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66523942-X/2023-2683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统计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23-03-29 发布日期 2023-03-29
附件 2022年拱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拱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 2023-03-29 09:41:40 点击率: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团结依靠全区人民,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力巩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态势,经济保持增长,发展质效提升,“千年运河、繁华武林”融合蝶变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总量。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93.4亿元,同比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1810.0亿元,同比增长1.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0:9.7:90.3(经最终核实,2021年拱墅GDP修订为1949.8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759.1亿元,比上年增长7.8%;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0:9.8:90.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26万元。

图片 1.png

产业发展。积极围绕“1+4”产业赛道、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平台能级,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商贸金融业占比持续提升。全年商贸金融业增加值970.4亿元,占GDP比重48.4%,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美团、物产中大元通汽车、比亚迪腾势汽车、摩根士丹利三期、复星科技、华登国际等商贸金融产业项目先后入驻。全年商贸业增加值303.4亿元,占GDP比重15.1%。新增上市企业1家,拥有省级以上金融机构总部62家,全年金融业增加值667.0亿元,同比增长5.3%,占GDP比重33.3%,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数字经济提质发展。罗克韦尔、普华永道数字化X-Space、货拉拉第二总部等重点项目相继落地,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80.4亿元,占GDP比重4.0%,较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生命健康产业加快集聚。设立生命健康产业跨境合作平台(浙江)运营总部,成立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落地启明创投30亿元的生物医药专项基金项目,合作设立10亿元阿斯利康中金杭州医疗健康产业基金,全年生命健康产业增加值255.4亿元,同比增长6.4%。文化产业加快融合。厚植运河文化,扎实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天地街区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103.6亿元,同比增长1.7%。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增长平稳。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40.14亿元,同比增长5.6%;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29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国内增值税56.32亿元,同比下降15.1%;企业所得税47.19亿元,同比增长38.1%;个人所得税17.61亿元,同比增长18.9%。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4.20亿元,同比增长13.0%。坚持民生优先,2022年全区民生事业投入114.43亿元,同比增长13.1%,民生事业支出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5.3%。从支出结构看,教育支出33.17亿元,同比增长7.6%;科学技术支出8.10亿元,同比增长14.9%;卫生健康支出20.0亿元,同比增长176.4%。

市场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其中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6.4%,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4.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6.1%(城区用全市数据)。

图片 2.png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项   目

2021年

2022年

居民消费价格

1.3

2.4

1.食品烟酒

-0.5

2.7

2.衣着

1.2

-0.1

3.居住

1.1

0.9

4.生活用品及服务

1.0

1.6

5.交通和通信

4.4

4.6

6.教育文化和娱乐

3.6

6.4

7.医疗保健

0

-0.6

8.其他用品和服务

-2.3

1.9

人口就业。根据2022年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17.7万人,比上年增加3.2万人。全区户籍人口88.64万人,其中男性43.11万人,女性45.53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8.6%和51.4%。全年出生人口0.66万人,人口出生率7.46‰;死亡人口0.50万人,死亡率5.66‰;人口自然增长率1.80‰。

全区新增就业3.36万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3335人;发放促进就业专项资金1.33亿元,惠及3.75万人次。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4.0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9.2亿元,同比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96.7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交货值12.2亿元,同比下降8.6%。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108.6亿元,新产品产值率36.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0.2亿元,占比82.6%,同比增长5.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75.4亿元,占比69.0%,同比增长8.3%。

建筑业。全年建筑业增加值70.2亿元,同比增长2.1%;建筑业总产值697.8亿元,同比增长2.7%;竣工产值268.6亿元,同比增长8.3%。

三、服务业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1810.0亿元,同比增长1.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0.3%。其中,金融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5.3%和4.4%。

图片 3.png

金融业贡献率最高。金融业增加值667.0亿元,同比增长5.3%,高于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速3.8个百分点,对全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高达105.4%。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稳定。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68.5亿元,同比增长4.4%,对全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38.0%。营利性服务业恢复较好。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24.8亿元,同比增长3.4%,对全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35.7%。部分行业同比下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0.1亿元,同比下降5.9%;商贸业增加值303.4亿元,同比下降4.2%,限上商贸销售额10428.9亿元,同比下降4.2%;房地产业增加值165.3亿元,同比下降5.6%。

图片 4.png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265.8亿元,增长0.7%。十大行业中两个行业较上年实现增长。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3.1%和7.6%。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合计17家,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的2.2%,占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44.0%。

2022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要行业营业收入情况

行   业

营业收入(亿元)

比上年增长(%)

总   计

1265.8

0.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89.1

-9.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88.1

-0.8

房地产业(除房地产开发经营)

69.4

-2.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24.2

13.1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69.5

7.6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2.4

-14.7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6.2

-1.5

教育

5.2

-63.2

卫生和社会工作

56.2

-2.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5.5

-3.5

四、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业销售额同比下降4.6%;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1%;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7.4%;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9%。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2.9亿元,同比增长2.0%,总量居全省第一。从限上主要商品零售情况看,汽车类同比增长9.7%;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12.9%;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3.2%;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12.2%。

2022年末拥有区属各类有证在业商品交易市场73个,其中农副产品市场43个;工业消费品市场21个;生产资料市场8个(包括网上交易市场1家);服务市场1个;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591.77亿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1%。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0.5%,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4%。分结构看,工业投资增长50.5%,制造业投资增长15.8%,高新产业投资增长19.1%,民间投资增长10.6%,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48.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1.4%。房屋施工面积150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8%。商品房销售面积180.0万方,同比下降12.8%。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全年货物进出口874.19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进口400.33亿元,同比下降16.4%;出口473.86亿元,同比增长20.5%。完成跨境电商出口9.2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17亿美元。

服务贸易。全年服务贸易出口额8.84亿美元,同比下降25.58%,其中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1.33亿美元。

招商引资。全年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5880家,注册资金1175.23亿元,其中新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18个,总投资达855.37亿元。完成实际利用外资2.71亿美元。

七、教育和科技创新

教育。全区有各类教育机构207个,其中:职业高中1所,完全中学1所,高中3所,初中2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小学50所,幼儿园111所(含民办、部门办、街道办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2所。全区共有在校学生142878人,其中幼儿园在校幼儿38369人,小学在校学生69896人,初中在校学生30573人,高中(含职业高中)在校学生3827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213人。全区教师11349人。全区省现代化校园32所,其中9所校园获评2022年度省现代化学校,全国文明校园1所,省级文明校园2所,市级文明校园39所,区级文明校园51所。

科技创新。新认定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15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60家,新培育雏鹰企业45家。中美华东的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概念验证中心成功认定为杭州市首批概念验证中心;中美华东成功申报市领军型青年团队;芯河光电等单位的16个项目入选2022年度市“115”引智计划;新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全区专利授权量9636件,同比下降1.3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946件,同比增长20.89%。全年新设市场主体24163家,同比下降5.94%,其中内资企业12690家,同比下降9.67%。

八、文体和卫生

文体。大运河文化入选省首批十大文化标识,以榜首成绩创成省级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省级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举办2022年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非遗保护发展指数位列全省第一。新建1个文化驿站,2家城市书房,1家杭州书房,新增2家社区博物馆,打造5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获评全省首批“幸福文化馆”。全年开展演出、展览、讲座、培训等各类文化活动7872场,线上线下参与总人次达2603万。建设完成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341片,新增面积61272平方米。发布全国首个“10分钟高品质健身圈”建设指南,举办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第三届长三角水上运动节等大型跨省体育活动,在第十七届省运会上获竞技、群体项目金牌和奖牌总数第二,创历史最佳战绩,迎亚运氛围更加浓厚。

卫生。初步统计,全区共有卫生机构数803家,实有床位20809张,每千人执业医师数8.27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10.39人,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年诊疗量499.94万人次。迭代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强化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辖区15家发热诊室和2家发热门诊实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努力实现发热门诊接诊能力5倍提升。做实做细重点人群的分级分类管理,完成12.7万老年人健康调查,对6.8万重点人群建立电子个案表并提供对应的咨询随访服务。完成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区疾控pcr实验室提升改造,提升面积达1.5万平方,新增急救站2处,引入医疗设备665台。获评省级“一老一小”优质服务提升专项行动试点区和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首批试点区,全年新增普惠型托育机构5家、社区成长驿站12家、托位1194个(其中普惠型托位990个)。

九、人才引育

全年新增国家和省市级海内外引才计划人才15名,新认定杭州市级高层次人才1595名,其中C类以上56名,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0718人,居全市前三。新获浙江省级科技奖项47个,新认定专家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4个。新签约人才项目57个,落地拱墅区浙工大科技人才创新中心、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点人才科创平台。连续5年成功举办中国(杭州)大运河人力资源峰会,600余名硕士以上学历高端人才到场应聘。

十、人民生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

人民生活。2022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9311元,比上年增长2.9%。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1971元,比上年增长3.4%。

社会保障。2022年末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58866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04572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82998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人数703238人,户籍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9.83%。

社会福利。全力推进养老领域民生实事项目,新增12个认知障碍照护专区187张床位,建成智慧养老院1家,康养联合体3个,26个阳光老人家智能终端全覆盖,新增持证护理员161人,每万老人拥有持证助老员数26名,为1354位老人实施“安居守护”工程。深化“春风常驻”困难群体帮扶机制,整合资源,统筹社会救助工作。全区四级救助圈合计4150户5577人。累计发放低保、特困人员保障金5468.56万元;发放低边定期补助金95.97万元;审核发放市级临时救助985户273.12万元;区级临时救助30户10万元,困难家庭老人住院护理补贴145人次50.37万元。累计发放孤儿及困境儿童生活费补贴6880人次400.28万元。

十一、城建城管、平安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建城管。聚焦大城北、大和平两大重点区块,推进242个重点区块开发行动项目,完工72个项目。加快97条55.5公里道路建设,完工36条道路。拓展重点区域泊位供给,新增停车泊位11494个,公共泊位1408个,公共充电桩406个。地铁3、4、10、19号线沿线24个站点顺利开通,辖区轨道交通密度提升至0.7公里/平方公里。提升绿道23.6公里。推进23个省市级未来社区建设项目和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在全市率先完成无物业小区清零,实现老旧小区专业物业“全覆盖”,入选市级“美好家园”住宅示范小区21个,交付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205台。续建51个安置房项目,主体结顶17个,竣工交付10个,回迁群众1785户。开工共有产权房1000套,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认定11935套。开展亚运城市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完成21条亚运通勤道路、4个比赛场馆、14家接待酒店、1处训练馆周边环境品质综合提升,完成新天地、武林广场等2处观赛空间提升打造。完成27条“迎亚运”道路修缮和8条道路加固工程。完成20个高层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完成地铁口非机动车泊位施划民生实事项目,拓展非机动车停放点位11处,新增非机动车泊位1250个,完成20座公厕提改、58处市级道路增亮和24处盲区暗点消除等惠民工程,全力打造标杆精品工程。全年查处违法行为47058件,共承接《省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统一目录》、《市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扩展目录》涉及15个领域1206项处罚事项,新型案件办理1052件,全域深化落地“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

平安建设。深入开展“除险保安”专项行动,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起,同比减少2起,下降40%;死亡2人,同比减少2人,下降50%。

环境保护。完成东新街道等5个街道、康馨苑等20个小区的“污水零直排”提质增效工作。推进“美丽河湖”创建,完成1个片区省级和9条市级美丽河湖创建工作。组织辖区内30余家涉气企业填报大气源清单及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梳理编制亚运会环境保障大气污染源调度清单。推动VOCs专项整治,完成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废气治理设施提升改造、VOCs治理突出问题整改、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替代的市级目标任务以及606家餐饮油烟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备。摸排56家医疗机构,形成“一策三清单”。开展对北城·智汇园工业园、北部软件园和康桥新能源产业园三个工业园区组织“污水零直排区回头看”,夯实“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果。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全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三次产业划分执行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12)》。

3、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为辖区内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为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为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

4、本公报中的数据来源除区统计局外,还来自区人才办、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住建局、区商务局、区文广旅体局、区卫健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金融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投促局、市生态环境拱墅分局等相关部门。

统计数据
政府工作
统计数据
统计公报
2022年拱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索引号

66523942-X/2023-26832

文号

公布日期

2023-03-2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统计局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团结依靠全区人民,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力巩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态势,经济保持增长,发展质效提升,“千年运河、繁华武林”融合蝶变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总量。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93.4亿元,同比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1810.0亿元,同比增长1.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0:9.7:90.3(经最终核实,2021年拱墅GDP修订为1949.8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759.1亿元,比上年增长7.8%;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0:9.8:90.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26万元。

图片 1.png

产业发展。积极围绕“1+4”产业赛道、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平台能级,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商贸金融业占比持续提升。全年商贸金融业增加值970.4亿元,占GDP比重48.4%,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美团、物产中大元通汽车、比亚迪腾势汽车、摩根士丹利三期、复星科技、华登国际等商贸金融产业项目先后入驻。全年商贸业增加值303.4亿元,占GDP比重15.1%。新增上市企业1家,拥有省级以上金融机构总部62家,全年金融业增加值667.0亿元,同比增长5.3%,占GDP比重33.3%,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数字经济提质发展。罗克韦尔、普华永道数字化X-Space、货拉拉第二总部等重点项目相继落地,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80.4亿元,占GDP比重4.0%,较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生命健康产业加快集聚。设立生命健康产业跨境合作平台(浙江)运营总部,成立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落地启明创投30亿元的生物医药专项基金项目,合作设立10亿元阿斯利康中金杭州医疗健康产业基金,全年生命健康产业增加值255.4亿元,同比增长6.4%。文化产业加快融合。厚植运河文化,扎实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天地街区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103.6亿元,同比增长1.7%。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增长平稳。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40.14亿元,同比增长5.6%;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29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国内增值税56.32亿元,同比下降15.1%;企业所得税47.19亿元,同比增长38.1%;个人所得税17.61亿元,同比增长18.9%。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4.20亿元,同比增长13.0%。坚持民生优先,2022年全区民生事业投入114.43亿元,同比增长13.1%,民生事业支出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5.3%。从支出结构看,教育支出33.17亿元,同比增长7.6%;科学技术支出8.10亿元,同比增长14.9%;卫生健康支出20.0亿元,同比增长176.4%。

市场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其中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6.4%,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4.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6.1%(城区用全市数据)。

图片 2.png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项   目

2021年

2022年

居民消费价格

1.3

2.4

1.食品烟酒

-0.5

2.7

2.衣着

1.2

-0.1

3.居住

1.1

0.9

4.生活用品及服务

1.0

1.6

5.交通和通信

4.4

4.6

6.教育文化和娱乐

3.6

6.4

7.医疗保健

0

-0.6

8.其他用品和服务

-2.3

1.9

人口就业。根据2022年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17.7万人,比上年增加3.2万人。全区户籍人口88.64万人,其中男性43.11万人,女性45.53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8.6%和51.4%。全年出生人口0.66万人,人口出生率7.46‰;死亡人口0.50万人,死亡率5.66‰;人口自然增长率1.80‰。

全区新增就业3.36万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3335人;发放促进就业专项资金1.33亿元,惠及3.75万人次。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4.0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9.2亿元,同比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96.7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交货值12.2亿元,同比下降8.6%。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108.6亿元,新产品产值率36.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0.2亿元,占比82.6%,同比增长5.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75.4亿元,占比69.0%,同比增长8.3%。

建筑业。全年建筑业增加值70.2亿元,同比增长2.1%;建筑业总产值697.8亿元,同比增长2.7%;竣工产值268.6亿元,同比增长8.3%。

三、服务业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1810.0亿元,同比增长1.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0.3%。其中,金融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5.3%和4.4%。

图片 3.png

金融业贡献率最高。金融业增加值667.0亿元,同比增长5.3%,高于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速3.8个百分点,对全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高达105.4%。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稳定。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68.5亿元,同比增长4.4%,对全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38.0%。营利性服务业恢复较好。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24.8亿元,同比增长3.4%,对全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35.7%。部分行业同比下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0.1亿元,同比下降5.9%;商贸业增加值303.4亿元,同比下降4.2%,限上商贸销售额10428.9亿元,同比下降4.2%;房地产业增加值165.3亿元,同比下降5.6%。

图片 4.png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265.8亿元,增长0.7%。十大行业中两个行业较上年实现增长。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3.1%和7.6%。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合计17家,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的2.2%,占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44.0%。

2022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要行业营业收入情况

行   业

营业收入(亿元)

比上年增长(%)

总   计

1265.8

0.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89.1

-9.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88.1

-0.8

房地产业(除房地产开发经营)

69.4

-2.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24.2

13.1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69.5

7.6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2.4

-14.7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6.2

-1.5

教育

5.2

-63.2

卫生和社会工作

56.2

-2.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5.5

-3.5

四、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业销售额同比下降4.6%;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1%;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7.4%;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9%。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2.9亿元,同比增长2.0%,总量居全省第一。从限上主要商品零售情况看,汽车类同比增长9.7%;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12.9%;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3.2%;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12.2%。

2022年末拥有区属各类有证在业商品交易市场73个,其中农副产品市场43个;工业消费品市场21个;生产资料市场8个(包括网上交易市场1家);服务市场1个;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591.77亿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1%。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0.5%,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4%。分结构看,工业投资增长50.5%,制造业投资增长15.8%,高新产业投资增长19.1%,民间投资增长10.6%,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48.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1.4%。房屋施工面积150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8%。商品房销售面积180.0万方,同比下降12.8%。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全年货物进出口874.19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进口400.33亿元,同比下降16.4%;出口473.86亿元,同比增长20.5%。完成跨境电商出口9.2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17亿美元。

服务贸易。全年服务贸易出口额8.84亿美元,同比下降25.58%,其中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1.33亿美元。

招商引资。全年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5880家,注册资金1175.23亿元,其中新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18个,总投资达855.37亿元。完成实际利用外资2.71亿美元。

七、教育和科技创新

教育。全区有各类教育机构207个,其中:职业高中1所,完全中学1所,高中3所,初中2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小学50所,幼儿园111所(含民办、部门办、街道办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2所。全区共有在校学生142878人,其中幼儿园在校幼儿38369人,小学在校学生69896人,初中在校学生30573人,高中(含职业高中)在校学生3827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213人。全区教师11349人。全区省现代化校园32所,其中9所校园获评2022年度省现代化学校,全国文明校园1所,省级文明校园2所,市级文明校园39所,区级文明校园51所。

科技创新。新认定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15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60家,新培育雏鹰企业45家。中美华东的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概念验证中心成功认定为杭州市首批概念验证中心;中美华东成功申报市领军型青年团队;芯河光电等单位的16个项目入选2022年度市“115”引智计划;新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全区专利授权量9636件,同比下降1.3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946件,同比增长20.89%。全年新设市场主体24163家,同比下降5.94%,其中内资企业12690家,同比下降9.67%。

八、文体和卫生

文体。大运河文化入选省首批十大文化标识,以榜首成绩创成省级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省级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举办2022年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非遗保护发展指数位列全省第一。新建1个文化驿站,2家城市书房,1家杭州书房,新增2家社区博物馆,打造5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获评全省首批“幸福文化馆”。全年开展演出、展览、讲座、培训等各类文化活动7872场,线上线下参与总人次达2603万。建设完成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341片,新增面积61272平方米。发布全国首个“10分钟高品质健身圈”建设指南,举办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第三届长三角水上运动节等大型跨省体育活动,在第十七届省运会上获竞技、群体项目金牌和奖牌总数第二,创历史最佳战绩,迎亚运氛围更加浓厚。

卫生。初步统计,全区共有卫生机构数803家,实有床位20809张,每千人执业医师数8.27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10.39人,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年诊疗量499.94万人次。迭代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强化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辖区15家发热诊室和2家发热门诊实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努力实现发热门诊接诊能力5倍提升。做实做细重点人群的分级分类管理,完成12.7万老年人健康调查,对6.8万重点人群建立电子个案表并提供对应的咨询随访服务。完成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区疾控pcr实验室提升改造,提升面积达1.5万平方,新增急救站2处,引入医疗设备665台。获评省级“一老一小”优质服务提升专项行动试点区和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首批试点区,全年新增普惠型托育机构5家、社区成长驿站12家、托位1194个(其中普惠型托位990个)。

九、人才引育

全年新增国家和省市级海内外引才计划人才15名,新认定杭州市级高层次人才1595名,其中C类以上56名,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0718人,居全市前三。新获浙江省级科技奖项47个,新认定专家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4个。新签约人才项目57个,落地拱墅区浙工大科技人才创新中心、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点人才科创平台。连续5年成功举办中国(杭州)大运河人力资源峰会,600余名硕士以上学历高端人才到场应聘。

十、人民生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

人民生活。2022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9311元,比上年增长2.9%。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1971元,比上年增长3.4%。

社会保障。2022年末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58866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04572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82998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人数703238人,户籍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9.83%。

社会福利。全力推进养老领域民生实事项目,新增12个认知障碍照护专区187张床位,建成智慧养老院1家,康养联合体3个,26个阳光老人家智能终端全覆盖,新增持证护理员161人,每万老人拥有持证助老员数26名,为1354位老人实施“安居守护”工程。深化“春风常驻”困难群体帮扶机制,整合资源,统筹社会救助工作。全区四级救助圈合计4150户5577人。累计发放低保、特困人员保障金5468.56万元;发放低边定期补助金95.97万元;审核发放市级临时救助985户273.12万元;区级临时救助30户10万元,困难家庭老人住院护理补贴145人次50.37万元。累计发放孤儿及困境儿童生活费补贴6880人次400.28万元。

十一、城建城管、平安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建城管。聚焦大城北、大和平两大重点区块,推进242个重点区块开发行动项目,完工72个项目。加快97条55.5公里道路建设,完工36条道路。拓展重点区域泊位供给,新增停车泊位11494个,公共泊位1408个,公共充电桩406个。地铁3、4、10、19号线沿线24个站点顺利开通,辖区轨道交通密度提升至0.7公里/平方公里。提升绿道23.6公里。推进23个省市级未来社区建设项目和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在全市率先完成无物业小区清零,实现老旧小区专业物业“全覆盖”,入选市级“美好家园”住宅示范小区21个,交付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205台。续建51个安置房项目,主体结顶17个,竣工交付10个,回迁群众1785户。开工共有产权房1000套,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认定11935套。开展亚运城市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完成21条亚运通勤道路、4个比赛场馆、14家接待酒店、1处训练馆周边环境品质综合提升,完成新天地、武林广场等2处观赛空间提升打造。完成27条“迎亚运”道路修缮和8条道路加固工程。完成20个高层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完成地铁口非机动车泊位施划民生实事项目,拓展非机动车停放点位11处,新增非机动车泊位1250个,完成20座公厕提改、58处市级道路增亮和24处盲区暗点消除等惠民工程,全力打造标杆精品工程。全年查处违法行为47058件,共承接《省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统一目录》、《市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扩展目录》涉及15个领域1206项处罚事项,新型案件办理1052件,全域深化落地“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

平安建设。深入开展“除险保安”专项行动,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起,同比减少2起,下降40%;死亡2人,同比减少2人,下降50%。

环境保护。完成东新街道等5个街道、康馨苑等20个小区的“污水零直排”提质增效工作。推进“美丽河湖”创建,完成1个片区省级和9条市级美丽河湖创建工作。组织辖区内30余家涉气企业填报大气源清单及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梳理编制亚运会环境保障大气污染源调度清单。推动VOCs专项整治,完成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废气治理设施提升改造、VOCs治理突出问题整改、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替代的市级目标任务以及606家餐饮油烟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备。摸排56家医疗机构,形成“一策三清单”。开展对北城·智汇园工业园、北部软件园和康桥新能源产业园三个工业园区组织“污水零直排区回头看”,夯实“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果。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全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三次产业划分执行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12)》。

3、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为辖区内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为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为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

4、本公报中的数据来源除区统计局外,还来自区人才办、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住建局、区商务局、区文广旅体局、区卫健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金融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投促局、市生态环境拱墅分局等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