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08-01 09:37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2021年以来,大关街道聚焦群众关心关切,以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为目标,高标准推进大关西苑连片老旧辖区综合改造,累计投资1.0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000余万元,涉改68幢建筑3964户约29.2万平方米,打造了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幸福实景,建成了全市首个老旧小区立体车库、全市首个杭州评话主题公园,全市首创“15+2”加梯全生命周期综合养老保险并入选住建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今年,该项目列入了国家住建部联系点,并于近日代表全市在住建部2022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联系点交流会上作经验交流。
(一)
连片布局强规划。
坚持“问需于民”、整体规划、协同推进,努力把群众需求落到实处。一是聚焦民意规划整体布局。以民意谋布局,聚焦民众关注的停车难、硬件配套缺失等难题,组建“旧改管家团”,充分发挥党员骨干、辖区自管会成员和有一定专业背景的热心居民的作用,全过程参与方案规划、风貌提升等环节。累计召开会议149场,收集解决各类旧改问题1200余个。二是整体策划建设韧性街区。统筹片区内交通路网、公共停车、市政配套和公共服务等,全力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形成“二环三心多出口”的交通序化组织方式。系统排查片区内雨污水管道,结合防汛防涝工作进行整体有机更新,着力推进韧性街区建设。三是组团连片构建生活圈层。根据居民实际需求,系统整合片区内分散的邻里空间、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养老托幼机构,提升改造绿化2万多平方米,着力构建15分钟生活圈层。如结合“迎亚运环境大整治”,整合利用边角空地,合理规划并建设了集中晾晒场所52处、改造提升紫藤漫廊、西艺空间、八景五廊等口袋公园18个,实现居民“看得见绿色、闻得到花香”的愿望。
(二)
因地制宜补短板。
围绕辖区内突出问题强化攻坚,系统提升城市硬件和配套设施,着力补齐短板、消除隐患、提升水平。一是清理地下空间隐患。坚持党员带头、自管会引导、小区专员包楼、物业保障、居民监督等多方合力,完成片区内全部181个地下室集中整治,包括抬升地下室入口高度,解决地下室漏水问题;安装消防喷淋设施108套,提升消防能力;增设智能充电桩1366个,解决电动车充电问题等。二是谋划消防最佳布局。坚持消防设计“一小区一方案”,建成微型消防站2个,改造墙体消防栓27个。创新推出“主动脉+外循环”法,通过拓宽边界小路、环通外部道路、增设紧急消防门等举措,打通贯穿南北的“生命主轴”,实现最短路径最快救援。三是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民营资本800多万元,将西四苑北侧空地改建成全市首个老旧小区立体停车库,新增停车泊位180个,较之前提升3倍,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积极推进加装电梯扩面,成立全市首个最美“加梯帮帮团”——“老马加梯帮帮团”,目前已完成加装电梯18台,正在建设推进5台。全市首创“15+2”加梯全生命周期综合养老保险,为解决电梯日常使用安全和长效维保等问题提供了大关经验。
(三)
圈层整合优配套。
创新挖掘存量、拓展增量方式,实现片区组团、阵地共享,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一是巧借外力弥补配套不足。积极争取国有闲置用房、腾挪社区办公用房建造“阳光小伢儿”“阳光老人家”,实现“一老一小阳光相伴”,累计共建、新建、改造提升面积3200平方米。二是落地全市首个“评话公园”活态传承非遗文化。发挥百姓书场16年历史底蕴,引进老开心茶馆专业运维,获评省级文化驿站并得到国家文旅部领导调研肯定。三是做精做优“草根文化共享圈”。最大化利用旧改整理出的空间拓宽居民共享品质生活的载体,吸引大关京剧社、乐迷秀团、旗袍改良秀等16支文艺团队驻点排练演出,挖掘“绳编技艺”“民间根艺”等文化项目,培养核心传人17人。
(四)
建管同步提品质。
建管紧密衔接,同步引进专业物业,推进小区长效管理落实落细。一是选聘物业完善“专业管理”。选聘杭州君尚物业有限公司,对楼道保洁、工程维修、绿化养护、保安保序等17大项内容实行全方位、标准化管理。二是统筹经费实现“资金平衡”。统筹垃圾分类、绿化补贴等经费,优化停车收费标准,鼓励物业推出自营超市、广告营收等有偿服务,以点带面推进物业费从0.15元/平方米向0.56元/平方米提档,整体收入有效覆盖物业管理支出,实现良性循环。三是强化绩效助推“多方共赢”。完善物业绩效激励和考核办法,强化小区专员、自管会、社区参与物业考核,物业费收缴率逐年提升,2021年达到89.2%,基本实现物业提质、社区减负、居民满意的多方共赢局面。
二
下一步工作
(一)
加快电梯加装扩面。
充分发挥“老马加梯帮帮团”作用,吸纳建筑设计、施工设备维护、司法调解等专业团队和专业人士,打造企业库、专家库、服务库,全力推进全街900多个具备电梯加装条件楼道“能加尽加,愿加快加”,加快实现电梯加装和电梯综合保险提质扩面。
(二)
加快未来社区建设。
以未来邻里、未来教育、未来健康、未来服务、未来治理五大场景构建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未来社区建设,提升老旧小区生活品质。
(三)
加快共富实景落地。
发挥旧改红盟荟、百姓助联汇等民意统筹、智慧救助平台作用,在“一老一小”服务圈建设、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和物业提档升级等方面打造一批特色标志性成果,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贡献力量。
部门动态
|
2021年以来,大关街道聚焦群众关心关切,以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为目标,高标准推进大关西苑连片老旧辖区综合改造,累计投资1.0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000余万元,涉改68幢建筑3964户约29.2万平方米,打造了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幸福实景,建成了全市首个老旧小区立体车库、全市首个杭州评话主题公园,全市首创“15+2”加梯全生命周期综合养老保险并入选住建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今年,该项目列入了国家住建部联系点,并于近日代表全市在住建部2022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联系点交流会上作经验交流。
(一)
连片布局强规划。
坚持“问需于民”、整体规划、协同推进,努力把群众需求落到实处。一是聚焦民意规划整体布局。以民意谋布局,聚焦民众关注的停车难、硬件配套缺失等难题,组建“旧改管家团”,充分发挥党员骨干、辖区自管会成员和有一定专业背景的热心居民的作用,全过程参与方案规划、风貌提升等环节。累计召开会议149场,收集解决各类旧改问题1200余个。二是整体策划建设韧性街区。统筹片区内交通路网、公共停车、市政配套和公共服务等,全力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形成“二环三心多出口”的交通序化组织方式。系统排查片区内雨污水管道,结合防汛防涝工作进行整体有机更新,着力推进韧性街区建设。三是组团连片构建生活圈层。根据居民实际需求,系统整合片区内分散的邻里空间、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养老托幼机构,提升改造绿化2万多平方米,着力构建15分钟生活圈层。如结合“迎亚运环境大整治”,整合利用边角空地,合理规划并建设了集中晾晒场所52处、改造提升紫藤漫廊、西艺空间、八景五廊等口袋公园18个,实现居民“看得见绿色、闻得到花香”的愿望。
(二)
因地制宜补短板。
围绕辖区内突出问题强化攻坚,系统提升城市硬件和配套设施,着力补齐短板、消除隐患、提升水平。一是清理地下空间隐患。坚持党员带头、自管会引导、小区专员包楼、物业保障、居民监督等多方合力,完成片区内全部181个地下室集中整治,包括抬升地下室入口高度,解决地下室漏水问题;安装消防喷淋设施108套,提升消防能力;增设智能充电桩1366个,解决电动车充电问题等。二是谋划消防最佳布局。坚持消防设计“一小区一方案”,建成微型消防站2个,改造墙体消防栓27个。创新推出“主动脉+外循环”法,通过拓宽边界小路、环通外部道路、增设紧急消防门等举措,打通贯穿南北的“生命主轴”,实现最短路径最快救援。三是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民营资本800多万元,将西四苑北侧空地改建成全市首个老旧小区立体停车库,新增停车泊位180个,较之前提升3倍,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积极推进加装电梯扩面,成立全市首个最美“加梯帮帮团”——“老马加梯帮帮团”,目前已完成加装电梯18台,正在建设推进5台。全市首创“15+2”加梯全生命周期综合养老保险,为解决电梯日常使用安全和长效维保等问题提供了大关经验。
(三)
圈层整合优配套。
创新挖掘存量、拓展增量方式,实现片区组团、阵地共享,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一是巧借外力弥补配套不足。积极争取国有闲置用房、腾挪社区办公用房建造“阳光小伢儿”“阳光老人家”,实现“一老一小阳光相伴”,累计共建、新建、改造提升面积3200平方米。二是落地全市首个“评话公园”活态传承非遗文化。发挥百姓书场16年历史底蕴,引进老开心茶馆专业运维,获评省级文化驿站并得到国家文旅部领导调研肯定。三是做精做优“草根文化共享圈”。最大化利用旧改整理出的空间拓宽居民共享品质生活的载体,吸引大关京剧社、乐迷秀团、旗袍改良秀等16支文艺团队驻点排练演出,挖掘“绳编技艺”“民间根艺”等文化项目,培养核心传人17人。
(四)
建管同步提品质。
建管紧密衔接,同步引进专业物业,推进小区长效管理落实落细。一是选聘物业完善“专业管理”。选聘杭州君尚物业有限公司,对楼道保洁、工程维修、绿化养护、保安保序等17大项内容实行全方位、标准化管理。二是统筹经费实现“资金平衡”。统筹垃圾分类、绿化补贴等经费,优化停车收费标准,鼓励物业推出自营超市、广告营收等有偿服务,以点带面推进物业费从0.15元/平方米向0.56元/平方米提档,整体收入有效覆盖物业管理支出,实现良性循环。三是强化绩效助推“多方共赢”。完善物业绩效激励和考核办法,强化小区专员、自管会、社区参与物业考核,物业费收缴率逐年提升,2021年达到89.2%,基本实现物业提质、社区减负、居民满意的多方共赢局面。
二
下一步工作
(一)
加快电梯加装扩面。
充分发挥“老马加梯帮帮团”作用,吸纳建筑设计、施工设备维护、司法调解等专业团队和专业人士,打造企业库、专家库、服务库,全力推进全街900多个具备电梯加装条件楼道“能加尽加,愿加快加”,加快实现电梯加装和电梯综合保险提质扩面。
(二)
加快未来社区建设。
以未来邻里、未来教育、未来健康、未来服务、未来治理五大场景构建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未来社区建设,提升老旧小区生活品质。
(三)
加快共富实景落地。
发挥旧改红盟荟、百姓助联汇等民意统筹、智慧救助平台作用,在“一老一小”服务圈建设、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和物业提档升级等方面打造一批特色标志性成果,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贡献力量。