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50020-1/2023-2619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区文广旅体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备注/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生成日期 | 2023-01-05 | 发布日期 | 2023-01-05 |
附件 |
发布日期: 2023-01-05 15:28:49 点击率: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文广旅体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杭州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运河沿岸名区的目标,积极助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区建设,实现了“十四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在现代化先行中践行文化先行。
一、聚焦建党百年,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
1.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学习总结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文化、旅游、体育工作等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成立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开展“领导带头学、集体宣讲学、分散自主学、情境感悟学”四学联动,实现全系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24次,班子成员上党课11次,开展党员诵读等多形式集中学习63场次,“三联三领三服务”28人次,解决问题28个,组织党员参与疫情防控巡防等志愿服务163人次。两新组织-钱塘箫社乐府被评为杭州市文旅行业“十佳红色社团”。
2.圆满完成建党百年庆祝活动。组织举办“非遗贺百年·百人织党旗”、“建党百年∙艺心向党”未成年公益培训成果展演等百余场主题献礼活动。运河大剧院推出《战士》、《红船》、《谁主沉浮》等17部庆祝建党百年的舞台艺术剧目。完成歌曲《那歌声》、小品《运河的记忆》、小热昏《陪你到拱墅看一看》等7个红色主题文艺作品创作。
3.创新基层党建平台建设。营造大运河沿岸“党建文化带”格局,成立运河文化红盟。21家党建联盟单位整合文旅体服务资源,发布并完成“运河文化红盟在行动”十大实事项目,实现了“共筑组织基础、共促队伍建设、共解群众急难、共办实事好事、共谋双方发展”的总目标。
4.完成民生实事项目。投用运河大剧院,建成运河体育公园场馆群、北景园生态公园1期、7家杭州书房、27家社区文化家园,完成26处健身苑点建设、更新,3家百姓健身房建设,开展大型文艺汇演、文化走亲、展览展演、送演出下基层等千场文化交流展示活动。
5.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把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放到突出位置。局党组召开2次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加强阵地建设,守好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基层文化阵地和局属微信公众号等线上阵地;强化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完成“睿言”和“钱江潮”平台任务300余次;配合做好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帮帮码”推广和志愿者招募活动。
二、聚焦亚运筹备,高质高效推进筹办工作
1.场馆建设基本收官。运河体育公园场馆群(乒乓球馆、曲棍球场)完成赛事功能验收,正式对外开放。中国杭州电竞中心预计2022年2月底竣工,2022年3月底前完成体育赛事功能验收。市体育馆改造工程2022年1月15日前完工。
2.城市行动加快落地。牵头亚运城市八大攻坚行动,8大类59项任务进展有序,在杭州市“亚运城市行动”比学赶超活动中位列全市第四。全年开通地铁3条线18个站点。规划的149条道路,完工27条,开工39条,30个前期项目、53个续建项目进展顺利。14条地铁道路恢复有序推进。完成18个公园提升,建设绿道31.45公里。完成8964项无障碍设施改建,33条道路修缮,3个山体生态修复整治。
3.首场压力测试顺利完成。举办了首场由区县自行组织的测试赛——“韵味杭州”2021年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乒乓球邀请赛暨乒乓球测试赛。邀请来自安徽、江苏、上海三省市以及浙江11个市的148名运动员,举行了男子团体、女子团体、男子单打、女子单打四个项目,顺利完成竞赛技术运行、场馆设施运维、信息技术、反兴奋剂、媒体运行、体育展示与颁奖仪式等49项测试任务。
4.亚运氛围更加浓郁。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新天地主题观赛公园。嘉里中心、西湖文化广场等31处点位的亚运宣传景观小品、视频陆续投放。手工艺活态馆、运河漕舫船水上游览体验等5个拱墅体验点入选“杭州亚运人文体验点”。长三角水上运动节入选“亚运四进”十大精品项目。多次组织媒体对我区亚运筹备工作集中采访,《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直播间等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报道200余篇次。组织80余场“迎亚运”活动、150余场“亚运四进”活动,进一步营造了全民参与、喜迎亚运的浓厚氛围。
三、聚焦文化传承,夯实遗产资源保护利用
1.挖掘梳理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摸清大运河拱墅段文化资源,梳理出398条文化元素,形成大运河组团、工业遗存组团、名人组团、非遗组团、红色组团共5大门类的36项重点文化元素清单,王星记、都锦生等36个重点基因解码报告。其中,“武林广场”、“上塘河”、“富义仓”等6个转化利用项目被评为省级“优秀解码项目”,文化基因解码工作被评为优秀等次,“大运河文化(拱墅段)”项目成功入选首批100项“浙江省文化标识”培育项目名单。
2.非遗保护传承卓有成效。省级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通过中期验收,非遗保护发展指数位列全省第3位。半山立夏习俗列入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王星记制扇技艺和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2人被认定为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工艺活态馆等7个基地被列入市级非遗体验点,全市首个“杭州评话”主题公园落户大关街道。在全省率先建立对区级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的动态评估管理体系,推进“非遗进校园”研究课题,完成小学阶段非遗教育课程《浙里的非遗》。全年组织以“指津非遗谭”、“一河串百艺”为代表的非遗体验、传习课堂等线上线下活动200余场。
3.文保工作开启新局面。建立文物工作三级管理体系,落实街道属地管理主体责任,职能部门监管责任,文物管理使用单位直接责任。组建文物工作管理队伍,成立区文物工作委员会、街道文物工作领导小组、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确定全区49处文保单位(点)文物安全责任人;构建文物保护管理制度,研究制定《拱墅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编印《拱墅区文物工作导引》。
四、聚焦文旅融合,全面打造运河文旅品牌
1.加快文旅地标建设。运河大剧院、亚运体育公园场馆群、上塘古运河景区建成投用。中国杭州电竞中心、武林之星博物馆群、武林美术馆、大运河紫檀博物馆、江南运河诗词馆即将收官。杭州音乐厅、祥符桥传统风貌街区、华丰工业记忆走廊等项目推进有序。
2.推动文旅产业提升。2021年,我区共有运河大剧院、京杭大运河博物院等11个项目纳入国家文旅项目库,投资额达45.6亿元,文旅投资推进综合评价指数位列全省前列。推进“微改造、精提升”工作,完成富义仓艺术中心、大关街道百姓书场、武林书房(杭州书房)等58个项目的提升改造。深化“一镇一街多店”美食产业发展格局,百县千碗957运河宴落地上塘古运河景区,发布“运河宴”特色美食(十大冷盘、十大小吃、十大菜肴)和特色旅游商品(旅游工艺品类、旅游用品类、旅游纪念品类共3大类30件),11道美食入选“诗画浙江·百县千碗”杭州味道100道金牌美食。胜利河•百县千碗美食街成功创评首批“诗画浙江·百县千碗”特色美食街区,新天地活力park街区被评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成为首批浙江省旅游休闲街区。全年景区接待游客1390.12万人次,旅行社国内接待21.23万人次,组织国内出游人数61.39万人次。
3.推出精品旅游线路。依托大运河景区、上塘河景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文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遗存、博物馆群落、武林商圈、胜利河美食街等文旅资源,打造“运河·印”、“运河·味”、“运河·红”、“运河·潮”四个特色板块,出版旅游推介书籍《运河南的光辉岁月》,推出千年古运水上游、运河南端人文游、百年工业遗存体验游、非遗活态研学游等精品主题旅游。其中,“走读街巷遗迹,品味运河市井”、“探寻运河文化基因,体验杭州传统技艺”、“赏工匠技艺,品传统民俗”等3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成功入选浙江省诗路精品旅游线路名单。
4.举办文旅品牌活动。成功举办新年走运、半山立夏节、大运河庙会、大运河沿岸区县合作论坛、首届“大运河戏曲廊道”演出季暨2021年长三角戏曲文化走亲、2021拱墅区旅游推介促消费暨2021AW杭州时尚周等活动。着重推出“最江南·杭州味”大运河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以“运河有戏”、“运河有趣”、“运河夜游”、“运河旗妙夜”等沉浸式场景生动展示出大运河背景下“最江南”的文化盛景,吸引30万人次进入拱墅的旅游景区、景点,线上人数破6000万。成功举办“长三角水上运动节暨京杭大运河(杭州)运动·文旅嘉年华”,在开展皮划艇大师赛、青少年赛艇邀请赛等精彩赛事的同时,策划了“好酷·运动秀”“好奇·国潮展”“好物·装备集”“好游·新拱墅”和“好运·音乐节”等“五好”系列板块,活动共吸引300余名长三角地区运动员参与,3万余市民、游客到现场参与体验,线上点阅量超5000万次。
五、聚焦文体惠民,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品质
1.文艺创作量质齐升。辅导创作了《那歌声》等百余件文艺作品,其中35件作品荣获全国及省市奖项(国际性奖项1个、全国性5件,省级17件,市级12件)。推进大运河戏曲廊道建设,越剧《荣华·越剧印象》等3个戏剧类作品入选“杭州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项目”,小热昏《光辉历程》入选首届中国大运河曲艺文化艺术节。
2.演艺活动精彩纷呈。2021年,全区演艺场所开展演出4316场次。7月启用的运河大剧院推出了《红色足迹》、《红船》、《只此青绿》等59场剧目,接待观众人数5万余人。首部江南古运河文化实景演出“如梦上塘”国庆开演,共演出212场,平均上座率达95%。此外,各类公共文化场馆举办了“社区文化月”、“民星大舞台”、“大运河戏曲廊道”、“非遗花伞市集”、“书香拱墅”等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3366场次,惠及38万人次。
3.图文体博服务提档升级。区图书馆武林分馆、文化馆武林分馆试开放。区文化馆复评国家一级馆,区图书馆成为首批省“满意图书馆”,京杭大运河博物馆被评为浙江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先进集体,区体育中心获评2017-2020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省老年体育先进单位。2021年,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接待观众近40万人次,区图书馆流通图书72万余册,读者办证8.5万张,实现了长三角图书一体化通借通还。
4.全民健身持续升温。完成18个街道52个社区406件健身器材更新维护,四期1129人的三级体育指导员培训,3250人国民体质测试,开展“全民健身与亚运同行”等各类赛事250余场。竞技体育成果丰硕,11名运动员入选参加全运会获得2金1银。区代表队在省“迎春杯”青少年游泳锦标赛获17金,在市运会获53金44银61铜(截止2021年12月31日)。
5.数字化改革有序推进。推动“文旅一码通”“一键找导游”“一键借阅2.0”等数字场景应用落地。30秒入住安装酒店到122家。依托微信公众号,开设音乐、美术等11个门类的22期云课堂,58期云讲座,360课时云慕课。文旅数字平台“云游运河、数治拱墅”应用场景荣获全市文广旅系统数字化改革第二次比学赶超第三名。
六、聚焦行业安全,确保文旅市场平稳有序
1.打好疫情防控持久战。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议20余次。定期对全区文旅体经营场所开展巡查,并在五一、国庆等假期前后开展专项疫情防控安全检查。在12月杭州疫情严控期间,关停KTV、舞厅等娱乐场所56家、大型游泳场所7家,出动检查人员13组2704人次实地上门巡查。全区文旅场所没有发生疫情失管失控问题。
2.强化行业监管。完成各类许可审批789件,备案117件,受理信访件1600件,处理市企业信用联动监管平台反馈企业1375家。完善《拱墅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开展文化旅游行业专项安全生产培训,签订120份安全生产责任书。
3.加强执法力度。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拱墅执法大队全年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2439家次,出动5183人次,排除安全隐患40余处,办案32起,办案数同比上升82.3%。开展安全生产、扫黄打非、非法地卫整治、旅游市场整治等专项行动12次,联合公安、消防、卫健等部门开展双随机抽查10次。
规划计划
|
总结计划
|
总结和计划
|
索引号
00250020-1/2023-26191
文号
公布日期
2023-01-0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文广旅体局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文广旅体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杭州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运河沿岸名区的目标,积极助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区建设,实现了“十四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在现代化先行中践行文化先行。
一、聚焦建党百年,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
1.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学习总结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文化、旅游、体育工作等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成立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开展“领导带头学、集体宣讲学、分散自主学、情境感悟学”四学联动,实现全系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24次,班子成员上党课11次,开展党员诵读等多形式集中学习63场次,“三联三领三服务”28人次,解决问题28个,组织党员参与疫情防控巡防等志愿服务163人次。两新组织-钱塘箫社乐府被评为杭州市文旅行业“十佳红色社团”。
2.圆满完成建党百年庆祝活动。组织举办“非遗贺百年·百人织党旗”、“建党百年∙艺心向党”未成年公益培训成果展演等百余场主题献礼活动。运河大剧院推出《战士》、《红船》、《谁主沉浮》等17部庆祝建党百年的舞台艺术剧目。完成歌曲《那歌声》、小品《运河的记忆》、小热昏《陪你到拱墅看一看》等7个红色主题文艺作品创作。
3.创新基层党建平台建设。营造大运河沿岸“党建文化带”格局,成立运河文化红盟。21家党建联盟单位整合文旅体服务资源,发布并完成“运河文化红盟在行动”十大实事项目,实现了“共筑组织基础、共促队伍建设、共解群众急难、共办实事好事、共谋双方发展”的总目标。
4.完成民生实事项目。投用运河大剧院,建成运河体育公园场馆群、北景园生态公园1期、7家杭州书房、27家社区文化家园,完成26处健身苑点建设、更新,3家百姓健身房建设,开展大型文艺汇演、文化走亲、展览展演、送演出下基层等千场文化交流展示活动。
5.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把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放到突出位置。局党组召开2次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加强阵地建设,守好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基层文化阵地和局属微信公众号等线上阵地;强化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完成“睿言”和“钱江潮”平台任务300余次;配合做好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帮帮码”推广和志愿者招募活动。
二、聚焦亚运筹备,高质高效推进筹办工作
1.场馆建设基本收官。运河体育公园场馆群(乒乓球馆、曲棍球场)完成赛事功能验收,正式对外开放。中国杭州电竞中心预计2022年2月底竣工,2022年3月底前完成体育赛事功能验收。市体育馆改造工程2022年1月15日前完工。
2.城市行动加快落地。牵头亚运城市八大攻坚行动,8大类59项任务进展有序,在杭州市“亚运城市行动”比学赶超活动中位列全市第四。全年开通地铁3条线18个站点。规划的149条道路,完工27条,开工39条,30个前期项目、53个续建项目进展顺利。14条地铁道路恢复有序推进。完成18个公园提升,建设绿道31.45公里。完成8964项无障碍设施改建,33条道路修缮,3个山体生态修复整治。
3.首场压力测试顺利完成。举办了首场由区县自行组织的测试赛——“韵味杭州”2021年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乒乓球邀请赛暨乒乓球测试赛。邀请来自安徽、江苏、上海三省市以及浙江11个市的148名运动员,举行了男子团体、女子团体、男子单打、女子单打四个项目,顺利完成竞赛技术运行、场馆设施运维、信息技术、反兴奋剂、媒体运行、体育展示与颁奖仪式等49项测试任务。
4.亚运氛围更加浓郁。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新天地主题观赛公园。嘉里中心、西湖文化广场等31处点位的亚运宣传景观小品、视频陆续投放。手工艺活态馆、运河漕舫船水上游览体验等5个拱墅体验点入选“杭州亚运人文体验点”。长三角水上运动节入选“亚运四进”十大精品项目。多次组织媒体对我区亚运筹备工作集中采访,《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直播间等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报道200余篇次。组织80余场“迎亚运”活动、150余场“亚运四进”活动,进一步营造了全民参与、喜迎亚运的浓厚氛围。
三、聚焦文化传承,夯实遗产资源保护利用
1.挖掘梳理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摸清大运河拱墅段文化资源,梳理出398条文化元素,形成大运河组团、工业遗存组团、名人组团、非遗组团、红色组团共5大门类的36项重点文化元素清单,王星记、都锦生等36个重点基因解码报告。其中,“武林广场”、“上塘河”、“富义仓”等6个转化利用项目被评为省级“优秀解码项目”,文化基因解码工作被评为优秀等次,“大运河文化(拱墅段)”项目成功入选首批100项“浙江省文化标识”培育项目名单。
2.非遗保护传承卓有成效。省级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通过中期验收,非遗保护发展指数位列全省第3位。半山立夏习俗列入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王星记制扇技艺和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2人被认定为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工艺活态馆等7个基地被列入市级非遗体验点,全市首个“杭州评话”主题公园落户大关街道。在全省率先建立对区级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的动态评估管理体系,推进“非遗进校园”研究课题,完成小学阶段非遗教育课程《浙里的非遗》。全年组织以“指津非遗谭”、“一河串百艺”为代表的非遗体验、传习课堂等线上线下活动200余场。
3.文保工作开启新局面。建立文物工作三级管理体系,落实街道属地管理主体责任,职能部门监管责任,文物管理使用单位直接责任。组建文物工作管理队伍,成立区文物工作委员会、街道文物工作领导小组、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确定全区49处文保单位(点)文物安全责任人;构建文物保护管理制度,研究制定《拱墅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编印《拱墅区文物工作导引》。
四、聚焦文旅融合,全面打造运河文旅品牌
1.加快文旅地标建设。运河大剧院、亚运体育公园场馆群、上塘古运河景区建成投用。中国杭州电竞中心、武林之星博物馆群、武林美术馆、大运河紫檀博物馆、江南运河诗词馆即将收官。杭州音乐厅、祥符桥传统风貌街区、华丰工业记忆走廊等项目推进有序。
2.推动文旅产业提升。2021年,我区共有运河大剧院、京杭大运河博物院等11个项目纳入国家文旅项目库,投资额达45.6亿元,文旅投资推进综合评价指数位列全省前列。推进“微改造、精提升”工作,完成富义仓艺术中心、大关街道百姓书场、武林书房(杭州书房)等58个项目的提升改造。深化“一镇一街多店”美食产业发展格局,百县千碗957运河宴落地上塘古运河景区,发布“运河宴”特色美食(十大冷盘、十大小吃、十大菜肴)和特色旅游商品(旅游工艺品类、旅游用品类、旅游纪念品类共3大类30件),11道美食入选“诗画浙江·百县千碗”杭州味道100道金牌美食。胜利河•百县千碗美食街成功创评首批“诗画浙江·百县千碗”特色美食街区,新天地活力park街区被评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成为首批浙江省旅游休闲街区。全年景区接待游客1390.12万人次,旅行社国内接待21.23万人次,组织国内出游人数61.39万人次。
3.推出精品旅游线路。依托大运河景区、上塘河景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文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遗存、博物馆群落、武林商圈、胜利河美食街等文旅资源,打造“运河·印”、“运河·味”、“运河·红”、“运河·潮”四个特色板块,出版旅游推介书籍《运河南的光辉岁月》,推出千年古运水上游、运河南端人文游、百年工业遗存体验游、非遗活态研学游等精品主题旅游。其中,“走读街巷遗迹,品味运河市井”、“探寻运河文化基因,体验杭州传统技艺”、“赏工匠技艺,品传统民俗”等3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成功入选浙江省诗路精品旅游线路名单。
4.举办文旅品牌活动。成功举办新年走运、半山立夏节、大运河庙会、大运河沿岸区县合作论坛、首届“大运河戏曲廊道”演出季暨2021年长三角戏曲文化走亲、2021拱墅区旅游推介促消费暨2021AW杭州时尚周等活动。着重推出“最江南·杭州味”大运河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以“运河有戏”、“运河有趣”、“运河夜游”、“运河旗妙夜”等沉浸式场景生动展示出大运河背景下“最江南”的文化盛景,吸引30万人次进入拱墅的旅游景区、景点,线上人数破6000万。成功举办“长三角水上运动节暨京杭大运河(杭州)运动·文旅嘉年华”,在开展皮划艇大师赛、青少年赛艇邀请赛等精彩赛事的同时,策划了“好酷·运动秀”“好奇·国潮展”“好物·装备集”“好游·新拱墅”和“好运·音乐节”等“五好”系列板块,活动共吸引300余名长三角地区运动员参与,3万余市民、游客到现场参与体验,线上点阅量超5000万次。
五、聚焦文体惠民,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品质
1.文艺创作量质齐升。辅导创作了《那歌声》等百余件文艺作品,其中35件作品荣获全国及省市奖项(国际性奖项1个、全国性5件,省级17件,市级12件)。推进大运河戏曲廊道建设,越剧《荣华·越剧印象》等3个戏剧类作品入选“杭州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项目”,小热昏《光辉历程》入选首届中国大运河曲艺文化艺术节。
2.演艺活动精彩纷呈。2021年,全区演艺场所开展演出4316场次。7月启用的运河大剧院推出了《红色足迹》、《红船》、《只此青绿》等59场剧目,接待观众人数5万余人。首部江南古运河文化实景演出“如梦上塘”国庆开演,共演出212场,平均上座率达95%。此外,各类公共文化场馆举办了“社区文化月”、“民星大舞台”、“大运河戏曲廊道”、“非遗花伞市集”、“书香拱墅”等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3366场次,惠及38万人次。
3.图文体博服务提档升级。区图书馆武林分馆、文化馆武林分馆试开放。区文化馆复评国家一级馆,区图书馆成为首批省“满意图书馆”,京杭大运河博物馆被评为浙江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先进集体,区体育中心获评2017-2020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省老年体育先进单位。2021年,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接待观众近40万人次,区图书馆流通图书72万余册,读者办证8.5万张,实现了长三角图书一体化通借通还。
4.全民健身持续升温。完成18个街道52个社区406件健身器材更新维护,四期1129人的三级体育指导员培训,3250人国民体质测试,开展“全民健身与亚运同行”等各类赛事250余场。竞技体育成果丰硕,11名运动员入选参加全运会获得2金1银。区代表队在省“迎春杯”青少年游泳锦标赛获17金,在市运会获53金44银61铜(截止2021年12月31日)。
5.数字化改革有序推进。推动“文旅一码通”“一键找导游”“一键借阅2.0”等数字场景应用落地。30秒入住安装酒店到122家。依托微信公众号,开设音乐、美术等11个门类的22期云课堂,58期云讲座,360课时云慕课。文旅数字平台“云游运河、数治拱墅”应用场景荣获全市文广旅系统数字化改革第二次比学赶超第三名。
六、聚焦行业安全,确保文旅市场平稳有序
1.打好疫情防控持久战。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议20余次。定期对全区文旅体经营场所开展巡查,并在五一、国庆等假期前后开展专项疫情防控安全检查。在12月杭州疫情严控期间,关停KTV、舞厅等娱乐场所56家、大型游泳场所7家,出动检查人员13组2704人次实地上门巡查。全区文旅场所没有发生疫情失管失控问题。
2.强化行业监管。完成各类许可审批789件,备案117件,受理信访件1600件,处理市企业信用联动监管平台反馈企业1375家。完善《拱墅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开展文化旅游行业专项安全生产培训,签订120份安全生产责任书。
3.加强执法力度。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拱墅执法大队全年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2439家次,出动5183人次,排除安全隐患40余处,办案32起,办案数同比上升82.3%。开展安全生产、扫黄打非、非法地卫整治、旅游市场整治等专项行动12次,联合公安、消防、卫健等部门开展双随机抽查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