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积极打造“1call”服务平台,探索提供“云咨询、云辅导、云踏勘、云帮办”四大云端功能,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为企服务工作室,解决企业开办审批“事前一公里”问题。

(三)聚焦城区新形象,大力推进有机更新提品质靓颜值

持续擦亮大运河文化品牌,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完善基础配套,打造与运河明珠地位相匹配的城市功能和宜居环境。

1.推进城区风貌提升。有序推进土地开发利用,出让经营性用地7宗424亩,收储10宗457亩,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用地3900亩。积极推进武林湖滨全市主中心有机更新,高质量推进大和平、毛竹山等重点区块开发建设,大力推动康桥工业园区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积极创建“杭儿风”特色产业风貌区。实施幸福家园深化行动,加快52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推进27个省市级未来社区建设,推动以“三化九场景”为标志的优质公共服务向全域覆盖。联动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建设,推动成片小区加梯项目落地,确保加装电梯200台。

2.持续完善基础配套。聚焦保障安置房、学校、医院、公园、博物馆等民生项目建设交付,加快推进储鑫路、丽水路等99条54.7公里道路建设,开工17条8.76公里,竣工20条11.7公里,有效改善智慧网谷等重点区块路网架构。积极配合市属单位实施临半路、城北净水厂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力做好地铁四期工程15号线各站点的征迁任务,确保地铁工程顺利推进。大力推进地下空间开发,新增地下空间50万平方米、停车泊位5000个。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布局,新增公用桩200个。

3.厚植运河文化底蕴。持续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等文化地标项目群建设,焕新重现祥符老街、义桥老街等特色街区,促进文旅集群互融互通,展现拱墅独特韵味。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巩固省级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成果。聚力打造浙江省老字号国潮产业园、“船说”等一批文旅IP,开展好运河文化旅游节、“京杭对话”等一系列文旅品牌项目,办活办好办强“运河文化四季歌”等活动,深挖拱墅演艺、街巷、美食、博物馆、非遗等优势资源,推出夜游拱墅、研学拱墅和创意拱墅三大产品,巩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创建成果。

4.巩固提升环境质量。不断做优城市绿地品质,新增绿地35万平方米,建设绿道8.3公里。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和移动源等大气污染问题系统治理,推动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巩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效,推进吴家角港泵站等12座闸泵站维修、俞家桥河等10个河道综保工程,大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强化湿地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森林覆盖率稳定在24.5%以上,完成建成区3%以上海绵区域建设。持续推进减污降碳,深入开展“清废净土”,实施7个地块土壤污染修复,推进全区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建立重点领域长效管理机制,聚焦渣土、广告、卫生死角、地铁口序化、餐饮油烟等顽疾治理,全面提升城区洁化、序化、绿化、亮化和美化水平。建立全域生活垃圾数智治理平台,确保生活垃圾“零增长”。  

(四)聚焦共富新期待,大力推进公共服务惠民生保稳定

坚持人民至上,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持续增强民生保障,打造具有拱墅辨识度的可感可及美好幸福家园。

1.健全社会保障网络。构建多元化就业帮扶体系,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持续深化大救助体系,全面落实“春风常驻”帮扶政策,拓宽困难家庭覆盖面,力争全区助联体完成率街道级达100%、社区级达20%。持续擦亮“一老一小”服务金名片,新建社区“阳光食堂”5家、“全城通”智慧助餐点30个、认知症照护专区10个、家庭养老床位550张以上,完成2000户高龄独居老人“安居守护”工程;新增托育机构6家、普惠托位240个,开展公益养育指导课堂150场,迭代升级“养育照护一键通”。加强劳动争议源头治理,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区,完善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

2.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进新一轮名校集团化品牌建设,新建学校8所、开工3所,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落实“双减”政策。深化健康拱墅内涵,竣工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加快新华国际医院建设,签约落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五官科医院,提升改造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站点,打造14个特色专科,通过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深化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建设,打造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国家试点,建成景区特色中医体验馆1家。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公租房供给,竣工安置房项目8个,回迁安置2260户。推进3.5万平方米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升改造公厕14座,完成45个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3.推动现代社区建设。持续深化党组织领导三方协同小区微治理,建设大运河幸福家园阵地6个,打造省级五星级社区服务空间1个。探索建立专职社区工作者“评聘分离”制度,鼓励项目社工职业化发展。强化街社统揽能力,打造区级基层治理特色街区,完善经合社管理机制,持续加强经合社“三资”管理,促进集体经济创新发展。不断优化基层智治综合应用系统,打造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4条跑道,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探索三方协同治理从住宅小区向商务社区、两新集聚区延伸,推进党建统领商务社区建设。

4.深入推进除险保安。紧扣杭州亚运安保主线,强化涉恐、黑恶势力、电信诈骗、涉众型金融风险等重点领域预测预警预防体系建设,持续深入整治信息网络、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设施工、食品药品等行业突出问题,严打黄赌毒、盗抢骗等突出民生类违法犯罪,切实筑牢安全稳定防线。全力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稳妥推进存量金融风险化解。深入开展500场居住小区消防安全培训演练,持续推进微型消防站提升、重大隐患治理,维护全区消防安全形势。完善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加强医疗设备和药品储备,推动疫苗接种“应接尽接”,营造正确应对、科学防治的全民共识。深化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立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体系,健全基层应急救援队伍,扎实筑牢防御基础建设。

附件:2022年拱墅区主要指标(工作)执行情况表

附件

2022年拱墅区主要指标(工作)执行情况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年度目标

2022年完成情况

备 注

完成

目标

完成率(%)

主要预期目标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7%

1.5%

低于目标5.5个百分点

占比91%左右的服务业基本盘受疫情冲击较大,批发零售业、营利性服务业重点企业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支撑作用减弱;受去年206万方高基数影响,商品房销售面积负增长,负拉动GDP

2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与经济增长同步

13.6%

完成目标

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增长13.6%

其它指标

3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3%

2.4%

低于目标0.6个百分点

部分重点企业连续受到疫情影响,产值走低,叠加杭汽轮搬迁、高强混凝土停工因素,全区工业规模大幅降低,

4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7%

1.5%

低于目标5.5个百分点

5

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增长

7%

12.1%

高于目标5.1个百分点

6

R&D经费支出力争增长

25%

0.3%

低于目标24.7个百分点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杭汽轮等重点企业外迁影响较大。此外,缺少知名高校和高能级科研平台,近六成规上工业企业无R&D活动,短板明显。

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7%以上

2%

低于目标5个百分点

作为传统商贸大区,受疫情冲击尤为严重。权重商品汽油车销售乏力,新能源汽车占比不高,未享受到第一波红利。受其他地区政策吸引,部分权重企业数据外流现象突出。

8

商贸业增加值增长

9%

-4.2%

低于目标13.2个百分点

9

金融产业增加值增长

6%

5.3%

低于目标0.7个百分点

10

企业上市(家)

4

1

25%

楚环科技已上市,凯大催化、利尔达科技已过会。

11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

15%

-3.5%

低于目标18.5个百分点

受疫情反复及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企业增长面仅为50%左右,新招引的电竞头部等企业项目尚未见效

12

生命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

8%

6.4%

低于目标1.6个百分点

受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增长不及预期。

13

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

8.5%

1.7%

低于目标6.8个百分点

受疫情和房地产行业影响,创意设计、文化传播渠道业等重点行业增长乏力。

14

招引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个)

20

20

100%

15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6以上

3.7

62.12%

由于市下达任务最高、依赖地产项目吸引外资路径受阻、境外发债政策收紧等因素影响,未完成目标。

16

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

141

161

114.18%

17

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家)

178

460

258.43%

18

新增市级高层次人才(名)

1000以上

1435

143.5%

19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个)

46

46

100%

20

加梯(台)

200以上

205

102.5%

21

回迁安置居民(户)

1300

1785

137%

22

道路竣工(条)

25

36

144%

23

新增停车泊位(个)

3500

14539

415.4%

24

新增绿地面积(万平方米)

60

71.8

119.7%

25

新建绿道(公里)

10

23.6

236%

26

学校竣工(所)

18

18

100%

27

新建、更新健身苑点(处)

25

25

100%

28

新增就业(万人)

3

3.4

113.3%

29

新增认知症照护机构床位(张)

185

187

101.1%

30

新建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

12

12

100%

(本文有删减)

规划计划
规划计划
发展规划
拱墅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索引号

00250027-9/2023-27322

文号

公布日期

2023-05-1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发改经信局

一、202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支持指导下,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全面落实省委稳进提质八大攻坚行动,深入实施拱墅区2022年“八大专项行动”,补短板、强优势、添动力、增举措,高水平打造运河明珠、高品质建设幸福家园,做到“既实事求是,又努力到无能为力”,经济指标逐月向好,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发展。但是受复杂严峻外部环境和疫情多点频发冲击影响,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与目标任务仍有一定差距。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低于目标任务5.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低于目标任务0.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低于目标任务5.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高于目标任务5.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低于目标任务5个百分点;2021年R&D经费支出增长0.3%,低于目标任务24.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年同比增长2.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同比增长13.6%;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等指标完成良好。

(一)改革创新掷地有声,运河明珠打造实现新突破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人才科技驱动,擦亮“大运河”文化品牌,全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拱墅样本。

1.共富建设蹄疾步稳。深化共富项目建设培育,“拱墅优礼”入选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养育照护一键通”2.0上线浙里办并入选省数字社会第六批案例集,仓基新村社区、德胜社区等13个社区上榜省首批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一老一小”服务场景名单。加快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未来社区建设全域启动,瓜山、和睦成功创建省级未来社区。实施强社惠民集成改革攻坚,加快推进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提升。扎实推进与泸定、昭化、常山等地区的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对口合作,泸定县泸桥镇二水厂、昭化区元坝镇第一小学“拱宸楼”等项目为结对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2.改革赋能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亮点频现,城市眼•云共治运行中心正式启用,联通40个数源单位115个平台系统,接入7.1万余个物联感知设备,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立经济运行“一张蓝图”指挥体系。迭代打造全时空多维度采录感知网,建成全市第一个县区政府级算力中心,获评全省数字化改革“最强大脑”应用成果。推进政务服务区街社“一体化”,全区18个街道170个社区全部纳入“一网通办”,实现三级全覆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深入推进,首创“一支队伍管执法”“区属街用共管”“执法队辅助人员”等三项制度,在全域18个街道推广“赋权”模式,首案办理量全市领先。国企改革有序推进,优化整合“拱墅国控”“拱墅城控”2家控股集团和国投集团、产投集团、城建集团、城发集团、文商旅集团、城运集团6家集团公司,强化国企对产业支撑作用的有效发挥。

3.创新活力稳步提升。大力推动“政校企”合作,推进浙工大未来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等区域平台建设,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中美华东合成生物概念验证中心入选杭州市首批概念验证中心;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培育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60家,分别增长29%、43%;CC梦工场、运河汇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新增市级众创空间4家、市级孵化器1家。楚环科技成功上市,凯大催化、利尔达科技分别于12月14日、23日通过北交所上市委会议审议。持续壮大人才队伍,提升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水平,入选国家级海外引才计划2名,新认定市级高层次人才1435名,新增高技能人才4800人,新增35周岁以下大学生3.4万人。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新增中国专利奖创新主体3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4家、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1家。

4.大运河文化品牌深入人心。成功创建省级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大运河文化入选省首批十大文化标识,《如梦上塘》荣获全省首批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转化利用示范项目。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小河公园、大运河紫檀博物馆等一批精品文化项目亮相,“运河·印”“运河·红”“运河·味”“运河·潮”四大文旅融合特色品牌成效显现。持续唱响运河文化四季歌等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动,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第三届长三角水上运动节等活动好评不断。

(二)产业转型稳进提质,数字新城建设迈出新步伐

围绕重点产业,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平台能级,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构建特色鲜明实力强劲的现代产业体系。

1.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商贸金融产业,以“武林消费季”品牌活动为抓手,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发放2轮综合消费券及3轮购车补贴,提升消费热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继续保持全省首位。加快打造“武林金融集聚区”“运河财富小镇”“汇金金融平台”为主的金融产业发展布局,引进落地浙江浙财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物产中大(浙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杭州阿斯利康中金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等优质企业,金融业增加值增长5.3%。数字经济产业,推动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华普永明、罗莱迪思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中亚机械入选省级“智能工厂”名单;捷配信息、天演维真、高信技术3家企业入选省数字工厂标杆企业(培育类);上青元、灵汇技术、华睿信息3家企业入选省级产业数字化服务商;全年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80.4亿元。建设完成5G基站312个。生命健康产业,阿斯利康、中美华东、韩国大邱健康产业项目集聚效应逐步显现,阿斯利康领衔的杭州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集聚企业15家,韩国大邱Medi·City生命健康产业基地启用,入驻企业28家,碧迪医疗、吉利德科学等生命健康产业项目顺利落地,成功召开第二届浙江省数字医疗健康产业杭州峰会,生命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6.4%。电竞文娱产业,腾讯、网易、完美世界等龙头项目落地,成功举办王者荣耀全国大赛总决赛、腾讯TGA冬季总决赛等顶级赛事活动,经纬天地创意产业园提升改造完成,成功引进一批优质文创项目。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中芯国际背景的芯空间项目正式开工,禾迈系、杭开系企业快速发展。

2.平台能级稳步提升。重塑大武林商圈核心优势,获评首批国家级智慧商圈,焕新亮相杭州首条分时段步行街区武林路“女人街”,成立“拱墅商业联盟”,实现商业主体数字人民币支付场景全覆盖。积极推动大运河数智未来城建设,大运河数智未来城成功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名单,智慧网谷小镇顺利通过第六批省级特色小镇命名验收,“浙江云”“杭钢云”算力资源牵引作用显现;北部软件园获评省级第二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加快推进运河财富小镇建设,全力打造法律服务集聚区,中介服务机构累计达442家,引进民生银行运河支行、新加坡大华银行杭州分行2家持牌金融机构,以及浙江银通典当有限责任公司等其他类优质金融机构9家,小镇金融集聚优势巩固增效。 

3.项目建设攻坚提速。全力抓好重大产业项目招引、落地、建设、竣工投产全过程管理,盯引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0个,罗克韦尔创新中心、浙江铁路发展控股、普华永道等53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注册,总投资618亿元,居全市前列。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康桥中国联通5G基地等4个“152”项目顺利落地,省重大新建项目开工率达100%,持续保持全省首位。5个省重点项目、56个市重点项目累计实现年度投资11.65亿元、238.07亿元,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92%、184.4%。中国杭州电竞中心等64个重点项目竣工投用。全年实际到位外资3.7亿美元。

4.营商环境优化增效。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先后出台三轮政策,通过“亲清在线”平台上线助企纾困类政策130余条,累计兑付各类政策资金10.38亿元,减免2882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租金1.7亿元,办理留抵退税56.9亿元,减负降本达85.54亿元,惠及企业137.7万家次。抢抓金融政策机遇,申请金融工具额度13.46亿元、专项债额度66.02亿元、贴息贷款额度2.92亿元、中长期贷款额度10.43亿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法治信用环境、创新发展环境、产业发展环境,落户全市首家信用修复驿站。建立优商服务赛马机制,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全区新增市场主体2.3万余户,省通服、顺丰速运、米络星等6家企业列入浙江省服务业重点行业规上企业“亩产效益”领跑者名单,罗莱迪思、禾迈电力等4家企业上榜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榜单,华东医药、海外海集团等5家企业上榜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综合集成司法拍卖辅助事务打造司法拍卖新模式”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创新案例,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上刊发。

(三)城市面貌精彩蝶变,时尚之都建设展现新风采

借力“亚运”东风,全力提升城区品质,优化区域环境面貌,时尚品味日益提升。

1.城市更新纵深推进。着力拓宽发展空间,出让经营性用地14宗515亩、工业用地4宗99亩;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土地797亩、供而未用土地1505亩,盘活低效用地1768亩。加快区域空间整理,大和平区块完成收储准备,康桥工业园区等低效园区启动整治提升,半山毛竹山区块置换开发稳步推进。半山电厂最后一座冷却塔成功爆破拆除,运河沿线的谢村、老谢村渣土码头签约关停。高标准完成亚运场馆建设任务,向市民开放。全年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553处、22.81万平方米。

2.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借势借力亚运会机遇,加快推进97条55.5公里道路建设,开工康钢路等21条,完工沈康路等36条,持续优化完善道路交通环境和无障碍空间国际化服务功能。地铁3、4、10、19号线沿线24个站点顺利开通。积极拓展重点区域泊位供给,开工及续建地下公共停车项目23个,累计新增停车泊位14539个,公共泊位1408个。全力推进充电桩建设,完工公用充电桩406个。提升改造公厕20座,16个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完成。

3.环境品质持续提升。城区扩绿持续推进,新增绿地面积71.8万平方米,提升绿道23.6公里,京杭大运河绿道被评为浙江省最美绿道,小河公园等一批特色主题公园先后建成开放。落地三级林长(警长)体系,森林覆盖率、蓄积量稳步提升,建设湿地保护小区2处、小微修复示范点10个。大力推进美丽河湖创建,创建省级1片区7条、市级1片区8条,省市控断面水质均值达Ⅲ类以上。巩固提升污水零直排成效,完成20个污水零直排省定小区提标改造工程。持续开展VOCs专项整治,扎实做好重点区域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管控,PM2.5平均浓度30.8微克/立方米,达到二级标准,改善率居全市前列。

4.城市治理精益求精。着力打造“水路空”数智城管体系,河道清淤、闸泵站、地下管网实现智慧化全程监测,河道整体保洁效率提高250%,实现道路养护修复“一条龙”,累计修复路面、人行道面积约33.91万平方米,实现对车辆违停、渣土偷倒等多类问题云端监管。垃圾分类全面深化,建成拱墅区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推进18个省级示范小区、30个省级示范预备小区建设。聚力提升城市管理“五化”水平,累计整治各类卫生死角、乱停乱放等11方面问题7.64万处。

(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幸福家园建设取得新进展

不断丰富公共服务供给,优化民生保障体系,群众幸福度满意度不断提高。

1.公共服务持续优化。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竣工学校18所,投用10所。持续擦亮名校集团化品牌,与浙江师范大学、浙大城市学院等高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浙师大附属星澜中学挂牌。扎实推动民办义务教育持续规范发展。加快提升医疗资源品质,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正式签约,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站点提升改造完成,获评全市唯一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提升“一老一小”服务水平,全省首推“阳光安养”家庭联合式托养模式,创建市级老年友好型社区8个,建成康养联合体6个、智慧养老院1家,新增认知症专区照护床位187张,每万老人拥有持证助老员数达26名;新增普惠型托育机构5家、社区成长驿站12家、托位1194个;获评省级“一老一小”优质服务提升专项行动、养老服务“爱心卡”和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首批试点区。谋深做实嵌入式文化及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发布全国首个“10分钟高品质健身圈”建设指南,建成全省首个嵌入式城市篮球公园,新建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341片,超6万平方米。新建、更新健身苑点25处。

2.住有宜居改善提升。统筹推进公租房、共有产权房建设,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认定11935套,开工运河新城GS1001-02地块公共租赁房、康桥单元GS1205-04地块共有产权房项目。统筹推进51个安置房项目续建,17个项目主体结顶,10个项目竣工交付,累计回迁1785户,提前完成省棚户区改造任务。加快推进46个老旧小区改造,建立全区“一盘棋”加梯体系,完工205台。全市率先完成无物业小区清零,入选市级“美好家园”住宅示范小区21个。深化现代社区建设,有序完成龙山、虎山社区优化调整,统一全区社工待遇。成立区级及街道级社区发展基金会2家,建成社区服务综合体8家。推动党建统领网格智治建设,设置微网格10054个,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区社会治理中心揭牌,基层智治综合应用系统正式上线。

3.民生保障巩固加强。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建成数字就业服务应用场景,新增城镇就业3.4万人。积极推进大社保体系建设,全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21.3万人。强化社会兜底保障,完成9家街道助联体建设,全区社会救助服务对象覆盖面拓宽近12%,累计发放保障金4585.6万元,各类慰问金2367.5万元。建成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规范化儿童康复机构4家,建成全省首家“圆通·圆梦家园”试点、省级无障碍社区2家,完成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15处。启动助学、助困、崇军关爱等5个慈善信托项目。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和就业帮扶取得实效,双拥共建工作进一步加强。

4.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推进除险保安,建立全覆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聚焦建设、交通、食药、电信诈骗等重点领域开展大检查大整治,强化安全风险源头管控。全域26个区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提升改造完成,全面发挥救早灭小作用。扎实推进“五个1小时”防控机制,打赢50余场疫情防控硬仗,沉着应对“4·19”突发疫情,第一时间开展全域静态管理,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上线常态化核酸采样市场主体补贴系统,推动社会化核酸检测,常态化核酸检测期间设置采样点位2375个,累计检测服务群众1.14亿人次,成功打造“5分钟核酸采样圈”。完成新冠疫苗接种70.73万剂次。全力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和源头治理,顺利实现信访积案动态清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深化“无欠薪”行动。成立房地产风险处置专班,深入开展小贷公司、典当行、非持牌车贷机构等专项整治,稳妥化解房地产和金融风险。连续十七年获评“省平安区”。

总体来看,2022年全区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发展。但仍存在不少压力和问题:一是部分指标未达到预期目标,我区商贸、旅游、金融等传统特色产业优势渐趋式微,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动能尚未形成较强规模和集聚效应,亟需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区域性大项目,转型升级任重道远,稳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二是城市更新短板犹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快,重点区块发展、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统筹推进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制约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优质教育、医疗、托育、养老等民生领域还存在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与居民的美好生活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四是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市场需求仍在萎缩,宏观经济整体下行压力不减,除险保安任务较重。这些都需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杭州、拱墅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高水平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在“两个先行”中奋力打造时尚之都数字新城运河明珠。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确保5%以上);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确保5.5%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实现735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

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等指标确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三、实现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

为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围绕亚运会工作重心,应采取有效措施,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发展新活力,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克难关提效率

抢抓亚运机遇,强化科创人才支撑,集聚改革创新要素,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1.全力保障亚运会。围绕运河体育公园“一场一馆”、杭州电竞中心、杭州体育馆等4大场馆,升级完善场馆运行计划。加强人员培训演练,优化团队协作,全力做好赛事安保、交通、通信、电力等服务保障,筑牢亚运赛时运行保障基础。做好亚运会乒乓球、曲棍球、拳击、电子竞技、霹雳舞及亚残运会乒乓球、盲人足球、硬地滚球等8项赛事服务保障。深化亚运场馆惠民开放力度,开展100场“迎亚运”全民健身系列活动,营造全民迎亚运的浓厚氛围。

2.增强体制改革优势。深化数字化改革,推进“1612”与“141”体系贯通,进一步夯实区级平台数字底座,加快迭代升级一批具有拱墅辨识度的特色应用,打造更多省市试点。深化国企平台改革,围绕“2+6”国企架构新布局,扎实推进“拱墅国控”“拱墅城控”市场化运作,完善企业运营监管体系建设,提升改革成效。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进一步完善“一支队伍”融合,加快行政执法协调指挥中心、法制保障中心实体化运行,总结提升拱宸桥等6个街道示范点创建成效,打造拱墅样板。

3.提升人才科创赋能。提升平台建设能级,制定支持“两园”高质量发展新政,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平台和人力资源机构落户;支持辖区企业与国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加大人才、科技合作,推动成果转化,大力支持华东合成生物学技术产业研究院、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等平台高质量发展,力争R&D经费支出增长25%。健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大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加大人才引聚力度,实施顶尖领军人才攻坚行动,升级“大运英才”计划,健全人才和人才项目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机制,新增市级高层次人才1500名以上,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50个以上。力争国家级海外引才计划入选人数双倍增,推动青年人才、工程师、技能人才、名医、名师等各类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培养高技能人才3000人以上。持续推进知识产权服务大平台建设,新增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2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90件以上。

(二)聚焦增长新潜能,大力推进稳进提质优服务强根基

以重点产业、平台、项目为抓手,强化招商引资,深化开放合作,营造良好生态,全力推进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持续提升平台能级。全力打造世界级地标商圈群,推动大武林、大运河、新天地、大和平四大商圈重塑提升,加快推进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抓住首店布局,加快品牌首发,全力打造夜经济、潮经济、青春经济,建设国家级智慧商圈样板。依托运河财富小镇,推进星展银行等国际持牌金融机构落地,力争总量达到12家,打造全省外资持牌金融机构集聚地;持续推动优质券商、律所、地方金融机构落户,不断丰富区域金融资源生态,深化特色法律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培育上市企业3家以上。深入推进“楼均论英雄”改革,打造“亿元楼”60幢。全力打造平台经济,紧盯京东、阿里体育等优质产业平台,加强对接服务,推动项目尽早落地;支持美团、银泰等优势平台发挥品牌效应,拓展业务范围,提高产业集聚度和生态完整性;搭建企业交流展示平台,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2.持续推进产业集聚。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以大运河数智未来城创建省级高新园区为契机,统筹智慧网谷小镇、杭钢新城、北部软件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产业主平台积极融入杭州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加快项目建设和产业招引培育,壮大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链、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产业链等重点产业,力争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依托阿斯利康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华东医药生命科学产业园、韩国大邱Medi·City生命健康产业基地、凤栖谷系列健康产业园等平台,重点培育生物医药研发及产业化、医疗美容、数字医疗、数字健康、医药物流等细分行业,力争生命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大力发展电竞文娱产业,推动腾讯、网易、完美世界等电竞产业项目尽快见效,积极引进重量级电竞赛事、精英人才团队、产业链优质企业,推动虚拟现实、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游戏领域集成应用和创新,力争电竞文娱产业营收增长15%,打造全国电竞产业发展高地。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禾迈电子龙头企业为支撑,加快发展光伏上下游产业,完成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1万千瓦。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华为新能源汽车等重大商贸项目尽快落地,打造新天地、城北汽车城等新能源汽车集中展示销售中心和二手车综合交易市场样板,抢占新能源汽车销售的战略制高点。充分发挥区属国有企业投融资和产业基金杠杆作用,支持区内新动能新势力企业成长。

3.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围绕打造“1+4”产业体系,加大优质新项目对接力度,盯引落地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0个,招引优质产业链项目160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0个,重点推动中科院空应中心杭州基地、货拉拉第二总部等签约项目落地选址、早日进入实施阶段,继续深挖招商蛇口、联想、58同城等龙头企业产业链资源,持续激发实现项目裂变。科学制定项目审批及建设计划,保障商业、金融、工业、住宅等经营性项目按时序节点推进。安排省市区重点项目90个,有序开工运河湾国际旅游休闲综合体、华润万象天地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恒隆广场、嘉里数创港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杭钢云计算数据中心二期、凤栖谷华章等一批重点项目按期竣工投用。开工留用地项目3个、投用5个。

4.持续深化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力支持本土企业拓展域外市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发挥跨境园区及公共海外仓的资源优势,加速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发展。完善“货物+服务”双出口模式,加快传统服贸数字化转型,引导服务贸易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多措并举吸引外资落地,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以上。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公共卫生、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科技教育等领域合作。深化与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广元市昭化区东西部协作,发挥两地资源互补优势,提高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群众就业增收。深化与常山县、淳安县的山海协作,加大特色产品、文化资源、专业人才交流力度,进一步推动两地协作共同发展。

5.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建立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聚焦政务服务环境、法治信用环境、创新创业环境、企业服务环境、产业发展环境等领域,落实拱墅特色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推广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经验。推动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建设,打造全区交易综合智慧服务平台、集体产权交易服务平台。扎实推进安商稳商,大力实施助企纾困,强化政策资源统筹,发挥政府产业基金杠杆作用,做好招引资源要素保障、财政与金融支持、投资落户与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助力企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积极打造“1call”服务平台,探索提供“云咨询、云辅导、云踏勘、云帮办”四大云端功能,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为企服务工作室,解决企业开办审批“事前一公里”问题。

(三)聚焦城区新形象,大力推进有机更新提品质靓颜值

持续擦亮大运河文化品牌,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完善基础配套,打造与运河明珠地位相匹配的城市功能和宜居环境。

1.推进城区风貌提升。有序推进土地开发利用,出让经营性用地7宗424亩,收储10宗457亩,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用地3900亩。积极推进武林湖滨全市主中心有机更新,高质量推进大和平、毛竹山等重点区块开发建设,大力推动康桥工业园区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积极创建“杭儿风”特色产业风貌区。实施幸福家园深化行动,加快52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推进27个省市级未来社区建设,推动以“三化九场景”为标志的优质公共服务向全域覆盖。联动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建设,推动成片小区加梯项目落地,确保加装电梯200台。

2.持续完善基础配套。聚焦保障安置房、学校、医院、公园、博物馆等民生项目建设交付,加快推进储鑫路、丽水路等99条54.7公里道路建设,开工17条8.76公里,竣工20条11.7公里,有效改善智慧网谷等重点区块路网架构。积极配合市属单位实施临半路、城北净水厂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力做好地铁四期工程15号线各站点的征迁任务,确保地铁工程顺利推进。大力推进地下空间开发,新增地下空间50万平方米、停车泊位5000个。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布局,新增公用桩200个。

3.厚植运河文化底蕴。持续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等文化地标项目群建设,焕新重现祥符老街、义桥老街等特色街区,促进文旅集群互融互通,展现拱墅独特韵味。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巩固省级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成果。聚力打造浙江省老字号国潮产业园、“船说”等一批文旅IP,开展好运河文化旅游节、“京杭对话”等一系列文旅品牌项目,办活办好办强“运河文化四季歌”等活动,深挖拱墅演艺、街巷、美食、博物馆、非遗等优势资源,推出夜游拱墅、研学拱墅和创意拱墅三大产品,巩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创建成果。

4.巩固提升环境质量。不断做优城市绿地品质,新增绿地35万平方米,建设绿道8.3公里。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和移动源等大气污染问题系统治理,推动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巩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效,推进吴家角港泵站等12座闸泵站维修、俞家桥河等10个河道综保工程,大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强化湿地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森林覆盖率稳定在24.5%以上,完成建成区3%以上海绵区域建设。持续推进减污降碳,深入开展“清废净土”,实施7个地块土壤污染修复,推进全区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建立重点领域长效管理机制,聚焦渣土、广告、卫生死角、地铁口序化、餐饮油烟等顽疾治理,全面提升城区洁化、序化、绿化、亮化和美化水平。建立全域生活垃圾数智治理平台,确保生活垃圾“零增长”。  

(四)聚焦共富新期待,大力推进公共服务惠民生保稳定

坚持人民至上,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持续增强民生保障,打造具有拱墅辨识度的可感可及美好幸福家园。

1.健全社会保障网络。构建多元化就业帮扶体系,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持续深化大救助体系,全面落实“春风常驻”帮扶政策,拓宽困难家庭覆盖面,力争全区助联体完成率街道级达100%、社区级达20%。持续擦亮“一老一小”服务金名片,新建社区“阳光食堂”5家、“全城通”智慧助餐点30个、认知症照护专区10个、家庭养老床位550张以上,完成2000户高龄独居老人“安居守护”工程;新增托育机构6家、普惠托位240个,开展公益养育指导课堂150场,迭代升级“养育照护一键通”。加强劳动争议源头治理,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区,完善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

2.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进新一轮名校集团化品牌建设,新建学校8所、开工3所,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落实“双减”政策。深化健康拱墅内涵,竣工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加快新华国际医院建设,签约落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五官科医院,提升改造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站点,打造14个特色专科,通过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深化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建设,打造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国家试点,建成景区特色中医体验馆1家。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公租房供给,竣工安置房项目8个,回迁安置2260户。推进3.5万平方米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升改造公厕14座,完成45个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3.推动现代社区建设。持续深化党组织领导三方协同小区微治理,建设大运河幸福家园阵地6个,打造省级五星级社区服务空间1个。探索建立专职社区工作者“评聘分离”制度,鼓励项目社工职业化发展。强化街社统揽能力,打造区级基层治理特色街区,完善经合社管理机制,持续加强经合社“三资”管理,促进集体经济创新发展。不断优化基层智治综合应用系统,打造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4条跑道,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探索三方协同治理从住宅小区向商务社区、两新集聚区延伸,推进党建统领商务社区建设。

4.深入推进除险保安。紧扣杭州亚运安保主线,强化涉恐、黑恶势力、电信诈骗、涉众型金融风险等重点领域预测预警预防体系建设,持续深入整治信息网络、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设施工、食品药品等行业突出问题,严打黄赌毒、盗抢骗等突出民生类违法犯罪,切实筑牢安全稳定防线。全力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稳妥推进存量金融风险化解。深入开展500场居住小区消防安全培训演练,持续推进微型消防站提升、重大隐患治理,维护全区消防安全形势。完善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加强医疗设备和药品储备,推动疫苗接种“应接尽接”,营造正确应对、科学防治的全民共识。深化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立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体系,健全基层应急救援队伍,扎实筑牢防御基础建设。

附件:2022年拱墅区主要指标(工作)执行情况表

附件

2022年拱墅区主要指标(工作)执行情况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年度目标

2022年完成情况

备 注

完成

目标

完成率(%)

主要预期目标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7%

1.5%

低于目标5.5个百分点

占比91%左右的服务业基本盘受疫情冲击较大,批发零售业、营利性服务业重点企业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支撑作用减弱;受去年206万方高基数影响,商品房销售面积负增长,负拉动GDP

2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与经济增长同步

13.6%

完成目标

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增长13.6%

其它指标

3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3%

2.4%

低于目标0.6个百分点

部分重点企业连续受到疫情影响,产值走低,叠加杭汽轮搬迁、高强混凝土停工因素,全区工业规模大幅降低,

4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7%

1.5%

低于目标5.5个百分点

5

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增长

7%

12.1%

高于目标5.1个百分点

6

R&D经费支出力争增长

25%

0.3%

低于目标24.7个百分点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杭汽轮等重点企业外迁影响较大。此外,缺少知名高校和高能级科研平台,近六成规上工业企业无R&D活动,短板明显。

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7%以上

2%

低于目标5个百分点

作为传统商贸大区,受疫情冲击尤为严重。权重商品汽油车销售乏力,新能源汽车占比不高,未享受到第一波红利。受其他地区政策吸引,部分权重企业数据外流现象突出。

8

商贸业增加值增长

9%

-4.2%

低于目标13.2个百分点

9

金融产业增加值增长

6%

5.3%

低于目标0.7个百分点

10

企业上市(家)

4

1

25%

楚环科技已上市,凯大催化、利尔达科技已过会。

11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

15%

-3.5%

低于目标18.5个百分点

受疫情反复及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企业增长面仅为50%左右,新招引的电竞头部等企业项目尚未见效

12

生命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

8%

6.4%

低于目标1.6个百分点

受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增长不及预期。

13

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

8.5%

1.7%

低于目标6.8个百分点

受疫情和房地产行业影响,创意设计、文化传播渠道业等重点行业增长乏力。

14

招引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个)

20

20

100%

15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6以上

3.7

62.12%

由于市下达任务最高、依赖地产项目吸引外资路径受阻、境外发债政策收紧等因素影响,未完成目标。

16

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

141

161

114.18%

17

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家)

178

460

258.43%

18

新增市级高层次人才(名)

1000以上

1435

143.5%

19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个)

46

46

100%

20

加梯(台)

200以上

205

102.5%

21

回迁安置居民(户)

1300

1785

137%

22

道路竣工(条)

25

36

144%

23

新增停车泊位(个)

3500

14539

415.4%

24

新增绿地面积(万平方米)

60

71.8

119.7%

25

新建绿道(公里)

10

23.6

236%

26

学校竣工(所)

18

18

100%

27

新建、更新健身苑点(处)

25

25

100%

28

新增就业(万人)

3

3.4

113.3%

29

新增认知症照护机构床位(张)

185

187

101.1%

30

新建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

12

12

100%

(本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