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030-8/2023-269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教育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23-04-12 发布日期 2023-04-12
附件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2023年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 2023-04-12 15:51:38 点击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是亚运盛会召开之年,也是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2023年拱墅教育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拓展教育改革发展成果,聚焦“建一流教师队伍、创一流教育业绩、在‘两个先行’中奋力打造全省教育最强区”的发展战略,全力保障亚运会工作,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努力为奋力打造时尚之都、数字新城、运河明珠贡献拱墅教育力量。

一、加强党的领导,高质量推进党建促业务领航行动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作为第一优先级事项,实施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大推进大落实行动,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守课堂主阵地,做好党的知识进课堂2.0版的持续升级,让拱墅青少年红色信仰教育的“拳头项目”持续保持领先和竞争优势。坚持健康主流舆论,持续打造“12100”理论宣讲品牌,广泛开展“墅说教育新征程”“新锐师说”“运河少年说”等宣讲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2.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不断健全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重点任务,围绕成果推广下好功夫。实施党支部建设“强基固本”行动,优化学校党组织设置,编制党支部工作标准化手册。加强党建指导,完善考评机制,推动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持续擦亮“1+3+N”全域党建品牌,发挥好“拱优党建清廉成长共同体”作用,广泛开展“争创最强支部、争当最佳书记、争做最优党员”活动,培育一批党建示范点和精品案例,选树一批担当作为好支书和教书育人好党员,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迎亚运、促改革、助共富、保安全等各类重大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和团干部培养,强化对青年的引领集聚。做好工会、少先队、妇联、统战等工作。

3.驰而不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要求,压实主体责任,将督导巡查从4组扩至6组,全年完成55所校园督导巡查及20所校园“回头看”。抓实清廉学校建设,制定《关于纵深推进清廉学校的实施方案》,确定“10+2”项目清单,组织评选区清廉学校80个,区清廉学校示范点30个,培育市清廉学校示范点和优秀案例10-15个。夯实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开展有偿补课、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侵害学生身心健康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营造风清气正校园环境。强化教育审计工作,对基建项目、固定资产、校园长经济责任等实施专项审计,制定完善审计第三方考核机制及整改落实销号制,形成闭环管理。

4.一体推进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围绕“配”“培”“选”“管”持续推进干部队伍优化提升工作。重点结合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加快紧缺岗位、新建学校干部调整配置,加大党委、总支建制党组织书记力量配备,选优配强基层校园领导班子。加强与浙大教育学院、浙大城市学院等院校合作,组建研修班、中青班、科级干部党的二十大精神轮训班等,以研促训,以培促选,激活干部活力。健全面向年轻干部的综合选拔,调整优化干部结构,深化“中青班理论学习+挂职副校长见习跟岗”培养机制,为年轻干部快速成长搭建平台。完善教育系统干部信息采集和评价系统,抓好局管干部数字化档案建设。

5.积极营造教育发展良好氛围。用好教育新媒体宣传主平台,推进“拱墅教育”融媒体矩阵建,构建“区+校+X”媒体联动链条,讲好拱墅教育故事,扩大宣传整体效应。联系拱墅教育实际,号召广大师生参与亚运、服务亚运,为即将到来的杭州亚运盛会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强化舆情监测、研判、报告,提升舆情反馈处置能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研判督查,指导学校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抵御和防范不良信息的校园渗透。全力做好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

二、强化顶层设计,高站位推进教育资源优化蓄能行动

6.推动名校集团化纵深发展。持续推进教育资源优化调整,出台实施《拱墅区新一轮名校集团化品牌建设五年规划(2023-2027年)》,通过集团化同步对新老学校进行优化重组。加快推进学前教育集团化建设,拟组建学前教育优质集团17个,实现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持续推进校地合作,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优势,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和美育示范区建设,推动拱墅教育高质量发展。

7.加强教育资源配套保障。抓好新建学校建设,通过提前介入设计、明确建设标准等举措,提升新建学校的建设品质。计划开工项目3个,续建项目8个,计划竣工项目27个,持续推动省、市、区三级民生实事学校建设项目,不断提升区域教育资源承载力。持续推进老校改造工程。结合资源布局、财政资金等因素,实施对原大成岳家湾珠碧二弄校舍、胜蓝中学等6所老学校的整体改造计划,有序实施68个暑期改造项目,为学生创设美丽、便利、安全的学习环境。细致推进2023年新建学校学区划分工作,进一步优化学区布局调整,实施高起点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助推拱墅社会经济发展。

8.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公办义务教育各项要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积极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继续深化区“拱·优”成长共同体工作,持续推进区域学校互融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健全学科教研与名师名校长工作室融合机制,有节奏开展区域内教师交流活动。发布《拱墅区教育局关于做好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公平有序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做好中考升学新政改革制度的宣传和实施。完成2023年中考新增考点建设,稳步推进拱墅联考区中考工作和属地高考的保障工作。

9.推动各类教育提质增效。促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争创省现代化幼儿园2家,省一级幼儿园8-10家,省二级幼儿园 5-6家,尽力挖掘学前托育资源,构建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多元包容的学前教育与托育一体化服务公共服务体系。促进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推进长征中学、艮山中学、杭州创意艺术学校等特色普通高中(中职)创建。促进特殊教育深度内涵发展,出台《拱墅区第二期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年)》。促进成人教育服务发展,持续打造“市民学习空间”,发展完善“1050”工程、“享学堂”等社区教育品牌,围绕学习地图、市民学习微联盟、市民学习空间站核心架构,实施“学养一体化”助老学习计划,塑造多样化终身学习场景。

三、聚力培根铸魂,高品质推进育人新体系构建壮苗行动

10.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全场域四级联动机制。组织“大运河”德育论坛,开展“十大德育品牌评选”,集结孵化培育德育品牌集群。实施“运河少年@未来”培育行动,培养以“正直善良、身心健康、学有所长、勇于担当、全球视野”为核心的“运河好少年”。

11.全面开展提质强校工作。围绕“综合施策、优化环境、拓展内涵、提升质量”的工作思路,加快提升公办中小学办学质量。落实教学常规,建立全程监管长效机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磨精品课例。创新区域学科教研,推进跨学段、跨学科、大单元主题教学。组织开展“运河”系列教师赛课活动及梯级教师评选,不断提升拱墅教育软实力。

12.纵深推进五育融合。以美育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出台《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实施方案》,健全“普惠+”体育美育育人机制。与浙江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院校和浙江交响乐团等职业乐团建立长期美育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其专业品牌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市艺术团拱墅分团建设,组建区艺术社团名师库,建立师资认定、星级评定等制度,架构区“运河少年”艺术团“两级五梯”体系;全区开展以学生“阳光伙伴”为主体的体育健康行动,借力“三大行动”、“四大工程”、“五起来”倡议、“六大举措”,全面推进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运动竞赛、体育社团、体育文化等建设全域覆盖。组织开展“运河杯”系列体育赛事,完善校园足球“1241”模式,成立校园篮球俱乐部,完善推广学校体育品牌发展的拱墅样式;依托与北京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心共建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科普基地”,开展航空航天夏令营,深化实践育人。举行“运河明珠”首届智力运动会暨中小幼科技节,推进区域智力运动项目和科技创新工作的融合开展。成立中小幼12年一贯的“科创孵化站”,助力学生科技兴趣特长发展。

13.做好劳动教育和家校共育工作。出台《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推进校本特色“劳动清单”,开展特色“劳动周”活动,逐步形成一校一劳动教育特色品牌。积极鼓励兼职教师走劳动学科职评路线,持续开展学生劳动技能大赛,提供展示舞台。建立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框架体系,试点推进分学段、分主题家庭教育课程体系,推进数字化家长学校建设。依托“家庭教育说”“家庭梦工厂”、《家校合育简报》、全国家庭教育日等推树家校合育品牌和案例。

14.抓好学生健康教育。强化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实施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加强部门协作并充分利用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及社会力量,打造合力育人的良好生态。拓宽融合教育范围,针对幼儿、青春期少年及特需儿童等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全周期支持。做好重点学生的筛查、干预和转接,关心思想动态变化,完善“一生一档”,多方携手护航健康成长。以评促建,推动心理咨询室发挥心理纾解作用,开发“拱墅学生心理智库”,与西湖大学合作建立“校园数智心理预警机制”,实现监测、辅导、预警等服务功能,提高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健全预防传染病长效机制,提高学校疫情防控水平。统筹推进近视防控、窝沟封闭、肥胖干预、“正脊”行动等工作。完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体系,实现禁毒教育多维度全覆盖。

15.推动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推进“组团式”教育对口服务,做好“山海协作”、东西部结对、援疆、迪拜支教等对口工作,强化“造血”功能,提升服务质量,扩大拱墅名师辐射效应。大力推动跨文化交流与融合,创新“线上”活动载体,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持续推进“千校结好”行动,以“线上”教育交流为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推进全区中小学与国(境)外学校结对覆盖面。规范外籍教师管理,提升外籍教师教学质量,促进中外教师合作教研。

四、夯实发展基础,高效能推进教育保障提升强基行动

16.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师风过程性评价,抓实抓细师德师风日常考核。扎实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和各级网络研修,强化教师信息化素养培养培训。加强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发挥工作室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教育教学理论、课程课标、教材教法、考试评价等研究,强化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加强教师人才储备,促进教师交流轮岗,做好教师职称评审、评优评先工作,增强教师获得感。完成教师援疆、援川、山海协作、长三角一体化协作等对口支援和交流任务。

17. 提升“双减”工作水平。加强学校教育主阵地建设。将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核心工作,依托校本教研等方式,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强化作业管理,推进学校高质量作业体系设计建设,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课后服务质量,用好“墅智托管”系统,统筹用好社会资源,增强课后服务内容的丰富性和吸引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巩固前期治理工作成效,强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持续落实“全生命周期”管理举措。推进培训市场综合治理,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建立非学科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星级质量评估机制,组织部分学校开展二次遴选试点工作。

18.优化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严格落实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做好护校安园工作,夯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强化教育系统突发事件报告和科学规范处置,坚决确保教育教学秩序平稳有序。常态化开展校园及周边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健全安全隐患意见抄告与销项整改机制。推进拱墅区校园及周边安全防控“一件事”等智慧安防建设,建立健全网上巡查机制。深入开展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组织安全知识技能培训和各类应急处置演练。

19.发挥优势服务保障亚运筹办。高质量做好“全员”运动氛围营造和亚运会保障工作。按要求落实亚运筹办工作人员抽调和亚运志愿服务任务。组织好“迎亚运”系列中小学生运动会、“运河杯”赛事等活动,融入亚运元素、弘扬亚运精神,全方位扩大亚运文化在学校师生中的影响力。开展教育系统文明好习惯养成、“无废城市”创建、“‘青宸’助力·亚运有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专项行动,助力亚运城市文明共建,全面营造教育系统师生参与亚运、服务亚运、奉献亚运的浓厚氛围。

五、深化改革创新,高动能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爬坡行动

20.深化新时代教育治理改革工作。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发挥教育督导委员会作用,重点开展规范办学行为、师生减负、民办教育、幼儿园办园行为、学校安全、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师德师风问题等专项督导。对标国家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深化与杭师大省教育现代化研究与评估中心合作,修订拱墅现代优质学校评价方案和指标,加快推进现代优质学校创等升级工作。对标5A学校,积极争创省现代化学校,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构建依法治校机制,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工作,持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进校园”活动,加强未成年人学校保护,探索教育重点领域执法监管新机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教育行政决策、推进依法治校中的积极作用,提升教育治理法治化水平。

21.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工作。以成为浙江省“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 整体试点区为契机,将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融入“双减”工作体系,开展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工作。建立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素养导向、强化过程体验、促进主动学习的小学生综合评价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指导各校依据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总体要求,设计具有课程特点和校本特色的评价方案。

22.探索中小学生“三纵四横”德育评价改革工作。建设“一标多本”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培育美好学生;建设助力班主任专业成长评价系统,开展2023年班主任职级制认定,培养美好教师;建设“四维一体”的区域学校德育品牌评估系统,打造美好学校。在德育评价改革的基础上开展“运河少年”学生发展评价的实践研究:在完善德育评价和学业评价上不断深化,在改进体育、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上先行探索,不断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应用,建立并完善以“运河精神”为理念引领的新时代“运河好少年”育人评价体系。

23.开创教育领域数字治理拱墅范式。深化“拱墅教育大脑”和“学校大脑”项目建设,全面建成“1+6+2+N”拱墅教育大脑体系,提升教育数字治理水平,助推区域教育数字化迭代升级。推进“学生健康数字画像”“多元师资分析”“基建后勤智能管理”等场景应用,把好数据驱动教育治理的精准发力点。打造“学在拱墅”教育资源一站式服务窗口,整合墅智托管、入学一点通、墅智转学、课宝、运河学习港等业务场景,提供便捷的拱墅教育数字服务。深入推进“信课融合”,聚焦教育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痛点问题,探索深度应用和创新突破,形成学校特色品牌。依托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区建设,树立“人人会编程”目标,建立人工智能教育知识共享资源库,培养优秀导师,培育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学生。

总结计划
规划计划
总结计划
总结和计划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2023年工作要点

索引号

00250030-8/2023-26918

文号

公布日期

2023-04-1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教育局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是亚运盛会召开之年,也是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2023年拱墅教育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拓展教育改革发展成果,聚焦“建一流教师队伍、创一流教育业绩、在‘两个先行’中奋力打造全省教育最强区”的发展战略,全力保障亚运会工作,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努力为奋力打造时尚之都、数字新城、运河明珠贡献拱墅教育力量。

一、加强党的领导,高质量推进党建促业务领航行动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作为第一优先级事项,实施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大推进大落实行动,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守课堂主阵地,做好党的知识进课堂2.0版的持续升级,让拱墅青少年红色信仰教育的“拳头项目”持续保持领先和竞争优势。坚持健康主流舆论,持续打造“12100”理论宣讲品牌,广泛开展“墅说教育新征程”“新锐师说”“运河少年说”等宣讲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2.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不断健全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重点任务,围绕成果推广下好功夫。实施党支部建设“强基固本”行动,优化学校党组织设置,编制党支部工作标准化手册。加强党建指导,完善考评机制,推动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持续擦亮“1+3+N”全域党建品牌,发挥好“拱优党建清廉成长共同体”作用,广泛开展“争创最强支部、争当最佳书记、争做最优党员”活动,培育一批党建示范点和精品案例,选树一批担当作为好支书和教书育人好党员,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迎亚运、促改革、助共富、保安全等各类重大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和团干部培养,强化对青年的引领集聚。做好工会、少先队、妇联、统战等工作。

3.驰而不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要求,压实主体责任,将督导巡查从4组扩至6组,全年完成55所校园督导巡查及20所校园“回头看”。抓实清廉学校建设,制定《关于纵深推进清廉学校的实施方案》,确定“10+2”项目清单,组织评选区清廉学校80个,区清廉学校示范点30个,培育市清廉学校示范点和优秀案例10-15个。夯实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开展有偿补课、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侵害学生身心健康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营造风清气正校园环境。强化教育审计工作,对基建项目、固定资产、校园长经济责任等实施专项审计,制定完善审计第三方考核机制及整改落实销号制,形成闭环管理。

4.一体推进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围绕“配”“培”“选”“管”持续推进干部队伍优化提升工作。重点结合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加快紧缺岗位、新建学校干部调整配置,加大党委、总支建制党组织书记力量配备,选优配强基层校园领导班子。加强与浙大教育学院、浙大城市学院等院校合作,组建研修班、中青班、科级干部党的二十大精神轮训班等,以研促训,以培促选,激活干部活力。健全面向年轻干部的综合选拔,调整优化干部结构,深化“中青班理论学习+挂职副校长见习跟岗”培养机制,为年轻干部快速成长搭建平台。完善教育系统干部信息采集和评价系统,抓好局管干部数字化档案建设。

5.积极营造教育发展良好氛围。用好教育新媒体宣传主平台,推进“拱墅教育”融媒体矩阵建,构建“区+校+X”媒体联动链条,讲好拱墅教育故事,扩大宣传整体效应。联系拱墅教育实际,号召广大师生参与亚运、服务亚运,为即将到来的杭州亚运盛会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强化舆情监测、研判、报告,提升舆情反馈处置能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研判督查,指导学校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抵御和防范不良信息的校园渗透。全力做好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

二、强化顶层设计,高站位推进教育资源优化蓄能行动

6.推动名校集团化纵深发展。持续推进教育资源优化调整,出台实施《拱墅区新一轮名校集团化品牌建设五年规划(2023-2027年)》,通过集团化同步对新老学校进行优化重组。加快推进学前教育集团化建设,拟组建学前教育优质集团17个,实现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持续推进校地合作,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优势,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和美育示范区建设,推动拱墅教育高质量发展。

7.加强教育资源配套保障。抓好新建学校建设,通过提前介入设计、明确建设标准等举措,提升新建学校的建设品质。计划开工项目3个,续建项目8个,计划竣工项目27个,持续推动省、市、区三级民生实事学校建设项目,不断提升区域教育资源承载力。持续推进老校改造工程。结合资源布局、财政资金等因素,实施对原大成岳家湾珠碧二弄校舍、胜蓝中学等6所老学校的整体改造计划,有序实施68个暑期改造项目,为学生创设美丽、便利、安全的学习环境。细致推进2023年新建学校学区划分工作,进一步优化学区布局调整,实施高起点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助推拱墅社会经济发展。

8.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公办义务教育各项要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积极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继续深化区“拱·优”成长共同体工作,持续推进区域学校互融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健全学科教研与名师名校长工作室融合机制,有节奏开展区域内教师交流活动。发布《拱墅区教育局关于做好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公平有序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做好中考升学新政改革制度的宣传和实施。完成2023年中考新增考点建设,稳步推进拱墅联考区中考工作和属地高考的保障工作。

9.推动各类教育提质增效。促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争创省现代化幼儿园2家,省一级幼儿园8-10家,省二级幼儿园 5-6家,尽力挖掘学前托育资源,构建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多元包容的学前教育与托育一体化服务公共服务体系。促进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推进长征中学、艮山中学、杭州创意艺术学校等特色普通高中(中职)创建。促进特殊教育深度内涵发展,出台《拱墅区第二期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年)》。促进成人教育服务发展,持续打造“市民学习空间”,发展完善“1050”工程、“享学堂”等社区教育品牌,围绕学习地图、市民学习微联盟、市民学习空间站核心架构,实施“学养一体化”助老学习计划,塑造多样化终身学习场景。

三、聚力培根铸魂,高品质推进育人新体系构建壮苗行动

10.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全场域四级联动机制。组织“大运河”德育论坛,开展“十大德育品牌评选”,集结孵化培育德育品牌集群。实施“运河少年@未来”培育行动,培养以“正直善良、身心健康、学有所长、勇于担当、全球视野”为核心的“运河好少年”。

11.全面开展提质强校工作。围绕“综合施策、优化环境、拓展内涵、提升质量”的工作思路,加快提升公办中小学办学质量。落实教学常规,建立全程监管长效机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磨精品课例。创新区域学科教研,推进跨学段、跨学科、大单元主题教学。组织开展“运河”系列教师赛课活动及梯级教师评选,不断提升拱墅教育软实力。

12.纵深推进五育融合。以美育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出台《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实施方案》,健全“普惠+”体育美育育人机制。与浙江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院校和浙江交响乐团等职业乐团建立长期美育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其专业品牌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市艺术团拱墅分团建设,组建区艺术社团名师库,建立师资认定、星级评定等制度,架构区“运河少年”艺术团“两级五梯”体系;全区开展以学生“阳光伙伴”为主体的体育健康行动,借力“三大行动”、“四大工程”、“五起来”倡议、“六大举措”,全面推进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运动竞赛、体育社团、体育文化等建设全域覆盖。组织开展“运河杯”系列体育赛事,完善校园足球“1241”模式,成立校园篮球俱乐部,完善推广学校体育品牌发展的拱墅样式;依托与北京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心共建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科普基地”,开展航空航天夏令营,深化实践育人。举行“运河明珠”首届智力运动会暨中小幼科技节,推进区域智力运动项目和科技创新工作的融合开展。成立中小幼12年一贯的“科创孵化站”,助力学生科技兴趣特长发展。

13.做好劳动教育和家校共育工作。出台《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推进校本特色“劳动清单”,开展特色“劳动周”活动,逐步形成一校一劳动教育特色品牌。积极鼓励兼职教师走劳动学科职评路线,持续开展学生劳动技能大赛,提供展示舞台。建立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框架体系,试点推进分学段、分主题家庭教育课程体系,推进数字化家长学校建设。依托“家庭教育说”“家庭梦工厂”、《家校合育简报》、全国家庭教育日等推树家校合育品牌和案例。

14.抓好学生健康教育。强化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实施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加强部门协作并充分利用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及社会力量,打造合力育人的良好生态。拓宽融合教育范围,针对幼儿、青春期少年及特需儿童等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全周期支持。做好重点学生的筛查、干预和转接,关心思想动态变化,完善“一生一档”,多方携手护航健康成长。以评促建,推动心理咨询室发挥心理纾解作用,开发“拱墅学生心理智库”,与西湖大学合作建立“校园数智心理预警机制”,实现监测、辅导、预警等服务功能,提高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健全预防传染病长效机制,提高学校疫情防控水平。统筹推进近视防控、窝沟封闭、肥胖干预、“正脊”行动等工作。完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体系,实现禁毒教育多维度全覆盖。

15.推动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推进“组团式”教育对口服务,做好“山海协作”、东西部结对、援疆、迪拜支教等对口工作,强化“造血”功能,提升服务质量,扩大拱墅名师辐射效应。大力推动跨文化交流与融合,创新“线上”活动载体,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持续推进“千校结好”行动,以“线上”教育交流为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推进全区中小学与国(境)外学校结对覆盖面。规范外籍教师管理,提升外籍教师教学质量,促进中外教师合作教研。

四、夯实发展基础,高效能推进教育保障提升强基行动

16.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师风过程性评价,抓实抓细师德师风日常考核。扎实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和各级网络研修,强化教师信息化素养培养培训。加强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发挥工作室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教育教学理论、课程课标、教材教法、考试评价等研究,强化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加强教师人才储备,促进教师交流轮岗,做好教师职称评审、评优评先工作,增强教师获得感。完成教师援疆、援川、山海协作、长三角一体化协作等对口支援和交流任务。

17. 提升“双减”工作水平。加强学校教育主阵地建设。将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核心工作,依托校本教研等方式,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强化作业管理,推进学校高质量作业体系设计建设,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课后服务质量,用好“墅智托管”系统,统筹用好社会资源,增强课后服务内容的丰富性和吸引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巩固前期治理工作成效,强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持续落实“全生命周期”管理举措。推进培训市场综合治理,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建立非学科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星级质量评估机制,组织部分学校开展二次遴选试点工作。

18.优化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严格落实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做好护校安园工作,夯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强化教育系统突发事件报告和科学规范处置,坚决确保教育教学秩序平稳有序。常态化开展校园及周边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健全安全隐患意见抄告与销项整改机制。推进拱墅区校园及周边安全防控“一件事”等智慧安防建设,建立健全网上巡查机制。深入开展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组织安全知识技能培训和各类应急处置演练。

19.发挥优势服务保障亚运筹办。高质量做好“全员”运动氛围营造和亚运会保障工作。按要求落实亚运筹办工作人员抽调和亚运志愿服务任务。组织好“迎亚运”系列中小学生运动会、“运河杯”赛事等活动,融入亚运元素、弘扬亚运精神,全方位扩大亚运文化在学校师生中的影响力。开展教育系统文明好习惯养成、“无废城市”创建、“‘青宸’助力·亚运有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专项行动,助力亚运城市文明共建,全面营造教育系统师生参与亚运、服务亚运、奉献亚运的浓厚氛围。

五、深化改革创新,高动能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爬坡行动

20.深化新时代教育治理改革工作。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发挥教育督导委员会作用,重点开展规范办学行为、师生减负、民办教育、幼儿园办园行为、学校安全、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师德师风问题等专项督导。对标国家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深化与杭师大省教育现代化研究与评估中心合作,修订拱墅现代优质学校评价方案和指标,加快推进现代优质学校创等升级工作。对标5A学校,积极争创省现代化学校,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构建依法治校机制,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工作,持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进校园”活动,加强未成年人学校保护,探索教育重点领域执法监管新机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教育行政决策、推进依法治校中的积极作用,提升教育治理法治化水平。

21.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工作。以成为浙江省“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 整体试点区为契机,将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融入“双减”工作体系,开展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工作。建立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素养导向、强化过程体验、促进主动学习的小学生综合评价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指导各校依据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总体要求,设计具有课程特点和校本特色的评价方案。

22.探索中小学生“三纵四横”德育评价改革工作。建设“一标多本”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培育美好学生;建设助力班主任专业成长评价系统,开展2023年班主任职级制认定,培养美好教师;建设“四维一体”的区域学校德育品牌评估系统,打造美好学校。在德育评价改革的基础上开展“运河少年”学生发展评价的实践研究:在完善德育评价和学业评价上不断深化,在改进体育、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上先行探索,不断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应用,建立并完善以“运河精神”为理念引领的新时代“运河好少年”育人评价体系。

23.开创教育领域数字治理拱墅范式。深化“拱墅教育大脑”和“学校大脑”项目建设,全面建成“1+6+2+N”拱墅教育大脑体系,提升教育数字治理水平,助推区域教育数字化迭代升级。推进“学生健康数字画像”“多元师资分析”“基建后勤智能管理”等场景应用,把好数据驱动教育治理的精准发力点。打造“学在拱墅”教育资源一站式服务窗口,整合墅智托管、入学一点通、墅智转学、课宝、运河学习港等业务场景,提供便捷的拱墅教育数字服务。深入推进“信课融合”,聚焦教育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痛点问题,探索深度应用和创新突破,形成学校特色品牌。依托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区建设,树立“人人会编程”目标,建立人工智能教育知识共享资源库,培养优秀导师,培育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