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66523942-X/2022-2538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区统计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备注/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生成日期 | 2022-09-19 | 发布日期 | 2022-09-19 |
附件 |
发布日期: 2022-09-19 14:09:06 点击率:
上半年拱墅区经济形势分析
拱墅区统计局
2022年8月2日
今年以来,拱墅区在“4.19”疫情等因素影响下,4月经济跌入低谷,但进入5月以来,随着全区疫情的快速、有效防控以及全区上下稳进提质措施的深入推进,市场主体有序恢复,部分主要经济指标月度增速逐月回升,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向好。但与一季度比,经济仍存下行压力,市场需求偏弱,对外贸易风险加大,下一步还需要以超常规举措应对超预期变化,稳企业强信心,实现经济稳进提质。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特征
(一)稳的基础逐步巩固,经济运行有序恢复
上半年,我区GDP952.04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与杭州市持平;服务业增加值868.74亿元,占GDP比重91.2%,同比增长1.4%,高于全市1.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金融业、房地产业、建筑业、非营利性服务业等4个行业增速较一季度回升,工业、商贸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利性服务业等4个行业增速较一季度回落。总体来看GDP各项关键指标逐步趋稳,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
1、社零总额降幅收窄,新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6.93亿元,同比下降2.5%,降幅较1-5月、1-4月分别收窄2.5和2个百分点。一是实体消费逐步回暖降幅收窄。五大购物中心上半年零售额同比下降11.3%,降幅较1-5月和1-4月分别收窄3.8和4.0个百分点;汽车类零售额同比下降10.5%,降幅较1-5月和1-4月分别收窄6.7和5.3个百分点。二是高油价推动成品油零售较快增长。上半年成品油零售同比增长18.6%,拉动限上零售2.8个百分点。三是线上和新能源消费增长较好。上半年限上商贸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同比增长8.8%,高于限上零售增速12.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42.4%。
2、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推进,制造业投资保持高增长
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4%。从结构投资看,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9.8%,项目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4%,交通投资同比增长13.1%,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8%。
3、出口运行态势平稳,持续高增长压力较大
上半年,全区完成货物出口总额245.33亿元,同比增长35.2%,较1-5月提升7.6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2.2‰,较去年同期提高0.36个千分点。但受国际市场不稳定、企业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运费仍处高位等因素影响,拓市场保订单压力凸显,全年保持货物出口总额高增长难度较大。
(二)进的动能逐步积蓄,新兴产业持续向好
1、聚焦产业核心赛道,招商引资有序推进
上半年,全区新招引落地亿元以上产业注册类项目34个,涉及总投资522.2亿元,同比增长154.41%。引进优质产业链项目149个,推进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OLED显示屏修复项目、普华永道数字化X-Space、费森尤斯生命健康产业生态中心等重点项目签约。
2、产业发展彰显活力,新兴领域加快发展
从“1+3”产业发展看,零售、快递、生活性服务业等部分领域受疫情冲击影响较为明显,但在新兴领域企业的拉动下,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0.32亿元,同比增长9%;规上健康产业增加值84.7亿元,同比增长8.7%;规上文化产业增加值31.66亿元,同比增长3.7%。
3、创新动能持续孕育,企业发展信心趋稳
企业创新动能增强。上半年,全区高新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2.56亿元和35.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和5.9%,分别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7和6.9个百分点。从发明专利看,1-6月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609件,同比增长31.03%。从研发投入看,1-6月规上工业和服务业企业合计研发费用25.84亿元,同比增长7.5%。
企业发展经营预期转好。从企业景气调查看,我区商贸业、数字经济、文化产业、健康产业对下季度本企业经营状况持不乐观态度的企业占比分别为6.6%、10.9%、12.4%和8.7%,除数字经济与一季度度基本持平外,商贸、文化和健康产业持不乐观态度的比重均分别下降。
(三)好的因素逐步显现,三大收入保持增长
1、居民收入稳定增加。上半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86元,同比增长3%,高于经济发展增速。
2、企业营收趋于稳定。上半年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较一季度回落5.2个百分点,较1-5月和1-4月分别回升0.5、1.4个百分点。
3、财政收入增速扭负转正。上半年,财政总收入215.60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扭负转正,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2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49亿元,同比增长6.9%,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21.3%。
二、需关注的问题
今年以来,受“4.19”疫情影响、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我区经济发展面临三大压力。从与各区县市比较看,面临指标晋位的压力。我区社零、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在“月晾晒”指标、市对区主要经济指标考核中排名相对靠后;从支撑经济增长的关键领域看,面临快速修复的压力。工业、消费等领域有序恢复,但前期缺口较大,快速修复缺乏引擎类高增长企业支撑,出口面临下行压力;从市场主体看,面临稳主体稳增长的压力。受国际国内宏观形势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和市场需求趋弱等问题将持续冲击企业经营,企业注销和外迁压力较大。
三、建议
(一)抓合力,围绕主要指标促晋位
随着我区稳进提质工作的深入推进,阶段性成果不断显现。但经济发展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稳住经济大盘需要继续付出艰苦努力。各相关部门要形成工作合力,要抓好商场、超市以及车企等存量企业的增长,抓好传统商贸企业的转型,激发企业发展活力;针对数字经济、制造业投资等总量较小的指标要抓好发展潜力,加快项目落地。同时要继续加强部门、街道(园区)各级联动,梳理摸排辖区企业情况,做好月度新增。
(二)抓关键,围绕重点领域促增长
一是深挖消费潜力,激发市场活力。一方面要继续抓好促消费工作,激发消费潜能,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加快转型,增加新消费市场投入。二是关注工业企业生产,加快实现转正。要继续紧盯龙头企业、增速下滑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对于设立子公司可能有数据外流的企业,要做好稳商工作。三是加速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重点关注受疫情影响较深的生活性服务业,在政策方面加强指导帮扶。四是继续抓好商品房网签,减少负拉动。重点关注商品房楼盘建设和预售证申领进度,力争提前开盘并推动客户及时网签,争取全年降幅继续收窄。五是加快新兴产业引育,提升经济发展潜力。依托大运河数智未来城等产业平台,加快数字经济企业的招引和培育,用好龙头企业资源,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模式、新集群,形成产业链优势。
(三)抓服务,围绕市场主体促活力
一是抓帮扶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深入企业了解劳动用工、市场拓展、原材料供给等方面的现实困难,加大政策精准宣传推送,推动街道和部门齐抓共管,全力以赴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二是持续推动政策落地显效果。加强省市区相关政策解读和辅导,确保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及时梳理、落实符合我区纾困政策的企业,提升政策的知晓率、覆盖率和满意率。三是加大力度帮扶企业纾困解难。对餐饮、旅游等接触性聚集性消费受到明显冲击的行业,继续落实受困行业的稳岗补贴、社保缓交等政策,尽快将纾困政策落实到位。四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继续关注重点企业需求清单,加强货运物流服务保障,关注进出口企业海运仓位等问题,畅通物流加快经济循环。
政府工作
|
统计数据
|
统计分析
|
索引号
66523942-X/2022-25383
文号
公布日期
2022-09-1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统计局
上半年拱墅区经济形势分析
拱墅区统计局
2022年8月2日
今年以来,拱墅区在“4.19”疫情等因素影响下,4月经济跌入低谷,但进入5月以来,随着全区疫情的快速、有效防控以及全区上下稳进提质措施的深入推进,市场主体有序恢复,部分主要经济指标月度增速逐月回升,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向好。但与一季度比,经济仍存下行压力,市场需求偏弱,对外贸易风险加大,下一步还需要以超常规举措应对超预期变化,稳企业强信心,实现经济稳进提质。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特征
(一)稳的基础逐步巩固,经济运行有序恢复
上半年,我区GDP952.04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与杭州市持平;服务业增加值868.74亿元,占GDP比重91.2%,同比增长1.4%,高于全市1.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金融业、房地产业、建筑业、非营利性服务业等4个行业增速较一季度回升,工业、商贸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利性服务业等4个行业增速较一季度回落。总体来看GDP各项关键指标逐步趋稳,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
1、社零总额降幅收窄,新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6.93亿元,同比下降2.5%,降幅较1-5月、1-4月分别收窄2.5和2个百分点。一是实体消费逐步回暖降幅收窄。五大购物中心上半年零售额同比下降11.3%,降幅较1-5月和1-4月分别收窄3.8和4.0个百分点;汽车类零售额同比下降10.5%,降幅较1-5月和1-4月分别收窄6.7和5.3个百分点。二是高油价推动成品油零售较快增长。上半年成品油零售同比增长18.6%,拉动限上零售2.8个百分点。三是线上和新能源消费增长较好。上半年限上商贸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同比增长8.8%,高于限上零售增速12.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42.4%。
2、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推进,制造业投资保持高增长
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4%。从结构投资看,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9.8%,项目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4%,交通投资同比增长13.1%,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8%。
3、出口运行态势平稳,持续高增长压力较大
上半年,全区完成货物出口总额245.33亿元,同比增长35.2%,较1-5月提升7.6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2.2‰,较去年同期提高0.36个千分点。但受国际市场不稳定、企业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运费仍处高位等因素影响,拓市场保订单压力凸显,全年保持货物出口总额高增长难度较大。
(二)进的动能逐步积蓄,新兴产业持续向好
1、聚焦产业核心赛道,招商引资有序推进
上半年,全区新招引落地亿元以上产业注册类项目34个,涉及总投资522.2亿元,同比增长154.41%。引进优质产业链项目149个,推进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OLED显示屏修复项目、普华永道数字化X-Space、费森尤斯生命健康产业生态中心等重点项目签约。
2、产业发展彰显活力,新兴领域加快发展
从“1+3”产业发展看,零售、快递、生活性服务业等部分领域受疫情冲击影响较为明显,但在新兴领域企业的拉动下,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0.32亿元,同比增长9%;规上健康产业增加值84.7亿元,同比增长8.7%;规上文化产业增加值31.66亿元,同比增长3.7%。
3、创新动能持续孕育,企业发展信心趋稳
企业创新动能增强。上半年,全区高新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2.56亿元和35.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和5.9%,分别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7和6.9个百分点。从发明专利看,1-6月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609件,同比增长31.03%。从研发投入看,1-6月规上工业和服务业企业合计研发费用25.84亿元,同比增长7.5%。
企业发展经营预期转好。从企业景气调查看,我区商贸业、数字经济、文化产业、健康产业对下季度本企业经营状况持不乐观态度的企业占比分别为6.6%、10.9%、12.4%和8.7%,除数字经济与一季度度基本持平外,商贸、文化和健康产业持不乐观态度的比重均分别下降。
(三)好的因素逐步显现,三大收入保持增长
1、居民收入稳定增加。上半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86元,同比增长3%,高于经济发展增速。
2、企业营收趋于稳定。上半年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较一季度回落5.2个百分点,较1-5月和1-4月分别回升0.5、1.4个百分点。
3、财政收入增速扭负转正。上半年,财政总收入215.60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扭负转正,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2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49亿元,同比增长6.9%,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21.3%。
二、需关注的问题
今年以来,受“4.19”疫情影响、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我区经济发展面临三大压力。从与各区县市比较看,面临指标晋位的压力。我区社零、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在“月晾晒”指标、市对区主要经济指标考核中排名相对靠后;从支撑经济增长的关键领域看,面临快速修复的压力。工业、消费等领域有序恢复,但前期缺口较大,快速修复缺乏引擎类高增长企业支撑,出口面临下行压力;从市场主体看,面临稳主体稳增长的压力。受国际国内宏观形势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和市场需求趋弱等问题将持续冲击企业经营,企业注销和外迁压力较大。
三、建议
(一)抓合力,围绕主要指标促晋位
随着我区稳进提质工作的深入推进,阶段性成果不断显现。但经济发展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稳住经济大盘需要继续付出艰苦努力。各相关部门要形成工作合力,要抓好商场、超市以及车企等存量企业的增长,抓好传统商贸企业的转型,激发企业发展活力;针对数字经济、制造业投资等总量较小的指标要抓好发展潜力,加快项目落地。同时要继续加强部门、街道(园区)各级联动,梳理摸排辖区企业情况,做好月度新增。
(二)抓关键,围绕重点领域促增长
一是深挖消费潜力,激发市场活力。一方面要继续抓好促消费工作,激发消费潜能,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加快转型,增加新消费市场投入。二是关注工业企业生产,加快实现转正。要继续紧盯龙头企业、增速下滑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对于设立子公司可能有数据外流的企业,要做好稳商工作。三是加速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重点关注受疫情影响较深的生活性服务业,在政策方面加强指导帮扶。四是继续抓好商品房网签,减少负拉动。重点关注商品房楼盘建设和预售证申领进度,力争提前开盘并推动客户及时网签,争取全年降幅继续收窄。五是加快新兴产业引育,提升经济发展潜力。依托大运河数智未来城等产业平台,加快数字经济企业的招引和培育,用好龙头企业资源,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模式、新集群,形成产业链优势。
(三)抓服务,围绕市场主体促活力
一是抓帮扶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深入企业了解劳动用工、市场拓展、原材料供给等方面的现实困难,加大政策精准宣传推送,推动街道和部门齐抓共管,全力以赴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二是持续推动政策落地显效果。加强省市区相关政策解读和辅导,确保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及时梳理、落实符合我区纾困政策的企业,提升政策的知晓率、覆盖率和满意率。三是加大力度帮扶企业纾困解难。对餐饮、旅游等接触性聚集性消费受到明显冲击的行业,继续落实受困行业的稳岗补贴、社保缓交等政策,尽快将纾困政策落实到位。四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继续关注重点企业需求清单,加强货运物流服务保障,关注进出口企业海运仓位等问题,畅通物流加快经济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