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77080179-5/2023-2627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区应急管理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备注/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生成日期 | 2023-01-11 | 发布日期 | 2023-01-11 |
附件 |
发布日期: 2023-01-11 12:05:32 点击率:
今年以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为主线,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深入推进“除险保安”行动,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确保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和党的二十大期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一)夯实基层基础,构建应急管理责任体系
1.突出顶层设计,建立全覆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依据安全生产国十五条、省二十五条及市五十条措施,修订完成全区安全生产1+X责任体系,明确安委会各成员单位职责,消除小型游乐设施、民用电梯安装施工、电子商务市场等10项监管盲区。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区级巡察,细化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区领导包街道、街道领导包社区更精准,区四套班子领导按照对口联系街道和分管领域,开展督查检查、协调处置安全生产工作与信访突出问题,督促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2.突出规范引领,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出台《关于推进拱墅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应急消防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的通知》和《拱墅区应急消防管理站规范化提升方案》等文件,清晰应急消防管理体系建设要求。推进半山街道、大关街道应急消防管理体系试点建设,组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负责人学习临平区崇贤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建设经验,召开应急消防管理站和微型消防站建设专题现场会,全力推进社区应急体系建设。辖区街道均已建立应急消防管理领导小组,各社区成立以社区书记为负责人的应急消防管理班子。
3.突出重点领域,重塑基层防汛防台标准化体系。完善区防指统筹协调机制,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能、权限、程序、责任,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根据“5+1”细则,100%实现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依托18个街道和168个社区186张防汛防台形势图,修订基层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汛期提级管理的值班值守和短临应急处置机制,规范极端天气应急处置流程,保障防极端天气应急处置工作精准高效开展,切实提升基层基础能力,加强辖区“洪涝台旱”灾害事件预报预警预防和风险科学防控、应对处置能力。
(二)聚焦除险保安,营造重点时段稳定环境
4.强化风险源头管控,预防作用更加显著。将“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内容纳入年度考核,纳入省级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1个、市级清单14个,除1个新上报的问题正在整改中,其余均已闭环销号。聚焦建设、交通、消防、危化、城市运行、有限空间等重点领域开展大检查大整治,部署推进安全生产除险保安“百日攻坚”整治行动,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指数在全省位居前列,安委会成员单位检查企业4.757万家,发现隐患1.94万个隐患,累计整改1.84万个隐患。
5.动态清除问题隐患,闭环管理更加严实。提高隐患曝光闭环整改效率,隐患暗访曝光整改闭环机制周期由60日调整为30日。不断完善危化专委会运行机制,继续发挥专委会作用,坚持以新型燃料专项整治、“一厂多租”专项整治、“三个园区”专项整治为重点,持续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危化品使用条件提升工作。持续深化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做到尽早介入,及时反馈,确保监管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全覆盖辖区345家工业企业,健全风险清单和管控清单,累计排查整改隐患2783条。
6.常态落实刚性执法,安全生产更加巩固。以执法人员业务培训为基础,以日常监督执法为抓手,以专项与重点执法为突破口,以执法案卷审查和归档制度规范化为落脚点,推动执法体系标准化建设。以提质增效为主基调实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过程监督,强化行政执法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依法严厉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建立“双随机”抽查监管机制,加大处罚力度,推进完善行刑衔接常态化机制,拓宽行刑衔接案件领域,提高执法震慑。
(三)坚守人民至上,提高减灾救灾应急能力
7.以防为主,扎实筑牢防御基础建设。落实突发事件现场指挥部标准化建设任务,推进区级城运应急指挥大厅(区总值班室)以及街道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室)建设。完善应急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配备布控球、单兵、无人机等,确保可视化指挥体系落地见效,同时,充实应急物资保障,制定应急物资储备标准。持续推进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全面完成各项清查任务并上传系统。
8.以备为基,充实应急救援力量储备。建立以市政公司、环卫所、绿化养护以及各街道应急队伍为中坚力量的防汛防台应急抢险队伍40余支,共计1600余人。全区共储备大功率水泵车6台,排水泵75台、发电机45台、编织袋5.65万条,快速支撑架2300套和各类应急生活物资。
9.以宣为媒,浓厚防灾减灾社会氛围。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10·13”国际减灾日以及安全生产月期间,强化宣传。借力“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借力“主流媒体+自媒体”,加大应急管理社会宣传工作力度,贯彻新发展安全理念。借助多方资源,建设各类等宣传教育基地或实操体验馆。以情景演练促进增强危险防范意识。引导和指导各街道、学校、企业、办公楼根据季节特点和特殊宣传日制定和调整演练计划,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演练方案,突出实战化,培育紧急状况下的社会联防联控、群防群治、自救互救等公众响应能力,增强全民防范意识,营造全区良好的防灾减灾氛围。
解读链接:http://www.gongshu.gov.cn/art/2023/1/11/art_1229707689_1828985.html
规划计划
|
总结计划
|
总结和计划
|
索引号
77080179-5/2023-26272
文号
公布日期
2023-01-1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应急管理局
今年以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为主线,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深入推进“除险保安”行动,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确保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和党的二十大期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一)夯实基层基础,构建应急管理责任体系
1.突出顶层设计,建立全覆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依据安全生产国十五条、省二十五条及市五十条措施,修订完成全区安全生产1+X责任体系,明确安委会各成员单位职责,消除小型游乐设施、民用电梯安装施工、电子商务市场等10项监管盲区。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区级巡察,细化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区领导包街道、街道领导包社区更精准,区四套班子领导按照对口联系街道和分管领域,开展督查检查、协调处置安全生产工作与信访突出问题,督促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2.突出规范引领,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出台《关于推进拱墅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应急消防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的通知》和《拱墅区应急消防管理站规范化提升方案》等文件,清晰应急消防管理体系建设要求。推进半山街道、大关街道应急消防管理体系试点建设,组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负责人学习临平区崇贤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建设经验,召开应急消防管理站和微型消防站建设专题现场会,全力推进社区应急体系建设。辖区街道均已建立应急消防管理领导小组,各社区成立以社区书记为负责人的应急消防管理班子。
3.突出重点领域,重塑基层防汛防台标准化体系。完善区防指统筹协调机制,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能、权限、程序、责任,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根据“5+1”细则,100%实现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依托18个街道和168个社区186张防汛防台形势图,修订基层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汛期提级管理的值班值守和短临应急处置机制,规范极端天气应急处置流程,保障防极端天气应急处置工作精准高效开展,切实提升基层基础能力,加强辖区“洪涝台旱”灾害事件预报预警预防和风险科学防控、应对处置能力。
(二)聚焦除险保安,营造重点时段稳定环境
4.强化风险源头管控,预防作用更加显著。将“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内容纳入年度考核,纳入省级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1个、市级清单14个,除1个新上报的问题正在整改中,其余均已闭环销号。聚焦建设、交通、消防、危化、城市运行、有限空间等重点领域开展大检查大整治,部署推进安全生产除险保安“百日攻坚”整治行动,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指数在全省位居前列,安委会成员单位检查企业4.757万家,发现隐患1.94万个隐患,累计整改1.84万个隐患。
5.动态清除问题隐患,闭环管理更加严实。提高隐患曝光闭环整改效率,隐患暗访曝光整改闭环机制周期由60日调整为30日。不断完善危化专委会运行机制,继续发挥专委会作用,坚持以新型燃料专项整治、“一厂多租”专项整治、“三个园区”专项整治为重点,持续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危化品使用条件提升工作。持续深化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做到尽早介入,及时反馈,确保监管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全覆盖辖区345家工业企业,健全风险清单和管控清单,累计排查整改隐患2783条。
6.常态落实刚性执法,安全生产更加巩固。以执法人员业务培训为基础,以日常监督执法为抓手,以专项与重点执法为突破口,以执法案卷审查和归档制度规范化为落脚点,推动执法体系标准化建设。以提质增效为主基调实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过程监督,强化行政执法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依法严厉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建立“双随机”抽查监管机制,加大处罚力度,推进完善行刑衔接常态化机制,拓宽行刑衔接案件领域,提高执法震慑。
(三)坚守人民至上,提高减灾救灾应急能力
7.以防为主,扎实筑牢防御基础建设。落实突发事件现场指挥部标准化建设任务,推进区级城运应急指挥大厅(区总值班室)以及街道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室)建设。完善应急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配备布控球、单兵、无人机等,确保可视化指挥体系落地见效,同时,充实应急物资保障,制定应急物资储备标准。持续推进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全面完成各项清查任务并上传系统。
8.以备为基,充实应急救援力量储备。建立以市政公司、环卫所、绿化养护以及各街道应急队伍为中坚力量的防汛防台应急抢险队伍40余支,共计1600余人。全区共储备大功率水泵车6台,排水泵75台、发电机45台、编织袋5.65万条,快速支撑架2300套和各类应急生活物资。
9.以宣为媒,浓厚防灾减灾社会氛围。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10·13”国际减灾日以及安全生产月期间,强化宣传。借力“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借力“主流媒体+自媒体”,加大应急管理社会宣传工作力度,贯彻新发展安全理念。借助多方资源,建设各类等宣传教育基地或实操体验馆。以情景演练促进增强危险防范意识。引导和指导各街道、学校、企业、办公楼根据季节特点和特殊宣传日制定和调整演练计划,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演练方案,突出实战化,培育紧急状况下的社会联防联控、群防群治、自救互救等公众响应能力,增强全民防范意识,营造全区良好的防灾减灾氛围。
解读链接:http://www.gongshu.gov.cn/art/2023/1/11/art_1229707689_1828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